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时间:2019-05-15 11: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第一篇: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桂仕琪

三峡大学理学院

443002

摘 要:传统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是片面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既要有教师和家长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内部评价,实现评价主体、评价角度、评价形式多元化。从学生能有效进行自我评价出发,本文探讨了自我评价的内涵、目标、机制及量化,结合教学实践从基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应用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及习惯等方面讨论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自我评价 语文教学 有效性

一、自我评价体系的预设

1、自我评价的内涵

所谓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评价标准主要是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的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的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它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评价。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通过自我参照和自我反思所进行的评价。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 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 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同时, 又将外在的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形成自我判断, 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照他人的评价或通过与同伴的对照与比较进行的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 是自我评价的一个“ 支架”, 也是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认识和体验尚不完善, 因此, 只依据学生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也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 有必要进一步参照他人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2、自我评价的目标

关于自我评价的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改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2)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 进而主动地为自己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3)通过评价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 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的功能, 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4)通过评价使学生懂得如何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进而实现自我。

3、评价机制

为了实现自我评价的上述目标, 采用的评价机制应能让学生从认可、体验的角度感受自己的进步, 淡化以成绩的横向比较作为评价的最终定位的观念。因此, 有必要:(1)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要摆脱单一的学科知识笔试评价。要从作业情况、小论文、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学习方式改善以及进步梯级等角度进行评价。(2)以多种形式进行评价。除定量打分、记录平时成绩外, 强化依据学生在语文学

以日记、读书笔记、朗诵、社会调查、作文竞赛等用等级形式进行评价。先 是学生自我评价, 然后是组评、师评。例如“日记”, 主要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语文的情况,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学习日记并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日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也能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

4、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是通过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进行的, 例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 这些评价是自我评价的有力参照, 很能内化为学生对评价的良好态度, 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关于评价时间的掌握可以每单元或者每月一次, 视情况而定。

实践表明, 在学生中运用自我评价法后, 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1)学习状态与信心比以前好, 求知欲更强。(2)学业成绩有所提高。由于作业质量提高, 基础知识牢固, 更善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有关问题。(3)学习习惯比以前好。因为评价激励机制的引入,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 表现为探究的习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都略胜一筹。无疑,运用自我评价法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次极其有意义的尝试。当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学生评价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傅彩云;教师自我评价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第二篇:走出生成误区 有效教学语文

走出生成误区 有效教学语文

响水中心小学 董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叶澜教授也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为此,笔者深感在新课程背景下,及时走出生成误区,进行有效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教学”最终目的是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使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的新型语文课堂。生成教学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让人忧心的是,语文课堂生成教学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走进了新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既要有课前的巧妙预设,也要有课堂的精彩生成,不遗余力地去演绎精彩的教学篇章,去关注这共同的生命历程,去焕发这激情的生命活力。

一、误区

(一)重生成,轻预设

如今不少语文老师都能够多样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积极调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基于教材的前提下大胆而又不失科学地跳出教材教语文,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传统教学重预设而轻生成;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却又有不少语文老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只重视生成,而忽视甚至轻视预设,更有甚者,视生成和预设为水火不相融。

其实预设和生成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和谐统一体。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计划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生成”则是在教学程序实施过程中由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而引发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之于课堂教学,犹如翅膀左翼和右翼之于鸟儿,缺一不可: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精彩;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发展,在生成的过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课堂就像断线的风筝,任意东西;就像脱缰的野马,不辨南北。当然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机械的预设,课堂就像一潭死水,呆板、死气沉沉。

语文老师强调生成、重视生成、实现有效生成,不但没有错,而且值得大力提倡。但是我们倡导生成,并不等于抛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生成的背后一定要有精当的预设。合理的、高质量的、丰富的、开放的、具有弹性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可靠保证,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活动有序地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重课堂生成,轻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数不少的语文老师都能够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对话,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设问题生成的情境,促进问题的有效生成。任何一个值得思考、研究、探索的地方都是问题的生成点,不少语文老师能够鼓励学生在学生质疑问难处、学生理解出错处、知识拓展迁移处、文章留白探究处等多样化地生成问题。这种重课堂生成的现象是可喜可贺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语文老师注重课后反思:生成教学是否是动态的、开放的、民主的、充满灵性和人文性的?生成的问题是否扣住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无意义和价值、能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敏锐地、及时地捕捉新信息,把学生生成的新问题,把学生获得的独特的体验、感悟、见解等,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灵活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有没有扼杀学生生成的积极性?有没有浇灭学生生成中的创造性火花?有没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而解决生成出的新问题?预设和生成是否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有没有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当生成的问题偏离了预设的“轨道”时,教者有没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应变的技巧,有没有因势利导(有时要把学生引领到预设的“轨道”上;有时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鼓励继续生成,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空间。因为偏离“轨道”的生成有好坏、利弊、对错、良莠之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没有根据生成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需求、知识需要,及时作出富有创意的、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进?另外课后语文老师还要反思并记录生成性教学中出现的灵感与困惑、经验与教训、得与失、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精彩回答,这些都是今后教师可利用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能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后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三)重赏识激励,轻科学评价

学生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独具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文章的主题、一些问题的答案等等确实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需要学生多元化的分析和个性化的解读。这两点原因决定了语文课堂上学生必然会生成许多问题。语文老师肯定学生打破陈规、勇于怀疑、敢于争辩的精神,尊重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本没有错。但有许多语文老师因答案的主观性而忽视了答案的科学性,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分寸和度,对学生的回答,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作出“你真棒”、“你的回答太好了,太棒了”、“你的回答太精彩了,太有创意了”之类的褒扬,就有过空或过头的嫌疑,因为无原则的赏识、不辨是非的激励只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更有甚者,少数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未置可否,根本不作任何评价,学生一头雾水。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观点和感受是有正误之分、优劣之别的。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出来的所谓的问题和知识,其实是幼稚的、肤浅的,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作出科学的评价,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和激励的双重功能。

(四)重学生的主体性,轻教师的主导性

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愉悦心境下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在现行的语文课堂生成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都能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努力改变“权威式”或“真理式”的师长形象,树立民主的教学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民主氛围中自主地探究、创造性地生成、愉快地学习。但是我们同时又很遗憾地看到,现在所谓的语文课堂“生成教学”变得杂乱无序,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生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自由读的机会,给予学生自由说的权利,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的平台的同时,却又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变成了一个纯讨论、纯表演的场所。教师退居一旁,成了多媒体的操纵者,成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点名者,成了学生表演的旁观者。甚而至于极少数老师被学生生成的问题所牵制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学生主体性的放大、教师主导性的缺失,导致了生成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这样的语文课堂表面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质上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学生放任自流、信马由缰,教学无章可循、不可调控。这种貌似热闹、实为“放羊”的生成教学,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素养的养成,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语文因素,弱化了教学效果,学生课上学得热热闹,学习效果却一团糟。在生成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是生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评判者。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学生学”,而是“领学生学”;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学会了”,而更要重视引导学生“会学了”。在追求生成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引领、科学调控,并要增强引领、调控的有效性,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另外语文课堂生成教学还出现了刻意生成、作秀生成、虚假生成、负面生成、无序生成等“非理性”的倾向,因篇幅限制,这里不作详论。

二、策略

(一)把握平衡,为生成保驾护航

1、放大生成,在探究中把握平衡

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对生成作放大性处理前,既要正确把握有没有作放大处理的必要,也要巧妙设计探究的方向和深度,使生成的放大处理有理、有节、更有效。当对生成作放大性处理时,我们有必要依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研读去探究,在灵动的生成中预设,在即兴的预设中生成。在新的知识、新的想象、新的情感中把握住这种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酝酿新的突破。

2、延缓生成,在搁置中把握平衡

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适度,要讲究效率,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从这一层面上讲,生成有时需要延缓,需要在搁置中把握平衡。曾听过某老师执教《自己动手术》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战时期,陈毅的腿受伤并且化脓了,为了不惊动大家,他把大腿绑在树上,自己用手挤压伤口,疼得脸色发白„„课堂上,学生被陈毅同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当该教师正进一步引导学生向陈毅学习时,一位学生却说:“我曾经听医生说过,挤压化脓的伤口是不科学的,这样挤压会把细菌和脓毒挤入血管。陈毅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该教师先予以肯定,随后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陈毅这种做法虽然不科学,但这是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所迫。如果条件允许,任何勇敢的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很欣赏该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他没有盲目引导学生挑战教材,而是在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正面引导、延缓生成,在搁置中把握平衡,使教学因生成的搁浅而更加科学高效。

3、缩小生成,在回归中把握平衡

所谓缩小,即是对生成进行有价值的控制和调整,避轻就重,避虚就实,小处着眼,大处着想,在回归中把握平衡。听《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时,有的孩子生成出了这样的资源:“当我们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就说好话夸他,他一定会把东西交给我们。”面对这样的误解,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而似乎新理念告诉了该年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致使出现这样的生成时,学生却得到了老师大肆的表扬。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对生成性问题的科学建构吗?其实,教学目标只是一个行为的起点,我们在课堂行进中,有必要缩小生成,如果教师只想迎合学生的生成,甚至是几乎荒谬的想法,心中早已遗忘了教学目标,其引导必就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进而导致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人文情怀的失衡。所以,把握生成的平衡,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到原点,去照应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有目标、有方向的正确引导中对生成作有效点化,不断地丰富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平衡中的超越,为生成保驾护航。

(二)多元对话,为生成插翅添翼

1、平等对话,把文本读“活”

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一个个有灵性的生命,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进行平等的交流的心灵对话,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才能把文本读“活”。

2、深层对话,把文本读“透”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的魅力: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深层地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与文本对话,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主动参与中,在个性化的感悟中理解文本、学习语文,在独具魅力的对话中把文本读“透”。

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教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的对话: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这是与文本的初次对话,目的在与读通读正确;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孔子的初步了解,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是与文本二度对话;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理解,再读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与文本的三度对话。学生在与文本无数次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在这中间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文本有了更透彻的解读。他们在教师引领下,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知识、技能目标自然达成,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情感自然萌发,价值观得到提升和重构,实现了对文本和人生更深意义上的思考。

3、开放对话,把文本读“新”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开放、智慧的对话。在教学《郑成功》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感受最深的语段,展开充分自主的学习。有的同学通过朗读来领悟;有的同学将描写精彩的段落背了下来;有的同学借助收集到的有关郑成功的资料学习课文;有的同学则通过对课文的领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文本、同学、老师展开对话;还有的同学则以写诗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由此我们感到,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过程,需要我们“顺乎其天性”,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诵、脑想„„“全频道”地参与,开放立体地感悟,为他们开辟一片超脱于文本的创造天地。

(三)赏识评价,为生成推波助澜

1、扩大优点,抓准缺点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看不足用“凹透镜”,缩小缺点;看优点用“凸透镜”,放大优点。尤其是对待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能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赏识“亮点”:朗读欠流畅,但声音蛮响亮;说话不完整,但思路挺独特;字迹稍潦草,但内容最真实„„

2、点出特色,指明方向

点出特色,可以对当事学生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由此培养成就动机;点出特色,还可唤起其他学生特别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当然,我们更要积极为学生指明方向:如对优秀生,在作出赏识的同时提出新的进取目标:“你的体会真深刻!再读读还有什么想法?”;对一般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融进学习方法的指导:“讲得真好!抓住重点词再想想,还能读懂什么?”;对学生较困难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激励兴趣:“这不,你也能读好!坚持下去,你肯定能行!”如果我们的评价都能如此,那么,当学生们因成就而产生满足感之后,就会朝着目标奋勇向前。学生就会个性鲜活,我们的课堂也将个性飞扬„„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于漪语)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它的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的有效发挥最终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感情真挚用心去激活学生的“心眼”。

曾闻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在以《我不期望回报》为题的仿写中说:“如果祖国是雄鸡,我愿意是一粒米。”一位老师打上冷冰冰的不及格;另一位老师却说:“听!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这就叫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产生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的确,在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莞尔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风趣和幽默会留给学生睿智和风范„„赏识的话语激活了思维、激情的评价喷发了启迪、碰撞,只有为生成推波助澜,才会有语文课堂的灵性闪光。

(四)拓展想像,为生成扬帆远航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若能抓住学生想像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像的拓展点,激活学生的想像,放飞学生的体验,定能较好地为生成扬帆,助生成远航。

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我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展开想像: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由柳树联想到春天来了,人们趁着这美好的春光乘着马车到郊外尽情地游玩。再如教学《凡卡》,抓住凡卡的内心世界,启发想像信寄出以后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激活学生的想像,无疑是在想象的拓展中为生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总之,巧妙预设课堂,才能促进精彩生成。过“左”或过“右”的做法都将会给课程改革带来致命的创伤。语文教师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别开生面的提问、妙语连珠的讲解、开心自如的迁移、机智幽默的旁逸,才会令这师生同享共筑的生命历程,携手共创的人生体验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走出生成误区,有效教学语文,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闪耀出思想、精神、生命的光辉,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岸柳成荫!

第三篇: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吴山中心校五十埠小学 邓晓宏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能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做到: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巧妙运用过渡语,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一体;用富有后劲,另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升华巩固课堂所学;创设互动的课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 艺术 提高 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如果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那么他的教学也就会如虎添翼,备受欢迎。教学艺术不同于单凭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艺术,也不同于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及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表演艺术,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浪潮,正向着教学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程序化推进。教学实践活动越来越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新课程理念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对策:

一、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讲课如同写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中情”。

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竞猜一个谜,或播放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或朗诵一首诗,等等,均有良好效果。总之,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

二、传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

而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也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大家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不过,课文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想吃什么弄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弄什么就吃什么。”待学生掌握工具后,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我请两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读取研究。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初三的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已己》中我以讲台讲桌做为酒店的柜台,请学生表演酒店里的情境。在《范进中举》中,请学生做出范进中举时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表演,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便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长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巧妙运用过渡语,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一体。

1、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

2、教学内容前后虽自成章节,但又各自独立。在这样的交换处,教师要对前一部分进行总结,从而由前一部分导引到后一部分,使教学节拍分明,层次清楚。对前一部分的归纳总结应是一种精简、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转入另一个环节。

3、教学由一内容过渡到相关的另一内容时,教者可抓住另一内容的性能、特点、作用、影响或者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渲染式的介绍、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迫切感、好奇心、求知欲。这样使过渡既自然、流畅,又扣人心弦,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内容。

4、一堂课中,如果所教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教师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整个教学内容的各段、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特点过渡,这种前后一贯的过渡形式,有如裁缝师傅穿针引线,如果技巧高超、过渡自然,则会使人有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之感。

总之,课堂过渡语的运用,要承上启下,既要承接前后的内容,又能导引所要讲的知识,但又不能忸怩作态,故弄玄虚,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因此,课堂过渡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

四、用富有后劲,另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升华巩固课堂所学。

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朗读中激起共鸣,在描述中余音渺渺。古典章回小说很注意文章结尾,每当关键处,戛然而止,写道“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云云。使人读到兴处,余味不绝,欲再睹为快。文章小说尚且如此,对于一堂课而言当然也不例外,要求课堂收尾像豹子尾巴一样富有后劲,令人回味无穷,收益颇丰。

1、经过详细具体的讲解、分析或精彩生动的铺陈、抒情或严密精确的推理论证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教师利用最后几分钟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寥寥数语,勾勒出其概貌、总体。

2、课堂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教师在讲完一堂课之后,将内容深化、生发出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兴奋不已。

3、有些课文,讲解时,教师可先详细讲述、尽情铺陈,然后用

一、两句话点明要点、要旨,使教学精简得神,犹如画龙先不点睛,而后“点之则飞去矣”。这样,“一石击破水中天”,学生会有所顿悟;或:“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4、用空白艺术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不同的读者对空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产生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当代中学生芳华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教师可在课堂结尾处留出空白,让学生在空白情境中尽情释放个体情感,自由想象,张扬个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作为课堂结尾,如演讲、辩论、练习、解疑答问等。总而言之,如果能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

五、创设互动的课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激情、灵感、知识和经验与课程融会贯通,并且要与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会富有吸引力。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高效的教学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向学生“传话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个体。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要育人,要着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新课程实施视野中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翻、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在这样的课程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这样的教学也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

第四篇: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对一个人的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平等高低优劣程度的评判。合理的自我评价对于调整一个人的焦虑程度和动机、志向水平,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和焦虑程度、动机、志向水平等非智力因素类似,自我评价并非越高越好。自我评价的高低与学业成绩的优劣之间的关系,在临界值出现之前是正相关——即自我评价越高、学业成绩越好;但当自我评价超过了某个临界值以后,自我评价越高、学业成绩越差(即为负相关)。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要调高自己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平的预期,而是提高自己对于自我素质、能力高低的评价“度”的把握能力。

一个人自我评价过高,往往会低估了自己的对手,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造成“战术”上的草率、造成轻“敌”思想,“把老虎当作兔子打”,结果自然吃亏的是自己。

学生刘××,自我评价颇高,经常渺视自己的同学和对手,还口出狂言:自己是不想好好的干,要是有别人一半的努力,当时全级第一名的同学也不是他的对手。这话不巧被人传到了老师耳朵里,老师找到刘××,用“激将法”激他——非要让他证明给自己看看,同时也提醒他别低估了对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确是聪明的,通过不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很快从中间前进到了十几名,但在这之后,他却发现自己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的效果,甚至时有反复,一度起了辍学的念头。后来,这位老师帮助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优缺点,引导他调整了自我评价,刘××终于学会了认真和踏实,后来成绩稳中有升,顺利实现了升学的愿望。

如果说自大狂妄的心理常常是由过高的自我评价引起的,那么自卑心理就往往是由不良的自我评价导致的(他人太多的不断重复的负面评价也可以使得一个原本自信的人变得自卑)。有句话说得好:“狂妄者有救,自卑者无救。”自卑心理会使我们的学习产生心理内耗,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实践中,成绩最优秀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踏实、勤奋而又比较自信的人。

可见,合理的自我评价,对于一个人学业成绩和事业成就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提高这种自我评价能力,把自己对于自己的预期调整到合理的水平,对于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自我评价功能的运用

自我评价既然具有重要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那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来为人的发展甚至社会发展服务,以便让这样的功能能够更加充分地得到发挥。这包含两方面的意蕴:

第一,要利用自我评价的正面价值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如上所述,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以及对帮助他人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使自我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评价的可能负面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一种自我提高偏见(self-enhancing bias),又称为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也就是,人们会倾向于将成功归于己(自我提高偏见),而不愿对失败承担责任(自我保护偏见)。这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我,且使人们确证自己正在实现目标。但是,这种偏见是由不正确的自我评价所导致的。也就是说,自我评价作为人对自己的认识,可能由失偏颇和公允,从而导致对自己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不能正确把握。在这样的自我偏见引导下,人的行为自然也会出现偏差。人要通过自我评价来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就必须正确地评价自己。如果不能克服自我评价的障碍,自我评价的功能必然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自我评价反映了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必然不能正确对待他人。所以,要防止不符合自身实际的自我评价发生。通常,人在自我评价中犯的错误主要表现为自己对自己的偏见。对自我的偏见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过高或者过低评价自己两种情况。

在实际中,要反对过高或过低地进行自我评价,应该提倡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在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方面,邓小平曾经给我们树立过榜样。他早在1987年11月就已明确提出:“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我是出了力的,但不只是我一个人。所以,不能把九年来的成绩都写到我个人的帐上,可以写我是集体的一分子”,因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党的这些政策也是由集体制定的。”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所具有的这种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不愧是才德双全的一代伟人。如果一个人都能像邓小平那样客观地评价自己,那就一定能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不过,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容易形成“自己比一般人能力差”的自我评价,也就是容易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尤其那些缺乏自信和处于抑郁状态中的人们更容易如此。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过低估价自己。这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现象,在心理学里称为“wobegon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根据个体所处的不同社会文化环境,wobegon湖效应并不是完全只有消极意义,相反它也可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如果一个人低调估价自己,就可能会办事情更加追求稳妥。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低估自己)并不是一定不好。

在教育学以及其他领域,自我评价功能的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获得非常好的成效。这说明,自我评价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教育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这就是元认知,是对自我评价的功能的一种运用途径。在教育中,还可以利用教师的自我评价机制来改进教学;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自我评价来改进学校管理;还可以在德育中利用自我评价来提高德育的效能;等等。因此,现代教育家对自我评价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视。同时,在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绩效评估等许多领域,自我评价的机制也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这说明,自我评价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和价值(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价值)的课题。

下载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自我评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运用自我评价提高教学水平周斌(优秀范文5篇)

    如何运用自我评价提高教学水平 三道岗镇中心小学周斌优秀的教师总是为学生和自己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他们通常采用常见的、可量化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强调学校和......

    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 语文课题组徐跃前 我校市级语文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已过中期,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实在让课题组的老师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本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史家畔中心学校陈莉联系方式:*** 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评价)

    评价如水 融入心间 ——让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因评价而精彩。主要从运用方法和评价主体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引言:“......

    第三节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第三节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识记: 1、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尚侃(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地运用,不仅能将孩子的好奇、偶发的兴趣转......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本学期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了教育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