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

时间:2019-05-15 10: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

第一篇: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

关于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如何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

构想与建议

2010年,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继沌口、东湖之后成为武汉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2011年,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被确立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全国275所,武汉4所),这两个喜讯无疑标志着东西湖区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初步成果和新起点。

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看,经济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和人才的需要和诉求,直接推动和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互动,直接或间接推进了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东西湖职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值得深究和解决的问题。

借鉴沿海的经济教育发展成果,结合东西湖区的经济、职业教育等环境和现状,我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就如何让职业学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一些构想或者建议。

本构想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东西湖、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用人情况,分析东西湖职校开展教学服务地方经济的情况,得出双方可以更好的合作,共创互利共赢的局面。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样的情况——东西湖职校通过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企业培养高规格人才;通过对外生产、服务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开展有效建设,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预期效果。第三部分分析阐述了政府、企业、学校如何发挥自己的有效作用,在经济建设和职业学校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一、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西湖职校基本情况分析

(一)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1.东西湖以及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迅猛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近郊,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东西湖区经济发展迅猛,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华中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中心内,实施机电、物流、食品加工3个“百亿产业”,逐渐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11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97亿元,排在新城区第一,全口径财政收入1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6.43亿元,位列各区之首。

2.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前景

2011年的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开发区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进食品工业向生物科技发展,发挥食品工业基础优势,打造中部地区最具优势的食品工业集群,到“十二•五”期末,力争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推进机电产业向高新技术发展,巩固和发展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积极培育以飞机配件为重点的航空产业,加快机电产业以及关联企业集群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新兴机电产品加工、研发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力争机电及其配套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未来5年,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临空经济带建设,将成为武汉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第三增长极,工业总产值争取翻二番。到2015年,完成投资额500亿元以上,产值达400亿—500亿元,使吴家山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海峡西之后的国内台商投资“第五极”。

3.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东西湖区常住人口4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20多万,近年来,随着区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带动了从业人员的迅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东西湖区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努力构建环境秀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的发展新区。作为新型城区,东西湖区面临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两大任务,农村劳动力需要培训和获得技术扶持,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需要转岗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技术培训需求量较大,食品、机电、物流等行业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熟练技能的新型人才,每年大约需要数千名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

4.结论:

(1)从现有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需要来看,今后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持续支持和支撑。

(2)人才从哪里来?一是“招”,从院校和其他企业来;二是“培”,一方面从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来(必须依靠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量的一线从业人员必须直接从职业学校来。

(二)东西湖职校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含武汉市东西湖普通中专学校、武汉市护理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职校、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学校。

现有在校生6000多名(含孝南和海南分校),根据用工实际,本着服务开发区的原则,开设有食品生物工艺(国家示范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省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省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市级重点专业)、护理(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及应用、物流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九个专业及艺术高考、对口高考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八年超过98%,是武汉地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职校之一。

2.学校优势

从新生劳动力培养、社会培训和服务经济的角度来看,东西湖职校具有以下优势:(1)硬件资源较为丰富。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一所分校,占地200.7亩,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本校180.7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量为2032台(套),总值为1970万元。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数1982台(套),台式计算机总量为1185台。省部级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数为6个(食品、电子、数控、汽修、学前、护理),计算机、旅游、物流等专业均有独立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数142个,校内工位数2174个。校内职业技能考点3个(计算机考级、电工考级和普通话考级,但均不能独立发证),工程机械驾驶培训基地1个。另外,还有一个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东西湖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毗邻107国道,具有较好的对外培训和服务环境。

以上条件可以满足3000多名在校生实习实训的要求,还可以满足每年培训3000-4000人次的社会人员培训要求。

(2)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0多名,其中正式在册在岗教职工仅有164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7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学位的专任教师4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人。专任教师300多人,双师型教师170人,占整个专业教师的48.7%;

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58人,占16.6%;从高校引进教师300多人(含正式在册在岗教职工),占85%以上。

以上条件可为开发区内企业承担电子、机电、物流、汽车、食品等行业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的任务。

(3)初具对外服务(生产)能力。

现建设有自有品牌“东职”“吴家山”纯净水生产线1条,自行管理与生产,并对外销售,可提供实习工位40个。与鸿星原等公司合作,建设数控加工中心,可承接对外加工生产零部件和部分整件,可提供实习工位40个。与吉利航汽修厂合作,对外开展汽车维修与美容服务,可提供实习工位40个。建设有汽修钢构加工中心1个,可承接对外焊接、零部件生产、钢构加工等,可提供实习工位30个。另外,计算机、电子、护理、学前、美术等专业均已承接对外培训和服务工作。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与企业协作,对外服务(生产)能力会越来越强。

以上条件不仅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还使学校更加直接的参与了地方经济的建设。

(4)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学校办学能力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招生形势喜人,今年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仍招生近1500人(不含孝南分校,下同),居于全市前列。生源涵盖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并辐射到周边省区。另外,各类培训每年达千名以上,其中一部分将到开发区工作。

以上条件保证了我校每年可以为开发区提供数百名一线工作人员。3.学校不足

从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东西湖职校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硬件建设需要上一个台阶。

校园规划还没有最终成型,需要投入资金,同时与企业对接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要跟上;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在建设中,需要在2013年初完成;实习工位在数量上基本达标,但还需有“质”的改进;配套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急需新建一幢食堂宿舍楼。

(2)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要深化改革。

在此方面,还需要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实施大部头改革,对接产业办学和开设重点专业,对接企业和岗位需求和要求,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

在校企合作方面,东西湖职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企业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合作关系只是松散型而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不够(目前主要为企业文化教育和聘请企业专家担任部分课程教学任务),能工巧匠数量不足,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教学内容改革不是很彻底;培养师生的机制建设不完善,最重要的是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教学见习、顶岗实习比较随意,与学校教学过程和内容的衔接不密切,企业培养教师不能下深水,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第三方评价机制也不完善,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评价力度不够;订单培养的规模不大,涉及的专业较少,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不大;联合生产才刚刚起步,“学校车间”建设正在进行中,真正意义的“车间学校”几乎没有;联合研发能力很弱,目前还只是在校本教材开发上有点建树,教学方法和产品研发几乎没有做。

(4)对外服务(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说,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生产加工与服务上,还需在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宽对外加工生产服务的门路,在培训学生的同时,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5)师资力量还需加强。

从整体看,目前存在着这样两大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生产能力不是很强,与岗位要求有一定距离;二是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仅为48.7%,而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为80%以上,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还显不足,这一比例要达到20%-30%。

4.结论:

(1)东西湖职校可以为开发区提供持续的人力支撑。

(2)东西湖职校可以为社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技能或者技术培训。(3)东西湖职校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可以更加直接深入的参与经济建设。(4)东西湖职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有待提高。

(5)东西湖职校需要借助外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改革发展。

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来看,开发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无疑为东西湖职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东西湖职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逐渐成为开发区人才“孵化器”,开展教学生产、对外培训和服务,成为经济建设和支持经济建设的实体。如果双方更加“靠近”、“互融”,将会迎来比翼齐飞之势。

二、东西湖职校通过加强建设,强化改革,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最大力量。

东西湖职校与地方经济融合,在互动中发展壮大,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改革(以下部分建设内容已经开始,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办学实力。

主要任务:校园规划,包括功能分区、美化亮化;新建新食堂宿舍楼。——校园建设与规划。

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拆、建、征等方式,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区(含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实现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新建:2012年底,开工建设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建设能容纳2000——3000人同时就餐、500人住宿的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需投资2000万元。

征地:条件成熟,可以在学校东侧征地数百平方米,可以将学校东侧围墙拉直,利于整体规划。目前,与该地3家住户有接触性谈判。

——培训基地建设。

目前东西湖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号楼)成为数控、汽修、电子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训场所和对外培训、服务的基地,其他专业在校园内也均有学生实训和对外培训的场所。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各专业实训和对外培训基地建设,主要为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改造,力争引进最新、最前沿的生产或者实训设备,规范实训室或者基地的管理,逐步向教学化、企业化、社会化管理靠近,重点对接我区食品、机电、数控、物流、汽车等行业,努力将职校打造成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副其实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预期效果:

1.校园规划完成后,功能分区明显,改变了以往学校边发展边建设带来的凌乱布局,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条件更加完善。对外培训、服务体系相对独立。

2.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后,学校整体形象将会有较大改变,正好也符合国家示范校建

设要求,与名校、大校的身份也比较契合,成为东西湖教育的靓丽名片。

3.新食堂宿舍楼建设完成后,解决了师生吃饭难、住宿难等问题。(目前在校师生近4000人,只有一个不到900平方米的食堂,平均等待买饭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食堂内现在无法安放就餐座椅,学生吃饭四处打游击。平均10人左右住一个寝室,人均不足3平方米,淋浴室严重不足。)新食堂宿舍楼可以基本缓解这些压力,将来还可专设“对外培训售饭窗口和宿舍”,开展对外服务。

4.基地建设完成后,对外培训和服务的条件更加优化,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可以对外提供3000人次左右的培训。

(二)加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

主要任务:将二区建设成为生产性教学基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基地建设。

通过改建、扩建、新建方式,完成东西湖职校生产性教学基地建设,开展机电加工、数控加工、钢构加工(锻造)、汽车维修与美容(A级修理厂)、工程机械驾驶培训等,可为学校或者社会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工位)近400个。

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原教室、阶梯教室、舞蹈厅等改造为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改造面积近5000平方米,新建钢构厂房9000平方米。目前道路、管网等建设已初步完成,随后的厂房建设、绿化等马上进行。生产基地建设的重头戏是与社会、企业联姻,通过联合生产、引企入驻、租赁等形式开展生产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与运作模式,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展对外培训,同时可以招纳社会员工,通过实际生产服务,直接参与东西湖经济建设。目前已学校经与多家企业合作对外生产,二区生产性基地大规模“招商引资”已有头绪,厂区建设完成后,企业即可入驻,开展教学生产。

——校内其他专业实训(服务)基地建设。

作为生产的前提环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改造、更新完成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拟建成一条SMT生产线和建立1个EDA仿真实训室,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的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拟建成4间理实一体化教室、1个数字化工厂,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汽修专业拟建一个A级修理厂、4间理实一体化教室,实现“专业+产业”培养模式;护理专业建立“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培养模式,拟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建成1间简易ICU实训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筹建专业附属幼儿园,实现“园校合一”的培养模式;数控专业特色项目签订校企共建协议并建成一条企业标准化的机械加工生产线。

预期效果:

1.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投产后,将会产生三大效益。一是有了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做中学、学中做和工学结合的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专业教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生产与教学中逐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通过生产,直接参与经济建设,既解决了学生学费问题(实习不付工资,顶岗实习付工资),又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可以招纳部分社会人员)。

2.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可初步贯通并强化“实现理论——实践教学——岗前培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优质就业”的教学就业链中的“实践教学”“岗前培训”环节。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行教产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任务:加快“校中厂”或者“厂中校”建设步伐;推行教产结合,真正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完成专业整体改革建设;实施订单、定向、冠名培养。

——“校中厂”或者“厂中校”建设。

探讨校企深层次合作机制,建立“校中厂”或者“厂中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在现有的纯净水生产线等基础上,新建机电加工、汽修、数控加工等生产线或者工厂,2013年初实现对外生产或加工。与2-3加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厂中校”建设,利用企业生产线或设备有系统的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力争2013年有一个企业生产线或工段作为我校的“厂中校”。

——实施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

以“校中厂”或者“厂中校”为载体,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争取企业、社会的资金、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支持,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让更多企业参与学校和专业建设,具体为教产结合的内容和形式、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使开设专业能够适应和满足我区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需求,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推行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

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重视技能培养,创新教学内容,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是,探索适合学生和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训练模式;探索对实训场所和生产场所实施有效、科学的企业化管理;继续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教材的呈现方式;统筹安排、调整理论和时间的关系、比例,强化1+1+1模式,即“理论、基础知识+更高理论、模块技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的模式。

——与企业联动,实行订单、定向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

至2013年订单、冠名班达到10个以上。企业学习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实施岗位教学,模拟企业化管理,并实现两大任务,一是课程体系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

预期效果:

1.“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使我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实现三个对接”,将使企业、学生和学校获得三赢。

2.教产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实施,能最快、最有效的培养高质量高规格人才,为开发区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

3.推行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将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扬长避短,获得自信,获得终身受用的职业道德和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主要任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区级以上名师10人(含德育名师)。

——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现已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重点为教师到院校进修、到企业学习锻炼,每年有100多人次参加专业及相关进修、锻炼(不含普通或者常规进修学习),与10多家企业合作,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岗位和技术支持,队伍建设将逐步实行轮训制,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下一步,将争取开发区管委会、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初步建设区级职业教育教师下企锻炼实践平台,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进修、锻炼、考级考证、引进等,改善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大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至2014年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的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名师工程。

在两年内,实施名师打造工程,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聘请专家学者引领培养、学校重点推介、着力打造骨干专业骨干教师8-10人;新聘请或引进楚天名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技师或社会能工巧匠等10-20人,确保每个专业拥有3名以上高级专业人才,并且每个专业至少拥有2名在业界有影响的专业名师或能工巧匠。到2015年,各专业拥有骨干队伍(专业骨干不少于3人),专业主任能独当一面对内对外开展工作。培养德育和教学名师5人,省市有影响的名师10人。

预期效果:

1.队伍建设将使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推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后续力保障,为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增加了砝码。

2.名师将在本校、本地区起到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五)发挥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

主要任务:社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对外加工、生产和开展技术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了解我区用工信息,培训需求,根据各专业特点,拓展社会市场,开发各类培训项目。积极配合管委会、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社局、民政局等,针对企业用工状况,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为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建立多渠道、多功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长远规划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政策、经费、技术等),集中力量将我校建设成为东西湖区在职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各类短期培训中心,我校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及岗位培训为延伸,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相衔接,满足了群众终身学习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覆盖全区。

——开展对外加工、生产和技术服务。

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对外加工、生产和技术服务。目前数控、电子、汽修、食品等已经开展有效生产,基本按照企业化运营。远期规划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部分。

预期效果:

1.“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不仅按需求招收全日制职校生,还能够集中优势资源,面向人人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培训和多种层次的学历教育,这是对我区职业教育资源最佳利用和对我区教育的巨大贡献。

2.对外加工、生产和技术服务,既培养了师生,促进了学校和专业发展,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优化投资环境作出了实质性努力。

(六)保障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

主要任务:保持每年1500人的毕业生规模;为社会、企业培训、技术服务3000人次。——保持一定的毕业生规模。

自2008年起,东西湖区本地生源每年平均减少500人,2012年全区初中毕业生3005人,其中就读我校的不足1000人,约占30%。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校仍招收新生近1500人(不含孝南分校),位居全市前列。如果能落实招生政策的1:1左右的普职比,那么我校每年至少可以招收本地新生1200名,每年可以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数百名

技术工人。

——保持一定的社会培训规模。

目前我校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工程机械驾驶、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等培训,年培训1500—2000人次。如果在政府的主导下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一能力可以提升到年培训3000人次的水平。

预期效果:

1.每年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数百名技术工人。2.为本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提供支持。3.提高了学校的资源利用率。

三、定位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的角色和职责(职能),使三者拧成一股绳。

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对外培训、服务、生产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资源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和优化,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企业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松散型合作层面上。如果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都能“动起来”,在经济互动中,实现角色和职责定位,使三者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形成“官产学”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那么三者都将获得最大效益,实现“三赢”。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以沿海经济、教育发达地区为例,厘清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职责和关系。

(一)政府发挥主导与协调作用

政府的力量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整合和顶层规划的设计。政府主导下的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通过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避免了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设置,使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从广东珠三角(广州、佛山、中山等)、上海、宁波等地来看,政府把劳动、交通、机械、能源等部门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资源和技能培训统交给教育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不得另起炉灶,许多职业学校身兼数职——xx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xx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定点培训单位、xx计算机培训基地、xx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为此,政府还成立了一个职业教育领导小组,专门对资源进行统筹和协调,顺德职业中专和顺德技工学校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使得职业教育的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了部门间的重复设置和无序竞争。从他们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主导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推动力,政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不只限于财政投入,更重要的是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具体体现在整体规划、部门整合和区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上。

从东西湖区的情况看,政府可以尝试推行这种模式。

1.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成人(社区)教育,为职教、成教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主要为落实职业教育附加费)。

2.扩展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渠道。给予政策等优惠,鼓励企业、社会参与职业教育,逐步形成“谁提前介入职业教育,谁就获得了选择有技能高素质劳动者的优先权,谁的产品附加值就会提高,企业利润也会上去”的局面。

3.集中力量打造东西湖人才资源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人才测评中心(含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考试中心,并有效整合、管理全区培训资源。

4.在职业学校的对外生产、对外服务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二)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促进自身发展

企业的力量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引领和人才规格的确定。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其产品附加值就高,利润就增长。而各有侧重的产业集群制造业,需要与之匹配的技能人才,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依赖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需求。

中国的企业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升,需要更多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追求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由于双方的利益不对等、目标不一致、动因不相同而往往停留在松散的参与合作阶段,难见成效。但在顺德,从上世纪90年代借鉴德国“双元制”开始,到2009年海信科龙公司为梁銶琚职校单独建立“梁銶琚职校生产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企业通过开设“职校生产线”、冠名班、订单班,与职校合作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介入职业教育的方式优先获得了大量高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东西湖区的情况看,企业可以在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下,尽早有效介入职业教育:

1.为职业教育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企业可以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培养、培训基地。

2.结合用工需求,与学校合作,开设各类冠名班、订单班,实行定向、定岗、定能培养,实质性参与教学管理(拟定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使职业教育更具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三个对接”。

3.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让学校承包“xx生产线”,在生产中提升学校企业化管理能力,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按照双方合作协议,该生产线由企业提供设备及原材料,学校自主生产经营,承包这条生产线上的产值和产量;生产线上的管理、技术和岗位操作工种,则由职校学生在校企双方派出的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学校依托产业办特色职业教育

学校的力量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定位。职业学校身兼数“职”,既根据经济发展建设品牌专业,又开展应用科技研发;既招收全日制学生,也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培训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人才。

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德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先后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整。调整后,全区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呈现出主次分明、内容新颖、紧贴市场、适度超前的特点,使专业设置进一步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并且各个学校都已经具备了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的能力。

东西湖职校确立了“贴近市场,服务经济”的发展理念,对接产业办专业,重点建设数控、电子、汽修、食品等专业,逐步缩小或者淘汰个别专业,形成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机制,更好的主动的为经济技术服务。下一步,东西湖职校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办好特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在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的状况下,把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方向如下:

1.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学历教育与培训、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2.重点建设数控、电子、汽修、学前、护理专业,努力办出特色,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3.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坚持改革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更好的为经济服务。

2012年9月21日

第二篇:审计服务地方经济

审计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如何发挥审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一、审计部门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一)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审计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审计事业是在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多年来,始终围绕各个时期的经济工作中心,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贴紧国家关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开展审计工作。一是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注重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每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二是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突出对重大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同时,善于站在宏观的和大局的高度,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实践表明,审计工作只有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行我国审计体制决定的。审计部门是政府对经济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部门,审计机关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部门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基本方针。审计部门要认清审计工作自身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认清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和趋势,认识大局,把握大局。

(三)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首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改变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其次,只有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才能提高审计效果。审计部门的要把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关注的、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和重要事项作为审计重点,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审计部门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出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从本质上看,审计部门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与作用,就是发挥促进发展、保障发展、服务发展的作用。

(一)发挥审计在现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打击腐败、防范风险、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如: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二)发挥“一审、二帮、三促”的作用要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通过揭露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处理好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审计实施、定性和处理的基本依据是各项法律法规,而正确的审计判断除了对照这些法规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宏观背景和单位实际,特别是当遇到某些问题同现行法规制度难以“对号入座”(即制度盲区)或者制度法规之间自相矛盾时,在审计处理处罚上,坚持审计从严,处理实事求是,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三是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审计监督同司法、纪检、财政税务等其他监督是相互联系的。审计部门一旦遇到自身手段力所不及的问题以及审计移交的事项,同样需要借助于上述手段。在落实审计决定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三、审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与重点

审计部门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审计思路,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审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使审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大局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具体来说,一是突出审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加强审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一)突出审计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1.围绕财政改革目标,深化财政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围绕财政改革这一主线,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如:加强对财政转支付资金的审计,检查有无截留挪用问题,既要监督中央以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又要服务于地方政府工作大局;既要了解和发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又要善于分析利用调查成果,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突出政府债务审计,检查有无搞虚假政绩等问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对财政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检查财政管理存在收支不实、滞留欠拨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问题,及时将审计情况上报党委政府。同时,审计机关要以推动财政改革为重点,强化财政支出审计,着力加强对实行部门预算的部门及所属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发现和纠正部门在推进部门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少数部门自行调整支出预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人大、政府监督和管理财政提供决策依据。

2.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近年来,地方围绕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有限的专项资金投向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领域。这些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用到工程建设上,这项审计是党委政府领导极为关注的事项之一。通过建设项目审计,重点检查有无挤占挪用、多计工程款非法牟利等问题;同时,要以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把审计对象拓展到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审计检查有无项目管理不严、违反招投标程序、超概算、以及层层转包、违规分包工程等违纪违规问题。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方面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促进了建设领域逐步规范和发展。

3.围绕社会稳定和关注民生大局,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要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组织对救灾资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福利彩票资金等多项涉及弱势群体的社保资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计。通过审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滞留欠拨、漏缴欠缴等资金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健全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对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针对基金管理及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政府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总之,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项资金和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社会关注点开展审计监督,揭示经济社会生活中带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让大量的有分量的审计建议进入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层。

4.围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从六个方面深化:一是突出审计重点。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性质、职能和经济活动情况等标准进行分类,避免平均用力。二是加强项目计划控制。尽可能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其他审计项目结合进行;逐步提高任中审计比重;将部分项目改变为审计调查。三是注重审计成果利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主要写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性意见;每都要写出综合性的分析材料,把共性和重大问题书面上报。四是突出对个人责任的评价。审计评价要加大正面评价分量,正确区分领导责任与直接责任、决策责任与执行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五是突出审计实施的规范。制订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评价内容等具体办法。六是突出公众参与。全年项目计划确定后,要公布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审计门户网站上,便于群众反映问题。

(二)改进审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1.改进审计执法的理念。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注意从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更好地服务改革和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改进审计执法方式,挖掘审计深度,保证其执法水平、效果和影响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强化审计执法威力,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加大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树立审计权威;二是注重审计执法效果,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都要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有关结果必须进入审计档案,督促有关部门与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和纠正,从根本上深化和巩固审计成果;三是增强审计执法合力,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的联合办案机制,利用审计接触经济领域广、查证经济案件方面具备的职能优势和技术手段,并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是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入社会监督力量,督促问题整改和纠正。2.改进审计思维的模式。要努力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惯性思维,站在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发挥审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接触经济领域广、了解经济情况多的优势。围绕当前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审计情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使审计提供的信息和报告“源于审计,又高于审计”。一是对比分析挖深度。即根据某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公益项目)、财政支出结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等内容,开展效益审计分析,运用纵向或横向对比分析,在比较中评价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二是专题分析挖深度。即选择当前党委政府及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审计情况中收集、挖掘相应的线索与资料,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三是综合分析挖深度。即根据审计职能,不定期对审计查出的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分类、汇总,并从机制、制度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向党委政府提出综合性报告,为整顿治理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四是个案分析挖深度。抓住审计发现的典型个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从中找出深层次的、普遍性的问题。

3.改进审计环节的措施。一是在制定审计方案时,以确保审计方向明确,服务目标对路。将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中来,力争从一个比较高的、宏观的视角开展审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二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审计情况的分析,深挖细查,力争把问题查清查透;三是在审计终结后,注重收集、整理审计情况和资料,所有情况均进入审计数据库;四是加强分析,提供有深度的审计信息,审计信息列入部门和个人考核范围。4.改进审计队伍的建设。打铁须得自身硬,审计要想更好地服务地方改革与发展大局,各级审计机关必须苦练“内功”,切实改进和加强审计管理、审计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使审计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实力。采取有力措施,严把人员“进入关”、“考核关”、“导出关”,致力于提高改进审计队伍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综合运用专项培训、以会代训、继续教育、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等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全员培训,着力塑造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5.改进审计资源的整合。积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力量。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合作,淡化分工,打破内部科室、单位专业分工界限,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同时,进一步密切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沟通信息渠道,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整体作用。

6.改进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根据审计署发布的6号令,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按照相应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责任,加强每个环节的控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审计法规和准则要求,探索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三是坚持和完善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和审计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制度,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4年9月19日

第三篇:强化企业管理服务地方经济

强化企业管理服务地方经济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所地处210国道线上的篆塘镇,属典型的农村所。辖区内两个镇xxxx场,有个体工商户61xxxx,私营企业1xxxx(其中:有限责任公司xxxx,独资企业xxxx,合伙企业xxxx),国有、集体企业1xxxx,营业性经济组织xxxx,分支机构xxxx。我们认识到,作为执法一线的基层工商所,除了完成每年常规性的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外,还必须把日常监管做扎实,才能防患于未然,在工作中掌握主动,避免被动。实践证明,通过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回访制度来强化日常监管,效果非常好。首先,全面及时地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我们对新办照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回访率达80以上,对原有存活的私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的回访率达100。要求监管干部要在回访巡查过程中做到勤记、勤问,并作好回访记录或巡查记录,而且管理相对人要在记录上签字。虽然这些工作确实非常辛苦,有时到一个企业要走两三次才能找到负责人,却效果明显,能够非常及时地发现问题。比如我们及时发现盖石的个体工商户陶正强将过期饮料的生产日期用圆珠笔涂改后销售,我所迅速对该事件进行了处理,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其次,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一是将“分类管理”的理念引入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回访工作中,对新开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分类,有重点地开展回访工作。将“先照后证”的企业列为回访重点。在其开业后两个月内即进行回访。回访中,着重对企业是否已办理相关许可证和是否提前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二是不断健全、完善经济户口,实现动态监管。通过自身的工作在及时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与公安、税务、定宰办、城管等部门形成互动网络,投诉与监管立体交叉等,以弥补工商所在人力和信息搜集方面的不足。这样可以掌握监管对象的动态情况,加强监管力度。三是企业回访与宣传工商法规相结合。提高被监管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降低监管工作中的阻力,对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注意在回访过程中结合具体经营行为向经营者宣传工商法规,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合同签定后×××綦江南洲建材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21日向×××宁陵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汇款13680xxxx的首付款。到2005年10月28日还未将货发到綦江。×××綦江南洲建材开发有限公司的定金500xxxx和60的首付款13680xxxx将成为泡影,可能给该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公司心急如焚,找到×××工商局篆塘工商所和私个协会篆塘分会,请求协助公司追回机械设备或购货款。篆塘分会秘书王德昌得知该情况后对该合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及时向县个私协会汇报,县个私协会李会长立即组织市场合同科篆塘工商所等部门根据×××大罗乡铁矿的购货合同和具体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该合同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大罗乡铁矿未在合同上加盖合同专用章;二是、×××大罗乡铁矿的委托代理人没有授权委托书;三是、不是×××大罗乡铁矿付的60的首付款而是×××綦江南洲建材开发有限公司负的;四是、打电话到河南厂家说该合同无效厂家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条件。该批设备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不及时到河南有可能被骗,最后李会长决定由工商部门的人员随同企业的人员前往河南×××宋陵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追收机械设备或购货款。篆塘工商所指定丁元海同志于2005年10月29日随同企业人员一道前往××××××宋陵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和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辩解。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说服×××宋陵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11月5日按合同约定将机械设备发往綦江。第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案后回访和巡查力度。纠正蜻蜓点水式巡查、只重登记事项不重经营行为和经营情况的巡查以及巡而不查等问题。具体做法有:一是加强案后回访;如盖石电厂旁边的一个铸造厂非法生产地条钢,被工商部门查处后,我所定期的到该地进行回访,引导其从事合法的经营。二是不仅注重面上的有关登记事项的检查,更要将检查深化到经营行为、经营过程中去。如我所去年查处的重庆燎原液化气有限公司长乐充装站销售商品不

足量一案,就是在深化检查中发现的,并及时进行了处理,该案没收违法所得1.xxxx元,并责令其立即改正,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所全体干部职工将不懈努力、求真务实、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相信一定能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谢谢大家!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构建和谐地税服务地方经济

构建和谐地税 服务地方经济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地方税务日期:2007-4-20 9:18:00作者:李震宇

构建和谐地税是地税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税收任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现行的税收征管方式和服务水平与纳税人期望值有差距。这些不和谐因素,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力地促进地税事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构建和谐地税,班子建设举足轻重,班子成员的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有诚于共事的集体。坚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围绕学习好、廉洁好、团结好、作风好、政绩好,深入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要善于谋事、勤于想事、诚于共事、乐于干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营造和谐、平等、友爱、互助的氛围,促使人际关系友好、和谐发展。

二是有雷厉风行的作风。领导要带头学习,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工作协调、和谐进程。领导者自身必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业务上要精,作风上要实,觉悟上要高,方法上要巧,脑子上要灵,工作上要勤,德行上要厚,行为上要廉。

三是有率先垂范的魅力。领导正则群众正。领导成员要胸怀大局,心系群众,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勇于探索干事业,敢于创新抓落实,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召人和影响人。

四是干部职工之间要和谐。一方面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增进干部队伍的团结。另一方面要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使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规范有序。

五是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要和谐。地税系统是一个垂直管理部门,上级机关担负领导组织职能,基层单位负责具体税收征管。上级机关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要服务于基层,而基层单位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绝对服从于上级机关领导。为此,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基层,为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保驾护航创造环境。对于到上级机关办事的基层干部要做到热情接待,真诚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不能动辄以训斥,克服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的官僚习气,树立领导机关的威信。二要注重调查研究,针对性指导基层工作,避免闭门造车。三要关心基层,在资金、人才、待遇等资源上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基层单位税务人员因工作条件差,待遇福利低等都往上级机关钻,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四要树立大局观念,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领导和指挥,确保上级机关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不走样,维护好上级机关的权威。五要建立上下级税务机关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配合默契。构建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

一是与纳税人的和谐关系。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治税理念,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方针,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一要更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向深层次发展。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重”的服务型思想,确立“为纳税人服务、让纳税人满意”的思维观念,使税收工作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二要坚持“科技加管理”,加速纳税服务信息化,全面提高办税效率。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试行网上涉税审批,扩大网络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方式,开辟网上服务系统,发挥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优势,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和税收服务社会化,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三要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纳税服务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纳税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使纳税服务在普遍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程序零障碍、办税质量零差错、办税对象零投诉、规定之外零收费。四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纳税人合法权益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设立服务投诉电话和征求意见箱,聘请特约监察员,印发服务监督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社会各界意见反馈渠道的畅通,最大限度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利的实现。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议评价机制和服务质量、效果的保障制度,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将纳税服务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主干线。

二是与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和谐关系。地税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及时全面地了解地税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地税工作的支持。同时,还要注意当好政府的参谋,从税收角度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增加经济、税收增长点。地税部门与相关部门处理关系时要确立坚持税权统一,服从当地领导、尊重相关部门,工作积极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

三是与地方各部门的和谐关系。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构建协税护税网络是地税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税源管理、确保应收尽收是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源的流动性、隐蔽性强,控管难度大,要管住管好税源,必须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的税源控管新格局。地税部门只有加强与财政、国税、工商、银行、公安、司法、交警、农机、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多元化的税源信息采集渠道,加大对税源的控管力度,才能减少漏征漏管,防止税款流失。

第五篇: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检测中

心 倪晓娟】【打印】 【关闭】

发布时间:2011-09-19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项职能,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8年至今,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已在迪庆高原上扎根33年。33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质监事业在为确保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迪庆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质监事业中的技术机构,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肩负着全州食品、建材产品质量和计量器具、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人员的委托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是质量安全的“把关人”,是站在一线的责任人,因此,发挥技术机构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是我们检验检测队伍的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话题。下面就结合迪庆实际,以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工作为例浅谈基层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一、迪庆现状

(一)迪庆州情

迪庆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和极为丰富的资源。一是旅游资源,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境;二是生物资源,有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867种,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畜牧资源,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 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因此,旅游、生物、水电、矿产成为了迪庆的四大支柱产业。

同时,迪庆地处偏远高寒山区,地广人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食品及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少,再加上高原的气候条件限制,各项检验检测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迪庆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检测中心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5人,下设计量测试所、特种设备检验所、产品质量检验所、食品质量检验所及综合业务办公室,其中21人为一线检验检测人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是清醒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并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且基本做到了履职不错位,服务不缺位,为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

二、迪庆检测中心在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检测中心工作职能需要调整,切实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作为质检职能的定位;工作观念需要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抓住工作重心,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在新形势下,应该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检测中心的职责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工作标准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三、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质检技术机构在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提高检验能力,需要我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以此为依托,形成系统性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共同促进发展。

(一)理清工作思路,更新服务理念

服务就是围绕迪庆经济发展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作为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部门,服务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基础,从源头上抓好质量,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做好质量安全的“把关人”,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应尽的职责。

同时还要明确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不可能有质监事业的发展,技术机构也就缺少了发展进步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服务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

按照迪州“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立足云南,背靠东部藏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充分发挥迪庆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藏区示范区’为主题,着力构建‘七个一战略’”的战略定位,积极履行质监部门职能,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各建设工程和工业、旅游、生态建设;积极服务企业,为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手段,努力指导和培育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优化服务发展能力

1、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质检技术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

2、加强质检技术机构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质检技术机构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

3、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网络化办公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把质检技术机构的检验结果及时发送到行政执法部门、政府决策部门和生产企业,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项目,拓宽业务范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掌握当地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因地制宜,巩固完善现有的检验项目,淘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和检验技术落后的项目,积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拓宽业务范围,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质检技术机构的发展。

5、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提高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做好检验业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质检技术机构的人员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增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6、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办公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办公效率,树立质检技术机构的良好形象。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给质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质检技术机构只有不断地拓宽检验业务,不断地提高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地把质检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质检技术机构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入广泛开“作风建设年”活动,力争取得“五个成效”。一是要在求真务实上的取得新成效。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时间放在钻研业务上,时刻牢记检验惠民宗旨,以公正的检验保障民利,以优质的服务减轻民负。二是要在争先创优上取得新成效。今年是中心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一年,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决心,一心想事、精心谋事、用心做事、耐心成事,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以新的工作姿态,创造新的业绩,迎接市文明办的全面检查和考核。三是要在学以致用上取得新成效。作为一名现代质检人,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检验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质量立省”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作风素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构建和谐质检能力的最基本保证。四是要在团结和谐上取得成效。团结出成绩,和谐铸业绩。各部门和个人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致力和谐,善于和谐。从有利于促进检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好中心形象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服从中心工作大局,不要因个人恩怨影响工作全局,更不能以个人私利影响中心形象。五是要在廉洁自律上取得新成效。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始终端好三盆水:一盆水浇浇头,慎独慎微,在是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水洗洗手,干净干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一盆水冲冲脚,不淌浑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下载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后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正稿)

    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艺术设计系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社会实践情况总结 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起源于美国。早在19 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

    科学审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宏观上加以整体把握,又要在微观上付诸实施。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审计监督作为保证政府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财政资金合......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座谈会动员讲话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地方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主线,正确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徐培华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高等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职业进行教育......

    强化企业管理服务地方经济五篇范文

    强化企业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所地处210国道线上的篆塘镇,属典型的农村所。辖区内两个镇7个场,有个体工商户618户,私营企业18户(其中:有限责任公司8户,独资企业......

    县工商局2011年上半年服务地方经济工作汇报

    立足区位特色 优化服务措施 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效果 -XXX工商局2011年上半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上半年,XXX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工商工作会议精神,以......

    (报县)服务地方经济彰显邮政风采

    服务地方经济彰显邮政风采 ——永清县邮政局 永清邮政局以“立足自身、服务地方、有所作为”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始终把“追求卓越、满意万家”企业精神贯彻到服务之中,紧紧围绕......

    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的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脱贫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