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

第一篇: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

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

图形图像

111333002

高欢

内容提要: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理论联系实际与国际和外交政策;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国际战略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国际形势

实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具体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为此,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即:要用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了解事实的全面情况,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不能以个别代替整体,以片面代替全面,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实际,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具体地来说,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实质性的一方面,就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本质性力量和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基于实践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没有调查,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便是乱说一气。乱说一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下面结合具体实际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万物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重要途径。

中国革命一开始在苏联的影响下用城市包围农村,但是它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遭到惨败!后来毛泽东同志经过仔细深入思考,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按照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的结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论证了他的正确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也就是说,处理一切事情,都要从事实出发,都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都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从理论、想象出发,来决定我们的实际行动。

某贫困地区不从实际出发,而根据其他地区的“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不仅没解决贫困问题,还带来了环境问题。这就是不调查,想主意的后果。遇到困难我们不能空想,应该迈开我们的两脚,到问题所在的地方走走,学孔夫子的“每事问”。这样我们就能把所谓问题的“来源”找到手,把“现

状”弄明白,之后顺理成章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必然的,因为你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而是载满了解决问题的材料。因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是我们作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根本立足点。毛主席还说:“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盲动主义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惨重的。张之洞在初办冶铁厂时,不考虑铁矿的酸碱性而盲目购买设备,结果造成不能使用。在选厂址时,又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不调查实际地形和环境。无视冶铁厂与铁矿,煤厂之间的联系,导致办厂费用和运销成本的增加,还为选厂址筑厂基多耗白银100万两。这样就是盲动主义活活生生的实例了,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个故事是用来劝喻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如果盲目从事,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那适合于客观和主观情势的,适合现实需要的办法,更好地解决问题,改造社会。不久前,在农村大力宣传的“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所谓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这体现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而解决问题”。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学习对实际有用的知识,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这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3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有三层含义,受两种情况影响。

其一实事就是当前当时的实际情况;其二这里的求就是求证,研究,是动词;其三这里的“是”是指通过第二个动词的劳动求证出研究出找到的规律。

出发点不同结论就不同:

教条主义者,主观主义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马列主义的词句,进行简单的推理,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但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可能是引用的原理发生了偏差,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这是方法问题。

由于阶级立场,观点的不一样“求”也即研究,推导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南辕北辙,这是立场问题,我们是马列主义者绝不能忘记这一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奋斗一生都是按照这样严密的科学的创造与发展了马列主义,离开了这样严密的科学的研究与创立的方法必然是错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随

时随地流动的变化的环境中研究创立发展起来的理论,而且是完完全全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它的本质是最最鲜活的活的,相当于是一个动物,它自从创立与建立起来后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它一旦失去流动变化的特性,也就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那它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它也就变成了一具毫无用处的僵屍。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可以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马列主义的基石与骨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大厦没有了这个基石与骨架,这个大厦即将瘫塌。

交通一直是限制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发展的因素。要改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道理。

对“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了。

第一、重视调查研究。只有真正地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否则,那是办不成事情的。

第二、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力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各方面的基本事实,而不能满足于一鳞半爪、零星的和残缺不全的材料;要力求重点地掌握有代表性的关系到全局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以为只有本单位、本人的情况和要求才叫做实际,忘记了还有更大范围和更为重要的实际,尤其是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利益。否则,便是丢掉了更为重要的实际。

第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够自觉地做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做到从实际出发。

第四、有务实的态度。所谓务实的态度,就是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那种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都违背了务实的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

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切实落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至死不渝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搞得更好而努力学习,将来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是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才提出来的,党的十二大写入党章。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士的出现起,已经牢牢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贯穿到他们的每一个革命活动中去。如果没有革命人士的探索,也不会有从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到民国时期;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探索,也不会有农民当家作主,中华民族也不会从苦难到繁荣富强。《苦难辉煌》一书共有十六章,52个小节。全书虽然没有半句直接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每个章节始终隐藏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根据中国国情,一切从人民百姓的实际出发,从而使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与发展,使革命取得成功,使中国从苦难到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生存与发展?正是因为那些革命人士与共产党前辈认清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能够掌握国际情形,抓住中国百姓的心,一切从全国大体出发,从中国工人、农民的生活出发,顺应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从1840年到1949年,有多少人士,有多少团体,有多少政党,曾经尝试改变中国当时人民的水深火热生活,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看清中国当时的国情与社会状况,没有从人民的实际出发,他们所涉及的阶层是资本阶层,而中国最多的是工人农民阶层。要改变中国当时社会情形,必须从工人、农民的实际出发,得到工人农民的爱戴与拥护,才能得到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取得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革命人送来了革命思想——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共产国际!“多事之秋,明哲保身”,在混乱的时期,十月革命给中国共产党送来了一双慧眼——“马列主义思想”,甚至还给中国共产党送来部分经费,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活动有了物质保障。有了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有了坚定的信念,能看清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形,开始思索如何深入老百姓中,争取得到工人、农民的支持,博取更大的革命力量!然而开始了武装割据,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员经济独立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有了百姓的力量;有了人民的拥护,红色政权就可以有了生存的根。红色政权只要扎下生存的根,就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那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让红色政权寻找到发展壮大的机会呢?让我们细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转折史。据书中介绍,在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出现了两次大的动摇与叛变,一次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一个是红军长征前后,中共高层领导的叛变。这两次使成千上万革命人士与共产党员被杀害,导致党出现了危机。“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不是共产党的实事求是,以及毛泽东同志正确领导,带领共产党和红军努力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要不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许也没有共产党夺取中国的天下,也无法扭转中国的命运。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是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是实事求是。”在长征的过程中,虽然是千难万险,是如此的艰难痛苦,但是党和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带下,总是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实践,能够以实事求是迅速修改革命与党的失误,挽救了革命和党。二万五千里的热血长征,它纵横十一个省,踏过了中国长江南北,播遍了革命的种籽,鼓舞了老百姓革命的热情,解放了大片地区,使农民获取了自由,分得了土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红军是为百姓解放而打战的军队,然而共产党人与红军不管到哪里都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百姓为革命提供了战斗的力量,百姓为红军提供了作战的物质保障,这不仅让红色政权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还为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力量、物质和精神保障。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蒋介石的起点虽高,物质基础好,拥有军队大,却以失败告终;毛泽东起点虽低,革命经费紧缺,军队是小米加步枪,却能获

取胜利。正是因为毛泽东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农民为基础,一切革命都是从社会的实际,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受到老百姓的支持与拥戴,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而蒋介石领导的是国民党,是一个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政党,一切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脱离了中国工人、农民,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形。正因为我党我军有着一批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真理,才能使革命取得成功。

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从苦难到辉煌的思想基础。通过细读该书,可以看出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但是无数历史和现实说明,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毛泽东晚年,违反了实事求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所以作为党的年轻一代,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国际与社会实际,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牢记历史的教训,能时刻辨别黑白,不管做何事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干着!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美丽的彩虹?也许年轻的一代,有时只是干了一点点活便觉得苦累,但是当你读完了《苦难辉煌》时,你会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苦与累。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过:“每当想起长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年轻一代的我们,如果觉得苦累时,不防想想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想想革命前辈是如何的苦与累。他们可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跋涉完那二万五千里的山与水,经历的不仅仅是风和雨,甚至是血与肉的煎熬。

观沧海浮沉,拔历史云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一生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的精神灵魂是永远流传后世的。革命前辈的不屈不挠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永远鼓舞着我们去奋斗。《苦难辉煌》可以让人思维和意识转变,让人感悟到什么才可以决定命运的悲欢离合和跌宕起伏。书中的经典语言和片段,可让人回味无穷。作为年轻一代,应当时刻铭记历史,叩问心灵,思考未来。历史永远是无法改变的,现在是可知的,未来是无法预知的;空间是站在宇宙的原点上,时间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我们应该站在人生的发展点上。不历苦难与磨砺,哪有辉煌;不经奋斗与挫折,难得胜利。以史为鉴,知道上一个百年的苦难辉煌,才会对下一个百年的苦难辉煌有着更清醒的认识。《苦难辉煌》写的是近代中国最艰难的历史,最惊心动魄的探索、奋斗和革命史;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个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三、理论联系实际与国际和外交政策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近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展开使得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还是在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基于越来越开展的中国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以至逐步呈现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自己在世界生活当中一些根本利益所在,现已越来越积极地去主动追求战争开展、战争外交方式,积极追求中国至关重要国度利益,不论这个国度利益是阻止台湾独立,还是促进在非洲战争友好关系,还是能源利益,还是中国商品市场和投资时机,还是坚持进一步优化本国和一些大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中国正以迅猛的脚步逐步迈入世界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力。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西方大国还未从中脱身之时,中国已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海外中国威胁论尘嚣不散,今年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出现被动局面,令到外交压力骤然上升。与过去相比,中国外交途径显得较为困难。虽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是别国造成的,但这与中国过多将精力和注意力放於对美关系上有关。将来,中国还会在多方面的领域与他国发生摩擦,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毕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在国际利益中肯定会带来多方面的争执。这在今后可能会愈来愈频繁,在外交上将面临调整和不断的改变或增加外交政策。现今的中国不因之考虑中美关系,而忽视周边国的关系,因此在外交上不能同日而语。部分外交战略需要优化,加强对欧洲关系,耐心处理对美关系,开始缓解中日对抗,反思过去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需要加强全局观,从战略全局、外交全局上考虑问题。如,从中美、中欧、中日关系上,中国使“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30年来中国都是使用韬光养晦,但其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阶级性的战略,而不是一个教条,它是更具当时的历史所需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而定义。在外国,他们的理解就局限了,最近中国在很多问题上都出人意料地做出了强势的姿态,再加上温总理在联合国发言中称中国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国家」,有人认为这是外交转向的趋势和宣示。其实不然,韬光养晦是一种谨慎的精神。无论多少年,都不会割舍。

“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学术界都表现出这种迹象。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底气较足,舆论上要求外交强势的声音逐渐增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组研究员褚浩博士指出,南海等中国海权问题一直存在,之所以今年被炒热,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加快,中美之间关於海权的争夺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提防增加,预料未来海权之争将会加剧。二是以东盟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的日渐强大,年初中国海军走出去速度加快,令到东南亚国家反应较大,导致南海问题升温。三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随之上升,大国主义的理想在一些人心中越来越强,国内要求宣示南海主权的需求强烈。国内国外因素加起来,导致南海问题过热。

我认为外交就是一场博弈,不断的争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中间夹杂着策略,一个稳定的国家就要拥有最强大的外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就如人民币升值上看,中美关系变的白热化,但无论怎样,中国都立场坚定。

新的时代需要加固过的外交政策,因时代在变化,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在上升。拥有调整过的外交策略,能兼顾国家稳定。

全面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时今中美关系呈现积极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进行了多次重要会晤。中美确立了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新定位,启动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深化了各领域合作。中国成功接待美总统奥巴马访华,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今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成功访美,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近20年来首次正式访美。访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与美国政府和议会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叙友情、谈合作、谋发展,引起了积极反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4次会晤,普京总理访华,双方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巩固,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强,在能源资源、人文等领域 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俄语年”,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进一步巩固。中国与欧盟的沟通合作继续加强,在捷克成功举行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于11月底在中国南京举行了第十二次会晤,有力地推进了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务实合作。我国加强与日新政府交往,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稳步发展,双方经济、文化、教育、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活跃展开。

与周边国家:维护稳定 睦邻友好。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着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深化与周边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胡锦涛主席刚刚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进行工作访问,促进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互利友好合作。致力于维护周边稳定的大局,温家宝总理成功访朝,进一步加强中朝友好,推动六方会谈进程向积极方向发展。我国继续就伊朗核等热点问题加强与各方沟通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发展中国家:共经风与雨 共谋合作。大力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胡锦涛主席今年6月出席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首次领导人会议,开辟了四国合作机制化的道路,标志着四国合作进入新阶段,得到国际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和认可。11月,温家宝总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提出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宣布了对非合作新的8项举措,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打下更牢固的基础。我国领导人还分别访问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扩大在金融、能源、矿产、文化、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继续深化与非盟、阿盟、南盟等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关系,开展多样化交流与合作。

公共外交:以人为本 为民服务。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外交为民”已化为外交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并且只要中国外交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近,“外交为民”的理念已深入中国外交骨髓。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人民永远是中国外交的牢固基石和坚强后盾。

我国提出新形势下外交工作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必须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切实维护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提出要适应世界格局变化,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外交工作,在加强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外交的同时,大力加强各领域外交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提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明确了把统筹协调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根本方法。

今后只要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发挥我国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承担与我国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做超出国力和发展阶段的事情。加强统筹规划和政治设计,确保我国领导人参与各项重大多边外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与和引导国际体系变革,推动变革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开展好涉藏、涉疆等问题的外交斗争,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外交大局。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公共外交的智慧也是来自人民。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五、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

新中国建立即明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不排外,不挑畔,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坏里。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时,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二○一二年五月十三日星期日

第二篇: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识和平与发展仍就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关于“和谐世界”;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1][①]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2][②]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3][③]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推动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4][④]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

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邓小平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力量。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⑤]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的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甚至可以避免。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

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时代主题的变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的发展,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向各领域不断扩展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又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方向加速蜕变,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随着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为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的战略力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国际舞台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都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调整,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和作用,谋求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中国要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发挥大国作用,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也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由于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而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起来、振兴起来,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获得了在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

强了发展的优势。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依靠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发人力资源,依靠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实证明,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各国应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时,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6][⑥]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同时,我们党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华关系。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具体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没变。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美苏争霸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

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解决了我国外交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复杂的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正

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江泽民还指出,我们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基本原则运用于国际外交领域,将

它发展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外交原则和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地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增多,在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我们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抓住历史机遇,巩固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各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和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整体相联系的;各个国家只有把本国的事情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为履行国际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要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

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下,同各国各地区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第三篇: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1953年12月,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

4.和平问题是指()。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5.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人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主要是因为()。

A.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B.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C.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6.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7.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8.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9.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朝着一极化发展

B.朝着多极化发展

C.朝着全球化发展

D.朝着区域联盟发展

1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真正的不结盟

C.和谐世界

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友好和平,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12.发达国家把各种不合理的规则强加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事端和**,侵犯他们的主权,破坏和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和建设。由此可见()。

A.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改变

B.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根本不可能改变

D.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面崩溃的时期不会太远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下,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B.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

C.恐怖主义已经对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愈演愈烈

2.我国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因为()。

A.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C.我国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D.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科技革命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际分工的加深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真正的不结盟”

5.2005年 9月 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他提出()。

A.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6.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进人新旧格局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外交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其核心是()。

A.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B.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

D.决不当头

9.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

A.友邻

B.睦邻

C.安邻

D.富邻

10,我们同各国各地区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完全平等

C.互相尊重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11.胡锦涛指出,和谐世界应该是()。

A.民主的世界

B.和睦的世界

C.公正的世界

D.包容的世界

三、辨析题

1.在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和平问题是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东西问题。

2.独立自主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为什么说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基础?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六、分析题

1.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旧中国长期处于任人欺凌宰割的地位。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人侵,更使中国陷入长达14年的战乱。亿万同胞饱受战争摧残、经济崩溃之苦。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材料2: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_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崇尚自由、追求正义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千百年来,“和为贵”始终是中国社会思想的主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是中国人民的宽大胸襟。渴望和平。追求和睦,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田,融入人们的血液中。

材料3: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正在汇聚成为强大的潮流。

——摘自《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人民日报》2005年9月 1日

根据材料回答:

(1)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2)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门)中国怎样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以下是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组材料

材料1:不出几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它正在朝着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军事大国的方向前进。……中国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雄心勃勃的大国,它的目标是支配亚洲,其办法不是人侵和占领邻国,而是使自己远比邻国强大,从而使东亚发生的一切都必须至少得到中国的默许。

——摘自《即将到来的关中冲突》,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材料2: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领土主权,促进国家统一。为此,中国力促

国际形势的缓和,珍惜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不需要在国际上挑头去反对任何一个大国。对于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特别是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政策和做法,中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但是,同苏联不同的是,中国没有搞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没有搞集团政治,没有搞势力范围,没有搞排他性的贸易同盟,没有搞针对特定国家的安全合作组织,更没有搞军事同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同邻国的关系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无意同任何国家结成针对美国的同盟。

——《摘自环球时报》2004年5月28日

材料3:“‘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摘自温家宝:《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2003年10月7 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2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并借以说明材料1错误的实质。

(2)材料3中,“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4月 25 日

材料2: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以法德两国为核心的欧盟谋求建立欧洲独立防务力量和独立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经济的逐步复苏使本国外交操作能力增强,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不懈努力,这些都使单极霸权的绝对优势被削弱。可能造成国际安全格局剧烈动荡的单边主义行为,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和牵制;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各国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使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被有效遏制,经济强制越来越难以成为控制他国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为国际社会总体上的和平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此外,“9·11”事件的出现,使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纪初的对外战略重心出现了转变,由确定和遏制新的势均力敌的国际竞争者,变成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而在全球领域反恐和反核扩散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不仅大幅度耗散了唯一超级大国的外交资源和军事资源,也使其对有关国家,特别是对一些地区大国在此领域的战略需求加深,美俄关系的缓和与中美关系的改善都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发生的。国际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决定了上述局面的长期性,从而大大减缓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可能面对的国际压力。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力的增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性好转以及新的安全机制的建立,也使我国能够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摘自人民网《世纪初中国外交首要目标》

材料3:美报纷纷评称:赖斯出任国务卿表明,小布什将会“进一步以毫不让步的保守主义价值观为中心”,实行“更为强硬的外交政策”。鲍威尔的离去,“厨房内阁”的成立,标志着小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已无需为谋求政权基础的稳定而吸纳温和派入阁了。这是“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所持的强硬外交路线的胜利”。可以预计,在小布什如此强硬的对外政策的影响下,未来四年的国际形势可能将会更加动荡。

——摘自人民同 2004年12月 10日《小布什第二任期要烧三把火》

(1)依据材料1和材料3,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2)依据上述分析,说明当今世界形势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A

8.A

9.B

10.A

11.A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

3.AC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BCD 10.ABCD 11.ABCD

三、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这里的“东西问题”指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以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间的关系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是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都还未解决的一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这里的南北问题指的是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即南方国家)与发达国家(即北方国家)的关系问题。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即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中国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尊重他国人民的独立自主和道路选择。

(2)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也积极争取国际支援,发展国际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与尽量争取外援,加强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原则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3)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实质是闭关自守,因此我们决不能把独立自主和关起门来搞建设混为一谈。

3.本命题错误。

(1)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2)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撅,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纲领。

(3)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因为我们坚决主张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不能用一种现象掩盖另一种现象。

四、简答题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S

(5)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2.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五、论述题

1.(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

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第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我们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一道,同霸权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六、分析题

1.(1)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人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实现自己的发展,就要顺应天下大势,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3)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平等参与国际竞争,促使对外开放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在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1)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材料1观点的实质就是中国威胁论,其用意在于挑拨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妄图达到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本身并不构成

威胁”,中国也不会把拥有的强大力量作为威胁的手段。

(2)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一。为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需要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提出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以邻为善,与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

3.(1)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多极化在继续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她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之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世界舞台上的几大力量都在继续发展,力求争得在新格局中自己的有利地位。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各级实力有差距,但均衡化是趋势。任何一大力量都要凭借实力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多极化趋势是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冷战后,霸权主义搞单极的图谋不会改变,多极与单极的矛盾和斗争也会日益突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当前国际上各种力量仍在分化改组,国际关系仍在深人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国际力量的对比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变,多极化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2)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三个总体与三个局部”。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我们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一道,同霸权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四篇:444-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A.三个世界战略B、两个中间地带战略

C、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哪位领导人在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上真正大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胡耀邦

3、邓小平强调,应当把什么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A、“反恐”B、战争C、环境D、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50年内世界格局是()

A、美国独霸B、苏联独霸C、两极格局D、多级格局、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哪一个因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A、文化因素B、经济技术C、政治因素D、军事因素

6、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A、经济的快速增长B、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政治力量的平衡D、各国军事力量的竞争

7、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B、相互尊重主权的领土完整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判断时代主题的基本依据是()

A、世界大战在很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D、和平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A、总体稳定、局部动荡B、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C、总体缓和、局部紧张D、总体发展、局部贫穷

3、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

A、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B、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C、南北差距拉大D、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经济全球化()

A、使各国互惠互利

B、增加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C、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的增长

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B、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C、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D、是中国现在实力弱小的必然选择

6、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表现有()

A、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C、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三、判断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民族复兴、雄踞世界之路。()

2、历史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不利于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

3、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

4、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决定应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 界和平。()

四、问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2、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

进人新世纪,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B2、B3、D4、c

5、B6、B7、A8、C

二、多项选择题

1、BC2、ABC3、ABCD4、BCD5、ABC6、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要点: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家园。

五、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生存求发展。

第五篇:课程教案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课程教案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形势和特点,准确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学习重点]

1、全面了解当代国际形势发展的形势和特点。2、准确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3、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时代主题逐渐从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日本客人时,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所以,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促进南北经济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内涵。

第一,和平与发展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基本动力。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中出现了多极力量,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在高科技革命的基础上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

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当代中国的发展绝对不会对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第一,要把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统一起来; 第二,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起来。

第三,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第四,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第二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同纲领》中就明确指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定不移地执行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标而奋斗。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互不侵犯就是禁止用武力去解决国际争端和反对侵略;

互不干涉内政既反对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去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也就是真正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权力。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必须彼此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又有了新发展。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9年9月,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分析、论断,可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

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国家的主权独立;另一方面是指本国人民具有处理自己国家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权利。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2、真正不结盟。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同发展中国家坚强团结与合作,坚持爱国主义和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首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其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而且有新的表现。再次,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复次,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世界还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第四,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下载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图形图像 高欢 111333002实事求是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分析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

    国际战略环境的论文

    “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国际战略环境的论文

    军事理论 论文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姓名:杨丽萍 班级:广告1102 学号:1112182055 分析国际战略环境 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的一项标准,而军事力量又是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正面报道与实事求是

    2110988 张龙女服硕112班 构建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众传媒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摘要: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所在,但大众传媒......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读毛概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体会(合集5篇)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读毛概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体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

    毛概论文---实事求是与大学生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姓名:朱雪 班级:环艺一班 学号:2011500058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摘要:本文阐述了擦学生做人根本是实事求是,同时分析......

    毛概论文---实事求是与大学生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摘要:本文叙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以及我理解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同时分析了大学生在现实中偏离实事求是的几种表现,阐......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复习提纲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基本知识点(单选、多选、辨析知识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197 2.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