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政府学》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方政府学》答案试卷号:6377
一、名词解释
1.地方自治: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方政府是指“权力或管辖被限定在国家的一部分地区的一种政治机构。它具有如下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具有地方参与权、税收权和诸多职责。”
3、单一制国家是:单一制国家是由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国家,它有统一的宪法和国籍、统一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体系。,4、政府雇员制,指的是由纳税人出资金,委托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雇用急需人员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务员录用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三、1、地方立法的特征:第一,地方立法具有地方性。地方立法的主体只能是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不能是地方立法的主体,即使中央国家机关制定专门解决地方问题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样的立法活动也不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地方立法的任务是解决地方问题,尤其是注重解决应当以立法解决而中央立法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可以有或应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基本原则之一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保持地方特色。地方立法的效力范围限于本地行政区域内。
第二,地方立法更具复杂性。从总体上说,地方立法比中央立法更复杂。首先,地方立法有更多的关系需要处理。在中国,制定地方性法规,至少要处理六种关系: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与行政法规的关系;与部门规章的关系;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关系;与上级或下级地方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还要处理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关系。其次,地方立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具体,在总体上规定的事项更多,许多不宜由中央立法解决的问题便由地方立法解决,这也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再次,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使地方立法异彩纷呈的同时,也使地方立法复杂化。当然,地方立法更
具复杂性,是从地方立法的总体情况来说的,不是任何一种地方立法,都比中央立法更复杂。
第三,地方立法具有从属与自主两重性。一方面,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相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一般要以中央法律、法规为依据,或不能与其相抵触。在立法功能方面,地方立法一般都负有贯彻实施中央法律、法规的责任。在中国,地方立法还有补充中央法律、法规以及先行一步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的任务。一国法制统一原则还要求地方立法的法的体系、法的形式或渊源及其他有关方面,应当与中央立法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另一方面,地方立法作为一国立法体制的组成部分,也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地方立法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调整地方社会关系、解决地方问题,它可以在不与中央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立法,积极地解决应当由自己解决的问题。地方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在坚持或顾及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在法的体系、法的形式或渊源及其他方面,自主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有的国家,地方立法的从属性是更主要的属性;在另一些国家,自主性是更主要的属性;还有些国家,这两重属性平分秋色。在中国现阶段,地方立法对中央立法的从属性,下级地方立法对上级地方立法的从属性,是更主要的属性。认清地方立法具有从属与自主两重性,就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只看到地方立法从属于中央立法的一面,把地方立法当作单纯是为执行、补充中央立法和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存在的,在地方立法问题上视野狭窄,认识保守,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过于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把地方立法看成是可以脱离国家法制大局的一种纯粹的地方性活动,陷入偏狭的地方主义泥坑。
第四,城市立法在地方立法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城市尤其是重要城市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们应当行使地方立法权。城市的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发展状况的标志。在现代社会,城市承担着比一般地方繁重和复杂得多的组织、管理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事项的职责,日益成为整个政治、经济、法制、科学、文化、教育和居住的中心。城乡融合的过程,城乡差别消灭的过程,主要是更多乡村实现城市化的过程。美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英国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些情况,再加上城市自身的人口密度大、社会分工细、生活节奏快、矛盾和复杂问题多的特征,决定了应当注意给予城市特别是重要城市地方立法权。西方国家的市议会一般都有地方立法权。中国虽然自古以农立国,但今天城市的发展速度也颇为可观,居住在城市(包括市辖县)的人口已近4亿,工农业总产
值占全国总额的85%以上。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日益突出,尤其是这些年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状况如何,渐成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因而城市地方立法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2、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是按照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王拥有世袭统治权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3试述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十分重要。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西方国家从19世纪后期逐步推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限在逐步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具体执行任务则落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肩上。第二,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市场经济中,个人根据提供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取得收入。不同的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差距过大,就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仅如此,市场竞争中还存在着失业等现象。中国在经济改革和转轨之中,有一部分工人下岗。除此以外,社会中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弱势群体,如身体残疾者、年老多病者、孤寡老人和孤儿等。地方政府有责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保障社会的基本公正,有责任向有关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和救济,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第三,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而开始出现的。随着人类活动量的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增加。这种污染一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政府应运用税收、立法、行政措施,鼓励社会单位注意生态环境,同时限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或利用,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正常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前提。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一方平安,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责任。
4、简述政府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答:中国地方政府的责任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宪政机构中的政治责任制;(2)党政结构下的政治责任制,即政党责任制;(3)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制,即形式上的行政责任制。
5、论述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途径。
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地方治理模式没有提供充分的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因此行政权的扩张与政治腐败可能引发地方治理的倒退。
2、建立于行政分权基础之上的地方治理模式,使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缺乏相应的法理支持,因此以地方政府为本位的地方治理模式基础脆弱。
3、地方民众对地方政治的参与缺乏足够的空间和渠道,地方治理与地方政治民主化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1)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与国际规则的要求,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从而积极回应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地方治理的“善政”与“善治”,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与活动。基本要素有: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要实现“善治”的理想与价值追求,首先必须实现“善政”。善政——即建立一个人类所期望的民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优质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地方层次上的“善治”意味着地方政府与地方公民社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实现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多中心管理,意味着地方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
2)实现地方善治的基础是地方善政,以善政推进地方善治是地方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3)中国地方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央直接管理与控制的地方治理模式;改革开放扩大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与利益份额导致地方治理模式的变化,产生形成以地方政府为本位的地方治理模式。
4)以“善政”推进地方“善治”
加强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依法行政要求地方政府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进行;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时遵循“法律优先”“法律保留”的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法规制定权,而不得与法律规定、行政法规相抵触或相违背,要求地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时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权责统一,既要符合实体性也要符合程序法,行政权受到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行政是对依政策办事、依领导人的指示和命令办事的否弃,是历史的进步。
改革行政审批,强化行政监管
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传统行政审批制度日益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表现参见P119)国务院各部委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地方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对行政审批项目“自我清理”。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为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服务为导向,实现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合作地方善政的基本取向(三个转变):控制导向的管理向服务导向的管理转变;政府本位的地方政府向市场本位的地方政府转变;强势的行政权单独治理向地方社会合作治理转变。
第二篇:电大 地方政府学 小抄 整理 答案 缩印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单选
3. 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管辖范围的广泛性)
1. 地方立法权不同于国家立法权的特有属性不包括(C,合宪性)
2. 按照公务员法地14条的规定,中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按照其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还有(B,法官、检察官职位)。名词解释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有什么 答:1)公共工程支出;(2)公共教育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社会保险支出;(5)医疗保健支出;(6)公共支出;(7)公共文化事业支出;
2实施政府雇员制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新理念,主要有什么
答“1 市场观念2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理念3以契约为基础的政府-雇员关系模式4重视绩效
3地方政府创新 答:是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而对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调整和变革。选任制:、答:指用选举产生的方式确定任用对象的一种制度,任期有限。
5政府职能:
答: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职责。自治型地方政府:
答: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7按地方政府所处环境和管辖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类?
答:1一般行政地方2城市地方3民族自治地方4特别行政区地方
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宪政机构中的政治责任制;
(2)党政结构下的政治责任制,即政党责任制;
(3)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制,即形式上的行政责任制。
2中国地方行政权有哪些突出特征?
答: 1)主体: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派出机关、上级政府派驻机构)。2)行使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地方公共利益。3)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法律渊源:源于地方政府的固有权利与授予权力。5)地方行政权不同于地方行政职权
3试述司法权力地方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法委员会对司法权的领导:地方各级政法委的职责、实现形式及对公检法功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党委能够决定法院、检察院重要人事任免。
2)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权的分享:事实上的权利分享者。表现在:通过人事任免权间接分享、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
3)地方行政机关对司法权的分享:法院、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体系的地位低于其宪法地位;其经费、人员工资、机构编制等均有地方行政机构统一管理,本身不独立,两院工作极易受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干预,司法权事实上被分享。
4为什么说“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
答: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单一制国家还是复合制国家都存在,只 是分权程度和方式不同。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一个整体,地方政府的权 力由中央政府规定和授予。授予分两种:一种是将某种或某些国家事务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 时授予地方政府,另一种是中央政府将上述权利分开,由国家立法、由地方执法,国家拥有 立法和监督权,地方政府拥有委托行政权。单一制国家的财政体制是一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 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权力的划分,实行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的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 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以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实 现。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划分,由此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 政权限的划分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
第三篇: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2014.6
一、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全网考,其中三次计分作业各占20%,期中考试占20%,课堂表现和BBS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课程本学期是开卷考试。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1.不定项选择题:30%(3*10)
2.判断题:20%(2*10)
3.填表题:(8%)
4.论述题:12%(1*12)
5.案例分析题:30%(2*15)
三、考核要点
(三)填表题
例:
请按地方制度为以下地方政府分类,并把相应的序号填入表格内。
1.考核知识点:
1、按照地方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分类
2、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分类
3、根据国家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进行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划分
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四)论述题(前5个是重点)
1、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中“一方就乱、一收就死、死了又放、放了又乱、乱了又收、收了又乱”的怪圈循环,其根源是什么?(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1、中央与地方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2分)
2、制度结构不健全;(2分)
3、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
阐述6分
2、如何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不少于300字)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2分)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2分)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2分)
3、简述地方选举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关系。(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地方选举是地方自治的途径与必要组成部分;(2分)
地方自治通过地方选举来实现;(2分)
有地方选举并不一定有地方自治;(2分)
有地方自治必然有地方选举。(2分)
4、“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这话对吗?根据地方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说明理由。(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不正确。(2分)
地方政府职能受民众需求、地方政权体制等因素制约;(2分)
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2分)
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在政府、社会和市场各自职责划分的基础上,职能行使不应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也不能侵犯社会自主权力。(2分)
阐述4分
5、简述自治体、行政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异同。(要点明确,阐述不少于300字)
(一)从产生方式看,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是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4分)
(二)从权限范围大小看,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限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或授予。(4分)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
混合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上一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隶属和须对其负责的关系。
(三)实质:(4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的负责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来源于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兼具行政体、自治体政府特点的新型政府。地方政府既是国家在地方的行政机关,又是代表地方利益的自治机关。
6、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7、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p218-2218、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p8
9造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循环”局面的原因有哪些?p14110、中国成立后民主集中制的地方政府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3811、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p161-16212、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有哪些?p43-4513、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有哪些?p252-25914、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17-11915、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108-10916、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7、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18、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19、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
4320.结合实际,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已超过倒U形曲线所对应的最优值。这意味着单就经济分权本身而言,它对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衰减,有的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因此停滞。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总体上都在不断上升,但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总之,经济分权带来的竞争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包括财政支出在内的政府行为,目前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因此,在新阶段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应当着重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促使其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1、结合地方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谈谈为什么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是什么?(7分)从经济发展为中心向经济职能弱化,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发展;2分
向兼顾经济效益转变;2分
阐述3分
2、如何正确处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8分)
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其他职能的基础;(2分)
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过渡干预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2分)阐述4分
案例二:(15分)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近十年,正如基层干部自我调侃的那样,竟然伴生了一个尴尬局面——“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市级财政稳稳当当,县级财政哭爹喊娘,乡镇财政精精光光。”事实上,《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中发现的一组数据,一定程度解读了地方财政运行艰难的原因。据财政部网站公布,2009年1~9月份,中央本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3.4%,地方收入占46.6%;中央本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1%,地方支出占79%。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拥有较多的财力只负责了较少的事务支出,地方政府用较少的财力要处理大部分的事务支出。这种财权上的集权与事权上的高度分权局面,集中暴露了一个当下中国政府治理的大痼疾——政府间财力和事权严重失调,正在将地方财政变成了一根只能越绷越紧的“钢丝绳”。在“对上负责”的体制因素驱动下,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财政压力直接下压到县乡基层„„而这样的社会后果尤其令人担忧。由于基层地方政府不能不能履行如提供安全和服务等公共产品等功能,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与地方财政的困顿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1、分税制改革厘清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收入,基层政府财政为什么还会发生“走钢丝”的险象?(7分)
事权划分不明晰;(2分)
事权与财权不统一,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2分)
阐述3分
2、应该如何解决基层政府财政“走钢丝”的问题?(8分)
确立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2分)
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2分)
阐述4分
案例三:
三鹿奶粉案所折射的政府职能问题
在没有把政企真正分开的情况下,“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就是共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在正在江苏无锡召开的“法制建设”论坛上表示。“三鹿奶粉事件说明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真正分开,政府职能亟待彻底转变”。张卫平引用石家庄三鹿集团网站的介绍说,该集团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奶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这家企业的问题奶粉直接导致了石家庄市市长的辞职。目前中国大陆已有6200多个婴儿因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配方奶粉而患病。总部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三鹿集团是第一家在该丑闻中曝光的乳业巨头。后续的调查发现共有蒙牛和伊利集团在内的22家生产企业牵涉其中。质检局、工商管理局、和卫生局等政府监管部门“既然要对企业进行监管,就必须和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指出:“而我们现在的某些行政机构往往在执行职能时,独立性不够。”张卫平表示,商人和企业是以谋取利益为第一的。而“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的社会秩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交通问题,”而不是与企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才是对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正确理解”。他说。“政府依法行政,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根据政府职能的一般原理,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保护消费者,督促企业在赚钱利润的同时,履行其社会责任。(1分)
产品质量监控职能;(2分)
假冒伪劣产品处罚职能;(2分)
阐述2分
2、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哪些问题?
监管职能不到位(2分)
与企业存在利益交换(2分)
阐述4分
案例四:
推进落实中央调控政策方面,没有哪一项比推进房产税的开征更得到地方政府真心实意不遗余力的支持,房产税的开征将每年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逾千亿元。但关键的问题是,房产税开征了,财税问题解决了,房价就能回归理性吗?地方政府就不再炒地了吗?“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因果联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指出,房地产泡沫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另外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既然土地是国有,中央财政把土地出让金收回是合理合法,然后再由中央把钱转移支付到需要的地方。也就是说,要想地方政府不炒地,就必须堵住地方政府卖地吸金的口子,由中央收缴土地出让金。但时至今日,中央对此并无说法。财路不断,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十二道令牌也拦不住地方政府闷头炒地的势头。当然,多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并不遗余力的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但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有些地方政府却沦落为开发商的利益代言人。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一边表态“土地出让要综合考量,不再价高者得”,一边新地王频出。除了财路不断,还有问责不实。10月1日,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决定,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要利益还是要乌纱帽?这本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此次三部委的所谓联合问责,对于“控制房价不力的标准”“如何问责”“追究何种责任”均无说明,更本质的是,三部委与地方政府在人财物上均无制约关系,又凭何来问呢?
1、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地方政府炒地屡禁不绝?(7分)
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2分)地方政府具有不同于中央政府的利益与目标;(2分)
阐述3分
2、如何通过完善问责机制,解决地方政府不落实中央政府政策的问题?(8分)
政绩考核中,把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指标;(2分)
强化地方民众参与与监督(2分)
阐述4分
案例五:
从来没有一场大范围的迷雾阴霾像今天这样,引起舆论和民间的强烈批评与戏谑。在PM指数频频在一些城市爆表的背后,是呼吸道等各类疾病的高发、是交通的阻滞、是社会心理的恐惧与焦虑,甚至是生命的提前终结。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红利开始消失、弊端不断显露,一个关于发展、关于进步、关于文明的终极问题必须直面:一切发展是为了人的福祉和权益,如果既有发展模式不但没有实现人的福祉的帕累托递进,反而在不断削弱和损害人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模式必须进行伤筋动骨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一切发展要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把“人”的福祉能不能改善、“人”的权益能不能保障、“人”的意愿能不能实现作为标准。只有这样的理念成为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政绩考核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出正义的高楼大厦。很多地方在发展的时候,惯性思维还常常被“GDP第一”所左右,这必然会衍生出重招商引资轻环境保护、重解决就业轻污染处理、重财税贡献轻空气质量等一系列逻辑。
1、地方政府追求“GDP至上”的深层动机是什么?(7分)
地方财政压力,以及政绩考核中GDP成了重要衡量指标;(2分)
某些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2分)
阐述3分
2、如果改变地方政府“GDP至上”的发展模式?(8分)
以绿色GDP、人文GDP作为官员考核指标;(2分)
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划分(2分)
阐述4分
第四篇:地方政府学
名词解释:4*5=20分(50字)
地方政府制度分类
1、纯属地方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直接国家任命,漠视民众选举)
2、实行地方自治地方政府(民众选举产生,忽视国家利益)
3、混合体地方政府(上级国家任命,下级选举产生)
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P248)
总方向:从管理走向治理
理念:“治理”是指各公共或私人机构与个人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互相不同或有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的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含义:1.多元治理,公共机构+其他组织人员合作
2.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两者均重视,根据轻重产生次序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政府固有核心权威和协调合作的网络关系
4.基于政治运作系统,考虑利害关系人间权力互动促进自身利益情景(不交给社会精英、管理主义者掌控)
历程:
20世纪80年代——英国兴起地方治理
20世纪最后20多年——地方政府发展特点:社会管理主题超越了地方政府本身
1988年奥斯特洛姆指出:地方治理包括政府、私人、资源部门、市民社会以内,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称为地方治理结构。
管理→治理,意味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
价值观:政府强调对地方公众的回应,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
主体角度:地方政府不是传统地方公共权力的唯一中心。结构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级
权力体系。各方所构成合作关系。
权利结构:唯一中心变成地方权力多元主义。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P129)
基本模式:
(1)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均权型
(2)合伙型、代理型、依赖关系型
应该是什么模式、什么关系。通过对立、竞争、合作、分权组合来设想比较好的关系。
1、分权合作
2、竞争合作
(我国目前需要达到的就是分权合作)
Point:我国的整个政权体系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的。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而言, 中央政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权威来实现统一领导, 又要保证地方政府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措施:
1、中央下放权力,明确权责划分
2、强调完善法律
3、构建优势互补关系(财政依赖/立法依赖/行政依赖)
简答:5题
1、非户籍人口渐进关爱战略意义
例子:珠海市教育资源实行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皆免费的政策
①带来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统称人力资源(包括人才引进和吸收外来工)②缓解城市老龄化水平
③完善城市功能(指非户籍人口从事相关的服务行业,包括保姆、餐饮、清洁等)
④提升城市形象,更大限度吸引外来劳动力,减少被其他地区争夺人力资源的危险。(各城市间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
⑤缩小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差距,实现部分公平
⑥非户籍人口减轻本地政府的压力。
⑦非户籍人口拉低户籍人口的暂时利益,但是长期利益增加。
2、强化市场经济、法治化行政主体
市场经济:是指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并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
我国采用:市场机制+政府机制。目的,克服市场失灵,采取手段引导经济良性发展。Point: 强化对象,强化方法。
强化对象: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特点:
1、平等性——根植于平等、自愿、透明的商品交换行为
2、开放性——利益主体多元化且有序竞争/突破行政、所有制、地域等限制
3、自主性——企业、消费者、政府等主体均具有自主意志与利益诉求
4、法制性——运用法律逻辑、手段构筑法理性交互平台,解决各式权益纠纷
(强化重点、特别是行政人员的法制性建设)
法治化行政主体构建:
1、明确行政主体的价值定位——公共服务人
2、明确行政主体的价值目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行政主体内部的法制建设——设立行政机构对应的职位说明书,约束权利、完善监督 政府建立法治化政府
意义: 一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行政管理成本;
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利用各种制度和机制构建一种只要付出辛劳就能获得成功的社会预期;
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垄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 四是维持统一、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确保政令畅通,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裁
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是行政行为的基础和保障。各级政府必
须把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国家的法律制度和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部署,一旦公布实施,就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在形式上,要求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越权,不滥用权力,不违法行政;在实质上,要求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法律原则、目的与法理等;在责任上,要求行政主体承担一定的责任,体现权责一致原则。
(四)强力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坚决实行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解决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凡事能由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领域,政府尽快退出,真正做到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政府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行政措施和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
(五)不断优化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宜居城市、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自身素质。要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紧迫性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6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4中央地方间的权力关系(结合卖地、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事权重、财权小)我国目前是“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中央政府的意志通过地方政府得以贯彻,实现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央地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缺乏制度性安
排,在财政相互独立的情况下,衍生出上级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尽可能地控制更多财政资金和来源,尽可能把行政责任向下级政府下方,同时不愿意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向下级政府让渡自己的财力。造成了地方政府责任与财政能力的严重不对称以及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这回、政治、文化等职能。
地方政府疯狂卖地体现出地方政府承受着自上而下的体制压力,事权不断下移,财权不断上移,地方政府层级间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是依法划分,而是根据行政权力来调整,体现在财政支出责任上,迫使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财政责任,只能通过滥用行政权限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其中疯狂卖地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5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适当倾斜、负外部性效应)
适当倾斜的例子:
物业管理(把部分公共管理权力下放到私人企业)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当达到一定的成都市,具有竞争性。(不给钱不给你用)
负外部性: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例子:当一个人使用资源的时候,减少了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享用,无以损人则无以利人。)
减少负外部效应的措施:
1、征税或惩罚性收费
2、政府管制(颁发许可)
3、法律诉讼(由于结果不确定性而比较少用)
论述题
1. 海角七号(民众参与、区域发展意义、青年成长)
①推动实施、减少阻力。
②调动本地民众积极性
③有利于加强执行效果。
④有利于拉动区域各方面发展(就业、文化、经济、政治)
⑤树立政府形象
2. 李克强,人本主义政府管理追求、效率、公平
(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在城市公正和公众参与的理论中, 城市规划不再是规划师专属的纯粹物质性的工作, 城市中各类人群、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作用.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中,让公众能直接、有效的参与其中,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规划师的角色也不再是英雄主义的权威和专政, 而成为社会各个不同群体的代表和辩护人, 进行协调和综合。
案例
1、政府环境治理(鄂尔多斯、煤炭)
2、加强中央对政府控制(中央不要管太多,应放权;)
中央:环保、国防
地方:医疗、交通、卫生、文化、
第五篇:电大-地方政府学-第二次作业 (附答案)
第二次作业(第2-4章)总分:10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由()提出意见。A.法院 B.国务院 C.省政府 D.人大
2.一般说来,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所有者属于()。A.城市政府 B.国家 C.个人 D.集体
3.地方行政权行使的目的是实现()。A.国家利益 B.地方公共利益 C.官员利益 D.政府利益
4.下面()个城市不属于较大的市? A.洛阳 B.包头 C.杭州 D.开封
5.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国务院制定的法规 B.自治法
C.人大制定的法律 D.宪法
6.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建制是()。A.市 B.县 C.乡 D.省
7.规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基本问题的是()。A.行政规章 B.自治条例 C.单行条例 D.行政法规
8.在我国,城市土地所有者是()。A.个人 B.城市政府 C.集体 D.国家
9.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效力说法正确的是()。A.后者高于前者 B.效力相当 C.前者高于后者 D.无法判断
10.作为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A.地方行政权 B.地方司法权 C.地方立法权 D.地方暴力机关
11.行政区划上()一直是变动的焦点。A.省 B.县级市 C.县
D.地级市
12.一般说来,行政的核心是()。A.行政主体 B.行政客体 C.行政权 D.行政关系
13.我国,管理国有资产的机关是()。A.国资委 B.人民银行 C.发改委 D.财政部
14.系统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程序和其他事项予以规定的一部法律是()。A.立法法 B.刑法 C.宪法 D.民法
1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是()。A.依法治民 B.依法行政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16.人民检察院可以行使()。A.审判权 B.法律监督权 C.人事任免权 D.无限权力
17.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为()年? A.5 B.4 C.6 D.7 18.()是地方政府管理市场与社会的基本方式。A.行政审计 B.行政监察 C.行政诉讼 D.行政监管
19.下列属于派出机关的是()。A.区政府 B.街道办事处 C.县政府 D.乡政府
20.当前,精简政府机构,最重要的是()。A.市县改革 B.乡镇改革 C.精简人员
D.转变政府职能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1.民族自治立法机关享有的权力包括制定()。A.行政法规 B.单行条例 C.法律
D.自治条例
2.按照行政监管的对象,行政监管分为()。A.个人监管 B.经济监管 C.社会监管
D.反托拉斯监管
3.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是指()。A.政治统治实施者
B.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 C.所在区域的政府 D.经济秩序维护者
4.善政希望建立一个()。A.服务政府 B.民主政府 C.责任政府 D.廉洁政府
5.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A.维护社会秩序
B.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 C.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 D.保护生态环境
6.地方政府常务会议参加者包括()。A.职能部门负责人 B.秘书长(主任)C.党委负责人 D.政府正副首长
7.享有地方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有()。A.经济特区政府 B.省级政府 C.省会市政府 D.较大市政府 8.较大的市有()。
A.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C.县级市 D.地级市
9.自治立法权属于的三级自治机关包括()。A.民族乡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区
10.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经营基础设施
B.调控和维护经济秩序 C.制定发展战略 D.管理国有资产 1.答案:BD 2.答案:BCD 3.答案:BC 4.答案:ABCD 5.答案:ABCD 6.答案:BD 7.答案:ABCD 8.答案:AB 9.答案:BCD 10.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1.法律的效力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规章效力相同。错误 正确
2.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担任行政机关职务。错误 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逐渐获得了较大的财权和事权。错误 正确
4.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5.自治县政府和其他县一样不具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6.公安局的直接上级是上级公安机关。错误 正确
7.地方立法权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与法律有一定冲突。错误 正确
8.地级市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9.地方立法权超出本区域不具有法律效力。错误 正确
10.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必须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错误 正确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正确 4.答案:正确 5.答案:错误 6.答案:错误 7.答案:错误 8.答案:错误 9.答案:正确 10.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