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汉语修辞论文
论 广 告 语 言 中 的 修 辞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8511 姓名:赵瑞 学号:99088706
论广告语言中的修辞
摘要:
广告语修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它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艺术。修辞是一种个性化、意图化的认知方式,广告修辞将这一意图直接指向商品本身。广告修辞的过程是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有解读广告中受众对广告话语的认知也有构建广告的广告人对受众的劝说。广告作为一种功利性的传播活动必然追求效果,希望消费者购买。广告修辞不但使消费者更形象地感知产品的特性,还在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消费引导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修辞手法,广告,广告效应
一、当前的信息时代,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广告真正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除了其色彩、画面、音乐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广告语,它是广告的灵魂所在。作为广告的重要载体——广告语,在传达广告的内容时,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修辞,来宣传商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化,它是指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语句积极地进行调整和修饰,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在现代广告中,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进行创意,一方面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另一方面,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给受众以启示和联想,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激起受众强烈的购买欲望,产生预期的广告效应。
二、广告语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技法
1、比喻
比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秦牧说:“精致的比喻就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出奇特的变化。”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可以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可以将平淡表现为生动。所以,比喻也是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可以使广告语生动、鲜明形象,引发受众的想象,帮助受众更加具体地认识产品的特征 例如:
(1)雪馥儿童护肤系列,纯净、柔和、全心呵护,恰似妈妈的温柔。(雪馥儿童护肤广告)对孩子的呵护莫过于妈妈的温柔了,因此用“妈妈的温柔”来比喻儿童护肤系列,奇特地、艺术地说明了它对孩子皮肤的全心呵护和它带给孩子的舒心与快乐。这则广告紧紧抓住了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护之情,明确、生动地道出了商品的特点。
(2)柯达,就是奥林匹克色彩。(柯达彩色胶卷广告)这是柯达为1996年奥运会所拍的广告。运动场上角逐激烈,在力与美顽强拚争的精彩瞬间,不易捕捉。可是柯达不仅能捕捉准确,而且色彩纯真无比,令人信服。这则广告运用暗喻增强了广告语的美感,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声情并茂,美不胜收,一下子就征服了大众的心。
(3)如烟、似雾、玉洁、冰清,飘飘然使你如入仙境,甜蜜蜜陪君美梦。借问蓬莱何处寻?就在那“荷花“帐中。(“荷花”牌蚊帐广告)这则广告用“烟”、“雾”、“玉”、“冰”四个字比喻荷花牌蚊帐,把蚊帐的轻、薄、飘柔、洁白的特点写得鲜明、生动、逼真。同时,高雅的意境,梦幻般的追求,美不胜收的语言,又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令人身心愉悦。
(4)“电话就是你的高速公路”(贝尔电话),将贝尔电话比喻成高速公路,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贝尔电话就是一种具有快捷、方便性能的现代通讯工具。“
(5)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
2、夸张
夸张是采取强调、夸大事物的某些特性的方法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性。各类广告语中都比较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自然、合理、巧妙地联系某一事物把广告对象夸大或缩小,恰切地表现出商品的质量、特点,凸显出广告的主题,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动。例如:
(1)“穿上安静的小狗牌便鞋,人行道也柔柔的”(美国沃尔弗林环球有限公司)。
人行道还是那个人行道,本身不可能变柔,穿小狗牌便鞋却带来了这一变化。虽然不可能,但广告通过夸张的确传达出了小狗牌便鞋带来的舒适感,并且恰到好处,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2)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上海某制皂厂广告)此广告采用违背逻辑常规的夸张手法,紧紧抓住了人们希望通过美容使自己变得年轻漂亮的爱美心态,达到吸引人们购买的目的。(3)城乡路万千,路路有航天。(航天车广告)这则广告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道出了航天车的良好销售状况,促使人们做出消费决定,诱发购买欲望。
(4)另外,还需要划清真实与夸张的区别,丰田汽车广告“每小时可达4%“公里”这是真实的性能介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夸张,两者相得益彰。如果说,“丰田汽车比电力机车快一倍”这使人搞不清是真实还是夸张,影响广告效果。如果夸张中再带有幽默、诙谐,就更可能成功,如“寿星喝了矿泉水,扔了拐杖比健美”。
3、双关
使用双关可以增加广告语的趣味性,使广告语显得诙谐机智,富有文字情趣,从而使被宣传的商品连同这个富有情趣的广告语一起深深地印在受众的记忆里。一是利用上下文同形,造成同形相关。例如:
(1)金猴皮鞋,令足下生辉。
“足下”一指脚下,二是对对方的一种尊称,指第二人称“你”。这样就使该广告具有了双重意义:穿上金猴皮鞋,不仅脚下生辉,而且使你整个形象光彩照人,大放溢彩。
(2)你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天大药业。
“天大”有双层意义:一为极其重要,二为公司名称。表明天大药业为您的健康服务的宗旨。
(3)塑造自我,从头做起。(某发胶厂广告)“头”充分利用了词语的音、形、义的类同,在广告中含有两层意思:其表面含义是其引申义——起始、开端,但这不是主要的;其深层含义则是它的本义——人的头部,意即塑造自我,要从头部做起。(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广告)此广告选用成语中的“东风”,恰与产品品牌名称相同,借“东风”喻东风牌汽车,别具创新特色。
4、顶真
顶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上句末尾同下句开头词语相同,使临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其特点是语意紧密相连,并且重要的词语可以反复出现,显示出事物环环相扣、因果相循的有机联系。使用顶真增添了广告语的音乐美。例如:
(1)生花走进农家,农家笑开花。(“生花”牌农用车广告)广告首尾蝉联,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之感。
(2)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需要口才。(《演讲与口才》征订广告)这是一则较为规则的广告,音韵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突出了人才与口才在当今人才辈出的时代的重要性。
(3)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轿车广告)“有路”与“有路”顶真,结构紧密,语气贯通,突出了企业实力和产品销售的状况
5、回环
广告语中运用回环修辞格,可以更详尽更具体地反映产品的性能特征,强化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声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北京天然居餐馆广告)此广告语除了在语音上体现了回环往复之外,还精妙地陈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天然居”的来客都是高雅不俗之士。
(2)钻石音响——音响中的钻石。(广东佛山无线电厂广告)在此广告中,第一句的开头是第二句的结尾,而第一句的结尾又是第二句的开头,形成一种回环句式,读起来铿锵有致,极富韵味,读者于回味中对钻石音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含蓄委婉的语句中领略了它的意趣
6、对偶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修辞格的特点在于凝练集中,概括力强,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声音优美和谐,整体上给人一种均衡美,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有利于增强广告的表达效果。例如:
(1)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福建一茶亭广告)(2)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某佛寺中茶亭广告)这两则茶亭广告,前者音节整齐匀称,声韵协调,语句流畅、清新,给人一种世外仙境的感觉。后者则另有一番情致,它除了韵律和谐、句式整齐之外,还突出了寺院的特点,使人听后久久不忘。(3)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地融入到广告语中,从外表到精神做到了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的精神理念
(4)“他喜欢在厕所里QQ,他喜欢在咖啡馆里炒股,他喜欢在床上灌水,他喜欢在办公室里看英超。——抛开网线,随时随地——天翼通。”这里采用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中国电信天翼通何时何地都可以无线上网的特点。
7、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比拟。将物人格化,增加亲切感,增强说服力。例如:
(1)特快专递,当代神行太保。“神行太保”为《水浒》中人物,传说能日行千里,说明了特快专递速度之快。(2)“宁静天地,我创造——春兰空调。”
“我”即春兰空调。广告设计者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仿佛是空调在说话,不仅拉近了产品与观众的距离,也突出了春兰空调的优点——噪音小。
8、仿词
在广告语言中,有时直接引用原语句不能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于是就利用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诗文名句、格言俗语来创造一个新的语句以符合广告特定的表达需要。仿词在不失原有意味的前提下,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并能产生强烈的诙谐美。例如:
(1)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山西汾酒广告)这一广告语巧妙地仿用了《三国演义》的开场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引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联想。
(2)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此广告是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造的,二者之间保持了对应性,对患者而言,“大石”就是“大事”,“小石"就是“小事”。“大石化小,小石化了”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事物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也与所宣传的商品的疗效“消石、排石”紧紧相扣。(3)白菊蚊香,默默无蚊。
“默默无蚊”仿“默默无闻”而造。“默默无闻”常用来比喻不为名利,默默耕耘的奉献者。换一“蚊”字,形象地说明了蚊香的功效,同时也将该产品拟人化,令我们联想到这样一种情境:当你酣然入梦时,“白菊”在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散发着清香,而那些可恶的蚊子闻香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三、结语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中,如何使一则广告引起受众的注意、产生效果,广告修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它使广告言说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易于接受。但是广告作为一种带有明确功利目的的传播方式,所追求的还是实际效果,即促使人们产生购买行为。宏观意义上的修辞帮助广告主实现了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认同。广告修辞的功能本质在于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而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基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并作用于思维、认知层面,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并最终在结构中发挥效力。修辞在广告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广告创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 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三联书店,2004年
[4](美)约翰•费克斯:《关键概念》,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第二篇:现代汉语修辞教案
现代汉语修辞教案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
一、什么叫修辞
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修辞的客观规律;二是指修辞活动,也就是在说话或写作时,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使话语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三是指修辞学,也就是研究运用语言的艺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这门课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修辞”这个术语的。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当然,不是以某一个语言要素作为研究对象的,也不是一般地综合研究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要素,而是研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各种要素提供的可能性,自如地驾驭语言,更好地达意传情。
二、语言环境
英国学者R.R.K.Hartmann(哈特曼)、F.C.Stork(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Context 上下文;语境(a)上下文。在话语或文句中,位于某个语言单项 前面或后面的语音、词或短语。……(b)语境。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 世界的特征。语境和情况的概念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表现说话人周围世界的方式。
语言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说话的话题、说话的目的,以及说话人、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乃至文化背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等等。
语言环境是选择表达手段的依据。语言环境是理解话语的根据。
三、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概况
古书中关于修辞理论、修辞实践的记载,可以看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中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是元朝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不过,这部书主要说明诗文批评、鉴赏、写法以及学习写作的门径,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修辞。
中国第以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是唐钺的《修辞格》(商务印书馆,1923年)。此书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高级英语作文》(1910),把汉语修辞格分为五大类二十七格。
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修辞学体系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932)。这部修辞学著作影响很大。陈望道把汉语修辞方法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所谓消极修辞,就是要作到明确(意义明确)|通顺(条理清楚)、平匀(语言平易纯正)、稳密(词句安排符合内容的需要)。前两点说内容,后两点说语言形式。所谓积极修辞,就是采用一定的修辞方式,创造一定的意境,或增加语句的情趣。《修辞学发凡》讨论的38种辞格。当然在大类种有不同的小类。如果把小类独立出来,陈先生讨论的修辞格远远不是这38种。吕叔湘先生说:“那种认为修辞学主要研究修辞格的想法恐怕是不妥的。”(《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我理解,修辞学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修辞格;或者说,某些内容比修辞格的研究更具重要性。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划分语言和言语。言语指言语行为、言语作品,语言指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言语的研究。把整个言语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这是现代修辞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词语的锤炼,又称炼字。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1.词语要规范
这是用词的最起码要求。使用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都要考虑有无必要,不能滥用。外来词还有一个翻译方式问题:已经有音译加意译、音意兼译的词了,或者已有汉语新造的词了,就不必用音译词了。音译也有个书写规范问题。这在词汇部分讲过了。
还有一个词与非词的问题。有的语素,如“桌、椅、窗、袜、衣、语、素、骨、丰”等是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来用的。一个字的姓氏、人名、地名、国名,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来用。John本来是一个音节,翻成汉语是“约翰”,两个音节;Laos本来也是一个音节,翻译成汉语是“老挝”,也是两个音节。2.用词要准确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同义成语选用问题。
朱××教授通读了全部的手稿,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书)
自己写了一本书,初稿请别人看,不应该说成“手稿”给别人看。“书稿”和“手稿”着眼点是不一样的。1983年,47岁的刘××来到濒临倒闭的北京塑料纽扣厂(凤凰公司的前身)任党支部书记。……他处心积虑地改善经营,支持技术人员研制出国内首创的不饱 和聚酯树脂纽扣;……(光明日报)
二、选择词语的进一步要求 1.力求使寻常词语艺术化
用词不在于堆砌美丽的辞藻,而在于恰到好处。尤其要注意一句话中的动词。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骆驼祥子》)2.注意词语的声音配合
一般会说到压韵、平仄、叠音等等,其实这里最重要的是音节匀称的问题。不少知名作家跻身其中,有滋有味地写文章、著起书来。(WHB)3.用词要富于变化
在同一句话里,或相邻的几个句子里说到同一个对象时,要尽量把词穿插开来,避免单调、呆板。原先他就不喜欢说话,现在就更不爱开口了。
第三节 句式的调整和使用
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炼句。
表达基本相同的意义,但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上有细微差别的几个句式,称为同义句式。所谓句式调整,主要是同义句式里选择问题。
一、句子成分易位
句子成分易位,也就是通常说的倒装。招谁惹谁了我? 写好了,编者按。老头是干吗的我说早先? 干吗呢,站在街上? 气都喘不过来了,跑得。他已经回来,听说。挤兑谁呢,你们这是? 快回去,叫他。这是上哪儿啊这是?
这些句子出现在口语中。一般情况下,句子的信息在句子的后部。但是,出于急切表达的需要,把要说的意思提到前面先说出来。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最典型的主动句是“把”字句,最典型的被动句是“被”字句。
由于宣传哥白尼的新宇宙观,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坐了七年牢,最后被处 火刑;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七十岁时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终身监禁。(钱三强)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这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修辞学上讨论肯定、否定,限于那些本来可以用肯定形式表达的意思,却用的否定形式,这里就有特定的修辞效果了。不是一般地讨论否定句。《龙须沟》赵老讲他老婆:她长得不寒伧。
(我们不能过多地责备长春光机所和骊山微电子公司没有照顾好蒋筑英和 罗健夫)但是痛定思痛,我们仍然不能不想到,在这些方面未必没有许多欠缺。(胡乔木)
双重否定的语气究竟是加重,还是减轻,要看上下文。一般来说,显得婉转。可是正因为婉转,也就显得更有力量。
四、长句和短句
长句指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指字数少、容量小、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严密,多用于书面语,短句活泼,口语中用得较多。当然,很多长句是复句,但长句不一定非得是复句,短句也不一定非得是单句。例如: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不管是吉是凶,逃!
前一句是长句,可是它是单句;后一句是短句,可是它是复句。
长句之所以长,有两个原因,一是修饰语长,二是句子里联合成分多。上面举的第一个句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点。
按照汉语的习惯,句子一般都不太长。我们常常要把长句改写为短句,这叫做长句化短。长句化短的方法,一般有两个。一是把长句中的复杂修饰语独立成为分句,或句子,让去掉修饰语的主体部分成为另外的分句,在他们之间添加适当的词语,把他们联结起来。下面是一个长句: ××教授是针对近期有专家认为中资企业的换汇成本已接近或超过人民币对 美圆汇价,一些企业出口困难、亏损扩大,因此1998年某时人民币将贬值的论 点提出进期人民币近期不会贬值的观点的。这个句子化为短句,可以是:
近期有专家认为,中资企业的换汇成本已经接近或超过人民币对美圆汇价,一些企业出口困难、亏损扩大,因此1998年某个时候人民币将要贬值。××教 授针对这个看法提出了人民币近期不会贬值的观点。
这中长句化短的方法,是用于修饰语复杂而形成的长句。如果因为并列成分多而导致句子变长的,则要用另外的办法来化短。
为了使学龄儿童能进学校读书,()使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能继续就读,()有效地用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我们必须认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加括号的地方重复一下“为了”,这样每念完一个分句就可以停顿一下。这也可以说是长句化短。这种方法叫采用词语叠用的形式,使并列的成分之间更加舒缓。
五、整句和散句
整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散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参差。辞格里讨论的排比、对偶等等也都是整句。整句有整齐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用整句。散句有参差美。一般情况下,要把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使用,这叫做正散兼行。比如:
南西门外不远是草桥,那里的人从明朝以来就靠种花为业。春天出迎春、碧 桃;夏天卖芭兰、晚香玉;秋天菊花品种齐全;冬天的腊梅、水仙誉满京华。(邓友梅)本来讲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都可以用整句,可是这里讲春夏用述宾结构,讲秋冬用主谓结构,互相参差。当然,秋冬的主谓结构也有差别:讲秋是主谓谓语举,讲冬是一般的主谓句。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讲“写文章,做演说”时本来也可以用陈述句分开说,可是这里把两种情况捏在一起,并且用反问句。这就有了变化。
六、紧句和松句
句子结构紧凑的为紧句,结构松弛的为松句。她不能,不肯,也不愿看别人的苦处。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这是两个紧句。可以把它改写为松句。比如:
她不能看别人的苦处,不肯看别人的苦处,也不愿看别人的苦处。
这里重复使用的加线的部分。如果把加线的部分改为成分共用,则回到了紧句。
七、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本节讨论的各种句式(包括这里讨论的两种句式),都不是同一个平面上的。
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句子短小,附加成分少,常用口语色彩浓的词语,单音节词用得多,语气词用得比较多,关联词语用得少。书面语句式结构可以很复杂,句子较长,常用书面色彩浓的词语,双音词较多,常可以有欧化句式、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关联词语也用得多。下面是几个书面语句式:
作为既是鲁大海的母亲又是周萍的生母的她,看到周萍他们一伙施行淫威,她恨。
我第二次到仙台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很及时的。
人民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细心地、周详地发现新苗,加以培养、扶持。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 1.比喻的构成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①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赵树理)例①本体是“脸”,喻体是“葫芦瓢子”,比喻词是“像”。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行为、动作、道理等等。下面看几个用例: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虎妞一把将他扯 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例②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我”,喻体也不能简单说成是“牛”,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我”怎么会是“牛”了呢?例③的本体和喻体都是行为、动作。构成比喻的核心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2.比喻的分类
按本体和比喻词的表现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前面举的三个例都是明喻的用例。明喻通过“像、仿佛、……似的、犹如”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打比方。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之类:
④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 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谊。(巴金)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本体,因而也不需要比喻词:
⑤(韩老六的大老婆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的枣核样的胖女人。)大枣核存心把 剩下的钱往少数说。
以上是比喻的基本形式。按本体、喻体的外部特征,有些比喻还可以有另外的一些名目: ⑥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
⑦远远近近全是电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较喻)
⑧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宋]陈骙《文则》讲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博喻展示本体多种形象特征。3.比喻的修辞效果
一般说明:可以把本体表述地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特别要说到的是,比喻是一种认识手段。这种修辞方式已经突破了修辞的范围,在词汇平面、语法平面,都有表现。认知语言学很重视隐喻。4.注意点
要通俗。通俗的实质是,喻体比本体更为听话人所熟悉。要贴切。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相似的程度越高越贴切。要新颖。喻体和本体之间联系的建立,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二、借代
借代是用乙名称去代替甲事物。1.借代的构成
①细眼睛(指杜善人)恭恭敬敬坐在萧队长对面一条板凳上。
例①就是借代用例。它由本体(杜善人)、借体(细眼睛)构成。一看便知,借体与
本体有直接联系。借代是通过相关性联想建立关系的。不过,借代的本体不出场,而是借借体代本体。2.借代的分类
《修辞学发凡》把借代分成两类。一类叫旁借。“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的,虽不是完全没有,却是不大有的,名为旁借,便是为此”。特征、标记相代。例见上。
事物所在、所属相代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 万众瞩目清凉山。
作家、产地相代
③现在为了成为女诗人,她却成天读起莎士比亚来啦。质料、工具相代
④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 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其一块班驳陆离的洋布。
陈望道所说借代的另一类叫对代:“这类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部分代全体
⑤你替我看着点,我出去买点好吃的,请请你,活着还不为吃点和点老三点 吗? 特定代普通
⑥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
具体代抽象
⑦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结果代原因
⑧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正红旗下)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有这么几点。
从内容上看,构成借代的是相关性联想;构成借喻的是相似性联想。从形式上看,借喻可以改写为明喻,借代不能这样改写。(分析用例:大枣核。细眼睛。)
三、比拟 1.构成
①春天来了,百花拉着手,唱着柔婉的曲子。
比拟由本体和拟体构成,不过拟体不在句子里出现,直接把本体当成拟体来写。2.分类 拟人
②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殷勤地照看这花草的世界。
③别了,延安!人们将永远记着你。
④(阿丽思对耗子说英语,以为它不懂英国话,料它一定是法国耗子,便开 口道:Ou est ma chatte?)那耗子听了,在水里猛一跳,吓得浑身直抖。阿丽 思一看不好,怕伤那小畜生的感情,连忙赔罪道:“哎哟,对不住,对不住!我 都忘了你是不喜欢猫的。”“哼!不喜欢猫!”那耗子尖着嗓子急着嚷道。“要是你 做了我,你也喜欢猫吗?”(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以上分别是动作性拟人、描写性拟人、跟它讲话、让它讲话。拟物
⑤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⑥崇明岛越长越大。3.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拟体不出现,比喻的喻体一定要出现。
四、夸张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作扩大或缩小、强化或弱化的描述,或作超乎事实的描写,使对 象的本质特征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普通夸张
①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都烧红了。
②(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她知道,婆婆必定点头,连声地说:克吧,克吧!(“克”者,“去”也)可是,大姐知道,假若她依实地“克”了,哼,婆婆的毒 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正红旗下)
③湖边上有个鼻子眼大小的胡同,里边会有个小店。尤老二的地面多熟,竟 自会不知道这家小店。
2.超前夸张
④李二汉刚掀酒罐,就觉醉意已有三分。3.注意点
夸而有节。注意使用场合。
五、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上一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有两种。1.嘲讽性反语
①没见过这样的宝地!房子没有一间整的,一下大雨就砸死人,宝地!②在那年代,北京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实在黑得可怕。大街上没有电灯,小 胡同里也没有个亮儿,人们晚间出去若不大着灯笼,就会越走越怕,越怕越慌,迷失在黑暗里,找不着家。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按照那时代的科学说法,这叫作“鬼打墙”。(正红旗下)嘲讽性反语构成的关键是褒义词语贬用。2.喜爱性反语
①他抗议无用,苏小姐说什么就要什么,他只好服从她善意的独裁。喜爱性反语构成的关键是贬义词语褒用。
六、双关
让一句话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有两种理解,产生明暗两种意思。1.谐音双关
①如今,我也有了儿女,他们也有剩饭的毛病,害得我多次为一双小儿女
打扫碗底,并因此被他们郑重授予“大尉”军衔。(文汇月刊)②你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天大药业。
谐音双关的关键是利用词语的同音现象。
2.语义相关
①阿庆嫂对沙奶奶说:“你说呀。一说出来,不就什么都完了吗?”
这“什么”在刁德一听来是实事,在沙奶奶听来是新四军的安全。②周蘩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风暴就要来了。
七、婉曲
故意不直白本意,而用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话来暗示、烘托。①1957年我们先后遭到不侧。
“不测”指被打成右派。
②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任重而道远。
是说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还有很多工作没有作好。③安排下岗人员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不是说形势不太好,而是换一个婉转的说法。④我们觉得有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实际是说不同意,但不直说。
八、排比、层递、反复
1.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法结构(句子/分句/词组)巧妙地组成一串,表达相关的内容,这是排比。
①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花,是宏伟乐章上的两个音符。
②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 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例①是很严格的排比,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词语;例②是比较宽的排比。2.层递
层递也可以说是排比的一种,现在把他独立出来,与排比对立。层递的关键是各项在内容上递进,或递降。①听说四川有一则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②我爱我的国家,爱我的石头城,爱我的家。3.反复
为了突出、强调某种内容或某种感情,或造成某种气氛,让一定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连续反复
重复出现的词语连续出现,不被其他词语隔开。
①他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了白眼!把一切都
掐死,而后自己抹了脖子。
②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间隔反复
重复出现的词语被其他词语或句子隔开。有一首诗,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这样:
③十里桃花,/十里杨柳,/十里红旗风里抖,/江南春,/浓似酒。4.排比、层递和反复的比较
排比与层递的区别是明显的。在形式上都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区别在于,排比各项在意义上互相平行,层递各项有递进或递降的特点。
排比、层递和反复的区别在于,前两种要求句式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后一种要求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问题在于,前两种辞格可能与反复综合运用。这就是说,从形式上看是排比或层递,可是有相同词语出现可能有兼有反复这种辞格。
④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在这个用例中,“这是……春天”是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可以将它归并而不影响句子的结构。例④是排比兼反复的用例。
九、对比、映衬、对偶
1.对比: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从而突出双方的特点。①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②正是夏天农忙的季节,王十成忽然来到北京!王掌柜又惊又喜。喜的是儿 子不但来了,而且长得筋是筋、骨是骨,身量比爸爸高出一头,虽然才二十岁。惊的是儿子既没带行李,又满身泥土,小褂上还破了好几块。
2.映衬:用相关、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要表达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③大舅妈的身量小,咳嗽的声音可很洪亮。
3.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似的两个词组/句子,表达相关、相反的内容。正对:上下两联互相对称。④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⑤今年真是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反对:上下两联意思互相对立。⑥海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⑦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流水对(串对):上下两联有因果、连贯等关系。⑧女排三连贯,神州齐欢腾。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⑩除夕刚饮祝捷酒,新年又看报春花。
对偶在对仗方面要求很严格。杜甫的试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得很工整,结构完全对仗。从语音上说,很讲究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对联的下联,末字应是平声。《大宅门》一开始说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副对联排反了。河南嵩山有个嵩阳书院,有一副对联:“一片丹心育新人,满园春色催桃李”。这是中央电视台报道时展示在屏幕上的,一看便知,摆反了)。4.比较
对偶、对比的比较:
对偶重在形式,对比重在内容。两种辞格可以交叉。对比、衬托的比较:
对比是突出两面,衬托是突出一面。
十、拈连、通感、仿词 1.拈连
当互相关联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连说时,巧妙地把适用于具体事物的词语移用到平常不适用的抽象事物上,陈述/支配抽象事物,这是拈连。①我们人穷志不穷。
②招娣,招娣,你不仅招来了一个弟弟,还招来了一个世界冠军。
拈连,前一项是正常搭配,由此出现的后一项是转义搭配。构成拈连的关键是动词、形容词的本用和移用。2.通感
把甲种感官获得的感觉,说成仿佛是乙种感官的感觉,这种修辞方式叫通感。③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 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心理学家有所谓“伴生感觉的过程“。在日常经验中,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获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往往可以互相沟通。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这是通感的心理基础。3.仿词
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深刻性,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些语素,临时造出心的词语,这叫仿词。反义仿词
④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雨中等泰山)
近义仿词
⑤咀嚼着青梅,啜饮着香茗,聆听着茶话,陶醉了的艺术家们诗兴大发,画兴 大发。
⑥(父亲老朋友本县省立中学吕校长……请鸿渐向暑期学校学生演讲“西洋文 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所以当天从大伯父家吃晚饭回来,他嘴严 迷离,翻了三五本历史教科书,凑满一千多字的讲稿,插穿了两个笑话。)这种准 备并不费心血,身血倒赔了些,因为蚊子多。
谐音仿词
⑦妈妈告诉她大弟受伤,并叫她到唐山看爸爸去。她说爸爸有个好歹,那里
有组织。没有“震亡”的话,那就更不用去了。(雷加散文特写选)⑧大中城市年轻人,超前消费成“负翁”。(电视)⑨默默无“蚊”的奉献。⑩居高“淋”下 4.比较
拈连和比拟的比较
拈连要出现词语的本用,动作性拟人、拟物不出现词语的本用。拈连和通感的比较
拈连的词语本用在句中出现,通感没有这个要求。通感是感觉相通,拈连不是。拈连和仿词的比较
拈连是词语临时取得一种新的用法,仿词是词语临时的创造。
十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
为了提起听话人注意,先提出问题,引起对方思考,然后自己来回答。①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人类的远古时期,有没有生产劳动?当然有。有没有生 产力?当然有。但是有没有科学技术?那就说不上了,大概只是生产劳动的经验而 已。(钱学森《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些思考》)
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 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着三项 实践中来。
设问的修辞效果是引人注目。做文章标题,或文章的开头,启发思考,帮助读者掌握主题思想。段落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起过度作用。分析阐述问题,可以避免平板,使文气有变化。收尾用设问,可以点明主题,增加回味。2.反问
③如果说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么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反问句包含激情,语气强烈,比陈述句更有力量。3.比较 设问是自文自答,反问句是只问不答。
十二、顶真和回环 1.顶真
前一句结尾和后一句开头词语相同。
①文学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需要灵感,灵感来自生活积累,生活的积
累是作家对所写对象心灵的感受后认同。
②布匹是哪儿来的呢?是织布厂用纱织成的。纱呢?又是纺纱厂用棉花纺成 的。棉花呢?必须从地里种出来。地呢?也得经过耕作播种,还要两次三番地浇 水。水呢?又得挖掘灌溉渠,从河里引到地里来。例①是严式的顶真,例②是宽式的顶真。2.回环
前后相继的句子词语相同,排列顺序相反。③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④我们两家搞了一辈子的戏,戏就是我们的命,命就是我们的戏。⑤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例③和例④是严式的回环,例⑤是宽式的回环。3.比较
顶真不具有回环往复的形式,用顶真的句子,其轨迹是一条线;用回环的句子,其轨迹是一个圈。
十三、警策
陈望道先生认为,有三种。
1.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格言的味道。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2.将表面上无关的两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可解,其实含有真理。②事实是事实。
3.话面矛盾反常,而意思还是连贯的。③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十四、辞格的综合运用
1.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辞格或异种辞格各自分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①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2.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一层套一层,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例②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3.兼用:同一个语言片段,既是甲辞格,又是乙辞格。③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③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
④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例④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第五节 语体
一、语体及其划分
语体是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方式,长期使用特定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语言特点的体系。
不同交际领域如: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和文化活动、日常生活等。
不同交际对象如:对上级、对下级,对同行专家、对外行,对干部、对群众,对本国人、对外国人或外交使节等等。
不同交际目的如:说理,说明情况,抒发感情,发指示,鼓动,等等。
不同交际方式如:口头,书面等等;一般交际方式或电话、传真等现代通信手段。
在将到语体时,总要涉及公文、政论、科技、文艺等等,但这几种形式本身并不是语体,这些形式所体现的语言特点才构成了语体。
语体的划分,第一层分为口头语体和书卷语体。口头语体现在研究得很不够。书卷语体下又分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二、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是使用范围:政治事务,如批复、公告;外交事务,如照会、国书、公告;军事事务,如命令;经济事务,如合同、协议书;机关团体日常事务,如通知、证明、介绍信函;人与人之间的事务往来,如领条、请假条等。
公文的特点:有固定的格式,话语简明扼要,遣词造句准确,不能含糊。规格性。简要性。明确性。语言特点。1.有专用词语
比如,介绍信常用“兹有”、“为荷”(荷:承受恩惠。)“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有些还常用到一些文言词语,因为这些公文庄重、典雅,有的人信函讲究雅,表明自己文化品位高,如用到“顺颂 教祺”之类。
2.语句上看,多用陈述句。因为表达一些明确规定,以说清楚为好。当然也有祈使句,这在命令、指示中更加明显。
3.从修辞上说,可以有整句,整句为对偶句、排比句等。公文一般不要求形象生动。
三、科技语体
使用范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论文论著,以及向大众宣传科学知识的科普论著。科技语体是发布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科学知识的论著所使用的语言体系。语言特点:
1.词语。有专门用语。不断吸收外来词。
2.句式。不要求有什么修饰,讲清楚、讲准确为好。科技语体比较严密。3.科技语体的一些特殊手段。如图表。
四、政论语体
主要体现在社论、评论、报告等里面。政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语言特点
1.使用政治色彩浓厚,评论色彩浓厚的词语。2.长句多。3.引用。引证。
政论不一定都是板着面孔的。毛泽东的一些政论文就很活泼,让人喜欢读。
五、文艺语体
表现在文艺作品中。文艺语体在书卷语体中最具特色,重在给人以美的享受,重在形象思维,重形象性、生动性、变异性。
文学家很喜欢这个变异性。变异就是偏离。应该思考的是,变异到什么程度。现在语言又有粗俗化现象。这些都值得探讨。
1.散文体。包括狭义的散文,以及小说等,这是与韵文相对的。有人称散言体。散文体的风格是繁丰、华丽。但并非都如此。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个作家后期与前期也有不完全相同的风格。2.韵文体。主要是诗、词、快板、顺口溜等。更讲究音乐美。讲韵律、节奏等。3.戏剧体。特别是人物语言、剧本的对白,讲求个性化。口语色彩浓。
六、语体风格互相渗透
把书卷语体分为四种,其实往往互相渗透。如: 1.文艺语体向科技语体渗透,形成通俗的科技语体。
2.文艺语体向政论语体渗透,形成文艺政论语体。一些老作家写的政论性文章很富形象性。3.口语语体向书卷语体渗透,形成书面口语语体。有些作家作品力求通俗化。
第三篇: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 号:
学习中心:
—————————————————————————————
一、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
说明(合成词)砖头(单纯词)化学(合成词)月亮(单纯词)革命(单纯词)鸟儿(单纯词)董事(单纯词)雪白(合成词)太太(单纯词)
2.分析下列单位,将他们分别归入词和短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老鹰-老照片 木头-撞头 甘苦-雨雪 白菜-白布 雪白-雪堆
词 老鹰 木头 白菜 雪白
短语 老照片 撞头 甘苦 雨雪 白布 雪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性。(1)他过分激动。(副)(2)你买了多少礼物?(代)(3)里面黑咕隆咚的。(代)(4)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力去做。(代)(5)将来一定属于你们。(代)4.辨析下列各组词,从作句法成分和组合能力上说明它们的语法特征。(1)友好-友谊 答:“友好”和“友谊”这两个词的语法功能不同,“友好”前面可以加“不”和“很”,而“友谊”不行。我们可以说“很友好”、“不友好”,但不能说“很友谊”、“不友谊”;“友好”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两国人民非常友好)和定语(友好邻邦),“友谊”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友谊第一)和宾语(增进友谊)。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我们说“友好”是一个形容词,“友谊”是一个名词。(2)特别-格外 答:“特别” 强调特征与其它不同。可作形容词,例:她很特别;也可作副词,例:今天特别冷。“格外”是副词,强调与一般事物属性不同意。
5.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说明各组内词,哪些是兼类词,哪些同音词,哪些是词类活用。(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了我的意思 兼类词
(2)苹果两块钱一斤/现在的一斤相当于古代的一百钱。同音词(3)他比阿Q还要阿Q。词类活用 6.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
简单明了(并列)简单极了(补充)勇敢一点(补充)忍住悲痛(动宾)7.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请作多种分析。
答:(1)对 校长的 讲话 进行 批评(2)发现 敌人的 哨兵 叫 王平
第一句没有歧义。第一句是个状中结构。对校长的讲话是介词短语做状语,其中校长的讲话可以划分出定语校长和中心语讲话。进行批评是中心语,应该是个连谓结构。
第二句有歧义。可以做两种分析:
1、主语:发现敌人的哨兵。谓语:叫。宾语:王平。主语又可划分为,定语,发现敌人,中心语,哨兵。主语中的定语有可以分为动语,发现,宾语,敌人。
2、动语:发现。宾语:敌人的哨兵叫王平。宾语再划分为:主语,敌人的哨兵。
谓语,叫。宾语,王平。主语再划分为,定语,敌人,中心语,哨兵。8.区别下列两组短语,证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1)读三遍——读三篇(2)明天春节——明天完成 答:(1)“读三篇”是述宾结构,“三篇”是名量词,修饰的是它后面的名词性的词。
“读了三遍”是述补结构,“三遍”是动量词,修饰的是它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性的词。(2)“明天春节”是主谓结构。“明天完成”是偏正结构。9.请写出下列歧义短语的意义和类型
(1)菜不热了:菜凉了(主谓)菜不用加热了(主谓)(2)出土文物:出土的文物(偏正)出土了一件文物(动宾)
(3)没有买票的:没有人买票(动宾)还没买票的人(偏正)
(4)在火车上贴标语:在火车皮上贴标语(动宾)在火车里贴标语(动宾)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看来不会下雨了。(插说语)
(2)爱祖国、恨敌人是战士们的共同特点。(双主语)
(3)这女孩手冻僵了。(主谓谓语)(4)你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主谓主语)
11.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复句,并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 如果 并列 并列 不是为人民所掌握,| 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是不起作用的。假设(条件)让步 12.分析下列有语误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1)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2)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
(4)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13.下列广告词很有特色,指出它们在修辞上的特点。
(1)钻石音响-音响中的钻石(比喻)
(2)××牌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双关)
14.分析下列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1)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借喻)(2)感情的激流已经在胸中奔腾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暗喻)
答: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15.分析两面两句话,它们都可有两个意思。请问:它们都是双关吗?为什么?
(1)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答:这句话是歇后语,是双关。第一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第二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2)我想起来了。
答:这句话有歧义,不是双关。第一个意思是我想起床了。第二个意思是我想起某事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与古汉语语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民族使用语言的方法,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意思,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意延伸而来,与古汉语语法相比,现代汉语具有以下几点变化:
1、词义缩小,如“鲜美”,古时候能修饰色彩、味道,现代汉语里一般表示味道;还有“妻子”,古时候是妻子和儿女,现在是女性配偶
2词义扩大:如“江”古时候就是长江,现代汉语里能泛指大河 3词义转移:“无论”在古代汉语里是不知道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连词,表示假设
2.什么是语素?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答: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二是有意义。
3.什么是语法意义?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语法意义是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4.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差异有哪些?
答: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
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5.现代汉语里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吗?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答:不可以。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6.如何区别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答:1.看这个词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属于名词,它必然具有名词的属性,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比如“现在是五点钟”中的“现在”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的“今天”则充当了句子的定语。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是不能作主语、宾语的。
2.看这个词能否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则不能。比如“在当今,这种规象是不足为怪的”中的“当今”,就是如此。
3.看这个词能否受其他词类的修饰。能受其他词类修饰的是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不能受其他词类的修饰。比如“去年的今天,我们是在客栈里”,“美丽的春天,鲜花盛开”,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时间名词。
7.兼语短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兼语短语最早叫“递系”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例如: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8.请举例说明谓语与词类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十二类。也就是说谓语一般是由词类中的动词来充当的。比如说“某某参加考试”,则参加是动词作谓语,而某某是名字做主语,考试是名词做宾语。
9.中心词是谓词的偏正词组都是谓词性的短语吗? 答:不是。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切分过程中应注意: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 4 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11.举例说明汉语里的语气表现手段。答:陈述语气,如“我已经吃过了”;感叹语气,如“这饺子真是好吃啊”;疑问语气,如“你会包饺子吗”;祈使语气,如“别再吃了”;反问语气,如“难道你还没吃饱吗”等。
12.说明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
答: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13.语法学中将一个具体看作省略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
14.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
①在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多,用的方面广。“比”的方式有种种,总的就是不直说,而以此喻彼,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理解。一般修辞学上讲的“明喻、隐喻、借喻”等都是“比”,就连“夸张”、“移就”等,往往也是“比”或者包含有“比”的因素;各种成语,许多都是“比”的运用。大量的、多方面的用“比”,反映汉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侧面。有些比,许多年来长期使用,几乎成了一种定型的惯用语,甚至浓缩成为一个常用词,如“推敲”、“琢磨”等。在汉语词汇里有一部分词,实质上就是用比的方法构成的。这样的词并不是先有一个基本义或本义,然后才孳生出来一个比喻义(如“扣帽子”的“帽子”,“背包袱”的“包袱”),而是即以比喻义为本义的,如“蚕食”、“鲸吞”、“瓜分”、“席卷”、“囊括”、“海碗”、“海量”、“童心”、“水蛇腰”、“八字脚”、“漆黑”、“焦黄”等。动词、名词、形容词各类里都不少。不少文章整篇是一个比喻,用来阐明一种道理。这个事实是汉语用比特别多的一个有力证明。喜欢用比,善于用比,既是民族智力和语言素养的反映,也有某些社会历史因素,并且产生某些社会影响。历代很多关于婉言进谏,以至象《史记·滑稽列传》中那些俳优用幽默的比况向君主进谏成功的例子。同时, 探求“弦外之音”,向字里行间揣测含有什么深文大义,以至流于牵强附会的风气也很盛。《诗经》里不少民歌以及历史上其他一些状物抒情的诗文被解释成为称颂在上者的事情很多;被解释成为讽刺在上者因而遭受贬谪以至酿成文字狱的事例也不少。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现代。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修辞的这种习尚进行研究,是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②独特的审美观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的审美观,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好些方面有所反映,例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修辞,特别是书面语言的修辞,具有同样的特点。无论诗、赋、词、曲、各体散文,都是一样,既见于整首、整篇的总的结构,也见于段落语句的局部组织。不仅古文如此,而且从早期的比较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小说,包括中短篇的所谓话本小说和长篇的所谓章回小说,直到“五四”运动之后,以至目前,各体散文都已使用白话,这种整齐对称和参差错落相间杂的特点,始终明显地存在。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审美观在语言运用中的反映。探讨这种审美观的形成,是美学研究对象之一。
③在汉民族文化传统的许多领域中,广泛运用一种朴素的辩证观点。事物被认为是包含着两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体。这两种因素被概括为“虚”和“实”两个范畴。“虚”与“实”的关系被说成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修辞,同样运用这种观点。无论诗、文,都有“虚写”和“实写”之分。整首,整篇,有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虚的部分和实的部分相资相生,相辅相成,或足以引起读者的悬念,或有助于读者理解而又节省笔墨,或足以引起读者深思与感情上的共鸣。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
15.什么是仿词?请举例说明。
答: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
草木皆冰——草木皆兵
2、民意测验——名义测验
3、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
16.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
答: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17.什么是辞格?判断辞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所有的“修辞方式”、“修辞方法”都称作“修辞格”,亦称“辞格”。
18.什么是移就?移就辞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答: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心理距离’是创造与欣赏美的一个基本原则;实用的东西不美,但一旦抛开实际的,实用的意义,而把对象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以超然态度观赏它的形象,这时就美⑧
19.什么是语体?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所谓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
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这就是语体学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三、论述与应用题
1.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请以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
答:语言的抽象性表现为词汇级抽象和语法级抽象。在词汇意义上每个词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表示一类事物。如“笔”表示所有的笔,钢笔、铅笔、毛笔和圆珠笔等。语法意义更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从具体的词句中抽象出来的。人之所以能了解语言的意思,是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可以用来交际和进行思维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感知的形式语音又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如“人”的语音形式ren,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它的意义是“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代表了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正因为如此,所以说语言是可以为人所了解的。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就是对一个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类型等等的抽象概括。人们所使用的句子千差万别、数不胜数。但是,无限多的个别具体的语句中,词的结构方式、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等却是有限的。这些结构规则、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都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例如:买饭、作画、挖坑、蒸馒头、盖房子、说英语、喜欢唱歌、讨论问题、降低标准、开挖隧道、修理家用电器、穿蓝色西服、提出苛刻条件等,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可以从中概括出“述语+宾语”的结构特点,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中述语由动词充当,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语言单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举例说明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答:词和词可以构成短语,词和短语都是结构单位,而句子不是从结构,而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换句话说,词和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词和短语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词和短语之间是组合关系,词、短语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
1.两者的差别是质的区别词和短语同句子的区别,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量再少,哪怕是一个词,只要带上语调,就是一个句子。如: “水!”在不同语境,有不同意思。当病人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嘴里轻轻地说,意思是“我要喝水”。当军队在漆黑的山沟里急行军,走在前面的战士突然地喊了一声,意思是“这里有水,注意不要踩上去”。当一行人在沙漠里迷路,走了好几天,又干又渴,走在前面的忽然大声说,意思是“我们终于找到水了”。量再大,哪怕十几个词,甚至是几十个词,可能还是短语。如:“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述宾短语,在“双方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中只是一个句法成分。只有它带上语调,进入某一语境使用时,才实现为句子。同样道理,句子不一定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也可能只是句中一个成分,如:主谓短语“他喜欢打球”在“我知道他喜欢打球”中只作宾语。
2.句子结构复杂度与语境依赖度成反比词和短语实现为句子时,对语境的依赖度同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呈反比。语言单位越简单,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大。语言单位越完备,对语境的依赖性就越小,它的多义性就越少。如:a、水b、喝水。c、想喝水。d、我想喝水。e、我想喝一杯开水。f、我现在就想喝一杯冷开水。从a到f句,对语境的依赖性由强渐弱。3.句子有动态变化和特殊成分
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说话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句子的某一个部分加以变化,但这种改变并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格局。这种变化只属于句子平面,在词和短语里是找不到的。像句子中的移位现象,如:东北人,他?句子的特殊成分指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两者有共同特点:附丽于句子,不能离开句子而独立,但一般都不是由句子的直接成分。换句话,句子是由短语实现而成的,但短语里面不包括特殊成分,尽管它们本身也是词或短语。
3.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为什么给汉语词分类应该主要依靠功能标准? 答: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可以从类别意义,也可以从外部形态变化,这里以词的语法功能为分类标准。一,从意义出发;二,从外部形态出发;三,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具体地说(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2)实词的不同语法功能体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3)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虚词和实词或者短语的不同关系上。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作句子成分(只有副词可作状语),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成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实词包括名词(包括方位词)、动词(包括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叹词,总共11类。
4.判定是否兼类词要看哪些条件?
答:判断兼类词应注意同一性原则,即将读音相同、意义有联系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看作兼类词,否则就是同音词或是词的活用。
1.兼类词除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具备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词汇意义还应相关。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相关的词。2.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词的活用是指出于修辞的需要,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本身并不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的活用。
5.有的人认为“坐在椅子上”应分析为述(坐在)宾(椅子上)关系,有的人则认为应分析为述(坐)补(在椅子上)关系。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答:第一种好。
6.“老张有辆车很得意”是单义的,“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却是多义的,请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
答:车是物体,没有感情,因此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老张很得意
女儿是人,因此第二句话的意思有两种,第一是老张有个女儿感到很骄傲 第二是老张的女儿很骄傲
7.举例说明兼语句与主谓词组作宾语句的不同。
答: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
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 8
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打 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 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 ”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例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来了”这样完整的一件事情。其发问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动词后加一个问语就可以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第三,语音停顿和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从语音停顿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动词和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如不能说“你叫 ——他回来”,兼语句的语音停顿只能在兼语之后,如“你叫他——回来”。从插入状语的位置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来”。
第四,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
第五,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8.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中哪些地方表达不妥;并加以修改: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速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比第4名领先了一分钟。
答: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二档,今天虽然经过了维修,但问题还是存在,因此基本上只能用1档、3档和4档跑。幸好车速还算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对车速的操控调的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时间上领先第4名一分钟。
9.什么是对偶?对偶有哪三种表现形式?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另外,在数学当中,还有对偶空间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10.什么是借喻?什么是借代?两者有什么同异?
答: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的修辞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例: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注意:比喻有三个主要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三者是有区别的,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暗喻中没有比喻词;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1.用人和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人和事。
例:„„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这句话里用“圆规”代杨二嫂。
11.请分析下列两句话,指出它们应归为哪种辞格?为什么?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答:运用了比喻中“甲像乙”的明喻格式。“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是生命的开始,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这完全符合孟春时节的物象特征。
(2)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尽情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答: 运用了比拟。把春天当作是人,分别给予人格化的描写,使其具备人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赞美春天的新生,赞美春天的可爱表达出一种美情美意,从而使读者对春天产生强烈的印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感情,进而引起共鸣。
12.下面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荷”的,但属于不同的语体。请分析它们的特征。
(1)曲曲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荷花(原产中国及亚洲南部等)Nelumbo nucifera 睡莲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根状茎(藕)肥厚多节,节间内有多数孔眼。叶盾状圆形,长叶柄挺出水面。花大,单生于花梗顶端,高于水面,粉红、红或白色;花清香,昼开夜合;花期6—8月。花托于果期膨大凸出于花中央,内有小坚果(莲子),果熟期9—8月。品种较多,主要分观赏及食用两大类。观赏类又有单瓣、重瓣以及花色、花形的品种。答:(1)属于文学艺术语体。运用叠音的形式,使行文产生往复回环的音乐美、节奏感,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等。亭亭、枭娜、羞涩等词带有浓厚的感情、语体和形象色彩。句子结构上,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比喻,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拟人,如“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拟人,如“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属于科学技术语体。有大量的专业名词术语,如睡莲科、根状茎、叶盾状、花期、花托、单瓣、重瓣等。句子结构紧凑,多修饰限制成分,多用逻辑关系严谨的复句,如“花大,单生于花梗顶端,高于水面,粉红、红或白色;花清香,昼开夜合;花期6—8月。花托于果期膨大凸出于花中央,内有小坚果(莲子),果熟期9—8月。”语言风格上平实、朴素、没有语言变异形式。
第四篇:现代汉语修辞教学设计方案
修辞专题教案 【目标】
(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知识讲解】
(一)知识网络。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
类别 例示 说明
(1)比喻 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 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且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借代 特征代人和事物 “花白胡子下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硬硬的”代“洋钱”)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
借代易与借喻相混。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出现。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
具体代抽象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代“革命理论”)
局部代整体 “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
器物代本称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
处所名称本称 “划清两种界限。道德,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代革命的人,“西安”代反革命的人)
(4)夸张 向上夸张(故意往大处、高处、多处、远处等方面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处说)对人或事物的原样作故意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就是夸张。它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充分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情,促使读者联想。注意不要忽略缩小的夸张。
向下夸张(故意往小处、少处、短处、弱处等方面说)“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害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时间短处说)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跟前者同时出现的)“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5)对偶 正对(上下两联是相似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衬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组成。运用对偶可突出事物的矛盾,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感染力。旧体诗词运用的“对仗”即“对偶”,要求很严,如要求词性相对,并讲究评仄。注意“对偶”与“对照”的区别。
反对(上下两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反的两方面,互相对照、映衬)“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串对(上下联有承接或条件或因果或假设等主从关系)“满园春风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果)“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假设)
(6)排比 分句排比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排比的各项内常出现一个相同的词语作为连锁词。它们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句子成分排比(多为词组)“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7)设问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用自问自答形式表达看法。问句不表肯定或否定。有引人注意的作用。
(8)反问(反诘)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否定表肯定)“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语?”(肯定表否定)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要注意区分设问和反问。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三)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四)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典型例题】
例①,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例②,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例②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所以,答案是B。
例①和例②代表着两种测试方式。例1是题干给出了辨析的对象;比拟,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直接从辨析对象入手去找出没有用这种手法的句子。例②是题干没有给出辨析对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从“三句”中归纳出辨析对象(修辞方法)是什么,再找出与辨析对象不同的一句,如果辨析对象归纳错了,就不能准确答题。因此,一般说来,后一种测试方式的难度要大一些。
例③,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愿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待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请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说到这件事。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解析:这道高考题,考查的是对“语言得体”的几方面的综合运用。解答这道题,既要能根据不同对象;老师、老师的女儿来说话;又要能根据不同的场合,组织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试题要求小王转述小李的话,人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无论是称谓,还是所说的内容、句子的语气都应有所不同。这道题易犯“称谓不当”的毛病,答题时要能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灵活地组织语言。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A.小王:“(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小王:“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这一内容的检测或出现于语言基础知识的技能技巧部分。多为根据二特定要求筛选语词,调整语句,修改表达不当的句子;或出现于写作应用题。【课后作业】
运用四个以上的修辞方法写一篇小作文。
第五篇:第八章 现代汉语修辞概说
第八章 现代汉语修辞概说
一.导入
平时,听别人说话,感觉有人说得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仅能够让人懂,而且让人非常想听;可是有人说话呢,虽然没有错,但是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就像一杯白开水;当然还有一些人讲话,则是错误百出,让人不忍卒听。其实,这都属于讲话水平的问题。这里的学问很深,很多,有很强的所谓的讲话的艺术性。谈讲话的艺术性,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修辞其实正是研究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二.修辞的含义
(一)“修辞”溯源
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子。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的“修辞”是个动宾结构的词组。据《说文》解释:“修,饰也。”段玉裁作注:“修,洒刷之也,藻绘之也。”《说文》解释“辞”为“讼”之意。两个字合起来是“修饰文辞”的意思。这是第一次从言语表达的角度提出了“修辞”这一说法,而且把它和“立诚”连在一起,看作君子进德修业的必需之事,提出修辞要有真情实感,足见孔子对修辞的重视。
自古以来,人们对“修辞”的意义已作出过许多阐述:有的解释为“修饰文辞或语辞”,有的理解成“美化语言”,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解释为“调整语辞”等等,都把“修辞”当作动宾词组来理解或使用,指的是修辞活动,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修辞”不完全相同。
(二)“修辞”的一般含义
“修辞”这个词在今天一般有三种含义。
1.指修辞活动。
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动词用,如“修辞要适应题旨和情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又如明代顾炎武说:“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鲁迅也曾说:“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不能达意。”
2.指修辞这一事物本身。
即客观存在着的那些规律,客观存在物,是一个名词,如“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它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这个“修辞”是指从人们的修辞活动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有效运用语言的规律。
3、指修辞科学。
用作该义时,也是一个名词,如“刘教授是搞修辞的”。修辞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修辞规律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和学说。因为不同人的认识水平、研究角度不同,这个意义上的“修辞”也必然会带上主观色彩。
(三)“修辞”的定义
本书将“修辞”定义为: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手段,以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规律。具体分析,它包括如下三个特点:
1.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题旨”是人们言语表达的意图或围绕的主题目的,“情境”则是指言语表达时由情景、氛围、场合等构成的环境。这种环境又称“言语环境”或“语境”。广义的语境包括说写活动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上下文等;狭义的语境仅指上下文。修辞活动离不开题旨情境,修辞现象是特定题旨情境的产物。
2.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手段
语言是达意传情的工具,修辞活动就是运用这一工具以求更好地达意传情的过程。可供选用的语言材料是非常丰富的,从语音来说,声韵调的搭配、音节的长短、节奏的慢快、语调的抑扬顿挫等,都是可利用的手段;从词语看,可根据语境准确选用各类词语,又可随达意传情需要,使词与词超常搭配;从句法看,有不同的句类、句型、句式可供选用;就连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也可成为修辞活动的材料。
修辞的一切方式,都要依靠语言材料来构成,修辞的一切效果,都要通过语言材料的恰当运用来体现。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义形式的选择,即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中,选择最有效的言语表达手段;二是某种手段的变异使用,将某一表达方式加以变化,变为异乎寻常的表达手段来提高表达效果。
3.追求理想表达效果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理想表达效果。所谓表达效果是指修辞内容通过修辞手段表达出来后,在接受对象中所产 2 生的影响和作用。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均匀缜密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以上三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言语手段的运用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而理想表达效果必须通过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手段来达到。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难以达到修辞的目的,而言语表达手段的运用,是修辞的根本与关键所在。
(三)、修辞学
(一)什么是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怎样运用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语音、词语、句子等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及文字学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和同一层次。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分别研究语言要素自身的结构系统和规律;文字学则处于另一平面,专门研究语言书写符号系统的性质、结构和演变;修辞学又处于第三平面,从提高“达意传情”的效果方面来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正如《修辞学发凡》在谈到修辞和语言文字的关系时所指出的:“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正因如此,学习现代汉语的修辞知识,要在学习掌握教材前面各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言语现象,而且是一种力求达到理想表达效果的积极的言语现象。因此,修辞学作为研究提高言语表达效果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应当视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修辞现象是具体复杂的,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修辞学的任务就是对修辞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科学、系统的说明,并用来指导人们的修辞实践。
(二)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
修辞要综合运用语言的各种材料,同时又涉及到其他有关的学科,特别是语法学和逻辑学,应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我们说话或写文章,用词造句是否符合语言的结构规律,这些是语法学的研究范围。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即从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 3 的内容上把握思维是否符合逻辑规则和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是否正确。
修辞学研究的是提高言语表达效果的规律。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词语用得是否准确、是否有表现力、语音上是否和谐、句子表达得是否晓畅而生动、整段的话或整篇的文章是否条理清楚,等等,这属于修辞学的研究范围。
因此,人们通常说,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
语法学、逻辑学和修辞学是三门性质不同的学科,它们相互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淆。语言运用中的许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要同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不能机械地用逻辑和语法的规则去衡量人们的言语表达;另一方面又不能只求言语表达的语法规范、句子通顺、合乎逻辑而不考虑修辞效果。例如:
①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②绕到L君的寓所前,便打门,打出一个小吏来,说L君出去了,须得午饭时候才回家。
这两个例子如果机械地进行逻辑分析,似乎都不合事理:“失败”是抽象概念,无形无体,按常理本不能像断绳一样接起来,也不能像钢铁一样进行焊接。例②中的小吏明明是听见打门声音应声来开门的,不用“走”却用了一个“打”字,于事理也不吻合。但从言语表达的效果上看,却是好的:例①中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抽象之物拟作具体实物来描写,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例②中动词“打”的两次使用,把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第二次的使用把“小吏出来开门”与“打门”两事之间的因果、时间发生上的先后都显示出来了,言简意赅,十分传神。
③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④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这两例如果机械地用语法规则来分析,似乎也有错误:例③中“国”是个名词,怎么能和趋向动词“下去”搭配在一块使用?例④中“筷子”是吃饭用的 4 工具,无知觉无感情,怎能用表示人的情感的词“懒洋洋”来修饰?但从修辞的角度看,又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例③中“国”字临时改变了词性,言辞简洁,意蕴深刻,又有讽刺意味;例④中把持筷人的心情、神态移用到筷子上,是这一特定语境中的临时移用,形象而生动。这是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段而达到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修辞与语法、逻辑之间虽然有区别,但不是各不相关、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修辞活动一般要以逻辑规律为前提,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言语表达的效果,首先就要使表达与事理相合。违反事理,不合逻辑,这不是靠使用修辞手段可掩饰的。正确的言语表达必须以合乎语法规则为前提。如果说出或写出的句子不通顺,那无论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段也难达到生动的表达效果。
2.对言语表达进行分析,应同时着眼语法、修辞和逻辑三方面。因为人们的言语表达过程是对这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一语句,从它的结构规律着眼,是语法分析;从它所表达的思维方法着眼,是逻辑分析;从表达效果着眼,就是修辞分析了。如:
⑤月光像银纱似地照着校园,夜风微微吹来,树枝摇曳着,伴着月光,发出沙沙的响声。
例⑤从修辞上分析属于病句,病因在于词语的配合上有问题,“月光”可以“照着校园”,也可以“像银纱似地罩着校园”,但不能说成“像银纱似地照着校园”,从语法和逻辑上看,也同样是不恰当的,“夜风微微吹来,树枝摇曳着”,自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在这样的情境中,又夹着一句“伴着月光”就是多余的了,应该删去。又如,复句的几个分句之间,有时用关联词连接,有时也可不用,这是语法要讨论的事;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关系,这是逻辑分析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有时用上关联词,有时又不用,这就要从修辞方面来作出解释了。我们在学习修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修辞同语法、逻辑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起来,掌握修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增强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言语修辞现象的能力,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修辞≠辞格≠修饰文辞
辞格仅仅是修辞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修饰文辞:书面的知识
陈望道:“修饰调整语辞”修饰文辞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承认文辞也就是书面语的文章,而口语中不存在修辞。同时,着眼于华丽精巧的文辞。
陈望道主张: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三、修辞的含义
平时,我们听到的修辞至少有三种: 我们要学习修辞。(学问)
这篇文章经过一番修辞后,好多了。(行为,活动)这种比喻修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修辞格)
我们要讲的修辞指的是讲话或者写作时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也就是说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
比如,作文时,要尽量使用华丽的辞藻,使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悦耳动听,这是修辞行为,其实,有时候,不用华丽词语,为了使自己表意更明白也是一种修辞行为。
例如:从此,就看到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新鲜的讲义
陌生的先生)
这种对用词进行修改,以求明确的表达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当然,这和为使语言华美精巧的修辞不一样。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首次对修辞进行了分类:(浓妆淡抹总相宜)积极修辞——使用一些辞格,显得更为形象生动 消极修辞——不追求华丽奇特,以明白精确为主。比如,(1)木兰诗(陈望道举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具体体验)
当两种修辞不可以两全时,必须牺牲一方面。那就要判断本意偏在何方,方才可以决定。如果要概念明白,只说水流、马嘶。
(2)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央电视台实况直播,当时白岩松在结束 6 时讲:
江泽民等参加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用的名称是“中国政府代表团”,因为有另一方——葡萄牙政府代表团参加;结束时,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所用的名称“中央政府代表团”,因为是国内事务。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在政治性活动中,名称、术语的准确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3)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孤单英雄传奇色彩“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天)换人间。”(春色能给人万象更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感觉,且春色既可以指季节,也可以指人类社会,语义双关,大大丰富了词语的韵味。)
修辞:是讲究运用语言艺术,对语言的修饰、调整以期达到最佳交际效果的一项活动。
四、谭学纯、朱玲老师的《接受修辞学》《广义修辞学》
五、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八宝山:要严格控制人口
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汪精卫)《雅谑》公公媳妇之间的对话 欢迎再来
红领巾
朱元璋当皇帝后
陈望道:修辞要适应题旨情境
像女人脸上的瘸子
隐性语境:比如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对某个问题达成的共识等。学习要点:
简要介绍修辞的几个相关概念、修辞的对象和任务,以及修辞学与相关学科语法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组成要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前面几章分析了这几个要素自身的结构系统和规律。本章讲述人们运用语言各要素的具体规律,即修辞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