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梳理总结科学谋划发展解读
全面梳理总结
科学谋划发展
——我院召开2010年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工作会
12月3日—4日,我院召开2010年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工作会。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专业负责人、毕业班班主任共计60余人参会。副校长兼院党委书记张连城到会,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张伟应邀出席。
成果丰硕
会上,教务处处长逯燕玲、学生处副处长李晓丽、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李岩分别对学院2010年招生、就业、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
招生方面,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亲赴招生一线指导;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统筹安排协调配合;一线人员作风扎实、认真细致均成为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特点。2010年,学院实际录取统招生628人、2009年预科转入16人、港澳台学生8人、内地班2人及高职升本科208人,各类招生类型共录取862人。
就业方面,学院贯彻“一把手”工程,明确“院系两级”负责制,按照“多元全程”模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重心下移、有效激励,稳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按照市教委就业系统统计,截止到今年8月30日,2010届毕业生签约率为96.9%、就业率为98.7%。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学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发展合作院校,拓宽交流合作领域;积极开发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加大学生交流力度,提高学生出国率;搭建国际会议信息平台,加大教师公派力度,严格执行出国规定;充分发挥外教作用,服务师生员工;稳步开展来华留学生工作;认真做好港澳台侨学生工作。
学习交流 李晓丽以“毕业生就业流程手续”为题对毕业生班主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生物环境与技术系赵卓、城市科学系董丽莎、新闻传播系卜晨光分别代表本系就如何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介绍了经验。
与会代表紧密围绕在学校统一招生的局势下,应如何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在2011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好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下,如何推动学院国际化进程这三个主题,纷纷建言献策。
再接再厉
张伟处长于会上强调,招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大招生、大就业的工作理念;要统筹兼顾、通力配合;要抓住机遇、敢于创新;要以学生为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使招生就业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一层楼。
王彤副院长指出,我们要在提高危机意识与机遇意识的同时,紧紧抓住教学中心工作不动摇,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拓展试点大类招生,不断改革招生模式;要深化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要有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尹福斌副书记谈到,提高就业质量是下一阶段就业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注重内部信息的挖掘,提高基层就业工作水平及就业服务到位的程度,更广泛地建立就业基地,帮助学生高质量地走上工作岗位。唐小恒副院长则从争取一切力量改善学生饮食、住宿条件,为学院教育教学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做了重点发言。
张宝秀院长发言中总结到,在“十一五”规划收官与“十二五”规划开局交接之际,我们要在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人才纲要等文件精神的同时,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关于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她强调,一是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即将开始的学科专业评估、学院教育教学绩效评价、2011版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实施及二期教学质量工程等工作 ;二是高度重视2011版培养方案的修订,把一期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文科中心建设成果充分体现在2011版的培养方案中,并与教育部本科目录接轨;三是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注重课程细节,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四是发挥文理交叉优势,探索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经济、管理、公众演讲、科技新发展等选修课程,努力培养既有宽厚的综合素质又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五是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建设,推进学生宿舍建设及实验楼、办公楼环境的改造;六是把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贯彻到学科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准。
最后,张宝秀院长要求各职能部门在深入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拿出新举措、新思路,从细节做起,精致教学、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要多配合、多补台、多补位,人人事事要坚持一流的标准、追求一流的质量,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组织宣传部供稿
撰稿程惠丽
摄影周新民)
第二篇:科学谋划发展,清清白白做人
科学谋划发展,清清白白做人
——记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
时光倒流,11年前,周强38岁。他从比他年长5岁的李克强手中接过团中央的帅印,追平了李克强创下的最年轻省部级高官的纪录。而周强是中国第一位“60后”省部级官员的身份,让他更加引人注目。
翻开周强的简历,我们发现196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他,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司法部工作,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法制司司长。1995年11月调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1997年担任团中央常务书记,1998年6月当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2003年7月再次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98年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2006年9月至今,任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
(1)
2006年9月29日,湖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会议接受了周伯华(调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辞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周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
周强作任职前发言时深情地说,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湖南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能够成为一名湖南人,担负重要责任,深感无比荣幸,倍感责任重大。周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尽快熟悉省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进一步推进以长株潭为龙头的“一点一线”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湘西地区的开放开发,着力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始终保持湖南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周强郑重承诺说,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常怀感激之情,常葆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面向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向湖南省6700万人民,周强在任职前发言中还庄严承诺: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认真贯彻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行政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做到制度透明、政策公开、程序规范,努力建设信守承诺、值得信赖的诚信政府。
(2)
记者发现,在团中央第一书记和全国青联主席的位置上,周强一干就是8年。而他发起的一场行动,展示了他不同于当时广泛存在的“GDP崇拜”的执政思路。
那是2005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向全球10位知名人士颁发“地球卫士奖”。周强入围的评语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周强在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保护环境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保护母亲河”行动广泛动员3亿多人次中国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为中国
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次年秋天,周强转任湖南省代省长(半年后当选为省长)。上任伊始,长株潭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申报主题变更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此前20年间,长株潭一直试图成为改革试验区,主题变更了不知多少次,但屡屡搁浅。2007年底,长株潭“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获批。这位省长亲自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阐明“两型社会”的意义。翌年,湖南又提出绿色GDP试点,人们终于明白,这个省长是来反“GDP崇拜”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说,在“GDP崇拜”几乎充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之际,“湖南肯拧着劲儿干事儿,需要极大的勇气”。实际上,周强拧着劲儿干的事情不止这一件。2008年10月1日,《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正式实施,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则开始从“管理者中心模式”向“公民权利中心模式”转变。程序规定总则中强调的公开、参与、高效便民和信赖保护四大原则,成为具体落实这一模式转变的后勤保障。此前20年间,中国行政法学会会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的应松年教授,一直在为行政程序法这部能够从源头上有序约束行政权力的基本法而努力。囿于各种客观因素,应松年和他的团队在20年间起草并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多部行政单行法,但行政基本法——程序法却历经15稿起草而最终流产。2007年3月,同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应松年和周强都下榻在全国总工会的宾馆“职工之家”,两人偶然间谈起此事,几乎是在几分钟内就一拍即合,可以“先地方,后中央”。
2008年2月下旬,12位行政法专家被请到湖南举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最后的圆桌论证会,周强亲自主持。有记者在会场看到,周强对规定条文极其熟悉,在谈到行政指导时,这位省长说:我们给雨雪灾害中堵在京珠高速上的司机听广播,请他们绕道而行就是行政指导;每个绕开的司机发给200元,那就是行政诱导。全场的一片笑声中,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说:正确的行政诱导也是行政指导的一部分。周强说话语速很快,不时用鲜活的小案例来阐释规定的某些条款,同时也活跃了会场气氛。在和中国最顶尖的12位行政法学者的对话过程中,周强的法学专业素养丝毫不落下风。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1978—1985年间在西南政法大学受过7年的民法熏陶,很多法学家都是他的同学。被他请到湖南的12位学者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就是其中的一位。巧合的是,江必新这位行政法专家在2007年底之前,担任了3年多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职务。起草的那段时间,周强每有学理疑问,两位老同学就会聚到一起喝上一杯。“我告诉你两句话,”周强曾经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作为行政官员,你做任何事情,你要想到全世界都会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到法院告你。有这两条,你就会依法行政,守住两个底线——一个公开,一个依法。如果不依法办事,造成决策失误,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甚至腐败。”
(3)
2004年以来,出现在省部大员关键岗位上的文科背景官员开始逐步增多的情形,这隐含着治国方略的调整。但是,文科官员中,仍然是经济学科居多,以法学家身份出掌省级政府的官员,周强是仅有的一位。
2008年秋天,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作为湖南的一省之长,周强也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了提振经济方面。2009年3月7日下午,这位省长就他近期的执政思路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下面我们就摘录了一些内容。
中国新闻周刊:湖南是外出务工大省,现在返乡的农民工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周强:湖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1200万人左右,跨省的有1000万,而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湖南在沿海一些外资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务工的农民工返乡比例比较高。
据抽样调查,湖南农民工返乡比例在20%左右,约20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到了农民全年总收入的40%,农民工返乡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很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面临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求,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
中国新闻周刊:刺激内需就需要扩大消费,湖南如何应对?周强:湖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保全覆盖,生活方面有最低收入保障,生病了有医疗保障。从去年开始,我们已把没有单位、没有企业的居民,也纳入了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实现了全覆盖。但在很多领域,比如城镇居民的医保、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医保标准、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低保标准,水平还是比较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这是我们的着力点,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实现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居民收入增加,没有后顾之忧,就愿意消费。从湖南来看,就是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湖南的冲击。现在看来,我们当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谋事是早的,行动是快的,态度是积极应对,措施是主动应对”,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中国新闻周刊:经济低潮时期,湖南有什么样的考虑和应对?周强: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对湖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已经出现经济下滑的迹象。湖南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下降,有些企业利润、产业效益下滑,部分产业和行业主要是资源性产业和企业,比如湖南有色,受全球有色行业发展的影响,销售滑落。再如钢铁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积极应对的措施方面,我们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要求,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好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做好配套;二是地方财政也拿出资金,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湖南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1%,今年我们还想保持这一增速。在投入的重点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加强基础,振兴产业,改善民生。但从全球看,历次经济危机或者说经济波动之后,都会带来一些国家、一些产业的兴衰。我们要坚持立足于省情,认识到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中国新闻周刊:湖南在这样的时候提出“弯道超车”,准备怎么去实施这样一个战略?周强:这场结构调整对全球、对各个国家都是非常深刻的,对中国、对湖南来讲就有很多机遇,尤其是给制造业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从去年年底以来,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一直呈增长趋势,2008年湖南加工贸易增长44%。今年以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包括国外产业转移非常明显,这也就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调整,为湖南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再就是吸引全球投资的机遇,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振兴产业的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改善民生的机遇,这都是湖南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当中要紧紧抓住的历史性机遇。对湖南而言,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毗邻广东,承东启西,贯穿南北。前些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湖南自己和自己比成绩很大,但是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同湖南的战略地位相比欠账很多。比如,到2008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排名15位,这与我省的人口总量、面积和区域位置都不相称。去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之后,省委省政府强烈地感受到,湖南的基础设施不仅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暴露出抗灾能力薄弱。我们就下决心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底国家出台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湖南正好赶上这个机遇。去年3月以来,湖南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8条。我们是“追赶式”的发展。去年国家新批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当中,湖南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我们还是要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强铁路、民航、港口建设,力争到2012年左右基本构建湖南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要上很多项目,绿色GDP也开始试点,你不担心冲击“两型社会”建设?周强:客观地讲,不排除有影响,尤其是节能减排,关了不少污染企业,对县一级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局来讲,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很好的平台。这一次我去美国访问,在华尔街与包括高盛在内的投行等广泛交流,他们就表示愿
意在这方面投资。再比如说,大家都很关心洞庭湖,关闭了很多小造纸厂,环境好了以后,反而投资更多。从全省来讲,造纸厂做大了,环保达标了,全省财税收入反而增加了。
周强就是这样的一位省长,他以科学谋划发展,为湖南发展尽心尽力,他常怀感激之情,常葆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第三篇:科学谋划 大力深化幼儿教育发展
科学谋划 大力深化幼儿教育发展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迅速启动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一)强化政府主导,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
一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利用3年时间建设1 200所公办幼儿园,2011年的任务是建设450所。农垦总局承担了100所、建设资金全部自筹;哈尔滨市承担了80所,其中市级投入6 000多万元,支持所属各县区幼儿园建设。各地要认真落实上报的项目建设资金,保证足额到位。
二要努力扩大具有公办性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集体等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现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国有企业兴办的幼儿园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许撤销。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登记注册,帮助他们解决在办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要完善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要按照“补建、同步建、强制建”的要求,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补建”就是要在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城镇小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同步建”就是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强制建”就是对未按规定建设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对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收回。
四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一方面,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综合办园实力较强的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
五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主要也在农村。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公办幼儿教师为主,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状况,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和项目的科学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第一,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重点要解决好4个问题:一要严格准入条件,坚持持证上岗。幼儿园专任教师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其他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在岗教师,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3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不得再任用。二要合理解决教师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各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可从事保育和后勤等工作。三要落实好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教师要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四要加强培养培训。完善和规范幼儿教师培养体系,重点依托师范类院校培养幼儿专任教师,继续加强初中毕业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依托医学类院校培养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原则上不再新设学前教育专业,非师范类中等学校停止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要建立和完善全员培训制度,设立学前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配备必要的保教设施设备。各地在规划幼儿园基本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保障设施设备经费。每所幼儿园都要配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保证基本需要的玩教具、儿童读物和室内外设施设备,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园自己动手,自制玩教具,鼓励社会捐助玩教具。
第三,要坚持科学保教。当前,特别要防止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监督与管理的责任,重点加强对民办园的保教指导和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各种形式的所谓超前教育。
(三)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经费保障渠道。
一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投入责任,努力做到“五有”。一是“预算有科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在未来3年有明显提高;四是“拨款有标准”,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五是“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重点资助。这“五有”是保证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如期实现的硬指标,必须狠下决心,坚决完成。
二要完善办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地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幼儿园生均成本中家庭应该分担的比例。切实加强收费管理,既要防止高收费、滥收费,又要保证幼儿园收费能够满足正常运转。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3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一定要把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要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当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国家项目的配套资金和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地方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二要管好、用好项目经费,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
三要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把学前教育发展指标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省政府将组织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住建、国土、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国家和省定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或专项联合检查。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套取项目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抓好改革试点,完善政策措施。去年我省启动了国家项目的改革试点,2011年将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各地要结合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针对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的县(市、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率先突破。
五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典型案例,多种形式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大力宣传优秀幼儿教师、幼儿园长的先进事迹,增强全社会尊重幼儿教师、维护幼儿教师权益的意识。要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社会环境。
■编辑?M高伟
第四篇: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2010-12-22
12月15日至17日,省科协党组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谋划省科协“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1年的重点工作。省科协党组成员,机关各部室、直属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及担任正处级实职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唐树钰主持交流学习体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唐树钰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科协的工作,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的认识:一是进一步坚定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关键的信念;二是发展是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的需要,不发展就等于停滞落后;三是发展是科协履行职责的需要。他围绕省科协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阐述了省科协明年以致今后五年的工作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下力量抓好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从而推动科协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跨跃。强调了明年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一是要积极谋划好新科技馆的建设,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发扬勇攀高峰的“三创”精神,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二是要全力以赴配合省委、省政府准备好迎接后年中国科协十四届年会的先期准备工作;三是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确保2011年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河北省委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和张云川书记在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集中收看了中央党校《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座录像。参加会议的科协党组成员和机关各部室、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分别结合自己分管、负责的工作谈了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的体会,并围绕谋划省科协未来五年的“十二五”规划目标,特别是201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通过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的认真学习,提高了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感到中央确定的主要目标,既实事求是又鼓舞人心;采取的重大措施,既切实可行又任重道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科技发展总体要求,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意味着对科协的工作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也意味着科协事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几天的学习讨论,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鼓足了大家全力以赴开创科协事业新局面的干劲。
第五篇:科学谋划 创新发展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科学谋划 创新发展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学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
话精神心得体会
基层办
近日,通过学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度推进,基层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必须通过基层组织来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一是健全完善合力抓党建的领导机制。县委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 “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 “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长、机关党组织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等“五岗”职责,形成县委全面负责、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抓点示范、县直部门帮扶支持、组织部门督查落实、乡镇党委具体实施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常委率先垂范,分别建立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38名
帮助指导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加大组织部门的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创新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一是改进干部考察评价方式。在考察内容上,坚持经济效益与党建工作并重的原则,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评优、调整和提拔的重要依据,把基层干部选拔使用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将熟悉经济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调整到分管党建岗位上工作,将优秀党务工作者安排到经济管理岗位上进行锻炼,增强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形成合力。
(三)创新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统领农村各项工作的作用。一是适当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书考核分值。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总责任书中的分值,增强各乡镇、个单位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改进考核方法。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民主评议、与农民群众谈话了解情况、群众评议等综合考核办法,让农民群众来评价基层组织工作的优劣,通过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四)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推行“支部+协会”的组织模式。在行业相近的经济、技术、服务等组织间,通过组建专业协会,将有共同利益的党员联合起来成立党组织,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二是突破传统结构,建立“流动性”、“临时性”党支部。要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打破党组织传统设置形式,建立农民工“流动性”或“临时性”党支部,及时有效地开展党的活动。
(五)创新选育方式,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年”活动。按照市委的部署,从今年4月份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年”活动,通过实施“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联村交友、双带整推、争先创优、党员示范岗创建、党内关怀”六项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把开展创先争优争活动与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联村交友”和“连邻邦扶”活动,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全面推行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深化和完善党员公开承诺、设岗定责,开展“党员户挂牌”、“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农村党员中进一步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双承诺”工作,通过规范承
干部队伍。推行“一定三有”机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同时认真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六)创新活动载体,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党员队伍。一是要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在35岁以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党员数量,壮大党的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宏观管理,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要及时进行整顿,认真分析原因,限期进行纠正。大力实施“三培双带”工程,努力把生产经营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人,把党员中的生产经营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不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加强对基层党员政治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对党员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带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选准发展路子。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采取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方式,加快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三是要努力拓宽基层党员发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