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

时间:2019-05-15 11: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

第一篇: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南沙大同小学

陈霓涛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南沙大同小学 陈霓涛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文用笔简约,以极其素朴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的歌唱。冬天到来时,树和鸟儿不得不分离,临行相约:来年再相会!一个还愿歌唱,一个还想倾听。但第二年春天到来时,树已经不知去向。鸟儿苦苦寻找她的好朋友树,最后大树变成了火柴,火柴即将燃尽,只有点燃的灯火还在亮着。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承诺,而且是一种伟大的友谊展示。通篇只有五百多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却承载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新美南吉可谓惜字如金,故事里没有一丝感情的流露。也就是作者纯粹的闪到暗处,只是作客观冷静的叙事。他似乎有意少说或是不说,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意义空白和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它呼唤着世间最美好的情愫,它让我们相信,世间有些东西将超越时空,走向永恒,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比如信赖,比如至死不渝的忠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

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日本的童话大师——新美南吉,新美南吉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可惜只活了短短30年。虽然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110篇童话,60篇小说,600多首诗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去年的树。

设计意图:谈话激起学生对作家的向往,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作家的介绍是很具吸引力的,老师让学生带着一种期望,走进文本。

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读读课文,看看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1.1、学生自由读课文。1.2、学习生字。1.3、注意“儿化”读音:“鸟儿”的“儿”在本文中要读本音,不读儿化音,一方面突出角色的重要,另一方面可以表达对角色的喜爱。比如“月儿 花儿 风儿 歌儿 鱼儿”中的儿都要读本音。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必须读儿化音:哪儿 细条条儿、一会儿。

1.4、汇报填空练习

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鸟儿飞回南方之前答应大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大树唱歌)。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大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询问了(树根)(门先生)(小女孩),最后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为大树唱起了歌)故事的主人公是(鸟儿)

2、这篇童话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它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谁和谁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识字,课堂通过读、写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直奔主线——四次对话。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此环节的设置,正是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三、感悟对话

1、第一次对话

1.1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2教师引读:

春天,和风送暖,百花争艳,(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3老师引导:是啊,鸟儿的歌唱给大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大树茂密的枝叶为鸟儿遮风挡雨,给了鸟儿温暖的家,他们两个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有了欢乐一起分享,遇到忧愁共同分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在鸟儿要飞回南方过冬时,他们的心中是(难舍难分,依依不舍„„)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大树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这对好朋友的形影不离,叶圣陶曾说:“非读无以培养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又能将合乎规范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可谓“一箭双雕”。

1.4、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1.5、加上你们刚才说的表示他们心情的词语再来读: 树()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1.6、教师引导:不想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看着好朋友依依不舍的目光,鸟儿是这样回答的:(课件:“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在说这句话时语气是什么样?(坚定、坚决„„)再读:鸟儿(坚定)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1.7分角色朗读对话。

2、小结:我们用补充词语,再读对话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品读这对好朋友的对话,我们可要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同学们,一次深情的对话,让我们认识了一对好朋友,这对好朋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补充词语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带入文中,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这是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这样,使学生真正把握文本角色情感的脉搏,与角色同步共振。而这篇课文是由多组对话构成,可以采用自由填词后再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填写了词语,读好了对话,也就感受、理解了语言,同时还能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更为下面三次对话的自主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的第一次对话

1、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好朋友?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教师引读:

让我们一起回到去年,共同回忆那美好的时光

在春天,和风送暖,百花争艳,(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在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在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教师引导:是啊,鸟儿的歌声给大树带来了快乐,大树给了鸟儿温暖的家,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所以,在鸟儿要飞回南方过冬时,出示:树()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上节课我们不但感受到这对好朋友的幸福,还学会了补充词语读好对话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学好下面的对话,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这是利用引读对第一课时的复习,在复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复习了学习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深入品读课文

1、品读第二次对话。

1.1、今年,鸟儿回来了,鸟儿是如何寻找,遇到了谁?请同学在第5到第14自然段中找,划出他们的对话。(学生汇报)出示三次对话,让学生自己去读。

1.2、老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与鸟儿一起开始寻找的脚步。

2、品读第二次对话。

2.1、教师引导:去年鸟儿和大树有一个美好的约定,今年鸟儿迫不及待地飞越千山万水,回来找寻大树,要给大树唱歌。可是,他却发现„„他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2.2、看到光秃秃的树根,鸟儿的心中马上充满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想什么?(学生回答)

2.3、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你觉得在括号里填上什么才能更好地表达鸟儿感受呢?

2.4、出示:“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你觉得在括号里填上什么词,能更好地表达树根的感受?

2.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3、品读第三、四次对话

3.1、老师引导:树根的回答证实了鸟儿的猜想,好朋友大树已经失去了生命,鸟儿不愿相信,她不顾旅途的疲劳,向山谷里飞去。她一边飞一边想,鸟儿在想什么?请你用上个其中的一个关联词说说鸟儿想什么?

(出示: 不管„„都„„哪怕„„也„„ 只要„„就„„)

3.2、多执着的鸟儿,当它遇到大门时(出示:她问()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用我们前面的学习方法你会填上什么?是因为什么?

3.3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对话。例:我会填上()是因为我感受到()什么?学习第四次对话。

出示:她()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将三次问话进行对比

4.1、老师引导: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共说了三句问话,这三句问话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出示三次问话,让学生自己填上词语,再对比着来读。

4.2、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用到的是:读、入。一是读:自由填写词语、分角色读、小组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二是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三次研读课文,代入那只小鸟身份,体验小鸟的心情。努力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他们是平等的。

5、品读后三个自然段

5.1、教师引导:鸟儿千辛万苦地寻找竟然是这样的结局,昔日的好朋友已经化作一缕轻烟,一道火光(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看着这道火光,鸟儿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出示:鸟儿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

,但现在,鸟儿想起了为了寻找大树

。5.2、交流时品:睁大眼睛 5.21老师引导:想着这一切,鸟儿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唱的歌。唱完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在默默地与灯火进行心灵的对话,请同桌两人一起为鸟儿和树设计两句简短的心灵对话。(同桌讨论设计)

出示:树:

鸟:

5.22、教师引导:也许,他们就在这么深情地交谈,也有可能,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多少留恋呀!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文字朴素,感情真挚。

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生读: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5.23、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相信你们和我一样被他感动了,是他的————感动了你。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真挚友情

遵守诺言。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以说,这篇童话中澎湃着的激情全部凝聚在鸟儿的眼神里面,浓缩在这两个“看”字之中,两个“看”字表达了鸟儿怎样的心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段时间,学生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时间要留的充分些。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在于问题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富有挑战性,在于学生思维时间的长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酝酿,课堂就远离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阅读心态自然会造就静心、睿智的阅读品质。

三、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老师引导: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 我想对

说。

鸟儿 大树 伐木人 人们 自己 作者 „„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学习中,让学生用笔来思考。用笔来思考,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边读边用书面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更以笔来记录自己学习的感受。用笔来思考,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四、结束语

教师引导:当小鸟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时,我们也在心里为小鸟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设计意图:在教学的最后点题,点出了诚信的最美这一主题,将本课的教学深化。

五、课外延伸

1、感动着我们的是鸟儿那对朋友永恒的、执着的友情,我们在读故事时,总在幻想,假如大树没有发生意外,依然还在,鸟儿回来时又该是一副怎样的情景,他们会说什么,会想什么?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像新美南吉一样创编一则童话。

2、推荐阅读:日本的童话大师——新美南吉的作品

《蜗牛的悲哀》、《螃蟹的生意》、《两只青蛙》、《小狐狸买手套》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今年

真挚友情 遵守诺言

第二篇:小学自然第七册《鱼》教学设计

小学自然第七册《鱼》教学设计

福安市逸夫小学

徐爱菊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四、教学准备: 课件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观察过金鱼,今天我们来认识更多的鱼。(板书课题:鱼)

(二)学习新课。1、认识几种常见的鱼(1)课件展示:几种活鱼。谈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鱼吗?(2)观察、讨论: 这几种鱼的外形有相同点?

虽然它们不大相同,但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我们见到的鱼,是不是都有鳞、鳃和鳍? 由此可以推想出什么?

小结:由于我们见到的鱼大多都有鳞、鳃和鳍,这样就可以推想: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躯干有部有鳍是所有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认识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1)讨论:

鱼生活在什么地方?鱼靠什么行动? 由此可以推想,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小结:鱼终生生活在水里,靠鳍划水运动。

3、了解鱼的繁殖特征

(1)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鱼的繁殖。(2)观察: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3)小结:用卵繁殖后代,也是鱼类的一个共同特征。

4.认识鱼的共同特征,形成鱼的概念

(1)讲述:通过以上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这四种鱼在外形和生活、繁殖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自然界鱼的种类很多,你能根据对四种鱼的研究,推想所有的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讨论、汇报

(3)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4)填写课文的填空

(二)巩固、应用 课件展示——几种鱼

判断:哪些是鱼?

哪些不是鱼?

为什么?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金枪鱼、旗鱼、比目鱼、带鱼都是鱼 ; 乌章鱼、鲸不是鱼。

由此还可以知道:有些动物的俗名虽然叫做鱼,例如 鱿鱼、章鱼、鲸鱼 等。但是它并不具有鱼的共同特征,所以不属于鱼;有些动物的名字虽然不叫鱼,例如

海鳗、黄鳝等,但是它们具有鱼的共同特征,所以属于鱼。

自然界的鱼有很多种。有的鱼不是所有的特征都那么明显,例如 带鱼 的鳞就不明显,但是它的其它特征都很明显,所以它仍然属于鱼。

(三)布置作业

搜集各种鱼的图片,贴成图集。

板书: 鱼

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七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陈利霞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 陈利霞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所设计出来的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 沟通课堂内外的课例,力求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和“列举”的说明方法,体会国际互联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三、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常常借诗抒情,唐朝诗人王勃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诗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是,远在天边的亲人、朋友怎么可能感觉近在眼前呢?“天涯若比邻”在古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然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梦想却成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真有那么奇妙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国际互联网,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体会互联网的奇妙)

二、出示句子 谈感受(1)(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数电波。”

指名朗读,谁愿意来读文中这段话?

(2)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3)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国际互联网)引号的作用是什么?(4)我们用朗读来体会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边读边想,你看到怎样的“网”呢?(横七竖

八、密密麻麻、像茧子……..)

(5)同学们,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这是多么神奇啊!

(6)细心的同学又有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7)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2.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二——传输迅速(1)(课件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自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奇妙在什么地方?(传播速度快)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速度快呢(圈画:几秒钟、万水千山、世界各地)(3)指导朗读,抓关键词读出互联网之“快。

(4)为了说明它的快,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谁来读读?(5)(课件出示:图片比较:狼烟、驿站、邮差、电子邮件)师讲解:古代的烽火狼烟近距离传递信息,到驿站快马加鞭远距离传递信息,再到近代的邮差远程传送信件。(6)(情境体验,课件出示)小明的奶奶前几天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她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小明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奶奶,都什么年代了,干嘛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小明说得有道理吗?(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7)要速度快,成啊。小明还说,不用写信了,打个电话,不仅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还能显得他的形象呢!

(8)想象一下,当你坐到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和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情景啊!因此,课文中说——(引读)

(9)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吗? 填空:国际互联网就是通过看到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的。

(10)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3.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三——用途广泛

(1)提问:国际互联网是不是只能收发邮件,网上通话?(不是,还有很多作用。)它还有哪些作用呢?

(2)根据生答,课件出示,图片上配文字总结:人们可以

(这是娱乐)

可以和

(这是休闲)可以

(这是学习)甚至

(这是生活)…………(3)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4)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能做哪些事情?

(出示: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5)因此,课文说“国际互联网内容……无所不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抓住关键词,借助图片、动漫资料,通过研读、讨论、朗读,情境体验等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总结: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希望国际互联网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精神食粮,撑开一片蔚蓝的天空。

(设计意图)中年级课堂练习以为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性,此处设计说话训练,让学生充分感悟理解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配乐诗朗诵认识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作业超市 课外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合作探究 “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完成后,进行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练习,拓展延伸。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千山万水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第四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

11.去年的树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叙述故事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四组对话。

1、生汇报所画的四组对话(第一组:鸟儿、大树;第二组:鸟儿、树根;第三组:鸟儿、大门;第四组:鸟儿、小女孩)

2、学习第一组对话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齐读:再见了,师:鸟儿回答。

生齐读:好的,我

师:原来她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组对话,体会一下当时他们分别时的心情。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吗?)或(你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组对话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伤心)为什么?)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好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把一定读得很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保证明年 师: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让,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感情是那么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来读大树的,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话,好吗?

3、学习剩下三组对话

过渡: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并做了约定。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虽然都很简单,都是鸟儿问,鸟儿问,鸟儿问,但是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你们能体会到吗?那么,老师给出几个词语请你们将体会到鸟儿问的心情的词语选在横线上,然后再来读一读这几组对话。好,开始!

(奇怪、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着急)

(1)鸟儿奇怪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2)鸟儿着急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怀着最后一线希望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我们来看看鸟儿和树根的对话,你觉得鸟儿怀着怎样的心情问树根的?(奇怪)为什么?

师:是呀,小鸟满以为自己马上能见得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光秃秃的树根,她觉得非常奇怪,那么你就带着奇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小鸟很想知道大树的去向。

师:谁再来读一读。

过渡:当小鸟奇怪地问树根树到哪儿去的时候,树根是怎么回答她的。

指名读

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现在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读小鸟和树根的对话,要注意读出小鸟的奇怪,树根的伤心、同情。

(2)师:体会得不错,当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到山谷里,小鸟跋山涉水,找到工厂里的大门,那时小鸟是怎样地问大门的?应该用上哪个词(着急),为什么用着急呢?

师:是呀,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大树,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小鸟着急的情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再来,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

过渡: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的多少渴望和着急呀,但是大门是怎么回答她的呢?

指名读。

师指导: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师:谁来读一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注意读出小鸟的着急,大门的冷淡。

(3)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旁边时,她又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小姑娘的?应该用上哪个词(怀有一线希望)为什么呢?

师:指导:此时此刻,小鸟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最着急、最悲伤、最担心的,她只能怀有一线希望了,是吗?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鸟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过渡:面对着此时的小鸟,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

指名读

师指导: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

师: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做小姑娘,老师做小鸟咱们来一次对话好吗?

过渡: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悲伤,一次比一次担心,让我们把这三句鸟儿询问的话连起来,自由读一读,体会小鸟的心情变化,好吗?(出示三次询问的话)

指名读

师:让我们全班一齐读读这三句询问的话,好好感受小鸟的心情变化。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我们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着急,在这三组对话里,咱们四人小组分工朗读小鸟、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好吗?(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向我们展示呢?

情景表演:那一声声急切的询句,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相信大家已被小鸟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我请一个同学做一回小鸟,好吗?你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

小结:

是呀,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着急、悲伤、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组对话。(老师做旁白)出示三组对话。

三、体会两看,升华情感。

过渡:终于,小鸟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看到了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化为了灯火,然而面对着这灯火,小鸟是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两次提到了鸟儿对着灯火看一会儿,你们想一想,同样都是看了一会儿,可小鸟想对大树说的话一样吗?

当小鸟第一次看灯火的时候,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当她唱完歌后,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小结:

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听呢?(指名回答)

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

板书: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当小鸟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的时候,我们也在心里为小鸟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

四、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树------鸟

告别寻找面对(灯火)

(难舍难分)(焦急、担心)(唱起去年的歌)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五、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第一次读这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去年的树,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很好奇课题为什么是去年的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看了课文后,心里有许多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为小鸟那执着的爱,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情感,越是读它就越是感动。为了设计好这节课,我吸纳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想体现以下两点: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呢?我努力想构建一个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中,从而享受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呼应,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组织学生多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的橱窗。

2、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堂课上,我在让学生感悟的同时很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比如初读课文,我让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研读时,我让学生划重点词句理解;拓展读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文章空白,还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下感受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语文课在追求有情有感有美有味的人文时,不忘它的工具性,这是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

第五篇: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昔阳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雾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情感。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美及其成因。2.能力目标: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了解雾凇景观的奇美及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难点: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2.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3.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想不想再来欣赏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的美景呢?

4.图片欣赏。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雾凇的美

过渡: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那课文是怎样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呢?请大家自己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体现雾凇美丽的词语或句子。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美?(依照学习情况,相机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A:第一自然段

(1)交流汇报: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呢?(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3)个性朗读

3.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B:第三自然段

(1)交流汇报。“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相机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乐)

(3)多美的奇观啊!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吗?(齐读第三节)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了解雾凇的成因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惊叹不已。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1.归纳出示思考题----“我会想”:(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

2.小组合作。以“四人小小旅行团”的角色定位,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多渠道解决前面发现的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进行研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A.严寒季节;B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查找地形图、气象资料以及研读课文等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明确:“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出示这段话)

(3)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

(4)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齐读)(5)指导朗读,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

过渡:(难怪看雾凇还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

A、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a.指读:(评价过渡: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

b.谁还想读(评价过渡: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

c.谁还想再读(评价过渡: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d.齐读。

B、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

引读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导朗读:

a、多奇妙呀,谁来读?(指导朗读好“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b、齐读。

过渡:(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多么神奇的变化呀!)

C、这松针、柳枝都变了,变成──变成──变成──(出示这一句话)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

课件出示:(配图)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回到句子: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配乐朗读)a.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指读)b.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

过渡:(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请“小小旅行团”的小导游把这雾凇的美毫无保留地向小小旅行家们做个美丽的介绍吧!)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口语交际训练----“我来说”

评价过渡:小导游表现真不错,吉林雾凇会因为你们这些小导游更加闻名于世的。

2.图片欣赏。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奇美的景观吧。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

3.“妙笔生花”: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观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载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组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

    小学美术第七册《绘画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方式,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2.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认真表现生活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授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

    我们去旅游教学设计+陈(5篇材料)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朝云小学:陈小燕 【教材解析】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训练题目。这次训练主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人口普查 教学设计

    人口普查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七册教材第6页至8页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及比较大小。在日常生活中,人......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共三节,意境悠远:寂静的早晨,雪花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也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拿着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_火烧云_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