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0: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

第一篇: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

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

专业:美术学国画 班级: 2008级(1)班 作者:唐建杰 指导老师:周群

1、前言:

中国画笔墨是最具中国审美特质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画作为的精髓,笔墨是中国画的象征。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抒发了他们高洁、雅逸的文人情怀。纵观历代先贤留下的不朽作品,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国画笔墨的发展是一个笔墨随时代的历程。中国画作为表达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艺术形式,面对现代后工业文化语境,其笔墨形式如何传达的现代精神内涵,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尤为重要。创新笔墨形式是中国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途径,但如何创新值得我们思考。

2、文献资料

在所收集到的文献中,笔者根据本文需要对文献进行了整理,在以下分别进行简述:

2.1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

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第二部分中提到笔法运用。一曰平。古称执笔必贵悬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全身之力,运之于笔。由臂使指,用力平均,书法所谓“椎画沙”是也。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方可谓平。并非板实,......水有波折,固不害其为平;笔有波折,更足显其流动。一波三折,起讫分明,此之谓平,平非板矣。

二曰圆。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勾与直同。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讫,首尾衔接。隶体更变,章草右转,二王右收,势取全圆,即同勾勒。书法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所谓如“折钗股”,圆之法也。用笔如“折钗股”者,圆是也。妄生圭角,则狞恶可憎。折钗股,笔法线条,要求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圆浑润丽,亦不能流于柔媚。舍刚劲而言婀娜,多失之柔媚,皆未足以语圆也。

三曰留。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盖射者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善书者,笔欲向右,势先逆左,笔欲向左,势先逆右。算术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算学积点成线,画亦由点而成线,是在于留也。笔意贵留,似碍流走,不知用笔之法,最忌浮滑,浮乃轻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劲。笔贵遒劲,书画皆然。

四曰重。重非重浊,亦非重滞。米虎儿笔力能扛鼎,王麓台笔下金刚仵(应该是木字旁,没有找到)。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钧。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铁至重也,而取其秀。用笔重,要像“枯藤”,“坠石”。用笔之法。有云如“枯藤”“坠石”者,藤无枝叶,石本峥嵘,其状可想。况乎蟉形屈曲,非同转拂之条;虎蹲雄奇,忽跃层岩之麓,重又何如也?然重易多浊,浊则混淆不清;重又多粗,粗则顽笨难转。善用笔者,何取乎此?要知世间最中之物,莫如金与铁也。言用笔者,当知如金之重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

五曰变。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氵为水,灬为火,必有左右回顾,上下呼应之势,而成自然。姑山水之环抱,树石之交互,人物之倾向,形态万变,互相回顾,莫不有情。用笔要变,是“不拘于法”。山有脉络,石有棱角,钩伒(原为石字旁)之笔必变;水有行止,木有菀枯,渲淡之笔又变。未能变者不拘于法。

2.2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

清初绘画在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学说影响下,摹古之风日盛。特别是以“四王”为代表所崇尚摹古画风影响整个画坛。这时,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会,他强调“我自用我法”并清楚地指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石涛要改变古人的面目而自创新法,自标新路,这种呼声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石涛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一名言。

2.3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

中国画笔墨创新实践中, 徐悲鸿先生可谓一代开拓者。让一个木匠出身的笔墨大师齐白石到大学当教授,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徐悲鸿说: 齐白石“妙造自然”,是一个样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徐悲鸿的中国画既保留了笔墨传统手法,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 能融合中西, 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在中国画笔墨创作中还应当在笔墨的工具性上有所探讨,各种软体和硬体笔都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之中。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变化, 也必将使中国画笔墨引起新的变化,但是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的民族特色。新的工具材料产生了新的技巧技法, 新的技巧技法会带来新的视觉语言,新的思想,使我们的中国画笔墨创新打破了传统“笔” 的束缚。中国画笔墨创新贯穿者中国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创新可以是体裁,题材,工具材料,笔墨技法以及思想内涵等。笔墨的创新是不会停滞的,不断的前进突破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丰富了传统。

2.4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 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中提到笔墨一词始于唐末山水画家荆浩。他在著名的“六要”中说到作画人必须明白“六要” 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明-董其昌语:“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什么?“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笔墨是作画的方法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笔与墨的关系,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五代后梁-荆浩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而项容“有墨无笔”,皆美中不足,他则采取了二者之长,既有笔有墨。在画面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两者之分别在乎作用的大小,有时以笔为主,有时以墨为主。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黄宾虹语录中:“气韵生于笔墨”。笔墨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观、智慧、修养和创作意念。数千年来笔墨的表现技巧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和笔墨艺术手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1]2.5刘 佳《关于笔墨的思考》

用笔的变化表现在用线。中国水墨画的线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历史沉淀,尤其是中国画法艺术的发展、修炼和特殊的尖头毛笔的运用,使得线条这一骨法用笔的独立意识能夠很好的诠释笔墨,使笔墨意识不断的深化和沉积。而强调“骨法用笔”,并不是要轻视它与“墨”的关系。笔和墨总是相互包含、相互为用的。所以不能离开“墨”来理解“骨法用笔”。五代荊浩在他的《书法记》中提出“六要”之说,第一次把“墨”提高到与笔平等的位置上来。荊浩对墨的解释是:“墨者,高低重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唐未张彦远以他的卓识远见提出了“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的见解。现代黄宾虹也曾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论用墨者,固非兼言用笔无以明之﹔而言墨法者,不能详用墨之要,亦不足明斯旨也。”(《书法要旨》)所以,从事中国画创作,必须精于运用笔墨。千百年的艺术实践告诉人们,唯有巧于运用笔墨,把握笔墨相生相发的规律,挥毫运墨达到笔中含墨、墨中见笔、枯中有血肉、湿中有筋骨的境界,才能创作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中国水墨画。

2.6朱良志《石涛研究》

朱良志《石涛研究》提到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之笔墨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发展,以表现不同时代“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体现时代精神。“随”是说笔墨因时代而不同,既笔墨具有时代性。强调不为古法所约束,不为形体所限制。

2.7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

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中提到“师古人,师造化”,这六个字早就成为人人皆知的口头禅了。但越是熟悉的话语可能越有遮蔽性,当我们失去了对熟悉话语的新鲜感,淡忘了它的历史内涵和具体所指,它也就成为没有生命的语言空壳,成为一种遮蔽真实、遮蔽本质的东西了。但对于黄宾虹来说,“师古人,师造化”是他选择的路,是他毕生所追求、所实践、所阐释的东西。他能够成为山水画大家,就靠了这追求和实践。我们熟知“师古人,师造化”这六个字,未必真理解它的含意,更未必能像黄宾虹那样去实践它。因此,重新讨论这六个字十分必要的。提出讨论这个问题是有时代背景的。“师古人与师造化”,在近现代多被转化或者说简化为“临摹与写生”,是20世纪美术思想与实践,特别是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中的一大关键。20世纪初,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等,激烈批评了清代以来的摹古风气,提倡以西方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画。以刘海粟为校长的私立上海美专,以林风眠为校长的国立杭州艺专,以徐悲鸿为校长的国立北平艺专,以颜文楔为校长的苏州美专,以及各地的美术学校,虽然办学方针、师资结构、管理方式和课程安排各有不同,但都采取了强化写生、弱化临摹的路线。坚持以临摹为主、待有了笔墨基础再进行写生这一传统方式的,主要是非学校国画家,以及他们创办的画会等。后者提倡的“写生”,大体是游观加速写,而不是学校提倡的对景写生、对景落墨。黄宾虹语录中:“气韵生于笔墨”。笔墨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观、智慧、修养和创作意念。数千年来笔墨的表现技巧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和笔墨艺术手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2.8卢辅圣《关于笔墨的论争》 世纪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一批留洋归来的文人墨客,如以陈独秀、康有为、徐悲鸿等为代表。以西方科学写实标准,针对一味复古的风气,批判中国传统绘画,引发了中国画笔墨等问题的争论,经百年的曲折,最终形成西方科学写实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笔墨”与“时代”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一些画家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一昧追求现代感,现代意识而不顾及传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把笔墨视为零。20世纪末,围绕笔墨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笔墨等于零”,否定了笔墨。而另一说法“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今天的中国画创作,若离开了具体的表现对象,为笔墨而笔墨,这样的“笔墨”当然等于零:若死守“脱离时代的笔墨,就不成其为笔墨”(现代傅抱石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不顾及传统,随性而起,抛弃传统,将笔墨忽视。若全盘否定笔墨传统,无异于否定中国画传统:若抛“当随时代”的“笔墨”,当然无异于抛弃“当随时代”的“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方向发展,是可行的。要在中国画笔墨中继承和开拓。中国画笔墨的内在发展规律“借古今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画笔墨发展不能隔断历史,不能摒弃传统,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借鉴西方绘画特点,笔墨创新,即“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与现代的笔墨探索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 又从有法到无法的演变。这个过程无疑是进步的、发展的。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多元的互补。中国画笔墨的当前发展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 张扬非理性的放任随意的笔墨。艺术永远是当代体验与当代情感的产物, 艺术永远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3、小结

中国画的笔墨创新, 一定要防止极端主义的倾向产生,滑到抛弃中国文化特质的虚无主义中。中国画笔墨创新如同大海, 一方面包容江河水流的注入, 一方面又不断蒸发, 海阔无涯,只有在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5000年的文明积淀,脱离传统谈创新、谈改革,其危险性在于放弃传统,放弃笔墨。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中国画的创新立足传统,积极的走向大自然,因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古今亦如是此。我们也要向一切优秀的艺术形式学习,敢想,敢作,敢破旧,敢立新,解放我们的思想,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物质材料、新的构成形式创新中国画。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造,是我们所面临的承前启后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 黄宾虹画语录上海【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韩林德 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 989.[3]吴冠中 《明报月刊》【N】 1992.3 《中国文化报》1997.11 [4]关山月 《光明日报》【N】 1999.4 [5]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 994 [6]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 999.[7]刘 佳.《关于笔墨的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2).[8] 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C】出 版 社:广西美术 2008-4-1 [10] 卢辅圣《关于笔墨的论争》【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7-1

第二篇: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论文一稿

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必须继承,中国画笔墨在肯定传统继承的基础上, 应当力求创新和发展。笔墨应紧随时代发展反应本时代的事物,创新与变革。中国画的创新要注意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表现中国画笔墨艺术的多元化。

【关键词】传统 笔墨 创新 1.引言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 是中国画的象征,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 中国画不能脱离笔墨。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中国画笔墨发展,对传统是坚守是抛弃还是创新?为此近代画坛掀起了阵阵浪潮,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画笔墨”的概念

笔墨一词始于唐末山水画家荆浩。他在著名的“六要”中说到作画人必须明白“六要” 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明-董其昌语:“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什么?“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笔墨是作画的方法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笔与墨的关系,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五代后梁-荆浩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而项容“有墨无笔”,皆美中不足,他则采取了二者之长,既有笔有墨。在画面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两者之分别在乎作用的大小,有时以笔为主,有时以墨为主。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黄宾虹语录中:“气韵生于笔墨”[1]。笔墨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观、智慧、修养和创作意念。数千年来笔墨的表现技巧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和笔墨艺术手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3.题材创新

题材的思想性是创新中的主体,一切文艺作品,都应具有时代思想和时代精神。旧思想、旧题材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不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风尚。现代题材下的创新是以传统题材为基础的革新。新的题材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大胆创新,借古今用。由于时代的不同,思想感情也起变化。题材本身是没有思想性的,但是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题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意和新的思想内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艺术家足迹天下,广泛深入生活,获取大量艺术题材,可知题材对创新的重要性。

4.传统笔墨与现代笔墨

传统笔墨:用笔, 一波三折。注重笔断意连的气势。用墨方面强调墨要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丰富层次。笔墨问题新意较少, 只是在笔墨的抽象美和情绪化上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保留传统墨法。

现代笔墨:用笔变化多端, 常中侧锋并用, 特别是散锋的运用普遍。用笔沉着痛快, 在快中求稳,笔触豪放、挥洒自如。用墨比较大胆, 颇有创意, 不拘一格。泼墨酣畅淋漓, 挥洒自如,变化多端。现代笔墨大多重视笔触本身的情绪化, 抽象美、形式美及主观感受。他们敢于突破陈规, 勇于创新。

5.继承、创新

一副好的作品应该把自己情感与时代结合起来。中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一句名言: “笔墨当随时代[2]”说明中国画之笔墨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发展,以表现不同时代“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体现时代精神。“随”是说笔墨因时代而不同,既笔墨具有时代性。强调不为古法所约束,不为形体所限制。但是人为地去追求“时代性”却失去了自我,违背了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笔墨当随时代”是一个用不变更的话题,20 世纪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一批留洋归来的文人墨客,如以陈独秀、康有为、徐悲鸿等为代表。以西方科学写实标准,针对一味复古的风气,批判中国传统绘画,引发了中国画笔墨等问题的争论,经百年的曲折,最终形成西方科学写实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笔墨”与“时代”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一些画家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一昧追求现代感,现代意识而不顾及传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把笔墨视为零。20世纪末,围绕笔墨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笔墨等于零[3]”,否定了笔墨。而另一说法“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4]”今天的中国画创作,若离开了具体的表现对象,为笔墨而笔墨,这样的“笔墨”当然等于零:若死守“脱离时代的笔墨,就不成其为笔墨”(现代傅抱石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不顾及传统,随性而起,抛弃传统,将笔墨忽视。若全盘否定笔墨传统,无异于否定中国画传统:若抛“当随时代”的“笔墨”,当然无异于抛弃“当随时代”的“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方向发展,是可行的。要在中国画笔墨中继承和开拓。中国画笔墨的内在发展规律“借古今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画笔墨发展不能隔断历史,不能摒弃传统,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借鉴西方绘画特点,笔墨创新,即“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与现代的笔墨探索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 又从有法到无法的演变。这个过程无疑是进步的、发展的。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多元的互补。中国画笔墨的当前发展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 张扬非理性的放任随意的笔墨。艺术永远是当代体验与当代情感的产物, 艺术永远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现代中国山水画笔墨走向多元化也是必然的。

在中国画笔墨创新实践中, 徐悲鸿先生可谓一代开拓者。让一个木匠出身的笔墨大师齐白石到大学当教授,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徐悲鸿说: 齐白石“妙造自然”,是一个样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徐悲鸿的中国画既保留了笔墨传统手法,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 能融合中西, 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在中国画笔墨创作中还应当在笔墨的工具性上有所探讨,各种软体和硬体笔都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之中。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变化, 也必将使中国画笔墨引起新的变化,但是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的民族特色。新的工具材料产生了新的技巧技法, 新的技巧技法会带来新的视觉语言,新的思想,使我们的中国画笔墨创新打破了传统“笔” 的束缚。中国画笔墨创新贯穿者中国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创新可以是体裁,题材,工具材料,笔墨技法以及思想内涵等。笔墨的创新是不会停滞的,不断的前进突破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丰富了传统。

6.小结

中国画的笔墨创新, 一定要防止极端主义的倾向产生, 中国画笔墨创新如同大海, 一方面包容江河水流的注入, 一方面又不断蒸发, 海阔无涯,只有在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5000年的文明积淀,脱离传统谈创新、谈改革,其危险性在于放弃传统,放弃笔墨。中国画的创新立足传统,积极的走向大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古今亦如是此。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不敢作,不敢想,不敢破旧,是不能立新的,拿出自己的思想,去想象我们的创意天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物质材料、新的构成形式创新中国画。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造,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承前启后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 黄宾虹画语录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韩林德 石涛与《画语录》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 989.[3]吴冠中 《明报月刊》 1992.3 《中国文化报》1997.11 [4]关山月

《光明日报》 1999.4 [5]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 994 [6]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 999.[7]刘??佳.《关于笔墨的思考》.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2).[8] 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出 版 社:广西美术 2008-4-1

[10] 卢辅圣《关于笔墨的论争》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7-1

第三篇: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论文二稿

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必须继承。中国画笔墨在肯定传统继承的基础上, 应当力求创新和发展。笔墨应紧随时代发展反应本时代的事物,创新与变革。在现代化社会现代题材下,笔墨的创新更为广阔。中国画的创新要注意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表现中国画笔墨艺术的多元化。

【关键词】传统 笔墨 创新

1.引言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 是中国画的象征,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东西, 中国画不能脱离笔墨。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中国画笔墨发展,对传统是坚守是抛弃还是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题材的多样,笔墨该何去何从? 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画笔墨”的概念

笔墨一词始于唐末山水画家荆浩。他在著名的“六要”中说到作画人必须明白“六要” 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明-董其昌语:“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什么?“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

笔墨是作画的方法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笔与墨的关系,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五代后梁-荆浩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而项容“有墨无笔”,皆美中不足,他则采取了二者之长,既有笔有墨。在画面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两者之分别在乎作用的大小,有时以笔为主,有时以墨为主。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们借助笔墨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艺术作品。黄宾虹语录中:“气韵生于笔墨”[1]。笔墨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观、智慧、修养和创作意念。数千年来笔墨的表现技巧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和笔墨艺术手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3.传统笔墨与现代笔墨

传统笔墨:用笔, 一波三折。注重笔断意连的气势。用墨方面强调墨要有

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丰富层次。笔墨问题新意较少, 只是在笔墨的抽象美和情绪化上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保留传统墨法。

现代笔墨:用笔变化多端, 常中侧锋并用, 特别是散锋的运用普遍。用笔沉着痛快, 在快中求稳,笔触豪放、挥洒自如。用墨比较大胆, 颇有创意, 不拘一格。泼墨酣畅淋漓, 挥洒自如,变化多端。现代笔墨大多重视笔触本身的情绪化, 抽象美、形式美及主观感受。他们敢于突破陈规, 勇于创新。

4.继承、创新

(1)继承传统一副好的作品应该把自己情感与时代结合起来。中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一句名言: “笔墨当随时代[2]”说明中国画之笔墨创新必须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造发展,以表现不同时代“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体现时代精神。“随”是说笔墨因时代而不同,既笔墨具有时代性,现代性。现代题材也适应于传统笔墨的一些方面,强调不为古法所约束,不为形体所限制。现代题材下的创新是以传统题材为基础的革新。传统笔墨精华为今用,西方文化沉淀为中用的继承理念。

(2)创新

为什么我们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题材的多样化,传统笔墨绘画现代题材下的中国画并不能客观的表现内容。题材的思想性是创新中的主体,一切文艺作品,都应具有时代思想和时代精神。旧思想、旧题材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不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风尚。新的题材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大胆创新,借古今用。由于时代的不同,思想感情也起变化。题材本身是没有思想性的,但是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题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意和新的思想内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艺术家足迹天下,广泛深入生活,获取大量艺术题材,可知题材对创新的重要性。当然,并不是创新就要摒弃传统题材,只是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日渐频繁,传统题材并不适合现代绘画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传统题材基础上继承与发展。换言之,现代题材不适合用传统笔墨来绘制,需要我们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有些绘画表现并不能用传统笔墨完美的诠释,需要我们制作:肌理、拼贴、例如:衣服(镂空、蕾丝)、金属、玻璃等等。近代中国画家于志学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创造了冰雪山水画。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

创新要在符合中国画艺术范畴中,要有中国画的精神内核即写意精神(表达画家内心基本情感)。人为地去追求“时代性”却失去了自我,违背了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笔墨当随时代”是一个用不变更的话题,20 世纪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一批留洋归来的文人墨客,如以陈独秀、康有为、徐悲鸿等为代表。以西方科学写实标准,针对一味复古的风气,批判中国传统绘画,引发了中国画笔墨等问题的争论,经百年的曲折,最终形成西方科学写实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笔墨”与“时代”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一些画家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一昧追求现代感,现代意识而不顾及传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把笔墨视为零。20世纪末,围绕笔墨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笔墨等于零[3]”,否定了笔墨。而另一说法“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4]”今天的中国画创作,若离开了具体的表现对象,为笔墨而笔墨,这样的“笔墨”当然等于零:若死守“脱离时代的笔墨,就不成其为笔墨”(现代傅抱石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不顾及传统,随性而起,抛弃传统,将笔墨忽视。追求现代意识的最大危险是失于偏颇,把握不住度。若全盘否定笔墨传统,无异于否定中国画传统:若抛“当随时代”的“笔墨”,当然无异于抛弃“当随时代”的“中国画”。

(3)创新途径

从传统到现代方向发展,是可行的。要在中国画笔墨中继承和开拓。中国画笔墨的内在发展规律“借古今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画笔墨发展不能隔断历史,不能摒弃传统,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借鉴西方绘画特点,笔墨创新,即“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与现代的笔墨探索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 又从有法到无法的演变。这个过程无疑是进步的、发展的。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多元的互补。中国画笔墨的当前发展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 张扬非理性的放任随意的笔墨。艺术永远是当代体验与当代情感的产物, 艺术永远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现代中国山水画笔墨走向多元化也是必然的。中国画笔墨必然在实践中创新,在历史河流中发展。在中国画笔墨创新实践

中, 徐悲鸿先生可谓一代开拓者。让一个木匠出身的笔墨大师齐白石到大学当教授,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徐悲鸿说: 齐白石“妙造自然”,是一个样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徐悲鸿的中国画既保留了笔墨传统手法,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 能融合中西, 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

在中国画笔墨创作中还应当在笔墨的工具性上有所探讨,各种软体和硬体笔都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之中。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变化, 也必将使中国画笔墨引起新的变化,但是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的民族特色。新的工具材料产生了新的技巧技法, 新的技巧技法会带来新的视觉语言,新的思想,使我们的中国画笔墨创新打破了传统“笔” 的束缚。中国画笔墨创新贯穿者中国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创新可以是体裁,题材,工具材料,笔墨技法以及思想内涵等。笔墨的创新是不会停滞的,不断的前进突破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丰富了传统。

5.小结

中国画的笔墨创新, 一定要防止极端主义的倾向产生,滑到无限的抽象之

中。中国画笔墨创新如同大海, 一方面包容江河水流的注入, 一方面又不断蒸发, 海阔无涯,只有在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5000年的文明积淀,脱离传统谈创新、谈改革,其危险性在于放弃传统,放弃笔墨。中国画的创新立足传统,积极的走向大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古今亦如是此。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不敢作,不敢想,不敢破旧,是不能立新的,拿出自己的思想,去想象我们的创意天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物质材料、新的构成形式创新中国画。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造,把握住度,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承前启后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 黄宾虹画语录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韩林德 石涛与《画语录》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 989.[3]吴冠中 《明报月刊》 1992.3《中国文化报》1997.11

[4]关山月《光明日报》 1999.4

[5]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 994

[6]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 999.[7]刘佳.《关于笔墨的思考》.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2).[8] 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关山月美术馆《黄宾虹与笔墨问题文集》出 版 社:广西美术 2008-4-1

[10] 卢辅圣《关于笔墨的论争》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7-1

第四篇: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文中注意去掉空格,字体颜色保持一致)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市场化和国际程度化的提高, 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因循守旧, 抱残守缺, 必然导致企业失去活力与竞争力。在此背景之下,管理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并愈来愈显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管理创新?怎样借助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开展管理创新?未来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和内容

(一)管理创新涵义

什么是管理创新?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常修泽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设计一套规则和服从程序以降低交易费用。”芮明杰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的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 还有其它一些管理创新定义就不再一一列举。

各种管理创新内涵互相包容、互为借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揭示出管理创新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其实质是持续地改进和优化企业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过去的或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创新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动因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技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改进,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家可以通过管理创新创造出购买力,创造出市场。也可以说,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对顾客来说则是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例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事物,但是,该店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而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创造出一类新顾客,这就是现代管理创新价值的体现。

(二)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涉及许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标创新

企业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过程,以及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高新技术渗透到商品产、供、销各个环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拥有先进技术,生产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4.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模式。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组织模式,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其组织结构要不断调整以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组织结构,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是垂直型较窄的管理跨度模式还是

1扁平型的较宽模式。总之,要建立一种紧凑、灵活、高效、动态的组织结构。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地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其主要是市场创新,只通过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去引导消费,制造需求。

6.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累沉淀一种价值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的结果。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说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管理创新靠人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花费大量资金却可以产生效益。其次,管理创新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加强现代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结合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成本理念的推行,将进一步控制企业成本。第四,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弥补企业在资金与市场上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第五,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总之,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从而引领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需要更加即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快速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推进手段

(一)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

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创新在取得成果前,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反复和失败,可以说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一般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

1.寻找机会阶段

面对变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哪种创新都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因为原有秩序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局限现象,创新机会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局限现象产生的。“局限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企业必须不断对内部状况、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搜索,从中吸取潜在的创新信息。德鲁克提出了七个创新的源泉,后来称之为企业创造变革的“机会的窗口”,这七个变革机会的窗口是:(1)出乎意料的事件;(2)无法协调的矛盾;(3)流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改变;(6)观念的变化;(7)新知识。(链条和谁呼应?)

2.提出构想阶段

在观察到局限现象产生以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预测局限现象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提出管理创新构想,并对创新信息进行评估,作出选择,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创新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制定管理创新计划。计划的制订要求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切实可行,不断用先进的标准引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迅速实施阶段

管理创新计划一经确定就要迅速实施,否则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持续改进阶段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虽然有时运气可以导致成功,但真正的成功需要通过持续稳定的创新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要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创新过程,在开始行动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不断的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改进、完善实施方案,积极转化和推广创新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构想。研究表明,任何创新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活动的可学习性和可重复性上的。企业的创新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二)实现管理创新的推进手段

采取何种手段才能有效的推进管理创新的实现?对这一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给出一些企业管理创新的常用的推进手段:

1.将现有企业现状与期望的优秀企业做比较,进行差距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2.营造一种危机即将来临的氛围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口,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组织的危机,向员工明确说明,如果不马上推行变革,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3.任命具有新观念的带头人。带头人需要尽快将他的新观念注入组织。

4.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机制,最终培育出推动创新全员创新能力。

四、在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

1.守旧习惯观念对创新的抵制问题

观念主导着人们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的陈旧和固执。这种陈旧和固执导致企业中不少员工,甚至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观念。这是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由于管理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这就是企业中的那些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对模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因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对创新采取消极态度,造成管理创新实施成本增加,创新进度缓慢甚至夭折。

2.管理创新脱离企业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已经运营多年的企业来说,过快的变动是危险的。不切合企业实际刻意“创新”,往往会使创新得不到实施而成为纸上谈兵。创新者在构想和实验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必须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

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适用、实用和有效。企业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以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管理创新,发展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为下一个企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失去既得利益者对创新阻碍问题

管理创新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在管理创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损失的方面很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阻碍管理创新的进行,影响创新的协调和进展。

4.在设计管理创新方案前未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成功的管理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如果创新与企业文化相抵触,创新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在保守、传统的企业中,创新的阻力较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心里抵触创新带来的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变化。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的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直接作用于创新的过程。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能力改进企业文化,使之符合管理创新理念的要求;那

对社会文化而言,企业只能改进管理创新方案,使之适应社会文化。

5.对管理创新项目过度论证问题

对管理创新,一般企业都会以非常审慎的态度进行。一时念起就要变革的企业注定悲剧。然而挑剔的眼光、过度的分析与论证反而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毫无风险的创新。任何一种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都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通过一个反馈的环路而日趋完善。如果企业在风险面前毫无勇气,裹足不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二)相应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加大学习力度,树立正确的管理创新观念

学习是进步的源动力,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管理信息和动态,并培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全力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激励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不怕失败、有远见、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四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

2.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调研,设计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方案

管理创新是从企业实际运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凝聚提炼出来。检验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创新成本,企业在设计和实施管理创新项目前一定要精心调研,通盘考虑,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状况来确定管理创新课题。

3.积极采取措施,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化解利益冲突

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教育,使其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就创新目标与员工充分沟通,使员工认同并成为变革的支持者。企业领导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最后,采用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关注变革的结果并为之努力。

4.完善培训机制,开阔员工眼界,提高员工适应性

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观念的热情,学会运用新的观念看待和处理问题,使员工主动转变思想,修正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性和认同感,达成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者的融合统一。

5.健全评价机制,保障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个健全有效地评价机制,能及时发现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规避了创新风险,保障了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一段抄袭较多)

由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可看出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顺应时代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成长转变

事实证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因难以持续而呈现出衰减态势,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视行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所推崇。

(二)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向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形式

竞争是无时不在的,适者生存,但在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中,“个体竞争”已被“合作竞争”所取代,由此演变出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这些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弥补了企业个体的不足和局限性,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能用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三)企业之间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经营能力的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企业要想生存就要紧跟市场脚步。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

(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已有6/7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培养和管理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从传统的局部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管理目标的考核由原来的只对结果的评估转变为对实现目标整个过程监控的全面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六)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使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七)顾客导向观念被超越

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除了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企业要提高预见性,抢占产业先机,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

(八)现代先进企业逐步向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先进的企业意识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更好的获取商业利益。因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所以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达到实现社会、消费者和企业三赢。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要在全球化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就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和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参考2005年以后的文献)

1.张岩松 , 陈百君,周宏波,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2.吴晓巍 , 小企业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3.胡成中 ,企业集团创新论,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1月

4.曹新,刘能杰, 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4月

5.罗仲伟,陈佳贵,当代管理学前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

6.常修泽 , 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8.谈爱国,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9.王玉清,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17期

10.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邵冲,管理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五篇: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书林 李忱 张学银 2009-1-22 7:23:20 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 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一旦缺乏决策者或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企业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

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更要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这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关系、利益的调整。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2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莫照搬照套,生搬移植。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书林:论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约翰·科特[美]等著曾中李晓涛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

1997

下载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现代题材下中国画笔墨创新文献综述(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孙鹰:酒店餐饮会所《顾问式定制化内训》资深职业培训师 中国酒店管理委员会酒店餐饮企业内训专家 课程:打造金牌贴身服务管家——向超星级酒店学服务 高......

    论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人文科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学生:]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提要」文章指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毕业论文 (7)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如......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

    论现代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创新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企业无论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式方法等都必须进行相应的......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合集]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便突出出来。因此,如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合的企业文化,就成了摆......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产权关系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产权关系 内容提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本文从所有者、占有使用者、监督管理者和经营执行者四个产权主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