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0: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

第一篇: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心得

学号:09120219 姓名:徐文娇

务请不要成为完美,但争取成为完整,不管这完美意味着什么。----荣格 荣格的著作是广为人知的,但亲自听到他将演的人并不多。1935年,C.G荣格教授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诊所给大约两百名医生做了一系列讲座,一共连续五晚上。该讲座是以先讲一个小时再与听众讨论一小时的形式展开的。这次讲座与讨论曾由玛丽.巴克和玛格丽.格姆打印成册,后编成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塔维斯托克讲演》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与1991年第一版。该书主要记录这次的五个讲座及其讨论内容,属于记录文献资料。第一讲主要关于意识的外部功能和内部因素,讨论了荣格对情绪的定义;第二讲主要围绕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和词语联想法,讨论内容涉及“身-心”的讨论,“意识-无意识”的分界以及是否该用统一的概念;第三讲提及“情结”,对词语联想进行了补充,但主要讨论了梦与释梦的方法,也提及“天生的罪犯”“原型经验”及“癔症与精神分裂症中‘分裂’的区别”;第四讲紧接第三讲,主要讲述了两个梦—个人层次(登高位者的梦)和集体层次(城与蛇)—及对其的解析,在讨论时间里荣格对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进行了评论,并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背景及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医患关系的认识;第五讲重在转移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尽可能避免转移的发生,讨论部分涉及对神经症的定义、主动想象技术及病人治疗的两种方法—分析原型意象和无意识的图像。

由于是讲演,许多原理、定义不可能做到具体深入,大多是略提了一下,只对主要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又因为荣格注重事实远胜注重理论分析,因此在这次演讲中应用了大量的案例,而较少涉及理论的推理论证。通过这本书,能够对荣格的理论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荣格本人也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但要对荣格的理论体系有更深的认识,只凭这本书是不够的。且我本人倾向于把这本书作为《荣格全集》的索引。

在对荣格这个人的认识方面,虽然荣格历来被视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但实际上,他对精神分析学派从基本概念到理论体系,都赋予了自己的理解与涵义。对先涉足于弗洛伊德理论的读者来说,会对荣格的一些概念理论产生迷惑,这一点在此书第二讲(第63-65页)中有所体现。在对纳粹问题上,荣格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原型意象,德国的纳粹风暴具有宗教性质。我认为这是荣格为纳粹的辩护。但荣格的演说能力、思辨能力、独特的理论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在研究他人学术时应该以理性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索,不应该让情绪上的好恶影响对一个人学术建业的公正评价。

就专业知识方面,从这本书里,我主要了解了意识与无意识、原型、情结以及转移。对于词语联想、梦的解析、主动想象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下面我将对这些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荣格认为精神的结构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一个人的意识会逐渐变得富于个性,变得不同于他人,这一过程也就是个性化。个性化的目地在于达到一种自我意识。在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中,产生了自我,“没有一个与意识有关的自我,就不会有什么被意识到。如果某物不是关涉到自我,那它就还未被意识到”(第7页),自我是意识的门卫,某种观念、情感、记忆和知觉,若不被自我承认,则进不了意识。荣格认为意识可以划分为内外两个领域,外部领域处理我们的感觉功能所给予我们的外部事实,内部领域是一个居于意识内容与无意识假定过程之间的联系(第8页)。(荣格的“意识内部领域”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意识的外部功能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感觉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的存在,思维告诉我们那个事物是什么,情感则告诉这个事物对于我们的价值,直觉是一种预见。意识的内部功能包括记忆、意识功能的主观因素、情绪和侵犯。

无意识过程是不可能直接把握的,是探测不到的,“无意识只是在其产物中显现而被我们设想存在的未知领域”。荣格把那些跨入意识门槛的无意识的产品分为两大类: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包括那些来源于个人的、可被认识的材料,被遗忘、被压抑的内容以及创造性内容。集体无意识储存的是那些被荣格称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个人无意识是一种非常相对的东西,其范围能被限制”(第45页),一个人的无意识内容在另一个人那里这些东西可能是有意识的,因此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完全由个人因素所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不从属于任何专断性意图、不受意识的控制。它们在你身上似乎并不存在,但实际上却起着作用”(第45页)。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只有将这些意象与历史上的类似情况作比较,才可能懂得它们)被称为原型。最重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妮姆斯、阴影以及自性。荣格和佛洛伊德皆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了包括佛氏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且佛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具有积极性。

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原型发挥着类似磁石的作用,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由荣格最早提出,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不可抑制的反应,对其本人来说是一种无意识,但对这个人的观念、行为和感情有着很大的影响。荣格认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道路。(佛洛依德认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道路。)只有造成有害行为的情结,荣格才视为心理疾病,无害的情结被视为普通健康心理的多元变化。

荣格认为,通过使无意识的东西成为有意识的东西,一个人可以与他自身的原型保持更大的和谐。为此他提出了三种进入无意识领域的分析的方法:词语联想法、梦的解析和主动想像。词语联想法即备一张写有一百个单词的表,要求被试者在听到和理解了刺激单词后尽可能快的对进入他心中的第一个单词作出反应。当确信被试懂得这一要求时,即可开始测试,用秒表记下每次反应所用的时间,直到完成这一百个单词。(第49 页)而被试的反应时、被试反应回答词的词义及其联想、反应回答的错误或者口误以及被试对刺激词反应时的面部表情和有关的非语言线索等,都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情结指标。

荣格就梦的分析的意义、原则、方法及步骤提出了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新观点。

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流露,它对偏颇的意识可起内稳态反应或平衡作用,即对日间意识活动进行调节补偿。梦有预示未来的功能,这种功能有利于个体把生活经历中受损和分离的心理成分重新加以整合,以面对未来的挑战。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象征,是潜意识愿望的实现,是被压抑愿望的变形的满足,释梦的目的在于了解过去,唤醒遗忘了的记忆和压抑了的感情,尤其是早期童年的经验再现。在分析梦时,荣格运用了扩充(amplification)的逻辑原理,将梦视为梦者主体自身的种种倾向。弗洛伊德运用的是“简化到第一格”的逻辑原理,剥去梦的伪装,探寻情结。

在有关心理治疗方面,荣格在这次演讲中提到了一下自己的原则、观念,重点讲述了“转移的作用”。“转移”是由弗洛伊德最先造出的,转移也叫移情,“转移”所包含的心理过程是更为一般的投射过程的一种特定形式(第149页)。荣格认为,转移与投射的区别在于:转移通常发生在两个人之间,而投射作用却延及物的客体。在分析过程中转移出现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医生与病人难以保持感情的协调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其它心理上的距离时;二是分析者与来访者的相互无意识和相互感染;三是来访者收到分析者的挑逗(因为有些分析者认为“转移对治疗有用,甚至是必需的治疗手段”)。荣格认为“转移”是一种病态的咨询关系,认为“转移有助于治疗”是错误的理念。但也有人认为转移是精神分析的重要工具,转移的出现标志着心理治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本人认为,咨询师不应“挑逗”来访者使其产生移情,而应顺其自热,若来访者产生了移情,则要分析“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移情”“为什么会在这时产生移情”“是不是我(分析者)的反移情导致来访者产生移情”。荣格认为,心理分析是一个加快成熟的过程,“在处理病人时,需格外小心,不用我自己的观点或个性压倒他,因为他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奋战,他必须能够信赖自己的武装,即便这武装或有缺陷,他必须确信自己的生活目标,即使这个目标也许很不完美。”(第144页)分析师应该尊重来访者自己的选择,助其自助。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所读所感所知。对于荣格的理论体系,我所了解的并不完整,今后我将会进一步了解“原型”“情结”“转移”“沙盘游戏”以及荣格对东方文化的研究等方面。

2011-4-21

第二篇: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

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

明水按:最近看了有关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的著作,切实感受到意象对话和二者的密切关系。重读《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中的有关章节,更觉精彩,故和大家分享。以下摘自上书15页至18页有关内容。

就系属而言,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是近亲。甚至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中国人所创立的意象对话疗法,是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同时又不失世界性文化意义。

一、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

起初,意象对话的创立者是在释梦的过程中对意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对荣格心理学的强烈认同下,创立者将意象的意义分析及其翻译引入心理学,极大地丰富了对于意象、象征和原型的理解,拓展和深化了精神分析的“心理能量假设”“人格的深层理论”以及“心里动力学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了解自我、成长自我,为了推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工作,意象对话应运而生。

因此,意象对话是精神分析方法的新的分支和新的发展,它本身就是精神分析的释梦技术和催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与精神分析相比,它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优势。

其一,深化了对“梦”的理解。精神分析认为,梦是一 种伪装,而意象对话疗法主张,包括梦在内的所有意象都是原始认知的表现,是一种形象的认知方式,并非伪装的结果。

其二,拓展了对“昼梦(day-dreams)”的研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谈到:“昼梦是幻想的产物……既和睡眠不发生关系,就第二个共同特性而言,又缺乏经验或幻觉,只是一些想象而已……昼梦之所以叫梦,也许因为具有与梦相同的心理特征;至于这个特征,我们尚无所知,只是仍在研究而已。”(《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11月第1版,第70~71页)意象对话承认昼梦是一种想象,但不认为仅是幻想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对话就是一种昼梦式的心灵对话。但是,昼梦同样承载着人的心理经验、觉察、动机和心理能量,只不过可能比较弱、比较轻或者比较模糊。意象对话可以将其放大、深化和动态化,使其具有心理分析意义和治疗价值。

其三,翻译的对象和方法不同。精神分析对梦的意义作出解释,通过意识层面的翻译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以达到心里治疗的目的。意象对话的翻译对象是意象,其外延远大于梦,包括夜梦、昼梦、想象、联想、回忆等所有以意象形式来表达的心理事物。进行意象对话时,意象出现在来访者清醒的情境里,咨询师并不需要翻译意象的象征意义,咨访双方始终保持在潜意识深层对话的状态。对话之后的认知面谈,也只在必要时告知某些意义分析内容。而这丝 毫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其四,心理治疗的平台不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将原发过程的东西转化为继发过程,然后进行心理治疗。意象对话却是直接在原发过程里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这不仅是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相比的最大差异和创新,也是它的最大优势。很多受益者在体验之后发出“好神奇”“真有意思”的感慨,大都由来于此。

二、意象对话与荣格心理学

由于意象对话的创立者对荣格心理学的认同程度非常之高,所以二者的渊源也就更深、更近。

意象对话是以意象为媒介、用原始逻辑的方法进行深层交流,这与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甚为相似。而这一相似点恰恰是荣格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一大分歧——精神分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理解原始逻辑,荣格却用原始逻辑本身理解原始逻辑。

意象对话创立者曾形象比喻:若将人的潜意识比作大海,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研究大海的伟人,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站在海边,站在岸上;荣格下海了。

借用这个比喻,意象对话疗法不仅下海了,还要在浩瀚深奥的大海里畅游、互动、治疗那些生病的“海洋生物”。因而,同样是研究大海,弗洛伊德像科学的译者,荣格像勇敢的冒险者,意象对话则像睿智的医生。相比之下,荣格心理学的主动想象技术好似一个内向的勇者,独自想象、独白交流,咨询师给予指导和解释。意象对话更强调互动性——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有时是来访者与自己的意象对话之间的互动(比如,引导来访者“盯”着某个意象看时,来访者主动或自愿地改变某意象时……)。归根结底,进行意象对话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一起——共同想象、共同面对、共同体验、共同解决——是两个人之间共同探索充满生命力的意象。

意象对话疗法虽与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渊源甚深,却也融合了许多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长处,比如人本主义的真诚平等、积极关注与倾听、无条件接纳,格式塔疗法的关注“此时此地”、建立现实感,现实疗法对责任感的强调与面质技术。

第三篇:精神分析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 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 并由此形成情结是后来一生各个发展阶 段上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自我中的表现, 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症状。比如发展观点, 如果哪一个阶段发展不力, 就可能在那个阶段留下情结对个体后来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再比如适应观点,自我防御机制不良, 就可能产生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以及道德性焦虑。精神分析的几种理论是针对改 变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构造而设计的。在这一过程中, 病人要努力解决他们自身内部无意识的冲突, 并发展更多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旨协助求助者能够去 发现性行为的潜意识。并且认为其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所支配, 精神分析学帮助他们了解过去,以便了解现在, 从而解决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6、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让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自由联想, 可以借助投射测验, 把内心的念头和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投射来了解当事人现在行为的现象。当要求病人作自由联想时, 他们意识、无意识里产生的一切有关事情都被咨询师所斟酌。自由联想的内容可能是身体的感觉、情绪、幻想、记忆、近来的大事件等等。

7、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指向被测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 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 自由地表现出 他的反应, 分析反应的结果, 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 主要探讨个体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五、评价 精神分析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研究方法, 它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发掘各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关系, 而它的医疗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使求治者借助于医疗家的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由于精神分析疗法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紧密联系, 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比其他心理学派显得更富有生命力。

精神分析的咨询效果来看, 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 它使咨询师可以进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发现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解决其矛盾与冲突;其次, 人格理论, 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 但却开风气之先, 使得许多学 者借鉴它的精华,发扬光大, 并弥补不足, 以后的大多数心理治疗理论是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衍生出来的;

再有, 精神分析从早期经验、病例史, 从人生的各个阶段发展来了解, 它的理论又是相当周全的。神分析疗法把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追溯到一个人早期生活经验, 特别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经历 , 让求治者认识到当前的病态与幼年经历的关系 , 帮助求治者克服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的幼稚行为, 这对心理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比较艰深, 学习不易, 需要耐心多下苦功才行。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意义和贡献还表现在 它对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上。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对以后的一些相关心理疗法 , 例如荣格的心理分析法, 云恩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 约翰罗森的直接分析法, 以及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某些疗法, 包括中国学者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等, 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神分析理论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它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认为症状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因此, 精神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使之意识化。就是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无意识的症结所在, 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 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 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 使症状消失。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效果关键在于咨询师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它也比较主观,太注重病理性的因素, 不够科学。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重视纯生物转向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精神科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新药费用的昂贵等因素,精神分析疗法显得相对经济和实用 , 精神分析疗法毕竟属于深层次的对因治疗 , 一旦有效便可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治愈。而且在改良的精神分析疗法中, 病人也无须一定要睡在躺椅上, 且每周只需会晤1一2次, 每次一个小时, 并能够在3一6个月内获得疗效,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精神分析疗法过于费时费力的弱点。因此, 对精神分析疗法取其精华的学习和研究, 对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四篇:荣格自传读后感

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荣格自传读后感。

人生是一种令人怀疑的实验。它只有在数字上才是一种极大的现象,从个人来说,生命是如此地稍纵即逝,如此地不充裕,因此,它竟然能够存在和发展,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

我总是沉溺在自己的秘密中,总觉得应该探寻它的意义,但我却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总是希望我能够找到一些什么--也许在大自然中--给我提供一些线索,使我弄清那秘密是什么,在哪里。

最早的回忆就像地下的单株根茎所生发出的芽,就像在一条潜意识发展的道路上的车站。

从一开始,我便有一种命中注定感,仿佛我的生命是命运赋予我的并必须加以接受。这使我内心有一种安全感,而且尽管我从来无法对自己证实它,它却向我证实了它自己。我没有拥有这种肯定性,它却拥有了我。

一种新思想,或甚至只是旧思想的一种异乎寻常的一个方面,只有依靠事实才能与别人沟通。

她仿佛完全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不可捉摸的幻想和拒绝消亡的各种往事的回忆的世界里--生活在一种正在消亡和一去不复返的往事的最后一息中。

人的精神对于潜意识地犯下的罪行所作出的反应的方式不断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后感《荣格自传读后感》。

佛是出自理性的顿悟,而基督则是命里早已注定的牺牲者。

如果遵循个性化的道路,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连一分钟都不能保证我们不犯错误,或者不跌入致命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笔直的道路,但是,那只可能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后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会发生。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前记:

最近在读《荣格自传》,很久以前就已经接触到过这本书的书名,而且也已经找来放在文件夹里,可是一直没有打开来读,一则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走进一个诚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再则也是没有完整一些的时间。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正文1:

坐在凉爽的图书馆里,或者是稍有些闷热的办公室里,看着这本书,经常会忘了时间,真实情况是看得很辛苦,大脑时而会很累,甚至会出现很多幻觉--真担心自己,能不能掌控自己,掌控这一切。

书,一直在读下去,有一些我自己也是有过经历的,例如,儿时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梦境,还有迷惑和好奇,夹杂着一些幻觉;有一些是令我惊奇的,例如,荣格对于自己梦境的解释和对一些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最突出的印象是:我被这个心理学家的诚实而感动。他对自己、对一切都是那么的诚实,他说:我追求的不是权威,是真理。

所以,我一直认真地深入地读下去。

正文2:

对于一些神秘现象,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我似乎开始有一点点的思路了。

越来越晦涩,荣格象征意义手法的叙述,开始让我头疼,尤其是塔楼这一章。

炼丹术和心理学,荣格的这个课题,实在难以明白。

第五篇:《荣格人格类型》读书笔记

姓名:李国静年级专业:2013心理硕士学号:H***

《荣格人格类型》读后感

在很多人眼里,卡尔.荣格的理论就和他的姓氏一样充满了玄妙、神奇的色彩。时至今日,依然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荣格的理论只不过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境分析以及力多比原理的延伸,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和恩师弗洛伊德的观点发生了分歧,荣格才走上了自我探索的道路。荣格不但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发阳光大,并且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他花了毕生的精力将心理学理论简单化和浅显化。对荣格来说,他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对潜意识理论的追根溯源。他向世人揭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

荣格的成就就在于,在弗洛伊德“前意识”的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心灵层次分析理论,并且将前意识深入剖析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从这个角度看来,荣格的理论基础带着弗洛伊德的影子,但却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集体潜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理论中最受推崇的理论。它的核心就在于,相对于其他生物,人类的脑海中残留下来的先祖记忆会让一个人显现出足以同其他生物相区分的“特性”。而这种经过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先祖记忆又会在人类内部形成一种共性,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本能。

除了潜意识之外,荣格对心理学的贡献还有梦境的研究、情节和原型理论等等。在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荣格还提出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等不易被人察觉,但却真实存在的心里学现象。所谓“阿尼玛”,就是男性人格当中的女性气质,而“阿尼姆斯”则恰恰相反;人格面具则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当中会用另一种面貌示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在荣格眼中,即便是在野性的男士也会在特定的时刻彰显出柔弱的一面,而个人面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荣格人格类型》这本书主要讲述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理论及应用。读后对比其他衍生自荣格观念的人格的类型学派(如MBTI的十六中人格类型),发现,荣格人格类型最大的特点是:无法用测验来判断,它更需要深入的探讨与分析。MBTI及类似的人格分类测量与量表,固然有其特点与用处,也确实引用一些荣格的观念,但与荣格的人格类型有非常根本的而重要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荣格认为了解人格类型,可以让我们对普遍的人性心理有更佳的认识。据他的说法,他探索人格类型的最初动机,是想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对精神官能症的看法,与阿勒德的看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两个人的理论都非常精彩简明、清晰易懂,问题是,他们怎么都只能看见一面,而且各自坚持己见?荣格因此展开关于人格类型的研究,包括对文学、神话学、美学、哲学和精神学的历史回顾,加上在心理学实务领域工作近二十年的观察成果,他归纳出人性心理学的重要坐标:两种人格倾向(内倾型、外倾型),以及四种功能(思考型、感官型、直觉型和情感型)。荣格的人格类型并不是把人分类、贴上标签,而是了解自己的最佳工具。尤其,当一个人在自己心里的暗礁搁浅时,它就像指南针和罗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方位,走出焦灼困境,到了今日他的人格类型已被大量运用,在商业界广泛流行。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荣格类型学,这是荣格类型观念的架构,包括两种倾向:内倾、外倾与四种功能:思考、情感、直觉、感官,并论及劣势功能与潜意识的角色,也对告诉我们研究类型时必须注意的危险。第二部分详谈外倾特质分别与四种功能结合时的类型特征。第三章是内倾特质分别与四种功能结合时的特征。第四章,主要讨论类型研究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

外倾特质河内倾特质的临床意义

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是典型的体质倾向,外倾的主要的兴趣在客体,而内倾者则在主体。如果想研究这种基本倾向可能有什么医学上的重要性,就必须先了解主体和客体出现的时刻。主体和客体总是出现于原本由神秘参与决定的关系面临批判的时候,无论是来自于主体本身或他人的批判。这种事件会影响整个人格,例如在幼童或大部分仍在潜意识或分化的人。但即使是已分化的成人,仍有需要发展的潜意识部分。这种处境容易引发批判的冲突,而造成神秘兴趣的消解。

书中认为,透过冲突,特定关系中的两个人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和谐。体验到这种和谐问题的人就是主体,而他觉得不和谐的冲突对象就是他的客体。可以观察这种问题如何在个体身上展现出来:一种牵涉到阿尼玛—阿尼姆斯问题的情绪被制造出来。还有一种问题是要适应现在被客体化的环境,这会制造出另一层影响,汇聚出阴影的问题。

小孩身上可以见到典型的例子:他们父母总是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完美。被制造出来的情绪是对父母生气:接下来的坏脾气则导致适应性的问题。小孩现在要面对如下怀疑:我是什么人?或爸爸、妈妈是什么人,接下来则是这个我是什么?爸爸、妈妈是什么由此诞生了主体和客体。这种处境很快汇聚出母亲的原型,因此往往具有大量的情绪能量。

当神秘参与消解时,每一个人都会升起相同的问题。虽然问题是共通的,但处理的方式则依据这个人的主要兴趣被导向或主题或客体而有所不同。个人解决问题方式能指出他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内倾者面临的客体的敌意

内倾型的人基本关注的是主体,所以会觉察主体里面的困扰因素,这事情绪升起,他有压抑这种情绪的偏向,欣然致力于寻找崭新而可靠的导向。对客体外在适应性困难对他比较不重要,或完全不重要,基于这个理由,内倾的人常常显得负面、阴沉,罢自己表现的奇特、古怪、傲慢、甚至带有恶意。他不会更大察觉和理解来处理这种困难,而是逃避。于是内倾型的人可能因此一步步缩小他的朋友圈,选择最无害的人。但他常常突然碰到外在世界的现实问题。客体的敌意会是他的绊脚石:他总是运气不好,即使是年轻的内倾者也会在楼梯跌断腿,他不注意阶梯,却忍不住对阶梯上可怕的红地毯发脾气(他事后会针对客体说:我不在乎是什么颜色或我不喜欢这种红色,因为不适合我)。

释放情绪对他自然有益,举个例子,情绪平息下来,于是他免于受到代谢的困扰。外科医生比较可能被他找来,大部分却只是为了不太重要或不太严重的治疗。

这个发展阶段就像是心灵得满足,但本能却被忽略。内倾型的人在心智上占优势,却与环境疏离,不断与世界碰撞,不过,通常不会危及他的生命。内倾型的人有可能是以不充分而压抑的方式呼吸(为了保持平静避开世界),所以极容易得肺结核。

外倾型的人基本上关心的是客体,他喜欢安排他的客体关系。他为他们放弃自己,只剩一点模糊的身影。他忽视自己里面发生某些事。某些东西已经被启动的事实。尽管外倾型的人能成功适应客体,但会不时出现上述的疏忽,而被低估的情绪会以偶然出现的心情变化表现,且很快会发展出敌意。未被了解的情绪也会影响代谢:肝脏的问题有代表性,甚至心脏也可能会受影响。到了这个发展阶段,他比较需要内科医生。而不是外科医生。一般说来,外倾型的人跟随自己的本能而忽略本能时,并没有致命的危险。

可是发展的第一阶段之后还有别的阶段。在内倾型的情形,外在适应的欠缺愈来愈多,尽全力尝试逃入内在,也尽管他透过选择来限制客体的数量,他还是会选

择与世界撞击,以至于客体的现实强加于他身上。现在再也无法使情绪平静:它表现的非常清楚,内倾者展现的敌意通常表现的敌意通常也比无害的外倾者更为激烈许多。

另一方面,外倾者会到达一种情形,情绪呐喊着要得到满足。情绪激烈地破出,破坏了他原本的对外在世界的适应,黑暗的阴影面变得明显。外倾者开始面对主体的问题、他自身现实的问题。

在这种处境下,内倾者必须变得更为外倾,把他的兴趣导向客体。而外倾者必须变得更为外倾,把他的兴趣导向客体,而外倾者必须更为内倾,转向自己这个卑微的人,就是主体。倾向反转的任务不被接受时,就会发展出临床的疾病。

旧系统的瓦解为身体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的顽固、偏于一方的试着坚持原有的倾向类型,但这已经不合时宜,能量遗留到相反的转向,而挣扎的结果就是心智层次的贬抑原本的优势不再可靠地作用,变的劣势,旧系统的瓦解会带来身体上的影响。

内倾者变得很容易得到突然而危险的感染。过度的情绪可能如此严重地干扰他的代谢,以至于发生非常危险的状况,甚至致命。危险来自内在:内倾者需要内科医生,以免危及生命。

外倾者如果尝试维持偏于一方、过时、原初的倾向,也有重大的危险。他对外在现实的适应已不在可靠,他现在可能发生意外,需要外科医生。外科治疗的需要可能会非常紧急,因为失去补偿的外倾者发生的意外通常很严重(车祸或登山的意外)。

可是,必须帮助他的并不总是外科医师,因为他的问题常触及法律层面。对主体面的盲目无知,加上黑暗的阴影,往往导致他破产、诈欺和做出其他违法的事。所以,外倾的人可能会因为意外或愚蠢的罪行而让自己身陷困境„„不是只有死刑才能会毁掉一个人:监狱或少年感化院也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发展阶段非常关键。内情的人会用自杀来逃避危机,这种情形会发生在突发情绪的压力下,而面对破坏他主观平静的可恨情绪的力量感到惶恐的时候。外请的人也可能用自杀来逃避问题,他会在黑暗阴影的深思熟虑中安排自杀,以逃避不得不处理心爱客体——安全感——的状况、在这种危机中,内倾型的人会发展出外倾者的所有症状,而且达到更险恶许多的程度。正因为他不接纳自己的外倾面,所以它会以自动化、古老的形式出现,且带着更棘手的问题。不过,现在比二十年前更可以成功地处理这些危险的疾病,危险的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原本致命的代谢疾病也有了治疗的药物,比如Serpasil和Largactil.不过,当过度的情绪对代谢作用干扰到很严重的程度,而发生心智退化时,还是有心智毁减的危险;当情绪的力量破坏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时,也有身体死亡的危险。再次强调,危险来自于内在外倾的人在危机中,随着他所不了解的内倾特质以危险的古老形式支配他,或发展出夸大形式的内倾者症状。如果外倾的人透过意外和严重的受伤与世界碰撞,现代外科手术在科技上的进步,特别是高度发展的麻醉技巧,可以有很大的助益:骨科手术的重建可以使他恢复活跃的生活,而这些人在过去恐怕会终身残废。

当阴影使外倾者碰撞世界,而遇到法律上的后果时,我们必须记住,死刑已逐渐减少,走上废除的方向,现在更加常用的刑罚是为了教育,而不是破坏的目的。可是,不论是出于意外或刑判,仍然有来自外在的生命危险。意外可能致命,失去社交生活也可能摧毁精神生活。

内倾者容易发展成精神分裂,外倾者则可能引发躁郁症

内倾者的劣势外倾特质也有正式的表现。他可能被外在世界吸引而产生直觉,但这种直觉的品质很差,于是他知觉到的可能性并不是分化的直觉功能对这些事物产生的直觉,而只是不可能的可能性。这种情形已经离妄想不远了。如果是透过感官功能而有的知觉,也不会以条理的方式理解外在的世界,他的情形往往也是病态的。

外倾者的劣势内倾特质表现出来时,即使他被迫考虑和省思主体。但往往也只是变成无助的焦虑状态,主要是因为缺乏辨别力。省思自己时,他会用部分取代整体,为了一个缺点而彻底否定自己。接下来可能生起内疚和罪恶感,造成疯狂。此外,他虽然完全知道个人发展的自主性,却视之为大灾难。整体的图像就是忧郁症的样子。有时,主体的沉迷会再度让位给原本的外倾特质,但他的外倾特质现在已经变得低劣,而以躁症表现。

由此可以清楚看见,内倾者的劣势倾向容易发展成精神分列状态,而外倾者可能引发躁郁症。如果精神症状已明显表现,那么,劣势倾向的汇聚就变得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只需要聆听他们所说的内容,当内倾者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外在,可能显示出妄想的反应,他对客体的病态着迷会显示为如下的沉迷:是他做的,他可能做了,他一定没有,他应该会,他将会。以这种方式把外倾特质的劣势行投射到客体:因为另一面是坏的、蠢的、卑劣的。另一方面,应该转成内倾的外倾者变忧郁时,他的想法会无止境的围绕着主体,他会说:我做的,我应该,我是内倾特质的劣势性被强加与主体,于是忧郁的病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没有价值、可悲的、贫乏的。

精神医学的经验也有助于了解两种类型。大家都知道,精神科医师要精神分裂患者尽可能早点出院,所谓早期释放,而躁郁症病人则会延迟出院。从劣势倾向的问题来看这种情形,我们可以说:精神分裂患者基本是内倾的,在疾病中表现其劣势的外倾特质,应该被送到外面世界练习他的外倾特质。但躁郁症患者有外倾的性格,应该在病房留久一点,有机会练习他仍然为发展的内倾特质。

不论精神病人多么清楚地显示出某些问题,毕竟是异常的。在正常人里,劣势倾向的问题会在人生的后半段汇聚起来,但病态的情形,往往在很早期就出现。原因之一可能是家庭或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原本的性格在早年受到扭曲。

有可能是生来外倾的人忍受强加于他却与他不相容的内倾倾向,而发展的相反趋势就朝向尽快恢复真实倾向的目标。健康却未发展的外倾特质与扭曲而不相容的内倾意识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非常复杂,甚至病态的状态。内倾的人也容易有相应的扭曲,这个问题的细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不过,我相信环境因素对天生倾向的扭曲是精神病症状和所谓精神病模式的主要来源。当然了,如果相反倾向的正常发展能不受干扰的发生,是最理想的。但在医学中,特别是心理学,我们很少见到这种情形,因为不太有机会观察正常的发展。干扰出现时,自然会出现各种细微的差异和明显的变形。

可以再多谈一点细节:必须发展外倾特质的内倾者,比较容易得到消化性溃疡。必须内倾的外倾者,根据我的经验,有过早得到动脉硬化的危险。大家都知道,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透过心理治疗解除症状,但可能较少人知道,即使是比较严重的动脉硬化也可以从适当的心理治疗得到相当大的帮助,即使所有的教科书都可见到失败主义者对精神医学预后的评估所以必须处理内倾特质者产生忧郁、动脉硬化的症状时,请不要太在意预后的评估,心理治疗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症状不是病态的失常,而是迈向的道路

从医学角度总结两种基本倾向类型的影响:

内倾者基本活在自己的情绪里,与世界发生冲突。他容易有轻微或中度严重的意外。外倾者适应世界,忽略情绪,他的危险在于心脏和代谢系统。因此,两种倾向类型早晚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发展相反面,也就是他们内在的劣势。

如果这种发展不够充分,接下来就可能出现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内倾的人可能得到感染症或恶性的代谢障碍。外倾的人容易发生危险的意外和违法的事。此外,内倾的人也容易得到消化性溃疡,外倾的人则是动脉硬化。内倾的人对外在世界的沉迷可能导致妄想症,而外倾的人对内在世界的沉迷可能导致他烈士的内倾倾向以忧郁症表现。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必须强调,即使在危机中,自发、原初、基本的关系仍是显而易见的(就像Kretschmer描述得很出色的体质类型一样)。瘦长体型的精神分裂患者以幻觉的方式转向外在时,他的自然倾向是朝向主体,而他和外在世界的情感交流就会相对的贫乏。当肥胖体型的忧郁症患者把注意力导向内在时,仍然保持自然朝向客体的导向,他的情感交流是良好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使既有的意识会建立抗拒,精神疾病仍会帮助劣势倾向突破而出。内倾的精神分裂患者透过攻击性的爆发,而与外在世界接触。外倾的忧郁症患者关闭自己,脱离世界,而发展出没有人能了解他、没有人想了解他,也没有人帮助他的想法:所以他被用力推回自己的内在。

那么,从现在医学对两种类型倾向的了解,可以期待什么样的治疗呢?一般来说,发展过程出现的内科、外科、精神科并发症,是需要根据医学和经验的一般法则来治疗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在诊断时把病人视为必须透过他的危机而接纳其劣势的人类。

这个关键的处境制造出特别的危险,需要特殊的照顾和密切的注意。举例来说,如果内倾者的内在稳定性崩溃了,他的整个系统可能突然地被感染症入侵。这时必须适时给予抗生素,否则就可能来不及。对还不明确的病人,就必须定期计算白血球的数量,光是记录脉搏和体温是不够的。如果白血球的数量超过一万,就必须立刻开始抗生素的治疗。另一方面,如果外倾者的外在适应性崩溃了,就必须密切预防意外增加的危险性,例如,必须禁止登山,甚至禁止开车。

但除了这种特殊的医疗照护,不论是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症状,都还需要了解症状学的心理意合。疾病是某种异常的而劣势的东西表现出来的症状,在这种异常和恶劣的状况中,我们必须辨认出人类尝试处理其相反倾向的问题所做的努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要以正向的方式解读医学症状,也就是症状不是病态的失常,而是迈向完整的道路。

下载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荣格精神分析心得[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李鸣]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上) 作者:李鸣 文章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0卷 心理治疗 作者:李鸣 单位:李鸣(江苏苏州市......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分析性心理治疗由荣格创立,是一种试图通过演绎象征意义来建立意识和潜意识间辩证联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对梦、幻想等潜意识产物的分析,以使被分析者建立其意......

    精神分析5篇

    精神分析指导下的精神动力心理治疗侧重于既往经历的作用,通过对特殊过程(防御)和人际间相互作用(移情)的认识,使之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 个人的既往经历通过记忆和生物原理作用于......

    精神分析(五篇)

    精神分析 参考书目:1、黄龙保,王晓琳著,人性升华——重读费洛伊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3.成都 2、Irving stone著,关颖译,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大师(上、下册),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是探讨人的心理(主要是潜意识)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 基本原理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1、世界上只有不知道的事,但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 2、“人是给自己自称为人的一种动物。” 3、如果精神分析不研究因果关系就是非科学的。 4、一漂亮母亲抱......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后,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对有关意识与无意识、释梦和精神官能症及精神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人、人性和人的欲望有了更清晰和更全面的认识。 精神分析学说属于......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一经问世不仅在心理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也一直影响着文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如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