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日报评论员文章:尊重和爱护“先生”
陕西日报评论员文章:尊重和爱护“先生”
今天的陕西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尊重和爱护先生。文章说,春节期间,万家团圆,我省两地却发生了殴打医务人员的事情。反思近年来各地频发的殴打医生、老师事件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导致文化心态的失衡。
先生,是十分尊敬的称呼。在我国的传统中,普遍被称为先生的职业只有两类,一类是教师,一类是医生。这反映了我们的先祖对知识的尊重和在保障民族健康繁衍生息方面的智慧。
但不知何时,尊敬“先生”的风气日渐淡漠。不少人将交学费读书、花钱看病简单地看成一般消费行为,忽视这两类职业和劳动的特殊性,按照等价交换的思维处理相关问题,从内心深处逐渐淡忘了尊师重傅的传统,出现问题往往置道德与法律不顾,动不动兴师问罪甚至拳脚相向。必须从民族健康发展的高度认识殴打老师、医生事件的严重性。一方面要对打人者依法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爱护教师、医生的良好风气。
毋庸讳言,教师、医务工作者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职业道德和违纪违法者,对这些人决不能姑息,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个教育和医疗行业。
文章说,媒体应多宣传优秀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传播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广大教师和医务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严守职业道德规范,用爱心和诚心对待学生和患者,赢得全社会的爱戴。
请尊重和爱护“先生”!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爱护他们就是爱护我们的文明与健康。
第二篇:《内蒙古日报》“十个全覆盖”系列评论员文章
民心工程:对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一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8日)01版 本报评论员
中国有句古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衡量一项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百姓就会真正受益,党群干群关系就能进一步密切。反之,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损害群众利益。
农村牧区发展,关乎成千上万农牧民的幸福。我区地域辽阔、村落规模较小、农牧户居住分散,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普及难度大。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农牧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农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农牧民利益和诉求的集中体现,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针对性。这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我区的生动实践,是对新时期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牧民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自治区党委支持农村牧区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广大干部的理念思路发生变革,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思路愈发清晰、工作更加有力。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农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花在农牧民身上;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广大农牧民开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绽放有了更加厚实的土壤。民心工程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工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自己的工程,要靠千万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判。广大农牧民全程参与工程实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大合唱。这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农牧民的参与热情,基层群众的创造活力就会充分迸发,共建共享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这首诗出自一位农牧民之手,生动记录了乡村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1 之心。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旨在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
民生工程:补齐发展短板的有力抓手 ——二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9日)01版 本报评论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
民生,就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日常基本需求,即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依„„这些都决定着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长期以来,因为历史欠账的原因,我区广大农村牧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有短板存在。这些短板不仅让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打了折扣,制约了农村牧区的发展,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必须搬开的“绊脚石”。
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将触角延伸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桩桩件件关注民生,旨在补齐发展短板,夯实民生之基。如今,这些细微改变开始汇聚,“十个全覆盖”已然成为了一个能为千万农牧民幸福撑腰的民生工程。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近年来,虽然农村牧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是还有一些农牧民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井水,用的是蜡烛,走的是泥土路„„生活质量大受影响。随着“十个全覆盖”的实施,农牧民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常电,还看上了卫星电视,幸福生活的梦想已然照进了现实。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的短板。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农村牧区就医、入学、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农牧民不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孩子就近入学”等愿望,过去农闲时打麻将、蹲墙根晒太阳的消闲方式,也变成了活动广场跳跳舞、草原书屋学技术、互联网上找门路„„“十个全覆盖”不仅让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消弭,也改变着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世界。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的短板。过去都说农牧民有两怕,一怕病,小病拖着看,大病不敢看;二怕老,担心老了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然而,我区“十个全覆盖”中的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却让广大农牧民告别了“小病忍、大病哭”的窘迫,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十个全覆盖”是我区成立以来对农村牧区投入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妙就妙在一个“全”字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在“全”字上用心思、下功夫,确保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嘎查村都要全面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农民、牧民以及林区垦区的职工都要全面覆盖,一户都不能落下。要真正把“十个全覆盖”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为我区的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发展工程:让农村牧区跟上现代化步伐 ——三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0日)01版 “村村通电家家亮,家用电器都用上,杀猪宰羊有冰箱,冻上„„”这首名为《十个全覆盖就是好》的三句半里,洋溢着农牧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喜悦之情。农村牧区的美,在于人,在于山水,也在于发展的平衡与活力。可以说,没有农牧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牧区繁荣富强,没有农牧民安居乐业,现代化内蒙古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牧民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等问题,也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提速,让农牧民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为农村牧区长远发展蓄积了力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
我区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强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牧区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采取了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惯性得到极大扭转。各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有力抓手,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农牧业的发展活力、农村牧区的要素潜能和农牧民的创业热情。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小规模生产与农牧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各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牢固树立产业主导理念,培育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为农村牧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新型农 3 牧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富余劳动力正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一个有产业支撑的美丽村庄,注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兴旺起来。
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说过,“城市和乡村各有优点和相应的缺点,而城乡一体化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享受到社会保障的阳光。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牧民就地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一幅城市繁荣、乡村美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景终将变为现实。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区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牧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导致农畜产品卖难、农牧业生产受限、农牧民就医就学成本增加,给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极大困难。扶贫攻坚搭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风车,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瓶颈迎刃而解,贫困农牧户脱贫致富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农村牧区发展永远在路上。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农村牧区发展提速,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腰包鼓起来,“十个全覆盖”工程就会真正成为农牧民的“幸福全覆盖”。
本报评论员
强基固本工程:行久致远的务实之举 ——四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1日)01版 本报评论员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古语也有“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名言警句。可见,无论什么时候,“基础”与“根本”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强基固本,方能行久致远。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农牧业兴则百业兴,农牧业稳则全局稳,而“十个全覆盖”工程桩桩件件都与农牧民和农村牧区有关,无疑是一项强基固本工程,对我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这项工程既是培养和锻炼党员干部的“大平台”,也是考察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大考场”。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广大 4 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他们坐在炕头和群众谈心,蹲在田间了解群众诉求,说群众想听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加强。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举措。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解决好了少数民族群众和地区的发展问题,就抓住了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核心。“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无疑为全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奠定了坚强的民意基础。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无论做什么工作,平安稳定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了稳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十个全覆盖”是我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不仅让农村牧区和城市的差距缩小了,公共服务均等了,社会矛盾减少了,还让农牧民安居乐业了,农村牧区和谐稳定了。而这些,将为我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之举。工程推进过程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体察民情、体味民苦,每一项工程的实施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广大群众既是工程受益的主体,也成为工程建设和推进的主体,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棵树,不可能一夜之间将根系深入大地;一间房,也不可能一夕之间就建起坚实的地基。“十个全覆盖”这项强基固本的工程也一样,一步到位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它需要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来打基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来抓落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我区发展铸就最坚实的根基。
乡风改变工程:涵养和释放乡村文明之美 ——五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2日)01版 电通了、路平了、水净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照亮了农牧民的生活道路。但是如果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差、文化娱乐少、文明意识淡、邻里纠纷多等老问题依然存在,农牧民的精神面貌不能真正改变,这幅新画卷所展示的成果,也将难以长期保持下去。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淳朴的乡风,是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重要元 5 素。让我们欣慰的是,各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涵养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契合了农牧民求知、求乐、求美的发展愿景,让乡村既体现了发展之美,也释放出文明之美。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夯实文化底蕴、涵养文明活水的乡风改变工程。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美起来。家是中国文化的根,营造宜居、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应有之义。各地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棚圈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乡村露出了洁齐美的崭新面容。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无数村民自发达成“清洁约定”,主动摒弃生活陋习,纷纷加入到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的队伍中来,让我们对管理好、维护好、利用好“十个全覆盖”的成果充满信心。许多村庄探索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避免重走“建起来,漂漂亮亮;过一阵,脏乱依旧”的老路。乡风文明的基石更加牢固,村民的文明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和提高。
农牧民文化生活美起来。长期以来,农村牧区文化发展滞后、农牧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完善了嘎查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蕴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读书看报、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喝酒猜拳、聚众赌博的少了,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在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农牧民群众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转变了观念,形成了你追我赶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乡风民风美起来。“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实施了“十个全覆盖”的嘎查村趁热打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争做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带头人。越来越多的“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借助文化墙、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农牧民心田、融入村民生活,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村民们谋求发展、和谐相处、文明进步的氛围越来越浓。
物质生活是民生,精神生活同样是民生。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说到底是要让农牧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让农牧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我们就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祖国北部边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评论员
亮丽乡村工程:为农村牧区留住青山绿水 ——六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0《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4日)01版 秀美的山川河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后代子孙得以永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事关长远发展大局。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干什么,我们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今,这一理念在我区“十个全覆盖”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贯彻和执行。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不仅给农村牧区带来了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更为这些地方留住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草丰„„这些看得见的改变,共同组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乡村美景,成为对我区“十个全覆盖”这项亮丽乡村工程的很好注解。
在这些看得见的改变背后,是看不见的发展理念在引领。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生活富裕而生态破坏同样也不是美丽乡村。全区各地在“十个全覆盖”建设过程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从工程规划建设之初就注重生态保护,确保为农村牧区留住村民乡情、留住农村风貌、留住田园风光,还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的原则,通过植树种草等行动,让农村牧区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绿色生态不仅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不仅是最大的市场,更是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可以说,生态就是内蒙古的“生命”,绿色就是内蒙古的“特色”。各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和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农区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在牧区发展“牧家游”“生态牧场”等,不仅让农牧业发展了,农牧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农村牧区变美了,更实现了生态治理和农村牧区发展的双赢。
在广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充满个性的农牧人家、风格迥异的嘎查村庄,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都是我们所独有的特色。事实上,彰显个性和特色,也正是“十个全覆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个全覆盖”带来的改变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整体设计,兼顾特色,凸显个性,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不仅保留了农村牧区的特色民俗元素,留住了秀丽山水,更留住了乡愁,提振了精气神。
今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第二年。随着这项工程的持续推进,上述的这些改变会愈加明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牧区发展也会更加相得益彰,农村牧区会变得越来越美丽。当这无数的美丽汇聚起来时,一个更加美丽的内蒙古也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评论员
第三篇:学习九江日报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九江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我深受鼓舞。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在这重要的时刻,中国两会的召开,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虽不能干出惊天地、动鬼神的业绩,但是在全市大建设的环境中,但我们仍要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迅速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九江市委、瑞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创新理念,抓好项目建设,坚持强工兴城这一主线不动摇,结合本镇实际为我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决战工业600亿 推进沿江大开发”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首先,提高认识,强工兴城是现阶段提高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分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实业的发展,工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低位。九江的发展、瑞昌的繁荣都离不开强工兴城。强工兴城,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强工兴城,一项干部群众为之日夜奋斗的战略。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自觉担当、狠抓落实,为项目建设做贡献。我们要树立人人为经济服务的意识,处处可见项目良好发展的氛围。项目建设是推动强工兴城的主力,抓项目建设,就是抓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只有抓好项目建设,才会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不是只于建设相关责任单位有关,与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是息息相关,项目建设好了,我们地方经济实力就上去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群众的宣传工作不能光靠宣传单位,我们也可以在平时营造好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氛围。作为一般的群众,我们不能给项目建设添烦、添乱;作为一般干部,我们要自己尽最大的能力为项目建设服务,添砖加瓦。
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狠抓项目不懈怠,实现九江、瑞昌赶超发展,我们要创新理念,抓好项目建设,坚持强工兴城,努力已丰硕成果向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献礼。
王水平2012年5月16日
第四篇:《青岛日报》评论员文章《全面从严治党三问》
全面从严治党三问之“这样的认识要不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跟上,及时对表,校准‚北京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全市上下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实践取得新成果,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局面可喜、来之不易。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必须清醒看到,个别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存在一些模糊思想和错误认识,成为我们优化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基础的隐忧。其突出表现是责任意识淡漠,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面前不思考、不认领、不担当,仍然念着‚老黄历‛、信奉‚老经验‛、沉迷‚老方步‛,对全面从严治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摇摆不定,应付、观望、躲避。如,把照本宣科当落实,过目而忘、走秀不走心,只练唱功、不练做功;热衷等一等、看一看,看上下、气候紧了就动一动,看左右、大流强了就跟一跟,立场不坚、态度不明、方向不正、措施不实;视有腐必反、敢抓敢管为‚冒进‛,把能和稀泥、善踩瓜皮当‚艺术‛,在是与非面前罔顾左右、不知所云;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收不拢五指、打不出拳头,好人主义作祟,不敢抓、不敢管,监督执纪宽松软,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罪人‛,把‚得罪人的活‛推三攘四,怕得罪下级失去人气、怕得罪同级伤了和气,既无‚打虎‛之勇、也无‚拍蝇‛之意;对举报反映的问题线索能拖就拖、能抹就抹,不做冲锋在前的战士,却做帮助脱责的说客。凡此种种,皆失根本、逆潮流。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廉洁政治民心所向。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是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各级党员干部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总书记指出:‚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心无旁骛履行职责,毫不动摇反对腐败。要永远秉持这份使命担当、这份毅然决然。
不畏浮云遮望眼,校正方向好扬帆!
全面从严治党三问之“这样的严法好不好”
严之则治,宽之则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新实践的鲜明特征,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全市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着力管到位、严到份,营造了严的氛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青岛落地生根。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对此仍然很不习惯、无端非议,对言出纪随、动真碰硬误解误读误导。如,对组织谈话函询期间不如实说明情况的给予纪律处分,会说‚何必这样较真‛;对严格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测试中不合格者不予提拔使用,对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等思想无故缺考的同志层层约谈,所有成绩不合格和缺考人员‚一个都不能掉队‛集中培训、重新补考,会说‚何必这样较真‛;对工作日中午饮酒,违规安排或接受宴请、收受礼品,公务出国(境)擅自更改考察线路等行为,特别是顶风违纪者,坚决按照‚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作出严肃处理,有的在换届考察中不予作为继续提名人选或提拔重用人选,也说‚何必这样较真‛;对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严肃问责,仍说‚何必这样较真‛等等,而无视政治立场的向度、纪律规矩的尺度、严管厚爱的温度。
不能让杂音干扰了视听,影响了前进方向。以作风建设为例,曾经的一道道令牌、喊破了嗓子,最后却连一张嘴都没有管住,以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成为顽疾,教训极为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扭住不放、一寸不让,较真碰硬、动辄则咎,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真正带电的‚高压线‛,一些方面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只是刚刚成为昨天的故事,决不能放松警惕;一些深层次问题暂时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决不能放弃责任。特别是吃喝玩乐惯性仍然很大,反弹势能也在积蓄。有的地方‚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打起‚游击战‛,问题不可小觑。我们面临的仍然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严是爱、松是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我们必须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挺纪在前、警钟长鸣。
要撸起袖子监督执纪,杜绝宽松软,实现严紧硬。
全面从严治党三问之“这样的毒瘤除不除”
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我们以实际行动表明,党中央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绝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反对腐败没有例外。
青岛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要求,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扭住不放、一寸不让,‚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进一步净化了政治生态,实现了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然而,面对铲除腐败毒瘤的正义之举,个别人那里也会时而有些闲话、怪话、坏话。他们不是积极有为、热情助力、释放激浊扬清正能量,而是心表忘责之‚仁‛、言失党性之准、行偏规矩之约。对于腐败现象不是零容忍而是有偏好,对于纪律审查工作选择性支持,因对审查对象看法的变化而变化,合意的就说‚办得好‛,不合意的或三缄其口、或颇有微词,甚至对某些严重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雁过拔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害群之马抱有同情,说‚这人还不错、做了些事‛、‚差不多就行了‛等等,动辄把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作为不担当、不支持从严治党的借口。有的徒做‚叶公‛,有‚好龙‛之名无‚好龙‛之实,正风反腐言之凿凿而行之怯怯;喜做‚陶公‛,心中只念桃花源、不想‚责任田‛;或当‚关公‛,华容道上丢原则、动恻隐,留暗门、让偏道,放虎归山、养痈遗患;更有甚者做‚护公‛,当浑浑噩噩的‚东郭先生‛,为腐败分子假象迷惑,不仅知情不报而且‚兼爱‛有加。如此是非相蔽、真伪失实,不可掉以轻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共产党人不惧任何风浪,不怕存在问题,就怕有问题没发现,发现了不能及时解决。总书记强调:‚治病去疴,有些病症需要采取保守治疗法、慢慢恢复元气,有些病症需要动手术、及早切除病灶,不然就会危及整个肌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从严治党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不是作秀,不是演戏,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步步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锲而不舍、挖山不止,坚决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让我们再接再厉,猛药去疴、除恶务尽,拿出更强拒腐防变的‚洪荒之力‛,努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吉林日报“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评论员文章
基础 路径 目标
——一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以下简称“三个五”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目标的战略设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应对。
“三个五”战略是一个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五个优势”是基础,是基于对省情的科学辩证判断,只有把这些优势认识到位、把握到位,才能在新常态下有定力,在困难面前有底气,在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有信心。“五项举措”是路径,是主攻方向,瞄准的是更好地解决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牢牢抓住、切实抓好“五项举措”,才能真正把吉林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把吉林蕴藏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五大发展”是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目标,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具体体现,是“五位一体”布局在吉林的具体实践。“五项举措”依托“五个优势”,“五项举措”实现“五大发展”,“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共同指向让2700万吉林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个五”战略是有机构造,是深度融合,是功能提升。“三个五”战略既充分考虑基础、路径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又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节点上集中设计,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突破点;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综合性目标出发,又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形成了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和内在动力。“三个五”战略增强了我们“三个自信”。“五个优势”得天独厚、特色鲜明,每一个都有转型升级、释放能量的巨大空间,使我们的发展依托更加开阔、发展底气更加充足,形成我们的优势自信;“五项举措”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招法,使我们的发展路子更加清楚、发展措施更加扎实,形成我们的路径自信;“五大发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我们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楚、发展前景更加明晰,吉林完全可以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甚至某些方面可以“弯道超越”,形成我们的目标自信。“三个五”战略已成为全省“上下同欲”的共同意志,成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关键是抓落实,严格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强化抓落实的体系能力。全省上下要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齐心协力把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动“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细化为推动落实的工作举措,制订出科学细致、切实可行的任务书、时间表、工程序,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辩证看待“五个优势”
——二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五个优势”是实施“三个五”战略的自然依托和实践基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五个优势”,用足用好“五个优势”。
“五个优势”是独特的,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比如:长白山是立体资源宝库,生物多样性居全国前列,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又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我省东部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是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的生态屏障。我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上,一汽、中科院三大所坐落在长春,这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和复制的。这些都是吉林省的优势、财富和品牌。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和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特色资源,加大黑土地保护治理力度,强化与一汽、中科院三大所等的关联度。
“五个优势”是相对的,需要我们辩证对待。过去的优势不等于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老工业基地曾是我们过去的辉煌,更给我们带来转型的阵痛,它究竟是包袱还是优势?它还能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曾让很多吉林人彷徨、苦闷、低沉、迷惘。然而从创新的角度、转型的角度看,吉林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一汽、长客、吉化这样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坐落在我省,这样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是长期积累发展形成的,也是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更是其他省份难以复制的。这恰恰是我们“有中生新”的最佳“底盘”。同样对待沿边近海,吉林省离大海就差一步,边境接壤的是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都欠发达,为此很多人望海兴叹,望边摇头,陷入遗憾和低迷。然而我们毕竟比内陆省份靠近海,望得到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接壤国家,加快互联互通,借港出海,推动大通道、大物流、大客流,这何尝不是我们的优势!视角一变天地宽,包袱甩掉了,优势再现了,底气也就上来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美好前景更近在眼前。
“五个优势”是发展的,需要我们深挖、扩展和转化。我们要依托优势而不是依赖优势,转化优势而不是固守优势,核心是变自然优势为工作优势,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我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仅满足粮食种植业还不够,我们还要向更高层级的产业路径发展。我们要将我省的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玉米加工业优势,再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臵,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探索一条新的路径,争当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五个优势”是关联的,需要我们统筹兼顾、融会贯通。“五个优势”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促相长的,优势叠加会产生无数个新的优势,使优势倍增、放大,起到1+1+1+1+1>5的效应。总书记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非常关注我省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强调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的优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是吉林省永远的“王牌”。无论是东中西部,还是城乡,都要把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为振兴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绿色动力,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优势。
“五个优势”是我们发展的积极因素,是我们工作的信心来源,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们要用好优势,用足优势,以优势的叠加换来发展的跃升。
“五项举措”的战略内涵
——三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五项举措”是实施“三个五”战略的工具箱,是依托、转化“五个优势”的着力点,是推动、打通“五大发展”的突破点,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路径选择。
“五项举措”是战略性的,是举足轻重的,是四两拨千斤,是牵 一发而动全身。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创新发展的核心手段,通过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改革,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获得资源、平等参与竞争,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发展的核心手段,推动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区域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发展的核心手段,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推动大通道、大物流、大客流的形成,构建全方位互动开放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是绿色发展的核心手段,构建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文化大省和法治吉林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是安全发展的核心手段,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安全体系,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五项举措”是务实的,是顶天立地的,上合中央精神,下合吉林省情,旨在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长吉图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国家战略在吉林省落地,要有重大项目支撑,要有重大模式创新。我们要加快畅通对外通道,深入推进我省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搞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桥重建修复,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和珲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设进度,开通珲春至韩国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继续推进图们江出海航行取得新进展;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争取设立韩国产业园区;积极稳妥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
同时要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力争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建设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助推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平台。尤其是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要积极探索跨区合作的新模式。
“五项举措”是可操作的。“五项举措”把“三个五”战略具体化、细化,落得非常具体。比如: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联动就是落实“三个五”战略非常着实的战术设计,目前已出台了《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也在编制中。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规划都有具体的对应的责任要求,有时间表、路线图、工程序,有 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跟踪进程、考核结果,有负责领导、牵头单位、实施部门。
“五项举措”是路径、是主攻方向,瞄准的是更好地解决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围绕“三个五”战略的整体思路,切实加大“五项举措”务实操作和协调推进的力度,让“五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新常态下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跨入一个新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大发展”的时代感召
——四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五大发展”是“三个五”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动员2700万吉林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
“五大发展”的魅力来自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具体体现,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吉林的具体实践。其中:创新发展着眼动力引擎层面,强调发展的突破性、高技术性;统筹发展着眼综合布局层面,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开放发展着眼视野视域层面,强调发展的包容性、吸纳性;绿色发展着眼优势长远层面,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健康性;安全发展着眼红线底线层面,强调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五大发展”相互交织、渗透、融合,追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皆佳的同态共赢。比如:创新发展需要用统筹手段,需要开放视野,需要绿色、低碳、循环等高新技术支持,从而实现高端创新的竞争力和安全性。
“五大发展”的魅力来自发展目标的强力感召。发展为了民生,发展促进民生。“五大发展”的共同指向是“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牢记党的执政宗旨,以人民群众幸福为最根本追求,实现发展与民生统筹考虑、整体推进、良性互动,通过“五大发展”保证每项民生实事都要一诺千金、一抓到底;通过“五大发展”推动民生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累积性。无论是发展工作,改革工作,还是民生工作,我们都要一条一条地研究、一项一项地落实,真正让广大群众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改革的红利、民生的实惠,有一种真实的满满的开心的获得感。
“五大发展”的魅力来自于全省人心的整合和凝聚。目标只有和利益相连,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大发展”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 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其释放的激励是恒久有效的,动员的能量是持续不断的。“五大发展”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生了可喜的趋势性变化,虽然速度下来了,但是结构在优化,调整的步伐在加快,转型的步伐在加快,“五大发展”的收益正在不断溢出。“五大发展”的思路和布局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认同、点赞。
“五大发展”承载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和历史担当。目标催人奋进,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正身处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时代,书写着吉林新的历史,描绘着吉林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强化责任担当,拿出勇毅笃行的劲头,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各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牢牢抓住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学会并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吉林各项事业新局面。
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
——五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依托。一方面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创新发展的良好底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相继在我省兴建了一汽、吉化、吉林油田等重点企业,我省也建立了通钢、吉林柴油机厂等一批地方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采掘业、电力供应等为辅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特别是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产业蓬勃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拉长,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显著增强,这样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我们握在手心的“宝”。另一方面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创新发展释放了良好的政策红利。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国家在国企改革、产业升级、棚户区改造等多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给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
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引领。体制机制问题是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问题,是创新发展必须突破的制约瓶颈。要按照“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的总体要求,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让各类 市场主体公平获得资源,平等参与竞争,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跳出思维定势,破除机制藩篱,摆脱路径依赖,找到破解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是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聚焦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优化提升工业,巩固提高农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振兴工程,实施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4个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还要优化投资结构,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百千万”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名企、名家、名牌”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要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加强引导扶持,加强社会化服务,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平台载体的示范、引领和集聚功能,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要放大创新的倍数效应,真正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社会潜力,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创新发展要敢于和善于推动“从有到新、从无到有”的转变,学会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成长性好、引领作用强的大项目。要发挥互联网经济先导引领作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企业、新业态。电商,包括工业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是打破吉林相对封闭、相对传统模式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业态。这种新业态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创新是发展源头,是发展动力。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突出创新驱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等为重点,改革破除发展进程中的障碍,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我们坚信:创新发展一定会为吉林省提供绵绵不绝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城乡统筹兼顾区域协调联动
——六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商品粮基地优势是吉林省的骄傲,是吉林省统筹发展的深厚底气。一方面吉林省处在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土壤肥沃,无霜期135天,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另一方面我省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年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二。而且,国家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民政策,近期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举措,扶助“三农”力度加大,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统筹发展要把商品粮基地优势用足用好。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生产,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安全。我们要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承担好,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的战略地位。要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各地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复垦;强化科技扶持,建立完善黑土地保护责任制,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良种培育,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改进和创新粮食收储方式,搞好粮食仓储和流通设施建设,扩大“粮食银行”试点,推进“粮安工程”项目建设,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供烘干、存储服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建仓补贴试点,促进产储运销一体化经营;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适时启动农机全程化整县推进。
统筹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个重点:坚持围绕粮食稳产增产,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坚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围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应该说,我省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底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统筹发展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按照“大城市要提质、中心城市要扩能、县城和特色城镇要加快”的基本思路,引导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注重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品位,打造“两大都市区”,推进长吉一体化;支持各市(州)政府所在地、扩权强县试点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各县(市)错位发展;尽快启动长春等4个层面的国家试点,深入推进22个省级示范城镇试点、重点城镇扩权试点;适时开展生态城镇化试点,依托自然、历史、文化、民族基础,发展一批特色城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一体推进,加快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推进机制。
统筹发展要以区域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实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联动。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要突出资源集约开发,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要突出长吉一体化,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突出保护生态屏障。要强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促进区域间联动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求均衡,统筹见公平。统筹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共同繁荣为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特色化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区域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我们坚信:统筹发展一定为吉林省打造更全面、更协调、更合理、更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立足长吉图联通东北亚
——七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沿边近海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我省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与俄、朝两国接壤,有1.4万多公里的边境线、13个国家级边境口岸,可以辐射俄、朝、日、韩、蒙5国,发挥我国面向东北亚国家开放的重要枢纽作用;东部珲春市地处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交界,沿图们江而下约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是中国从海上至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欧的最近点,周边分布着俄、朝大小10个港口;在国家支持下,我省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这一“国”字号战略,先后设立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长春兴隆保税区、吉林中新食品区、和龙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并在开拓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跨境经济合作模式、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联动发展等方面积极“先行先试”,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国家 正在谋划“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周边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省作为国家面向东北亚和对俄、对朝合作的重要通道,地缘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开放发展要立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做实、做好、做出成效。我们一定要以改革的思维、更大的勇气谋求在通道建设、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境外资源转化、发展对外贸易、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突破。要着力推进先行先试,不断推进长吉图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建设、财税金融等关键环节改革,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成为推动全省深化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要抓好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及合作区、贸易区等特殊功能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功能。要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外贸主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开放发展要联通东北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快畅通对外通道,深入推进我省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搞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桥重建修复,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和珲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设进度,开通珲春至韩国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要发挥好图们江机制作用,积极推动“大图们倡议”,继续推进图们江出海航行取得新进展;要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要争取设立韩国产业园区;要积极稳妥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要举办好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从当前看,核心就是经贸往来、人员往来,就是要“走出去”,加强对外产业合作、资源利用,努力扩大与周边国家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积极参与远东地区开发。
统筹发展需要更高更宽的视域。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加强开放前沿与内陆腹地联动发展;统筹“走出去”与“引进来”,把搞好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开放发展的重点;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加强与国内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形成全方位互动开放格局。
开放拓视野,开放入佳境。开放的核心要义是,以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要举措,统筹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大通道、大物流、大客流的形成,构建全方位互动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开放促开发、促改革、促振兴。我们坚信:开放发展一定会为我省拓展更大更好的腾挪空间,激活更多更优的合作潜力。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品牌
——八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吉林很美,色彩斑斓,有金色的粮仓、黑色的沃土、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森林。吉林很净,错落起伏,由东向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全省有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等48个自然保护区(占全省面积的13.24%),全省有湿地172.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9.1%),是全国湿地类型较多省份之一。吉林很活,生机勃勃,西有白鹤、中有梅花鹿、东有虎豹。
吉林省生态地位突出。东部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是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的生态屏障,在国家战略中地位非常重要。我省很多生态资源在全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比如,我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长白山是世界三大黄金矿泉水发源地之一,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我省已探明矿泉水总允许开采量47万吨/日。
绿色发展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这片青山绿水,我们就有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资本和底气。这是我们持久的竞争力,是我们最大的信心源。要深入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深化西部草原“三化治理”工程,加大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开展“河道清洁”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争取将我省重点国有林业区纳入国家停伐试点,将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部国有天然林。
绿色发展要用足用好绿水青山,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省是第一个提出绿色有机食品的省份,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无公害产品的开发,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形成了可持续效益农业、生态林草产业、有机和绿色食品产业等重点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以此为基础,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构建绿色发展产业体系。要推动绿色经济、有机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发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同步建设,加快把生态产 业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国家鼓励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系列绿色低碳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我省绿色发展的前景更是美妙动人。
绿色发展需要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将绿色理念和绿色消费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树立非绿色消费就是增加自身健康成本、绿色消费就是提高健康效益的消费理念,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选择原生态、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绿色低碳活动。同时营造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限制等方面的环境准入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生态指标考评办法等。
绿色是优势,绿色是王牌。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紧紧围绕我省生态特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构建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让吉林发展得更好、更稳、更顺,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我们坚信:绿色发展一定为吉林省创造出持久的、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织牢织密大安全网
——九论五个优势、五项举措、五大发展
安全发展是有基础,有依托的。我省科教资源丰厚,人才储备领先,文化底蕴深厚,这为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撑和文化根源。我省积极探索大调解、社区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新模式,启动了国家安全生产全面综合改革试点,创建了“四化融合”“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平安吉林建设扎实推进。
安全发展是广义的,是大安全体系建设。要统筹推进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边境安全等工作,决不为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安全,决不为引进项目而降低安全门槛,决不要“带血”的生产总值,决不要影响社会稳定的政绩工程,决不要威胁长远发展的暂时增长,尽心 竭力抓安全、保安全,决不能在安全发展上有丝毫松懈、半点马虎。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创新驱动,夯实经济安全发展基础;编织社会安全网,切实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构筑文化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夯实边境安全基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安全发展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安全发展要落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建立责权明晰、科学规范、运转有效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安全发展指标考评权重,实行一票否决,推动安全规范、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确保生产安全、人民平安。
安全发展需要制度保障,需要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要在全省建立覆盖全社会安全发展责任体系,充分明确党委政府、企业、非生产经营领域、各级各类监管部门的责任。要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晰属地监管、综合监管、行业监管职责。要实行安全监管网格化,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强化安全监管力量,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和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要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强化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强化事前问责力度,强化安全工作督办落实,强化安全发展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落实机制,标本兼治,推动各方面责任落实,确保安全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是底线,安全是常态。安全发展的核心要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发展战略要求,正确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不断夯实安全发展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强化底线思维,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安全体系,实现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安全发展一定为吉林省提供保障性的发展成果、基础性的民生权利和长久性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