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储值卡发展状况简析
国内外储值卡发展状况简析
储值卡也称为预付卡。作为现金的替代品,储值卡可在特定商户一次性或分次获得商品或服务,是支付工具或信用凭证的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储值卡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重要的便利支付工具。
一、储值卡的特点及优势
1.储值卡的类型
从概念上讲,储值卡可分为狭义、广义二种。狭义上的储值卡是指银行发行的一种银行卡产品。人民银行1999 年颁发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广义上的储值卡是指获准发行的多用途卡片或其他虚拟介质、纸质的支付凭证、信用凭证,是一种用于交换与其价值相同的商品或服务的工具。储值卡的存在形式有智能卡、磁条卡、纸凭证和互联网账户等,当前占主流的是智能卡和磁条卡。从储值卡的发卡主体来看,一般分为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类储值卡、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机构发行的商业类储值卡,以及不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机构发行的第三方机构储值卡,后两种也称为非银行类储值卡。
银行类储值卡以银行信用做保障,非银行类储值卡以商业信用或政府信用做保障。商业类储值卡发行机构一般集发行、销售、受理于一身。储值卡的使用范围可分为单用途和多用途两种。单用途储值卡只能在特定的单一法人实体内使用,多用途储值 卡可在指定的多个法人实体、多个行业内使用。2.储值卡的特点
一是不记名、不挂失、不计息;二是卡内余额有最高限额和使用期限,到期后余额将清零或有条件使用;三是需购买后使用,不限定使用人,一般限定使用场所;四是交易时一般不需对持卡人合法身份进行验证,一些储值卡 需使用密码;五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公交卡等多采用非接触 式脱机交易,速度较快。
储值卡具有使用便利、结算快捷、拉动消费等优势。对商户而言,通过引入储值卡,不仅可以节约运营成本、方便客户使用,还可以优化信息管理,促进消费量的增长;对持卡人而言,储值卡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方式,有些还能够享受到折扣优惠(如会员储值卡);对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而言,储值卡的普及可以拉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 和升级,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国外储值卡发展状况
不少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储值卡业务的发展,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促进储值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欧盟一直把发展储值卡等电子货币作为促进技术创新、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颁发《电子货币机构的设立、运行及监管指令》等法律规定,不仅批准了电子货币机构的发行权,而且允许信贷机构直接发行储值卡。美国没有专门针对储值卡的政策法规,有关监管规定散落在《联邦存款保险法》、《电子资金划拨法》、《礼品卡发行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中,同样起到了规范银行、非银行机构发行储值卡产品的作用。2007年,美国储值卡市场的销售额为1626亿美元,欧盟储值卡市场的交易笔数、交易金 额分别为4.87亿笔和46.93亿欧元(约折合61亿美元),日本储值卡市场的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分别为8.1亿笔和5636亿日元(约
折合62亿美元)。目前,国外非银行类储值卡产品仍处于主导地位,银行类储值卡后来居上,增速超过非银行类储值卡。美国储值卡市场可分为现金存取、企业经营、校园、数码、礼品 卡、政府开支、保险赔付、工资和福利、石油、采购卡、公用事业和通信等12大类。Mercator Advisory Group对美国市场的统计表明,2006年非银行类储值卡的增速为8.1%,而银行类储值卡增速高达53%;2007年所有储值卡 的充值额增长10.3%,银行类储值卡则增长44.5%。
VISA、MasterCard两大国际支付结算组织在储值卡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这两大公司的储值卡在全球市场中占比为58%,涵盖了薪金卡、旅游卡、礼品卡、儿童卡、医疗卡等多个领域,其中V I S A的旅游卡可在全球2000多万家商户消费、100万台A T M上提现。VISA、MasterCard对使用其品牌的发行机构有严格的业务准入、信息处理、资金管理、风险控制要求,有效保护了各方权益。
三、国内储值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储值卡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实际上无法参与储值卡业务,日益发展壮大的商业类储值卡也面临监管缺失的风险。目前的储值卡是由行业卡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在小额支付和商业消费领域,已成为与银行卡并驾齐驱甚至占主导地位的支付工具。
由于储值卡具有吸引客户、锁定消费的特点,很多企 业都把它当作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发行了能在本单位(含连锁单位)使用的储值卡。发卡主体涉及公交市政、通信、加油、百货零售、餐饮、旅游、医疗保健、健身、美容美发、文化娱乐、学校等多个行业。这些机构中有政府下属企业,如北京公交一卡通公司;有民营企业,如杉德银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有外资企业,如雅高服务(中国)公司。目前国内储值卡的发行量和使用规模相当可观,全国有170个城市发行了公交卡,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主要商场都发行过商业类储值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公交、移动、加油、校园、百货、餐饮领域的储 值卡发行量合计约26亿张,当年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金额约为9500亿元,交易笔数约为330亿笔,吸收沉淀资金850亿元。
四、国内储值卡发展趋势
面对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储值卡带来的沉淀资金收益、手续费收入、管理费、卡内残值等高额利润,更多商业机构摩拳擦掌,准备参与储值卡市场的发展。未来国内 储值卡市场的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是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控制储值卡业务(主要是多用途储值卡)的潜在风险,推动储值卡市场 快速、健康、有序发展。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登记,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做前期摸底调研工作。二是多用途储值卡市场快速成长,储值卡系统的外包将成为发卡机构的选择。第三方机构发行的储值卡由于没有行业优势,只能利用其在应用范围和用途上的优势进行突破,将基础信息处理外包,以专注于业务层面的拓展。这将促使储值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储值卡将从单行业、单用途、本地区使用,向多行业、多用途、跨地区使 用的方向发展。
三是部分类型的储值卡会进一步加强整合,统一标 准,形成“联网通用”的新局面。比如,上海的公交卡已 能在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锡常3市,以及安徽的淮北、淮南、阜阳等地使用。金融IC卡与行业IC卡在功能上加强 融合,实现一卡多用。
四是商业银行发行银行类储值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
经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特别批准,发行了少量奥运储值卡。这为今后政策上放开银 行发行储值卡做了初步尝试。
五是一些行业储值卡利用其规模和技术优势,逐步向小额快速支付领域拓展。比如,北京的公交卡不仅能用于乘 坐本地多种交通工具,还能在超市、便利店等领域使用。
六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区储值卡发展。当前,在国 家“保增长,促内需”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储值卡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重新得到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对储值卡的态度已有所转变,独立或联合有关各方成立专 门的经营机构,积极参与储值卡业务。
第二篇: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1.国外生物信息发展状况
国外非常重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各种专业研究机构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工业内部的生物信息学部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美国早在1988年在国会的支持下就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其目的是进行计算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构建和散布分子生物学数据库;欧洲于1993年3月就着手建立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日本也于1995年4月组建了信息生物学中心(CIB)。目前,绝大部分的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3家数据库系统产生,他们共同组成了 DDBJ/EMBL/Gen Bank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每天交换数据,同步更新。以西欧各国为主的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European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 EMB Net)是目前国际最大的分子生物信息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英、德法、瑞士等国生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在共享网络资源的同时,他们又分别建有自己的生物信息学机构、二级或更高级的具有各自特色的专业数据库以及自己的分析技术,服务于本国生物(医学)研究和开发,有些服务也开放于全世界。
从专业出版业来看,1970年,出现了《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这本期刊;到1985年4月,就有了第一种生物信息学专业期刊《Computer Application
in the Biosciences》。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专业期刊已经很多了。
2国内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相继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华大基因组信息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信息中心,部分高校已经或准备开设生物信息学专业。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学科设立了生物信息学项目,并列入生命科学部优先资助的研究项目。国家 863计划特别设立了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从国家需求的层面上推动我国生物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3]。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及诸多原因,我国的生物信息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在PubMed收录的以关键词“Bioinformatics”检索到的历年发表的文章数,可以看出大量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1世纪以后。其中我国共有138篇占全部5548篇的2.5%,而美国则发表2160篇占全部的39%之多(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2月15日)。我国学者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的有高影响力的论文只有不到美国学者发表数量的6%,差距相当大[4]。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一些著名院士和教授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有的在国际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如北京大学的罗静初和顾孝诚教授在生物信息学网站建设方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陈润生研究员在EST
序列拼接方面以及在基因组演化方面、天津大学的张春霆院士在DNA序列的几何学分析方面、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郝柏林院士、清华大学的李衍达院士和孙之荣教授、内蒙古大学的罗辽复教授、上海的丁达夫教授等等。北京大学于1997年3月成立了生物信息学中心,这个中心在1996年欧洲EMBNet扩大到欧洲之外时已正式成为中国结点(每个国家只有一个结点),目前已有60多种生物数据库的经常更新的镜像点。近年来,它已组织过多次国内和地区的培训班及会议,有着较广泛的国际联系。另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大学等等都先后开展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许多大学都设立了生物信息学专业,并同时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各种学术会议及论坛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在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于1997年9月和12月召开了第80、87次香山会议,首次邀请有关专家就“DNA芯片的现状与未来”和“生物信息学”进行探讨。1999年3月,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和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举办了“北方生物信息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4月,北京大学举办了“国际生物信息学讲习班”。2001年4月,由北京市科技委员会、中国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北京
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大会”在北京召开。2003年11月28-29日,中国科协“生物信息学与进化计算”第8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这次论坛是中国科协举办的一次多学科交叉的盛会,旨在促进国内青年科学家在这一全新领域内的相互交流,促进该学科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国内首次以“生物信息学”为主题的一次多学科交叉的青年科学家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系统生物学、非编码区功能研究、基因调控和相互作用网络等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尽管如此,真正开展生物信息学具体研究和服务的机构或公司仍相对较少,仅有的几家科研机构主要开展生物信息学理论研究,声称提供生物信息学服务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而且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国内互联网上已有的几家生物信息学网站,大部分偏于所有生物(医)学领域的新闻报道,而生物信息学专业技术服务的含量太少,这就与国外有了较大差距[5]。
3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一般的教授、教师能力有限,有些甚至对生物信息学本身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正规的训练,很少了解目前的研究重点、热点和今后方向。由于所
申请的经费支持力度和持续时间原因,大多数学者只能选择易于获得研究成果的科研项目,一般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这可能与我们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短平快”思路和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教育体制上的原因,科研项目的分配问题、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育不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创新性地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也可能是症结所在。另外,生物信息学对信息交流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Internet的畅通,我国曾经有人为的限制访问或限制流量这些今后回顾时会成为苦涩消化的举措[6]。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真正投入并落到实处的占国家GDP的份额还很小,科研经费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我国的发展。
4展望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对刚起步的我们来说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后基因组时代”给我国的生物信息学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舞台。生物信息学首先是一门信息学,所以我们必须端正一些可能的认识错误,必须呼吁引导更多的计算机、数学、物理学人才加入到其中的研究。统计学、概率论、组合数学(尤其是图论)、拓扑学、运筹学、函数论、信息学、计算数学、群论、人工智能,都已经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应尽快缩小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巨型计算机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7]。
加大大学生物信息学教育力度,广泛开办生物信息学专业,充分利用我国的丰裕的智力资源,培养生物信息学基础人才,并以此为根本,进一步挖掘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有志之士,强化生物信息学学术研究氛围。政府也应该加大在生物信息学方便的投入力度,建立我们自己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构建强大的生物信息学科研平台。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生物学、医学、农业、环境科学、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的研究必将起到深刻的作用,生物信息学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必将为这些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第三篇: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Motel最早诞生在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台湾后被台湾经营者发扬光大。考虑到汽车旅馆的消费群主要为年轻情侣,台湾经营者在风格设计上力求突破渴望,创意无限,主题设计丝毫不逊于日本。据统计,在台湾消费的人群有500万人以上(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约占总人口的22%。截止2011年底,台湾汽车宾馆数量已经超过900家。到台湾,汽车旅馆必定让你眼界大开。
一、国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1952年,美国人凯蒙·威尔逊开设了第一家汽车旅馆,由于西方人“短途乘火车、长途开汽车”的生活习俗,这种自助式的汽车旅馆一问世就受到了驾车旅游者的热烈欢迎。据调查,西方有高达92%的驾车旅行者会选择入住汽车旅馆,开车旅行、住宿汽车旅馆已经成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成立于1967年法国雅高集团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时候能够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收益率,也主要得益于该集团借鉴美国式的便利与低价,结合法国式的优质服务所兴建的“一级方程式”汽车旅馆和“宜必思”等中低档酒店,其收入的40%-45%来自于汽车旅馆。
国外汽车旅馆采用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前期投资规模小,内部省掉了一切顾客不需要的设施和豪华装饰,客房一般较小,没有书桌、文具、装饰品,没有壁橱和衣橱,只有床、几个行李架和一个柱式衣架等基本设施。而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成本费用,国外的汽车旅馆一般只有客人登记住店和结账离店时才有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当面服务。这就保证了汽车旅馆可以最低的价格向驾车的商务旅行者和度假家庭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二、国内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虽然中国自助旅游日益兴盛,但是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助旅游者提供相应服务的汽车旅馆。目前能够提供相似服务的旅馆一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一是以“汽车旅馆”为招牌的路边店和招待所,它们都不具备上述服务功能。而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也以接待商务游客为主,不仅价格昂贵,针对自助旅游者的相关服务设施也极度匮乏,其中停车、加油、汽修等设施几乎没有。
目前国内具备部分汽车旅馆功能的酒店是以“莫泰168连锁旅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其他品牌还包括“如家快捷”、“锦江之星”等。这些旅馆以服务完善、价格低廉取胜,但是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汽车旅馆,其目标定位倾向于国内商务游客。这部分经济型酒店在设施安排上也考虑到了旅客的停车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型酒店选址集中在直辖市、省会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区内,既不可能提供大量的停车位,又与自助旅游目的地较远,并不能满足自助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行业、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汽车旅馆产业的发展空间。鉴于中国汽车旅馆行业有待开发的市场现状,六星集团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并快速占领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三、六星汽车宾馆引领酒店新发展
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全面引进台湾汽车宾馆理念、设计、运营的汽车宾馆,六星汽车宾馆将私人水疗、KTV、影院、棋牌、派对等娱乐功能融合其中,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都市休憩、家庭派对、朋友聚会、接待客户的又一理想选择。六星汽车宾馆的每间房间都从不同的精品主题去研发和设计风格全新的系列主题特色房间,客房面积大大超越传统酒店,每间至少在50M²以上空间,总统房甚至达1000 M²,水疗区与客房区的空间比为1:1,舒适、放松、多元化的空间布局,给客户独特的体验。酒店16小样的独特备品和免费MINI吧小食和饮料,给客人贴心尊贵的感受。这些软硬件设施显然已超出很多高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
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型酒店的高端突围还是六星引入精品主题汽车宾馆,所谓的特色,即酒店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就是特色酒店的核心。中国的hotel无论是星级酒店或商务型酒店似乎为数众多,但大都产品单
一、设计规划趋于雷同,差异化甚小。而Motel以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丰富产品内容,改变产业
格局,风格鲜明,设计标新立异,主题文化内涵深化,消费方向迎合市场,不仅能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特色、不同层次的新奇感受。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中国一种新的酒店发展模式,以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将很快被行业认可并推崇,将引领酒店市场行业发展成为一股新势力。
第四篇:数控加工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数控加工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数控专业人才更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数控技工”的现象。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第五篇:临空经济区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都先后推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并且,在整体规划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辐射广的态势。
(一)国外部分
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它包括紧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区的早期形式。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新东京国际空港(成田)、东京国际空港(羽田)、关西国际空港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采用了研究—建设—再研究—再建设的方针,使得航空运输在日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持续保持在欧洲机场客运量第四,货运量第三的位置。机场不仅仅作为航空旅客的集散点,而是作为航空城来综合管理,即构建高效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形式互为补充。从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发展,丹史基浦机场将建立和发展机场城市来为利益相关者创建可持续发展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国内部分
北京顺义的临空经济现已形成了五大产业区,包括高科技产业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区、饮料产业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并且已具有相当规模,有一些著名的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也入住此地。2005年,顺义经济70%来自与临空有关的产业,它的税收达到了86%。凭借此条件,首都机场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临空经济区。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而发展,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集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等于一体。机场对周围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已带动了周边的大片房地产业的兴起,充盈着巨大的商机。尤其是机场周边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弥足珍贵。
成都作为西南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已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其吞吐量在全国已经位居第五。预计到2010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1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8万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107万吨。成都“临空经济区”将以机场为龙头、以火车南站、公路货运站和府河成都港(在建)为基础,使其与高新区、教育科研商贸区、城南副中心紧密相连,通过整治机场路、新建临港路、扩建大件路、延伸川大路等,形成一个空、铁、水、陆四网合一的大联营、大通关格局。从而构成一个“四网合一”的网络,并培育成西部最大的临空经济区。
此外,天津航空城的规划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将建设集机场作业、航空保税物流、民航产品生产制造、金融商贸会展和生态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空产业区。广州花都区充分利用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带动效应,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机场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庆航空城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投资300亿元,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培育国际商务、宾馆会展、宜居生态和高新制造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