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导学案
古诗表现手法鉴赏导学案
表现手法分类
1.衬托(正衬、反衬)2.用典 3.对比 4.象征
5.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6.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7.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
本诗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公式:
具体表现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
课堂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步骤三)。
课堂练习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以乐景写哀(或反衬)的手法(第一步)。一二句写漫江碧 波荡漾,水面白鸟翻飞;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的一团旺火。(第二步)极言春光烂漫,更能反衬出诗人归心之殷切和乡思之深厚。(第三步)
课堂练习2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借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
课堂练习3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2010广东)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上阕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曲折委婉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
第二篇:(教师)古诗鉴赏 描写手法导学案
古诗描写手法鉴赏导学案
答题步骤:
1.找准描写的手法(细节描写、白描与工笔、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分析效果(蕴含的情感)。答题模式:
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
具体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
课堂示例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诗歌第四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第四句“闲敲棋子”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动作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课堂练习1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课堂练习2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颔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分析。
颔联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皎洁的月光如银般倾泻在松林上,使静态的景物动态化;雨后山泉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环境的向往之情。
课堂练习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
诗歌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实写,写身在异乡的自己,每逢佳节倍加思念家乡亲人。后两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象着家乡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全诗虚实相生,更能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篇: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的知识。能力目标: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做到规范答题。
情感价值目标: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古诗鉴赏的能力。教学重点: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总体设想:导入——考点阐释——考题探究——知识储备——例题导引——方法总结——实战演练——课堂回顾、总结——作业布置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展示成果;课前作例
1、例2,以便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能有针对性地去处理课上内容,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由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导入,本是日语中一句最普通的“再见”,却被汉字演绎得如此动情,朦胧的意境斟满灵动的情感,简短的字句写满无尽的留恋,比喻和通感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尽了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在惜别时的特殊心理和感受,这不得不令人佩服诗人雄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二、【处理方式】:播放简短的视频朗读。【设计理由】: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考点阐释——考什么。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这里所说的表达技巧,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它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它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狭义的)、结构技巧。
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渲染、烘托/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对表现手法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处理方式】:比较、强调。(见幻灯片)【设计理由】:既让学生明白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又让学生明白表现手法这一概念的含义范围,以便于正确做题。
三、考题探究——怎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1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命题规律:
1、命题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XXX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节重点)2、2010年、2011年高考试题中分别有10道题涉及对古诗表现手法的考查,要求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分值一般为4——6分。【处理方式】:回顾、联想,对考题的命题特点做出总结。(见幻灯片)【设计理由】:让学生明白试题是如何考查的,才能从容应对此类试题,做到游刃有余。
三、知识储备,构建知识网。
四、【处理方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范围、效果),由4个
小组(分别研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代表运用展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设计理由】: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为下面对古诗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强调:
重要的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必须掌握。
五、例题导引,方法总结。
[典型例题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明确:借景抒情。(步骤一)(1分)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郊野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步骤二)(2分)抒发了作者因漂泊异乡而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知识积累: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方法总结:
准确判断手法:注意题干的提示。
正确理解手法:调动知识积累,结合意象、情感来领悟。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3、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处理方式】:学生齐读这首诗。由于课前已做,教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两种答案(估计学生可能有答白描手法的),要求学生比较、点评,分析误区,肯定正确思路。【设计理由】:由学生分析他们自己答题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明白如何作答,让学生能有切实的感悟。联想强化知识积累,增强学生记忆。
[典型例题2]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规范答题]: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1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2分)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写景方法: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像、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高低远近、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方法总结:
如何准确判断手法:
1、注意题干的提示。
2、注意诗的类型,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3、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处理方式】:这道题比例1难度大些,由第5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本组学生答题情况,其他学生比较、评分,分析。【设计理由】: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积极思维,感悟如何准确判断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并强化答题步骤规范作答,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对难点的处理】:由第6小组代表利用展台检测学生是否能做到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举课本上常见的诗或句(4个左右),课前布置好此小组任务,以便及时强化法方法,检测效果。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4分)比喻。(步骤一)(1分)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步骤二)(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设计理由】: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判断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并正确使用术语规范作答。温馨提示:
1、注意表现手法的概念。
2、认真审题,把握准答题方向。
3、准确使用术语规范答题,注意效果和情感,表述要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②,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汉代未央殿正室、孝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即贾生)。②前席:在座席上移膝靠近对方。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欲扬先抑。(步骤一)(1分)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步骤二)(2分)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动笔作答,再由2个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点评并打分。【设计理由】: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强化规范答题,增强得分意识。
七、课堂回顾总结:
判断手法:
1、认真审读题干要求。
2、注意诗的类型。
3、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4、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答题步骤:手法+阐释+效果、情感
注意:规范答题,术语要准,要点要全,分点陈述,表述无语病,无错字。【设计理由】:回顾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人们说话、做事讲究手法,它是撬开心头之石的杠杆,是扪参历井的天梯。它不是简单地一力降十会,而是睿智地一巧破千斤。诗人情感的表达需要手法,我们鉴赏诗同样需要技巧。本节课内容你学会了吗?
第四篇:表现手法(学案)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解题和拟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衬托和对比。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枯藤等几个意象营造的萧索意境来正面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来反衬静。又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前两句以桃花之艳正面衬托少女之美。后两句用桃花的美艳依旧反衬诗人内心的落寞。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与反衬相近,但也有区别,反衬有主次之分,而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如上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二句和三四句就构成今昔对比。又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前两句写制陶者为制瓦挖尽了家门前的泥土,但自家屋上却连一片瓦也没有;而那些不劳动的统治者,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大房屋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统治者的批判。又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将帅的荒淫无耻。
又例:
2、象征和托物言志。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用石灰的特点来象征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又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面上咏牛,实质上牛象征着人,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赞美勤政爱民、积劳成疾而又矢志不渝、以造福天下为已任的官吏。
又例: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温庭筠《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这里的洞庭美景是本来就存在的,诗人借助联想,用“洞庭春水色”衬托咸阳雨景之美。
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来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坐到深夜思念远行在外的诗人来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其实当时家人并不一定坐到深夜思念远行的诗人。又如陈陶《陇西行》:“誓
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后两句通过想象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是姑娘们在梦中思念的亲人,来控诉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罪恶。
又例:
4、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
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虚心垂询的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孝文帝的不务治政。
又例:
5、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词共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和信心。
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第四句暗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典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又例:
6、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三四两句,不正面写“思家”,而是通过家人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又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之妙,也在于通过想象远方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从而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又例:
7、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了玄宗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又如黄巢《题菊花》:“飒
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开时正是寒秋季节,蜂蝶不来采冷香,本是自然的小事,诗人却借“报与桃花一处开”寄托了改变现实的造反精神。
又例:
(二)课堂练习:请写出下列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可能不限一种)。
1、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6、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7、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8、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三)真题展示:
1、(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小重山·端午 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问题: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 2、2008【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题:《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 3、2007(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答案】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问题: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答: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问题:请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题: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答:
(五)我来拟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五篇:古诗两首导学案
语S版三年级上册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字词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认真拼读三遍。()()()()()()
诗 帝 岸 绝 鸣 翠()()()()()()
窗 含 岭 泊 吴 船()()
辞 啼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īgē
jué duì
cuì niǎo
chuāng hu()()()()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还()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两岸猿声啼.不住.
。啼:_________ 住:_____________
2、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三课时
绝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5、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2、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3、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请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背给大家听,看谁背的好。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