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方案
关于《内蒙古民族调查》的活动方案
棋盘井第三小学 四年级 李丹
一、概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内蒙古,了解蒙古族这个民族的民俗和民风,以便于让内蒙古的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内蒙古民族调查》这一活动主题极具现实意义,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并且学习资源的获取极其的方便,更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与锻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能够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社区或学校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查阅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协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协作才能更好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加工信息和评价信息。(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先放一段关于内蒙古风土人情的视频,背景音乐为《为内蒙古喝彩》。观看完视频后,让同学们发言:片子中表现的是关于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这个民族的哪些方面风俗?
(二)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由上面的视频引出本活动的主题:内蒙古的民族、民俗、民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给予总结并归纳为发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1)民族比例(2)语言(3)主要美食(4)服装(5)重要节日(6)风俗习惯(7)调查方法
(8)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 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并选聘名小组长,每一个小组负责以上八个方面中的一个,确定为该组的活动主题,并按以下的要求完成任务。
(1)小组成员搜集和小组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2)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所搜集到的资料。
(三)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来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评价。小组成员按照上一环节的四项任务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四)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汇报,要求尽量全面生动,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五)结果评价,学习反思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研究方案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课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跑,我想玩,我难受……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太单一,教学内容太乏味……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跑步、不喜欢单一。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体育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表现你所想的,用兴趣表达心声!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马坊中学九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
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特色班级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体育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体育”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动”,因为动了才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才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技能,然后再进行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唤起学生对高技能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动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体育课有兴趣的不足50%,体育爱好的下降是来自跑步累的压力。
3、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实践。运动会、乒乓球、篮球等项目的比赛。
4、创办体育社团,组成学生们独特的兴趣小组,用不同的体育活动表现自己班级的特色。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调查问卷,了解现状。
(二)实施阶段: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
1、体育社团特色展示。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
第三篇:研究方案
铁岭市第七初级中学关于
《中学自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有效地促进“两个变革”,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基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课题正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更加科学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以热情的态度,转变观念,实施课改,转变角色,关注学生发展。
多年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我们有一批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新课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2003年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开展了“六项专题推进的实验研究”我校承担了“语文整体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教育课程实验研讨。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另外,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总体上看基本能适应本课题的软硬件研究要求。
以上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因此以本课题研究为着眼点,研究“城郊初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和意义
1、现代教育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人才。在国际上,许多旨在提高青少年社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课程已被列入各国的教育计划。人际间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共同合作的互补的交往技能,已成为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自主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目前,自主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
2、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我国也开始出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于2001年5月1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专门提及自主合作学习,并对自主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定》指出:“鼓励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给予我们进行课题的研究以充足的信心。
3、自主合作教育理论是目前国内外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方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4、目前我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有以下几方面:①师生负担仍然过重,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偏低。许多教师为竞争所迫,终日埋头于学生的作业堆里,无暇顾及认真备课和教学上的改革,在时间的安排和科学方法的使用上不尽合理,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得不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学生增加作业,延长学习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②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肯定了智力因素的重要价值的同时,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学生的智力和文化成绩的提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限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③教师与学生形成的均是一种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利己行为。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的培养,以及鼓励机制的建立,教育与社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④教学信息的传播模式单一,缺乏多向性、层次性。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间的交流,而忽视了甚至是否认了学生同伴间的影响和交流,这实际上是对教学中人力资源的浪费。⑤后进生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原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⑥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在自主合作意识上的缺乏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5、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需要以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工作方法问题,经参观、学习和讨论交流,我们认为,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广泛而积极的实践意义。
自主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发展和动力,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主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自主合作教学就是将合作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系统地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学习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自主合作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高效、低耗、愉快地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主合作学习可以创设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使知识共享,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我们认为此项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我们将在初
一、初二年级部分班级开展研究.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宗旨,严格组织实验,认真做好记录,积累实验数据,随时进行分析总结,以具体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推动深化教学改革。
3、以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理论为依据,针对实验中不同的需要和实际,提出新的理论架构,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创出新的理论观点。
4、以探讨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围绕着自主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要求全体实验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方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组织实验,排除一切干扰,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丰富现代教育提供素材。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教师间的小组备课、自主合作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达到研训一体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合作的情感、养成合作的品质。
3、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方法。
4、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四、实验原则
1、学习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4、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自主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导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5、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6、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是手段,是桥梁,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育人的三项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实验的总体设计
(一)实验对象: 课题组成员任课班级中进行;
(三)实验学科及教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及班级管理;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资料文献法和调查法,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动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教师间合作、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合作的有效方法,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模式。
(五)研究步骤及任务:
整个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两年(2011年3月---2012年12月)。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培训教师,主要是理论的学习;
2、作好研究的前期调查工作,各学科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确定研究目标,并且将资料建档;
3、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原则,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4、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小组合作评价标准。
5、选取初一年级组和初二一、二班级进行尝试。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教师组织协调组内和组间的合作,通过研究课和活动的形式,深化自主合作学习,抓好班级管理和小组评价;
2、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阶段研究资料;
3、做好研究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心理变化过程等。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新的发现或感悟。同时,每学期结束前,做好一次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实验的总结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基本实现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理论;
3、做好总结,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与成果鉴定。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进行各阶段以及阶段任务的调整,但尽量保持研究过程的不间断性。
六、实验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教师论文集;
3、个案分析;
4、学生成果;
5、结题报告
七、实验措施
为了确保研究顺利开展,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验最终成果的学术性,我们将做到:
1、教师培训:
①认真学习有关论著、我校自行编制的《铁岭七中教师文集》以及相关的科研论文,聘请专家到校举办讲座,使全体教师掌握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与实验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③聘请有关专家和市学院教研人员任课题实验顾问,到校进行实验指导,并积极与本课题实验先进地区的学校联系,组织实验教师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
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
2、实验准备
(1)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师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形式及有关规定。
(2)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3)制定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规划,明确小组成员责任,确定小组评价标准和记分办法。
(4)“中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是我校的总课题,为保证总课题的实验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科的特点,建立学科课题组,确定支撑总课题的子课题。
语文:自主学习,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数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英语:英语课堂教学自学指导的实验与研究 政、史、地: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式的实验与探究 理、化、生: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探究
以上子课题,要扎扎实实抓好,要充分体现“高效课题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这个总课题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紧密结合。
3、实验操作
制定自主合作学习法的教学原则:
a、合作交流原则: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分层次合作交流。
b、主体性原则: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c、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合作学习的推行。
d、反馈性原则:合作学习是动态过程,要通过反馈-引导-反馈的循环过程来提高学习质量。
e、创造性原则:合作学习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目标。①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教法,并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选好或编印好定向导学案,独立测试题及答案等。向学生布置合作式预习要求。
②上课: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按自主、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上课,并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方法指导,在短时间内使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方式形成习惯和自然,配合默契,完成教学目标。要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组织中引导:有秩序发表意见,让学生学会归纳,避免交流重复内容。b、学习程序引导:自读自悟,自我解决,自我发现问题。c、方法上引导: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适当点拨、肯定,适当总结。
③课下: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及时处理存在问题,不留尾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课外辅导,并对小组及时地做出恰当的评价。并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形式,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表现自我。
④总结:班主任及实验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要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性评定;课题工作组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总结,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八、“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组成员
1、领导小组
组 长: 王丽杰(铁岭市第七初级中学校长)
副 组 长: 刘利(教学校长)张铁环(政工校长)
成 员: 杨继平
赵淑娟
吕兵
田海
2、工作小组:
(1)语文组:自主学习、交流提升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成 员:康立志
孙丽娟
赵淑娟(3)数学组和理化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
成员:张弛
杨继平
吕兵
于涛
高玉敏(4)英语组:课堂教学自学指导模式研究
成员:丛雅君
王丽囡
(5)政史地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
成员:侯焰红
刘万霞
纪丽娜
李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
资料费:2,000.00元 印刷费:2,000.00元 培训费:8,000.00元 研讨费:2,000.00元 其它:1,000.00元 总计:15,000.00元
十、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管理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学》、《心理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凤城六中经验与新课程改革》、《杜郎口中学材料》。
第四篇:实验室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写的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 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我校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 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学习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 学习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状的要求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 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 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 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已势在必行。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 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把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达到提高化学教学的教育质量,这也正是我们 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 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 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的限制,课程改革虽以开展多年,但尚未有组织地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同时根据近几年我市的中考走向,实验探究题占分比例比较重,而我校学生在实验探究题丢分却较为严重。在这 种情况下,如何运用新教材,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开展探究性教学,总结出 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同时发展教师、发展学校。
二、课题的设计
(一)概念的界定 实验教学:
本课题探讨的是实验探究,是以“实验”为中心的教学,它包括 了教师的课堂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课外小实验。探究性学习:就是 要把以往以结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重视结论的形成过程,结论是学生在 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探究性学习的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 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 作等。基于以上认识,将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定位在:以现有人教版初中化学教 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实验为依据,运用教学论原理,将信息论与教 育科研理论有机结合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思想、知 识、方法,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增 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尊重 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通过师生沟通、对话、交往,以达到 共同探究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内容 :
(1)对实验探究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策略的研究。(2)对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3)对有效开展课堂实验探究教学课的研究。
(4)对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手段”与化学实验有机整合的研究。具体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报刊、网络等进行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科研水平。2.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让能力在课堂中彰 显。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开展学生实验操作、设计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 :
1.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创新 的优秀品质。
3.通过实验探究,让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让课堂变得更有生机、更和谐。4.通过实验探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一些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五)研究对象:
九年级全体学生。研究方法与步骤 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总结法等相结 合的综合方法。
(六)实验周期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2014 年 6 月准备,2014 年 9 月开题,2015年 6 月 结题。1.准备阶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专题理论知识,收集相关资料,提出研究 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进行科研立项;确定课题组成员及人员分工;研究 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1)2014 年 9 月~2015 年 2 月: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撰写开题报告,研讨 “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研究策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展示 一部分优秀教学设计、课件、研究心得体会,做好阶段总结。(2)2015年 3 月~2015 年 5 月:在继续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研讨发展学生探 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 动,展示一部分优秀教学设计、课件、研究心得体会、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好阶段总结。(3)2015 年 5 月~2015 年 6 月:撰写出相关的研究论文;初步撰写课题研究报 告,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3.结题阶段: 整理课题材料,修改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汇编和展示。
(七)研究人员及分工:
薛晓娟,现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负责学生实验指导工作。
刘丽云,现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负责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及材料的收集,归档。王志惠,化学实验员,负责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管理,辅助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价值的论证:
研究背景及原因
本课题研究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时下人们通过网络、手机、路路通可以达成即时的联系和交流,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家校之间的联系,教师家长的工作都很繁忙,学生出了问题,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条路路通信息、叫家长到校,快捷又方便,然而这样的联系所起到的效果有限,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深层次的解决,家校的关系不平等,家校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隔膜,学生在中间躲闪腾挪,施展自己掩盖真相的本领。其实不仅家校之间存在这种隔膜,当代初中生和家长之间也是,学生有空更喜欢上网,QQ与同学甚至陌生人聊天,而忽视了和亲人之间必要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仅仅存在于课堂或是学校一方面,对学生的个性了解,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是隔靴搔痒。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提出家访的必要性,以家访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来弥补其他家校联系方式,并起到教育学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
在众多家校联系的手段和方式中选择最原始的一种回归教育的本真,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并认可教师的教育诚意,在社会多元化、信息多维化、诱惑多方化的今天,要让学生像以前的学生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唯师马首是瞻,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更要拿出十分的真挚面对学生和家长,事实上,在笔者本学期的多次家访中,多次获知家访已经很久没有接触过,甚至有的小学六年从没有老师到家走访过,有的学生基于与父母之间的隔阂,甚至期待我的到访并主动邀请。就此意义而言,家访这一平台的构筑是有必要的,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更是很大。
相关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家访的教育作用。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概念的辨析与理解
(1)家访。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4月修订第4版),家访指“因工作需要到人家里访问。”
(2)教师家访。家访是教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在家表现、家长的教育思想,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一是普通教师家访,二是班主任家访,三是普通教师和班主任联手家访,四是班主任配合校领导家访。
(3)家访和家长校访的区别。家访是老师到学生家里参观访问,家长校访则是家长主动到学校访问,这是家长教育子女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表现,教师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情况,与家长配合、沟通。这两者应该形成互补关系,综合各种手段和方式,以期达成教育学生的最优化方法。
(4)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是这一课题的重点,要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完善国民教育体制,就我们视野所及,发现目前还少有人对家访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在一些名教师、名班主任专著中也鲜少专门提到家访这一家校联系方式,更是很少提及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研究的价值
(1)多媒体通讯方式发达的背景下传统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的优势:新时期下在各种通讯方式发达的情况下教师家访的必要性。家访看起来是一个老方法,但老方法往往是能起好作用的,在老一代的教师工作中,经常有教师家访的感人故事,这种美好的传统不应该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发达而遗失在教育历史的角落,而应被重新拾起,也正因为当下现代化通讯手段更为多样化,这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才更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为返璞归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这就好像在现代化交通工具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越来越欢喜徒步上班,或以自行车代步,在电子信息联络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怀念传统纸质信件的交流一样,家访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进而感动家长,争取到家长更为有力的配合,对于教师来说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能够将家访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加以突出,并试图探究模块化家访形式,几个家庭一起,或是家庭与家庭集约式家访,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并教育学生知法懂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2)传统家访更能深入了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进行教育,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如果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或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大多数教师采用电话联系家长、家校路路通发短信给家长、请家长到校等手段和方式,但这些方式总让笔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感,总仿佛隔着一层纱,不能接触到问题的核心处。而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结合家庭具体环境,学生生活环境、家庭软环境的营造等多方面零距离接触学生,这样一种访问可以在更轻松的气氛下达到更为有效的目的。
(3)传统家访更能进行有效沟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在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也增加了彼此交流的信息量,本来人们之间的交流,面对面是最立体化的一种方式,通过人物的眼神等各个神情的变化,可以让教师捕捉的平时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有更为立体化的了解,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等等。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以赛亚柏林说:“如果你遇到一个人,想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唯一能够了解的方法是与他们谈话、交流,交流意味着两个人面对面,看着对方的脸,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听他说话……如果你真正希望与人们交流,希望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那么你必须理解各种手势,各种细微的差别,你必须看着他们的眼睛,你才能接触到实质性的东西。”
(4)传统家访能发挥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及时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在我们的家访实践中,确实发现了许多在学校常规教育中所不能发现的学生另一面,对于家庭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具体而生动的直观印象,教师以实际行动打动了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工作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在我的家访常规划进行中,甚至有学生主动邀请教师家访,这令笔者感到意外又欣慰。
(5)对传统家访在预防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的模块化整合:从形式来说,我把家访分成普通教师家访、班主任家访、普通教师和班主任联手家访、班主任配合校领导家访等四种形式,研究其中微妙的关系,也可以谈得上有自己的创建;从内容来讲,拟在模块化家访上做进一步研究。这一点在后面的主要内容这一块加以说明。
2、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目标
(1)通过多次家访的实践,总结归纳家访的实质性效果,抽离出对以后的家校联系具有指导意义的要素;把家访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研究其价值所在,教育学生知法懂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2)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家访,探究最佳形式和最受欢迎形式,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受益。
(3)针对家访中的困难,如学生家长的不配合、路途的遥远和交通工具的不便问题进行模块化家访的研究,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内容之一——家访在宣传法律知识时的必要性
在家校联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的今天,在教师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传统的家访是否有必要回归?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理由如下:
1、架设三方沟通的桥梁,达到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目的。随着各种现代化设施的飞速发展,人们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能感受到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不仅工作节奏加快,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在普遍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家长倒反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尤其是心理的引导不够,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家长不了解当下的孩子,尤其不能理解孩子读书的被动性,总会拿孩子和自己的读书时代相比较,此外,初中生本身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一有空就上网,宁可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通过QQ聊天,也不愿和家人面对面交流;没有沟通,也就很难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家访其实起到了一个架设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提供了学生与父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毕竟三方会谈,尤其是在孩子熟知的环境中,大家能够敞开心扉,进行深层次情感的交流,起到感情联络的作用,预防违法犯罪事件。
2、促进个性化教育,做知法懂法的好少年。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学生成绩不是主要的,关于孩子的成长和做人似乎更为重要,家访不是告状,家访是促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教师和家长双方以成年人的视角关注孩子,探讨发展,这更属于道德层面的交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在当今物质文化丰富的历史时代之下,孩子的个性的鲜明性得到最大允许范围内的发挥,一个班主任面对三四十个不同的个体,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恐怕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间所要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不可估量。此种情况之下家访可以促进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毕竟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当然,家访的意义远不仅于此,更为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在笔者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家长普遍对这一工作方式持支持态度。他们首先理性地认为学校对学生成长中的存在问题有权利保持沉默,不言将会导致沉疴、积弊,最终还是家长的问题,家访无疑可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一项数量庞大而又多样化的事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可能是一个模子造就出来的,而就家长而言,学生独此一个,在学生受教育与成长过程中及时充分提供学生的个性化信息迫在眉睫。欲成就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成长规律,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则家访势在必行。
3、全方位的了解,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学生在家这样一个跟他的成长最为密切的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状态下,是可以和家长、教师进行心灵的互动的,同时,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了解可以互通有无,双方可以分享对孩子成长的新发现和欣赏点。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对学生的了解是全面而具体的;教师对学生在校尤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发言权的,家访可以有效弥补双方对孩子另外一面的了解,以达成立体化个性化的教育。因为往往学生在校及在家表现不一,甚至相反。一位女生在笔者看来极文静内向,但家长却告知该生在家活泼好动。如此强烈的反差被同时呈现在教师与家长面前,对双方展开对该生的深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工作是极为有利的。事实上,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在校、尤其在课堂的情况,也迫切需要作这方面的沟通,教师的到来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反之,亦如此,教师要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走进他的家,结合他的自然成长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能够发现很多短信交流、家校路路通交流、电话交流、乃至家长到校访问交流所不能发现的很多信息。家访一次所能产生的巨大信息量的交流不是一两次电话联系所能够比拟的。把家访作为教师工作中的“润滑剂”,可以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更深层的了解,对教师在校工作也能有良好的作用。
4、人性化的沟通,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家的温馨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生长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切实的关系,学生在学校不轻易表露的方面,比如有一位小个子学生在学校一向沉默寡言,整天埋首于学习,但通过家访,我发现原来他是一名跆拳道高手,看到家里陈列的许多证书;另外有一名学生学习很糟糕,也很被动,但通过家访,我发现他是一个很细心、很懂得照顾人的男孩。家长的教育理念往往会通过家庭的装修,对孩子学习软环境的设置或是书房的布置等方面表现出来。而这些细微处通过实地家访才能作具体了解。也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进行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所以家访能更好地进行人性化沟通和教育。
当然家校联系方式很多,手机、电话、短信、路路通,家长到访,等等,不一而足,就快捷方便而言,家访确实比不上这些方式,但如果要考察学生的生活氛围,和学生进行零距离交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讲,家访能够更多的体现其温情、人性的一方面,这点是其他家校联系方式所不能达到的优势。
内容之二——家访是讲解法律知识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1)家访必须有目的进行,要达到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目的,从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具体表现: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居住环境、家庭住址、家长工作单位、电话及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等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学法懂法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2)家访前要做充分准备,搜集法律知识,自己先学,要全面了解知识,才能有的放矢。这是家访之前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师对被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具体情况要有充分的把握,包括学习、活动、交友、兴趣爱好等方面。
(3)家访要能够起到教育作用,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方面的知识。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态度,实施对学生的最大化教育目的,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融入集体的向心力。
(4)家访要有有疑而进行,针对情况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师每一次家访前,除了要求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具备求解意识,也就是带着问题去家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5)家访要存在交互性,让家长、学生都能参与到对法律知识的探讨中来。家访忌教师一头热,从头到尾只有教师一方面在表达,而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了解到原先不曾了解的,认识到原先不曾认识的。双方进行友好的交流,并把这种交流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家访不是告状,但也不是不关痛痒的随便到访,从而真正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并对之后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此外,对在家和在校发现问题,与家长共同商量,及时解决。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家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宜只是向家长告状,要注重家访的实际效果;重视家长意见,要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意见,对家长所提意见,要全面调查、了解、分析,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尽快采纳,以利学校工作的提高,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的偏激或不很正确的意见,要加以诚恳耐心的解释,让家长给予理解和谅解。尊重家长,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系,胸怀开阔,不计较个别家长对教师的偏见,绝不允许与家长吵架,有失教师的尊严,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和风范,感动家长,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达到教育学生,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内容之三——模块化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通过对学校教师家访的实践研究,探究模块化家访的可能性。
1、以普访为原则进行有序的个别家访。根据学生在校情况,就学生反复出现的问题,在与家长电话沟通过的前提下,笔者采用家访的形式,往往能够收获之前的片段印象所不能达到的成果。
2、在普访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化家访的尝试。
模块化家访的尝试基于平均教育的背景下地段生为主的情况,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原因。实事求是来讲,一名教师身上担负了多种职责,他(她)可能是一名父亲(母亲),他(她)是儿子(女儿),他(她)是一名中层干部、校长,等等,不一而足,我以为一个人做教师,全家人都围着他(她)转,这不是一种良性的境界。教师作为职业来讲,如果倾尽全力,其他全都抛掷脑后,不管不顾,这其实恰恰是他的失败,那么如何兼顾?我以为就家访这个工作来讲,虽然侵占了教师的业余时间,但我们仍然可以把这项重要的工作集约化,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①以班组为团队,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将全班学生根据家庭住址进行划块,分配给相应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可以随行,但一定要做好家访记录,便于班组任课教师集会时交流具体情况。
②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访或班主任配合领导家访,往往家访如果由一个人完成,只能产生一个人的印象,合作完成彼此可以互相讨论,使工作思路明晰;产生重大事件时,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家访,可以有更高的起点,问题的解决也许来得更容易。
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带学生或学生干部家访,让他们了解法律知识,就近的学生本来未必互相往来,但由老师带着串门,性质大不相同,一来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互相了解,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才干。对日后的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 既然采用了就近原则,教师在家访时,就可以灵活地走访,做好法律知识的宣传、讲解,即同一段时间可以家访多家,做好记录并进行比较。
(2)处在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变的初中阶段,当代独生子女学生回到家,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很少的,现下初中生功课压力大,负责任的家长督促孩子做完作业,顶多再复习复习,其余基本很少有心理层面的沟通,许多学生宁可上网聊天或上网游戏也不愿意和家长谈心,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很少接触到同一年龄层的学生,也就很难普遍了解当今中学生的心理情况。事实上,每次家长会,许多家长都会抓紧仅剩的一点时间互换“情报”,家长和家长之间有着迫切的交流欲望,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种背景下,由教师牵头带领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民间”互访,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①互补型学生及家庭。往往有些家长在某一种教育方式上有许多先进的理念或成功的经验,那么缺乏这方面经验的家长通过走进他们家可以具体直观地感受这种家教理念,目视往往较之耳闻更具有说服力。
②问题相仿的学生及家庭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学生所犯的错误某些事具有相似性的,那么几个家庭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也许比教师单方面思考对策更有效果。
③背景相似的学生家庭。所谓的背景相似指的是不论家长的工作性质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鸣之处。教师可以将类似的家庭聚集在一家举办一场沙龙会,之所以选择在家里,而不是学校等场所。了解学生的共同点,能有针对性的讲解法律知识,就能达到预防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目的。
以上只是理论层面的探索,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达到教育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