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
主动公开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佛府办„2011‟76号
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
为适应我市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推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今年初,市政府将“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列入2011年十件民生实事。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
我市自2005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来,已建立了15个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有5000多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使到老人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是我市传统养老服务形式的发展必然。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我市老年人事业发展的实际,是我市目前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大力发展这种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我市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原则,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满足我市城乡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 2 —
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为辅,大力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健全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是:在“十二五”规划的时间内,通过政府主导和推进,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骨干、社区养老为依托、其他养老模式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适应老龄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老年人公平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具有佛山特色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力争2015年全市老年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9073”目标。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实现我市老年人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
我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政府财政投入,为“三无”孤老、低收入孤老、一等以上伤残军人等“九种老人”购买在家养老服务项目,并通过广泛宣传和推广普及,将居家养老服务最大限度地惠及社会其他老人,让我市老人尽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社会福利政策普惠制、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一)2011年实现各级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财政
预算,并让“九种老人”全部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2012年实现全市各镇(街道)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建立一个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树立先进,以点带面;
(三)2013年——2014年在实现政府购买的“九种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普及到其他社会老人;
(四)2015年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建立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制度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
四、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
各级政府在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中,要不断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内容,规范服务制度。
(一)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服务”为特点,具体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康复保健、日间托老、临终关怀、文娱活动、信息支持、紧急援助(平安钟系统呼援服务)等等。
(二)服务对象: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必须首先满足两大类9种的佛山户籍老人。
第一类享受免费服务的老人:
1、在册救济“三无”孤老;
2、低保户里60岁以上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
3、低收入(月收入低于600元)孤老;
4、优抚对象孤老;
5、一等以上伤残军人;
6、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单项先进等);
7、百岁老人。
第二类享受补贴服务的老人:
1、低收入(月收入低于600元)家庭的70岁以上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
2、民政、社保代管的困难退休人员(退休金低于600元)的70岁以上的独居及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
在做好“九种老人”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
(三)补贴标准:服务补贴标准分A、B两类。A类指可享受免费服务的7种人员,每月可享受折合价值300元的服务时间;B类指享受补贴服务的人员,每月可享受折合价值200元的服务时间。各区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补贴标准。
符合条件但已减免费用入住公办福利机构的老年人,不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四)服务机构:
1、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2、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经工商部门批准注册的可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单位。
(五)服务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优先选聘具有佛山市户籍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尤其是“4050”下岗人员。由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服务人员工资不得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购买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
(六)服务方式:实行“五定”的上门服务方式,即定服务人员、定服务对象、定服务时间、定服务地点、定服务内容。服
务方式、内容、项目、时间等必须签订服务协议。
五、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原则和保障措施
各区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全面、人性化的专业服务。
坚持“社会化”方向原则。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体制机制,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政府购买“九种老人”服务做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全社会老年人。
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重点打造示范单位做起,逐步扩展推开,最后实现全面覆盖。
坚持专业服务与义务服务相结合原则。在培训专业服务队伍的同时,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引进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义工和志愿者在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作用。
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相服务结合原则。在开展为“九种老人”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努力开展困难家庭、临界困难家庭老人、特殊和弱势老人的低偿服务,积极开拓社会其他老人的有偿服务。
坚持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原则。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融合当地“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医院、老年大学、平安钟紧急呼唤系统等养老服务资源,实施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当地社工组织、志愿者队伍在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作用。
(二)保障措施
1.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经费。
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镇(街道)财政资金资助、福利彩票公益金补贴和社会捐助。
居家养老服务的“九种老人”服务资助资金由各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分担,区、镇(街道)资助分担比例标准由各区制定。
区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对辖区内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作进行补贴,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根据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范围和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工作启动资金、奖励资金和项目运营资金。
2.发挥政府部门主导、领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这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主导、指导作用。
各级民政部门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划,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个镇(街道)都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领和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实际需求,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常运作,确保居家养老服务正常开展,确保“九种老人”免费享受养老服务,并逐步扩大受惠老人范围。
主题词:民政 养老△ 服务 意见
抄送:省民政厅,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地税局。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
2011年6月21日印发 —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缙政发〔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美丽乡村标配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行,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补贴制度,使低收入的失智、失能、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基本原则,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家庭的优势,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制度、项目优化等实践创新,逐步发展模 1
式多样的适度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拓展各专业养老机构对外服务功能。至2022年,各乡镇(街道)都要建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一是能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二是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托养服务;四是提供护老者培训和护理、康复、照顾技术培训等家庭支持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通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与社区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毗邻而建,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可建设医疗服务点,并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助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签约者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实行有偿、方便、实惠的全程“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追踪式”医疗保健服务,根据病情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转诊服务等,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其他特需医疗服务,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三)推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督等流程,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着力保障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四)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专职管理队伍、重点培育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为老志愿队伍建设。注重为老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信息分析决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功能。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终端覆盖,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效率。
(六)建立居家养老机构风险保障机制。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保险,第三方服务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人身伤害保险,主要责任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服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降低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七)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作。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工作,3
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并在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等同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八)鼓励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式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助医”“助行”等阳光助老行动。支持老年社会团体和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建立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广“银龄互助”、“老友助老”等行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坚持党政主导、村社主体的原则。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审核、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等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专职人员,协调、指导村(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4
工作。村(社区)在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服务管理、长效运行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纳入每届村干部任职目标责任制,作为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照料中心点要成立“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情况调查安全保障、人员信息登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工作。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照料中心具体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等。
(三)开展“评星创优”,提高运行补助。落实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一般示范点补助以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资金予以适当配套,补助资金30至50万元,建设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按实际使用资金进行补助;精品示范点补助实行“一事一议”。
建立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机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经民政局组织考核评估后,按评估结果给予补助年运行经费10-15万,具体考核办法由民政局制定。
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行补助力度。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就餐的老年人(企事业机关离退休人员除外),按实际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予2元的用餐服务补助(中、晚餐)。开展照料中心“评星创优”活动,优秀比率不超过10%。县财政按每个照料中心平均4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给予经费保障,具体考核办法由县民政局制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照料中心财务管理,促进公开透明。照料中心日常运行资金、经费主要由村集体经济、财政补助、个人缴纳费用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组成,实行专款专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支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办法。5
县民政局负责对照料中心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
(五)加强评估核查,强化考核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日常监管,禁止挪用、挤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照料中心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作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由县民政局做好评估核查工作,评估核查可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进行,内评估核查覆盖率需达50%以上。坚持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核查,即查“一套工作服务台账、一套收支明细账目表、一本每月用餐人员公示表”,对检查中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责令及时退回非法获取的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取消该照料中心工作的评星评优资格。
(六)强化安全管理,打造“三心”工程。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各村(社区)照料中心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和落实安全监督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检查落实,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操作规范,确保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真正把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养老服务中心。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第三篇: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
相政发„2010‟41号
关于印发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 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办、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公司),各垂直管理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现将《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四日
主题词:居家养老△ 实施 意见 通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检察院、人武部,区委各部、委、办、局、群团。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6月7日印发
共印:110份 相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可以逐步扩大养老覆盖面,较好地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关于印发相城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的通知》(相政发„2010‟40号)精神,现就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新途径,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民间服务组织为实体,社会各界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努力扩大养老覆盖面,为全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先重点保障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
(二)坚持先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再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援助服务与个人自费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老人自愿申请的原则。
三、工作思路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区、镇(街道、区)、社区(村)和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进行,由区民政局统一负责,各镇(街道、区)会同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具体组织实施,民间服务实体配合,按照“就近便利,双向选择;培训指导,贴心服务;定期回访,督查考核”的思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养老服务。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各镇(街道、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好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各社区(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此外,选择社会力量成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民间服务实体。
1、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设在区民政局内,主要负责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意见,确定补贴标准;协调相关部门,搞好业务指导;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审定服务对象;对各镇(街道、区)、社区(村)和民间服务实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2、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设在镇(街道、区)民政部门或社区服务中心内,可由民政助理或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配备2-4名工作人员,负责会同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申报的服务对象的资格、补贴标准进行审核,指导各社区(村)合理选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指导、协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回访和检查督促。
各镇(街道、区)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同时,应根据地域大小、老人需求等实际情况设立1-2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托老)。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选址要合理,交通、周边环境等要适合老年人,所在楼层高度应控制在1-2层以内,在硬件建设上要做到有阅览室、影视室、棋牌室、健身室、文体室、聊天室、休息室(男、女分开,床位或躺椅数不低于20张)、厨房(或助餐点)、餐厅、室外活动场地(配有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建有老年人管理服务台账,管理服务网络和管理服务制度等要上墙公示。
3、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设在各社区(村社区服务中心)内,由社区(村)指定1名副主任具体负责,配备1-2名工作人员,负责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所属类型及所需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就近选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指导双方签订服务协议;协助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回访和监督;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社工、义工和志愿者为辖区内的服务对象开展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精神慰籍和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在硬件上要做到有阅览室、影视室、棋牌室、健身室、文体室、聊天室、休息室(男、女分开,床位或躺椅数不低于10张)、厨房(或助餐点)、餐厅、室外活动场地(配有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建有社区老年人管理服务台账,管理服务网络和管理服务制度要上墙公示。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应开展老年日间照料(托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由各社区(村)根据“就近便利、双向选择”的思路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定,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0周岁,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4050人员”可优先考虑,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为签订协议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每月都要对服务对象家庭进行跟踪回访,根据老人反馈的意见,分“好、中、差”三个等次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考评。对连续3个月考评结果均为“差”的服务人员,由社区(村)负责进行调整,重新物色合适的人员为老人开展养老服务。
4、民间服务实体
由社会力量出资,经区民政局批准成立并确认其资格后,方能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具体负责每年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对援助养老服务对象的资格进行评估,指导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上门开展结对服务,协助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和考评;根据形势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服务项目,逐步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可结合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或敬老院建设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好功能布局。有条件的,还可在建设镇(街道、区)级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时一并考虑,努力为老年人精心打造一个舒适的社区养老环境。
社区(村)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辖区内老年人养老需求等实际情况,集中建设家庭养老院,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居住,并开展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确定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具有苏州市户籍并实际居住在相城区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政府对相城区户籍并实际居住在本区范围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援助养老服务,具体对 象为以下七种:
1、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或介护(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他人护理)的居家“三无”、“五保”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孤寡老人;
2、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3、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重点优抚对象(领取定期抚恤金或者补助金且无固定收入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4、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归国华侨;
5、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二无”(无子女、无劳动能力)困难老人;
6、年满7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独生子女家庭困难老人;
7、年满70周岁,苏州市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的困难老人。
对本人申请需要进养老机构的援助养老服务对象,经审核同意后,由镇(街道、区)负责安排进养老机构养老。
其他年满60周岁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向本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出申请,自费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三)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形式
1、服务内容
以生活照料为基本养老服务,以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为专项养老服务。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家政、购物、助餐等一般生活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体检,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展临终关怀等服务。
(3)文化娱乐类:为老年人提供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阅览、棋牌影视等服务。
(4)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体育活动场所、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5)精神慰藉类:为老年人提供谈心聊天等服务。(6)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服务。
2、服务形式
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选定经过培训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服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上门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镇(街道、区)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中心(站)内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和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 养老服务。此外,充分发挥“968895”便民服务热线作用,方便老年人在碰到突发情况时随时呼叫。
(四)确定政府援助养老补贴标准
对纳入政府援助养老服务的介助对象每月发放450元的养老护理服务券(以下简称服务券),介护对象每月发放600元服务券。
服务券的印制、审核、发放、兑付等具体实施工作由区民政局负责。享受援助养老的服务对象可用服务券抵用养老服务费用,但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进养老机构养老的援助服务对象,由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与所入住的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券支付协议,定期向养老机构支付服务券。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凭服务券定期到发放服务券的民政部门结算。入住外区养老机构的援助服务对象,其服务券在七城区范围内通用,区民政局应与所在区的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券兑付协议,明确双方责、权。
五、工作步骤和程序
(一)由本人向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交书面申请表(表格由区民政局统一提供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的复印件。
(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将申请表上报给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三)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到申请表后,及 时会同民间服务实体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申请人进行调查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同意”意见并附相关证明复印件报区民政局审批(居家养老援助一式五份,机构养老援助一式四份);对不符合条件的,将申请表退回申请人并当面说明理由。审核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如遇特殊情况,应予以急事急办。
(四)区民政局在接到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报批申请表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将签署“同意申请”的申请表一份留底,其余四份分别反馈给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申请人本人留存。同时,将相应的服务券发放给各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五)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批准之日起向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发放申请人当月的服务券,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向申请人告知服务券的使用办法。
(六)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安排选定的服务人员与申请人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并将申请人当月的服务券支付给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按照服务协议提供服务后,定期凭服务协议及复印件、服务券,向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结算服务费用。
(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定期凭服务协议及复印件、服务券,向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算服务费用。
(八)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凭服务协议及 复印件、服务券,向镇(街道、区)财政结算服务费用。
(九)各镇(街道、区)所垫付的援助养老服务经费,凭居家养老服务协议及复印件、服务券每半年一次造册汇总,由区民政局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拨付。
(十)区民政局会同民间服务实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跟踪回访,督促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并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措施。
六、资金来源与管理
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区、镇(街道、区)两级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另外,还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的捐赠。
援助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由区、镇(街道、区)两级财政按各50%的比例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扶持补贴经费由区财政承担;镇(街道、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经费和日常管理经费,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原则,由当地财政承担。
七、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居家养老服务是融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代表着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各镇(街道、区)、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做好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协调、管理、服务等工作,切实把该项工作落 实到位。
(二)加强管理力量,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任务都很繁重,必须增加管理力量,配备人员,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精心组织,加强监督。镇(街道、区)民政部门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要认真履行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严格把好服务对象资格的审核关,既要应补尽补,又要防止虚报、瞒报,以确保服务对象不错漏。如发现有以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补助经费的,应立即停发并追回,取消当事人的享受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对服务质量进行适时的评估,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四)动态调整,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对服务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以实现应补尽补。要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网络化覆盖,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档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为老服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要加强理论研究,重点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开展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一种新探索,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和措施,以推进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附件:居家养老援助、机构养老援助服务申请表(样表)
第四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文章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村),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6.14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为12.09%。绝大部分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居家养老是适合国情、市情的主要养老方式。为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支持和鼓励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办等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9〕1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方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培育社会服务组织,鼓励连续经营,支持规模发展,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支持体系和社会化发展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在2011年全市建立和完善2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队伍建设、服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到2012年,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农村社区(村)依托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等现有场所,增加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开展以村民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到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城市所有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形成服务设施不断充实完善,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不断发展状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运作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不断增加的格局,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二是坚持依托社区。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实际,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村)人文环境和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符合各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四是坚持社会化方向。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居家养老服务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服务项目上坚持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办、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安全救援、法律维权、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方式:子女应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子女确定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政府鼓励和帮助采取机构服务、专业组织服务、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邻里互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实施居家养老服务。
(一)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
在城市社区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养老服务机构协调运转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居家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农村地区要创造条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网络,充实服务内容。
1、加强社区生活保障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选拔、招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服务质量高、服务信誉好、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确定为居家养老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定点单位。有条件的社区可通过开设托老所、老年人餐厅,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卫生、优惠的配餐、送餐服务。
2、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制度,建立健全城乡老年人健康档案。“十二五”期间,城市社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5%以上、农村社区达80%以上。切实加强与改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的上门随访、送医、送药、康复护理等服务,扶持发展老年护理院,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开设老年专科,逐步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服务。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加强保健知识普及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尽快解决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医保问题;逐步扩大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病床纳入医保范围;针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对象中60岁以上老年人,适当扩大门诊特殊病种的医疗机构范围,让老年人能就近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
3、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文化娱乐、教育学习、体育健身、精神慰籍等服务。切实改善城乡基层和社区老年人教育学习和文体娱乐活动的设施条件,组织和指导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和科学健身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关爱,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协调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和婚姻等合法权益的服务。到2015年,全社会老年人入学率达到18%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城市达到60%以上、农村达到45%以上。
4、组织志愿者、义工开展助老服务。组织志愿者或义工开展长期结对帮扶服务、企业助养贫困老人等活动,对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采用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服务,努力解决这些特殊老年群体在养老方面存在的困难。对确有需要的老年人,组织家政服务机构或专业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及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5、建设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在鼓楼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并确保年底前建成,在2012年底建成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同时,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服务系统、邻里互助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立起覆盖城市社区,与老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网络。
(二)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老年人日益增多的实际,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资源,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1、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力争到2012年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城市社区全覆盖。新建城市居民区和旧城连片改造居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定的配置指标纳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交所在地街居使用,所配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用房不少于80平方米。现有老城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或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社区,由各区政府负责,通过盘活利用社区资源,新建和改扩建、购买、租赁等途径解决。
2、合理整合现有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各部门设立在社区(村)的卫生服务机构、文化站(点)、劳动保障工作站等为老服务机构,在社区(村)统一安排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兴办的公共服务设施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资源优惠向老年人开放,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活动的需要。
3、农村社区应紧紧依托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特别是对列入省、市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和项目建设协调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4、认真贯彻省有关技术规范,确保新建市政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和养老服务设施无障碍率达到100%,加快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公共建筑、养老服务设施、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支持旧住宅增设电梯。积极探索建设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学习教育、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1、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考试合格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参加培训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与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市)区民政、老龄部门及街道(乡镇)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可根据本中心(站)情况决定是否配备一名助老协管员,若需配备,所需经费由中心(站)的运转补助经费中列支。
2、建立志愿者和义工服务队伍。以开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为载体,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不断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定向、接力服务制度;动员、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3、建立低龄健康老年人公益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本着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低龄健康老年人开展各种公益服务,对其服务时间和内容予以记录,采取时间或劳务储蓄的方式,作为以后转换相应时间为自己免费居家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开展家庭式互助养老,或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的社区式居民互助养老。
(四)规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机制。
1、着力培育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积极支持社会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教育文化等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参与承办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扶持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机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按照“区分对象、突出重点、适度普惠”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榕政综〔2008〕234号文件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统一采用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支付,并逐步扩大服务券使用范围。适当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标准,将无偿服务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低偿服务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活动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每年40元。
3、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监管、考评、奖励机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制定各类标准,规范服务、收费等行为,引导老年人与服务机构通过签订协议、合同,明确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持续有序推进。各级政府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发展和社区(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每个推进的工作计划,不断完善推进发展本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做到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二)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带动社会力量的投入和有效参与,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继续按1:1配比落实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一次性补助和运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同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任务,安排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养老服务业优惠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数字电视开通以及税费等方面按居民使用价格政策执行或给予优惠。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 〔2008〕 18号)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办居家养老服务经济实体,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要与已出台的有关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医疗保健等政策措施的衔接,让老年人受益。
(三)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资格进行评估;全面掌握并及时发布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引导为老服务机构和组织适时调整服务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指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服务站开展工作,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检查。市老龄、民政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适时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主渠道作用,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巩固社会和谐基础;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老年人树立养老服务消费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尊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自觉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居家养老服务是融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惠及广大老年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规划、国土、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税务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工作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各级民政、老龄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抓好基础调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通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海西建设,实现福州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第五篇:市政府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
晋市政办〔2012〕5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及驻市各单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居家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适当照顾,促进家庭和睦,确保老人安享晚年。居家养老服务是加快建立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针对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实际,根据全国老龄办等十部委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就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需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二)坚持依托社区。以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本单位,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四)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以“有偿优惠为主,政府购买为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总体目标
首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中普遍开展,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和提高,涉老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较高程度地满足。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现有场所,力争80%左右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50%左右的行政村能够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群众组织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开展试点,城区每个街道都要确定1—2个试点社区,各县(市、区)都要确定1—2个乡镇敬老院、城市社区及行政村开展居家养老工作试点。“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每年都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安排,逐步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成立机构。市里成立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市老龄办主任为副组长,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老龄办。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乡(镇、办)要成立以乡(镇、办)为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村(居)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达到“八个建立”的标准:建立组织机构和人员,建立服务场所,建立老年福利基金,建立养老补贴制度,建立保健工作制度,建立老年维权制度,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为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站要达到“五有”标准:一要有规范名称(服务站统一挂“XX乡(镇、办)XX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牌子,型材、尺寸、颜色等由市老龄办统一规定);二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三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四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队伍;五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职责。
(二)规范项目。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里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服务内容可先易后难,在条件好的村(居),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可多一些,在条件较差的村(居),可依托现有资源形成服务网络,开展某些方面的服务,再逐步增加服务内容。一是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村(居)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二是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三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四是文化娱乐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健身团队等,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五是精神慰籍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谈心沟通、心理咨询、聊天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应急救助热线或结合家政服务热线等开展为老服务。
(三)确定对象。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户籍在我市且居住在村(居)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分别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对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三无”老人、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老年人,由政府以发放服务券等形式购买服务,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标准、结算办法,由各县(市、区)政府自行确定。
(四)建立机制
1.管理机制。市、县(市、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乡(街、办)负责监管、培育、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服务主体在(村、居)实行服务项目的对接和有序运作,把居家服务落实到位。村(居)服务站负责对辖区内的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进行评估,对享受各种、各类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的服务项目,确保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落到实处,让老年人满意。
2.投入机制。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应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要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支出。同时积极鼓励欢迎社会捐赠。
3.优惠机制。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的优惠政策,全市各级各类经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用电、用水、管道燃气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管理燃气价格收取,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类的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性组织条件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免税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所得的非营利性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政府特许经营的通信、有线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和价格优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本级、本部门全局工作统筹安排。特别是老龄、民政、发改委、财政、宣传、老干、农委、卫生、司法、人社、税务、文化、体育、共青团等居家养老服务领导组成员单位,一定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老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民政部门要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审批、登记;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指导居家养老服务规划的制定,将养老服务业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并纳入服务业扶持范围;财政部门要按及时预拨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并监管资金使用情况;宣传部门要负责做好居家养老的宣传工作,及时宣传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老干部门负责指导落实各级老年教育资源为居家养老工作提供服务;农口部门要负责在指导审核新村建设、旧村改造规划时,应将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列入规划;卫生部门要督促检查各社区、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司法部门要结合法律援助服务,制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及提供法律服务的优惠政策;人社部门要结全各县(市、区)公益岗位设置,扶持困难群体就业,并落实政策扶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税务部门要统筹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业有关税收减免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文化部门要积极协调指导基层部门相关适时开展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体育部门要为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体育健身设施,健全老年人健身体育组织;统计部门要做好老年人口的摸底、统计工作;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志愿者或义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结对帮扶活动等;妇联部门要依法维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老年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要把从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区协理员作为居家养老的骨干人员。同时要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队伍,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义工服务,并形成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壮大为老服务队伍。
(三)培育好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餐馆服务、家政服务、教育、文化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服务质量高、信誉好、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确定为居家养老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单位。对新设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机构,要降低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积极引导培育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形成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四)细化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街道、社区都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类别、服务项目设立准入条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
(五)严格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项目指标考核机制。市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负责检查考评各县(市、区)、开发区,各县(市、区)、开发区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负责考核乡(镇、办),各乡(镇、办)负责考核村(居)。考评重点,应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如何,效果如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准入监管机制是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度如何;老人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如何等。对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经检查考评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群众公认的单位和个人将适时进行总结表彰,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О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民政 居家养老 意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