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

第一篇: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

名词解释

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或授权,根据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权力。地方行政权。

地方行政权:就是地方行政 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执行国家法律规范、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力。

行政监管:就是地方政府管理市场与社会的基本方式。行政监管的手段主要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司法等。合议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集体审判的制度。

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侦查:是指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人身尊严的强制措施。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互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是指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地方政府所能利用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包括地方国家权力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作协、艺术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

党管干部原则:即只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委任制:由具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领导干部的方式。平调:主要是指地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在同级别的不同地区、部门、岗位的流动。交流制度:指在行政机关内部公务员之间或者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之间实行调换任职。

回避制度:国家机关为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谋私徇情,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采取的限制。地方公共财政:就是地方政府的理财活动。即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依据宪法和法律,运用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进行的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活动。行政责任制:就是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制,下级政府对于上级政府要负直接的行政责任。

政府雇员制:政府根据全局性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

公推公选:指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任用制度,它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考核、考试、面试、演讲、答辩等程序,公开选拔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候选人预备人选,再依法举行选举或任命。

末位淘汰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管理系统的现状,确定适当的淘汰比例,定期淘汰部门成员,从而不断优化部门工作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问责制:指上级部门,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和追究的制度,它包括明确权力、界定责任的职责界定过程,和上级有关部门、公众对特定政府机关、官员的职责、行为进行了解、判断和追究的过程。

自治型地方政府: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地方自治:中央或地方政府给予其所属政治单位的自行治理的有限权力。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的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和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和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及为此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所体现的功效和作用。

简答题

1.计划单列市的特征是什么? 答:(1)单列市在诸多经济事务管理方面直属于中央及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单列的部门、事项、指标越多,直接隶属中央的方面就越广,同中央在行政上的直接联系便越多,而同省的直接联系便相对减少。(2)单列市的管理权限较大,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赋予其增设有关管理机构的权限。(3)国家拨发的各项事业补助经费直接下达到单列市,如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经费均由中央有关部门直接下达到单列市对口部门。2.“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在:(1)由于大部分的经济、社会决策权归地级市所有,压抑了县级政府的公共行政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县级行政的效能;(2)一些经济实力弱小的城市无法起到辐射、带动周边的作用,反而在与辖下经济强县的博弈中耗费了本就不多的公共行政资源;(3)管理层次过多造成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高昂;(4)出现“市”对“县”的“刮、卡、要”现象,使实行分税制后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3.影响政府行为的WTO原则有哪些?

答:从WTO的主要原则看,影响政府行为的主要有:公正或非歧视原则,具体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国内所有市场经济主体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用市场供求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如出现人为降低价格,则允许成员方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进行保护;透明度原则或公开原则,即各国的贸易政策及政府的管理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要透明,成员方发生纠纷时,以公布的贸易政策为解决依据;互惠原则,往往通过谈判过程而得以体现在利益双赢和利益补偿观念中,即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合法合理的利益都应当给予充分考虑,使任何一方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4.简述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构成。

答:1.政治构成;2.学历构成;3性别构成;4民族构成;5年龄构成;6职务构成 5.简述任免干部的基本形式。

答:第一种,直接任免。第二种,中国共产党推荐,人大任免。第三种,中国共产党推荐,政府任命。

6.地方干部管理的主要制度。

答: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地方干部的来源制度;

三、地方干部的鉴定考核制度。7.公务员的权利是什么? 答: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8.公务员的义务是什么? 答:(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9.地方公共财政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一、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主体的地方性;

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需求的地方性;

三、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地方性;

四、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来源的地方性。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来源是什么? 答:一般来讲,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主要由地方政府税收和地方政府非税收两大部分构成。11.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答: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之间的区别在于:(1)逻辑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2)制度层次不同。(3)内在暗含的理念不一致。(4)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5)用人方式不同。(6)管理方式不同。

12.实施政府雇员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新理念。第二,有助于完善行政组织。第三,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第四,有助于完善公务员制度。13.简述地方政府的特点?

答:1.管辖范围的地域性;2.长期的历史发展和自主精神;3.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4.具有地方参与权和税收权;5.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14.简述隶属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答:特征是: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和上级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地方政府服从上级的指挥,对其负责;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代理人,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地方政府本身没有独立的人格。

15.简述中西方地方政府的重要差异。

答:第一,机构组织的原则不同;第二,行政机关的性质不同;第三,政府机构组织的管理方式不同;第四,职能范围不同。

16.与省相比,直辖市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直辖市的设置是人为的,其行政区域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省的设置则主要是历史和文化沿袭的结果。第二,直辖市主要设立于一些具有政治和地区重要性地方,这些地方对中央政府地行政或某种战略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直辖市主体上是城市政府而不像省是兼管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一般行政;第四,直辖市基本上是本行政区域内唯一的功能完备的地方政府,而省行政区域内的若干更低层级的地方政府也是功能完备的地方政府;第五,直辖市相对于省来说是较具有“新民”性质的政府,而省则是本行政区域内不具有直接行政职能的地方政府;第六,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域内地方政府单位的层级和数量均较少,而省相对来说所辖地方政府的层级和数量则较多。17.简述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一般趋势。

答:其总体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管理的职能越来越重要。18.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

(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从根本上要适应职能的需要。

(二)机构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机构设置具有内在的系统性。

(四)机构设置须依法进行。19.简述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

答:第一,地方立法权的行使主体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第二,地方立法权的法律依据有四种类型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特别授权。第三,地方立法权的适用范围或空间效力为不超出本行政区域所辖空间范围,包括领地、领空、领海。第四,地方立法权的内容包括制定、修改、废止三大基本权力。第五,地方立法权行使的结果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本。第六,地方立法权调整的对象为三大领域。20.简述立法自治权与一般地方立法权的区别。P85-86 P52 答:自己书上找。

21.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统一、单一的国家结构;第二,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与执行;第四,地方立法应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22.简述地方立法程序。

答:地方立法程序主要包括:地方立法草案的提出、审议与修改、通过、报批与备案、公布等五个阶段。

23.简述地方行政权的性质。

答:第一,地方行政权的主体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第二,地方行政权的行使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地方公共利益。第三,地方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第四,地方行政权源于地方政府的固有权力与授予权力。第五,地方行政权不同于地方行政职权。

24.简述中国司法权的地方配置模式。答:1.笼统授予2.原则限制3.间接列举

论述题

1. 论述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是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配之以自上而下转移支付的健全,来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是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 的界定应该是市场机制作用无效或缺乏效率的领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能划分要以公共产品的理论为依据;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三)根据事权和职责界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政府职能确定之后,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再根据事权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四)对进一步合理界定省以下政府的职能、权限和财政收支的划分。中国当前的分税制改革主要规范的是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权限和收支的划分,但是对省级以下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的划分没有提供一套合理的体制。

(五)压缩管理层级。

(六)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试述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总体思路和设计,而不能一味采取机会主义方式。在确定总体思路和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依据公共职能的需要确定地方政府的构成及规模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其职责就是提供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在由政府提供的众多公共物品中,许多属于地方性公共物品。在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方面,应当依据本区域内的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分布特征设置政府的结构,区分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小城市等,合理设置地方政府的级次,不搞整齐划一。在地方政府组成机构的设置上,也必须依据地方政府机构所提供的地方公共物品的数量、种类和其分布特征决定。

(二)建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制度规范 有必要依据地方社会公共需求,逐步在制度和法律上规范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只有有了明确、规范的制度,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才能够进一步合理化、优化。3.评价引咎辞职制度。

中国的干部任用制度正发生着转变,而引咎辞职制度恰恰是这场巨变的开始,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官员的权力实际上是公民赋予的,他们应当对公民负责。

第二,有利于反映“民意“,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民意“就是要求公务员能够克己奉公、清正廉明、兢兢业业;就是要求具备鲜明的是非观,以公民的利益为重

第三,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干部任用制度。按照公务员制度的原则,缺乏工作能力、但占着位子不做事公务员应该予以淘汰。

第四,有利于公务员承担政治责任,填补行政监察空缺。现代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必然要求责任行政。

4.试述中华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①其基本特征是:民族区域自治不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不是居住在自治地方内的所有民族都实行自治,而只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在自治区域内实行自治。

②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如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民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

5.试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革?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有: ①行政、政治机构多 ②机构膨胀、层级过多

③行政成本过高,受舆论质疑

④行政机构过多,效率不高,滋生渎职、腐败 如何改革①精简机构,压缩层级,减少数量 ②缩省并县,农业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 ③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④政企分开,精简机关事业单位

⑤改革因地制宜,中央政策具有一定弹性 6.地方政府的主要行政方式是什么?

一、制定行政规范。行政规范是行政的依据,制定行政规范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行政方式之一。地方行政规范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规章与地方行政规则两大类型。

二、行政实施。行政实施是指通过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公文、开展检查等行政形式,来完成具体行政任务的形式和过程。

三、行政监管。行政监管是地方政府管理市场与社会的基本方式,行政监管的手段主要 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司法等。

四、行政经营。中国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地方政府不仅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公共资产的掌握者、支配者和经营者。

五、行政调停与行政参与。地方行政权的行使不仅涉及地方治理,也涉及政府间关系――纵向层次上的各级政府间关系以及横向层次上的各个地方政府间关系因此地方政府行政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政府间关系,具体表现为上级政府的行政调停与下级政府的行政参与。

7.什么是“善治”?如何以“善政”实现地方“善治”?

8.试述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及规范 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各种经济资源、政治影响力和控制权,必然时而联合、时而竞争。任何一个政府机构都与上级政府机构在资源和制权的分配上处于互相竞争的状况,并与同级机构在横向层面上展开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判断地方政府竞争具有积极或消极意义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根据政府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把地方政府竞争相应地分为两种情况:纵向的和横向的地方政府竞争。其中更具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是地方政府的横向间竞争,而纵向间竞争是不平等的,且缺乏竞争规则、信息双向不对称。

从结构上调整地方竞争方式,逐步消减获得优惠政策特殊待遇的方式;建立区际监管组织,维护统一市场,保护区际竞争;消弱部门利益,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内耗,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整体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合理、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并以规范的法律制度为其提供保证;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快税费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全面、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升迁激励机制;促进劳动力的流动,逐步放宽劳动力的户籍管理,大力推动人力资本及其相关人力资本的流动。9.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的关系如何?

一、政治关系。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的政治联系和沟通非常重要。从民主政治的原则上政府源于社会,由民众通过一方式产生并对其监督。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公众的政治关系渠道主要 有选举、信访、上访、媒体及私人交往等方式。

二、经济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增强调控能力,强化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取消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地方政府还应天致力于扩大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安定。

三、法律关系。在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法律关系上,最重要的有两点:政府依法行政,保证政府行为合法、依法,建设法治政府;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等法律手段,对于政府活动特别是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交由司法程序予以裁决。10.试述加入WTO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

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加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寻找新的角色定位,适时转换政府职能,科学界定政府行为的适当范畴,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体系下对于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明确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适度范围,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

二、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健全政府服务职能。

三、提高政府政策透明度,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

四、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法治化。

五、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大局下,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配合与弥补不足,维护地方经济利益,提升地方竞争力。

六、强化地方政府对外交往职能,在更广泛的国际经济活动中拓展和实现地方利益。11.论述地方公务员管理制度。

公务员管理制度是实施公务员管理、确保公务员制度正常运行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一、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中国地方行政机关实行的职位分类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兼顾品位因素。

二、录用制度。录用,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选拔国家行政机关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制度。

三、考核制度。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四、任免制度。任免,是指公务员的作任用和免职。任免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任免形式。任免机关及其权限、任免职务的情形以及相关事宜的管理规则。

五、职务升降制度。升降是指公务员职务的晋升与降低属公务员职务的纵向调整。

六、奖惩制度。地方公务员的奖惩制度包括奖励制度和纪律处分制度。

七、培训制度。培训制度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对公务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与训练,以提高公务员政治思想、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活动和制度。

八、交流与回避制度

九、工保险与福利制度

十、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

第二篇: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三

综合练习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深入,中国部分地方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基础,逐步实行“市管县”体制,具体操作方式有:(ABD)P146

A、地市合并型B、升级合并型

C、升格为副省级市型D、县改市型

2、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公众的政治关系渠道主要有(ABCD)P152

A、选举B、信访、上访

C、媒体D、私人交往

3、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同时符合下列哪些条件(BCD)

A、纳入国家事业编制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D、依法履行公职

4、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增量形式包括(ABC)P175

A、因地方政府开展了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而获得的人力资源

B、由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转型而形成的人力资源

C、固定渠道进入地方政府领域的人力资源

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5、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存量形式包括(ABCD)P175

A、党政官员

B、党政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D、已经存在于地方但尚未被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

二、名词解释

1、地方公共财政2092、行政责任制2483、政府雇员制2574、公推公选2615、末位淘汰制2686、问责制273

三、简答题

1、简述地方政府的特点。3-42、简述隶属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123、简述中西方地方政府的重要差异。294、与省相比,直辖市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是什么?485、简述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一般趋势。656、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1-72

四、论述题

1、地方政府的主要行政方式是什么?

2、什么是“善治”?P116如何以“善政”实现地方“善治”?P118

第三篇: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2014.6

一、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全网考,其中三次计分作业各占20%,期中考试占20%,课堂表现和BBS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课程本学期是开卷考试。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1.不定项选择题:30%(3*10)

2.判断题:20%(2*10)

3.填表题:(8%)

4.论述题:12%(1*12)

5.案例分析题:30%(2*15)

三、考核要点

(三)填表题

例:

请按地方制度为以下地方政府分类,并把相应的序号填入表格内。

1.考核知识点:

1、按照地方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分类

2、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分类

3、根据国家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进行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划分

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四)论述题(前5个是重点)

1、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中“一方就乱、一收就死、死了又放、放了又乱、乱了又收、收了又乱”的怪圈循环,其根源是什么?(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1、中央与地方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2分)

2、制度结构不健全;(2分)

3、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

阐述6分

2、如何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不少于300字)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2分)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2分)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2分)

3、简述地方选举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关系。(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地方选举是地方自治的途径与必要组成部分;(2分)

地方自治通过地方选举来实现;(2分)

有地方选举并不一定有地方自治;(2分)

有地方自治必然有地方选举。(2分)

4、“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这话对吗?根据地方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说明理由。(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不正确。(2分)

地方政府职能受民众需求、地方政权体制等因素制约;(2分)

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2分)

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在政府、社会和市场各自职责划分的基础上,职能行使不应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也不能侵犯社会自主权力。(2分)

阐述4分

5、简述自治体、行政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异同。(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一)从产生方式看,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是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4分)

(二)从权限范围大小看,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限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或授予。(4分)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

混合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上一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隶属和须对其负责的关系。

(三)实质:(4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的负责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来源于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兼具行政体、自治体政府特点的新型政府。地方政府既是国家在地方的行政机关,又是代表地方利益的自治机关。

6、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7、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p218-2218、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p8

9造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循环”局面的原因有哪些?p14110、中国成立后民主集中制的地方政府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3811、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p161-16212、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有哪些?p43-4513、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有哪些?p252-25914、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17-11915、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108-10916、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7、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18、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19、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

4320.结合实际,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已超过倒U形曲线所对应的最优值。这意味着单就经济分权本身而言,它对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衰减,有的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因此停滞。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总体上都在不断上升,但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总之,经济分权带来的竞争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包括财政支出在内的政府行为,目前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因此,在新阶段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应当着重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促使其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1、结合地方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谈谈为什么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是什么?(7分)从经济发展为中心向经济职能弱化,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发展;2分

向兼顾经济效益转变;2分

阐述3分

2、如何正确处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8分)

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其他职能的基础;(2分)

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过渡干预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2分)阐述4分

案例二:(15分)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近十年,正如基层干部自我调侃的那样,竟然伴生了一个尴尬局面——“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市级财政稳稳当当,县级财政哭爹喊娘,乡镇财政精精光光。”事实上,《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中发现的一组数据,一定程度解读了地方财政运行艰难的原因。据财政部网站公布,2009年1~9月份,中央本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3.4%,地方收入占46.6%;中央本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1%,地方支出占79%。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拥有较多的财力只负责了较少的事务支出,地方政府用较少的财力要处理大部分的事务支出。这种财权上的集权与事权上的高度分权局面,集中暴露了一个当下中国政府治理的大痼疾——政府间财力和事权严重失调,正在将地方财政变成了一根只能越绷越紧的“钢丝绳”。在“对上负责”的体制因素驱动下,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财政压力直接下压到县乡基层„„而这样的社会后果尤其令人担忧。由于基层地方政府不能不能履行如提供安全和服务等公共产品等功能,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与地方财政的困顿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1、分税制改革厘清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收入,基层政府财政为什么还会发生“走钢丝”的险象?(7分)

事权划分不明晰;(2分)

事权与财权不统一,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2分)

阐述3分

2、应该如何解决基层政府财政“走钢丝”的问题?(8分)

确立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2分)

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2分)

阐述4分

案例三:

三鹿奶粉案所折射的政府职能问题

在没有把政企真正分开的情况下,“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就是共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在正在江苏无锡召开的“法制建设”论坛上表示。“三鹿奶粉事件说明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真正分开,政府职能亟待彻底转变”。张卫平引用石家庄三鹿集团网站的介绍说,该集团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奶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这家企业的问题奶粉直接导致了石家庄市市长的辞职。目前中国大陆已有6200多个婴儿因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配方奶粉而患病。总部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三鹿集团是第一家在该丑闻中曝光的乳业巨头。后续的调查发现共有蒙牛和伊利集团在内的22家生产企业牵涉其中。质检局、工商管理局、和卫生局等政府监管部门“既然要对企业进行监管,就必须和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指出:“而我们现在的某些行政机构往往在执行职能时,独立性不够。”张卫平表示,商人和企业是以谋取利益为第一的。而“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的社会秩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交通问题,”而不是与企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才是对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正确理解”。他说。“政府依法行政,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根据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保护消费者,督促企业在赚钱利润的同时,履行其社会责任。(1分)

产品质量监控职能;(2分)

假冒伪劣产品处罚职能;(2分)

阐述2分

2、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哪些问题?

监管职能不到位(2分)

与企业存在利益交换(2分)

阐述4分

案例四:

推进落实中央调控政策方面,没有哪一项比推进房产税的开征更得到地方政府真心实意不遗余力的支持,房产税的开征将每年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逾千亿元。但关键的问题是,房产税开征了,财税问题解决了,房价就能回归理性吗?地方政府就不再炒地了吗?“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因果联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指出,房地产泡沫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另外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既然土地是国有,中央财政把土地出让金收回是合理合法,然后再由中央把钱转移支付到需要的地方。也就是说,要想地方政府不炒地,就必须堵住地方政府卖地吸金的口子,由中央收缴土地出让金。但时至今日,中央对此并无说法。财路不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十二道令牌也拦不住地方政府闷头炒地的势头。当然,多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并不遗余力的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但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有些地方政府却沦落为开发商的利益代言人。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一边表态“土地出让要综合考量,不再价高者得”,一边新地王频出。除了财路不断,还有问责不实。10月1日,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决定,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要利益还是要乌纱帽?这本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此次三部委的所谓联合问责,对于“控制房价不力的标准”“如何问责”“追究何种责任”均无说明,更本质的是,三部委与地方政府在人财物上均无制约关系,又凭何来问呢?

1、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地方政府炒地屡禁不绝?(7分)

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2分)地方政府具有不同于中央政府的利益与目标;(2分)

阐述3分

2、如何通过完善问责机制,解决地方政府不落实中央政府政策的问题?(8分)

政绩考核中,把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指标;(2分)

强化地方民众参与与监督(2分)

阐述4分

案例五:

从来没有一场大范围的迷雾阴霾像今天这样,引起舆论和民间的强烈批评与戏谑。在PM指数频频在一些城市爆表的背后,是呼吸道等各类疾病的高发、是交通的阻滞、是社会心理的恐惧与焦虑,甚至是生命的提前终结。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红利开始消失、弊端不断显露,一个关于发展、关于进步、关于文明的终极问题必须直面:一切发展是为了人的福祉和权益,如果既有发展模式不但没有实现人的福祉的帕累托递进,反而在不断削弱和损害人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模式必须进行伤筋动骨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一切发展要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把“人”的福祉能不能改善、“人”的权益能不能保障、“人”的意愿能不能实现作为标准。只有这样的理念成为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政绩考核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出正义的高楼大厦。很多地方在发展的时候,惯性思维还常常被“GDP第一”所左右,这必然会衍生出重招商引资轻环境保护、重解决就业轻污染处理、重财税贡献轻空气质量等一系列逻辑。

1、地方政府追求“GDP至上”的深层动机是什么?(7分)

地方财政压力,以及政绩考核中GDP成了重要衡量指标;(2分)

某些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2分)

阐述3分

2、如果改变地方政府“GDP至上”的发展模式?(8分)

以绿色GDP、人文GDP作为官员考核指标;(2分)

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划分(2分)

阐述4分

第四篇:地方政府学

名词解释:4*5=20分(50字)

地方政府制度分类

1、纯属地方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直接国家任命,漠视民众选举)

2、实行地方自治地方政府(民众选举产生,忽视国家利益)

3、混合体地方政府(上级国家任命,下级选举产生)

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P248)

总方向:从管理走向治理

理念:“治理”是指各公共或私人机构与个人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互相不同或有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的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含义:1.多元治理,公共机构+其他组织人员合作

2.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两者均重视,根据轻重产生次序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政府固有核心权威和协调合作的网络关系

4.基于政治运作系统,考虑利害关系人间权力互动促进自身利益情景(不交给社会精英、管理主义者掌控)

历程:

20世纪80年代——英国兴起地方治理

20世纪最后20多年——地方政府发展特点:社会管理主题超越了地方政府本身

1988年奥斯特洛姆指出:地方治理包括政府、私人、资源部门、市民社会以内,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称为地方治理结构。

管理→治理,意味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

价值观:政府强调对地方公众的回应,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

主体角度:地方政府不是传统地方公共权力的唯一中心。结构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级

权力体系。各方所构成合作关系。

权利结构:唯一中心变成地方权力多元主义。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P129)

基本模式:

(1)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均权型

(2)合伙型、代理型、依赖关系型

应该是什么模式、什么关系。通过对立、竞争、合作、分权组合来设想比较好的关系。

1、分权合作

2、竞争合作

(我国目前需要达到的就是分权合作)

Point:我国的整个政权体系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的。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而言, 中央政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权威来实现统一领导, 又要保证地方政府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措施:

1、中央下放权力,明确权责划分

2、强调完善法律

3、构建优势互补关系(财政依赖/立法依赖/行政依赖)

简答:5题

1、非户籍人口渐进关爱战略意义

例子:珠海市教育资源实行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皆免费的政策

①带来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统称人力资源(包括人才引进和吸收外来工)②缓解城市老龄化水平

③完善城市功能(指非户籍人口从事相关的服务行业,包括保姆、餐饮、清洁等)

④提升城市形象,更大限度吸引外来劳动力,减少被其他地区争夺人力资源的危险。(各城市间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

⑤缩小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差距,实现部分公平

⑥非户籍人口减轻本地政府的压力。

⑦非户籍人口拉低户籍人口的暂时利益,但是长期利益增加。

2、强化市场经济、法治化行政主体

市场经济:是指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并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

我国采用:市场机制+政府机制。目的,克服市场失灵,采取手段引导经济良性发展。Point: 强化对象,强化方法。

强化对象: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特点:

1、平等性——根植于平等、自愿、透明的商品交换行为

2、开放性——利益主体多元化且有序竞争/突破行政、所有制、地域等限制

3、自主性——企业、消费者、政府等主体均具有自主意志与利益诉求

4、法制性——运用法律逻辑、手段构筑法理性交互平台,解决各式权益纠纷

(强化重点、特别是行政人员的法制性建设)

法治化行政主体构建:

1、明确行政主体的价值定位——公共服务人

2、明确行政主体的价值目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行政主体内部的法制建设——设立行政机构对应的职位说明书,约束权利、完善监督 政府建立法治化政府

意义: 一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行政管理成本;

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利用各种制度和机制构建一种只要付出辛劳就能获得成功的社会预期;

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垄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 四是维持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确保政令畅通,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裁

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是行政行为的基础和保障。各级政府必

须把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国家的法律制度和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部署,一旦公布实施,就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在形式上,要求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越权,不滥用权力,不违法行政;在实质上,要求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法律原则、目的与法理等;在责任上,要求行政主体承担一定的责任,体现权责一致原则。

(四)强力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坚决实行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解决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凡事能由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领域,政府尽快退出,真正做到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政府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行政措施和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

(五)不断优化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宜居城市、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自身素质。要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紧迫性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6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4中央地方间的权力关系(结合卖地、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事权重、财权小)我国目前是“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中央政府的意志通过地方政府得以贯彻,实现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央地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缺乏制度性安

排,在财政相互独立的情况下,衍生出上级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尽可能地控制更多财政资金和来源,尽可能把行政责任向下级政府下方,同时不愿意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向下级政府让渡自己的财力。造成了地方政府责任与财政能力的严重不对称以及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这回、政治、文化等职能。

地方政府疯狂卖地体现出地方政府承受着自上而下的体制压力,事权不断下移,财权不断上移,地方政府层级间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是依法划分,而是根据行政权力来调整,体现在财政支出责任上,迫使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财政责任,只能通过滥用行政权限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其中疯狂卖地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5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适当倾斜、负外部性效应)

适当倾斜的例子:

物业管理(把部分公共管理权力下放到私人企业)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当达到一定的成都市,具有竞争性。(不给钱不给你用)

负外部性: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例子:当一个人使用资源的时候,减少了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享用,无以损人则无以利人。)

减少负外部效应的措施:

1、征税或惩罚性收费

2、政府管制(颁发许可)

3、法律诉讼(由于结果不确定性而比较少用)

论述题

1. 海角七号(民众参与、区域发展意义、青年成长)

①推动实施、减少阻力。

②调动本地民众积极性

③有利于加强执行效果。

④有利于拉动区域各方面发展(就业、文化、经济、政治)

⑤树立政府形象

2. 李克强,人本主义政府管理追求、效率、公平

(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在城市公正和公众参与的理论中, 城市规划不再是规划师专属的纯粹物质性的工作, 城市中各类人群、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作用.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中,让公众能直接、有效的参与其中,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规划师的角色也不再是英雄主义的权威和专政, 而成为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代表和辩护人, 进行协调和综合。

案例

1、政府环境治理(鄂尔多斯、煤炭)

2、加强中央对政府控制(中央不要管太多,应放权;)

中央:环保、国防

地方:医疗、交通、卫生、文化、

第五篇:国际贸易学综合练习

国际贸易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战略性贸易政策:

2、进口竞争部门:

3、经济一体化:

4、国家竞争优势:

5、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6、贫困化增长:

7、技术性贸易壁垒:

8、国民待遇:

9、协议国际分工

10、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11、商品交易所

12、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

二、判断题

1、国际贸易中分析中的“小国”和“大国”概念是按地理面积大小来区分的。

2、要素密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

3、重商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因此需要大量进口金银增加一国的财富。

4、普惠制使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所有出口商品均可得到发达国家的进口关税优惠。

5、外汇倾销是指通过有意识地使本币升值达到鼓励出口的目的。

6、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7、所谓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关税对商品输出入的限制作用。

8、WTO的非歧视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关税保护原则两个方面。

9、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10、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

三、计算分析题

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进口一部汽车价值为8000美元,进口一部汽车所需的零部件价值为6000美元。现有A、B两国均对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分别征收0%和

10%的关税。两国的这种关税措施安排是否有利于其各自发展自己的汽车组装业?

2、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你认为:(1)本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

解:(1)本国在黄油的生产上、外国在布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在没有贸易时,本国用5单位黄油只能换取1单位布,而现在可以换取3单位布,本国的贸易得益为2单位布或2单位劳动;在没有贸易时,外国生产5单位黄油需要劳动,而这些劳动可以用来生产15单位布,外国的贸易得益为12单位布。

3、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解:(1)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4、假定1990年为基期,某国该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2000年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上升30%,出口量指数上升20%。试计算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并分析其说明的问题

四、简述题

1、简述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简述关税同盟理论的主要内容

3、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政策?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4、选择贸易发展战略时应坚持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6、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加入WTO 后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哪些?

下载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政府学综合练习(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政府学作业

    地方政府学作业一.个人讨论提纲: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权限,合理划......

    《地方政府学》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方政府学》答案试卷号:6377 一、名词解释 1.地方自治: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

    地方政府学Y

    地方政府学y 过程性评测 一、单选 1、地方政府是指一个:C政府单位 2、地方政府在单一制国家里,是中央政府的:A分支机构 3、美国的地方政府的下属政府是:B州政府 行政区 4、在中......

    地方政府学(本)

    地方政府学模拟题单选1瑞典和(英国)两国基层政府合并减幅都达到了70%以上。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二者均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在基层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2......

    地方政府学论述题

    1、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与机构改革的成就包括哪些内容?答: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探索。①理顺党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党政职能分开和统一领导的管理原则,应明确各自的职责范......

    地方政府学试题

    阶一 单选 1. 中国历史上,封国采邑制形成于C 2. 在中国历史上,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政府体制最终确立于A 3. 从理论上讲,政府实现职能的主要途径是A 4. 是出现最早的与县平级有......

    地方政府学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 1.自治体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由当地居民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 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P47 2.地方政府权限:当国家权力主体是地方政府时,地......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地方政府学——绪论 60分 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