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

时间:2019-05-15 11: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

第一篇: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

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

中国慈善文化根基深厚重建中国慈善文化迫在眉睫

简 彪

慈善已然成为中国舆论的焦点话题。知名慈善家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将于9月底联手在北京举办富豪慈善晚宴,担忧劝捐的中国富豪们纷纷拒会,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裸捐”言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李连杰央视吐苦水,将自己所办慈善基金壹基金所处的转型困境和盘托出……

一时间,舆论浪潮再起,媒体纷纷跟进。诸多富豪、学者、评论家、业界人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掀起慈善组织、慈善事业讨论的新高潮。

两场关于慈善的论争

9月12日晚,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的李连杰坦言,他发起的壹基金计划可能面临中断。他表示,壹基金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只能使用挂靠单位中国红十字会的相关账户和公章,再求发展已到瓶颈。李连杰的一番话很让人动容:“这孩子虽然还健健康康的,但它没有身份证,没上学。在月子里没事,可它就会被希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更加专业化透明化发展的人质疑了。”在汶川地震等行动中表现优异的壹基金的前景,由此备受关注。而对这方面的讨论大抵集中在放开公募基金会申请、规范基金会运营等方面。

目前国内的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类。公募基金会有权向公众募捐,非公募基金会则不行。民间申请成立公募基金会,首先要有业务主管部门,但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业务部门会顾忌政治上的风险,也顾忌贪污腐败带来公愤。因此,我国现有公募基金会大多具有官方背景。2007年,壹基金计划在北京启动。在3年的合同期里,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事实上,壹基金一直以来打着擦边球,如在出租车等处做募捐广告时并未挂有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字。

另一场论争则呈现多元视角。

8月底开始,中国的很多富豪陆续接到了巴菲特和盖茨慈善晚宴的邀请。综合各方信息来看,被邀请人员包括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五十名及部分特邀嘉宾。该晚宴由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和知名主持人杨澜执掌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共同处理。

随后媒体纷纷曝光,由于担心此次晚宴是美国、欧洲富豪慈善晚宴的延续,担心会被劝捐的许多富豪婉拒参会。面对这一局面,9月14日,盖茨和巴菲特发出亲笔信,说明此次活动是学习、倾听、分享经验,不涉及捐款。2009年5月的美国富豪慈善晚宴上,巴菲特成功说服了40位美国富豪承诺捐出至少50%的个人财产,总计约1250亿美元。

接到邀请的陈光标的“裸捐”宣言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部分舆论认为应当鼓励,并以此抨击那些拒绝参会的富豪;部分舆论则认为慈善也应当尊重选择,不应强加道德评判;也有部分舆论指责陈光标有作秀之嫌。夹杂在这些舆论中的受邀富豪们,则或反击或沉默。

中国慈善文化根基深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始终在宣扬仁爱慈善精神,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孟子认为人性固有四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儒家的入世精神、民本思想和仁政理念,促使历代统治者都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看作是政府爱民的表现,是仁政,是其应尽的道德责任。道家主张“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墨家主张要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远施周遍”使“天下之人皆相爱”;佛教主张“慈悲为怀”,为一切众生造福田……这也使得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国人,一直将慈善作为道德标杆和行为规范。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接受了慈善公益的观点,推动救济式的慈善向扶助式的公益转型,开始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慈善新发展:救助主体上,由政府向民间转移;资金来源上,寻求多元化发展;救济范围上,向更为广阔的群体普及;法规制度上,也出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

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

宗族慈善根植于中国的血脉传承中。古代中国的许多人认为家族内公益的发展是家族稳定乃至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础。于是,宗族慈善便迅速而有效地发展起来。战国时期,祭田、族田、贡士庄等成为宗族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宋代,随着人们对教育、养老等的需求,义庄、义田、义塾等迅速兴起。

宗教慈善也是重要的慈善类型。宗教组织以公益经营、募捐为主要方式。由于宗教特有的劝人向善的教义,许多信徒能慷慨解囊,投身宗教慈善。

政府慈善在儒家传统中多有体现。唐朝时,政府开始设置专门机构来监管社会慈善,并随后出现了官办慈善。如公元734年,唐玄宗下令将京师的乞儿全归病坊收管,经费由政府以利钱支付。9世纪中期以后,政府开始用公款支付慈善组织的开销,并挑选了地方耆老管理事务。宋代还建设了一系列的社会救济机构,以满足贫人不同的需要。

民国年间,社会慈善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主要形式。当时灾害频发、战乱连年,以致民不聊生,但政府救济不力,大量的救济工作只能由慈善组织承担。这一时期,慈善团体的数量、慈善家群体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出现了一个高峰。据统计,1946年全国共有救济机构3045个,私立的有1011个。1948年,这两个数字上升到4172和1969。在众多的民间慈善救济机构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幼协会、战时儿童保育协会、香山慈幼院、华洋义赈会等。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合作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民间社会公益团体存在的必要性降低,生存空间也由此压缩。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社会建设使得民间组织迅速兴起,但由于制度惯性和社会意识惯性的存在,慈善组织的制度建设还落后于实际需求,社会慈善理念也还停留在发展中。

重建中国慈善文化迫在眉睫

在分析中国富裕人群为何在捐赠方面不积极时,许多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诸如监管体系未建立、捐款渠道不畅、慈善机构的腐败以及部分人群诈捐等因素,都成为口诛笔伐的重点。

但当今慈善事业处于困顿的根源,在于中国慈善文化的重建尚未成功。慈善文化体现出一个国家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也体现着企业、人群的社会责任感。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慈善文化的承载和激励,必然会与社会的人文关怀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

慈善文化研究者、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秋光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慈善文化一度断层,传统的慈善理念严重缺失,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出现真正意义的慈善事业。物。”也正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的富人、名人热衷于慈善,并形成良性循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那句“带着巨大的财富离开这个世界,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耻辱”,体现着美国富人阶层对财富的看法。

与之对比的是,在中国的各级慈善捐款中,经济实力最弱的普通百姓占了大头,富翁们只占很小一部分。据统计,“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的135位富豪共捐赠折合美元1亿多,而2000年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的捐款总额达到了650亿美元。文化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从当下做起、日积月累,在发展中积极鼓励、耐心培育,直至开花结果。中国从来不缺乏慈善的土壤,从2008年中国慈善捐赠总额一举突破千亿元即可见一斑。但从2009年这个数额迅速跌落50%可以看出,中国的慈善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表示,慈善界的种种现象,恰恰说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转型期有两大特征,一是不适应现代慈善发展的制度正在被淘汰,但新制度尚未出台,矛盾多;二是人们对慈善的认识误区多,慈善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他认为,无论是财富的积累还是文化的传承,都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开启社会风气,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浅谈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慈善

浅谈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慈善

j19-环工院-许敏南-131303046-1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非会员

慈善文化的根一直深深地扎在中囯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可以说中囯传统文化为慈善文化提供了思想渊源和构筑了核心价值体系。中囯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宣扬性善的文化。这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基督教文化宣扬性恶,认为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人生下来就有原罪,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人在罪恶中,不可能有爱,不可能懂得爱,所以要皈依上帝才能有爱。这是强调人的爱不是来自人的本身,而是来自一种外在的宗教精神!你要是做慈善的话,也只能说是秉承了上帝的旨意,是赎罪!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帮助你的穷兄弟,这才是对的,否则死了以后上不了天堂。

虽然“慈善”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但慈善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中囯文化认为爱是人的天性。爱是在人之内而不在人之外。是一种内在的道德精神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极力宣扬一种道德的仁爱精神,所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认为人性固有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道家主张“损有余,补不足。”所谓“知足不辱”、“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爱无差等”,“远施周遍”使“天下之人皆相爱”,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境界。佛家主张“慈悲为怀”,要求摆脱轮回、出离三界、普度众生,实行“与乐、拔苦”的义举,为一切众生造福田。由于慈善文化的根一直深深地扎在中囯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所以积德行善、乐善好施成为中囯文化的传统。从古至今,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囯人,一直以此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

民历来就是作为君、统治者相对立的群体概念而存在的。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的作用就渐为统治阶级所认识。实际上商朝开国之主成汤对民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因而采取利民、保民之策,从而代夏以兴。”商汤的赈恤饥寒措施,大概可视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滥觞。战国时期,孟子对西周以来产生的民本主义思潮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提出了“君轻民贵”的口号。民本主义成为早期儒家仁政学说的基石。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建立以后,历代皇帝在赈贫恤患方面未尝有所懈怠,这以历代会要的记载中可以观知。如汉文帝时,“赐天下孤寡布帛絮”。汉武帝时,“遣渴者存问至赐,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南朝梁武帝时,诏“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咸加振恤。”虽然近世以前的慈善事业未曾作为一项制度、一种政策固定下来而带有临时救济的性质,但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且在宋代以后终于成为国家的一种制度固定下来,从而进入了中国慈善事业史的新阶段。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儒家鼻祖孔子倡导的“仁”,内涵丰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爱人”是“仁”的基本出发点。孟子的仁义与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在他看来,人生来就有善性,只是这种善性是作为“善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恻隐之心”就是仁,是仁之端、根本。而这种所谓的“恻隐之心”,无非是指人类情感中的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这与西方思想家的强调的“慈善”的含义是相一致的。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逐渐由宫廷流布民间。佛教因果报应说产生的道德约束力,不但对现世、还对来世发生作用。在这种道德说教的影响下,上至统治阶层,下及普通百姓,害怕来世投胎为畜牲受苦受难,因而产生怵惕之心,不断警省,去恶从善。于是,千百年来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一直成为中国人维护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慈悲精神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佛教道德是以利他平等为旨趣的。这种利他主义道德观,在佛教中称为慈悲.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这种佛教利他主义道德观的具体实践是布施。

中国现当代的慈善文化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慈善文化是一度断层,传统的慈善理念严重缺失。慈善文化早在春秋战国的时期已经萌芽、已经深入人心了。春秋战国本身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当中,到了近代慈善文化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和国际接轨。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慈善文化却受到了沉重地打击,由于建国前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慈善的幌子,的确做了很多可耻的事,让我们对慈善产生了误解,使得“慈善”蒙垢,产生了负面影响,“慈善”一词在我国历史上也曾一度声名狼藉,慈善事业被视作封建毒素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被扫地出门。在随后的四十几年里,在中国大陆上,只有政府救济,没有民间慈善事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慈善事业的否定达到了极点。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不存在慈善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热闹一时的慈善事业立即在神州大地销声匿迹达40余年之久,迟至90年代初,中国才有真正意义的慈善事业出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慈善事业终于在中国大陆重新出现并迅猛发展起来.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它是跟人连在一起的,人不能野蛮,要不断的进步,人就越来越文明。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文明,一种表现,文化是人的大群的一种生活,不是个人的生活,个人的生活不叫文化,大群的生活才叫文化。文化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它们是互相配合不可分离,我们是人,我们需要文化,我们离不开文化,我们都在文化里面成长进步。

第三篇:慈善文化进校园

慈善文化进校

关于小学阶段慈善教育的反思

对于什么是现代慈善观念,慈善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妥当地表达善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做,说明相关的教育还很不够。所以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角度看,对孩子进行慈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的许多中小学,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估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的表现,也会被计入其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学校的慈善教育,应该把概念扩展到更大的“公益”层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活动,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以教育促发展,推进慈善事业的进步是必然选择。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在教育。

慈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以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这个教育经历,赋予学生一套关于慈善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让慈善成为每个人对社会尽责、与他人互助的一种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可慈善”的慈善文化。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但是今天学校的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慈善发展

中小学阶段开展慈善教育的意义: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民众的慈善热情与行为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而民众的慈善热情和慈善积极性是需要培育、需要调动的。民众慈善精神培育及慈善热情调动的根本途径在教育。教育可以育化民众的慈善意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只要有爱心,不到4岁的孩子也可以参与慈善,也可以从慈善中得到幸福。慈善活动不分年龄大小,慈善教育永远都不早。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分爱足以体现集体的温暖。爱心的捐助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爱,因为关爱而圣洁;心,因为感恩而永恒。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助学献爱心”帮扶活动。我校每个党员帮扶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我校启动了阳光工程,为每个学生买了一个书包,每位党员为结成对子的学生准备了生活、学习必需品。扶一株幼苗,蕴一份春光;助一名学童,赢一片希望。我们从这一捐赠活动中,从老师的殷切希望中,看到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看到了同学们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有了爱,就有了希望,在爱的阳光的沐浴下,学生们在茁壮成长。我们深信,第四小学的受资助学生一定会心怀感恩

生活中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但爱心总能给失落的心灵以坚强的力量。慈善教育一定要浸透孩子内心,要让孩子从参与慈善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样慈善才能够真正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小种下慈善的种子,未来的公民社会也就有了希望

几个误区

慈善教育重在慈善参与。我们推行的“慈善一元捐”活动倡导让孩子们自愿捐出一元钱,重要的不在于捐款的数量,而在于孩子们的参与。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做慈善就是捐钱,如果自己并不富裕,似乎就没有了做慈善的条件。做慈善、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捐款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慈善绝不等于捐钱。

我相信,如果孩子不断地参与此类的慈善活动,当她自己有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她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有爱就有希望

几年来,学校把“慈善文化进校园”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认为,最重要是教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慈善,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然后再在实践中培养学子的爱心。例如,学校组织了小义工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关爱等。下一步,学校还将扩大慈善文化教育的范围,争取把活动铺开到社区,让孩子们到社区中奉献爱心 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了感染和熏陶慈善文化,有爱心序曲、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剧场等单元,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模式。我特别希望慈善美德熏陶能以电影、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校园。回忆起当时与学生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动、流泪,那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开展了爱心义卖、日行一善、慈善捐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慈善的力量。此外,该校还结合《慈善读本》的内容,在校内开展了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深对慈善内涵的理解。

“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其实慈善就在我们身边。希望能培养学生们拥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慈善读本》。“通过阅读,学生们更加了解慈善的意义,把慈善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实践慈善。”此外,每个学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渗透慈善文化教育。

尽管学习《慈善读本》只有三个月,但是学生的慈善意识正逐渐形成。近日,该校一年级学生梁家浩被确诊患上神经性母细胞瘤。得悉情况后,不少学生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零用钱。“同学的慈善热情高涨,而不少家长更是自发组织捐款,并亲自将善款送到医院。”

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更自编自导自演与孝德、慈善有关的小品、相声,并制订一系列感恩计划加以实践,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过去总觉得慈善就是名人捐款、作秀,但是现在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做慈善。”六年级学生衷蕾很有感触。她还记得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每次都不愿意捐款,原因是他觉得捐款没意义。但是,这个学期学校组织的三次捐款,他却变得乐于捐助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每一次捐助对别人来说都是雪中送炭,所以他改变了他的想法

自开展“日行一善、日读一书”爱心实践活动以来,三年级学生吴艺星几乎每天都会做一件好人好事,哪怕只是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等小事,“我希望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学校号召学生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这些善心义举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和父母分享,从而达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慈善效应。学校决定每年定期组织学生慰问镇内的低保家庭老人和困难学生家庭。

携手慈善,共创和谐

在大力提倡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今天,慈善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教而化人,逐步引导人们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施舍出发,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把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使贫者、难者、患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人间的温暖。”

慈善文化的普及与深化正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薪火相传。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不仅在专业领域享有权威,更要践行社会公益。作为农村留守学校的典范,梅小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肩负的社会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汇聚点滴的爱心与善行,已经清晰的勾勒出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并将公益写入学校的灵魂,未来,梅小的公益事业将走的更远!夜空之所以灿烂,是因为有无数明星的闪烁点缀 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开花,让爱在孩子们的生命里植根!让希望的种子在四小校园中生根、发芽,让充满爱心的花朵永远在四小校园中绽放!

回顾十年路

2006年7月,正式与北大附小建立手拉手学校关系 年九月,被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到校讲述慈善文化 2009年6月,二年级学生陈星受到各方捐款资助顺利完成心脏治疗手术继续就读

2014年2月,省慈善总会在学校建设慈善童悦之家,视频电脑,投影电教设备,音响以及电话,图书等向学生开放使用 一路走来的梅小的发展一直有着慈善文化的伴随。而慈善文化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第四篇:实现中国梦 青春正当时

实现中国梦 青春正当时

梦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个人拥有梦想是坚定而快乐的;一个民族拥有梦想是团结而乐观的;一个国家拥有梦想,则是文明而强大的!接过传承火炬的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十八大报告,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也让“中国梦”这振奋人心的词汇,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头回响,汇聚起磅礴的青春能量,激励人们共同谱写绚烂的人生篇章。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让中华民族笼罩在亡国灭种的阴霾中;辛亥革命的枪声,结束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族觉醒的大门;五四运动的呼喊,令无产阶级“在沉默中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危难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力图挽国运于颓势,兴国家若往昔,屡遭挫折却斗志弥坚,历经磨难却更加坚强。中国梦,正是孕育于屈辱和苦难的土壤,才如此的深沉,如此的撼人心魄。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那一叶不甘沉沦的扁舟,从嘉兴南湖破浪起航,划开了昂首挺进的新纪元——一把镰刀斩断了民族的枷锁,在战火纷飞中建立起新中国;一副铁锤迸发出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建设当代中国。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走出了一条引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光明大道,我们有足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曾今离它如此之远,而现在,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铸造者,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义不容辞!当代青年是“民族梦”的实现者,承担着建设国家的光荣使命,我们义无反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青年要敢于担当,像先辈那样矢志不渝,顽强追梦,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勤奋和热血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梦想未竟,奋斗不息。看,那一个个年轻身影,早已接过历史的传承,在时代的浪尖起舞。最美女军人彭燕,十二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4500多米,方圆45万平方公里的藏北高原,以满腔热情为藏族同胞服务,被藏民誉为风雪边关最神圣的雪莲花;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用31年的辛勤耕耘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没有路,他披荆斩棘,砍出一条上学路;没有书,他跋山涉水,驮回厚厚的课本,让贫瘠的大山开出智慧的花朵;最美司机吴斌,在重伤弥留之际,强忍疼痛,用最后一丝力气靠边停车,拉好手刹并闪起双黄灯,最后提醒旅客注意安全。他来不及留下一句遗言,用自己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换回了24名旅客的安全„„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这一个个美丽的身影所汇聚的积极能量,冲击着、洗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明白何为执着、何为奉献、何为责任,成为当代青年追梦路上永不枯竭的动力源。“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习主席的话坚定有力,向世界诠释了共产党人实干兴邦的决心。一年前的我还是个憧憬未来的大学生,转眼间已是一名客户经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践行着自己的梦想。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不但要有高超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将青年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初期,我曾因迟迟打不开市场而烦恼,也曾因客户承诺的反复而急躁,更曾因他人的不理解而抱怨„„我有过彷徨,有过惆怅,更有质疑过自己的青春是否值得在此安放。但每当此时,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句催人奋进的话语——“功崇惟志,业广唯勤”。只要怀抱崇高的理想,执着地付出努力,终将获得丰硕回报。想到这里,我便不再退缩,重新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在追梦路上展现自己激昂的青春。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青年是社会进步的顶梁柱。实现中国梦,青春正当时!在飘扬的党旗下,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国家的热爱,用大无畏的勇气攻克难关,用青春和热血构建祖国美好的未来!广阔青春,将大有可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怀揣梦想,扬帆起航!

第五篇:论中国慈善

论中国慈善

毋庸置疑,中国现阶段的慈善事业还处在一种粗放、原始的阶段;而在参与慈善事业的各类主体中,商业力量、财富阶层虽往往成为其中夺目的明星,但囿于各种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实则有限。这就是今天中国慈善的真实面目,是谓“真相”。除了来自外部的政府动员和社团劝募而不得不做的捐赠之外,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动因主要受怜悯心的驱使,而这难免使他们的慈善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数人在慈善事业上并没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规划。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字则显示,占有社会财富80%的富豪们,对社会的慈善捐赠却远远不足20%!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则显示,国内登记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动因主要来自内心怜悯心的驱使,这种慈善行为随意性比较强。学者杨团在《公司慈善与培育中国公司的慈善文化》一文中提到,100多年前,欧美国家的富豪一开始采用慈善信托的方式,即委托信得过的人向慈善机构捐赠。后来,一批受慈善思想影响的工业巨头创造一种公司形式的慈善基金会,191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次年,卡内基基金会成立。之后,美国人的这一组织创新被全球的富豪们效法,现代基金会现在遍布全球。仅在20世纪的美国,不到100年间,它就从几个发展到4万个。这标志着慈善从传统方式走向现代。这种制度创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使慈善组织有了法人治理结构,捐赠出去的私有财产能保持其私人特征,也使慈善从老式的“零售”转向“批发”,更多人能够受益。显然中国现阶段的慈善还处于“零售”阶段,大多数捐赠是零星的。慈善的组织化运作才刚刚起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现阶段的慈善发展状况相当于100多年前的美国。在现代基金会没有成为慈善的主体组织形式之前,中国社会大规模慈善的时机还远远没到来。除此之外,大规模展开的价值观并未成形,出于中国人传统的思维和财富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们大多选择把财富传给家族子孙,这样的选择让一大笔财富失去了慈善的机会。中国的财富创造和传承的历史是中断的,而现在财富积累的时间不过短短20年时间,而在对待财富继承的问题,大多数人没有作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他们应该像作一笔真正的商业买卖那样孜孜以求、讲求效率。中国商人的慈善,迟早要走出自发性捐款的阶段。

下载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构中国的慈善文化正当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慈善总会

    一.总会介绍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1994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目前在全国拥有333个会员......

    中国慈善论文

    中国慈善问题 摘要: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

    《慈善文化进校园》演讲稿

    《慈善文化进校园》演讲稿 牟良威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慈善文化进校园》。 “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爱心是雨,滋润......

    中国梦演讲 华夏腾飞正当时

    华夏腾飞时,铸就中国梦 一百年前,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风云文明的巨龙,忍受着被瓜分蚕食以至于在存亡边缘徘徊的耻辱,主权是一纸空文,经济上任人摆布,而谈及民生,则上至清廷,下到黔......

    中国和以色列教育互通正当时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园设计图 2015年,著名犹太裔科学家、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当年参与发展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宣布在中国落户。该学院与香港富商李嘉诚合作,在李嘉诚的故乡......

    报纸副刊培育慢文化正当时(5篇)

    报纸副刊培育慢文化正当时 ——浅议新时期报纸副刊的文化担当 刘兰明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京江晚报,江苏 镇江212001)摘要:当代社会正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急死了”“累死了”“......

    浅谈中国慈善现状

    演讲稿 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 近两年以来,中国慈善界丑闻似乎已经屡见不鲜。除此之外,近几天来,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投资4亿多元建的巨型雕像也引起了......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及历年主题和概要为了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