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心血管系统药物-课
钙通道阻滞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肥厚性心肌药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A 维拉帕米 B 地尔硫卓 C 硝苯地平D 尼莫地平E 尼群地平
2、维拉帕米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心肌细胞内 C a2+量超负荷,减轻心室流出道狭窄
B 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 C 负性频率作用
D 负性传导作用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3、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
A 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 B 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延长有效不应期
C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 D 降低自律性,加快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 E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缩短有效不应期
4、具有频率依赖性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B 维拉帕米 C 尼莫地平D 尼群地平E 氨氯地平
B型题 问题 5-6 A 地尔硫卓 B 维拉帕米 C 硝苯地平D 尼群地平E 尼索地平
5、舒张血管作用较强的药物是:
6、负性肌力作用较强的药物是:
三、问答题
1、简述钙拮抗药的适应症及其药理学基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
一、单选题
1.卡托普利可引起下列何种离子缺乏
A K+
B Fe2+
C Ca2+
D Mg2+
E Zn2+ 2.卡托普利等ACEI药理作用是
A 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B 抑制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C 减少缓激肽的释放 D 引起NO的释放 E 以上都是
3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与下列哪些机制无关 A 减少血液循环中的AⅡ生成 B 增加内皮依赖性
松弛因子生成
C 减少局部组织中的AⅡ生成 D 增加缓激肽的浓度
E 阻断α受体
4.下列哪项不是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
A 高血压
B 血管神经性水肿
C 干咳 D 嗅觉、味觉缺损
E 影响胎儿发育
5.下列哪一药物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硝苯地平B 氯沙坦 C 卡托普利 D 维拉帕米 E 哌唑嗪
6.ACEI药理作用是
A 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B 抑制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C 减少缓激肽的释放 D 引起NO的释放 E 以上都是
7.能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的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是
A 地高辛 B 卡托普利 C 硝苯地平D 硝普钠 E 肼屈嗪
抗高血压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肾性高血压宜选用:
A 可乐定
B 硝苯地平
C 美托洛尔
D 哌唑嗪
E 卡托普利
2、高血压伴心绞痛病人宜选用:
A 硝苯地平
B 普萘洛尔
C 肼屈嗪
D 氢氯噻嗪
E 卡托普利
3、对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病人最好选用: A 利血平B 哌唑嗪
C 普萘洛尔
D 硝普钠
E
胍乙啶
4可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物质释放的药物是:
A 利血平
B 甲基多巴
C 可乐定
D 米诺地尔 E 以上都不是
5卡托普利可引起下列何种离子缺乏:
A K+
B Fe2+
C Ca2+
D Mg2+
E Zn2+
6、治疗伴有溃疡病的高血压病人首选:
A 利血平
B 可乐定
C 甲基多巴
D 肼屈嗪
E 米诺地尔
7、肼屈嗪和下列哪种药物合用既可增加降压效果又可减轻心悸的不良反应:
A 二氮嗪
B 米诺地尔
C 哌唑嗪
D 普萘洛尔 E 氢氯噻嗪
8、下列哪种药物不宜用于伴有心绞痛病史的病人: A 肼屈嗪
B 可乐定
C 利血平
D 甲基多巴 E 普萘洛尔
9、可作为吗啡成瘾者戒毒的抗高血压药物是: A 可乐定
B 甲基多巴
C 利血平
D 胍乙啶
E 克罗卡林
10、吲哚美辛可减弱卡托普利的降压效应,此与: A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B 增加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C 增加肾素分泌有关
D 抑制肾素分泌有关 E 抑制转肽酶有关 B型题 问题 11-12 A 卡托普利
B 美加明
C 利血平
D 普萘洛尔
E 胍乙啶
11、高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
12、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不宜选用:
问题 13-17 A 拉贝洛尔
B 阿替洛尔
C 普萘洛尔
D 酚妥拉明
E 哌唑嗪
13、能阻断β1受体和β2受体,又能阻断α1受体的药物是
14对突触后膜α1受体的阻断作用远大于阻断突触前膜α2受体的药物是
15、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阻断的药物是
16、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的药物是
17、、对β1受体和β2无选择性阻断的药物是 问题18-19 A 硝苯地平
B 普萘洛尔
C 氢氯噻嗪
D 呋塞米
E 利血平
18、伴有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 19伴有外周血管病的高血压病人不宜选用 问题 20-21 A 卡托普利
B 氢氯噻嗪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0、可使血K+升高
21、可使血K+降低
二、问答题
1、哌唑嗪降压作用特点有哪些?
2、试述高血压伴有不同并发症时治疗用药。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属于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的是:
A 肼屈嗪 B 胺碘酮 C卡托普利 D 米力农 E 毒毛花甙K
2、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的药物是:
A 地高辛 B米力农 C 洋地黄毒甙 D螺内酯 E 卡托普利
3、强心甙中毒时出现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时可选用:
A 苯妥英钠 B 氯化钾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阿托品 E 奎尼丁
4、强心甙中毒与下列哪项离子变化有关:
A 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高,Na+浓度过低 B 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低,Na+浓度过高 C 心肌细胞内Mg2+浓度过高,C a2+浓度过低 D 心肌细胞内C a2+浓度过高,K+浓度过低 E 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高,C a2+浓度过低
5、米力农只作短期静脉给药,不能久用的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减少 B 耐药 C 心律失常 病死率增加 D 肾功能减退 E β受体下调
6、能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的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是:
A 地高辛 B 卡托普利 C 扎莫特罗 D 硝普钠 E 肼屈嗪
7、解除地高辛致死性中毒最好选用:
A 氯化钾静脉滴注 B 利多卡因 C 苯妥英钠 D 地高辛抗体 E 普鲁卡因胺心腔注射
8、对强心甙的错误叙述是:
A 能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B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C 对房室结有直接抑制作用 D 有负性频率作用 E 能增敏压力感受器
9、下列哪种心电图表现是强心甙中毒的指征:
A T波倒置或低平B Q-T间期缩短 C P-P间期延长
D S-T段下移 E 以上都不是 B型题 问题 10-12
A 肼屈嗪 B 地尔硫卓 C 硝酸甘油 D 硝普钠 E 哌唑嗪
10、扩张动脉而治疗心衰的药物是:
11、扩张静脉而治疗心衰的药物是:
12、通过抗α1受体而治疗心衰的药物是:
二、名词解释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负性传导作用
三、问答题
1、强心甙的临床应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2、强心甙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心绞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硝酸酯类舒张血管的机制是:
A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B 阻断α受体 C 促进前列环素生成
D 释放一氧化氮 E 阻滞Ca2+通道
2、硝酸异山梨酯与硝酸甘油比较,其作用持久的原因是:
A 硝酸异山梨酯体内不被代谢 B 硝酸异山梨酯肝肠循环量大
C 硝酸异山梨酯排泄慢 D 硝酸异山梨酯代谢物仍具有抗心绞痛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3、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共同禁忌症是:
A 轻、中度高血压 B 变异型心绞痛 C 强心甙中毒时心律失常
D 甲亢伴有窦性心动过速 E 严重心功能不全
4、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
A 减慢心率 B 缩小心室容积 C 扩张冠脉 D 降低心肌氧耗量 E 抑制心肌收缩力
5、普萘洛尔治疗可产生下列哪一项不利作用: A 心收缩力增加,心率减慢 B 心室容积增大,射血时间延长,增加氧耗
C 心室容积缩小,射血时间缩短,降低氧耗 D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供 E 扩张动脉,降低后负荷
6、下列关于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A 头痛 B 直立性低血压C 心率加快 D 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E过敏
7、下列哪项是减弱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因素: A 心室张力降低 B 心率加快 C 心室压力减少 D 改善缺血区的供血 E 增加侧枝血流 B型题 问题 8-9 A 硝苯地平B 地尔硫卓 C 维拉帕米 D 普萘洛尔 E 硝酸甘油
8、口服后肝脏首过消除最多的药物是:
9、不影响侧支血流的药物是:
二、问答题
1、抗心绞痛药的分类、主要机制及代表药
2、普萘洛尔及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第二篇:药物化学教案——心血管系统药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药(6学时,含自学1学时)[基本内容] 降血脂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苯氧乙酸酯类研究进展和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氯贝丁酯的合成;临床常用药物:氯贝丁酯、非诺贝特、烟酸肌醇酯、新伐他汀、丙丁酚。
抗心绞痛药: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研究进展;作用机理和代谢;各类钙拮抗剂研究进展;二氢吡啶类构效关系;硝苯吡啶的合成;临床常用药物: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异山梨醇5-单硝酸酯、硝酸异山梨醇酯、尼非地平、尼卡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氟桂嗪、潘生丁。
抗高血压药: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简介;ACE抑制剂研究进展和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和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利血平体内代谢;临床常用药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可乐定、甲基多巴、美加明、六甲溴铵、利血平、胍乙啶、双肼酞嗪、地巴唑、卡托普利、哌唑嗪。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与分类;钠离子通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与构效关系;β-受体阻滞剂研究进展和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临床常用药物:阿替洛尔、倍他洛尔、乙吗噻嗪、普萘洛尔、索他洛尔、乙胺碘呋酮、溴苄胺、奎尼丁。[基本要求] 降血脂药:掌握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及苯氧乙酸酯类构效关系。熟悉氯贝丁酯的合成及苯氧乙酸酯类研究进展。了解临床常用药物:非诺贝特、烟酸肌醇酯、丙丁酚。
抗心绞痛药:掌握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研究进展,二氢吡啶类构效关系;典型药物: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熟悉硝苯吡啶的合成,亚硝酸酯类研究进展;典型药物:异山梨醇5-单硝酸酯。了解临床常用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尼卡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氟桂嗪、潘生丁。
抗高血压药:掌握ACE抑制剂研究进展;β-受体阻滞剂研究进展;典型药物: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熟悉利血平体内代谢。了解临床常用药物:可乐定、甲基多巴、美加明、六甲溴铵、利血平、胍乙啶、双肼酞嗪、地巴唑、卡托普利、哌唑嗪。
抗心律失常药: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药效关系;β-受体阻滞剂研究进展;典型药物:阿替洛尔、倍他洛尔。了解钠通道抑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常用药物:乙吗噻嗪、普萘洛尔、索他洛尔、乙胺碘呋酮、溴苄胺。
第三篇: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药物治疗应用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
1.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主要降压药物的种类、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2.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熟悉
1.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2.心衰的治疗药物原则
二、了解
1.降压药物的选择 2.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种类
本章主要介绍三个内容:
一、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二、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本章重点掌握: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导致伴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不有效地对血压进行预防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Framingham心脏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它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紊乱、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一)药物治疗目标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多数高血压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者,收缩压(SBP)达标时,舒张压(DBP)也会达标,治疗重点应放在SBP达标上。血压达到<140/90 mm Hg能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并发症。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 mm Hg。
(二)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降低血压的主要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即提倡富含钾和钙的饮食方法;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调整生活方式能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三)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利尿剂
(1)分类:包括①噻嗪类:氢氯噻嗪、甲氯噻嗪、多噻嗪、吲达帕胺;②袢利尿药:呋塞米、托尔塞米和布美他尼;③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2)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感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利尿剂能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
(3)不良反应:一般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症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其它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及尿量增多。
(4)禁忌证:痛风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1)分类:包括:
①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和乌拉地尔;
②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比索洛尔、卡替洛尔和喷布洛尔;
③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和卡维地洛。
(2)适应证: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3)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的抑制心功能,还会增加气道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掩盖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症,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⑸ 禁忌证: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等。
3.钙通道阻滞剂
(1)分类:包括①二氢吡啶类: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和尼莫地平等;②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2)适应证: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对嗜酒患者也有明显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3)禁忌证: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力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⑴ 分类:常用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培朵普利、雷米普利和福辛普利。
⑵适应证: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3)不良反应:①刺激性干咳发生率约10-20%,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停药后消失。②血管性水肿,较少发生。③高血钾症。
(4)禁忌证:妊娠妇女、高血钾症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⑴ 分类:常用制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
⑵ 特点: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合用能明显增强疗效。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治疗窗较宽。
⑶ 适应证: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⑷ 禁忌证:妊娠妇女、高血钾症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选择
1.个体患者的血压控制
多数高血压患者需2种或更多的抗高血压药来达到目标。噻嗪类利尿剂应作为多数患者的初始用药,单独或与一种其它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的益处已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教科书上表9-1-4高血压联合用药请同学们复习。
第二节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通常所指的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调整血脂水平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血脂是血浆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类脂的总称。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磷脂均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溶解和运行。与脂质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脂蛋白主要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高脂血症常常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一)血脂异常的分类
血脂异常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了解WHO修订的分类系统,又称为表型分类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名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血浆中CM增加,血脂测定TG升高,TC正常或轻度增加,此型临床上较为罕见。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中仅LDL增加,血脂测定TC升高,TG正常。此型临床常见。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复合性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VLDL和LDL均增加。血中TC和TG均升高。此型临床相当常见。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残粒水平增加,血脂TC和TG均明显增加,此型临床上很少见。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VLDL增加。血脂TG水平明显升高,TC正常或偏高。此型临床常见。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CM和VLDL水平升高。血脂TG升高明显,TC亦升高。此型临床不常见。
(二)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1.治疗目标
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2001年正式发表的第三次报告指南(ATP III)中,明确指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
1.血脂水平分类
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均应进行一次空腹脂蛋白谱包括总胆固醇(TC)、LDL-C、HDL-C和TG测定。有关TC、LDL-C和HDL-C分类见教材表9-2-1。
2.影响降低LDL-C目标值的主要危险因素
(1)吸烟
(2)高血压(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3)低HDL-C(40mg/dL)(4)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5)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6)糖尿病已视为冠心病等危证
(7)HDL-C≥60mg/dL,可作为冠心病的负性危险因素。
3.明确有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明确将降低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但在决定将LDL-C降至何种程度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存在其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降低LDL-C的目标值<2.6mmol/L
4.明确冠心病等危证
在ATP III的报告中,除再次明确规定将冠心病患者的血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还提出应将具有冠心病等危证个体的血浆LDL-C也应降至2.6mmol/L。
(二)治疗原则
1.一级预防
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重点是改善生活方式。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②增加体力活动;③控制体重。
2.二级预防
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应将LDL-C降至2.6mmol/L。治疗12周后需要根据血脂情况调整药物降脂治疗方案。
3.降LDL-C治疗起始值和达标值
依据冠心病危险性高低而决定应用药物或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降LDL-C的起始值和达标值见教材表9-2-3。
(三)降脂药物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这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适可)、阿妥伐他汀(立普妥),以及主要成分为洛伐他汀的血脂康。西立伐他汀因其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目前已退出国际市场。
(1)药理作用:他汀类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对LDL-C的降低作用最强,TC次之,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HDL-C。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血症,也可用于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亦可用于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等,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3)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①他汀类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应用时偶可出现胃肠反应、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反应。②但目前已经明确在某些情况下,他汀类可引起肌病,常见的不适是非特异性的肌肉疼痛或关节痛,通常不伴显著的肌酸激酶升高。他汀类与括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和烟酸类,肌炎的发生率增加,应慎重或避免使用。
2.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
常用药物有吉非贝齐(诺衡,康力脂),非诺贝特(立平之),苯扎贝特(必降脂),环丙贝特
(1)药理作用:贝特类既有调脂作用也有非调脂作用。能降低血浆TG和提高HDL-C水平,减少VLDL的合成和分泌,可轻度降低LDL-C水平。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对Ⅲ型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亦可用于Ⅱ类糖尿病的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患肝、胆疾病、孕妇、儿童及肾功能不良者禁用。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危险,应谨慎选用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
3.胆酸螯合剂
包括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和考来维仑。
(1)药理作用:使血浆TC和LDL-C浓度降低。
(2)临床应用:故仅适用于Ⅱa、Ⅱb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血症,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效。对Ⅱb型高脂血症者,应与降TG和VLDL的药物配合应用。
4.烟酸及其衍生物
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
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CHF治疗有四种基本药物,即利尿剂、洋地黄类、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前两类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后两类不但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抗凝药等也可作为心衰治疗时的选择。
1.利尿剂
常用为袢利尿剂、噻嗪类和保钾利尿剂几类药物。
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阿米罗利、螺内酯仅在使用ACEI和利尿剂后出现低钾血症时或补钾无效时应用,一般采用小剂量,时间是一周的用药方式,应密切监测肌酐及血钾的浓度。
2.洋地黄糖苷类药物
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是最常用的洋地黄糖苷类药物,它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地高辛经肾排泄。与此相反,洋地黄毒苷经肝脏代谢,其消除不依赖于肾功能,因此可用于肾功能异常和老年患者。
禁忌证: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颈动脉窦综合征,WPW综合征,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低钾血症以及高钙血症。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无论是否存在容量负荷过重,因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导致的症状性心衰的任一阶段,ACEI都是绝对适应征,对于服利尿剂的所有心衰患者都应考虑同时接受ACEI的治疗。
ACEI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ACEI的绝对禁忌证是双侧肾动脉狭窄和既往使用ACEI时出现血管性水肿,有ACEI诱发咳嗽史是其相对禁忌证。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药可改善CHF的症状,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
5.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不能用于因由于收缩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衰。
6.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是作为心衰治疗中的辅助手段加以应用。在ACEI治疗禁忌或不能耐受时,肼屈嗪与硝酸异山梨酯的联合用药是心衰治疗的另一选择。
7.抗凝药物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对心衰患者予以长期的阿司匹林治疗对死亡率有任何影响,但口服抗凝药物在减少心衰患者全身栓塞危险方面具有良好的声誉。
8.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绝大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物有效,它可恢复和维持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建议使用胺碘酮。
第四篇: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化学名是 A.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丙醇 B.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 C.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 D.1,2,3-丙三醇三硝酸酯
E.2,2-二甲基-5-(2,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 2.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物是
A.HNONN B
OOHNOONO2 C
HSHOONOH
D.OOOH
E.OOIOIN
3.以下化学结构式的药物名称是
NO2CH3COOCOOCH3CH H3C
A.安乃近
B.尼莫地平
C.贝诺酯
D.硝苯地平
E.维拉帕米 4.下列哪个属于抗心律失常药分类法中第Ⅲ类的药物:
A.盐酸胺碘酮 B.盐酸美西律C.盐酸地尔硫卓 D.硫酸奎尼丁E.洛伐他汀 5.属于AngⅡ受体拮抗剂是: A.氯贝丁酯
B.洛伐他汀
C.地高辛
D.硝酸甘油
E.氯沙坦 6.以下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磺酰胺基结构的是:
A.螺内酯 B.氢氯噻嗪C.氨苯喋啶
D.依他尼酸
E.甘露醇 7.以下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L—脯氨酸结构的是
A.盐酸可乐定 B.氨氯地平C.卡托普利
D.桂利嗪
E.盐酸地尔硫卓 8.盐酸美西律属于哪类钠通道阻滞剂 A.Ⅰa
B.Ⅰb
C.Ⅰc
D.Ⅰd
E.上述答案都不对 9.以下有关氯沙坦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钠离子结合生成盐,通常用其钠盐
B.四氮唑结构呈酸性,为中等强度的酸
C.具有抗高血压作用 D.具有抗心衰作用
E.具有利尿作用
10.下列他汀类调血脂药中,哪一个不属于2-甲基丁酸萘酯衍生物? A.美伐他汀
B.辛伐他汀
C.洛伐他汀 D.普伐他汀
E.氟伐他汀
二、配比选择题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B.钙通道阻滞剂
C.α受体拮抗剂 D.β受体拮抗剂 E.其他类
1.能扩张血管,接触痉挛,同时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2.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心脏耗氧量减少的是
3.释放NO血管舒张因子,从而扩张血,动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的是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吉非贝齐
B.氯贝丁酯
C.菲诺贝特
D.辛伐他汀
E.地高辛 4.从大量乙酸衍生物中筛选得到的苯氧乙酸类调脂药是
5.非卤代苯氧戊酸衍生物是
(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分子中含巯基,水溶液易发生氧化反应 B.分子中含联苯和四唑结构
C.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顺式d-异构体对冠脉扩张作用强而持久 D.结构中含单乙酯,为一前药-羟基酸衍生物才具活性b E.为一种前药,在体内,内酯环水解为
6.洛伐他汀
7.卡托普利
8.地尔硫卓
9.依那普利
10.氯沙坦
(11----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氯贝丁酯 B.硝酸甘油 C.硝苯地平D.卡托普利 E.普萘洛尔 11.属于抗心绞痛药物
12.属于钙拮抗剂
13.属于β受体阻断剂14.降血酯药物
15.降血压药物
三、比较选择题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2.黄色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
3.浅黄色无臭带甜味的油状液体
4.分子中含硝基 5.具挥发性,吸收水分子成塑胶状
(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盐酸普萘洛尔 B.盐酸胺碘酮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溶于水、乙醇,微溶于氯仿
7.易溶于氯仿、乙醇,几乎不溶于水
8.吸收慢,起效极慢,半衰期长
9.应避光保存
10.为钙通道阻滞剂
四、多项选择题
1.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是: A.1,4-二氢吡啶环为活性必需
B.3,5-二甲酸酯基为活性必需,若为乙酰基或氰基活性降低,若为硝基则激活钙通道
C.3,5-取代酯基不同,4-位为手性碳,酯基大小对活性影响小,但不对称酯影响作用部位
D.4-位取代基与活性关系(增加):H<甲基<环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E.4-位取代苯基若邻、间位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活性较佳,对位取代活性下降 2.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
A.阿替洛尔
B.美托洛尔
C.拉贝洛尔
D.吲哚洛尔
E.倍他洛尔 3.以下有关硝酸甘油叙述正确的是
A.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B.在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 C.在碱性条件下迅速水解 D.加入氢氧化钾试液加热,再加入硫酸氢钾加热,可生成恶臭的气体 E.在遇热或撞击下易发生爆炸
4.钙通道阻滞剂药物硝苯地平在临床上用于:
A.顽固性高血压
B.冠心病
C.伴心力衰竭的高血压
D.心绞痛
E.重度高血压
5.影响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的药物是: A O2NOOHHO B ONO2O C OOOHOOOHHOHO
ClD
NOOH
E
HOOOO
6.有关卡托普利叙述正确的是
A.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B.略带大蒜气味
C.有两晶型,均为稳定晶型
D.手性中心均为S构型
E.有两个pKa值 7.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有
A.降血脂药
B.强心药
C.解痉药
D.抗组胺药
E.抗高血压药 8.以下各类药物可用于降血压的是
A.神经节阻断药
B.血管扩张药
C.钙通道阻滞剂
D.利尿药
E.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 9.作用于神经末梢的降压药有
A.哌唑嗪
B.利血平
C.甲基多巴
D.胍乙啶
E.酚妥拉明 10.关于地高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中含三个a-D-洋地黄毒糖
B.C17上连接一个六元内酯环 C.属于半合成的天然甙类药物
D.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E.能抑制Na+/K+-ATP酶活性
五、问答题
1.简述NO Donor Drug(NO供体药物)扩血管的作用机制。2.洛伐他汀为何被称为前药?说明其代谢物的结构特点。
3.以卡托普利为例,简要说明ACEI类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及为克服卡托普利的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方法。4.简述钙通道阻滞剂的概念及其分类 5.试举出四例利尿药物(只需写出药名)。
6.写出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例药物(只写药物名称)。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3)D 4)A 5)E 6)B7)C 8)B 9)A 10)E
二、配比选择题
1)1.B 2.D 3.A 4.B 5.A 2)1.E 2.A 3.C 4.D 5.B 3)BCEAD
三、比较选择题
1)1.D 2.B 3.A 4.C 5.A2)1.A 2.B 3.B 4.C 5.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E 3)BCDE 4)ABCDE 5)BD 6)ABDE 7)ABCDE8)ABCDE 9)BD 10)ABCD
五、问答题
1.以普萘洛尔为例,分析芳氧丙醇类β-受体阻滞剂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Propranolol是在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发现的非选择性β一受体阻滞剂,结构中含有一个氨基丙醇侧链,属于芳氧丙醇胺类化合物,1位是异丙氨基取代、3位是萘氧基取代,C2为手性碳,由此而产生的两个对映体活性不一样,左旋体活性大于右旋体,但药用其外消旋体。
为了克服Propranolol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时引起的心脏抑制、发生支气管痉挛、延缓低血糖的恢复等副作用,以Propranolol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许多类似物,其中大多数为芳氧丙醇胺类化合物,少数为芳基乙醇胺类化合物,这两类药物的结构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芳环、仲醇胺侧链和N一取代基,并具有相似的构效关系:1.芳环部分可以是苯、萘、杂环、稠环和脂肪性不饱和杂环,环上可以有甲基、氯、甲氧基、硝基等取代基,2,4-或2,3,6-同时取代时活性最佳。2.氧原子用S、CH2或NCH3取代,作用降低。3.C2为S构型,活性强,R构型活性降低或消失。4.N一取代基部分以叔丁基和异丙基取代活性最高,烷基碳原子数少于3或N,N-双取代活性下降。
2.盐酸胺碘酮是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各取代基相对较稳定,但由于羰基与取代苯环及苯并呋喃环形成共轭体系,故固态的盐酸胺碘酮仍应避光保存;其盐酸盐与一般的盐不同,在有机溶剂中易溶(如氯仿、乙醇),而在水中几乎不溶,且盐酸盐在有机溶剂中稳定性比在水中好;结构中含碘,加硫酸加热就分解、氧化产生紫色的碘蒸气;结构中含羰基,能与2,4-二硝基苯肼形成黄色的胺碘酮2,4-二硝基苯腙沉淀。
盐酸胺碘酮口服吸收慢,生物利用度不高,起效极慢,要一周左右才起作用,半衰期长达33~44天,分布广泛,可蓄积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代谢也慢,容易引起蓄积中毒。其主要代谢物N-去乙基衍生物仍有相似的活性。
盐酸胺碘酮虽是钾通道阻滞剂,但对钠、钙通道也有阻滞作用,对α、β受体也有非竞争性阻滞作用,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长期使用可产生角膜上皮褐色微粒沉积、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副作用,临床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4.
N0 Donor Drug的作用机制:NO donor drug首先和细胞中的巯基形成不稳定的S-亚硝基硫化合物,进而分解成不稳定的有一定脂溶性的NO分子。N0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中的环磷酸鸟苷cGCMP的水平,cGMP可激活cGMP依赖型蛋白激酶。这些激酶活化后,即能改变许多种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包括对心肌凝蛋白轻链(the 1ight chain of myosin)的去磷酸化作用,改变状态后的肌凝蛋白不能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到正常的收缩作用,导致了血管平滑肌的松弛,血管的扩张。5.
Lovastatin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体外无活性,需在体内将结构中内酯环水解为开环的β-羟基酸衍生物才具有活性,故Lovastatin为一前药。此开环的β-羟基酸的结构正好与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底物羟甲戊二酰辅酶A的戊二酰结构相似,由于酶的识别错误,与其结合而失去催化活性,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受阻,结果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内源性胆固醇水平,临床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
Lovastatin的代谢主要发生在内酯环和萘环的3位上,内酯环水解成开环的β-羟基酸衍生物,而萘环3位则可发生羟化或3位甲基氧化、脱氢成亚甲基、羟甲基、羧基等,3-羟基衍生物、3-亚甲基衍生物、3-羟基甲基衍生物的活性均比Lovastatin略低,3-羟基衍生物进一步重排为6-羟基衍生物,则失去了活性。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抗高血压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AngI)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导致血浆中AngⅡ数量下降,无法发挥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及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ACEI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上述这些作用结果均使血压下降。
卡托普利(Captopril)是根据ACE的结构设计出来的第一个上市的ACEI,为脯氨酸的衍生物,脯氨酸氮原子上连一个有甲基和巯基取代的丙酰基侧链,使Captopril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但用药后易产生皮疹、干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味觉丧失和蛋白尿的副作用.,味觉丧失可能与结构中的巯基有关,考虑到脯氨酸的吡咯环及环上的羧基阴离子对结合酶部位起到重要的作用,故在尽可能保留该部分结构特点的同时,用α一羧基苯丙胺代替巯基如依那普利(Enalapril),或用含次膦酸基的苯丁基代替巯基福辛普利(Fosinpril),再将羧基或次膦酸基成酯,则可得到一类长效的ACEI,上述不良反应也减少。将脯氨酸的吡咯环变成带有L-型氨基酸结构特征的杂环或双环等,再酯化侧链的羧基如雷米普利(Ramipril),也可得到一类长效的ACEI。7.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根据WTO对钙通道阻滞剂的划分,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两大类:
一、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包括:1.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2.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3.苯并硫氮卓类,如地尔硫卓。
二、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包括:4.氟桂利嗪类,如桂利嗪。5.普尼拉明类,如普尼拉明。
第五篇:心血管药物应用
麻醉与围术期心血管药合理应用
一、升压药的合理应用 1.低血压伴心动过速
首先应了解低血压的原因,尽快对症下药。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容量不足时低血压伴心动过速,在用升压药的同时,补充容量,血压回升随后心率也逐渐减慢。
(2)心功能不全可有或无容量不足,监测CVP降低,则在补液同时采用增强心肌收缩药,如持续输注多巴胺。
(3)过敏反应引起低血压:轻、中度低血压,可选择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单次静注50~300μg,1min内起效,维持5~10min,持续输注为20~50μg/min。严重低血压时应用肾上腺素,过敏反应根据轻重程度分级应用肾上腺素,通常ASAI级病人不用肾上腺素,ASAII级病人静注肾上腺素10~20µg/次,必要时追加。ASAIII级病人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00~200µg,1~2min 后可追加肾上腺素100~200µg/次,并连续输注肾上腺素1~4µg/min;ASAIV级病人可静注肾上腺素1~3mg/次(3min),并持续输注肾上腺素4~10µg/min,心脏按压并选择时机除颤。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调整肾上腺素用量。循环严重抑制时还可以持续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等。
(4)低血压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初量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5mg,20~30s注入,以后用量递增,每次加药量不超过0.1~0.2mg,一次量以1mg为限。
2.低血压伴心动过缓
应根据不同原因处理。
(1)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发生低血压时,可以选用麻黄素或去氧肾上腺素。有文献报道麻黄素静注,因心率增快,导致新生儿发生酸血症,但也有作者认为小剂量麻黄素连续输注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酸碱状态没有影响。尽管麻黄素或去氧肾上腺素对低血压的升压效果相当,但有研究去氧肾上腺素能更有效增加产妇的子宫胎盘血流,增加胎儿氧供,降低酸中毒的发生率。有文献报道去氧肾上腺素以单次小剂量缓慢静注较好,剂量为50~100μg/次,或静脉连续输注,25~50μg/min,剂量太大或静注太快可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升高,甚至由于外周阻力增加,使得心输出量降低。而麻黄素用后发生高血压及心动过缓较去氧肾上腺素少。脊麻剖宫产术中预防低血压,输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min产妇的心动过缓较100μg/min显著减少。两种剂量用后新生儿的预后相同。与单纯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低血压相比,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组合似乎没有优势。2014年Heesen等对应用去氧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利弊进行荟萃分析,共计21个医院1504例剖宫产麻醉,结果显示与输注麻黄素相比RR=0.58(0.39-0.88,P = 0.004);与麻黄素合用相比RR=0.73(0.55-0.96,P = 0.009)。分娩后输注去氧肾上腺素与对照组相比,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的RR为0.37(0.19-0.71,P = 0.003)和0.39(0.17-0.91,P = 0.03)。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去氧肾上腺素与高血压、心动过缓或新生儿相关。布比卡因脊麻用量超过8mg时去氧肾上腺素会降低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表明会减少产妇或新生儿其他并发症。在单次或连续给予去氧肾上腺素时,心率可以作为母体对药物反应的一个很好指标。Foss报告在剖宫产脊麻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0.02~0.07mg/min)和/或麻黄素(0.8~3.3mg/min)可预防低血压。24例用近红外光谱测定额叶氧合度(SCO2),并比较两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胎儿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麻黄素SCO2与基础值相比略增2.1 ± 2.8 %;而去氧肾上腺素SCO2减少-8.6 ± 2.8%,(P = 0.005),麻黄素的额叶氧合和产妇心率略好,而胎儿心率两药增加类似。多数学者根据研究认为剖宫产期间低血压的治疗,去氧肾上腺素的疗效优于麻黄素,而在预防低血压方面两者没有差异。
(2)内脏牵拉引起低血压伴心率减慢:如胆囊手术牵拉胆囊,可发生胆心反射,眼科手术牵拉眼球引起眼心反射,妇科手术时牵拉子宫,阑尾手术时牵拉阑尾及腹部手术探查时,都可能发生低血压和心率减慢,但轻重程度不一。通常先静注麻黄素5~15mg,血压回升后,心率也会增快,如改善不明显,同时静注阿托品0.5mg。也可与新福林配合使用。如发生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和重危病人必须紧急处理,必要时可静注肾上腺素2-10µg,以免发生心跳骤停。
(3)术前已有心动过缓病人,术中发生低血压:老年或原有心脏病患者较为常见,可在麻醉和手术的不同时期发生,应加强ECG监测,处理方法与上述相同。如果术前存在心动过缓,心率在50次/min左右,则考虑做阿托品试验,采用阿托品0.02mg/kg,在1min内静注完毕,记录II导联心电图5min内最快、2、3、4、5、10、15、20min的窦性心率。阳性标准为用药后窦性心率慢于或等于90次/min,可辅助诊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前列腺肥大和青光眼的老年患者禁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试验阳性,请心脏内科医生会诊,考虑安装起搏器。
3.休克病人发生顽固性低血压
(1)绝大多数麻醉药物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导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血管平滑肌张力降低。另外,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有时还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这使得血压维护受到损害。有报道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给予三次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后仍无反应,而给予血管加压素V1受体激动剂特利加压素1min之内血压显著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但冠心病禁忌使用特利加压素。
(2)麻醉和围术期间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佳时,特利加压素一次给药1U是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患者。特利加压素静脉给药后转化成赖氨酸加压素,产生的血管加压作用可持续6~8h。但是,特利加压素减少内脏血流灌注及氧的输送,应用时应谨慎,特别是有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
(3)感染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可用去甲肾上腺素,从小剂量开始,静脉持续输注0.01~0.02μg/(kg·min)或5~10μg/min,一般不超过20μg/min,剂量太大不良反应增加,如肾和皮肤血管收缩导致少尿和低灌注。有荟萃分析结论其治疗效果优于多巴胺。但有些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血管加压素浓度降低。这种血管加压素相对不足可能是由于下丘脑AVP储备的早期耗竭。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容量负荷的心肺传入信号受到抑制或儿茶酚胺浓度较高也可以引起血管加压素水平下降。感染性休克患者输注AVP(0.01~0.04U/min)在给药后数分钟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动脉血压。如果患者治疗前没有出现无尿,使用血管加压素治疗后其尿量和肌酐清除率均有显著增加。但是应当限制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大剂量AVP(超过0.1U/min)可能引起肠系膜及肾脏缺血和心脏指数、氧输送和氧摄取的减少。输注AVP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严重减少,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也有报道称血管加压素外渗可造成局部皮肤严重缺血坏死。严重的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使用低剂量AVP(0.01~0.07U/min)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可以用于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
(4)在难治性失血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与儿茶酚胺类药物合用,其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失血性休克发展到晚期,对容量治疗及儿茶酚胺类药均不敏感,这可能是持续的血管扩张和酸中毒引起的结果。在这类患者中血管加压素是很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但最佳给药时间与剂量需要观察疗效进行调整。
(5)血管扩张性休克 心肺转流后发生低血压休克,已发现这些患者血浆AVP浓度偏低(<10pg/ml)。转流后低血压和血浆AVP浓度过低的危险因素包括射血分数偏低和使用ACEI治疗。接受左室辅助装置的患者给予AVP由于外周阻力增加而心脏指数保持不变,可使血压快速、显著地升高。同样,AVP(0.1U/min)对心脏移植后的血管扩张性休克也有效。心脏手术后的儿童患者严重低血压也有使用AVP,在严重过敏性休克患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相对低血容量引起心血管性虚脱患者,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无效时而血管加压素也有效,应用血管加压素仍可维持血压。AVP还可治疗心衰患者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引起的低血压。
(6)对于出血患者,液体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标准疗法。但是失血性休克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持续血管扩张、酸中毒以及受体下调和/或一氧化氮(NO)释放,对液体容量及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药物治疗的反应很差。研究表明AVP作为辅助血管加压药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导致的难治性低血压,有助于恢复血循环。但是各项研究的给药时间以及剂量相差很大,通常采用0.04U/min连续输注。
(7)心跳骤停患者当使用肾上腺素进行CPR不成功时,血管加压素可以增加部分患者的冠脉灌注压,国外采用40U静注,有抢救成功的报道。
(8)国内没有血管加压素制剂,治疗顽固性低血压时,临床可用垂体后叶素(混合制剂)代替(同时有血管收缩、抗利尿、缩宫和止血作用)。特利加压素是长效人工合成的垂体后叶素衍生物,与垂体后叶素的药效近似。但药代动力学不同,半衰期为6h,持续时间2~10h,而垂体后叶素仅为6min,持续时间为30~60min。特利加压素有血管收缩作用,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V1受体,将血流从非重要器官转移到重要器官,比血管紧张素Ⅱ及肾上腺素更有效。剂量2µg/(kg•h),6h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尿量增加(其机制为增加肾皮质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特利加压素能增加肾皮质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去甲肾上腺素则强烈收缩血管,减少肾血流量,V2受体下调,NO介导入球动脉舒张等,同时,特利加压素可能促进了心钠素(ANP)的释放,而ANP通过间接的利尿机制具有明确的利尿作用。另外可用纯V2受体阻滞剂--去氨加压素针剂,静脉滴注1-4ug,2次/天,垂体后叶素也可用于止血(咳血或消化道出血),剂量恰当对血压基本没有影响。
4.治疗低血压时注意事项
(1)加强用药前后的血压监测将收缩压<90mmHg或高血压患者低于原血压30%定义为低血压,血压<70mmHg时脏器血流减少,血压<50mmHg时心肌血流锐减,易发生心跳骤停。严重低血压时须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血压。
(2)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因 具体措施包括:①麻醉前纠正低血容量;②术中减少失血应及时输血补液;③减轻机械性刺激以及对心脏和大血管的压迫;④老年患者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易发生低血压。应根据CVP高低结合血压、心功能监测,决定补充乳酸钠林格液或胶体液,但应注意输注的容量和速度。只有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收缩药才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血症低钾血症和酸中毒时使用升压药的效果较差。因此,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在应用血管收缩药同时必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注意血管收缩药的使用方法 按低血压的严重程度选择血管收缩药,确定用药剂量及途径。①使用升压药应结合病情而异,不应无限盲目增加剂量;②从专用的输液通路输注血管收缩药;③多数情况下应用输液泵进行定量恒速静脉连续输注,以每分钟每公斤体重计算用药量,并根据临床血压变化及时进行调控;④防止输注速度时快时慢,以免发生血压波动,在更换输液皮条及搬动和转运患者时须倍加注意。
(5)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药效,并减轻不良反应。包括:①两种血管收缩药联合应用,如小剂量缩血管作用强的去甲肾上腺素与间羟胺合用;②血管收缩药与增强心肌收缩药合用,推荐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合用增加心输出量;③血管收缩药与小剂量扩血管药联合应用;④血管收缩药与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二、降压药的合理应用
1.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1)高血压伴心动过速:可选用降压又减慢心率的药物,如①艾司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与扩张血管药合用,能有效控制术后高血压。使用剂量为300~500μg/(kg·min)。②拉贝洛尔:阻断β
1、β2和α受体作用。降压效应主要通过阻断α受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所致。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和冠脉作用。静注1min后出现作用,10min达峰值,分布相半衰期为18min。静注拉贝洛尔0.1~0.2mg/kg,成人一般5~10mg/次,根据治疗效果调整剂量。应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剂量大和注射太快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和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不宜使用拉贝洛尔。(2)高血压伴心动过缓:年老、体弱、心功能不佳的患者可用硝酸甘油降压,因其对心脏无抑制作用,静脉给药作用迅速,可使冠状动脉扩张,降低心室前和后负荷,血压降低,停药后无反跳性血压升高,使用剂量为3~5μg/(kg·min)开始静注,逐渐增加剂量。停药后数分钟内作用即消失。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头痛、呕吐等。也可用基本不影响心率的降压药,如①尼卡地平:尼卡地平使周围血管扩张而降压,同时也扩张脑血管及冠状血管,还可维持心肌收缩及心输出量而不产生心动过速。停药后5~30min即可使血压恢复,也不产生反跳性高血压,且有防治术后脑水肿的效应。单次静注剂量为10~30μg,静脉持续输注剂量为3~6μg/(kg·min),尼卡地平剂量较大时也可使心率增快。②乌拉地尔:具有周围α拮抗及中枢调节脑内5-羟色胺受体双重作用机制,使血管扩张,也可用于控制性降压而无交感活性,也不影响颅内压。缓慢静注12.5~25mg,间隔2min可重复注射一次。
2.围术期高血压危象的处理
⑴高血压危象指动脉血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的以眼底视乳头水肿伴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血压异常升高伴随着一些比较敏感的重要脏器的损害,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绞痛、心律紊乱、左心衰竭、无尿、蛋白尿、管型及血肌酐升高等。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急症高血压危象应在1h内降低血压但不需要降到正常值,常伴有肺水肿和心力衰竭,有学者认为只要舒张压达到140mmHg~150mmHg和/或收缩压大于220mmHg 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视为高血压危象,应及时治疗。首选利尿药同时应用降压药。
⑵治疗方法
①釆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迅速降压,以防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进一步损害,选择的药物应具有快速高效、仅对阻力血管有作用而对其他平滑肌或心肌无作用,对中枢或自律性神经无作用和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普钠、尼卡地平和拉贝洛尔等。通常用硝酸甘油静脉输注,开始速率为1μg/(kg·min),观察效应,再调节剂量一般达3~6μg/(kg·min)就能使血压降至所需要的水平。停药后血压回升较硝普钠为慢,平均需9min(4~22min)。短时间降压,可缓慢静脉注射50μg,1~3min出现降压作用,持续时间为5~10min,需要时可重复注射。如降压效果还不理想,可用尼卡地平等降压药,必要时用硝普钠静脉输注,开始按0.5~5μg/(kg·min),2~3min后血压下降,降压速度直接与输注速度有关,调整剂量后,一般于4~6min就可使血压下降于预期目标。停药后一般在1~10min血压即回升。硝普钠必须在有经验的上级医师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有创血压监测,以便及时根据血压调节剂量,以免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危象的降压幅度首先应在30~60min内将血压降到安全水平,一般降压的幅度在近期血压升高值的2/3左右,如原来舒张压为110mmHg,那么高血压危象发生后舒张压达到140mmHg,第一步降压目标舒张压应达到110~120mmHg。如果患者有夹层动脉瘤,血压应降至正常水平。
②镇静目的是降低机体代谢率,防止高血压惊厥,可用咪达唑仑或25%硫酸镁等控制抽搐。③利尿和降低颅内压: 20%甘露醇250ml 快速静滴,或呋塞米20-40mg 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