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 基于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中积累的实际经验,重点阐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网络技术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及设备选型,并结合校园网的具体方案作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 校园网 交换技术 IP/IPX路由 以太网 结构化布线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
校园网是我国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园内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校园内、大学间的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促进大学对外交流是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宗旨。因此校园网建设必须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开放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设计目的和设计原则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硬件支撑环境。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采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具有高速、稳定、可靠、安全的校园骨干兼顾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现代化教学、科研的办公及管理系统,同时拓展校园内多方面的应用。
为此提出一条总原则:“分期建设;逐步实施;先教学系统后扩展应用;精选设备;软件配套。”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条原则必须考虑: 实用性:校园网建设强调网络系统与网络应用,以应用推动建设,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效果。2 先进性:主干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产品,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交换的需要,使网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开放性:网络系统支持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支持异构型边缘子网互联与集成,易于网络的扩充和升级,使有限的投资得到保护。4 安全性:对网上信息提供多层次的、基于策略的安全保护措施。可靠性:网络机构、网络设备、网络系统与应用系统间接口、供应商的产品与服务的信誉等,均具可靠性。6 简洁性:网络拓扑结构简洁,硬件和软件按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可管理性:采用较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全网的检测、资源分配、负荷调节、故障定位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2.1主干技术选型分析
1 网络主干技术: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及ATM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园区高速主干提供多种技术选择;针对校园网系统各自不同的需要,量体裁衣,真正适合自身应用技术才是最好的。
2 骨干路由:由于新的应用涌现,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巨大的信息流量不仅仅限于本地工作组网络,而大量穿梭于网络的骨干。此外,为数众多的部门划分的虚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网络风暴、保护了部门内部信息,却使得虚拟网络间的路由对骨干交换设备的IP包转发、背板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IP转发能力、背板容量的要求将使硬件投资快速增加。
3 虚拟网络技术:由于学校的行政设置、建筑物的集中布线方式以及一些应用和安全的考虑,基于第三层交换的虚拟网络的划分是必须的。此外,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划分,更多的是如何有效、简便、动态地管理、修改和配置。
4 应用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正在被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客户应用系统与中心服务器发生联系,Internet/Intranet结构的兴起,使得传统80/20的原则翻转,大流量涌向网络主干,对于主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采用较高的网络主干是必要的,而根据目前的性价比分析,采用1000M全星形以太网主干最好。将来在ATM技术标准成为主流时可方便地将主干升级到ATM,而将以太网作为边缘子网。5 多媒体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硬件成本的降低,在网络上传送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越来越成为用户的需要,这要求网络设计中充分考虑多媒体信息传送的要求。因此目前设计的网络应留有足够的带宽、先进的优先级设定方案。
6 可靠性和安全性:校园网是各种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要保持在一个允许范围之内。在这种前提下,主干设备应有一定的冗余度,这种冗余度不单单只是设备级的,也应该考虑物理线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容错能力。对于校园网,安全性问题不仅来自外部网络,更主要的威胁来自内部网络。如何有效地设计安全方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7 网络管理:校园网系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日常网络维护和操作的工作量大,校园网络系统需要一个可靠、便捷、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来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同时,开通网络之后涉及用户上网计费的问题,而采用先进的计费软件也是完善校园网管理的一个手段。
2.2 网络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是布线系统,它在整个网络系统投资中只占5%,但因为布线问题而造成的网络故障却占50%以上;另一方面在于布线几乎是永久性的工程,一旦完成再进行改动将十分困难,而且投资将比初期安装高几倍。所以应采用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设计布线系统,以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十数年发展的需求;必须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布线系统,灵活支持环型、总线型、星型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网状网,为将来灵活构造校园组网方式在校园网络发展的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全星型分级拓扑结构的综合布线系统独立于网络实际拓扑,支持现有的ISO880/IEEE80协议族所定义的拓扑结构,就本校建设经验这是最好的选择,具体拓扑如图1。
为保障未来15~20年布线系统对网络技术的支持,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应尽可能采用目前最新标准定义的系统等级。对具有分院和建筑楼群分散的校园,网络主干应选用光缆,超长距离应考虑单模光缆,以保证支持未来高速IP骨干。对数据流量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服务器群、视频会议中心等可考虑光缆到桌面。特别注意的是在布线系统设计中,信息点分布尽可能考虑5~10年人员变动、建筑物改造等因素,尽量提高投资效益比。这样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势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 系统实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校区分首义校区(原中南财经大学)和南湖校区(原中南政法学院),两校区相距约25公里。依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首义校区已经建成100M园区网络主干(必要时通过扩展模块升级到1000M以太网),南湖校区以前没有建校园网,为尽快实现两校区网络通信连接,完成两校实质性融合,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保留首义校区内100M网络主干,待将来升级到ATM或千兆的网络主干,在原首义校区校园网128K的DDN专线出口的基础上增加6芯单膜光纤,使校园网出口再增加100M。同时在南湖校区新建千兆网络骨干。通过在两校区铺设6芯单膜光纤,把首义校区校园网以100M(或1000M)的传输率延伸到南湖校区。中心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8540,该交换机背板带宽40Gbps,能为IP、IPX和IP多点传送提供无阻塞路由,同时为不可路由的协议例如NetBIOS和DECnet局域传输LAT提供线速第二层交换 ;每秒600万个数据包的集合吞吐量,适用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无阻塞ATM交换配有冗余电源,配有16个100M的UTP和16个100M的光纤口。同时在行政办公楼和南湖校区办公楼各配置一台Cisco Catalyst 8510作为第二中心交换机,共同分担中心交换机的流量。二级节点采用带光纤接口的Cisco Catalyst2924M和Cisco Catalyst1924C交换机。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澳洲奇胜PBE超五类(六类)高密度布线系统产品。南湖校区网络主干采用4芯单膜加8芯多膜光纤,其中4芯单膜用于数据传输8芯多膜用于其它信号传输。主节点及二级节点采用全星型拓扑树状结构的布线方案,共设计1000多个点,到桌面的传输介质选用奇胜PBE系统工作区快接跳线。中心交换机设在电教大楼网络中心主控机房,除配有8540外,考虑到网络中心有200余台微机上网,另配有10台Cisco Catalyst 1924M,一台Cisco Catalyst 2912M,其中2912用于连接服务器;另配2台Cisco Catalyst 2511和1台Cisco Catalyst2621,2511用于全校2×256×8个拨号上网用户,2621作为骨干路由器。首义校区网络中心一级节点连接有:29号楼、30号楼、32号楼、39号楼、图书馆。在另外两个一级节点分别配有一台8510,其中行政楼一级节点设在行政楼的3楼,连接有新教学楼的3楼和6楼、4号楼、学术报告厅、中助协阅卷中心、学校MA实习基地及行政楼本身的6楼和9楼。南湖校区一级节点接有网络中心分部的200余台微机、新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公安学院、法学院、模拟法庭。系统采用CWSI Campus bundled with Resource Manager Essentials 对全网进行策略管理。图2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园区网络拓扑图。系统特点
1 园区网络骨干设计3个骨干节点,采用Cisco Catalyst 8540 和8510,该系列设备的性能是可信赖的。2 园区骨干采用环状结构,以增强网络骨干的强壮性和可靠性,在任意一条骨干链路故障时尽可能降低其对骨干的影响。
3 在3个一级节点间采用全双工光纤连接使得实际可利用带宽达到200M/2000M,降低以太网带宽利用率带来的影响,降低冲突率,减少广播风暴的破坏。
4 利用具有集成路由功能的Cisco Catalyst 8540交换机实现了高性能IP/IPX路由,为各分散的单位和科室如南湖校区财务-首义校区财务划分专有独立的VLAN,保护专有资源,隔离广播风暴。5 设计合理的多优先级对多媒体应用尤为重要。
尽可能少设高级别优先权,对时延不敏感的日常报文尽可能分配低优先级以保障对时延敏感的突发多媒体应用。6 采用先进的布线管理和网络管理软件,使网络管理者无论在网络边缘还是在核心都能操作自如。参考文献 Rich Seifert著(美).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王 洪.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二篇:探析 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探析 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来源:管理论文 http:///lunwen7469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同时,还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医院的财会管理中,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为医院财会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还对医院财务工作做出准确的记录,从而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本文针对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建立;实施
一、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重要性
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财会管理是核心所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传统的财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甚至因财会管理不当,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而财会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则是借助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用计算机来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并记录相关的财务数据。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不易出错。
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医院以往的人工财务管理模式,同时还提高了管理效率。由此可见,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同时还为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
1.主机处理系统
顾名思义,主机处理系统就是在网络系统中,以主机带动多个终端用户的处理系统。在处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网络程序及计算机的所有数据都存放于主机中。与此同时,主机还负责处理网络数据的所有出入。用户可以通过本地终端或远程终端两种方式对主机进行访问。主机处理系统的主要优势是经济廉价、方便快捷以及使用安全。
2.文件服务器系统
这是将独立的PC机以部门或工作组为单位用网络连接起来的一种局域网(LAN)系统。在文件服务器系统中,服务器仅负责从硬盘中查询所需要的文件并通过网络将其发送至用户的PC机,所有的应用处理(包括数据处理)都发生在本地工作站一端,处理完的结果以整个文件的形式再送回文件服务器,并存储于服务器硬盘上。这一系统中用户获得的计算能力局限于本地的PC工作站,而不管文件服务器的速度有多快,安全性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该系统的优势是拓展容易,操作方便,投资相对较少,可满足区域范围内财务数据共享的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该系统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合理分配系统负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方式。在系统网络上传输的一般是请求和结果,而不是整个文件,即客户机向服务器传送的是请求,服务器处理了请求之后,只把有用的结果传回客户机,这样降低了网络的开销,提高了网络效率。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优势还在于:采用开放系统的网络互联标准 TCP/IP网络协议,网络性能高,可支持多种机型、不同网络结构进行互联。凡是采用UNIX和WindowsNT的台式机、RISC工作站或小型机都可成为后台的高性能的服务器。使用这种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的服务器,前台客户机可采用Windows 图形界面。
三、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实施
1.加强对电算化网络的宣传
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要得以顺利实施,其基本前提是必须得到医院财会人员的认可。只有医院财会人员对其有了充的了解并准确认识其优势,才能在今后的实施中对其充满责任感,才能进行更好的操作。因此,在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医院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相应的宣传,使其能够充分地被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从而为今后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财会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
在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中,财会人员是最终操作者。因此,电算化网络能否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其能够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财会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力,不断学习、充实财会管理知识,同时结合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医院的财会管理中。在推动医院管理进步的同时,还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3.结合着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网络系统
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网络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真正为医院服务,提高医院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在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聘请专业的计算机工作人员进行选型和安装。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在没有专业维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严禁对其进行私自修改或拆卸。
综上所述,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不仅改变了医院以往的财会管理模式,同时,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此外,医院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医院的领导必须正确认识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的优势,从而对其建立与实施给予大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长坤,王?唬 财会电算化发展方向探讨[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陈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杨玉婷,杨桂芳,冯慧来.会计电算化与传统审计工作的矛盾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4]谢景伟,程华安.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第三篇:第二阶段14校园心理剧的设计与实施
校园心理剧的设计与实施
第1章 校园心理剧的产生
一、心理剧的诞生和发展 1.什么是心理剧? 2.莫雷诺与心理剧
二、校园心理剧的出现 1.什么是校园心理剧?
2.校园心理剧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出现 第2章 校园心理剧的实质与特点
一 校园心理剧的特点 1.自发性 3.真实性 5.参与性
2.创造性 4.发展性 6.戏剧性
二 校园心理剧的功能
(一)辅导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审美功能 三 校园心理剧的应用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二)学生心理困扰的解决
(三)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3章 校园心理剧的构成
一、校园心理剧的基本要素 指导教师、主演、配角、观众、舞台
二、校园心理剧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演出阶段
(三)分享阶段
(四)审视阶段
三、校园心理剧的常用技术
角色互换、独白、替身、多重角色的自我、空椅技术、角色扮演、镜像技术、雕塑技巧、未来投射、中断行动、重演、角色训练、超现实场景、魔术商店技术 等。
四、校园心理剧的艺术手法 1.悬念 2.重复 3.渲染4.对比 第4章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实践
一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 1.心理剧素材的搜集 2.心理剧主题的确立 3.心理剧情和人物的安排 4.心理剧本的创作 二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
(一)演员的选择
(二)角色的分配
(三)校园心理剧排练场地的要求
(四)校园心理剧排练时间的安排
(五)校园心理剧排练的注意事项 三 校园心理剧的演出与分享
(一)校园心理剧的演出
(二)校园心理剧的分享 四 开展校园心理剧的注意原则
(一)校园心理剧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二)校园心理剧推广的注意事项 第5章 校园心理剧的赏析
校园心理剧《包袱》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成整体性认识;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能够针对具体教学任务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课堂教学的各项相关技能,并恰当地运用相关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学系统 第三章 教学过程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课堂教学 第六章 教学模式 第七章 教学评价 第八单 教学艺术
课程评价
课程要求
参考书目:
1.杨小微、张天宝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黄甫全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教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
3.田慧生、李如密主编《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第1版 4.刘树仁、司成勇主编《小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概述
(一)概念 词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学,原为,觉悟也”—— 《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英文:教,teaching;学,learning;
“教与学”teaching and learning;
教学,instruction,强调教师引导,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的教学活动。
代表性观点:
特殊认识说:教学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有其
特殊性。
认识发展说: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的过程。
实践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概念界定: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其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三)教学的任务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规律论”“活动论”“问题论” 教材: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三大类型: 事实问题: 价值问题: 技术问题:
(二)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三)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1.揭示教学规律 2.确立教学价值 3.优化教学技术
三、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的教学论
1.西方:
古希腊、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2.我国:
《学记》: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 3.古代教学论发展特点 非独立性:
经验性:
零散性:
(二)近代的教学论
1.西方近代的学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 (法)卢梭:儿童观
(瑞士)裴斯塔洛齐:初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初等学校的各科教学法,直观教学等。
(德)第斯多惠:论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三十三条教学规律和原则。(英)斯宾塞:教学要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教学应适应儿童心智发展的顺序……
(俄)乌申斯基:强调教育教学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性
2.中国近代的教学论 颜元: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3.近代教学论发展特点
教学思想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教学论与心理学建立起联系,教学论的科学基础问题得到重视; 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开始从经验描述走向理论说明,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其理论性增强;
(三)现代的教学论 1.西方现代的教学论 梅伊曼、拉伊:建立实验的教育学 杜威:课堂教学三中心
凯洛夫:教学是教师以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中国现代的教学论 杨贤江: 蔡元培: 陶行知: 陈鹤琴:
3.现代的教学论发展的特点
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教学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 诞生了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并与传统教学理论尖锐对立; 研究方法论的进步促进了教学论向更新的科学化高度发展;
(四)当代的教学论
1.西方当代的教学论;
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论、 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欧洲: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论、 2.中国当代的教学论 3.当代的教学论发展的特点
(1)教学价值取向多元化,各种教学理论流派纷呈异彩,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繁荣;(2)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组织的个别化等,也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等;(3)注重教学研究为教学实践服务
第二章 教学系统
一、教学系统概念
教学系统是由构成教学的各个部分以一定的方式或顺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与环境发生着特定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系统观
(一)教师中心说
(二)学生中心说
(三)学科中心说
第三章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一)基本要素
三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知识、教学内容)
四要素:—+教学物质条件
五要素:----+教学媒体、教学方法
六要素:——+教学目的
七要素:————+反馈
(二)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提出要求(差距)现有水平?
唤醒学生需求 主动学习与发展
满足要求,缩小差距
提出新的要求(新差距)……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理论界对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
1、特殊认识说。
2、发展说。
3、认识-发展说。
4、双边活动说。
5、多重本质说。
6、教师实践说。
7、情知说。
8、适应发展说。
9、审美过程说。
10、价值增值说。
11、认识实践说。
辨析: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从教学的对象和结果看,教学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但教学认识活动有其特殊性,即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有教师教,具有间接性;还具有发展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传承知识
培育能力
涵养品性
四、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活动的一切方面,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直观性原则
直观的三种类型: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直观是手段而非目的 注意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如何启发? *从问题入手
(1)教师置疑:什么样的问题?向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 (2)学生质疑 展示思路 指导方法 激发兴趣等
3.循序渐进原则
1、“序” 指的是什么?
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2、“序”在哪里?
两种顺序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序而呈现的。
3、教材的序与教学的序: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巩固性原则
为什么要坚持巩固性原则? --如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给方法(尝试记忆、支点辅助、整分结合) **养成习惯(复习、新旧知识联系) ***学会运用
5.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意义 (2)措施 教学目标分层次;
课程的弹性化(同科目分层次,选修课,弹性作业);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小组教学); 评价标准——合格+特长。
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什么实际?
(科学知识运用的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学生的实际。)
——怎样联系实际? (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7.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最优化)
现代教学特别强调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就提出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人们总是希望教学能最优化。(如巴班斯基)
教学最优化
一,视为教学的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使教学变得更完美;
二,视为一种状态,一种结果,即优良的教学,成功的教学。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学生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设计概念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特点:
指导性
整体性
操作性
创造性
意义:
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有助于增强目标、活动和评价的一致性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桑代克:由动物实验建构 学习定律;学习迁移
杜威:儿童中心
布鲁纳:认知结构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
发展历程:
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自动化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理论依据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现实依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生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经验
行为主义学习(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观点:
1.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环境
2.当学生做出某种反应后教师给予强化
3.教学过程:
刺激(学习项目)——反应——强化
启发:
1.更多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类型
(动物技能训练、联想学习、机械学习等)
2.设计并安排适当的课堂环境,以保证学生能产生期望行为或削弱不当行为。
(环境的适宜程度对于学生产生怎样的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3.恰当使用强化
局限性:
1.要将学生看作主动发展的个体,所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2.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考虑自己所拥有的权力,考虑教学伦理。
案例:怎样使用行为主义教学方法
1.你对你班二年级学生使用行为方法吗? 2.你用什么方法来强化好的行为?
3.你怎样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你运用惩罚吗? 学生能够强化和矫正自己的行为吗?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分析教学对象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策略
选用教学媒体
设计教学评价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内容
分析: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流程图
┌──────┐
│ ←──┯───修正反馈 ←───────┒
│ 学 │ ↓ │
│习│ ┌───────────┐ ┌────┻────┐ │分析 内 │ │ 设计 │ │ 评价 │ │ 容 │ │ │ │ │ │学 →的 │ │ 教 教 教 教 │ │教 │ │习┃ 分 │ │ 学 学 学 学 │ │学 → 形成性评价 │ │需 ┃ 析 │ │ 目 策 媒 过 │ │设 │ │要 ┃ ├→ 标→略→体→程 →计 │ │的 ┃ 学 │ │ 的 的 的 的 │ │的 │ │分 ┃习│ │ 设 设 设 设 │ │评 → 总结性评价 │ │析 →者 │ │ 计 计 计 计 │ │价 │
│ 的 │ └───────────┚ └────┬────┚
│ 分 │ ↑ │
│ 析 ←───┴── 修正反馈←───────┘
分析阶段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Briggs)理想状态-现实状态=需求
首先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理想状态由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而定。
其次要确定学生现实状态,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
最后是确定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这一差距也就是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要实现的目标。 2.学习者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 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起点。 最典型的起点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起点。 戴尔(E.Dale)的 “经验之塔”(1969)
分析阶段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认知观的描述方法 行为观的描述方法 内外结合法
行为观的教学目标描述方法:“ABCD”模式 1.教学对象(A,即Audience) 2.行为动词(B,即Behavior) 3.行为条件(C,即Condition) 4.行为标准(D,即Degree)
小学三年级下册《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口语交际课时,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交谈中逐步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感人。 引导学生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请教,询问。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例子:
通过这一单元共5课时的教学,全班学生都必须学会参照课文例题或其它参考资料在40分钟内独立解答至少10个不同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式,解答步骤和答案的正确率至少达到80%。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述和呈现顺序的过程。
学科教学内容的分类
分类
教学单元知识的划分 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问题解决 事实、概念、原理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学习要求重在理解记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培养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获取的能力。(1)提供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连接的“支点”,讲清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2)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
(3)适当引入教学媒体,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丰富多样性。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要求重在操作和应用,形成技能技巧,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设计教学内容教与学的程序、步骤; (2)练习设计要充分;
(3)注意正反例练习内容的设计;
(4)正确处理练习时间的分散与集中,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合理规划、分配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训练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注意: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策略的训练;
(2)编写包含策略性知识的适合小学教学的教材; (3)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策略性知识内容。
三、教学策略设计
(一)概念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特点:
(二)教学顺序的确定
教学顺序是指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是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做出科学的安排。这里主要探讨课时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的安排问题。
⒈理智技能的教学顺序。
加涅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安排; 布鲁纳的发现法;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
⒉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
应先提供先行组织者,即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学习者提供该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然后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言语信息。
先行组织者:
3.运动技能的教学顺序。 包括三个递进的阶段:
认知阶段(内容包括知识和动作); 分解阶段; 定位阶段。 ⒋态度的教学顺序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观点:观察榜样 启示: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观察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
(四)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一般包括黑板、教科书、图片等传统教学工具和投影、电影、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教学媒体的使用: ①找准最佳作用点 ②找准最佳作用时机 ③教学媒体选用表的编制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六)教学环境的设计 1.教学物质环境的设计: 2.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利用课堂物质环境的变动组合创设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注意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五章 课堂教学
一、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二、教学实施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总结
教学实施:教师将教学设计或构想付诸教学实践的
过程。
三、课堂教学过程技能
(一)导入技能 直接导入 旧知识导入
直观教具导入(演示) 巧设实验导入 生动实例导入
故事导入:锡塔和锡拉的故事(***709551615) 问题导入 要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入目的明确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启发性 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进入课题自然合理
(二)提问技能
教学片段分析:41-test-1
(三)讲解技能
要求:
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实例丰富,新旧联系; 深入浅出,启发思维; 及时巩固,联系实际。
(四)演示技能
要求: 精心选择 明确重点 充分感知 及时总结 明确结果
(五)板书板画技能
1.提纲式板书:
小学语文第十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设计: ┌ 静: ┐ ┌ 漓江的水┤ 清: │
桂林山水┤ └ 绿: ├ 舟在碧波上 甲天下 │ ┌ 奇: │ 人在画中游 └ 漓江的山┤ 秀: │ └ 险: ┘
2.语词式板书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板书设计: 贪—→贪—→贪—→贪—→贪(一无所得) 3.表格式板书
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田忌赛马》一课的板书:
4.线索式板书
5.图示式板书
如小学品德课本第十二册《败不馁》一课的板书
┌ 强者 → 奋斗 → 成功
│ ↙ ↓ ↘ 失败 ┤ 前进 继续 发奋 面前 │
└ 弱者 → 消沉 → 失败 ↙ ↓ ↘ 倒退 中断 气馁
6.简笔画、示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如何运用简笔画激发学生兴趣?
(六)组织教学技能
1、管理组织教学:课堂秩序管理、个别学生的管理
2、指导性组织教学:阅读指导、观察指导、 课堂讨论的组织指导
3、诱导性组织教学:热情鼓励、设疑激发
(七)结束技能
归纳式
〖例〗一年级数学教完10以内数字后的 课堂总结概括为儿歌 “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卖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
活动式:
〖例〗一位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问小朋友都愿意回家背诵给家人听后,提议先在课堂上演习一下,并自己扮演年老的老奶奶。
生:奶奶,我们今天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猜吗? 师:好,我很喜欢猜谜语呢。你说说着。 生:“远看山有色……”
师:什么?远远地就能看到山上有蛇?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生:不是蛇shé,是色sè。
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色”是什么意思? 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 拓展延伸式:
〖例〗《蝙蝠和雷达》课堂结束设计:
师问:“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
生答:……
师问:“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 悬念式:蔡加尼克效应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
——叶圣陶语
如有位教师讲完等差数列后,下节课要讲等比数列,在结束时提出:数列20,10,5,2..5,1.25……的第10项是多少?
(八)应变技能(教育机智)
“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
——马卡连柯 思考:
我国中小学常用课型及其策略是什么?
第六章 教学模式
一、概念界定
界定一: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的各要素构建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
界定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二、教学模式结构与特点
(一)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5、评价体系
材料分析:教学模式的特点 凯洛夫综合课的六环节
第一环节(1-2m): 学生入座,准备东西 第二环节(3-8m):查阅学生作业
第三环节(5-10m):讲解新课的题目目的、确定与已学功课的练习 第四环节(10-20m):讲述与说明新教材 第五环节(10m): 巩固新教材 第一环节(1-2m):布置新的家庭作业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稳定性 整体性 简约性 可操作性 理论性 中介性
三、常见教学模式的介绍
一)我国小学基本的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 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 联系(比较) 总结 应用
五环节”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二)我国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情境教学模式 思想来源: 目标: 操作程序:
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理解:深入情境,理解课文,激发情感
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神话感情 优点:
调动了学生的情意因素
符合语文教学特点,很好发展了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缺点:
对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条件要求很高,不适用于不发达地区
(二)尝试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基本训练(5m): 导入新课(2m):
进行新课(15m):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试探练习(6m): 课堂作业(10m): 课堂小结(2m): 优点:
符合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教学的逻辑顺序符合中差生的需要
兼顾了一般能力、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缺点:
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不太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对以概念学习为主和实践性强的课业不太适用
观点点评:“我生平不仅永远不把同样的东西重复许多次,而且,哪怕是两次吧,我也绝不逐字逐句
去重复。我上的每一节课,都跟另一节课有不同的特点,尽管它们的课题是相同的……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三四十年在学校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那么,我将大吃一惊,而且,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做教师了
第七章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概念
评价 测量
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和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考试: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现代的发展 ⒈测量阶段 ⒉目标模式阶段 ⒊目标参照测验阶段 ⒋人本化阶段
总体发展过程: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标准化评价→综合性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日益注重发挥评价的“形成”作用 日益重视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日益强调进行“全方位评价” 资料的收集日益重视定性与定量结合 开始注意对被评价对象的消极影响
三、教学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学习前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学习中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学习后的评价 相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四、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因素:
2技能目标因素: 3能力目标因素:
4情意目标因素:
(二)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方法 测验: 等级评定: 表现性评价: 成长档案袋:
学习材料:标准化测验的误区
第五篇:智能交通管理网络系统中城市道路监控设计.
智能交通管理网络系统中城市道路监控设计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长,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交通拥挤,车流不畅,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进而降低了生产和工作效率。因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由于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出行延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是通过对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改变城市交通混乱的局面。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由交通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决策、发布两部分组成。交通信息实时采集系统是交通路面的高清数字化视频系统采集。通过实时交通视频实时检测,记录来往车辆类型、车速等数据,将各监测点的各时段车辆行驶状态、车型种类、违法类型、平均车速、车流量、堵塞路口及路段的交通情况准确、快速、实时地发往交通指挥中心。道路交通信息接收、处理和发布系统是通过设置的交通信息采集网络,获取各种实时道路交通情报,经过综合处理和分析等,及时发布路面交通状况信息,向交通参与者提供有关信息,方便其选择出行路径。对采集来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筛选处理,配合综合交通信息平台、GIS电子地图、交通疏导的决策支持等综合信息处理,分析得出整个交通的动态交通流分布状况和交通管理的预警信息,最后形成一目了然的诱导信息。
智能交通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引入到城市道路监控中,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点面结合式监控,提高了城市整体安全防范水平,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加强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率。下面主要介绍交通监控的几个系统及应用:
一、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
1、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
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行为,经常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抓拍的违章照片、视频录像为依据对违章者进行处罚教育,从而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因闯红灯违章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堵塞和交通混乱,加快车辆在交通路口行驶速度,保证道路畅通。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输出路口红绿灯信号,确定放行车道和禁行车道。禁行车道通过视频车辆检测单元,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有车辆通过禁行车道时,通过主控机控制闯红灯违章抓拍单元拍摄违章车辆号牌图片和该方向的全景图片,为确保所拍照片能够作为民警执法依据,系统抓拍两幅连续全景图片,以反映车辆运行轨迹,所有处理结果都存储于主控机(工控机的存储单元中,同时系统具有硬盘录像功能,可以将违章事件的视频数据纪录在硬盘上。存储信息可通过通信子系统由人工控制下载给笔记本计算机,或自动通过光纤、无线等传输方式传给中心端数据管理子系统。这样对于违章闯红灯行为既有违章抓拍图片,又有视频图像,避免了违章处罚引发的争议,同时对于一些交通事故引发原因、责任判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与车辆交通有关的案件也呈不断上升势头,交通肈事逃逸等案件时有发生。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公安部门有效控制高速公路上超速违章现象、抓捕逃逸车辆,已成为公安交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开发了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高速公路车道上的汽车进行非接触式监控,获得超速车辆车速、车牌号码、违章照片等运行状态信息,可对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的超速车辆信息进行准确、稳定、全天候的检测和记录。同时与黑名单中的“稽查车辆”进行比对,可以很好的辅助治安监控管理。系统还可以将违章车辆信息送回指挥中心以及收费站,便于存档和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罚。这一套功能强大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管理、卡口管理、巡逻执勤、逃逸车辆抓捕等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系统突破了大量的技术难点,实现了高速车牌识别。每车道在仅架设一台CCD(摄像头、有测速雷达的情况下精确的检测车速、捕捉车牌信息。该系统具有:成本低、识别率高、软件测速、高速识别、性能稳定、结构精简、维护容易、低故障、完全采用视频触发和识别(无需破坏路面埋设线圈或安装红外探头等技术优势,从而确定了在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地位。
“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是实时响应系统。其原理是将前端车辆图像信息采集CCD(摄像头架设在待测车道上方,识别软件采用图像触发的方法,对CCD(摄像头传回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当发现有车辆驶入监测区域,则立刻启动识别模块,获取实时车牌图像数据后,系统在极短时间(1秒左右完成车速检测、图像识别、车辆数据入库、图像数据入库、道路信息分析、检索数据等处理。如果发现通过车辆超速或是交警、公安机关需要查找的车辆(如被盗抢车辆,系统可通过远程数据网络,向“指挥中心”和“拦截站”发出告警信息,通知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告警信息包括:发现触发报警车辆的时间、地点、车速、车牌号码、抓拍的车辆照片、车辆被缉查的原因。对于存放于数据库中的过车记录,可以随时进行检索,掌握车辆的去向,可以作为违章处罚的根据或对破案提供帮助。
3、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
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为将车辆视频检测、雷达测速、车牌自动识别和车辆稽查数据库实时比对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实时稽查系统。该系统可对行驶车辆进行测
速、牌照抓拍、识别和比对,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能自动实时稽查违规车辆,有效地进行交通执法。
移动稽查系统在自动运行的基础上增加了手动抓拍的工作模式。自动运行通过自动车辆触发算法实现车辆的自动抓拍和识别,可以实现系统全天候状态下的自动运行;手动工作模式可以人工参与系统的运行,以保证抓拍的图片更加准确,还可以对逆行、压黄线、违章停车等多种违法行为进行移动过程中的手动抓拍。两种可选的工作方式有效的满足了广泛的用户需求。系统可以实现各种违章抓拍、道路监控、记录核查过往车辆车牌与数据库比对,对记录在案的问题车辆及时报警,这种有效便捷、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交警执法力度。
系统技术特点
1可在双动模式下工作,即在巡逻状态下行驶的警车对运动的目标车辆进行检测。
2采用先进的视频车辆检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识别各种车牌。
3采用先进的Ka波段雷达测速仪进行速度测量,可支持速度锁定,最快速度跟踪等多种工作模式。
4可外接2个雷达探头。
5能够对违章车辆进行抓拍、录像与自动报警。6检测目标车辆速度范围:0-200km。车牌识别率>90%。7支持与指挥中心之间的GPRS数据通讯。8系统界面友好易用。
9可使用笔记本、小型工控机作为车载运算平台。
4、其它常见违章行为监测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的核心技术是车牌识别技术、视频虚拟线圈检测技术。利用核心技术可以附带开发出多种电子警察监测系统,自动监测、取证、执法处罚多种驾驶员违章行为,如“公交车道监测系统”、“压双黄线监测系统”、“非机动车道行车监测系统”、“逆行禁行车辆监测系统”、“紧急停车带行车监测系统”。
在机动车日益增多,而驾驶员自觉守法意识淡薄,监督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少数驾驶员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经常违章却很少受到处罚。在没有交警执法的情况下,公交车道、非机动车车道上经常出现机动车的身影,在没有隔离带的双向道路上,经常出现超车压黄线的情景,一些单行线上经常有逆行车辆出现,紧急停车带内经常有车辆长期停留,这些违章行为是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并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二、交通信息统计系统 车流量监测系统
车流量监测系统专门针对中国城市交通状况和混合交通流特性,采用相适应的智能数字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能满足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的要求,具有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不破坏路面、适用性强、安装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在多年的工程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各项指标上都无可挑剔。此系统可以灵活的集成在各类ITS系统中。
“车流量检测软件”是实时响应系统。其原理是将车辆图像信息采集CCD(摄像头架设在待测车道上方,识别软件采用视频触发的方法,对CCD(摄像头传回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当发现有车辆驶入监测区域,则立刻启动车流量检测模块,每过一辆车,系统计数自动加一,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车流量检测、排队长度、等待时间、车道占有率、道路信息分析、检索数据等处理,与数据库中的交通流参数比对判断道路拥堵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进行远程数据发布、更新、查询等处理,严格保证各级数据库内容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LED显示屏显示出结果,使驾驶者了解哪一路段车流量大,哪一路段交通拥堵,自行选择行车路线。系统还能统计车辆通过情况,包括:按年月日统计
车流量、车辆等待时间车道、占有率等数据,其结果以表格、直方图、曲线图的形式输出、打印,并将统计结果传输到指挥中心,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数据采取相应措施疏导交通,满足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的要求。
系统技术特点
多参数同时检测:从视频信号中可以提取大区域范围内的多种交通参数,并可以提取一些采用其它方法难于检测到的参数。
大范围检测:一路视频信号可以覆盖4-6个车道,实现大区域范围的交通流检测。多阶段检测:可以检测进入路口的交通量需求及其变量,还能检测出信号控制方案执行的效果,完成信号自动控制全过程的检测。
设置、调整方便灵活:可以在视野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虚拟检测区;可方便直观地在计算机上移动虚拟检测区的位置或改变其大小,以满足不同的交通应用和道路覆盖范围等方面要求。
无须破路、安装简便、维护方便:安装时无须破坏路面,无须干扰正常交通,就可完成检测器的重新设置;无须因道路路面维修而中断交通检测。
可扩展性强:交通流参数可以存贮在视频车辆检测系统内部,以备后用;基于该系统,还可以扩展出很多实用功能(如违章检测、联网。
三、智能化多媒体网络车牌识别系统
车牌识别作为交通监控的核心技术,应用在多项子系统中。智能化多媒体网络车牌识别系统广泛应用在过往车辆自动登记、验证,公路收费,车辆安全核查,小区、停车场管理等方面。
系统采用视频实时触发方式进行检测抓拍,能够自动侦测、准确识别及验证行驶或停泊中车辆的整车车牌号码。可对已抓拍图像与数据库资料及时进行比对,当发现应拦截车辆时,系统能在本地机和中心机上及时报警。系统采用先进的模糊图
像处理技术,通过程序能很好的实现对于车牌的整体倾斜、车牌的文字倾斜、车牌的污损和模糊等的处理,将人眼都很难辨别的车牌号识别出来。
车牌识别的流程可分为车牌定位、车牌预处理、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四个步骤。
系统实现功能和技术特点
★准确识别不同地区及各种类型的车牌号码。★采用图像自动触发方式,不需要其他外在触发机制。★自动完成车辆记数,车流量统计。
★对已抓拍图像能与数据库资料及时进行比对,当发现应拦截车辆时,在本地机和中心机上及时。
★内置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存储、搜索及整理车辆资料,能自动备份数据并完成统计报告。
★在网络的环境下实现各地的数据同步,可实时监控前端系统的运行状况。★对运动速度在180公里/小时以下的汽车车牌进行自动识别。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车牌识别率不低于96%,在阴雨天、夜间人工光照条件下,车牌识别率不低于90%。
★系统能够识别的车牌类型包括:普通民用汽车车牌、军用汽车车牌(含武警车牌、警用汽车车牌
★系统能够识别车辆类型,绘制出车辆的三维图像。★抓拍图像的时间小于0.03秒,识别图像的时间小于0.2秒。★系统适应全天候条件下工作。
四、电子警察在城市道路监控的应用
在我国但部分大中城市的道路监控系统中都有电子警察的身影,并且在使用数量上和功能需求上不断扩大和提高。电子警察的广泛应用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体现了“科技强警”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下,也面临着交通状况、治安状况恶化等问题,迫切需要建设城市道路监控系统。
大中城市道路监控系统由于监控点多、分布广且具监控中心距离较远,不能将所有监控点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监控,一般分将重要监视点的画面视频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录像和电视墙画面监控,对电子警察系统则要求将自动记录的违章图片和其它信息数据回传到监控中心,作为执法处罚证据和资料存档。这样电子警察的控制部分就需要安装在路口的机柜中,控制主机则要求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的工控计算机,通过电话线等现有传输线缆将数据传回监控中心,同时将视频录像资料存在本地计算机中,控制中心可以调用这些视频资料用于判断有争议的处罚事件和判断交通事故原因。
一些中小城市主要路口少,监控点少,这些监控点距离监控中心近,这样可以从监控点到监控中心直接敷设光缆线,将监控点的视频信号直接传输到监控室。电子警察系统由于有视频虚拟线圈检测功能,可以将控制主机直接安放在控制中心,这种方式使前端摄像机即可用于道路监控又可用于电子警察检测取证。将电子警察系统安放在监控中心,对控制主机的要求降低,系统维护、维修成本降低,同时对于资金紧张的项目,可以用一套电子警察系统
通过人工切换对多个路口进行轮流使用,这样即可对经常违章的驾驶员有震慑作用,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使监控系统分步完善。这种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使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各地区气候环境不同、车辆牌照所用材质不同及其它特殊情况,造成视频图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某个电子警察系统在甲地使用效果很好,在乙地使用效果不好,另外每个地区交警部门可能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一些新要求。对于一个较为成
熟的电子警察系统,应该能满足大多数需求,同时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整软件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监控数字化发展,城市道路监控完全数字化的时代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