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时间:2019-05-15 10: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第一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之浅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我认为首先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从事最多的教学活动就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这一教育理念意义非同寻常。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造就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这个阅读质量提上去呢?

一、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1、设置问题,制造悬念。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时,我带着疑问的语气说:“题目一次成功的实验,这是个什么实验呢?它又是怎么成功的呢?赶快找找,看看谁读完之后有话要说。”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要激昂,委婉要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2、情感契合,产生共鸣。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1)激发情感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伯牙绝弦》时,我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善弹善听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这首曲子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又表现了两个人怎样的友谊呢?

(2)把握情感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3)推动情感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

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4)抒发情感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

另外,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

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撑海洋、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的方法。

第二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11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中心小学 马天武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儿童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特别是培养识字、看书、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是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儿童口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途径,更可以培养儿童热爱生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接受美的熏陶。总之,阅读教学对儿童的作用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就成了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其阅读教学的质量呢?也就是如何使阅读教学最优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从模仿开始,注重读背。

最初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是靠分析、讲解,而且靠模仿。小学生的模仿力是相到强的。而且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机械记忆远比理解记忆要强得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读懂、会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熟读成诵,尤其是《海上日出》、《火烧云》等文笔优美的文章。同时,利用学生仿写让学生仿写句——段——篇。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读、背训练,在课堂中严格控制讲解,分析的要求、量,不搞逐句分析,逐段讲解,留些时间让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各种形式积累材料,使学生读懂,而不是讲懂。毕竟学生自己学懂、读懂要比老师讲懂、生搬硬灌的灌懂要好的多,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皮亚杰认为:7至12岁是儿童“具体形象性思维期”,也就是儿童语言的最佳的积累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如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取得的效果较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什么是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是在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等有关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提出来的,且已被科学家证实,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左右脑的均衡,促进右脑的发展。情境教学注重训练,培养直觉;学生在教师的创设情境中尽情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2、创设情境的方法、步骤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情境,具体形象地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外部形式。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教师上课前放关于“周恩来逝世后人们欢送的视频,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身参加了送总理,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体会到周总理逝世后人们的哀悼、怀念之情。当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运用实物、画面、音乐、情态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还要恰当的运用语言来描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情境中,使其闻其声,见其人、睹其容,达到如临其境的效果。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首先从课文题目由《一捆教科书》改为《珍贵的教科书》的揣摩中导入新课,在“我”扑到指导员的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全身心地呼唤指导员,学生被感染也进入了情境,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3、激发兴趣。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和知识之间的桥梁,古今中外有多少成功的科学家最初是因为兴趣才探索求知,取得成功的。造桥的茅以升、造灯的爱迪生、总结有引力的牛顿„„。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教《蔬菜和水果》,教师可拿出白菜、萝卜、香蕉、苹果等食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用手去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教师、学生可准备玩具马、纸马,让学生现场演示;对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内容,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立刻感到兴趣盎然。

三、积极导读,适度引导。

适度引导阅读讲求适度,既不能过分引导,每句话每一段都引导学生理解;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如何才能做到适度引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预读引导。预读即预习、初读。在课前教师做必要的启发——介绍背景、提出疑问来诱发学生预读。

2、理解课文引导。引导要从大的方面去引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从文章思路引导;从重点词语处引导,体会中心;从学生朗读处引导,加强朗读训练,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

3、引导读议。教师在理解课文中布置少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议论,找出答案。

适度引导的方法一般有:

1、设问导读。即用问题为导读媒介,以问题引导学生。如预读《五彩池》,可如下设问: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它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何起名为五彩池?五彩池有哪些色彩等问题引导学生预读。

2、对比导读。可将课文中意义相近、相反、相对的内容相互参照、对比。如教学《柯里亚的木匣》,可引导学生对比埋、挖木匣的时间、地点、年龄及步数有何不同;对比妈妈、柯里亚找木匣的方式、方法、结果有何不同,来帮助学生生理解课文内容。

3、争论导读。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争议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辩来寻求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推理导读。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迁移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三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积累能力;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适度引导,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龙溪小学

彭风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论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龙溪小学

王樱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重视的重点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等,促进学生兴趣的生成,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做出扎实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54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兴趣的指引,没有了兴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单凭教师的努力,学习成绩没有办法大幅提升。如果缺少了兴趣,学生的后劲也不足,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习成绩很快就下来了。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如果学习的难度适宜,学生的?d趣就容易提高;相反,如果难度过大,他们的兴趣会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分析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情境教学重点在于将情境构建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来实现数学问题的情境化。经过众多的研究实践表明: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更容易沉浸到相应的氛围中,这对于他们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巧妙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必要的引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环节上提出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以及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好胜心。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逐层深入地将问题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当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回答问题之后,他们会对较深层次的问题有更多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就需要从已知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地找到新学习图形的特点。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是之前学习过的,这个问题难不倒学生,他们很快就争先恐后地回答了出来。接着再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大家又会仔细地观察,很快他们就举手说,他们的形状相似,他们都有四条边,他们的对边都是一样长的……他们从各个角度,发表着自己的新发现。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大胆地讲下去,最后再做好总结,让学生都能开阔自己的思路,尽快找到准确的词汇来进行描述。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逐渐发现知识点的玄机,就好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和成就感都是满满的。这样一个过程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探索发现的过程,他们的成就感会更强。有一种突然顿悟的感觉,这对他们学习兴趣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当然,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进行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操作过程,递进式提出问题,不能想起什么问什么,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强,而小学生的思维大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转化,要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如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用讲解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并学到一些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意义地、高效地学习。直观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打造直观的情境,也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直观情境的创设。

四、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对这门学科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促进他们兴趣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内心力量得到增强,生活技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四则运算。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出题,快速解答,而后我让学生在班级之内相互比拼。竞赛的气氛让学生的热情变得很强烈,大家都非常投入。这样的简单方式也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是抽象的,而生活是直观的,可以触摸到的。教师要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直观的生活,建立起相关的链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数学和现实的关系,调动他们的内在兴趣。

五、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动手操作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实现抽象和直观的转化,让学生逐渐适应数学的思维,将数学的抽象性和直观性做以灵活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收获喜悦。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经验画出图形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得好。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图形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还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帮助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6.[2] 梁红秀.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3] 李瑛.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的设计及实践指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4] 郭智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叶潭中心小学

蓝文斌

(邮编)517567

摘要: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初级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日后接受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简析了四则运算能力的概述,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四则运算能力;策略

四则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原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明确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重知识间的整合与梳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愉快地氛围中逐步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心算能力、智力和数学的敏感性。

一、关于四则运算能力的概述

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四则运算能力是指小学生能够对简单的两步式题直接写出得数,能较快地、合理地应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具备对两步为主的文字题、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四则运算能力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四则运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四则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比较繁琐的一些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四则运算的错误,却是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四则运算能力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计算能力,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口算,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估算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有效练习,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启发数学意识,理解运算法则

老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此外还要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通过启发学生的数学意识,理解运算法则,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使学生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出富有启发性、新颖独特的问题,使带着问题计算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四则运算的自信心。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号召老师为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之上,亲自探索、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巩固计算基础

巩固计算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四则运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看和想是巩固计算基础的关键。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2-3分钟进行巩固基础训练,同时,利用口算与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做一个判断,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基础计算的重要性重视起来,集中注意力,端正态度,仔细审题,避免基础计算出现错误。

河北省承德市上板城小学为进一步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学校要求数学老师们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要巩固计算基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努力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

(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四则运算的能力形成和提高,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在计算的过程中做到先复习后练习,在计算中要认真钻研、细心推敲。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和保障,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不要盲目作答,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并形成做完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其四则运算的能力。

广东省佛山市容里小学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提出了打造“品质课堂、幸福课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数学老师教学设计自然流畅,课堂呈现精彩灵动,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逐渐由“数学教学”走向了“数学教育”。

总之,数学的基础是四则运算,只有四则运算能力扎实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中的应用题、图形题,以及奥数中的数论、计数、概率、行程工程等问题。所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开始。参考文献:

[1]韩焱龙.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则运算》单元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6,(01):21-22.[2]蓝晓英.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论文[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2):81.[3]徐文浩.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6,(15):295.[4]李丽娟.基于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论述[J].吉林教育,2016,(37):37.

下载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

    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浅议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观察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

    小学毕业班质量提高措施

    小学毕业班质量提高措施本学期,市教育局将继续对毕业班成绩进行质量验收。六年级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其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集中......

    小学毕业班质量提高措施

    小学毕业班质量提高措施 六年级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其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优劣与否,将为学生的未来......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刘岘 作业质量是衡量学生学有所得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完成作业时不是那么认真,只求速度,不讲质量,马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涂......

    提高午睡质量 保障学生健康

    提高午睡质量 保障学生健康 宣化镇中冯涛 为了缓解、消除学生上午的学习疲劳,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5月2日起,宣化镇中启用夏季作息时间表,每天12:35——14:10为学生午睡时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奥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奥秘 (四五九学校 罗静娥 邮箱:43143856@qq.com ***)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为:“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奥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奥秘 (四五九学校 罗静娥 邮箱:43143856@qq.com ***)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