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懒”老师教学生写出好作文
“懒”老师教学生“改”出好作文
——我这样来上作文批改课
说到批改作文,多数老师都感到有些心烦,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精心批阅:错别字,句子,立意,主题„„存在的重大问题教师一一圈出点出,而且还要写下写下中肯的评语。尤其是给学生下批语,教师真可谓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不仅如此,还要选出优秀作文让学生传阅„„而学生呢,完全是一副看客的姿态,面对作文讲评课好像只是在看老师的表演,或在听一个故事,以后的写作仍然是我行我素,教师煞费苦心学生一无所获。相信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苦恼。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让自己学聪明些,“懒”一些,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呢?近两年来我一般坚持这样一个“懒”办法,写出来希望老师们雅正。
首先,教师对快速浏览全班作文,做到有备无患。分类的依据是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些学生的作文可能是文体不对,有些学生的作文可能是立意不好,有些学生的作文可能是详略意识较差,而有些学生可能是语言的表现力上很一般。教师分类之后,对本次作文哪些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大体上心中有数,这就为上课有针对性的点评做好了准备。第二步,课上教师随机分发作文,学生之间互批。学生在互评之前,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先做出针对性指导,以免学生评改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注意的是教师的评改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接下来的十分钟教师放手让学生评改,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错别字、病句、优美的句子及写下中肯的评语。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评语一般为两条优点,一条缺点,并要求打下分数,便于后面的统计工作。第三步,统计并交流。交流的方式为小组交流,我一般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十人左右,评改完每组推荐一两篇优秀作文。(真没有好作文也可不推荐)教师先统计45分以上的作文的作者的姓名,然后教师在所列名单中首先挑选两个最高分的作文请作者本人到讲台上朗诵自己的文章和全班交流。并要求台下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的文章是否真的优
秀,长处在哪儿,不足又在哪儿。真正让学生在评改中有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还要注意预留时间,让学生点名那些没在光荣榜上出现的同学的文章,这样可以兼顾各个层次水平的同学,以保证最大面积的交流指导。这个数量保证在2篇。
最后,教师在自己批阅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推荐两篇典型的文章和大家交流,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确保真正优秀的文章不被埋没,典型问题得到解决。
第四步,要求学生根据这次的指导,在自己的作文后面写出心得,并作出修改及时上交,以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样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全班学生一直是在动的,学生乐于参与进来,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确保了听课的效果,并且确保了最大数量的作文与全班同学交流。他们在挑毛病的同时也准确的找出了自身问题。
这样的课堂活跃了课堂,解放了自己,还提高了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写好作文
淡定从容
2013-10-30
作文无非就是说话------有条理的说话,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够写出好作文的。
什么是好作文?
好的文章应该具备几个要素: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语言通畅、准确、生动;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
要把作文写好,作到操作规范,反复修改,单于积累。
命题作文的基本流程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基本环节,这是我们作文的五个基本立足点。
审题,要把握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
立意,就是要确立了文章主旨或者要中心思想。立意要作到正确、新颖、深刻、切题,确立的中心思想要集中。
选材与剪裁。选材就是选择材料。裁剪是一个比喻,就是对材料进行取舍。经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选材的原则是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和具体。
文章的布局或者说“谋篇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结构。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考试作文)。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
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第三篇:如何写出好作文
如何写出好作文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其实,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
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往往不知如何下笔,这是因为没有打开写作思路。要
在审题中打开写作思路,在行文中把握写作原则,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审题,打开写作思路
审题要抓住三个要点:解读材料意、领会提示语、抓住关键词。
把握写作原则
行文中要突出六个方面:
■让立意深邃高远
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让材料新颖独特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新颖的,不选陈旧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少见的,不选常见的。
■让情意真挚感人
抒写真情实感是文章制胜的关键。我们要用生花之笔,记录自己的心声,流露真实的感情,让思绪在笔下流淌,让真情在纸上绽放。
■让描写细腻传神
要从“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从“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从“细”处入手(凸现情境,细腻描写)。
■让语言亮丽生辉
锤炼词语,加强表现力;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让布局完美无缺
谋篇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体例形式有:书信日记体式、小标题串联式、童话寓言式、首尾题记式。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涵养作文的底气呢?钱蓉蓉总结了四个注意点,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经典
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注社会
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
■亲近自然
就是走出书斋,去游历山川河流、风景名胜。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
■勤于笔耕
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养成记录生活的意识;练就美现生活的习惯。
第四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世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作为教学呢?我认为要做到到以下几点。
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多观察、多动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及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异”,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乐趣,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瞬间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要让学生用随笔、日记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丑,天长日久,学生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就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进而激起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无米之炊”也就不存在了。
二、要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与说话、写作有很多个接触点,有的课文更是典范。教师应慧眼识材,抓住读写结合点,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做到仿中有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会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产生语感,激发灵感,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写作训练要逐步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局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由句到段、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的要求。训练过程要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积极鼓励学生的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指出学生作文的得失,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于高涨兴趣支配下的多读、多写。因此,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写前指导,还是作文讲评,都要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摆在首位。
在作文讲评中我发现,当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时便十分高兴和自豪。受到表扬的学生,作文总是越写越好。因而,我就紧紧抓住批改与讲评的机会大力表扬、多加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得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当然,对于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在鼓励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要从立意、结构、用词上多加指导,鼓励他们创新,向前发展迈进。而对于写得一般,但态度认真的同学,教师则要高举表扬鼓励这面大旗,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不论是其书写美观、引用恰当,或一两个细节写得较好,或者一句话写得不错。即使只是一个词用得好都应成为表扬的凭借。学生就从这点滴的表扬
中获得了信心,看到了希望,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此外,我还将优秀作文选出来,每两周办仪器学习专栏,而对其中特别好的作文,及时推荐给报刊和一些学生刊物,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辣手头疼的课题,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学生的语文功底,观察能力低差,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逐步深入地进行训练。例如,开始作文时,采取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再由学生叙述故事,然后写成作文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教师讲故事,由学生续写、缩写、扩写的形式;最后再采取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种思路设计的特点是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读课文时,勾画一些好词佳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者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整理素材的过程。学习习作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身边经常发生的、自己喜欢的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观察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观察到的人或事、当时的想法,分出层次、顺序,写下来、记下了。这就是作文的第一手素材,也就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
三、突出写作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学生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