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1:通用(中国)的绩效考核
通用电气:考核要有利于员工成长
通用公司这般企业界航空母舰的管理之道,一直被人们奉为管理学的经典之作,而GE的考核制度则是其管理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从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制度可以发现GE考核的重点所在。
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内容包括“红”和“专”两部分,“专”是工作业绩.指其硬性考核部分;“红”是考核软性的东西,主要是考核价值观,这两个方面综合的结果就是考核的最终结果。
年终目标考核的四张表格。前三张是自我鉴定,其个第一张是个人学历记录;第二张是个人工作记录(包括在以前公司的工作情况);第三张是对照年初设立的目标自评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一年个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对照通用公司的价值现、技能要求等、确定自己哪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需要得到公司的哪些帮助,在未来的一年或更远的将未有哪些展望等。原总裁韦尔奇在当年刚加入通用公司时就在他的个人展望中表达了他要成为通用公司全球总裁的愿望。第四张是经理评价,经理在员工个人自评的基础上,参考前三张员工的自评,填写第四张表格,经理填写的鉴定必须与员工沟通,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经理和员工有不同的意见.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对方。果员工对经理的评价有不同的意见,员工可以与经理沟通但必须用事实来说话;如果员工能够说服经理,经理可以修正其以前的评价意见;如果双方不能取得一致,将由上一级经理束处理。在相互沟通、交流时必须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能用任何想像的理由。
考核的时间。全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考核贯穿在工作的全年,对员工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在员工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音定,表现不好时及时与其沟通。
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纳目的是为了发现员工的优势与不足,激励与提高员工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普井、换岗等利益联系。
考核能够取得预定纳目的有多方面因素,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方法、考核制度有多复杂、有多高深,而是通用(中国)公司人能够把简单的事情他好、做到位。而这正是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现“确立一个明确、简单和从现实出发的目标,传达给所有人员”所要求的。
通用(中国)公司的考核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目标与计划的制订,良好的沟通,开放的氛围,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信息的及时反馈,考枯与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强调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观,领导的支持,管理层与一般员工的积极参与、有一个制度来保证等。
目标与计划的制订。目标计划是全年考核的基础,目标计划必须符合5个标准“SMART”,S是Specific,,目标必须具体、明确;M是Measur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A是Action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执行的;R是Realiz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行的;T是Timebound,目标计划必须有时间表。目标计划的制订必须与公司、部门的目标一致,制定目标计划必须与员工反复沟通推敲、在执行时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必须立即修正。
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考核是为了激励与提高完善员工,所以信息要及时给予反馈,员工表现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在员工表现不好时,及时提醒.到了年终考核时,所有的评价都是根据平时的表现.不仅有说服力,而且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不繁杂,因为全年不断地积累素材,平时已把工作做到位了。
良好的沟通。包括各部门的上下级之间、人力资源部与其他部门之间保证无阻碍的沟通。这样员工和经理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通用(中国)公司的环境是开放的,员工可以很轻松地与经理甚至总裁文流。良好的沟通也是通用(中国)公司的价值现所要求的,乐于听取各方的意见,致力于群策群力,良好的沟通不仅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员工的自我评定也是一种沟通渠道,员工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希望得到公司哪些帮助等都可以在考核时写清楚。
视6个希格码为生命。管理人员、公关人员的考核不易量化,是考核中的难点。通用(中国)公司一开始就给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确立一个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不仅是面对领导、管理人员,而立也是面对员工的。管理人员根据这些行为准则,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差距。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行为准则,评价管理人员或领导。这样对管理人员和领导的考核就可以很具体、清晰。能量化的尽可能用6个希格码标准量化,如公关人员的工作量化可以用接了多少个电话、回了多少个电话、用多少时间来回答、安排了多少采访等。
用事实来考核软性因赢。价值观等软性因素的考核也是不好量化的.通用(中国)公司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把工作放在事前,凡是加入通用(中国)公司的员工,首先被告知的是通用(中国)公司价值观的内容,然后会有与价值现有关的各种培训、员工对价值观的感悟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培训不是叫员工背诵价值现的内容,而是用发生在公司的事实行为来说明价值观,在考核时也是每个结论都必须用事实来证明.绝不能凭空想像。
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及职业生涯发展密切联系。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晋升、工作调动等挂钩,同时考核也是为了提高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公司合尽可能满足员工的一些想法和要求,鼓励员工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又尽最大可能帮助员工实现。
360度考核。360度考核并不普遍地使用,一般是在考核领导和员工为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时使用,做考核评价的是上级、下级、同事、客户,由被考核考自己在这些人中各选择几个人来做评价,对于考核的结果由外面的专业机构来分析,这样可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在这种考核中不用担心员工在选择考核者即评价他的人时只选择与他关系好的人,而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客观、不真实,因为这种考核是为了发现员工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完善自己的方式,员工为了自己的发展前途不会去找一片赞扬。
第二篇:绩效考核案例
本群下午案例解析:
本案例中,人力资源部在人员优化的工作中,通过绩效考核评价员工工作表现,并最终作为人员优化的依据是可行的。具体实施,应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时,要做好考核制度的培训和宣贯。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目标的达成。
2、绩效实施完成后,考核双方应就考核的结果进行沟通。对于考核无法达到预期,应进行培训。
3、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的,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予以经济补偿。以上过程,应在绩效考核制度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同时人力资源部应保留相关证据。【今日资料及案例分享到此结束,大家以后有问题可以@我或者单Q我,方便及时回复。】
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知识点:绩效考核是在一定的时间,通过量化员工的工作目标达成情况的方式,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工作评价,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在人员优化的工作中,绩效考核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参考依据。
第三篇:制造业绩效考核案例
制造业绩效考核案例
许多企业明明拥有绝佳的策略和人才,营运绩效却始终无法符合管理高层或股东的期望,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可能并不难找。如果CEO愿意指派高层经理或优秀员工组成一个负责找答案的项目小组,该小组应该很快就可直指问题核心──有可能是公司领导集团的责任归属不清,或事先未能察觉业务单位和公司总部间权力重心的转移。问题一经项目小组揭露,CEO多半无法抗拒直接着手整顿的冲动,例如,立即理清各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归属,或重新建立业务单位和总部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但是,诸如此类造成组织绩效低落的问题,成因可能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譬如说,管理高层的责任归属不清,可能意味着领导集团里已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因而造成业务单位有较高的自主性。若是本末倒置,仅针对问题造成的后果苦思对策,而未能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绝对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要找出这些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若以“由外而内”的方式进行概略性的诊断,较难看出问题的症结、与其它问题的关系、或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要研究一套长久的解决方案,企业可效法ManufactCo(某公司化名)的作法,第一步,即派出大队人马实地深入企业的运作,试图发掘组织绩效不佳背后种种的复杂原因。
集体探索
ManufactCo是一家员工8千人的制造商,产品在超过20个以上的国家制造、销售。1980和 90年代,一连串的收购计划造成其企业内部文化、行事风格不一而足的情况。这段时期之前的3、4年间,该公司的资本投入报酬率(ROCE)曾高居同业的前百分之十,然而在前述的购并期,其营运绩效却掉到次百分之十的水准──虽然还算不错,但已不在领先群中,组织中的成员都以为公司的表现应该会更好。
ManufactCo的高层管理者不明白为何公司丧失了绩效优势──产品依然有其卖点,公司商誉卓著,人才素质在水准之上,上至经理、下至员工莫不致力于提升公司绩效。每年年初,总部和业务单位会一起为各单位制定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各单位则每个月向总部提出详细的财务报告,内含关键绩效指针和最新的财务预测。CEO在定期举行的管理会议中,会公开质疑业务单位主管:对每一项数字追根究底,试图了解前一季度的真正表现为何,并测试各主管对所处竞争环境的了解有多少──一切都是为了衡量公司是否还可以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准。一年到头,业务目标就如此这般地不断追高。所有业务单位主管都必须参加季度业务检讨会议,而他们创造出来的这股戏剧性的气氛,有效地刺激每一名经理在会议前做好万全准备,好在大家面前提出有说服力的绩效数字。尽管这样的流程有种种优点,该公司的实绩却始终落后既定目标。
走下坡
一名新上任的业务部门主管,有感于ManufactCo已丧失其绩效优势,遂决定采取扭转乾坤的行动。但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且ManufactCo必须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前,先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他罕见地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为公司的绩效把脉,第一步,就是成立一个编制颇为庞大的工作小组,由十数名公司的未来领袖组成──他们尚未成为业务主管,但都是公司内的明日之星──由他们负责确认问题症结所在。
一开始,该小组先访谈组织中60名成员:包括所有部级主管,以及所有重要职能和业务的30名代表员工──一般而言,诊断工作极少牵动如此规模的人数。工作小组对于访谈结果并未预设立场,访谈以十个开放式问题为主轴,主要目的不在引导受访者,而在于发掘形式上偏结构性的行为层面问题。曾提出的问题包括:“你认为提升营运绩效的障碍为何?”、“目前的作业流程对公司绩效有正面或负面的效果?”、“团队合作是否有效率?”、“公司组织有哪些优点值得保持?”
进行了五、六场访谈后,小组渐渐发现,主管们一般而言对公司的问题颇能达成共识,但对解决方案的看法则莫衷一是。举例来说,主管们认为准备绩效检讨会议所需的所有资料是一大负担,而检讨会本身不过是一场审判大会,无法真正催化绩效的提升。总部和业务主管之间有关如何提升营运绩效的对话,已不若以往的开诚布公、富开拓性和启发性,反而成为一场打击士气的攻防战,而所有主管都视目标制定流程为一场迂回游戏。至此,尽管工作小组已能根据访谈结果拟出一份问题清单,但还是坚持完成所有60场访谈,以保有这群重要人物的参与感。这次访谈行动的消息流传出去后,越来越多人希望公司能听到自己的意见。
确认了影响绩效的问题后──许多和绩效管理制度有关──诊断工作小组的确一度急于立即着手研究解决方案,但由于过去曾有推出一连串绩效提升措施,却无法发挥预期成效的失败经验,该小组最终还是抗拒了那股冲动,继续追究问题的根源何在。跌至谷底
寻根究底的工作分两天进行,举行了两场全天的研讨会,诊断工作小组同样地劳师动众,邀集60名受访者与会。为了找出问题的根源,每一个在访谈中浮现的问题,都可作为讨论的起点,不断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直到大家归纳出基本的限制因素或共同见解为止。举例来说,以“总部和业务单位主管之间有关绩效的对话已不够开诚布公”这个问题作为起点,透过上述流程,得以确认若干颇为明显的成因,诸如缺乏相关资料左证,概略性的绩效检讨并不足以作为细部辩论的沟通管道等。但是,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非直觉因素(nonintuitive factors),和ManufactCo的企业哲学、组织结构、员工的行为模式、甚至人事作法等息息相关。例如,经理人认为难以针对绩效问题进行一针见血、公开辩论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主持会议方面所受的训练或指导不足。过程中同时显示,之所以无法针对公司绩效进行坦诚讨论的原因,不在于个人操守不佳或刻意隐瞒;在和诊断工作小组一对一的访谈中,受访者完全卸下武装,以开放、坦诚的态度应对。然而,到了绩效管理流程中的正式团体会议时,这种坦诚的态度却不复见。
随着研讨会的讨论愈见深入,与会者渐渐发现因果之间存在复杂的系统性关联,甚至原本极为实用的信念或行为,却证明带来不利的影响。举例来说,高度重视绩效看来是一项资产,但其实际意义是,未能达成绩效目标的经理人会迭遭指责,即使鲜少因此被革职的例子,但在公司里已失去立足点和晋升的机会。如此一来,业务单位主管参加目标制定的协商过程时,多半会为了容纳年内仍会不断增加的目标,一开始就以争取转圜空间为目的。而当ManufactCo的领导人察觉到这些业务主管没有说实话,便要求他们提供更多资料,好在下次检讨绩效时能更有效地质疑之前提出的目标。业务单位主管自然对这个举动心生排斥,使得整个流程获得的真实信息过少,无法了解公司的实际绩效,亦无从提出改善方式。结果,一味追高目标和要求更多资料的游戏就一直这么继续下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相关问题更形恶化。
如此重视绩效提升还有其它的层面,就正面影响而言,经理人会不断寻求也善于掌握改善绩效的机会,公司便据以激活一连串的相关措施,却未建立一个机制,有效地安排这些措施的优先级,或终止未能创造预期成效的措施,造成众多改善措施不易管理的问题。资源一旦过于分散,便无法充分地落实或追踪各项措施,因此极少数的措施能如预期地发挥效果。
设计解决方案
至此,诊断工作从一连串隐密的访谈演变成集体探索之旅。诊断工作小组向这60名受访者简要说明访谈结论后,随即在受访者之间引发一场铿锵有力、开诚布公的讨论,产生了一股不安的解放感。有解放感,是因为他们首度得以公开讨论组织令人失望的表现,也有机会采取具体的改善行动;而不安感的来源,则是因为他们必须承认自己的行为,也是造成组织目前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尽管如此,这一群人还是对问题、成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共同建立了深入而广泛的认知。同时,大家对组织既有的优势颇有共识,也有高度的参与感以及积极改变的意愿。当这些受访者将亲身体验传达给所属的工作团队,此一“不安的解放感”开始在组织中扩散,使得诊断结果成为一项集体的成就。如今组织上下已了解到问题和其成因之间存在系统性的关联,等于为诊断小组创造了一个开始设计全面解决方案的成熟时机。诊断小组透过访谈,已掌握了许多问题之间的关联,因此,与其设计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解决方案,该小组决定以全盘整顿制度为目标。首先,诊断小组详列组织值得保留的优点以及有待解决的潜在问题──事实上,也就是拟定解决方案的设计参考。接着,开始规划解决每个问题根源的干预行动,直指「为什么会这样?」的最终核心。
只要再看一下受访者言谈间透露的问题──绩效的相互讨论不够开诚布公──就可以了解这个过程如何取得成功。既然已经知道问题的症结何在,以及它和其它问题的关联,负责设计解决方案的工作小组即可研制一套干预行动,彻底铲除这个问题。例如,该小组明白公司各项业务在本质上互异,便研制一套措施,简化绩效检讨会所需的资料,并增加可供绩效讨论进行的论坛,好让组织中上至董事会、下至第一线人员都能参加。工作小组也试着解决较不明显的问题根源──例如,全公司人员都要接受技能训练,学习如何进行挑战性的对话、在会议上提报,以确保达成目标。
在整个解决方案的设计流程中,工作小组不断透过各种小型研讨会和焦点团体座谈会,经由受访者测试各项提案的可行性,务求兼顾恶性循环成因的每一要素。
广泛应用
集体探索的作法可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组织体系和流程上,某家工业性公司即运用这个方式解决了企划制度的问题。这家公司的某个业务区域有六个业务单位和十二家工厂,但绩效一直不尽理想。透过集体探索的过程,该公司发现本地经理人对于公司的区域发展策略缺乏共识,尽管高层策略概略描述了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何──例如,公司预期该区域的盈余和资金应有所成长,但对业务单位而言,这些挑战却未化为具体的目标与行动;举例来说,究竟业务单位应从资本投入报酬率或改善现金流量着手,以短期的立即成长为重,或应着眼未来的成长,以资本投资为主呢?同样的,业务单位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达成上述目标,也未交代清楚。深入分析种种问题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后,该公司规划出一个全新的企划体系。各业务单位和区域主管必须共同填补区域发展策略交代不清的细节,研拟出一份充分反映高层策略的计划,但必须对各业务单位的预期表现、必需技能和流程有更具体的说明。
事实上,集体探索通常会揭露出不只一个需要整顿的组织体系,如同在ManufactCo和上述工业公司发生的情形一样。但是,当规划人员研拟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时,最好每次以单一体系为重点,且从效应最为深远的体系开始,就可取得不错的成绩。最终成果
ManufactCo虽还不能大肆庆祝集体探索的卓越贡献,但该组织的确已出现不少值得一提的益处,例如,参与人员的认同程度远超过之前各种大型变革计划。工作小组和受访者的每一场会议,都有助于创造一股支持改变的强大力量,改造的规模与落实的速度远超过以往,流程本身也为经理人的行为模式带来重大改变。举例来说,初期的访谈结果显示,未能适时庆祝组织取得的成功是该组织的缺点之一,因此,受访者和解决方案设计小组立即列出集体探索流程的主要目标,并务求目标达成时,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有意采行集体探索作法的组织,可参考其它公司的经验与心得。
1.不要忽略了组织的优点。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ManufactCo这家公司其实表现并不差──它不过是丧失了竞争优势,只要重新发挥它的优点并解决
若干问题即可。
2.仔细挑选工作小组成员。若决定要由多位颇受敬重的经理人组成团队,率领诊断工作,就不能视其发表的言论为个人的无病呻吟。
3.要兼容并蓄。若人们的行为和互动方式是问题的一部分──通常是如此──参与的每个人都必须认同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一个人抱怨经理的行为有问题,可能是个人爱抱怨、不适合这个组织所致;但来自不同部门的多位经理人认为包括自己的行为在内都有问题,这就不容忽视了。建立解决方案的集体认同,较之由上而下的措施或权宜之计(通常是对特定个人施压后的产物),更能让参与者产生贯彻的力量。
4.建立共同的语言。谈论心理状态、行为、互动型态时,很难以口语表达具体意义──部分原因是没有简易、严谨的语言可供描述社交互动的情形,令一部分原因则是以情绪为主题的讨论,往往容易触动参与者的防备心态。因此,组织必须花时间去发展并散布一种单
一、中立的语言,协助讨论组织的行为特性。以ManufactCo为例,「协助」一词的意义,反映的是为公司最大利益着想的价值。使用哪一个词汇,远不及团队共同定义词意来得重要。同时,共通的语言亦有助于公司成员向新加入的成员传达公司的价值观和行事作风,让新成员能更快进入状况。
5.通盘、有系统地解决问题。许多公司在面临绩效不振的问题时,往往惯于求助「事先设定好」的杠杆工具,可能是组织改造、紧缩绩效文化,或研拟新的发展策略。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论是在诊断工作进行的期间或设计干预行动时,都必须跳脱这单一杠杆工具,扩大思考范围,只要有助于绩效由负转正的杠杆工具都值得考虑。
在ManufactCo的例子中,集体探索的作法成为有力的工具,协助该公司员工了解眼前的挑战,并将该认知转化为前后一致、相辅相成、影响深远的具体行动。在深入组织,一一挖掘行为、心态失当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倾全组织之力,奋力解决这些问题后,该公司终于得以脱离原来策略、人才兼备,绩效却积弱不振的窘境。
第四篇:绩效考核案例
某中型制造企业绩效考核制度(KPI关健绩效目标考核)示例
1、目的为加强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公司运营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注塑中心所有班组长以上员工。
3、职责3、1企管办为本制度的归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与推行。
3、2总经办、财务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为本制度的辅助推行部门,负责本制度关健绩效指标(KPI)的收集整理和提报。
3、3注塑中心副总、董事长负责本制度的审核和批准,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4、内容
本制度包括对员工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根据SMART原则,关健绩效指标(KPI)粗分为三部分:5S考核、目标达成考核、人事考核,并根据功能别和职位别不同进行分解和赋予不同权重。
4、1现场5S考核4、1、1考核内容:见附表14、1、2考核实施:由注塑中心协同企管办和总经办根据考核内容定期稽查,每周公布一次数据,月统计结果汇总分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目标达成考核4、2、1考核内容:关健绩效指标(KPI)4、2、1、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品管部按不同等级标准的成品统计,每周统计一次合格率的具体数据并公布,按月平均值计算的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废品率:车间统计员根据每日各车间班组提报的废滞品处理单和班组交接单,统计各车间班组废品率,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月报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来料检验达成率:品管部IQC在接到仓库开具送检单后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来料的检验工作并开具检验报告,仓库确认检验时间,品管统计每周与仓库核对来料检验达成情况填写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品管部长,月报经品管部长签字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4试模样品检验达成率:接确认单后2小时内做好确认工作,试模组确认检验时间,品管部月报试模组确认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5品质异常处理达成率:出现品质异常后,需及时予以处理,具体时间以与生产部协商为准,出现逾期未处理或处理不妥善情况,由生产部门开具异常反馈单报注塑中心副总解决。品管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数据,生产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反馈单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6顾客质量投诉率:以销货退回或返工单数为准,品管部每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7顾诉处理达成率:品管部每月将当月顾诉处理报告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8交货达成率:计划部以顾客交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以更改后的订单执行日期为准(需经顾客确认);生产部门以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生产计划以更改后的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数据由跟单员每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9计划排单准确率:以计划部生产计划安排与生产调度科计划排单执行情况差异为准,计划部每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0产品定额达成率:生产统计每日按车间班组生产情况统计产品定额达成数据,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月报经计划部、生产部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1原材料利用率:部门原材料利用率由仓库依财务部门要求按时提报数据为准;车间与班组原材料利用率由生产部统计提报数据为准;仓库与生产统计将相关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2安全事故达成率:车间主任每周向生产部长提报各班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生产统计按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3标准时间达成率(调机、试模、修模等):以生产调度科制定编排的标准时间为准,生产调度科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4返修率(试模、修模等):车间主任每日向生产部提报返修数据,车间统计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5设备保养维修计划达成率:设备技术科需按时监控完成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分配班组与设备组之间的保养维修任务,生产部长随时抽检达成情况,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6物料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呆滞料品及生产用料控制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7采购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采购用料控制及交期时间达成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8异常及时反馈率:各部门、车间、班组在有异常发生时需及时提报上级或相关部门;4、2、1、19数据准确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0提报时间达成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1外发纸箱回收率:仓库将纸箱回收出入库数据提报计划部核对外发纸箱的月回收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2收发料准确率:由计划部和生产车间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24、2、1、23工艺标准收发及时率:依车间及品管部信息反馈统计数据,由品管部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4交办事项达成率:依会议跟踪调查表及部门联络单由总经办统计跟进,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5统计项目达成率:由总经办及财务部定期稽核生产统计的相关统计项目达成情况,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6工资核算准确率:依财务部及车间员工信息反馈由财务部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7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率:依财务部按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8文件收发准确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信息反馈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9文件收发时间达成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限1个工作日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0首件确认达成率:依生产部相关车间确认记录进行统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1巡检达成率:依相关巡检记录表进行统计核对巡检时间、印章及抽查产品标识,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2最终检验达成率:依品管部相关终检记录表或检验报告进行统计核对,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3来料废品率:依生产车间退料单(来料不合格)为准由车间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3人事考核4、3、1考勤:保卫组统计当月员工考勤数据于次月3日前交总经办审核后,由
总经办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3、2奖惩:总经办统计当月员工奖惩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3、3人事绩效:各功能、职能部门主管于每月10日收到企管办的考核表后,依考核表人事考核评价项目初核分数,12日前初核完毕交上级部门复核分数,上级部门复核完毕后于14日前交企管办。
5、考核方法5、1绩效奖金:
奖金占比 部级 科
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公司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个人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合计 900元 700元 600元 400元 150元5、2考核评分:共分为A、B、C、D、E五类:
评级 分值 部级(元)科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A 90-100 900×(90-100%)700×(90-100%)600×(90-100%)400×(90-100%)150×(90-100%)
B 80-90 900×(80-90%)700×(80-90%)600×(80-90%)400×(80-90%)150×(80-90%)
C 70-80 900×(70-80%)700×(70-80%)600×(70-80%)400×(70-80%)150×(70-80%)
D 60-70 900×(60-70%)700×(60-70%)600×(60-70%)400×(60-70%)150×(60-70%)
E 60以下 900×(0-60%)700×(0-60%)600×(0-60%)400×(0-60%)150×(0-60%)
备注:
1、连续三次为“A“,也就是90分以上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加薪或升迁。
2、连续三次为“E“,也就是60分以下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减薪、降级或予以辞退。
5、3考核时间5、3、1相关部门于每月5日前将统计数据交企管办;5、3、2企管办于每月10日前将数据汇总填表交一级部门审核;5、3、3一级部门于每月12日前审核完毕交二级部门批准;5、3、4二级部门于每月14日前批准完毕交企管办通报归档。
5、4绩效考核面谈:绩效考核结束后,应由直接上级安排对下属的绩效考核面谈。绩效考核面谈应在考核结束后一周内由上级主管安排,并由被评者加注意见,报总经办备案。
第五篇: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车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弊端涉及的知识点
(一)效绩考核的目的:1.订立绩效目标的依据
2.评估过往绩效
3.帮助改善现时绩效
4.员工任用的依据
5.员工调配和升降的依据
6.评估培训和发展需要
7.检验员工招聘和培训的效果
8.确定薪酬的依据
9.激励员工
10.协助决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11.收集管理信息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严格原则
3、单头考评的原则
4、结果公开原则
5、结合奖惩原则
6、客观考评的原则
7、反馈的原则
8、差别的原则
(四)绩效考核的方法:
1、图尺度考核法
2、交替排序法
3、配对比较法
4、强制分布法
5、关键事件法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
7、目标管理法
8、叙述法9、360°考核法
10、科莱斯平衡计分卡
(五)绩效考核的执行者:
直接上级考评,同级同事考评
自我考评
直接下属考评
外界专家或顾问
计算机系统考评
360°绩效考评
(六)考核结果常常同薪酬挂钩,此外还同员工职务晋升、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活动相联系。
索尼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
和索尼一样,无数企业已经在过去应用绩效管理的成功中享受了“量化管理”的快感,更加片面地强调量化。绩效管理之所以被众多企业扭曲为“量化管理”来应用,主要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绩效管理”分为“绩的管理”和“效的管理”,“绩”是可量化的(例如利润提高了5%),“效”是不可量化的(例如“员工非常敬业”)。过分强调量化管理,必然重绩不重效,相关的政策自然会引导员工追求短期私利,而逐步散失了创业之初的激情、团队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改变重绩不重效的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加强:
1.在设计绩效管理模式的时候,分出绩的指标和效的指标。绩效管理不能只有绩的指标。例如,销售额是完全属于绩的指标;而员工经常自动做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哪怕是看到地面有个纸屑拾起来),看上去似乎和企业利润或者控制成本没有关系,但往往很多企业管理者忽略了引导这种氛围。
2.“管理”的范畴一是“人”,二是“事”。绩的指标主要针对“事”的范畴界定,而要针对“人”界定效的政策。例如,A员工今年为企业贡献了100万的利润,而B员工只做了50万,但是B员工却培养了某区域个市场(尽管效益还没看到)、或者在某些能力上更进一步提升。虽然现在销售能力比不上A员工,但在综合能力上,是企业数年后更加需要的员工。如果只是用绩的标准重奖A员工,那么,就会鼓励员工只追求短期利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失了大量像B这样的潜力员工。但如果没有设置“效”的政策就同时重奖B员工,则A员工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会严重挫伤积极性。因此,绩和效两者不可偏废。
二:
“索尼绩效管理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任何管理工具和模式的导入,都必须首先适应企业的文化,然后再在融合中改进企业的文化。如果有些企业的文化原本就非常强调历史问题及和谐员工关系,急促导入绩效管理,就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状况,也受
到强烈的抵制,最后的失败被归咎于绩效管理。避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割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用企业文化的非量化因素淡化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并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优等。
2.非量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为管好这些因素,就必须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上司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3.领导人必须时刻强调价值观和那些不带绩效考核因素的荣誉感、使命感,并寻找亮点,奖励标杆。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笔者所在公司的“敬业奖”,就没有什么标准,而是采用事件法,由各级管理人员用事实进行评价。例如,A员3232作比B员工更加有成效,但是B员工总是会将别人下班忘记关闭的电脑给关上,因此他获得敬业奖,以此鼓励员工的主动负责精神,引导形成良好的员工行为文化。成功的企业很注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阿里巴巴就是价值观和绩效主义并行的佼佼者。在外界看来,阿里巴巴似乎是一个绩效狂人,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绩效管理。曾经有一个业务经理,他太太正在医院生小孩,他仍然要去拜访完三个客户。他告诉我:如果有一个拜访记录是假的,无论你曾经有过如何巨大的贡献,你都会被开除出阿里巴巴。但鲜为人知的是:缔造今天阿里巴巴业绩的,并不只是苛刻的绩效管理,而更多的是阿里巴巴的文化。
天外伺朗看到“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是因为绩效管理凌驾并摧毁了过去索尼人身上那种以公司为家的激情和使命感,而机制上的原因是绩效考核几乎成为评价员工的最主要标准。而阿里巴巴则是“50%的评价是员工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笔者在和阿里巴巴、雅虎的合作中,见证过为阿里巴巴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销售明星,企图剑走偏锋去做一些看上去能创造更好业绩、但是却触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事情,最后苦苦求情,阿里巴巴照样无情地手起刀落。正是此,成就了阿里巴巴人今天更大的骄人成绩。
三: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曾几何时,“绩效优先,按劳(绩)分配”被认为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但事实上,“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不平衡,迅速将“绩效主义”界定成“制造浮躁、制造不平等、制造不负责任、唯利是图”甚至“泯灭人性”的始作俑者。
绩效管理并不是万能的笔者通过在多个团队多年的管理记录发现:信任是成就一个优秀团队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团队成员的拔尖程度,也不是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1.利益因素上:建立信任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防止无法避免的个人目标变得具有破坏性。团队内部成员的个人目标或者计划冲突,是破坏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的重要因素。
2.感情因素上:信任的最基本和主要的前提是互相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互相了解和理解。
3.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一定需要聘用一批天才,而是要找到一群可以合作的人,共同分享愿景和利益、承担目标、互相信任和共同分担责任。相反,一群顶尖的人走在一起,如果失去相互信任,甚至由于绩效考核而互相不信任,绩效将远远落后于一群普通但互相信
任的员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