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让群众敢“讨说法"
继陕西吴旗县农妇白彩珍怒责公安局长被拘事件后,近日媒体又报道了另一起发生在陕西子长县、性质更加严重的事件。在子长县搞客运的一对夫妇宜爱荣和王向前,只因开车时,车体离正站在路上的县公安局长姬某近了一点,竟然遭到该局长和局办公室主任的暴打,这位局长还就近调来派出所民警,将这夫妇二人铐到派出所“修理”。最后,县公安局不仅将他们分别拘留了31天、21天,还竟然两次将这夫妇俩脖子上挂上纸牌,游街示众!这位局长的所作所为,性质怎样,其人素质如何,自不待言。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件本是发生在将近两年前的一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受害者除了当时叫骂几声外,居然隐忍至今,直到看见了有关白彩珍讨到了公道的消息后,才“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要站出来“讨个说法”。宜爱荣夫妇一直不敢“讨说法”的现象,导致的损害是多重的。一是对他们自身权益的损害。二是对党和政府威信的损害。这位公安局长以为将这夫妇两人游街示众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但在得知内情却敢怒而不敢言的全县群众面前,丢的却是党和政府的脸,是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一种侮辱!三是对党风政纪和法律严肃性的一种损害。群众的忍气吞声,就是对那些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威信的“害群之马”的放纵。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白彩珍的执著,没有今天宜爱荣的勇气,不知姬某这样的干部,还要逍遥到几时,还要干出什么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通过这两件事,我们也更加感到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的紧迫性。白彩珍案的解决,体现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不但使事件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给更多的人们带来了维权的勇气,更提高了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这种监督不但无损于党和政府的威信,相反,只有让更多的群众敢于“讨说法”、能讨到“说法”,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害群之马”,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二篇:让群众动嘴
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常态
——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活动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首先欢迎你们来到大洪村指导工作。根据镇党委《关于在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了扎实推进我村的“创先争优”活动,我村党支部着眼于“群众得实惠”这一总要求,在全村全面推行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下面,我就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的背景
在农村,群众办事难是一种普遍现象,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常常会为一些自己不会办或办不了而又急需办的事情发愁。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下的村民出门办事很不方便,一件小事情往往要用上一整天甚至二、三天时间,有时遇到上级有关部门经办人员不在或出差在外,往往去几趟都办不成事,既浪费了群众的时间、精力、财力,也给群众造成误解,容易产生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自身素质、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大多数群众不了解办事程序和有关政策规定,遇到诸如办理证照、低保补助、建房申请、法律诉讼等事情不知如何下手。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农村税改后,农村干部“要钱要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长期以税费催收为主要任务的农村干部出现了暂时的工作“闲余”,服务群众应该成为基层干部工作的主旋律。但是,为群众服务主动性不够、能动性不强的问题在部分农村干部身上依然存在。有的村干部只把亲朋好友遇到的难事、急事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其他村民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找上门来也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村干部只对修路架桥等公益性事业热情有加,而对农户想办又办不成或办不了的难事、急事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有的村干部由于没有硬性任务,除干好日常性工作外,不谋事、不干事。如何创新一种载体,进而充分调动农村干部为村民服务的主动性,增强服务的实效性,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村党支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从“群众得实惠”这一着眼点出发,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出门办事不知道怎么办、找谁办、哪里办;盖个公章、递个报告不知道往那里送;要技术、要信息找不到渠道等等问题,充分发挥大多数村干部比普通村民政策法规水平相对较高、办事程序比较熟等优势,根据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际,在全村全面推行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使党员干部真正站在农民群众的利益上想问题、做决策,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最终达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目的,建立起干群之间的鱼水情。
二、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的主要做法
我村实施的“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创一流”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从四个方面进行开展。
1、工作要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让各项承办事项在本单位内部运转,做到村民办事不出村。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代理制要求代理员对群众要求所办之事,实施当即受理、无偿服务。具体做到了“六个一”:即:“一个场所”,村设立代理站;“一个牌子”,村代理站进行挂牌服务;“一套制度”,把代理的对象、内容、承诺和程序等作为制度张贴上墙;“一张联系卡”,把代理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代理区域等印在联系卡上,让群众能及时找到承办人;“一次会议宣传”,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为民服务代理的全过程;“一个记录簿”,对代理过程中的申办人、申办事项、代理情况、办结时间等进行登记。
2、代理内容。一是代言。党员干部对责任区内的群众及家庭定期走访、座谈,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责任区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向支部或上级党委汇报反映或提出处理建议意见,做群众的代言人;二是代办。帮助责任区内群众办理可以办到的各类证照、申请、审批等手续,做群众的代办人;三是代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帮助责任区内群众解决生产发展方面的困难,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做群众的经纪代理人。
3、代理程序。在代言事务上,代理人员每周要在责任区内走访村民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集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代办事务上,根据代理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事项,由群众将办事申请、相关材料和规费交给责任区党员干部后,代理人员无偿代理,并在受理后48小时内给予是否能够办理的回复;对于因政策、法律法规限制不能办理或不属于代理范围的事务,则向申报人说明理由,作出耐心细致的解释,杜绝乱办、错办;对申请材料齐全的简易事务,可当场(当日)办结的,则现场办理,即收即办;对材料齐全的非即办事务,受理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对于材料不齐的事务,则向群众说明应当补交的材料,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再行受理办理。在代理事务上,根据群众增收致富的要求、家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情况,为群众联络约请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或积极为他们解决困难出谋划策,创造条件。
4、责任措施。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党员干部为成员的群众事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本服务区群众事务代理工作的研究策划和组织实施,保证群众事务代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监督检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群众事务代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保证群众事务代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党支部将通过不定期检查代理员的代理情况和回访委托申办人,了解代理服务情况,对党员干部在实施代办工作中有不良反映的将计入个人考核,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的初步成效
我村的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上月底开始实施,通过10多天的工作,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12月8日下午,一辆失控的汽车撞进19组季卫菊的屋内,二间住房和冰箱沙发等家具被撞坏,季卫菊一方面报警,一方面致电该区域代理员黄卫忠,黄卫忠受理后马上前去帮助,经与交警和物价部门联系后,第二天就修好了受损房屋,并谈妥了具体赔偿事宜;12月10日,17组的退伍军人徐红兵,其退伍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不一致,代理员张洪平受理后前往镇政府档案室帮助复印当年的退伍军人登记表;21组的吴中一在收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时发现数字不对,每月比实际少了60元,急切地前来代理站咨询,代理员陈春华帮助其查明原因,当吴中一拿到新增加的60元时,直夸村里为他解了忧愁,否则晚上都要睡不着了;10多天来,我村代理站共为1组倪国英老太等14人到海门补办了遗失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为20组周亚芳等50多人代办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四、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的启示
实践中,我们感到“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是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有了“舞台”。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党员干部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党员在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有了“形象”。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实说实干,负责任地把群众交办的事办好,真正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公仆形象。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自觉做到以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实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代理站”虽然代理的可能只是一些小事,但正是在这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上,体现了党组织的温暖,凝聚了人心,找到了一条“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创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但我村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更是得到了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党支部将结合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努力使“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我村工作的常态。
三厂镇大洪村党支部 2010年12月16日
第三篇:群众希望怎样下基层
群众希望怎样下基层
2013-03-04 第03版:思想理论
作者:邹燕秋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39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干部作风出台了相关规定,并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深圳等地视察都是轻车简从,悄无声息的,这种率先垂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更是各级领导干部理当学习效仿的。
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下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到当前广大群众在这方面的“心声”,他们希望领导干部这样下基层调研或视察。
“轻车简从”不张扬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还在机关,让下面“好好准备准备”的通知早已下去了,甚至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排练”好了;有的下基层警车开道,记者拍照,陪同下基层的领导班子一套又一套,路线反复修订,考察检查的方案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大小车辆前呼后拥,走起来一大队,坐下来一大片,可谓阵容强大,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下基层变味成了“吓基层”。因此,群众特别希望干部下基层能轻车简从,多些微服私访,少点形式主义。
“关心疾苦”察实情
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只想到那些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去,不愿到条件艰苦、群众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不知道群众思什么、想什么、需什么,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使党群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干部下基层多往哪里去,不仅仅是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家前途的政治问题。希望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不要“嫌贫爱富”,多往那些贫困落后、矛盾突出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体验一下民生疾苦,以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身心同入”有感情
干部下基层不能只到现场站一站、看一看、问一问,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拍拍屁股一溜烟地回去了,更不能“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村子转一转、照着稿子念一念”了事,而要“身心同入”,真正沉下来,把准群众的脉搏,摸清基层的实情。如果只注重形式上的“身入”,而没有带着真情实感的“心入”,“深入基层”只会是作秀走过场;如果连“身入”都懒得做,那深入就更是空中楼阁,落实工作双脚就难免踩空,头脑便会发空,问题便会抓空,何谈科学决策、科学发展。
“常态长效”坚持住
领导干部要把下基层当做一种追求、一种风尚、一种常态,长期坚持、长效进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匆匆而过的“客官”。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工作上时时与基层相关,处处为基层着想,经常保持与基层党员群众的长效联系与互动,切实构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并辅以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创造条件让领导干部在基层丰富阅历、锻炼能力,避免下基层沦为“一阵风”、“走过场”。“名至实归”得实惠
干部下基层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否则,就尽量少下、甚至不下。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制度,对干部下基层工作做好事先预审把关和事后考核,减少和杜绝不解决问题不办实事的下基层,减少和避免随意性的形式主义的下基层,增强“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带着政策下基层,带着课题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真情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把下基层当成增强宗旨观念的“拉练赛”、提高服务能力的“训练场”,把多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视为最大的政绩,在下基层活动中勇创先进、争当优秀。
第四篇:业务员如何让经销商敢花钱
业务员如何让经销商敢花钱
对大多数厂家的业务员来讲,让自己管辖的经销商从腰包里掏钱很多时候比登天还难。对当地品牌的投入、市场的投入、特别是终端活动的投入,经销商大多数时候花钱(投入)是谨小慎微的。经销商要么是“按兵不动”,任厂家的业务员“任尔东西南北风”;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挤牙膏式的“出点血”,应付厂家了事;要么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厂家投了钱,我再投,至少和厂家对半负担,不能吃亏,能多揩点厂家的油更好。
所有厂家的业务员都清楚这个事实,经销商对市场的投入,真金白银地砸,都不一定能起效果。更何况光空喊,玩“空手道”是根本不可能把当地市场做起来的。经销商对市场的投入(花钱)就如打篮球,经销商手中必须保证有球打(球就是对市场投入的资金),才有可能有投篮命中(获取订单、获取市场份额)的机会。如果没有球的话,只能是望“篮”兴叹了。
对厂家的业务员来讲,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让经销商能打球(市场投入、花钱)并能进球(获取订单、抢夺市场份额、挣得利润)。赔钱的买卖谁也不愿做,做了第一次,绝对不再会上第二次当。
如何能让经销商能有信心、有能力“敢花钱”呢?让经销商心甘情愿地进行市场投入,特别是对终端活动的投入呢?
对厂家业务员来讲,让经销商敢花钱的诀窍之一就是“大标杆、现场会、借力整合资源”!
第一步“大标杆”就是要树立至少一个优秀的经销商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业务员千言万语,不如经销商只言片语。让经销商去说服经销商,是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业务员先选择一个实力比较强、经营思路比较好、与公司配合度比较高、市场投入意愿比较大、对周围有辐射和影响力的经销商,把这个经销商树成一个市场投入的样板。再这个点上取得成功。让这个样板经销商尝到市场投入的甜头、成为市场投入的受益者,成为厂家市场投入方面的样板和厂家的代言人。这就是树“大标杆”的过程。
第二步是“现场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场会是“大标杆”的“现场秀”。邀请周边的意向经销商参加样板商的市场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让周边的意向经销商现场感受活动的气氛、现场感受签单的疯狂、现场体会投入的回报,对经销商进行良性的刺激。好的现场会是让样板商充分“作秀”,达到影响和激励其它经销商的目的。如果经销商想:他(样板商)能成功,我做肯定也能成功。现场会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步是“借力整合资源”。要让样板商和下步意向经销商的市场投入、活动取得成功,厂家的业务员必须学会借力整合资源。资源的98%在于整合。资源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有钱的让其出个钱场,没钱的让其帮个人场。业务员要善于整合厂家的政策资源、品牌资源、广告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整合经销商当地的人脉资源、媒体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确保市场投入的成功。
对与首次搞大规模市场投入的经销商,当其在投入当中,有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业务员一定要坚定其投入的信心和决心,告知经销商市场的投入不能“毛毛雨”,地皮还没打湿呢?对市场的投入如烧开水,水温烧到即使是99度,也没开,开水和温水有本质的差别。对市场的投入一定是大投入、大产出,不要为了省最后一度的柴火(投入),而功亏一篑,市场投入不差这“一哆嗦”了。
让经销商敢于投入、敢于花钱,已成为厂家评价其业务员对经销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第五篇:怎样让数学好玩
怎样让数学好玩
92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说:“数学好玩”。这话让很多同仁费解,其实数学并不是如同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要么是枯燥的;要么是深奥的;或者是晦涩的。其实数学的玩是“寓教于乐”不是单纯的玩,玩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不参加化学反应的,但是“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顺利地进行。怎样让数学好玩呢?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幼儿园常做的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一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做游戏、讲故事,还可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不断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的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