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
怎么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时代的要求我们不可以说不的。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演义》、《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1、教师本身要的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
3、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
三、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带动作文。
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发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再会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低而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阅读难,难阅读”也会离我们而去。
第二篇:如何让初中生写出好作文
如何让初中生写出好作文
摘 要:面对初中生学生词汇贫乏、语感不强、素材积累不够,写不出好文章的现状,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引学生上“路”,让好作文自然流淌。
关键词:初中作文;素材;思想;评价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经常听到有教师感叹:作文难教啊,怎么教学生都写不好。好作文难道真是老师教出来的吗?我看不是。无论什么样子的作文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教师的“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从作文自身需要的条件来看。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第一,得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写作素材、良好的语感和良好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布局谋篇的能力;第二,即便是具备了上述各种能力,也还得有写作的欲望和表达的兴趣。如果学生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师的指导再精彩再到位,学生恐怕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原因,相当多的学生词汇贫乏、语感不强、素材积累不够,写不出好文章也是自然的。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该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引”。只要能把学生“引”上“路”,好作文就会自然流淌,呼之欲出。
一、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学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材料单一,难出精品,主要是因为学生生活领域狭窄,无法广泛的摄取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这样见识短浅,积累的素材就相当有限,这时候做老师的就应想着方、变着法地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多为学生开辟一些途径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例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就是走出书斋,去游历山川河流、风景名胜。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每周开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外读物,为学生推荐新近杂志上与学生写作实际贴近的精美时文;二是阅读所做过的试题中感人的美文;三是阅读以前的摘抄笔记或札记;四是关注身边有个性的同龄作品。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得见,学生却没感觉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其实,观察生活不需刻意,关键得有心,让他们在写作文需要材料时主动在记忆中去搜索。
二、勤于练笔沉淀思想
俗话说“一天不练口生,一天不写手生”,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写随笔,只要内心有触动就用只言片语记录下来储存到素材库中备用,引导学生用笔抒写自己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善于用心去发现、捕捉别人未见之事物,引导学生在读中关注他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有意识的查找自身的不足,再有目的地去发现、去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达到以悟促写。《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假如学生在反映生活时,只是把掌握的材料机械地搬进作文,那么即使描绘得再绘声绘色,也难以给人心灵的震撼、思维的启迪。要写出好作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认识,强化训练。把学生认识结构作为写作的核心,是对学生整体的提高。对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要从说到写,反复写、多推敲,多读勤写用以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作强化的作文训练,在审题、立意、布局、思想调遣等语言功夫上也要不断的深入,从而利于学生写好作文。
三、恰当评价激发创作
作文教学还有个重要环节就是批改和讲评,以往的批改都是马后炮式的,由于写和评间隔的时间太长,往往评得学生一头雾水,一节课下来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愤愤不平,对学生却没有多大实效。我们主张即时批改、即时讲评,也就是定时作文,当堂批改,当堂评讲,评时多关注文章的优点、亮点,评出学生的自信;另外要重视评改中的美文效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非凡的见解,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体验到创作的快感,对较成功的作文或片段、甚至句子还可以作为范文宣读,或办班报、校报,让学生的作文变成印刷品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后兴趣,从而使得学生都能乐于创作,爱上创作,以期收到作文教学的最佳效应。
总之,作文的“引”字工程可归纳为三个“引导”:引导积累,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素材,培养语感;引导思考,即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活,并付诸文字,逐步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引出兴趣,即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变“把作文当任务”为“让写作成习惯”。当然这“引”字工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
其实,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主题,要写透一件事,要多改多念,不怕,不慌,同时必须做到“四勤”,即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勤于练习。能做到经常听、说、读、写,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教学千万不能求急,应老老实实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抒写生活,把写作变得像说话那样随意、简单,而且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时,好作文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第三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写好作文
淡定从容
2013-10-30
作文无非就是说话------有条理的说话,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够写出好作文的。
什么是好作文?
好的文章应该具备几个要素: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语言通畅、准确、生动;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
要把作文写好,作到操作规范,反复修改,单于积累。
命题作文的基本流程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基本环节,这是我们作文的五个基本立足点。
审题,要把握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立意,就是要确立了文章主旨或者要中心思想。立意要作到正确、新颖、深刻、切题,确立的中心思想要集中。
选材与剪裁。选材就是选择材料。裁剪是一个比喻,就是对材料进行取舍。经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选材的原则是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和具体。
文章的布局或者说“谋篇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结构。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考试作文)。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
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第四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如何写出好作文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其实,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
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往往不知如何下笔,这是因为没有打开写作思路。要
在审题中打开写作思路,在行文中把握写作原则,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审题,打开写作思路
审题要抓住三个要点:解读材料意、领会提示语、抓住关键词。
把握写作原则
行文中要突出六个方面:
■让立意深邃高远
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让材料新颖独特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新颖的,不选陈旧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少见的,不选常见的。
■让情意真挚感人
抒写真情实感是文章制胜的关键。我们要用生花之笔,记录自己的心声,流露真实的感情,让思绪在笔下流淌,让真情在纸上绽放。
■让描写细腻传神
要从“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从“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从“细”处入手(凸现情境,细腻描写)。
■让语言亮丽生辉
锤炼词语,加强表现力;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让布局完美无缺
谋篇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体例形式有:书信日记体式、小标题串联式、童话寓言式、首尾题记式。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涵养作文的底气呢?钱蓉蓉总结了四个注意点,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经典
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注社会
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
■亲近自然
就是走出书斋,去游历山川河流、风景名胜。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
■勤于笔耕
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养成记录生活的意识;练就美现生活的习惯。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辣手头疼的课题,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学生的语文功底,观察能力低差,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逐步深入地进行训练。例如,开始作文时,采取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再由学生叙述故事,然后写成作文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教师讲故事,由学生续写、缩写、扩写的形式;最后再采取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种思路设计的特点是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读课文时,勾画一些好词佳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者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整理素材的过程。学习习作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身边经常发生的、自己喜欢的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观察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观察到的人或事、当时的想法,分出层次、顺序,写下来、记下了。这就是作文的第一手素材,也就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
三、突出写作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学生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