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党建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党建工作对象是人,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
1、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是我党历史经验总结的正确方针。在创党初期,我们党把关注和争取劳苦大众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得到了包括农民、工人在内的社会上绝大多数阶级、阶层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响应,使党的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把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沦落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广大同胞表达了最深切的同情,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激发了国内各党派、各社会团体的爱国热情。党建工作对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确保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正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受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相衔接,呈现出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表现在于虚,在于抽象空洞,开口就是马列,动辄就是说教,不分受众、不顾场合,文山会海,理论一大堆,工作没结合,用之于四海皆
准,对工作对象的基本权益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强调了政治性,弱化了人性,强调了社会性,忽视了个性,忽视了新生社会阶层的利益,将党建工作脱离了社会现实,把党建工作与人文关怀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后,党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明确了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说,党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和执政智慧。
二、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充分了解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人们因职业、行业、居住小区、户籍、年龄、经济收入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表达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性。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当务之急。
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包括有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信访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但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些制度资源的过程中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和利益诉求表达主体意识等的差异,城市人群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利益诉求表达较为充分,而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明显处于劣势,时常存在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受理不力等情况,更谈不上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因此,要在党建工作中重视建立合理平等的利益诉求表达制度,实现制度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通畅。一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适当增加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名额,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平等机会;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回复制度,推行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基层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落实人民群众的决策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完善立法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度,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搭建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只有从制度上保障落实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让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充分表达。
三、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建工作实现人文关怀的根本动力。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贫富悬殊拉大,信用缺失严重,新旧矛盾交错,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增多,各种利益的碰撞和冲突加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思想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发展,只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能探索统筹发展的新路,才能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善待改革发展中因利益调整而暂时受影响的群体,才能倾情帮助困难群众,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使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利益共享、促进发展、形成和谐。
四、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基本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体现着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五、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牢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个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在决策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
钓誉的“形象工程”,也不掩饰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围绕如何把为群众服务的事情办得快、办得好去改革内部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要体察民情、维护民权。坚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实际、少说多干,做到讲真话、听真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浮躁浮夸、弄虚作假,坚决反对欺上瞒下、追名逐利,坚决反对强迫命令、欺压百姓,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得以真正实现。
六、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既包括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必须凭情感说话、凭信用说话、凭公正说话、凭事实说话、凭历史说话。要注重物质关怀。强化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调整,鼓励艰苦劳动、合法致富,打击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调节过高收入,扶助弱势群体,压缩行业差别,抑制不合理分配,共创社会和谐,共享改革成果。要注重精神关怀。要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让一切有益于社会的财富充分涌流。要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顺应群众的发展意愿。要相信人的能力,肯定人的价值,尤其是那些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人。要真情真心关心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生活严重困难、遭遇自然灾害、个人职位升迁以及犯了错误等处于特殊时期、面临特殊情况的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要倾心尽力,给
予关心、帮助、提醒、教育、疏导,解决他们的困难,分担他们的痛苦,确立他们的信心。要注重政治关怀,大力推进人民民主,尊重和发挥法律赋予群众的公民权利,不断发扬党内民主,让党员充分享受《党章》规定的权利,全面表达自己的心声,要树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选拔具有“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人才,重用“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
第二篇: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何玉芳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7月10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和个性化等特点。面对这种形势,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善于把握总体,又要重视个体;既要善于引导教育,又要注重人文关怀。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关注点,也要关注面。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首先就要做到心中有总体,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反映着社会总体的思想和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表征着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从总体上去把握社会心态。把握了社会心态,才能大体上知道哪些问题是容易导致社会冲突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潜在的有可能影响社会的问题。惟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抓住重点、对症下药。
第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哲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要保持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在社会主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到强调人文关怀,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正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全面发展,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全面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应从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作为重要的价值尺度。
第三,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人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尊重人,从内心里理解人,从行动上关心人,把大道理化于细微之中,才能达到引导人的目的。尊重人,人们才能接受你;理解人,人们才能理解你;关心人,人们才能信任你。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人们接受、理解和信任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要善于在自己被接受、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引导人们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第四,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基点。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既应在宏观的政策层面上把握,又应在具体的个案操作上落实。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外,还有社会尊重、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应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应关注和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特殊利益,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应正确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不同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和心理上的各种偏差,进行自我调整,促进相互沟通与理解。通过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机制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要落到实处,就要有机制上保障。应建立健全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比如,可以建立健全社会心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社会情绪、社会共识、社会价值观进行及时的跟踪研究,把握社会心态这个“风向标”和“晴雨表”,及时发现一些影响面比较大的不良社会心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有通畅的表达渠道,使社会成员的想法要求得到及时反馈。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方式方法上改进创新,既要善于进行教育引导,又要善于促进自我完善。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特点,注意运用民主讨论、双向交流等方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参与的愿望,引导人们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我要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同时,要善于抓住情感的切入点,以调动人们情绪,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第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与本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人文关怀是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之
一。其次,要提高人文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高低决定着工作的具体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形成具有多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体系,尤其是要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强化关怀之情。情感是沟通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以情为先、关怀他人是一种态度、一种觉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关怀”并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领导式的关怀,而是平等的、互动的关怀。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第三篇: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摘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老师的保护伞,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打造幸福学校。
关键词:幸福、人文关怀、需要、和谐、健康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事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①只有幸福指数高的人,才能更加投入地工作。幸福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只能逼迫学生,无法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没有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育将永远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呢?
一、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满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政治需要。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的民主权利,也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参与式管理不但考虑了教师的心理因素,而且注重强化人本的管理。”②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教书,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也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学校通过校务开放、教代会、教工大会等途径,把学校的成就、发展前景和重要决策告诉教师。把学校的改革方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重大活动方案等向教师公布,让教师了解学校管理工作的情况,让教师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畅通民意渠道,倾听教工呼声,不但可以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还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让学校的工作决策符合师生意愿,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才可能建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参与是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③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④ 一个教不好书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只有幸福的老师才有可能获得
人们的信任和专业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学校要甘做云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与空间,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努力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努力创造条件和采取各项措施,真心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让教师迅速超越自己,快速发展。
如,我们华罗庚中学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说课比赛、解题大赛、论坛比赛等,给教师创设了互相学习、和谐融洽、敢于交换意见的合作交流平台。学校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来关心、培养、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充分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教师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在幸福和适当的压力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幸福的教育场!
二、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是促进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说:“大力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培育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机制。”学校要“软硬兼施”,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让老师舒心地工作,幸福地教书。首先,学校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办公室是教师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创设文明、温馨、舒适的办公室,不仅能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愉快工作,而且也为广大学生作出榜样。如我们华中一直努力改善教师办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积极开展星级办公室评比活动提升我校办学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其次,学校要着力于软件建设。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学校要大力倡导和谐相处、诚信宽容、沟通理解、互谅互让的人际关系。同时,学
校要加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引导公平竞争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核心。”⑤有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人际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学校必须从抓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团结的人际关系和温暖愉快的心理氛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如我们华中大力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省市及学校各项荣誉、评优奖励向一线教师倾斜,校领导、中层行政主动让给教师,让教师在学校有家的氛围,有家的温暖。
三、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健康人的必备条件,也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幸福感,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⑥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应多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关心教师心理健康。”⑦教师的健康不仅是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心身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要提供锻炼身体的设备与时间,办好“教工之家”,定期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教职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文明健康的各类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氛围,能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调息,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水平。
当然,除了人文关怀,教师还需要物质待遇的提高。学校要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只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不能从工作上完全减轻教师的压力,但是可以对教师家属给予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小孩读书、医疗、配偶工作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这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明智之举。这样,全体教师及其家属心暖、心齐、劲足,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教育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幸福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的创造;教育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自我的实现!学校是我们老师的保护伞,应该给予我们人文关怀,为我们营造宽松工作氛围,促进我们专业的发展,关心我们教师的健康,丰富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学校的魅力,才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幸福学校”的幸福!
注释:
①《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肖川,新华出版社,2008年8月
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刍议,赵志荣、温金河,教学与管理,2012年15期 ③教师参与: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宋明钧;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④ 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高婧,南方论刊,2008年03期
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校园和谐氛围,段新满、张文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月第5期
⑥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马先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5
⑦教师心理健康浅论,李海宏,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S1期
第四篇:注重人文关怀优化学校管理
注重人文关怀优化学校管理
遵义县团溪镇中心学校田茂文
校长只有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才能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助推学校品位提升,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换位思考为学校排忧解难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就是管理工作“的领头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校长去落实。
一、夯实基础,完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学校要在有限的经费中合理统筹,确保规划保留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学校小型维修以及正常运转,给学校营造一个狂送的工作环境,是教职工全心思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
二、加强学习,提升执政能力。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管理水平、管理李连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管理水平高低要靠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一方面,我要求学校二级班子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管理培训,将学习内容与工作经验进行体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加以整合,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把我学校发展的命脉。另一方面,为教职工搭建平台,镇与镇之间、校与校校之间开展交流活动,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理论,收获了不少管理经验。
三、鼓励工作淡化强势心态。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淡化领导的强势心态,不要白“官架子”,同时学校内部班子的成员对待其他同志要尊重,上交资料也好,交谈工作也罢,力争做到到北热水,笑脸相迎,平易随和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对教师们的工作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敢于给你摆谈工作上的难题与疑惑,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已成换心 让教师幸福工作
人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它蕴藏在每天平凡的生活当中,教师的幸福应散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我想:要让教师尽力工作就要让他们幸福工作,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师们的幸福指数,快速而持久的发展。
一、教研引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
教学前沿休息的掌握者和传递者,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先帝阿娇与的飞速发展,课程改革,向老师决策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领导应该帮助教师迅速适应新的要求,我消除了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外,还在全校提出了“12345”的教研工作思路,(一个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两个服务:为学校教育决策服务,为教师教学成长服务;三个提升:提升教研质量水平,提升课堂实施水平;四个重点:重点抓教学常规,重点抓课堂实施,重点抓教师专业成长,重点抓校本教研;五项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备课比赛,教学反思比赛,作业批改比赛,教学成绩比赛),开展了以“教师技能比赛”“优秀教案评比”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以“教研工作一帮一”的形式来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扭转了教研工作“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现象,教师们积极参研,勤于学习,做到了“课前精心备课,课堂精彩展示,课后认真反思”,切实提高了教师决战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二、深入沟通,激发教师教书育人。
教师的工作比较单一,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学生,教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项爱的事业,是良心活,需要交使用爱去感染、用心去聆听,需要交使用高尚的人格魅
力去影响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乐观地待人接物。我经常与教师们沟通交流,与教师们共谈“维护教师形象”的话题,共话“用心尽力工作”的问题,尽量让教师明白,工作不仅仅是生存、生活的需要,学生的学业进步、成长更会给老师们带来无比的自豪与幸福。老师就会在这爱中享受着无比的幸福与快乐,也因这份幸福的滋润,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去教好书、育好人。
三、公开公正,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学校是知识分子群聚的地方”、“不怕穷,不
怕苦,就怕不公正”是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评价,他隐含着教师管理的复杂性,我笑你定了《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中级职称聘任方实施案》,对职称聘
任、绩效分配进行了透明化的管理。同时,根据实际制订量化考核积分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不管是哪一种制度,都经学校全体老师讨论签字后执行,让老师们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高,教师是关
键。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分流指教、绩效分配„„这些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徇私、不偏颇、保透明。
用心育人助学生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他们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行为养成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未来。本着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承认“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看的理念,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注重养成教育,打造书香校园,抓好阳光体育,落实爱心午餐”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养成教育效的工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习惯,在校园内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养成教育,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我们重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抓起,全校以“比学习、比爱心、比勤劳、比礼貌、比卫生”为抓手,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载体,切实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上落实养成教育工作。团溪小学以“比爱心”为主题,学校大队在每班设立了垃圾箱“,将平时废弃的书,辈子、纸张放到“垃圾箱”中,最后换成钱购买学习用具帮助家庭贫困的同学,这一行动及让学生懂得节约、不乱丢垃圾,也让同学之间学会互相帮助。团溪二小以“比礼貌’为落脚点,开展了“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写一封信、做一件事、说一个故事,注重了学生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培养„„每间学校都在行动、每个同学都有表现,他们都学会做: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是位好学生,在社会是位好公民。
二、书香校园,打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个性,展示着学校特色,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集中显现,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想优良校风延伸的基础。
所以,我们让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说话,让他们影响着学生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室内、走廊上、操场边、花园里,友好的提醒,温暖的鼓励,让全体学生随时受着文化的熏陶,进而精华这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三、阳光体育,强健学生身体素质
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在日常管理中,我镇紧紧依靠阳光体
育活动为载体,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强健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安全、质量,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五、爱心午餐,破解学生吃饭难题。由于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学校留守儿童、隔辈居守群体逐步增多,加之校点布局的调整院的学生到校要走近两小时的路程,为此,我镇于2005年起,康乐小学(寄宿制学校)、香山小学、白果小学就建有学生食堂,学校贴补工人工资、煤、电,学生以成本消费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全县爱心午餐全面推进后,我镇爱心午餐食堂出两
间教学点(学生人数仅为60人左右,几个学生与教师同吃)没有建设外,其余学校均列入项目建设,学校本着“自主经营、零利润“的原则,确保
学生在校学得好,玩得好,吃得好。
聚集合力促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要持续、健康发展,除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外,还离不开各级党政领
导、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等的支持和关心,有了他们的帮助,学校条件的改善、环境的整治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党政重视,奠定教育跨越发展基石
二、“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
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近两年来,我校积极争取镇级财力投入
资金达200万元。用以解决学校遗留问题和新增部分实施等。
三、二、部门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四、只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依靠部门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
境是巩固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警务室、摊点、网吧)
五、三、社会关心、营造尊师重脚氛围
„„
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只有用心思考,才能不断孕育新的发展生机;只有五十耕耘,才能去的丰收喜悦的硕果。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聚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书健康的爱心和责任,才能续写教育的新篇章。
第五篇: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职工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也导致职工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实现职工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这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现。现在,我国正处于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所谓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障碍,是“想不通”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目前,职工中表现出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或不良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焦虑。焦虑是由于对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包括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焦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坐卧不安、失眠等症状。焦虑不仅影响职工心理和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影响生产,引发安全或质量事故。
二是抑郁。焦虑可能是短期现象,而焦虑的原因没有消除,就可能变为抑郁。抑郁是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伤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者被认为患上抑郁症,表现为严重失眠、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苦闷、没有激情,有的还酗酒、吸毒,甚至自杀。抑郁也可能是因挫折造成的,强烈的挫折感很可能引起抑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失落,没有找准自己新的位臵,且又面临职业危机和收入危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相当大。
三是紧张。经过改革,如今的职工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且不说竞争上岗,即使上了岗,如果技术能力不如人,或者体能不如人,劳动业绩比别人落后,按照现行的分配方法,就可能比别人少收入。激烈的竞争促使人紧张。过分紧张就会使人心跳过速、组织智力活动吃力、动作失调,甚至出现浑身颤抖等难以自抑的现象。
四是冲动。任何人都有冲动的时候,但一般人都把冲动控制在一定范围。长期积蓄于内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正常的或无害的发泄,一旦冲动起来,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打人、杀人、绑架、盗窃、爆炸之类。
职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对社会、对企业、对职工家庭和职工本人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是对社会的稳定产生的影响。近年来,企业中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甚至演化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如果不采取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职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不能引导职工将不良情绪化解,必将动摇我们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甚至引起骚乱。其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的主体毕竟是职工,职工对企业不满,不管企业采用怎样的高压政策,职工总会找到相应的方法来发泄,例如:拿产品出气,拿设备出气。职工没有积极性,企业的改革也好,经营也好,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再次,是对职工家庭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因为下岗之类原因,近年来职工离婚案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职工下岗,给不少家庭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使不少职工家庭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地,缺吃少穿,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至于夫妻争吵、家庭经济纠纷之类的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最后,是对职工本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在相当多的企业里,职工中心理疾病增多,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甚至逐渐被抛向社会的边缘,自杀现象也屡见不鲜,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消解职工的心理障碍?如何使职工在思想、认识、观点、立场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启迪职工心智的目的?把“钱”作为刺激职工的唯一“武器”,往往会使职工失去与企业的认同感,反而增大了职工的心理压力;把职工视为“偷尖取滑”的“刁民”,甚至当作“敌人”,过分强调惩罚,只会引起职工的极大反感,加深职工的心理障碍。在人们价值取向出现变异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被教育者转变观念?在人们善恶标准出现扭曲的情况下,如何让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标准?以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或归结为思想素质、政治觉悟或道德品质问题的思维倾向,因而容易造成错误地选择切入点,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职工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创新,这毋庸臵疑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究竟该如何创新,该如何与时俱进,这更是我们的期盼。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无疑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方向。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义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的认可,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文明的诉求,也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心理疏导”则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职工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所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充分考虑人的内在需求,努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笔者认为,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利于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广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树立人文关怀新理念,学习心理疏导新方法,才能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正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强化和谐心理的教育。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条件,又是对社会和谐的反映。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促进心理和谐起步。注重积极调适社会成员和社会心理,这是安定百姓生活,安定一方秩序的需要,也是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我们能否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进取的需要。我们在讲政治、讲经济、讲效率的同时,就必须以人为本,对职工的心理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要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 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引导职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又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部分企业面临暂时困难,职工利益受到冲击在所难免。我们更有必要引导职工从全局出发,十分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
二要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千方百计给予心理补偿。职工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职工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职工群众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职工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情感。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积极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搭建平台,让职工充分享受“主人翁”地位;其次,努力创造让每个职工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每个职工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职工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再次,要引导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最后,要积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着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职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职工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
三要把解决心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职工群众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职工群众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职工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
四要探索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职工心情晴雨表等反映机制,加强职工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保证职工情绪交流渠道的畅通,避免职工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用工会干部“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的工作态度,进万家门,知万家情,作职工冷暖的第一知情人。还要充分借助社会心理咨询网络等资源优势,适时疏导、积极干预职工心理,及时帮助职工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