地理学与生活摘记

时间:2019-05-15 10: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学与生活摘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学与生活摘记》。

第一篇:地理学与生活摘记

地理学与生活摘记

1.1 地理学是什么?

许多人对“地理学”一词只是联想到事物位处何处。例如,像缅甸和乌拉圭等国家、廷巴克图或阿拉木图等城市、或者石油或铁矿等自然资源,它们都位处何方?有些人以自己知道哪些河流最长,哪些山脉最高,哪些荒漠最大而自鸣得意。这些关于世界的实际知识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让我们把当前的事件放在应有的空间位置。当我们听说土耳其的一次地震,或者在车臣的一次袭击,我们至少能够想象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然而,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在那里则重要得多。

地理学要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得多。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更进一步说,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正如知道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不能使一个人会进行心脏外科手术一样,知道事物的位置,只是走向了解事物为什么会在那里,以及是哪些事件和过程决定或改变了它们分布的第一步。为什么地震通常发生在土耳其,而不是发生在俄罗斯?为什么**发生在车臣,而不是发生在塔斯马尼亚?为什么山地在美国东部是浑圆的,而在美国西部是高峻而崎岖的?为什么你发现讲法语的人在加拿大集中在魁北克省,而不是加拿大其他地区?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地理学家集中注意力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群体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寻求了解自然与文化的空间格局“怎样”和“为什么”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持续发生变化。因为地理学家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对这种环境的利用。地理学家对于影响一个地方的各种力量,以及这些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敏感的。例如,为了解释巴西人为什么每年燃烧大片热带雨林,地理学家们利用了以下方面的知识:亚马逊河流域的气候与土壤,人口压力,失地现象,巴西农村对更多农业区的需要,国家外债状况,中纬度地区市场对于木材、牛肉和大豆的需要,以及巴西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了了解焚烧森林的环境后果,在其他方面还需要了解以下的知识:地球上氧和碳的平衡,焚烧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率,酸雨,臭氧层损耗,以及砍伐森林、土壤侵蚀和洪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和空间所容纳事物的学科。我们在思考和反映一个地方时所持的立场,不仅是它位于哪里,更为重要的是了解那里有什么,或者我们认为那里有什么。提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往往使我们联想起那里的自然特征,或者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这通常表明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起那些自然事物和活动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例如,提起孟加拉国,就会联想到“农耕”和“洪水”,或者提到科罗拉多州,就会联想到“山地”和“滑雪”。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所包含的事物,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而地理学始终涉及对二者的了解。

1.2 学科的发展

地理学的分支

世纪,全国人口调查、贸易统计和民 族地理研究给人文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至 19世纪末,在整个欧洲和遵循欧洲学术模式的其他地区的大学里,地理学已经变成一门独特的和受尊敬的学科。专业地理学家的增长和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导致一系列

专业学科分支的出现,其中许多分支学科已体现在本书的各章节中。政治地理学,城市 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就是这些分支的实例。

地理学专门化分支并不彼此孤立,而是密切相关的。地理学所有分支的共同特点是有三个主要的兴趣点。第一,地球表面自然和人类现象的区域差异。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类所占据和改变着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关注地球上联结一个区域和其他区域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系统。这两种兴趣相结合导致第三个恒久的论题:在特定的区位条件下,对人类—环境(或者生态)关系和空间系统的地理学研究进行区域分析。由一些地理学家所从事的这种区域方向称为区域地理学。

另有一些地理学家选择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地球表面的某些区域进行界定,做专门化的研究。这些系统地理学家可能关注自然环境或者人口和社会的一个方面或是几个相关方面。在不同情况下,所选取的研究题目是考察它们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格局。自然地理学关注的方向是人—环境结构中的自然环境方面。它关注地貌及其分布,大气状况和气候格局,土壤或植被组合等。系统地理学的另一个分支是人文地理学。它的重点是研究人类:他们住在哪里,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空间上是怎样互动的,人类在其所占据的自然景观中建立了什么样的人文景观。

地理学的重要性

有三个令人满意的理由说明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理学。第一,地理学是唯一一个关注于了解不同地区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为什么不同和怎样不同的学科。本书每一章都旨在向读者提供塑造地球面貌的许多过程的基本知识。例如,第3 章向读者介绍使地貌发生挠曲、褶皱和断裂、产生火山、引发地震和海啸的构造力;第 7章对文化地理学的讨论,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文化中技术、社会和意识形态成分的框架,以及认识到一个使文化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力量。

第二,对地理学和地理学论题的广泛关注,对于了解每日新闻报道中的国家与国际问题非常重要。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扩散,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粮食供应和人口增长,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其地理特点,而地理学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有地理学的素养,不仅不会对当地问题和世界问题茫然无知,而且还能有机会对处理这些问题的政策制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最后,由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如此广泛,因此有极为多样的就业机会等待着投身该学科大学教育的人们。地理学的训练为就业领域开辟了广泛的渠道。地理学的分析技术被应用于遥感影像的判读,新企业最佳区位的确定,传染病传播的监测,选举区的划分,以及大量其他任务。

1.3 地理学的若干核心概念

距离

距离将位置和方向相结合,成为地理学家普遍了解的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术语。同与它相伴的两个空间概念一样,距离既可以从绝对的含义,也可以从相对的含义来考虑。绝对距离(absolutedistance)指的是经公认的标准单位——例如用于间隔较大的英里或公里,较小的英尺或米——所测定的地球表面两个点之间的空间间隔。相对距离(relativedistance)是将上述那些线性量度转换成对要 探讨的空间关系更有意义的其他单位。

在你计划购物路线时,知道两个竞争中的购物中心与你住地在里程上大致相等并不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街道的情况或交通拥堵状况:一处是距离5分钟,另一处是距离15分钟。实际上,大多数人在他们的日常活动中想到的是时间距离,而不是直线距离。例如,去市中心乘公交车20分钟,而去图书馆步行5分钟。有些情况下,在距离的转换中,对钱的考虑比对时间的考虑更多。一个城市中的目的地可能被估计为10美元出租车费的距离,这种信息既可影响对整个行程的决定,也会影响对到达目的地方式的选择。作为一个大学生,你肯定知道,离学校较远的房屋和公寓租金较低。

也常有一种对于线性距离的心理转换。你会觉得深夜里独自穿过陌生或危险的小区回到自己的车上,要比白天在熟悉而友好的街区走过同样距离遥远得多。第一次旅行到一个新的目的地,往往感觉去时路线比回程所经的同样路线长得多。非线性距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将在第8章进一步探讨。

6.8 人口控制

所有人口预测都包含一种假设,即到某个时刻人口将会停止增长而稳定在替代水平上。如果没有这个假设,未来人口数字就会大得难以想象。像当前这种不受控制的增长率,全世界人口会在3个世纪内达到1万亿,4个世纪后达到4万亿,以此类推。虽然对当今世界是否人口过剩、什么是适度人口或者可持续的最大人口应该是多少等问题还存在理性的争论,但是数以万亿计的总数还是远远超过任何合理的期望值。

人口压力并非来自人类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例如,曾经做过这样的计算,美国特拉华州就能轻松容纳整个人类。问题出自支持人口所必需的粮食、能源和其他资源,以及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对环境产生的冲击。目前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使之几乎不可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必须尽快停止增长。就是说,或者应该采取人口转型方面所暗含的自行导致的限度,或者达到人口与资源之间以更戏剧性的方式建立起一种平衡。这种认识并不新奇。公元2世纪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就持这样的观点:“必须把瘟疫、饥荒、战争和地震看作对民族的救治,就如同修剪人类的繁枝一样。”

英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Malthus,1766—1834)在179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简洁地提出这个问题:一切生物种群都有一种超过实际增长率的增长潜力,而支持这种增长的资源是有限的。此后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中发挥了这个理论,指出:

1.人口不可避免地受生活资料的制约。

2.人口不可避免地因生活资料的增 加而增长,除非受阻于强有力的障碍。

3.约束人口再生产能力并使之与生 活资料保持平衡的障碍或者是“私密的”

(道德上的克制、独身和贞节),或者是“破 坏性的”(战争、贫穷、瘟疫和饥荒)。

马尔萨斯关于不受控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的可怕推论在全部人类历史中都有记录,就如同今天看到的一样。饥饿作为资源耗竭的最终表现,现在和过去都不陌生。据保守估计,在你阅读本页的2分钟内,全世界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超过40人(每年1100万),其中一半是5岁以下的儿童。当然,同一个2分钟内又有更大数量的新生儿取代他们。损失几乎总能得到补偿。人类历史上过去300年来战争中死于战场上的人数也许为7000万,略少于目前自然增长率下1年的置换期。然而,不可避免地——根据马尔萨斯的逻辑、历史上明显的证据以及对动物种群的观察——在人口数目与资源支持之间必须达到平衡。任何物种出现种群过大时,种群的群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J形曲线疯狂上升 的斜边扳成水平状,使 J 形曲线变成 S 形曲线(S-curve)。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如图 6.29所示。S形曲线顶部代表一个种群的规模与可利用的资源基础相协调并得到资源基础的支持。当该种群规模等于它所占据地区的承载力时,就达到自稳平台(homeostaticplateau)。

在动物界,过分拥挤和环境压力显然会在生理上释放一种自动的生育抑制。虽然饥荒和慢性营养不良可能降低人类的生育率,但是人口的限制通常必须通过强迫或自愿的手段方能奏效。人口转型为与死亡率相匹配的低出生率被引证为马尔萨斯第一条假设错误的证据:人口不一定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观察到,生育行为受社会决定因素的控制,而不是只受生物学或资源规则的控制。

6.9 人口前景

不管人口的人生观、理论或文化准则如何,事实依然是:许多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全球生育率和出生率似乎以悲观的马尔萨斯主义者未曾料到的程度在下降,下降的速度使人想到世界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比先前所设想的更快,而且总数更少。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都有生育率稳步持续下降的记录,生育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全球平均每个妇女5个孩子下降到21世纪初的3个以下。

惯性

生育率下降到每个妇女大约2.1个孩子的替代水平,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立即终结。由于许多社会人口的年龄组成,即使每个女性的生育率下降了,但出生的数目仍将继续增长。其原因可以从人口惯性(population momentum)(或人口学惯性[demographicmomentum])中找到,其中关键在于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当人口大部分为年轻人时,过去高生育率出生的人口,每年越来越多地进入生育年龄,这就是21世纪初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发展中国家人口较业已工业化地区的人口年轻,15岁以下人口占将近1/3(亚洲和拉丁美洲)到40%以上(非洲)。这些年轻人生育率的结果尚未体现出来。年轻人数目较大的人口,无论其分娩水平如何,都倾向于迅速增长。直到现有的年轻年龄组步入成年并逐步通过人口金字塔之前,这种结果将持续被感受到。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行最严格的限制增长的国家政策,也不能完全停止人口增长。现在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尽管出生率下降,但仍将经历人口大量增长。实际上,原先的生育率越高、向低水平下降越急速,人口惯性的作用就越大,即使生育率下降到低于替代水平之后也是如此。将韩国与英国作一简单比较就能显示这一点。2002年两国生育率处于同一水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 1.6 个小孩。从那年到 2025年,预期人口数量较大的英国(不考虑移民或与新移民有关的生育)将减少 200 万人,而人口规模较小、较年轻的韩国人口预计会继续增长,增加200 万人。

对某些人口学家而言,人口惯性的现实 已经对联合国 2003 年所作的世界人口将于2075年达到大约92亿峰值的预测提出严肃的疑问。他们注意到,目前世界人口大部分 集中在出生率高的15—40岁年龄段。即使各处每个人都接受每对夫妇 2 个孩子的政策,世界人口稳定在 120亿之前也需要(由于人口惯性)大约70年,比联合国的预测高得多。

老龄化

当然,年轻人口最终会变老,即使年轻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面临这种现实的后果。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认识到工业化经济已经面临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到2025 年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 10 亿人,到 2050 年将达到 19 亿人,那时世界上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 15岁以下 的儿童。1998年较发达地区已经出现青年人与老年人这种重大相对比例的逆转。人口老龄化的走向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这是当前全球人口从高水平生育率和死亡率向低水平转变的结果。过去年轻人居多的情况不大可能重新出现,因为本世纪初全球范围内老年人每年增长2%——比整个人口增长快得多——2025—2030 年间,60岁以上人口增长率达到每年2.8%到2050年,据联合国预测,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在 60 岁以上。

本世纪中叶将有大约 80% 老年人住在欠 发达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增长率 为发达国家的 3 倍。到 2050年,发展中国家老年人预计占人口的 20%,相比之下 2000 年60 岁以上人口只占8%。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很快,他们和发达国家相比,用以调整老龄化后果的时间较少。而且老龄化的后果将是在个人与国家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实力都较低的情况下经历的。

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劳动年龄人口都将面临日益增加的负担和义务。潜在赡养率(PSR)——每个65岁以上公民对应15—64岁人员的数目——业已稳步下降。1950—2000年,每个老年人相对应的工作年龄人员从12个降低到9个,到21世纪中叶预期降至4个。这对社会安全体系和社会赡养义务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由于较老龄人口本身也日益变老,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到21世纪中叶,1/5老人将达到平均 80岁以上,较之年轻的长者,对他们的医疗保健和长期照顾需要更多的赡养费用。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似乎最难处理人口老龄化的后果,这些国家一般都缺乏支持适合老年公民需求的保健、收入、住房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因此,发展中国家对目前人口惯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必须把过去人口格局老龄化的结果和增长率结合起来考虑。

7.4 文化变迁

创新

创新(innovation)是指社会群体内部所产生的思想和该文化所接纳的思想导致文化的变化。新奇的事物可能是弓箭或喷气式发动机之类实质性的技术发明改进,也可能包括社会结构和相互影响等非物质形态的发展,例如封建主义或基督教。

前现代和传统社会以不创新或不接受变化为特征。在与环境达到均衡而别无所求的社会里,变革没有适应值,也就没有发生变化的理由。的确,所有社会都与生俱来地反抗变革,因为创新不可避免地在新现实与其他已确立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造成紧张状态。这些紧张状态只有整个系统的各部分都作出适应变革时才能解决。例如,新采用的技术和步伐缓慢的社会特质之间可能产生的差距,被称为文化滞后(culturallag)。抱怨年轻人的时髦或赞美往日的好时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不愿接受或不适应变革的例子。创新——发明——常常因压力而出现,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冰期结束时粮食基地的扩大是伴随着人口增长压力而发生的。动植物的驯化似乎是各自独立地在图7.12 所示的几个公认的农业“发明”地区发生的。由此想见,不迟于2000年前,人类的大多数从猎采社会进入定居农业社会时,食物类型、生产技术和新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迅速传播。一切创新对文化网络都具有辐射作用,越是基本的创新,其结果越是普遍深入。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发明创造比农业革命更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的每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社会前猎采文化与定居农耕文化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在这两种文化接触的地方,在对领土控制的竞争中,农民是胜利者而猎采者是失败者。这种竞争一直延续到近代。过去500 年来,欧洲人的扩张完全控制了他们在北美和澳洲等世界大部分地区所遇到的猎采文化。

农业及其定居的生活方式,使文化以加速的步伐改变,而农业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学会了用动植物纤维纺织的技艺,学会了使用制陶转轮烧制黏土制造器具,开发了制砖、制灰泥和建造房舍的技术,发明了采矿、冶炼和金属铸造技术。某些地方的资源或产品优势促进了长途贸易关系的发展。在这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种更复杂的、带有剥削性的文化出现了,这包括一个分阶层的社会代替了大体上平等的猎采经济。

这些社会和技术革命的源地起初在空间 上是有限的。文化源地(culturehearth)一词就是用以描述那些创新的地区,关键的文化要素从这些地区向外扩散,对其周围地区施加影响。文化源地可看作任何文化群体的“摇篮”,所形成的谋生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世界上所有地区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千百个文化源地,大多数仍停留在社会与技术发展的低水平上,只有少数产生了象征文明的符号——通常认为包括文字(或保存记录的其他形式)、冶金、长途贸易关系、天文学与数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劳动分工、定型化的政府体系,以及结构化的城市社会等。随着最初的粮食革命,出现了若干主要文化源地,有些早达7000—8000年以前。最突出的早期创造中心位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中国北方、东南亚、非洲若干地点、美洲,以及其他地方。

大多数现代社会里,创新的变化业已成为寻常、可预期和必然的现象,尽管某些单独的文化群体可能拒绝接受这些创新(见“原生态文化与流行文化”专栏)。发明创造的速率——至少按专利授权的数目计算——是稳步增长的,而且从概念到形成实用产品之间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有如一条普通的公理:即有用的思想越多,能开发与结合这些思想的头脑越多,则发明创造的速率越快。这条公理的空间含义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心往往也是发明创造的中心,这不仅是由于其大小,而且也由于这里有大量思想交流的机会。的确,多种想法不仅激励新的想法,而且必定创建一种产生解决方案的环境,以维持社会前进的势头。

第二篇:《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地理,初中时期第一次接触到地理学科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地理,喜欢去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初中的地理会考成绩成绩也是很理想,所以这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地理的热情。到了高中阶段阶段的我又重新开始学习地理,然而随着文理分科,更加偏向学理科的我不得已而放弃了地理。也许是天意,本以为以后再不会接触到地理的我在大学里学习了地理专业,通过专业的地理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更加拓展了我的地理专业素养。参加工作之后,有了收入,我就常订阅一些地理期刊,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最近我阅读了地理学与生活,整本书理论性极强,但又不似教材般枯燥乏味。其作者是这三位学者:1.阿瑟·格蒂斯,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编辑和《地理分析》与《区域科学论文集》编委多年,以及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2.朱迪丝·格蒂斯,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并为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委员会系统开发了教育资料。3.杰尔姆·D·费尔曼,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总体上集中在人文地理,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俄国与独联体地理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插图生动形象,使用的例子极具典型性。地理学是什么?很多人对地理学一词只是联想到位置处在何处,这本书告诉我们,地理学要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的多。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更进一步说,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研究地理学呢?有三个理由说明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理学。第一,地理学是唯一一个关注于了解不同地区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为什么不同和怎么不同的一个学科;第二,对地理学和地理学论题的广泛关注,对于了解每日新闻报道中的国家与国际问题非常重要;第三由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如此广泛,因此有极为多样的就业机会等着投身该学科教育的人们。

本书内容较多,我将重点就地理学的工具——地图为例来谈一下我对本书的认识。地图对地理学具有特殊意义。地图是地理学家进行空间分析的首要工具。出于种种理由,地理学家感兴趣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相互关系,往往不容易得到解释。因此,地图就成为地理学家必须而独特的工具。只有通过地图才能把任何一种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减少到一种可观测的尺度、将其分离开进行个别研究,并将其组合或重新组合起来以揭示不能直接量测的相互关系。地图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之一。对地理学家而言,地图就像文字、照片和定量分析技术哪样都不可或缺。

现代地图绘制源自17世纪。有三项关键性进展使编制地表特征的地图既能令人满意又有可能性,这就是重新发现古希腊地球科学家的著作、越洋航线,以及印刷机的发明。后来人们又引入经纬网来进行空间定位,经度和纬度均用度数表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某地 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但是把曲面上的地球表现在平面地图必定会产生失真,任何一种投影都会使地图的面积、形状和方向失真。制图员选择最合适其目的投影,他们可能选用等积投影、正形投影、等距投影,或者选用能表示从一点到所有点方向都正确的投影。不过,许多有用的投影都不具备这些特性。

大比例尺地图中最精确最有用的是国家主要地图机构出版的地形图方。这些图方信息丰富——既有自然景观又有文化景观的信息,可应用于多种目的。

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那么它对我们日常的地理教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将就本书在地理教学方面对我的启发谈一谈我的看法。

地图是事物表象和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地图获取相关信息,增长自身知识,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在地理教学中,地图通过对事物的直观展现,简洁、一目了然的特性使学生可以更加迅速地了解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由于受年龄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事物的了解较为欠缺,更多的还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然而文字描述与地图相比缺少了一种直观性,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理解的往往会有所偏差,远远没有地图给人带来的直观,使人一目了然。在这一方面,地图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在讲解欧洲地区的风土人情时,直接通过地图来展示远比教师讲解千万遍更有效果,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重大的帮助。

合理利用地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地图可以准确地反映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整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同一地图从不同角度观察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散发思维的培养。如在讲解水系问题时,在水系的补给问题上既可以从这类型的图表中看出地势的高低,还可以看出其他的知识,如洋流的流向分布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图都可以直观展现出来。对于题目,不是为题目而讲解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更多是随性讲解,有时讲解缺少一定的条理性,学生头脑中闪现的情景也是没有条理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将与之相关的有条理地逐一讲解,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学会读地图,学生学习会越来越轻松,教学效率也会越高,学生关于地图的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学习地理就会变得有滋有味。

第三篇:旅游与地理学

旅 游 与 地 理 学

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其中种类很多。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能够吸引人们参观游览的自然风光。我国辽阔的疆域,巨大的家纬度差异和背倚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网格状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理地域分异中的水平地带交错,加深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我国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资源的地理基础。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1、山岳风光。我国多山,山岳风光是以其形体给旅游者以雄伟、高大、庄重、深邃、奥秘、秀丽、奇绝等丰富的美感。一般说,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变化多端,可以进行消夏避暑、观光旅游、登山健身、科学考察等多种活动。根据美学形象和观赏效果,结合成因,山岳风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花岗岩山岳风光,花岗岩坚硬耐蚀,三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许多别具风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县“南天一柱”,黄山“莲花峰”、“仙人指路”、九华山“观音峰”等。我国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黄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①喀斯特山水风光。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河、溶洞等。我国有石灰岩面积13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称的云南、贵州、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这里有桂林山水、漓江风光、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型纹的石海洞乡、广东肇庆七星岩等。同时南方喀斯特区几乎无山不洞,例如广西阳朔月亮山、贵州安顺的龙宫洞、柳州的万华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北岳恒山等。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华,串状起伏,形如梯田,凹处积水滋生出各种藻类,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色调,景象异常壮丽,以四川松潘境内的黄龙寺附近最为典型。②丹霞山风光。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我国红色砂岩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乐山等。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③火山地貌风光。火山是一种地质活动的产物,火山地貌景观中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等。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以及台湾和雷琼地区与西南地区,著名的长白山景区天池,镜泊湖和黑龙江德都得五大连池、台湾大屯火山群、广东湛江湖光岩、云南腾冲打鹰山等。④其他名山风光。我国还有发育在其他岩层上的名山。庐山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垒式断块山,张家界和天子山主要有石英砂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五台山由前寒武纪成积岩构成,中越嵩山主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武当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峨眉山主要由成积岩断块隆起而成。

2、河湖泉瀑。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自然风光中的山水景象历来是自然界中最妩媚、动人的画卷。①河山峡谷风光。我国江河众多。著名的长江三峡气势磅礴;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漓江碧水清彻见底;明丽的富春江碧波帆影;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四时长丰的珠江,沿岸林木葱茏,山清水秀。湖泊水库。我国湖泊星罗棋布。以天然景色取胜的大深湖泊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长白山天池、云南滇池、台湾日月潭以及高原湖泊等。园林湖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武汉东湖、人工湖有三门峡、刘家峡、十三陵等。②瀑布风光。我国瀑布很多。贵州有黄果树瀑布,吉林白头山天池有长白瀑布,云南路南有大叠水瀑布等。他们个个状如万马奔腾,使风景区充满无限活力。泉水风光。我国山间、平地都有泉涌。多数温泉、矿泉所在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是旅游胜

地,也是疗养、沐浴的好去处,例如陕西的华清池、广东的从花温泉,山东崂山的矿泉水。③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我国大陆海岸线曲折绵延,海滩众多,海岸类型多样,不仅有沿岸、沙岸、泥岸,还有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在海湾的顶部常分布着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滩缓细沙的海滩,为优良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例如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普陀、鼓浪屿、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早名扬远外,还有烟台、连云港、南通、北海等广阔海滨游览休息地有待开发利用。我国辽阔的海疆拥有5000多个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为我国三大岛;舟山群岛、澎户列岛、庙岛群岛以及南海海域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是我国著名的群岛。大连市西的小龙岛,岛上蝮蛇触目皆是,成为著名的蛇岛,此岛附近另有一鸟岛。台湾的兰屿,构成了海滨风景资源的雄厚基础,加以温暖的气候条件,有较长的旅游季节。所以,我国海岸、沙滩、岛屿风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3、气象气候风光资源。气象风光是指在日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云、雾、虹、雨、雪、冰、淞、冷、暖等都是可供观赏和游乐的独特景观。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气象气候景观。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地势高差数千米,就形成了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特点,可促进旅游季节均衡发展。我国自古就有因时制宜安排游览活动的优良传统,例如春戏桃柳、夏赏风荷、秋临丹桂、冬咏寒梅之类。在冬季西北和被服要开展滑雪、冰灯节、滑冰、爬山、骑马、狩猎等活动;南方可开展游园、泛舟、垂钓、冬泳等活动。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雪景,冰城哈尔滨的冰雕,华山、黄山、庐山的云海,峨眉山的宝光,太白山的积雪等,都是著名的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植物是构景中不可缺少的。据调查,我国有高等植物32000多种,仅乔木就有2000多种。许多植物种属为我国所独有。故我国有“世界树木宝库”之称。云南省素称“植物王国”,植物种类约占全国一半。而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那里有100多种世界植物“大全”上没有记载过的品种,可谓无奇不有。例如贵州的鸽子树珙桐、公孙树银杏、活化石水杉等。还有一些树木,因历史悠久,或造型奇特,而成为游览探胜的对象,如黄山游客松。我国有鸟类1160多种,占世界的13.5%;兽类420多种,占世界的11.3%,两栖和爬行动物500多种,占世界12%;陆栖动物占世界10%,动物资源极其丰富。我国珍贵稀有的动物有寒温带、寒带的丹顶鹤、东北虎、紫貂;温带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带的高鼻羚羊、野骆驼、野马等,多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川、甘等地的高原草甸;寒漠中的珍稀动物野牦牛、蓝马鸡等,山地森林又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我国四川西部、北部山地和陕西南部秦岭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箭竹林中,是世界唯一有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大熊猫非常珍贵,是中国的国宝。热带森林中有长臂猿、孔雀、野象等珍贵动物。珍贵的水生动物有扬子鳄、白鳍豚、文昌鱼等。

5、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黄沙西海际,百草北连天”,这是唐代诗人岑曾描绘新疆沙海莽莽的诗句。沙漠、戈壁、雅丹等干旱地貌构成了特殊的。具有吸引力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一个类型。沙漠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例如腾格里沙漠南端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鸣沙,甘肃敦煌月牙泉和鸣沙山,新疆乌尔禾“风尘”,将军戈壁上“魔鬼城”等均是沙漠、戈壁景观;而黄土塬、梁、峁、黄土柱、黄土溶洞、黄土天生桥则是独特的黄土侵蚀景观。它们都是诱人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猎奇、探险者和研究者前往一睹风采。

6、其他。我国一些地区,还有较特殊或典型的地学旅游资源。例如泥石流和地幔现象,前者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代表,后者以河南鹤壁上峪村附近保存最完整,吸引着不少游人。同时底层下面也埋藏了丰富的动物化石,著名的山东临沂山旺村,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四川自贡市已建成一座恐龙化石博物馆。

第四篇:新经济地理学

浅谈余干县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中的

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 余干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昌九一体化”双核区域联动,余干经济发展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余干县 环鄱阳湖经济圈 昌九一体化 产业聚集 绿色崛起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环湖地区全部人口184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2.8%和49.5%。

环鄱阳湖经济圈,即“环鄱湖经济圈规划区”,是鄱阳湖滨湖城市合力打造环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着力推进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目标,是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的重点产业链。2009年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二、余干县域经济状况

余干县是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卫星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南岸,东与鹰潭、贵溪接壤,南和东乡相连,西界南昌,北邻万年、鄱阳、景德镇。全县国土面积233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场,100万人口。自秦朝建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有“百越咽喉”、“鱼米之乡”、之美誉,今以“南昌后花园”、“鄱阳湖新明珠”而扬名。盛产稻谷、油菜籽、金银花、芝麻、花生、大豆、莲藕、藜蒿、薏仁、芡实,是鄱阳湖周边地区优质农副产品集散地。全县拥有优质、无污染可养水面36万亩,鱼类资源118种,是鄱湖银鱼、甲鱼、鳜鱼、河蟹、珍珠等珍稀水产品的集中产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余干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2456”的经济社会工作思路(奋力进位赶超、加快绿色崛起的两大任务;突出强攻工业、做优农业、做美城乡、突破旅游服务业的四大重点工作;实施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等五大领域五十个重大项目;创优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谋事创业;舆论环境的六大环境),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1.8亿元,增长10.5%,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0.4和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1.05亿元,增长20.1%,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4.9和4.7个百分点。

余干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必须清楚认识到余干经济发展的不足。余干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发展总体比较落后,经济总量偏小,人均量更少,传统滨湖农业大县,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仍然是余干最基本的县情、最大的县情。

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对余干经济的影响

余干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德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改变了余干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余干在鄱余地区中心区位的形成,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一)产业聚集带来的便利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粮棉水产主产区,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粮棉油料丰富。环鄱阳地区也是江西工业的集中区,有汽车、机械、冶金、石化、电子、建材、食品、纺织、医药、陶瓷、精密光学仪器、有色金属等一系列工业体系,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同时鄱阳湖经济区有着以沿长江、环鄱湖、经浙赣、通京九的水陆交通优势并辅之以全省空中交通最密集的重要口岸区。可以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随着江西经济快速发展,“昌九一体化”江西双核引擎的联动,形成江西产业区域集合效应势所必然。而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所带来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红利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2)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4)集聚形成企业集群,有助于提高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5)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余干县也将受益于环鄱阳湖区产业聚集。

(二)区域联动带来的机遇

江西省政府正式下发了《昌九一体化发展规(2013-2020年)》,为昌九两地规划了发展蓝图。根据《规划》,江西省将“昌九一体化”战略定位为: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南昌作为中心城市,拥有人才、资金、技术和产业的优势,九江的港口则可以帮助南昌形成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昌九“双核”联动,可迅速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提升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将是1+1﹥2的发展效应。余干与南昌一衣带水,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将余干纳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后,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的余干县,“昌九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将为余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余干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生态农业资源、劳务供应方面的优势。

三、余干积极助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

余干县按照“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建设“五个余干”、实现进位赶超的奋斗目标中,进一步深化“依托南昌、对接沿海”的积极开放战略,进一步优化“一城三区(余干县城和黄金埠工业园区、瑞洪休闲度假区、滨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产力布局,以加快发展为主要任务,以项目为主抓手,以城区为主阵地,以园区为主战场,以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突破口,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打牌,做大总量,稳中求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努力实现余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对接南昌,发挥区位优势

余干县处在南昌、鹰潭、景德镇“金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和环鄱阳湖区公路“咽喉”地带,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交通节点。余干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将余干纳入南昌1小时经济圈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依托南昌、对接沿海”为战略开放取向,打造“一条快速通道,一个休闲度假区,两个供应基地”,快速融入南昌1小时经济圈,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打造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既可以让南昌抱团发展,也可以让周边县(市、区)靠大联强,不断释放同城效应。余干是个人口过百万、面积逾2330平方公里的大县,粮食、水产等大宗农产品资源丰富,电力能源充足,湖区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每年在外务工人员20万人,其中在南昌务工人员有2万多人,这些自然禀赋和要素优势,对推动“大南昌”建设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借助南昌的平台和辐射效应,将加快余干食品加工、汽车配件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在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的进程中实现余干崛起梦。

(二)强攻工业,创优发展环境

余干深入实施“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核心战略,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平台建设,不断补齐一直以来制约自身发展的工业这块“短板”,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形成以资源优势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固定投资13.4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1.3亿元,增长23.9%;新增入园企业16家。

余干将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谋事创业的舆论环境等“六大环境”,努力实现“商务环境要优于周边地区、办事效率要高于周边地区、企业感觉要好于周边地区”的工作目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准做加法、乘法,不准做减法、除法。对所有的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代办制,做到县内手续一日清、市内手续一周清、省内手续一月清,有效减少审批环节。所有办证单位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所有办证项目必须行政服务中心办结。余干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以“依托南昌、对接沿海、面向乡友、强攻产业”为开放战略取向,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深入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主题概念招商、商会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规划建设回归创业产业园,目前已吸引了禾丰电子、鹏辉高科、雄兵橡胶、江西丸杰等项目落户园区。

(三)绿色崛起,主打生态品牌

余干县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全力打响“候鸟天堂、梦里水乡”的原生态旅游新品牌,使余干成为环鄱阳湖地区新兴的生态旅游热地。余干计划用5年时间,在保持全县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培育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滨湖渔家乐型、特色餐饮型、民俗风情型等乡村旅游业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作为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余干有着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和优质的美食材料,不但是鄱阳湖银鱼、甲鱼、鳜鱼等珍稀水产品的集中产地,还盛产芝麻、藜蒿、芡实等农特产品。余干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饮食文化的挖掘提炼,以“生态食材、文化美食”为推介理念,擦亮余干美食品牌,进一步打响枫树辣椒、鄱湖银鱼等一批具有鄱湖特色的美食文化品牌,全力建设“中国美食之乡”。余干县始终坚持以市场化的理念、工业化的办法,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去年,该县启动了1平方公里的乌泥食品产业园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92家,新发展家庭农场28家。今年又加紧实施粮食种植加工、蚕桑种植加工、芡实种养加工、皇禽鸭养殖、肉鸽养殖、余干辣椒种植加工、甲鱼养殖、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农业观光采摘、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十大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是第一位。余干坚持保护和治理并举的原则,积极开展湿地保护、水源保护、污水治理和造林绿化等工作。为保护好候鸟的家园,该县目前正着手将余干县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这片湿地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已经通过省市专家现场考察,下一步将开展湿地恢复、河道疏浚、候鸟保护等工作的实施规划和认证。

参考文献: [1]余干县情简介,余干之窗http://www.xiexiebang.com/Item/list.asp?id=1542 [2]张丽.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J].当代江西[J].2010年第一期

[3]尹世洪 麻智辉.让县域经济成为壮大江西经济总量的强大支撑点.企业经济.2006.5-8

第五篇:地理学概况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

大气对流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也包括部分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同地面和水面接触,因此大气中各种要素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种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人类圈。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太阳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

能分布的不均匀性。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比如人种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是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或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况的出现,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的影响程度还在加剧。

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层圈或某一个层圈中部分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研究大气的大气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人类圈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地理学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与其它现象间联系的知识。

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的观点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现在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对于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因此。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概念,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理研究方法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的属性和特征的资料主要来自于野外考察,随着航空遥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航天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数据的处理、各种地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等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地理学学科体系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一个。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属的分支按研究特点分为两组:

一组是综合性的,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一组是部门性的,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还包括新近发展起来的,同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化学地理学、医药地理学,以及异特殊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等。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

社会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力学等。

政治地理学包括狭义的政治地理学和军事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层士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隶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经超出了聚落和社会文化的范围,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这是地理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和空间联系。

地图学是研究编制和应用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一门以地图的形式来综合表达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中的技术性学科,同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促进地理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各类地理现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结构论、人地关系论和区位论等。

应用地理学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实际上,地理学的不少分支学科就是为了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如医药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由于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荒漠化、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胜任的,而地理学由于是综合性的横断学科,特别适于这种应用性研究。

其它的还有数量地理学、地名学、方志学等等。

总之,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和娱乐是指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

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

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I.G.C)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休憩与旅游地理》,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目前,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下载地理学与生活摘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学与生活摘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地理学

    简答题 1.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07 09 探查阶段: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零散的旅客,没有特别的设施; 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

    地理学论文

    对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的初探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艺设13-1 孙小翔 摘 要 :随着城市外延式扩张的不断加速,城市边缘区作为全面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切入点,其发展正面临着前所......

    读书笔记摘记

    读书笔记摘记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有一种幸福叫满足,有一种伟大叫平凡。 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读书笔记摘记

    专业理论知识摘记关于教学途径古今中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直接认知又有具象写生与抽象写意和与记忆想象创......

    工作摘记

    层压四巨头之管玉峰篇 去年岁末,始出校门。奔波疾走于尘世,茫然失措间,骤然停留在校区附近一座光伏厂。能源新生,厂房新建,一切从零开始了。 初见管玉峰,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貌似一......

    美文摘记

    美文摘记 1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很多时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倦了,看着看着就厌了,跟着跟着就慢了,走......

    读书摘记

    (一)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篇谈狐的文章。文章大略为:有客问狐仙最怕什么,狐仙回答说:狐!客惶惑不解,问:“既是同类,何以畏之?”狐仙正色曰:“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同......

    《秘密》摘记

    我们都具有无穷的力量,我们都被同样的定律引导着。我们都依序着一种力量、一种定律——吸引力定律。 你心里想的一切都会吸引到生活中来。 我们的任务是专心想着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