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经验文章(李咏梅)
农村英语教学浅谈
自贡市二十中 李咏梅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任教初中英语。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可以说非常薄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趣激情,以情导学。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激情、务实、灵活、有趣”的英语教学风格。多年来,在英语教学上,我不断追索,先后提出“十六字”方针(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一少四多”(少做题、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三个结合”(兴趣、实践、活动三结合)逐步化繁为简,追求实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英语比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首先,自己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自己逐步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其二,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
首先在教方面,我自己感觉还可取的地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训练提听力:我尽量用录音机教学,尽量多地让学生听磁带。我觉得中国人讲的英语多少都带有不地道的地方,而录音则是最标准的。
第二、重视早读出效率:充分利用好仅有的两节早读课的时间。有目的性的早读,布置一定的任务如听写任务默写任务背诵任务等。一周中我只默写两次就是利用早读下课前的几分钟。默写的时候基本上写课文。让学生部独立记忆单词,对作文表达很有帮助。
第三、精彩课堂抓关键:课堂的生动有趣一直是我从事英语教学的追求,以此来吸引学生,也让自己上得轻松。课堂本身就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老师的手舞足蹈,老师的才思敏捷,老师的表情手势都将在学生眼中定格,所以尽量想办法运用不同的方式及时上好每一堂课。
第四、精典作业勤巩固:我一般作业不多,连抄写单词句子一类的手抄作业在初一学生书写稍微好一点的时候都已经把这种重复性作业去掉了。但检测基本做到周周小测。学生基本知道什么时候又要考试了,考试让他们有人欢喜有人愁,考完后及时批改和讲评。(如果有时间,尽量各个击破,找每一个学生谈话分析试卷)第五、作业批改补漏洞:我批改最详细的作业是默写和作文。默写做到每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包括标点符号、大小写。作文批改也如此,并不会只看大概。在学生学的方面,我认为是这样的:
第一、授之以渔是主要: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英语很多学生很是茫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不定期让学得好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第二、丰富活动增兴趣:
1、课前两分钟。
2、不定期活动。
3、圣诞大餐。
4、英语手抄报和单词王比赛。
第三、表扬激励强信心:听写默写和检测后坚持表扬优胜和进步者。讲台就是他们胜利的舞台,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
第四、以生带生添助手:三个科代表,早读领路人,作业评讲人,一帮一,小老师风采等。
第五、亲近学生升魅力: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以宽容理解对待学生,尽量不发火。对待后进生不离不弃,宽容对待,尽力而为。
以上只是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点点做法,其实很需要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班主任经验文章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看法
罗江中学
王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 比如,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一吃完,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总务处把水给换来了。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我班有名学生,母亲不知去向,独自一人居住,虽有伯父照顾,但总见他愁眉苦脸,还经常去网吧上网,学习上毫无动力,有时交费也总是拖拖拉拉。同学们也不太乐于与他交往。我便召集班干部开了一个会,说了他的情况,同学们便决定齐心协力帮助他,当时刚巧学校订做校服,同学们便你捐一元,我捐二元的开始捐款,我也凑了十几元,为他订做了一身校服,当我把崭新的校服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但我从他含泪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感激和上进的决心。果不其然,他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还在我校的一次长跑比赛中为我们班争了光。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把创新送给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课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上指导实践,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趣味数学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
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被点燃,接着就是创新的熊熊火焰,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翅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是新世纪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老师,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课余时间我除了博览群书外,还认真撰写工作总结与教学论文。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高兴,我是一个班主任。
第三篇:英语教学经验文章
英语教学经验文章
教师要充当教育他人的角色,接受他人教育则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师思想工作中尝试“自我反思策略”,通过反思自我达。强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运用
⑴几分钟会话。每堂安排几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会话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不同的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朗读也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了,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如学到 family tree这课,我告诉学生都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根据自己的全家福来用英语介绍。有能力的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出图表。整个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⑷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在unit 3学习颜色一单元,我利用多媒体将多彩的鲜花和颜色相结合,一朵朵漂亮的鲜花怒放,多彩的颜色随着一朵朵鲜花开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惊奇得连声欢呼着,雀跃着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不同的颜色的单词。同时将颜色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说出学生们喜欢的颜色,朋友和父母喜欢的颜色等等。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se your father /mother /friend ? i like ….the best.he likes …the best.同时让学生明白颜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英语的趣味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和英语的紧密相关,让学生们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要为祖国和自己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又如教unit 7.the weather forecast 时,我准备了中央电视台7:30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实况展示给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宋英杰那独有的中音,娓娓道来的天气预报的全文,变化的屏幕。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牙的纷纷参与,抢着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知识。然后,我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表格,根据课文将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理由让生们一一列举出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填到表格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天气预报的兴趣油然而生。快乐的学习又使我的教学达到了教会知识的目的。一堂课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又在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经常会说,怎么时间这么快呀。
狠抓基础,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容量,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彩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走向希望。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英语的音标知识动画片每一堂课前都放上几分钟,既有趣又反复的复习了音标,效果很好。
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每天两名学生领着同学们坚持听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一封信,讲明我的想法和做法,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给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展他们的指示视野。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意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第四篇:教师经验文章
“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
经验文章
前不久的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对自己的一番话记忆犹新:“作文犹如说话,只要能说通顺的话,能把把话说得让人听明白,能把自己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就是作文,”我告诉学生,“作文是很自然的事情,决不能端着架子说:‘我要写作文了!’这样不好,这是把作文和说话,把作文和交流割裂开来的错误的做法。”其实,细想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近年来不就是陷入了怪圈中了吗?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切实地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当然也就体味不到作文的乐趣,于是作文如登山,年级越高,作文越难。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作文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针对以上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尝试“四个得法”作文之道,从立足课内阅读教学,扎实开展综合活动,实行自改互改,开展师生共写生活日记等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作文之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读中得法”
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根源是他们在读中没有学到作文之法,没有具备应有语文感觉和语言修养。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语言典范作用,让他们他们在读中得到作文之法,将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师应该有语文意识,决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那么语文意识指的是什么呢?即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叶老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文或选文。”可见,我们教师要将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当做一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写法的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和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如影相随。对于每一篇文章,我们要多问几个:“我这节课要让学生在语文上有什么收获呢?”“我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怎样的熏养过程呢?”“在这节课上我要对学生进行那些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有了这样的追问,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上出语文味来,而语文味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作文之法。
具体到一篇课文来说,以下内容应是语文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写好字、理解词语,知道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或精彩段落,指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和文意,学习拟小标题,指导学生造句和仿写,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表达方法等。
如果我们能长期地坚持上出语文的本色,坚持读写结合,坚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得法,让读和写形成良好的循环,就能为孩子的写作夯实基础。
二、综合活动“用中得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种版本的教材涌入我们的视野。无论哪种教材,都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精神。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训练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平台。
有了综合实践活动做保障,这篇作文写起来就不难了,因为他们在实践中,首先已经认识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身边最高尚的人。而且采写了很多的生活实际例子。有的孩子写到了妈妈单位的李叔叔如何孝敬老人的事迹,非常令人感动。有的孩子则是发现身边的同伴身上的闪光之处,开始向同伴学习起来,而且写起来也非常容易和简单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入乎其内”,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具体详实的文章来,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入得越深,感受越深刻,文章也就逾发生动和优美起来。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要坚持单元备课,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注重方法的指导;二要做到活动有始有终,既有过程的关注和指导,又要有结果的评价和总结;最后则要鼓励学生作文百花齐放,多方尝试,开阔视野,共同提高。
三、自改互改“评中得法”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好文不厌百回改。自改和互改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往往停留在自改互改的表面形式上,而忽视它的实质,那就是自改和互改和目的是为了激励人、发展人,是为了引燃他们习作的火种。那么如何自改互改,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得法呢?
1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改和互改的时间和空间。评改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学生必然要深入到习作中去,品味语言文字,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和作文是一样的。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且要变化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读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同桌互相改,可以小组内轮流改,还可以全班打乱顺序互相评。孩子读别人的文章是很新奇的,首先别人的文章对自己来说内容很新鲜,他在内心会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照和对比,从中感悟到一些经验和体会。接着是他要行使评改作文的主动权,因此说又是充满神圣
和骄傲的。因此只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孩子都能自主地,并且满怀兴趣地投入其中。
2是要还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权。首先不要在评改作文时,给学生那么多的限制和要求,只要说出评改作文的大致框架,那就是两个方面,先发现习作中值得发扬,或者是值得自己的学习的优点,这要占大部分,接着是要坦白地写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委婉地指出别人文章中的缺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做到这些后,老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写。这样学生的评语不会有一些套话和客气话,而是切合了每一篇文章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感觉来。学生一方面是在评价作文,却在开阔自己的视野,也锤炼了个性思想,为今后的作文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教师还要善于交流评语,促使孩子的作文评价更加丰富多彩。
3是教师要上好作文评讲课。上好评讲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写好评语,还要做好评改记录。有了评改记录,评讲课就有了保障。评讲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先是要进行优美片段赏析(尽可能让很多学生的闪光片段都能得以展示,并署上学生的姓名),接着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列举具体的片段作以示范和修改(要精挑作文,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上了)。最后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四、师生同写“自然得法”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少的不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颗敏感而丰富的眼睛,他们不能发现和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她们变得敏感和形象起来呢?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师生同写日记。
写教育日记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本期开学至今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学生每天都用笔记载着点滴感悟,一天不落。如今好多孩子已经写下了一本日记,而我也乐于这样的相互激励和鼓舞,装订了厚厚的两本“书”,我和学生多篇文章发表。一路走来的喜悦里,我感觉到师生同写日记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我自己首先带头做到。我在黑板旁边的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每天都拿着自己写好的一篇文章夹好挂在墙上。一方面我接受学生的监督,告诉他们:“孩子,让我们相约,一同用笔记下丰富多彩的每一天吧!”另一方面,也让我和学生之间得以沟通和交流,日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心桥,大家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2降低日记要求,鼓励真情日记。学生的日记写得好不好,不是它的语言如何优美,结构如何精巧,匠心如何独运,而是要看他写日记的兴趣是否浓厚,日记是否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否已经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等。在写日记之初,教师首先要降低日记的要求,一是数量上不要求字数过多,程度低的学生可以一句两句,逐渐到整段整篇,循序渐进地写好日记。二是在质量上也不要过于挑剔,鼓励孩子写出每天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写作是灵魂的表达,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让作文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作文的字里行间有作者
情感、思想的流动,作文里必定有个大写的“我”在。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大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坚持写下去,相信多写,学生一定会由量变到质变,一定会游刃有余地驾驭神奇的文字。
3定期交流日记,鼓舞写日记的信心。写日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了,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和品质还不稳定,需要教师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笔者每周都要把学生的日记收上来批改一次,虽然只是大致翻看一下,却能立刻发现谁认真地写,而且写得特别好。对于字迹工整,而且文从字顺的同学,我奖励一枚“优秀日记”贴在学生的日记扉页上。每一次学生得到小小的奖励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往后的日记中,他们又会爆发出更大的热情,用心地品味和捕捉生活,写出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章来。
4开辟网络平台 书写网络日记。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和生活的新方式,我和全班学生都在校信通建立了个人博客,并成立班级博客圈。每天我的日记一旦上传,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被班级的小“网虫”们逮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回帖就是思想的顿悟和启迪,每一次家长的留言都给我无尽的力量和信心。日记、留言就这样成为了我和学生的真情相约,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彼此汲取对方文字的芳香和魅力,彼此默默地攒足了劲头,向着明亮那方前进,前进。”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作文教学尤其如此。美文如花,美情如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我们凭借着作文教学的智慧和激情,用“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让我们的学生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激扬的文字表述出来。
第五篇:英语文章
Coffee Culture
作者: 双语时代|发布日期: 2008-3-12 6:37:20
“Give me a decaf triple vente, 2 pump vanilla, non-fat, extra hot, stirred, no foam caramel macchiato with whip cream and caramel sauce top and bottom.”
“给我一杯热的、无咖啡因和泡沫的香草糖浆脱脂加奶油浓缩式焦糖玛奇朵咖啡。”
If you happen to be standing in one of the ubiquitous Starbucks or Coffee Bean chains in the US, chances are pretty good you might hear someone order something like this.The advent of big business coffee powerhouses like Starbucks has transformed
coffee-drinking into an extremely popular and profitable industry that is quickly spreading across the globe.Like other successful consumer-oriented businesses with a stranglehold on modern culture(iPod and Google come to mind), big coffeehouse businesses have made their product increasingly user-friendly, highly customizable, and readily accessible to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如果你碰巧在随处可见的星巴克或者香啡缤之类的咖啡连锁店附近,你会经常听见有人这样点咖啡。像星巴克这样的大型商业咖啡连锁店的出现已经将传统的咖啡饮品转变成一种盈利的流行产业,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不同于其它的一些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知名成功产业束缚了现代文化的发展(马上就想到了iPod和Google),大型商业咖啡连锁店使他们的产品更具亲和力、更适合消费者、更接近全球大众。
Coffee has a history dating back to at least the 9th century and has been a catalyst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cross cultures and eras.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Ethiopia, coffee beans were brought into the Middle East by Arab traders, spreading to Egypt, Yemen, Persia, Turkey, and North Africa by the 15th century.Muslim merchants eventually brought the beans to the thriving port city of Venice, where they sold them to wealthy Italian buyers.Soon, the Dutch began importing and growing coffee in places like Java and Ceylon(largely through slave labor),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Trading Company was
popularizing the beverage in England.Coffee spread across Europe and even reached America.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并被看成是一种超越文化和时代限制、促进社会交往的催化剂。最初埃塞俄比亚人发现了咖啡豆,阿拉伯商人将其带往中东地区,并在15世纪传播到埃及、也门、波斯、土耳其和北非。接着穆斯林商人把这些豆子带往繁荣的港口城市威尼斯,并将其卖给富有的意大利商人。很快,荷兰引进咖啡豆并在爪哇、锡兰(大多是奴隶劳动)等地开始种植。大不列颠东印度贸易公司将这种饮料在英国普及开来。经过这一系列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咖啡遍及欧洲,并最终来到美国。
Where there has been coffee, there has been the coffeehouse.From the 15th century Middle Eastern establishments where men gathered to listen to music, play chess, and hear recitations from works of literature, to Paris' Cafe le Procope where luminaries of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 such as Voltaire, Rousseau, and Diderot came to enjoy a hot cup of joe, coffeehouses have traditionally served as center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laces where people can come to relax, chat, and exchange ideas.哪里有咖啡,哪里就有咖啡屋。从15世纪人们聚集在一起听歌、下棋、讲述文学作品的中东地区,到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文化名人聚集的巴黎普洛各普咖啡馆,比如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就曾经来这里品尝热咖啡,咖啡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供人们休息、聊天、交流思想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中心。
The modern coffee shop is modeled on the espresso and pastry-centered Italian coffeehouses that aros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Italian-American immigrant
communities in major US cities such as New York City's Little Italy and Greenwich Village, Boston's North End, and San Francisco's North Beach.New York coffee shops were often frequented by the Beats in the 1950's.It wasn't long before Seattle and other part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were developing coffee shops as part of a thriving counterculture scene.The Seattle-based Starbucks took this model and brought it into mainstream culture.现代咖啡馆借鉴意大利咖啡馆的浓缩咖啡和圆心馅饼模式,以至于在很多美国的大城市出现了一系列意大利裔移民聚集区,比如纽约的小意大利、格林威治村、波士顿北极、旧金山北滩。在20世纪50年代,“垮掉派”也是咖啡馆的常客。不久在西雅图和太平洋西北部的城市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了反传统文化的中心。源自西雅图的星巴克利用这种模式,并将其带入主流文化。
Although coffeehouses today continue to serve their traditional purpose as lively social hubs in many communities, they have noticeably adapted to the times.Rediscovering their purpose as center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many coffee shops now provide their customers with internet access and newspapers.It has become
extremely common to see someone sitting at a Starbucks listening to music or surfing the web on his or her laptop.Coffee stores today also maintain a fairly identifiable, yet unique aesthetic: wooden furniture and plush couches, paintings and murals drawn on walls, and soft-lighting combine to give coffee shops the cozy feeling of a home away from home.尽管今天的咖啡馆仍然像过去一样,在很多地方扮演着社会活动中心的角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的时间适应性。重新作为信息交换和谈论的中心,咖啡馆为客人提供上网的途径和报刊杂志。在星巴克看见有人听歌或用笔记本上网是极为平常的事情。直到今天咖啡馆仍然保持其清晰独特的审美品味:木制的家具、舒适的沙发、以及墙上的彩绘和壁画。所有的一切包括柔和的灯光,都给咖啡馆营造了一种舒适安逸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另一个家中。
Today, big business retail coffee shops are expanding quickly all over the world.Starbucks alone has stores in over 40 countries and plans to add more.Despite its popularity, Starbucks has been criticized and labeled by many as a blood-sucking
corporate machine, driving smaller coffee shops out of business through unfair practices.This has even spawned an anti-corporate coffee counterculture, with those subscribing to this culture boycotting big business coffee chains.Increasingly popular coffee stores such as The Coffee Bean and Tea Leaf are also giving Starbucks some stiff competition.In any case, it seems pretty clear that coffee has weaved itself into the fabric of our
consumer-oriented culture.今天,大型商业咖啡零售店在全球迅速发展。仅仅是星巴克就已经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尽管受欢迎,但星巴克还是被有些人指责或标榜为“吸血鬼机器”,因为它的垄断使得许多小型咖啡企业破产。甚至造成了一种反企业垄断的非主流文化和与其相呼应的抵制大型商业咖啡连锁店活动。像香啡缤这样的咖啡馆的兴起也增加了星巴克的竞争压力。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咖啡已经将自己置身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文化结构中。Coffee, it would seem, is more than just a drink.From early on after its inception, coffee has been tied closely with cultural trends and has been indicative of important periods in history.It was poured into the cups of the giants of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 as they changed the course of human thought, it was placed on the backs of Brazilian slaves in the era of Imperialism, it's fragrance was in the air as Beat poets like Kerouac and
Ginsberg wrote of their alienation, and it is here now 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change in this era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So the next time you enjoy your latte or your ice-cold caramel frappuccino, appreciate the fact that you are connected to countless numbers of people spanning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ras through your love of that wondrous beverage: coffee.可以说,咖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自始至终,它都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并且成为历史重要时期的象征。咖啡在改变了人类思想进程的法国启蒙运动巨人们的杯中缓缓流动;咖啡是帝国主义时代巴西奴隶肩上沉重的负担;咖啡在“垮掉派诗人”凯鲁亚克和金斯堡描写孤独寂寥的空气中肆意飘香。到了今天,它依旧在这个科技和全球化的时代里随着世界不断地发展和改变。所以下次,在你享受热铁拿或冰卡布奇诺时,可以想象一下,你正在穿越文化和时空的界限与无数的伟人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都是由于对这种美味饮料的热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