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欣赏之心
以欣赏之心,领略人生之美
一、要有欣赏之心
欣赏之心是晶莹的、透明的、多彩的、灿烂的;欣赏之心是积极的、乐观的、甜蜜的、豁达的;人拥有一颗欣赏之心,世间皆是亮丽的风景。用欣赏的眼睛看自己,才能内心愉悦、心底生花。
对自己的容貌、个性、能力等常怀欣赏之心,才能充满自信、充满自尊、充满自爱,才能自强自立、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去追求人生的辉煌与卓越。
万事万物,你仰视它就伟大,你欣赏它就可爱。
用欣赏的眼睛观看,世界满目秀色、和谐自然,山含情水含笑、灵性彰显,内心激情涌动、诗意无限。
若用挑剔的目光看,内心可能要流露出诸多的无奈和遗憾,抱怨月亮的阴晴圆缺、无奈人间的悲欢离合,可能出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名伤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就能祛除怀疑嫉妒、鄙视等消极心理,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友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在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之中工作、生活、学习,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吗?
欣赏是一种心理的净化剂、过滤器,用它可以把一些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过滤掉,留下的是健康和美好;欣赏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最佳角度,通过此角度看到的是阳光灿烂、风光无限;欣赏的心情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是一种健康的、阳光的心态,是真正的快乐之源。
拥有欣赏之心,才有幸福的人生。
二、要学会欣赏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举目四望。欣赏是一道绝美的风景,是一隅人人渴望,四季相宜,风味独特的景观。
学会欣赏,你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你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你便走近幸福;学会欣赏,你便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欣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你学会了欣赏,你便收获快乐,收获温馨。懂得欣赏,你的心空便永远阳光灿烂。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没有爱心的人,不懂得欣赏;缺少情趣的人,不会欣赏。
欣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羡慕的态度。当你读到一首诗或看到一幅画,一首清新流丽,情味隽永的小诗,一幅别有格调,神韵悠然的国画,你不能不激动,你不能不羡慕,此时,羡慕无需理由。
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纷繁世界,无奇不有,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风有雨,时时刻刻,变幻无穷。
懂得欣赏,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润,愈轻松;轻松滋润的生活便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既然知道无上生活的秘决,为何不学会欣赏?利人利已的欣赏,应当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欣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高趣雅的精神。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象有大象的情调,仙鹤有仙鹤的风姿。
懂得欣赏,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你也便拥有迷人的风姿。
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人生在世,区区百年,匆匆一日,忽忽一生。
如果脚踏实地,争分夺秒,多做一些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好事,年老时,你就不会后悔。学会欣赏,你便懂得珍惜,你便奉献更多,拥有更多。
欣赏是阳光,是雨露,是冬天里的一把烈火;欣赏是玉液,是琼浆,是夏日里的一片浓阴。
让我们学会欣赏,让我们温暖处处。让我们学会欣赏,让我们阴凉处处。
去欣赏世上一切美的东西,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裨益。
三、勿忘欣赏自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总是习惯于欣赏别的人和事,而且在望洋兴叹的感慨之中,有些人消极地自惭形秽,有些人盲目地东施效颦,却很少有人去欣赏自己。
不论自己长得美还是丑,也不论自己活得伟大还是平凡,都要欣赏自己!
我们总是欣赏别人,挑剔自己,总是在种种诱惑、种种挫伤之后,把自己修剪成别人喜爱的模样,而从不给自己一点安慰,一点鼓励,没有心思去欣赏自己。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欣赏自己则是一种自信,也是能力的体现。
欣赏自己是一种睿智,能够让自己的“闪光点”尽快“灿烂”起来,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认同。
学会欣赏自己,其实自己很真实,也很天真可爱。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既有芳馨的鲜花为我们添香,也有希望的绿野让我们舒展。
尽管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为我们喝彩,却有恒久的信念在我们的心头树立;尽管在人生的航道上经历了沧桑坎坷,征程上理想的风帆却始终高扬。
多少次回味在烈日与风雨中苦苦追求的足迹,生命的旗帜尽管那样平淡无奇,我们仍意志坚定。
沿着自己的航线,趟过岁月的河流,走进一片美丽的绿洲。无需改变什么,也无需挑剔什么,自己就是自己。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原本就很美,很独特,只不过,我们仍需努力!
欣赏自己,就是在无人为我们鼓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鼓励;在无人为我们拭泪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安慰;
在我们自感不悦的时候,给自己一片空间,一份自信。然后抖落昨日的疲惫与无奈,抚去昨日的伤痛和泪水,去迎接明天全新的朝阳,走向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当然,欣赏自己绝非孤芳自赏,一个人不应该因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烦恼自卑。
看那春寒陡峭中的冰凌花,它从来不被人像牡丹那样地宠爱,而它仍旧义无反顾地迎着寒风倔强地开放着。
只有学会欣赏自己,才会发现属于自己的美:性格内向的人,拥有的是凝重和深刻;宁折不弯的人,拥有的是豪迈和坚强;
饱经风霜的人,拥有的是忍耐和坦然;历经失败的人,拥有的是柔韧和毅力。
天底下的至香至色,只愿与清寒相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才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风格。
平凡是一种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只要活得有滋味,就不必太在意活着的方式。
只要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走了自己该走的路,就会拥有别人所有的甚至没有的东西,就会活出自己的模样。
不会欣赏自己,岂非虐待了自己,误了自己的前程?
欣赏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你的美丽才会永驻。你的人生也不会在叹息和羡慕他人中度过。
当有一天,蓦然回首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走过的地方也是一片怡人的风景。
第二篇: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敬畏,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毕恭毕敬,免犯失误;畏是如履薄冰,杜绝懈怠。“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体现了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敬畏,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则是我们对工作的虔诚和敬畏。
现实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需要为了生活求温饱而辗转奔波;需要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抱负。前者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混口饭吃的一种差事;后者则是用敬畏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换来经验、素质和成就感的提高。态度的不同,决定了工作质量的不同,当你仅仅为了生计工作,工作变得没有乐趣可言,当你变成了混日子,我们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就荡然无存了。
用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就是珍惜看重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高度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岗位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工作却能够使自己远大人生目标得以实现。这使我想到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尽心尽责而成长发展为不普通人的故事。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是要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尽力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人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是一个把服务做到极致的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这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由这个故事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社区管理中心,虽然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但是我们所有社区人工作的共同目标就是面对面心贴心地为集团公司驻地13条主要街道、43个住宅区、700多栋住宅楼的住户服务。在每一处小区,都有我们的卫生女工衣衫湿透的身影,她们担负着小区的全天保洁,在每一个门岗上,都有我们的女工在守卫,她们恪尽职守,为小区筑起安全防线,在每一个收费大厅,都有我们的女工温暖亲切的笑容,她们为每一家住户阳光、透明的水电暖收费而投入着热情,更不要说水电暖维修工了……
当有住户家的暖气半夜漏水了,你是推诿敷衍还是怀着敬畏之心分秒必争赶到现场解决?答案当然是第二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的服务岗位,只有这样,才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高效、热情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把我们供职的企业比作一艘船,我们就是船上的水手,各司其职,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船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乘风破浪、顺利前行。
诚然,去年以来,我们的企业遭遇传统能源行业市场寒冬,企业面临着度危求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觉得工作不顺利,奖金少了甚至没了,工作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期,但是烦闷、懈怠只会让未来有更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要知道每个企业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唯有调整心态,积极进取,用主人翁的心态迎接黑暗前的黎明。回顾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感触良多,思考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一样工作不辛苦。从最初怀着炽热的理想情怀加入到新闻宣传这个行列,我慢慢感受到新闻记者也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的荣光,不能“沉得下去”构思谋篇,“静得下来”字斟句酌,是写不出内容扎实的稿件的。当一篇篇稿件发到兖矿集团网平台、报社时,编辑老师们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帮助和鼓舞,更加激励我,用极度认真的态度去写每一篇稿件,去推敲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字符,用心琢磨怎样规避失误,怎样使自己的新闻稿件不滞后……也只有这样对工作心存敬畏,才对得起家人的鼎力支持,对得起老师同行们的倾囊相授,对得起每天辛苦的付出,对得起我们赖以生存的企业。当看着自己点滴的工作变成集团公司事业发展大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工作便由一条谋生的路,变成一条追求理想和高度的路。
常怀感恩之心吧,它能让我们褪去浮躁,静心思考;常怀敬畏之心吧,它能让我们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经过时间磨砺,再平凡的岗位也会因为岁月经年的积淀而焕发夺目绚丽的光彩。
第三篇: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
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海心琴韵
《你在为谁工作》像一位铁面无私的法官向我们提出了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 ——你在为谁工作?同时又像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睿智长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蕴含丰富的哲理,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对“为谁”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为我们指出了做一名优秀公务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努力方向。读后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其中第二章“对工作心怀感激|”一节,感触尤深。它有助于我们吸取力量,振奋精神,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进而创造出事业的辉煌,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是对工作态度的准确定位。人生而为人,立于天地之间,要感谢大众的恩惠,成家立业要感谢父母的恩惠,学有所成要感谢师长的恩惠,事业发达要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大众助益,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 1
诲,没有国家爱护,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仅是美德,还是一个人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们担负着“为国护财,执审为民”的神圣职责,我们的一切都是国家和人民给的,是他们赋予了我们工作的权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由于工作我们学到了有关法律法规,使我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大,由于工作我们学会了尊重人、理解人,融洽了上下级关系、和谐了被审关系,由于工作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存质量。
因此,我们要在感谢工作本身给予我们快乐的同时,还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工作和对待工作,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自己的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視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次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在困难面前,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在待遇面前,要有宠辱不惊的心境,在成绩面前,要有再攀高峰的勇气。
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一方面,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去工作的时候,你会工作的更愉快,更出色、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不是吗,当你为了一投资审计奔波于乡间小路时和工地现场时,是否意识到在付
2出辛劳的同时又获得了愉悦呢?另一方面,千万不要视工作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的心不甘,情不愿,遇到问题和挫折如坐针毯,怨声载道,与公于私,于他人与自己都没有脾益。
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是打开为谁工作之门的钥匙。感恩是一种动力,他给人以积极的、向上的助推力,感恩又如同燃烧的炉火,可以烘干我们潮湿的心,感恩更像一把打开封闭之门的钥匙,让我们看到光明的、美好的、进步的和善的事物,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崇高而充实。让我们能够从容地看待付出和回报的关系,施予人和惠于己的关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以及国家和家庭的关系、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工作将更出色,人生将更美好。
第四篇:以自强之心走向自信
以自强之心走向自信
本人出生于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家庭,怀着无比炙热的赤子之心,我来到了这个灯火辉煌的大城市继续我的梦想。生命至此,我不能够说这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但我相信我会拥有更大的舞台,一如家乡广袤的田野,播撒万顷,收获千钟。
父母不易,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在土地上用汗水经营着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生活并不富裕,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我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以来,父母总是努力让我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为我营造出最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教会我为人处事的道理。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用自己朴实的人生经验为我们上着一堂又一堂无比珍贵的人生之课。期望我能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对于一个本来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来说,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仅仅是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供给得到其应有的满足,更是怀着高远梦想以走出那个安静祥和但却残存着这个文明社会最底层思想的环境氛围。正是父母对农村社会的深刻认识促使他们一步步的引导我不被生活环境所困,不被私欲小利所惑。以绝对洞达的眼光敦促着我的进步。谆谆教诲之情,绵绵造化之意。受用终身,没齿不敢忘!
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习惯了家乡的空气,习惯了家人在身边的感觉,习惯了紧张忙碌的中学生活,习惯了朋友、老师在困境之中的友谊,习惯了家乡水窖里父亲挑来的井水,习惯了餐桌上母亲常做的饭菜······蓦然来到异地的我,带着陌生、带着新奇、带着懵懂、带着渴望、带着梦想,带着对未来生活简单的向往。硕大的城市高楼林立,道路通达,让我茫然不知所措,并且感到孤立无援。我明白,在这个叫大学的地方,我必须先学会自立自强,自信自坚,然后逐渐去了解它,适应它,接受它,并且改变它。我不清楚自己是否会属于这里,但我一定会让这里属于我。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这种生活是我这个农村孩子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但却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站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不再幼稚,但我正当年轻,我将在这里学好本领,施以抱负。但我也从未忘却也不敢忘却给与我这一切的父母、老师、同学以及那些在我人生中赠我玫瑰却只留下惊鸿一瞥的陌生人,他们教会我懂得感恩,学会奉献。当没有了父母整日的唠叨和关心之后,我渐渐学会了自立,这种自立是建立于精神上的,是颠簸不破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我们始终是父母的孩子,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地位,父母始终把我们装在自己的心里,把心操在我们的身上,无怨无悔,不知疲倦。我会时常给家里打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总是父母关切的询问和再四的叮咛,每次我都会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在远离了父母之后,我才懂得他们的心声,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比他们好,仅此而已,别无他求。父母之情,更浓于血!
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社会纷杂,千姿百态。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与技能,更要有梦想。大学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孕育梦想的平台,我们不但要勇于挑战自我,更要在其间完善自我。在当我们体会到父母辛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袖手而待,而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我们的价值。同时我们会学到更多生存的技法,处世的经验。在学校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刻意的讨好某个人的欢心,也不是处心积虑的与人勾心,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学好所学知识,增强本领,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加强沟通,掌握技能!
对于贫穷我想说的是:我从不抱怨它,也从不以此为耻。相反,我将它当作我奋斗的动力和基石。虽然有时候我会自卑,但我并不懦弱。我也从不认为懦弱是贫穷的代名词,贫穷是既定的,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读书、上大学、找工作这些都是帮我们改变这种现状的手段。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要坦然面对,勇敢挑战。何来懦弱,何来畏惧?贫穷不应该拿来攀比,也不应该将其当作博得同情的资本。相反,我们要去改变,去升华它的价值。我们不应该整天想着如何用自己最最贫困的借口去获得那些补助、低保、福利和施舍,而应该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知识为贫困画上句号。古语有云: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穷志不短,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贫穷不是永远的,但意志的不坚强却是万无可救药的。我们不能让贫穷来左右我们的行为,束缚我们的思想,而应该以我们的行为和智慧去战胜贫穷。善待贫穷,感恩世界,才是人生的不二法门.人总要长大,总要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走稳健的路。人生路
漫长而曲折,贫穷只是一个插曲,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世界充满美好,充满未知的新奇的事物等我们去探索、发现。学会感恩,懂得奉献,以自立自强之心走向自信的舞台,世界将因我们而更美好!
第五篇: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
王凤鸽 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内容摘要:
学生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老师就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个性、人格培养起到积极的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宽容、善待 正文: 教书育人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一个班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为班主任要想建立起和谐的班集体,就要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必不可少,而宽容却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老师就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个性、人格培养起到积极的长远的影响。
我当班主任的这些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问题生特别多,每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果老师都和学生较真儿,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学生和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越来越强,长此以往,学生、老师两败俱伤。尤其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2004年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小叶,家庭条件优越,但父母疏于管教,初中基础差,入学成绩低,对学习没兴趣,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说闲话,总之在老师眼里他就是一个问题生。但是老师的责任和良心让我不能歧视他,想一想自己小时候也经常背着老师、父母犯一些小错误;想一想自己也是为人父母的人,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一些不良情况,肯定不会冷嘲热讽,肯定不会撒手不管。如果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问题的处理就会变简单。所以每当小叶出现问题时,我不会觉得大惊小怪,总是耐心细致的询问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当然最后处理的结果有时也免不了惩罚,但总是就事论事,适可而止。当他再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仍然笑脸相迎,问这问那,不让学生感到因为自己的错误降低了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与老师心里产生距离和隔阂。尽管我在工作中一再照顾学生的情绪,顾忌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小叶的总体状态仍是时好时坏,甚至有时到了我也控制不住气愤的情绪,真想放弃对他的管理。有次上课我悄悄到班里去,竟然发现他在偷偷玩扑克,气得我当时就从课堂上撤着他的耳朵把他揪了出来,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一顿,没料到他还不服气,我说一句他顶撞一句,什么老师讲课没吸引力啦,什么揪耳朵是体罚学生,是犯法啦,总之道理都在他那边,一切全是老师的错。并且口口声声要到校长室告我的状。我也是火冒三丈,告去吧,随你的便!心得话,谁怕谁。他还真去了。他走后我反思刚才处理问题的过程,觉得确实有些过了。我根本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在教室外大声责骂,不要说自己班里,就是整个大楼都能听见,出于保护自尊心的角度他与我理论也是人之常情,至于上课玩扑克错误尽管在他,但是确实有他自身的原因,基础差,没兴趣,上课听不懂,不跟着老师走,于是乎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厌倦,形成恶性循环。年轻的孩子精力旺盛总要找点儿事做,不用在学习上,必然用在其它方面。这样想来我的火气慢慢消散。等他回来后我一定要平心静气地跟他谈。太多的时候老师习惯了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从而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够妥当,导致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自从那件事后,在我的课上小叶总是低着头,他这样怯怯的,对他心理是一种折磨,我感觉也很不舒服。为了缓和 关系,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走到他跟前,翻翻他的作业,问他几句话,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几句激励的话,让他感觉老师并没有嫌弃他,对他还是友好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安抚,他又恢复了常态。以后再也没有顶撞过我。这个孩子在高考时成绩尽管不太好,但上了建档线,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很友好,我觉得我对他的宽容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近些年手机的普及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不带手机,家长跟孩子联系不方便;带了手机,难免在不合适的时间玩。学校也不好硬性规定不许带手机。有个叫小谷的孩子自习课玩手机让我给没收了,声色厉俱告诉他:“这次物理考试及格了再来找我。”从心里说我希望他下课后马上来找我,给我承认错误,说些好听话,我会狠狠批他一顿,然后提点儿希望和要求把手机马上还给他。然而事实并没有按我设定的程序进行。他根本不在乎,见了我仍说说笑笑,跟啥事都没发生一样,神态很淡定,倒是我沉不住气,他到底在想什么?我该怎样对待他呢?一味的说教效果肯定不会明显,我一度陷入迷茫。但是问题一定有它的症结所在,不能急于求成。思来想去我决定从他的周围朋友入手了解情况。经过了解知道小谷父母最近离婚了,他跟着自己的外公、舅舅生活,心情苦闷是自然的,学习投入不进去也是正常的,他在我面前的悠然正是为了掩盖内心的焦虑,如果我不分青红皂白只是揪住手机事件这个表面现象,解决不了他内心真正的问题根源。作为老师经常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去思考,善待学生的一切,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有利无害。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指挥者学校、老师、家长,把学习看成升学谋职的手段,让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分数,总那成绩说事。有些孩子确实努力了,但还是成绩上不去,这也是很无奈的事。不能因为他成绩差而歧视他,让孩子心灵上蒙受挫折。其实社会需要各个阶层的人,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去当上层人士,况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给学生宽容使之学会宽容,给学生善良使之学会善良,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结论:
给学生宽容使之学会宽容,给学生善良使之学会善良,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参考文献:《爱的教育》 意大利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