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昌邑推行不动产网上预受理平台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近日,山东汉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向昌邑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送上一面写有“心系企业、排忧解难、服务热情、高效廉洁”的锦旗,感谢窗口工作人员以最短时间为企业办理了首次登记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业务办理完毕,正是得益于该中心与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的不动产网上预受理平台。
因为对不动产登记需提交的材料、办理流程、办件期限都不了解,申请人为办理不动产登记收集资料东奔西走。而窗口受理人员因需要手动录入权利人、房产信息,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了办件积压,发证量少。这就导致申请人材料准备齐全并上报后不知何时能够领证。不动产登记机构成立以来,群众多跑腿却难以及时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成为现实存在的“服务短板”。
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昌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本着“便民、利民、高效、快捷”的原则,与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不动产网上预受理平台,实现网上预受理功能,精简窗口工作程序,提高发证效率,方便了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网上预约申请登记,切实做到了省时、省力、省钱。
平台使用时,申请人通过输入预受理网址登陆到平台首页,按照系统内的提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手机号登记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进入到不动产预受理申请平台。申请登记信息填写完整后,按照平台系统的电子受理单号提交,申请业务提交成功,后台审核人员将在24小时内审核,如需补充材料,会通过短信的形式提醒申请人。审核通过后,平台发送短信通知,申请人即可按照预约时间携带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以及身份证到窗口办理不动产登记,待审核相关材料原件通过,只需等待领证即可。
通过平台进行网上预约、提交申请、网上审核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在家动动手指就可申请不动产网上预受理登记。该平台的运行,大幅提升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截止到现在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6312本,证明5433本。同时,昌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推出不动产办件进度查询功能,申请人在窗口登记的不动产办件进度,可在网上预受理系统实时查询功能区查询办理进度及所在环节,真正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了解自己的业务办理情况。
第二篇:“便民利民服务30项举措”解读: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便民利民服务30项举措”解读: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一)9月10日,湖南省公安机关深化改革推进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现场会在郴州召开,会议出台了《全省公安机关深化改革推进便民利民服务30项举措》。此次公布的30项举措涵盖了户政与出入境、交通、消防、治安、边防、执法服务等6个方面,下面让小编为大家解读一下这些便民利民服务吧。
1、简化省内户口迁移手续
湖南省户籍居民在省内迁移户口,免迁出手续,在户口迁入地公安机关即可办理。
解读:以前,迁移户口一般都需要先到迁入地开具准迁证,再到迁出地开具迁移证,最后到迁入地办理落户手续。现在,我省户籍居民在办理省内户口迁移时,已实现将迁移人员户口信息直接从迁出地调入迁入地,使迁移人员无需再返回迁出地办理迁出手续,从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使群众少跑路”,大大简化了办理手续,方便了群众。
2、提供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服务
在全省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均设立不少于1个省内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服务点,继续设立8个省外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服务点,湖南省户籍居民可在任一异地服务点办理居民身份证。
解读:一般情况下,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须到户籍地公安机关办理。现在,湖南省户籍居民需办理身份证的。可以不回到户籍地公安机关办理,本人只须持户口薄等有关证件,选择就近的省内各县市区或省外异地受理点(分别在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武汉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具体地址及联系方式已公示在湖南省公安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电子政务网)即可申请办理
3、提供出国境证件自动办理服务
在全省出入境接待场所推行出国境证件自助办理服务,申请人可以自助填表、自助取证、自动办理赴港澳旅游再次签注,对持有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的,实行申请、缴费、审批、电子签注制作、领证“一站式”办结,证件实现“立等可取”。
解读: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自助服务设备是为申请人提供自助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的设备,包括自助填表机、自助受理机、自助发证机、自助查询机等,以及集合以上几种功能的整体设备。目前我省大部分市州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都添置了自助服务设备,下一步,将在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广使用,申请人可以在自助服务设备上自行操作完成填表、受理、缴费、领证及办证进度查询等服务。在郴州试点基础上,全省推广实现自助办理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再次赴港澳旅游签注,实行申请、缴费、审批、电子签注制作、领证等一站式服务。
4、提供出国境证件可在省内非户籍地办理服务 湖南省户籍居民可以在省内非户籍地办理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赴台个人游和赴台定居除外)并且免提交居住证明。
解读:该项措施主要是方便湖南省户籍居民在省内非户籍地经商、就业、学习时就近办理出国境证件。过去,我省居民在非户籍地就近办理出国境证件时需提交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证明。在此次退出免提交居住证明的举措之后,我省年满16周岁以上的居民可凭身份证、户口薄,16周岁以下居民可凭户口薄在省内任何一个公安机关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窗口申办出国境证件,实现全省跨区域办理出国境证件,申办手续更加简便。但需要提醒的是: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省内就近办证的类别中,往来港澳通行证签注只能申办团队旅游签注,不能办理个人旅游签注、探亲签注、商务签注、逗留签注、其他类签注;申办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中不包含赴台个人游和赴台定居类别。
5、提供出国境证件办理网上预约服务
湖南省户籍居民可通过湖南省公安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电子政务网,填写身份信息及需要办理的证件类型,在约定时间内到出入境接待场所指定受理窗口优先办理出国境证件。
解读:我省居民申办出国境证件可通过电子政务网进行网上预约,根据自己需要预约办证时间和受理窗口。预约成功后,申请人可以在预约时间内到约定窗口按约定顺序优先办理出国境证件,各地公安机关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为方便预约群众申办出国境证件,专门设置了预约窗口或加挂预约窗口牌子,为预约群众提供优先办理服务,同时,网上预约起到了合理分流引导作用,有效避免申请扎堆现象,减少群众排队等候办证时间。
6、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加急服务
在非工作时间,因奔丧、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紧急商务等特殊事由需要立即出国出境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紧急申办相关证件;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24小时咨询、上门受理及送证上门;国家“千人计划”人员申请中国绿卡30日内办结。
解读:针对群众奔丧、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情况、紧急商务等特殊事由需急办出国境证件的,公安机关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群众在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经核实后可急办出国境证件。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还为“绿色通道”办证服务提供了24小时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在非工作日遇紧急情况时联系,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属于国家“千人计划”的人员申请中国绿卡可在30日内办结。
7、实行交通违法处理可在银行或网上办理
2015年底前,实现全省范围内通过银行或互联网可自助办理200元罚款以下(含)的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理,200元罚款以上的交通违法可在银行或互联网缴纳罚款。
解读:此前,驾驶人、车主在处理湖南省境内的交通违法时,要到交警业务窗口实地办理并排队等候,既不方便,耗时又长,特别是外省驾驶人,车主在处理湖南省境内的交通违法时,需两地奔走,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本项举措实行后,省内、外驾驶人及车主只需通过网络、手机,就能在家里通过互联网自助查询本人的驾驶证、机动车基本信息,自助办理200元以下(含)非现场执法录入的交通违法处理服务,200元罚款以上的交通违法在交警窗口部门办结有关流程后,可在银行或网上缴纳罚款。其中外省驾驶人、车主通过本服务对非现场执法录入的交通违法进行处理后,其所有处理信息将通过交管业务系统自动回传到证件发证地。目前,60%的交通违法是罚款200元以下的,该举措将有效缓解群众办理交通违法跑腿排队难、耗时长的问题。
8、实行小型汽车驾驶人考试网上预约、异地考试 2015年底前,全省实现小型汽车驾驶人考试网上预约、异地考试,取消驾驶人培训计时计程的前置条件。解读:之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驾驶人考试预约不便,同时,驾驶人培训计时计程做法增加了群众驾驶证申请的成本支出。推行此项举措后,群众可直接在网上自助预约考试,自行选择考场、自行安排考试时间,使驾驶人考试预约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人性化,同时,节省群众驾驶证申办的成本支出。
9、推行驾驶证申请人就近考试服务
全面实现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在县市参加科目一考试,在符合建设条件的县建立小型汽车科目二考试分考场,省管直接向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申报科目一、二、三考场建设,方便驾驶证申请人就近考试。
解读:此项服务推行前,驾驶证申请人特别是县市的驾驶证申请人只能到市一级考场参加考试,群众往返奔波,耗时不便。根据公安部深化驾考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方便我省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考试,我们在县(市)交警大队车管所建设科目一分考场,在县域范围内建设一个小型汽车科目二分考场后,将减少各地驾驶证申请人往返考场的次数和支出,节约考试成本。
10、提供交通安全在线综合服务
2015年底前,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网页、手机APP等方式,逐步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办牌办证、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开通全省统一的12123短信服务号码,及时向广大驾驶人和车主提供交通违法记录、机动车逾期未检验、驾驶证逾期未换证等告知功能。
解读:在动员广大车主、驾驶人及时前往公安交警部门更新手机信息的基础上,湖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通过建设湖南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向广大车主、驾驶人提供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的交通安全服务。第一期主要是于今年年底实现网页服务和短信服务,二期主要是于明年上半年实现手机APP和语音服务。
11、加快核销错录、被套牌交通违法信息
省、市、县三级公安交警部门设立交通违法复核岗。对错录的交通违法信息,自接到申诉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查实核销;对因被套牌而录入的交通违法信息,查实后1个工作日内核销。
解读:交通违法复核岗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车辆套牌、错误录入数据等,按照程序与规定进行修正、删除。省级复核岗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对错录、被套牌车辆的当事人在市级公安交警部门多次申诉未能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督办处理;二是对跨省的套牌、错录信息进行协调处理;三是对市州交通违法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定期通报。
12、实行机动车可异地检验 除校车、大型客车外,凡在湖南省登记的机动车,全面实现省内可异地检验和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解读:推行机动车省内可异地检验服务后,除大型客车和校车外。其他类型机动车不再需要到其车辆登记地开具异地检验委托书,即可直接到湖南省内任何一个机动车安检机构办理机动车检验、签章,所有业务流程在机动车安检机构即可全部完成,检验数据会通过系统自动流转到车辆登记地车管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群众往返时间。
第三篇: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路 ——浙江衢州住房公积金“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领先
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路 ——浙江衢州住房公积金“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
领先 “居者有其屋”、“安居乐业”是当今中国每个普通百姓的美好夙愿,作为普通居民能在城市里实现“购房梦”更是件很幸福的事。浙江衢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衢州中心”)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模式金融化、管理标准化、业务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创新,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浙江特色,强化数据共享,优化流程再造,打造出了公积金业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衢州样板,让普通百姓充分享受公积金办理在“放管服”改革中的红利。
金融模式创新提升办事效率,打造专业金融机构服务标准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一个政策性住房金融服务机构,是为中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互助性、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浙江省衢州市确立了“模式金融化、管理标准化、业务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公积金发展新目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服务重管控,探索形成企业化管理新机制。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去年6月启动衢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资源整合、提升效益的原则要求,对全市公积金统一进行归集。通过8个月的工作,全市县(市、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统一并入市公积金中心,实现了全市住房公积金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了全市域范围公积金政策、业务模式、资金调度、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为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和管控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管理服务标准。衢州中心积极借鉴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开发应用公积金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参数管理、权限设置,把业务流程和政策标准固化到管理系统中,对员工的业务量、工作效率、正确率及服务水平作出科学评价,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得到有机结合,实现了业务管理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管理模式由行政化管理向金融专业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同时,新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业务流程化和不兼容岗位设置,有效提高了风险控制水平。
拓展社会化服务范围。随着公积金缴存人数的不断增多,办理公积金业务的群众将越来越多,为提供更加便捷的公积金服务,衢州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应用平台,不断扩大协作银行和业务合作范围,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网点多、业务素质高的资源优势,推进公积金服务社会化改革,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百姓家门口,不断缩小服务距离。
业务流程创新再造,打造高效的“智慧公积金”便民方舟
衢州中心积极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搭建不同平台,积极提供自助式服务,实现业务模式由“模块管理”向“流程化管理”转变、由管理型“参公事业单位”向服务型“住房金融专业机构”的转型,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改变业务模式,整合内部流程。衢州中心积极主动与银行机构沟通衔接,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网点多、业务素质高的资源优势,改变业务委托模式,协调8家承办公积金业务的银行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委托银行在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上办理贷款受理、审核、放款、提取等柜员业务,同时衢州中心归并内部相关科室,整合内部流程,将和一线业务相关的岗位都前移到服务窗口,并细化岗位变动后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由该中心自主办理贷款审批、财务核算和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实行“中心主导、银行代办”,提高公积金专业服务水平和效率。随着8家承办公积金业务银行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衢州中心委托银行承办贷款受理,改原来的“两张皮办事”为“一窗受理、两家办事、一次办结”,实现了“跑一次”办好公积金、商业组合贷款两件事。
建立部门授权委托制度。根据不动产登记中心授权,将抵押手续前置,办事群众提出公积金贷款申请时就可办理抵押签字手续。衢州中心授权承办公积金业务银行审查核对不动产抵押登记信息、房地产担保信息和接入浙江政务服务网查询与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人相关的个人信息,开启了全国公积金“无证明”之先河。
积极推进网上自助办理。目前,衢州中心开发建设的服务平台主要有:一是网上办事大厅。缴存单位可登录网上办事大厅直接办理包括职工个人账户设立、缴存基数调整、汇缴、补缴、单位基本信息变更等大部分业务。网上办事大厅自2016年4月1日开通以来,实现了单位公积金业务的网上办理,让单位经办人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公积金业务。
二是12329远程服务平台。该平台规范了衢州市公积金业务电话咨询渠道,提供全天7×24小时自助语音和5×6.5小时人工语音咨询服务,每月受理咨询3000多个,满意率均保持在99.9%以上。并为缴存职工开通账户变动免费短信提醒服务,每月免费发送短信7万多条。
三是手机客户端。开通了省政务服务APP和智慧衢州APP,方便群众查询。年内还将开通更多个人网上自助提取、手机上行查询等智能便捷的服务方式,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次不要跑”,就能办好公积金业务。
大数据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开启“无证明”时代先河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共享是简化办事手续、延伸服务功能的有力保证。衢州中心紧紧抓住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契机,向省数据管理中心发出全省第一张公积金业务信息数据需求清单,围绕方便群众办事目标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和职能权限,突破传统信息壁垒,打通各部门单位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
打造大数据应用平台。按照“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定位,2015年以来,衢州市公积金中心先后与工、农、中、建、交等银行联网,即时获取群众还贷数据,实现公积金提取业务实时到账;在人行大力支持下,与人行征信系统联网获得人行总行批准,成为全省首家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公积金单位;与社保部门数据联网,诸如职工社保、退休、疾病等信息可从系统获取,实现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核。在此基础上,今年又通过省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住建、国土、公安、民政、国税、地税、人才办等部门的信息联网,解决了公积金业务的全部信息需求。许多原本需要缴存职工奔波提供的纸质证明,全部改由该中心从联网系统中获取。省去职工提供征信报告、房产证明、社保证明、税务证明等材料,开启了全国公积金“无证明”之先河。涉及百姓千家万户、被老百姓认为最复杂的公积金贷款业务,原来需开7个证明跑10次以上,现在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夯实基础信息历史数据库。数据库是业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是衢州市公积金资金安全的保障。衢州中心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两年多努力,完成4000多万个数据的修复和勘验,实现对该市自有公积金历史以来8个公积金管理中心20余套旧系统原有数据进行技术恢复、修补和整理,建成了覆盖全市域16万多缴存职工、接续近20年来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基础信息的历史数据库,为该市公积金运行提供精准支持。在建设历史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电子档案服务功能,进一步简化一大批办事手续,缩减了一大批纸质材料,让“死”档案瞬间“活”起来了。
充分释放“放管服”的改革红利。3月30日起,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进入“无证明”时代,办事群众只要带上一张身份证和购房资料,经“一窗受理”后,即可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办事群众直言:“原本以为要半个月才能办完全部手续,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办结公积金贷款各项手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据推算,全年公积金业务可让办事群众少跑18万次以上,少开证明12万份。
通过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将促进衢州中心加快发展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建设,提前实现模式金融化、管理标准化、业务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
第四篇:刚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揭牌,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刚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揭牌,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
据跑路”
今天下午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介绍了上海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智慧政府建设相关情况。市政府秘书长汤志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沈权、市编办副主任金跃明、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今天揭牌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提升本市政府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便企利民。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本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3月30日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方案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总体目标2018年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对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真正做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找部门”到“找政府”的根本转变,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二、具体内容《工作方案》围绕实现“一网通办”的关键环节、当前政务服务的“堵点”“痛点”和智慧政府建设的重点领域,坚持需求导向,着眼用户视角,聚焦五个方面提出了25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实现一网受理。重点要整合现有各部门碎片化、条线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建设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的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打造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推动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新型政务服务机制。推进个人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让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均能申请办理事项,全市通办率达到99%。打造“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服务总客服,规范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便民服务公众号和移动端APP,以统一服务前台改革倒逼后台办理流程整合优化。
二是建立“一网通办”的协同办理新机制,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重点要加快梳理明确标准化规范化的办事事项、办事指南并全面公开、动态调整,未上网公布事项不得设置审批要求。同时,整合优化部门审批事项业务流程,建立协同办理机制,推进市区两级90%以上涉企审批事项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推动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建筑设计及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电力接入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在流程再造、协同审批上取得突破。重点推进100项量大面广事项主题式、场景式服务办理时限、跑动次数明显减少。
三是强化“一网通办”的管理支撑,提升综合管理的智慧化水平。重点是深化信用信息应用,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数据分析,建设精准化企业服务体系等。以此为抓手和突破口,逐步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府办公等领域加快拓展智慧化政务管理应用,有力支撑政务服务优化,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精准、更智能、更主动。四是建成城市数据枢纽,实现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重点是以上海市电子政务云为基础,以跨部门、跨层级应用为重点,统筹构建“云数联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建、共用基础数据资源,加快推动包括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在内的各类服务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让分散、孤立的管理数据成为汇集综合的应用数据。健全以应用为导向的数据按需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基本实现能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
五是夯实体制机制保障,增强改革合力和实效。重点是加快建立有利于实现“一网通办”,建设智慧政府的数据、体制、法治等基础支撑。强化智慧政府建设的市级统筹,健全体制机制和电子政务管理制度规范。组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构建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制定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等技术标准及管理办法,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工作方案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贯彻中央要求,结合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求,率先提出“一网通办”和智慧政府建设的总目标,明确了2018和2020两个时间节点的分阶段推进任务和具体路径,方向清、措施明,为取得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理念革新、敢于创新。更加注重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一网通办”总门户、办理机制、管理支撑等方面,更加突出以用户视角和需求加强服务管理的理念,推动“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管理模式的主动变革。三是对标先进、重点突出。充分借鉴国内外和兄弟省市的先进做法,牢牢抓住了流程再造、数据共享、跨部门协同机制等实现“一”和“通”的关键,以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为根本,提出了含金量高、接地气、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政府管理和服务现代化发展需要,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现就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明确总体目标2018年,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对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逐步实现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实现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融合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真正做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找部门”到“找政府”,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二、确立基本原则——坚持对标先进、全面突破。对市、区两级行政权力清单做全面梳理,对行政审批流程做全面优化,实现政务数据标准化和全面共享,统筹技术支撑和系统开发,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的难点问题。——坚持整体协同、用户导向。注重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动“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管理模式转变,以用户视角和需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协同服务和综合管理水平。
——坚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放管服”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全面调研、系统梳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和“痛点”。通过变革与再造,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优化制度供给。
三、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实现一网受理整合现有各部门碎片化、条线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再造,以统一服务前台改革倒逼后台办理流程整合优化。
(一)建设一网受理、整体服务的一张网。按照统一认证、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监督等要求,依托上海政务门户网站和各区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的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打造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并提供实体大厅、网页和移动端APP办事大厅等多渠道服务,积极推进个人相关事项和部分企业事项移动端APP在线办理。按照集约化建设的原则,推动市、区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和各部门网站规范整合,实现一区一网站、一部门一网站。规范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便民服务公众号和移动端APP,依托“市民云”实现统一入口、统一应用管理、统一服务监测,汇聚更多的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实现移动端便民服务一次认证、全市通行。完善身份认证、公共支付、物流配送等基础支撑功能。推进“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建设,主动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二)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动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分领域设立跨部门综合窗口,形成以综合窗口服务为主、部门专业窗口服务为辅的综合服务模式,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新型政务服务机制。推进个人服务事项全市通办,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建立跨区域共享交换办理系统,让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均能申请办理事项,全市通办率达到99%。推动实体大厅受理、办理、监督等功能与网上预约、申报、预审、查询等功能深度融合,综合窗口业务系统与各审批部门业务系统有效对接,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三)打造上海政务服务总客服。持续推进本市政务热线资源整合,加强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我要找茬”网上政务大厅栏目为基础,建立面向群众和企业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健全统一接受、按责转办、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做到一号响应群众和企业诉求,定期分析研判突出问题,客观检验政府绩效。
四、建立“一网通办”协同办理新机制,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按照受办分离的要求,从用户视角和需求出发,以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为目标,整合优化部门审批事项业务流程,推动形成协同通办的网上办理机制,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实现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流程标准化。以有用、好用为目标,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和行政权力清单,除涉及国家秘密或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按照事项名称、办事材料、工作流程、数据流程等统一规范的要求,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办事事项、办事指南,并按照主题类别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在上海政务门户网站集中全面公开、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未上网公布的事项不得设置审批要求。
(二)提高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比例。按照市、区两级涉企审批事项90%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的要求,加快梳理公布事项清单,并推进工作落实。简化优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涉及多部门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
(三)聚焦突破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事项。推动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建筑设计及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重点事项在跨部门协同审批上取得突破,大幅提效。推进100项量大面广事项主题式服务,依托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推动网上跨部门审批,力争在缩短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上取得重大突破。
五、强化“一网通办”管理支撑,提升综合管理智慧化水平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数据资源目录、统一汇聚平台的要求,各区、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找准智慧政府建设切入点,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府办公等领域加快智慧化政务管理应用,并纳入全市综合管理体系,支撑政务服务优化,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精准、更智能、更主动。
(一)深化政府领域信用应用。发挥信用支撑“互联网 政务服务”作用,深化信用信息应用,根据办事主体信用状况,推动各部门实施事前差异化服务、事中信用监测预警和事后联动奖惩措施,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全过程信用管理。实施信用证明“N证合一”专项行动,切实降低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依托市信用联动奖惩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开展网上政务服务诚信评价,将群众满意度评价、政务信息公开、行政事务办理效率、差异化服务、信用监测预警、联合奖惩落实等情况纳入政务诚信考核。
(二)落实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把部门监管事项全部接入综合监管平台,强化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和数据共享,加快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完善专业监管机制,深化落实分行业监管方案,全面建立监管对象追溯体系。完善监管方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信息归集和联合惩戒,加强诚信监管、智能监管、分类监管、风险监管,推进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
(三)增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产品,集成创新应用于公安工作。有序推进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改革,探索自助自救、互助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递进处置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充分、更均衡的公共安全产品。
(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更多运用智能化手段,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启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汇聚城市管理各类信息资源,推动城市运行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
(五)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数据分析。加快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逐步归集相关数据,初步形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六)建设精准化企业服务体系。建成统一协调、服务集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展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集聚市、区两级政府政策,推动各区、各部门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旗舰店”,集聚公共服务及社会机构专业服务资源,构建统一的企业诉求受理平台。
六、建成城市数据枢纽,实现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以电子政务云为基础,以跨部门、跨层级应用为抓手,统筹构建“云数联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交换,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打破“数据孤岛”。
(一)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完善已有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信息资源,将分散、独立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大系统,清理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支撑提供跨部门的综合性、一体化服务。
(二)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现有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为基础,建设对接国家平台,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数据存储、交换、共享、使用、开放的核心枢纽。推动人口、法人、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等的重点数据接入平台,推动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和应用。注重与第三方专业力量合作,深化数据挖掘和综合利用,更好发挥大数据辅助决策作用。
(三)共建、共用基础数据资源。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2018年实现政府部门签发的各类证件、执(牌)照、批文、鉴定报告、证明材料等统一编目管理和规范采集入库;2019年向社会领域全面拓展,逐步实现政府类证照、社会类证明全方位互认共享。充实人口、法人、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内容,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深入推进基于三大基础数据库、电子证照等在政务服务、商业活动、社会民生等领域应用。建立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和综合执法相关数据库,实现“一库查询”。
(四)健全以应用为导向的数据按需共享机制。围绕群众和企业重点关注或影响面广的事项,以减少环节、简化材料、缩短时间为目标,深入分析事项办理中需要共享的跨部门数据资源,形成事项按需共享数据清单,并进一步统一数据标准、完善数据接口,推动部门间特定数据资源共享,基本实现能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
(五)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强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使用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安全防护,完善安全防护机制,提高核心设备自主可控水平。
七、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增强改革合力和实效加快构建有利于实现“一网通办”、建设智慧政府的基础支撑,理顺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保障。
(一)明确推进智慧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务公开与“互联网 政务服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智慧政府建设的统筹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牵头推进智慧政府建设以及“互联网 政务服务”等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审改办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智慧政府建设,构建市、区两级统筹协调有力、部门分工明确、工作推进有序的管理体制机制。
(二)建立市大数据中心。组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使包括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在内的各类服务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使分散、孤立的数据成为汇集综合的数据,使管理的数据成为应用的数据。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制定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等技术标准及管理办法,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三)完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管理模式。建立电子政务云服务管理体系,形成充分的云服务竞争机制和良好的云服务生态体系。优化项目建设模式,依托开放的政务云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一批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第三方通用服务,提高政务信息化技术水平;采用组件化、模块化的应用开发模式,提升需求响应速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提升项目应用实效。
(四)健全电子政务管理制度规范。围绕国家新要求、群众和企业新需求、技术发展新业态,结合本市实际,形成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在政务活动中的法律效力,建立相应管理规范。
(五)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互联网 政务服务”重要支撑领域相关标准规范,尽快对平台功能、系统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形成多方认可的技术标准体系。
八、组织实施
(一)制订专项行动计划。各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协调。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抓紧制订专项行动计划,分步、分类推进有关工作。各区要抓紧制订区域有关行动计划,确保工作方案落实。
(二)加强评估监督。将本工作方案明确的有关重点任务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定期检查评估。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督查,发挥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督查督办、大数据监察等功能,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区和部门,启动问责机制。各区、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督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强宣传解读。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本工作方案,加强解读,及时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常态宣传机制,及时报道工作中的亮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扩大公众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摄影:东方网-刘晓晶制图:杜琼瑶编辑:林欣、余文斌
第五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办公证 让群众少跑腿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办公证
让群众少跑腿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办公证 让群众少跑腿”,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最新消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办公证 让群众少跑腿 背景链接:
公证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出国留学、购房置业、遗产继承等,都会涉及公证的办理。我国很多地区存在“证多人少”、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审批把关不严,错证、假证情况时有发生。
7月17日,全国公证工作会议举行,聚焦推进公证领域改革,探讨求解公证出错、信息化建设等问题。
近日,北京、内蒙古、上海、湖北等地接连发生办理民间借贷、涉及房产处分的委托书、遗嘱、继承等公证业务中出具错误公证书的情况,导致当事人房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买卖或抵押,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社会热议。7月17日,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公证质量问题、公证新型业务领域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破除“同证不同速”弊端,分类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激发公证活力
“办理同样的公证,如果你选择不同体制的公证机构,就可能面临不同的办证速度。”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公证机构分为三类,包括行政体制公证机构、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合作制公证机构。在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公证人员具有公务员的身份,但同样的公证事项办理的周期却更长。据介绍,2000年提出了公证机构行政转事业的改革任务,截至2016年底,全国3001家公证机构中,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还有894家,占29.8%,将近三成的公证机构仍保留在行政体制中。
不同体制的公证机构发挥的作用有多大不同?“2016年,全国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1399万件,业务收入47亿元。其中,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122万件,人均办证415件;全年业务收入2.6亿元,人均8.8万元。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1178万件,人均办证1216件;全年业务收入40亿元,人均41万元。合作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71万件,人均办证2601件;全年业务收入2.1亿元,人均近77万元。”司法部部长张军用数字介绍,从为社会服务所做出的业绩来看,事业体制远远优于行政体制,合作制又优于事业体制;而同是事业体制公证机构,自收自支优于差额拨款,差额拨款又优于全额拨款。
“今年年底前,行政体制公证处都要改革到位。”张军介绍,要按照中央关于公证机构改革的部署,加快推进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为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体制机制,在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公证机构自主管理权上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严格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进而激发、增强公证工作活力。
严管公证质量防差错,加大公证机构、公证员失信违法成本
针对近期因错误公证导致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例,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错误公证书如果被使用,可能造成大量房产被非法变卖,巨额财产被诈骗,造成人民群众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绝不是小事。”
目前,公证质量问题突出存在于涉及财产的委托书公证、继承权公证、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等业务领域。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期出现的错证情况看,多数都涉及不法分子冒充他人身份或持假证件、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公证,在公证员审查核实环节、公证机构出证审批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出现了公证失信情况。
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失信,表现在有关工作人员核实不尽责、违规办证,甚至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篡改或与他人勾结,通过公证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要在制度设计上,加大公证机构、公证员的失信违法成本。对做得不好的要载入信用记录,实施失信惩戒,不允许‘劣币驱逐良币’。”张军在会上表示,目前公证职业责任保险费率全国统一标准,不少地方有意见,要改进这项制度,建立浮动保险费率制,让出险多的、赔偿大的公证处、公证员多交保费,让质量抓得好的、出险少或者不出险的公证处、公证员少交保费。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涉及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行政处罚和行业处分,都要在司法部官网上公开通报。会上要求,要完善公证投诉处理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确有问题的公证机构加强督促整改,对违法违纪的公证员严肃追责。
司法部经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要求拓展创新金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辅助、产权保护、“三农”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的公证服务。“这是当前公证工作创新转型的重点。”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证明材料需手工填写、重复提交,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公证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探索力度。比如,中国公证协会开通了公证业务在线受理平台,200余家公证机构已经开展网上公证业务办理;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投入使用三年多,目前公证遗嘱信息库已有133万余条数据。
“但从总体上看,公证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公证行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全国范围内的公证信息化管理平台尚在建设之中,各地建设进展和水平不一。”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拿公证办案数量和收费金额来说,大部分地方统计工作还需要各公证机构手工填表,再报到省市汇总,管理部门做不到实时掌握情况,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记者了解到,公证业务数据的信息化进展还不够快,实现公证档案内容信息数字化、公证审批和业务流程电子化的公证机构屈指可数。当事人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有些证明材料由于档案没有实现电子化而多次、重复提交,不符合便民利民的要求。即使在公证行业内部、公证行业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和信息协作等方面,也做得远远不够。
据介绍,目前,我国公证员总数有1.3万多人,一些地方“证多人少”的矛盾仍较突出。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办理公证要争取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8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确认及缴费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