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4年3月)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14年3月整理)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被称为“大部制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行政组织学答案2
一、名词解释
组织
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组织环境
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群体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A.人格魅力
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
D.个性特征
8.(A)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
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
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 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BCD)。
A.信仰的权威
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
D.合法的权威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
(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政府命令;
(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
(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
(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在组织激励中要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0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缺点:(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定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必须做到: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管理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图,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度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下行沟通是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其优点主要有:(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其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其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 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其缺点主要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上行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 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上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其优点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运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行政组织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学习
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2.行政组织文化
所行政谓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
3.标杆管理
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4.工作再设计
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二、单项选择
1.(D)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A.提出解决原则
B.找出解决策略
C.形成解决方法
D.冲突分析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
A.非正式沟通
B.单身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A)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A),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D)的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C)问题。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事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被称之为(C)。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C)。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B)。
A.退一步
B.进一步
C.不退不进
D.没有可比性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动力。它的先驱是法 国犹太籍心理学家(D)。
A.哈特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BD)。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ABCD)等特点。
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BC)。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ABD)。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标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
一是独权。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变革往往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命令式、取代式和结构变革。
二是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革方式:团体决策变革方式、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三是授权,即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方式: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为了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从而减少或化解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谈判。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层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民主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绩效评估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 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通过对绩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衡量绩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套指标体系和相配套的操作机制,寻找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奖惩、晋升、培训等的依据。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绩效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应对信息技术和激励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行下组织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包括市场取向、社会取向、分机取向等,而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服务取向。这不仅是现实的市场竞争需求,也反映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传统行政管理以过程为中心,以权力、命令为特征,追求内部管理效率,重点在于管制。绩效管理的引入,把社会公众当成顾客,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增强了行政部门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和对管理活动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视。绩效评估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民众参与评估等方式,使得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逐步体现出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作出选择的原则和做法。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如果发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或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可通过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使之导向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向。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它的存在促使政府必须按评估的标准而不是按自己意愿去行事,从而将政府行为导向更有效的为人民谋得的轨道上。同时,行政组织绩效评估为整个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作为提供了基准线。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确定奖惩、晋升及培训等是绩效管理起到激励作用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公务员设定了心理预期,若获得怎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就能够获得怎样的奖励,这就会激励他们向这个组织预期的绩效目标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工作态度。
第二篇: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被称为“大部制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行政组织学答案2
一、名词解释
组织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
(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政府命令;
(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
(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
(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在组织激励中要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10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缺点:(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定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必须做到: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管理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图,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度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下行沟通是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其优点主要有:(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其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其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其缺点主要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上行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
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 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上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其优点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运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行政组织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2.行政组织文化所行政谓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
3.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一是独权。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变革往往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命令式、取代式和结构变革。
二是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革方式:团体决策变革方式、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三是授权,即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方式: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为了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从而减少或化解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谈判。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介入。在矛
盾陷入僵持层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民主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绩效评估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通过对绩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衡量绩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套指标体系和相配套的操作机制,寻找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奖惩、晋升、培训等的依据。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绩效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应对信息技术和激励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行下组织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包括市场取向、社会取向、分机取向等,而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服务取向。这不仅是现实的市场竞争需求,也反映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传统行政管理以过程为中心,以权力、命令为特征,追求内部管理效率,重点在于管制。绩效管理的引入,把社会公众当成顾客,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增强了行政部门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和对管理活动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视。绩效评估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民众参与评估等方式,使得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逐步体现出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作出选择的原则和做法。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如果发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或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可通过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使之导向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向。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它的存在促使政府必须按评估的标准而不是按自己意愿去行事,从而将政府行为导向更有效的为人民谋得的轨道上。同时,行政组织绩效评估为整个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作为提供了基准线。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确定奖惩、晋升及培训等是绩效管理起到激励作用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公务员设定了心理预期,若获得怎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就能够获得怎样的奖励,这就会激励他们向这个组织预期的绩效目标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工作态度。
第三篇:201803年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17年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8年3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13年。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点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3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4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 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5:ADAAB;6—10:DAAC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BCD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主要职权有:(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管中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账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答: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和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乱出多门,分岐互异的现象;(2)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工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件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异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放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答: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证:1)理顺决策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形成性作业3答案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P191(1)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优点:
①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②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
③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缺点:
①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长期使用下行沟通,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
③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上行沟通: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优点:
①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②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缺点:
①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 ②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上行沟通还有以下缺点: ③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
④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 ⑤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⑥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
(3)平行沟通: 又称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优点:
①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②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
③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缺点: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 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2行政组织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为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 行政意识 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标竿管理:就是偶像那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的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的问题。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调查反馈法、职位期望技术)。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性)。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等观点。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考评要素、考评标志、考评标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P266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1)独权。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①命令式。②取代式。③结构变革。(2)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①团体决策变革方式。②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3)授权。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 ①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②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根据他本人的研究,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P296(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五、论述题目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P179 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
(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方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P251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①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第四篇:2013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行政组织学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8年3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2 ~
一、名词解释
组织 【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 【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A,5B,6D,7A,8A,9C,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4ABC,5BCD。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诀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激励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因此,我们在行政管理中要考虑这两个因素。保健因素能够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在组织激励中要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三者由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独立地位和作用。第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旨在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在我国当前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行政组织学》作业3参考答案(专科)
一、分析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的优缺点
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下行沟通的主要作用是:(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下行沟通的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上行沟通的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上行沟通所存在的问题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下行沟通尚可,而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横向沟通的优点很多,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组织沟通小论文(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来谈)参考答案一:
企业管理离不开组织沟通
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
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
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答案二:
谈组织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二、激励的需要
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三、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参考答案三: 信息时代离不开组织沟通
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管理沟通把企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管理沟通学成为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当人际关系中出现沟通隔阂的时候,沟通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种隔阂产生的根源在于自己还是在于对方,是沟通内容本身有问题还是沟通的渠道不畅或沟通的方法有不妥之处?当企业运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沟通学则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健全?市场把握是否存在误区?是对消费者需求了解的不够多,还是公关和广告投入不足、定位不准确?如此等等。
而今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能否把握这些发展机遇以及能否借助该机遇推动自己企业长足有效的发展,这就主要取决于企业采取了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如果还是一味地延续着科学管理的模式,那么企业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而难以逾越,因为科学管理是一种纯理性的管理,或者说是非人性的管理。所以,我们有必要跟进时代,及时运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现阶段企业管理正在转型,即开始实施文化管理或者说是人性管理。文化管理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一个关键的变化就是,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由被动的劳动工具转变为管理的中心,这可以是自我管理,也可以是团队的管理,甚至是组织的管理,但是这些管理都离不开一条主线——沟通。参考答案四:
谈组织沟通研究的发展趋势:管理沟通的研究主要是在以传统的组织构架为前提下的管理管理沟通研究,仍滞后于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框架本身也需要创新。在研究框架上,还比较缺乏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比较片面地研究一些具体的沟通手段,缺乏宏观和战略上的研究。目前,组织沟通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跨文化组织沟通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文化在组织沟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新技术对组织沟通产生的影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使组织沟通的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对组织沟通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新要求等命题还在研讨之中。
3)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对组织沟通的影响。人际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的重点,由于组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人力资源呈现出的新特点,这些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如员工自我意识、自我揭示、自我接受、沟通风格、信任度、上下级关系、管理风格对组织沟通的影响;个体沟通与职业生涯;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等。实质上,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通过沟通实现人本化管理的问题。
4)团队沟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由于团队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国外对组织沟通如何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如何通过组织沟通建立共同愿景、组织沟通与团队活力等做了大量研究。
5)组织沟通中的差异性、种族差异。由于21世纪的管理更强调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及其互动对组织沟通影响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6)组织沟通将成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手段。即组织沟通既达到组织对员工的控制,又使员工的创造性、自主性得到发挥。
7)对虚拟团队的沟通模式的研究。经济贸易的日益全球化、组织间协作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使用虚拟团队来完成项目,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虚拟团队的产生提供了技术环境,从而大大促进了虚拟团队的组建和使用。到目前为止尚缺乏一种系统、实用的方法来长期而有效的管理虚拟团队。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层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沟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由现代化技术支撑的、通畅有效的沟通网络已经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企业的沟通管理,即具有科学建设的长远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行政组织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学习【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2.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标杆管理 【从本质上看,标杆管理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其次,标杆管理也是一种直接的,中断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其思想是企业的业务流程环节都可以解剖、分解和细化。】
4.工作再设计 【工作设计就是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职责、内容和方式。工作再设计是指重新确定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方法,同时确定该工作如何与其他工作相互联系起来的过程。工作再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是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的问题。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调查反馈法、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等观点。
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考评要素、考评标志、考评标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P266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1)独权。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①命令式。最高权力者宣布变革决定,由下级人员执行。
②取代式。更换组织中不称职的重要职位者,以他人代之。
③结构变革。改变组织的设计与技术等结构的关系,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2)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①团体决策变革方式。上司拟定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由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定选取一种变革方案。
②团体解决问题方式。变革方案由团体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授权。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
①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上司只对讨论作指导,而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团体。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由他们自己决定适当的变革方案。
②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工作的绩效。
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根据他本人的研究,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P296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
(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
(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
(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五、论述题目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P179
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方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P251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①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第五篇: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P29
所谓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P58
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3、矩阵式P83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P132
“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文化生态学主要分为两大学术派别,一种是“强”式文化环境关系说,另一种是“弱” 式文化环境关系说。
二、单项选择题
.*** Hidden to visitors ***答:错的。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机制教材中介绍了三种: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
2、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P92
①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
②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党的一元化领导逐步发展为集权化的领导模式。
③1966—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④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党在社会主义时期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领导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f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为改革领导体制确定了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
这一阶段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党政领导实行分任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一部分成员不再兼任政府的主要负责工作;地方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一般不再兼任政府的主要负责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定单位开始试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恢复行政领导的地位,规定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进行了机构的精简合并与城市机构的改革试点;
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给地方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在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模式,建立乡镇政权等。
这一阶段领导体制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
3、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P137'
(1)内化功能。
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为个体的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
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②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
(2)规范功能。
(3)导向功能。
(4)调适功能。
①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
②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列举领导的三种功能,并做简要分析。(P18—P20)
2、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前景。(P104—P107)
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素质P152
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的自身行为的准则和良好素质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业心和使命感;二是进取心;三是胸怀宽阔;四是公正;五是自身廉洁。
2、非正式群体P191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3、决策树法P239
决策树法是风险决策的一般性方法。决策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表示)、方案枝(常用细线表示,一个方案枝代表一个方案)、状态结点(常用圆点表示)、概率枝(常用细线表示,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结果点(收益值或损失值)几个关键部分组成。2 H% p' S!J% Y5 e8 B0 i.t$ A' r4、近因效应P274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A、2C、3A、4A、5D、6A、7B、8A、9C、10D+ B
三、多项选择题
1BCE、2BD、3CDE、4ABC、5BC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
1、错P159;
2、P196;
3、P285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P224—P225;
2、P26
1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然性影响力。又叫非权力性影响力,源于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2、领导行为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与结果性的组织行为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是领导主体以其特定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思想和教育素质在特定的领导环境制约下形成的、对领导客体做出反应并施加影响的基本行为方式。
3、模拟测评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测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让被测评的领导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按照既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并根据这些观察的结果来评价他的领导效能。
4、虚拟政府。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涉及精髓,是跨越时间地址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虚拟政府是在以网络建设,政府与公民互动、垂直整合、水平整合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最终得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的公共服务,即公民能够在网站上方便地实现所有与政府打交道的事物。
二、单项选择题
1C,2C ,3A,4A,5C,6 B,7C,8B,9A,10B
三、多项选择题ABD2 ABC3 AB4 B C5 CD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
1.简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思维创新中的作用与关系。
答:从作用看,发散思维在思维创新中拓展了思维主见角;而在创新思维中又必须集中于有价值的东西,设定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收敛思维的作用。二者的关系表现在: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领导者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取发散思维;而在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扩散性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的目标。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立统一。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2.请你谈谈有益冲突有哪些作用?(P350页)
答:有益冲突是能够促进组织发展的冲突,如果没有这种冲突,组织就会停滞不前。有益冲突的有益性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群体内的分歧与对抗,能造成一个各社会部门相互支持的社会体系;二是让冲突暴露出来,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使对抗的成员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不满,否则压抑怒气反而会酿成极端反应;三是冲突增加内聚力,组织在外部压力下反而会更加团结,一致对外;四是两大集团的冲突可以显现出它们的实力,并最后达到权力平衡,结
束无休止的斗争;五是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存,或为了战胜更强大的敌人而结成同盟。
3.简述政府与公民之间电子政务的内容。
答: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主要
包括政府对居民和居民对政府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如通过建立全国性教育平台,资助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教育资源,然后提供给学校和学生;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等。
第二,电子医疗服务,即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成分、功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第三,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即政府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加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普及;通过网络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补助,增加透明度;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
第四,公民信息服务,即通过政府网站为公民提供方便、容易、费用低廉的接入政府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的渠道;通过网络提供被选举人背景资料,促进公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通过在线评论和意见反馈了解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改进政府工作。
第五,交通管理服务,即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提供对交通工具和司机的管理与服务。
第六,电子证件服务,即允许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到有关证书。
第七,公民电子税务,即允许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请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
第八,报警服务,这主要包括盗窃、医疗、急救与火警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居民需要向政府报告并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等。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结合实际论述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
答:测评是对客观存在的领导效能状态的主观反映和认识,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此测评的基本原则和总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即反映与被反映的东西相一致。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 ”这样的一
个总原则和总要求的指导下,我们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在测评工作中坚持以下5个原则:
⑴主观与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在领导效能测评过程中,既要测评领导者开展领导活
动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分析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客观环境,坚持主观与客观测评相结合。
一是要分析时间因素。在评估领导者工作效能时,不能不分析他继任时前任留下的基础以及这些给后任留下了什么影响,尤其在实行任期责任制的情况下;二是要分析空间因素,例如资源、气候、交通情况等;三是要分析人际关系因素。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上级组织对他的工作是否支持,给他配备的助手是否得力,他所在的班子结构是否合理,他所领导单位的员工整体素质如何,都会影响其领导效能的取得。
⑵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需要结合起来,即从静态把握动态,从动态理解静态。
比如考核一个单位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这就是所谓静态考核。但是,这样还不能发现成功与失误的原因所在、经验教训和改进方向所在。因此必须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回溯领导过程,进一步考察领导者德能表现和勤勉程度,辩证地分析能力与效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发现领导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成功的,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领导者哪一方面能力较强,哪一方面能力较弱。
⑶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就一般意义而言,领导活动总是重追求直接效果的,因此测评工作重视直接效果,一般地说也没错。但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同时兼顾到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两个方面。
⑷定性、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测评是定量测评的基础,定量测评是定性测评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测评工作的科学化。
⑸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测评领导效能时,需要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在领导效能测评中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有助于领导者树立整体观念、全局观念,自觉地以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为重,在完成本部门、本组织的任务与目标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政令畅通、上下一心,克服地方主义与本位主义思想,改变“上有政策,卜有对策”的不良局面。
2,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事后周恩来知道了,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新闻联络官说;要警惕王家松在这里制造“两个中国”的假象。周恩来蹩了蹩眉头对他说,不能抽象地讲警惕,警惕要有事实根据,“没有事实根据的警惕是主观主义,就会变成自己制造紧张,给工作造成损失。”接着周恩来向他分析了蒋介石的基本政策也是坚持“一个中国”和对美国人又投靠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然后说,你把人家拒之门外,这于情理不合,也不利于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地说人家是国民党的官方代表,反而给人家造成了
“两个中国”的假象。当新闻联络宫认识到自己错了之后,周恩来又教给他补救的办法。
请你根据领导学的原理,谈谈周恩来在处理该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领导艺术。
答: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章第二节(P339—352)“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这一知识点,从多角度的原理去分析。本题的答案如下:
第一,体现了周恩来处理该问题时的领导艺术静态美。领导艺术美的功利性主要表现为善,表现为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即静态美。王家根要求参加日内瓦会议,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周恩来批评道:“不能抽象地讲警惕,警惕要求事实根据,没有根据的警惕是主观主义………”这就说明了周恩来的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的领导艺术静态美。
第二,体现了周恩来领导的团体艺术。团队是一群人,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配合,相互依赖也相互尊重,在行动上规范一致,并为一个目标或多个目标共同努力。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会议,这就是一个团队,而台湾国民党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这是与中国此团队的目标不相符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坚持一个中国,而将王家根拒之门外,正如周恩来所讲的:“这于情理人合,反而给人家造成了„两个中国的假象‟”。
第三,体现了周恩来领导沟通的艺术。周恩来这所以批评我新闻联络官将王家根拒之门外,是因为你还没有根据说人家是国民党的官方代表,再说,也不利于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让人家参会后,我们可以了解人家是什么观点和态度,也让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更便于我们进行沟通,做好转化工作。通过沟通,使自己团队内部达到思想一致,行为一致。
第四,体现了周恩来领导协调的艺术。所谓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当我新闻联络官认识到自己的错了之后,周恩来又通过自己的领导协调艺术,教给我新闻联络官的补救办法。这都体现了周恩来领导艺术的非凡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