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5篇

时间:2019-05-15 02:2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篇: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

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

大公发[200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强化我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准确、有效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规章,防止、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公安部《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结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含公安机关派出机构以及列入公安序列的交通、林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均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是指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行监督。

第四条 执法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内部执法监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公安机关的行政首长是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责任人。

各级公安机关设内部执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政工、纪检、考核、法制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法制部门。

第六条 各级法制部门是执法监督主管部门,在本级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执法监督工作。政工、纪检、考核部门依据法制部门的执法监督意见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奖惩。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强内部执法监督的同时,必须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二章 执法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第八条 执法监督的范围

(一)公安机关草拟或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抵触。(二)有关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性公安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三)办理刑事案件情况:

1、案件的受理、立案、破案、销案,2、犯罪嫌疑人的处理;

3、办案程序和法律手续是否合法、完备;

4、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情况:(1)拘传、取保侯审、监视居住的适用,(2)刑事拘留的适用、转捕和改作其他处理,(3)提请逮捕的适用、执行和不批捕的处理.(四)办理行政案件的情况:

1、案件的受理、立案、裁决、调解处理及执行;

2、案件的复议和申诉;

3、办案程序和法律手续是否合法、完备。

(五)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行政拘留、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的执行是否合法、适当。

(六)看守所、拘役所、行政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留置室等限制人身自由场所的管理及执法情况。

(七)实施有关治安、交通、消防、边防、户籍和出入境管理等法律法规及公安行政管理情况。

(八)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的公安机关执行法定职责情况。第九条 执法监督的方式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的业务部门和下级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指导;

(二)对本级公安机关及所属业务部门代人大或政府草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以本级公安机关的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

(三)对查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四)对不予立案;撤销案件;不提请逮捕(起诉);刑拘后变更为取保侯审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取保侯审;监视居住;不批捕案件不要求复议复核;批捕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罪犯保外就医;罪犯留所执行及减刑、假释;精神病鉴定;刑事案件转外处理的;刑事案件成员拟作劳动教养、治安处罚、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或者做其他处理的;取保侯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解除或不做追责处理的案件及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认为需要监督的案件依法进行审核;

(五)对行政处罚个人2000元以上、法人10000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价值在20000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收容教育需要提前解除的案件及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认为需要监督的案件依法进行审核;

(六)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听证、复议、审核;

(七)拟定本级公安机关执法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议,纠正公安机关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八)组织专项、专案调查和处理并进行执法过错的检查和认定,提出处理意见;

(九)本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监督方式。

第十条 负责清理本级公安机关制定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公安工作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作好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呈报和备案工作。

第十一条 调查了解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提出意见。

发现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制度和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予以纠正或通知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 审核案件采取阅卷审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定性、处理意见,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文书等内容等进行全面审核。

第三章 执法监督的措施

第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级或下级公安机关执法活动进行检查、评议,并将每年的执法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的结果报上级公安机关,并在本级公安机关内部予以通报。

第十四条 新颁布的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实施后,各级公安机关应在1年内对其执行情况,组织1次全面的执法检查,井将检查结果逐级上报。

第十五条 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或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公安执法问题,应进行专项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改措施、处理童见报本级公安机关,待批准后报交办机关或上级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 在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问题的,应视情节较重作如下处理

(一)对认定的违法行为,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限期改正;

(二)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制定的违法的规范性文件或实施的违法的具体行政管理措施,应及时纠正;

(三)对违法情节严重或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应及时作出处理。第十七条 行政复议、应诉、听证、国家赔偿案件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办理。

第四章 执法监督员

第十八条 基层公安机关除法制部门外,还应在其他各业务部门和派出所设立执法监督员。

第十九条 执法监督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二)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精通公安业务,责任心强、刚直不阿、敢于秉公执法;(三)责任心强,刚正不阿,敢于秉公执法;

(四)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

第二十条 执法监督员受公安机关的委托,在本级和上级公安法制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行使执法监督检查权。

第五章 执法监督的程序

第二十一条 涉及全局的执法监督活动,必须在本级公安机关主管领导直接领导下进行。第二十二条 对轻微违法行为,法制部门可以口头纠正,对情节严重,或轻微违法行为经口头纠正未改的,应填写《纠正违法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下达《纠正违法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 对需要核查的违法行为,应经法制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出《执法查询通知书》,经查确实存在问题的,被查询单位或部门应按要求改正。对未改正的,可按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下达《纠正违法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主动接受监督,并及时将纠正结果报告执法监督部门。

第二十五条 接到《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单位或部门及其责任者,对纠正意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纠正违法通知书》15日内填写《提请复查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向上级法制部门递交《提请复查意见书》,但纠正意见必须先予执行。上级法制部门接到复查申请后,应填写《纠正违法复查决定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复查,并在30日内复查结果,填写《纠正违法复查决定书》告知申请单位。复查决定作出后应立即执行。

第二十六条 执法监督人员办理的执法检查案件,如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经领导批准后回避。第二十七条 法制部门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涉及本办法第二章规定以外的案件,应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并登记备案。

第六章 奖 惩

第二十八条 执法监督检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对单位或部门及负直接责任的领导和民警给予通报批评,停止执行职务,或给予必要的行政、纪律处分

(一)接到《执法查询通知书》后,无故拖延逾期不作答复或拒绝答复的;

(二)接到《纠正违法通知书》后,不按要求纠正又不申请复查的;

(三)对复查决定拒不执行的;

(四)拒绝阻碍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的。

第二十九条 考核部门依据法制部门下达《纠正违法通知书》情况及其他执法监督意见,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扣除考核分数。

第三十条 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依据《大连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予以追究。

第三十一条 对拒不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或滥用执法监督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三十二条 对严格依法办事,并在执法监督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公安机关应根据《人民警察奖惩条例》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下级公安机关每半年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1次执法监督工作情况。

法制部门对发现和纠正的违法案件,应逐项登记并按季报上级法制部门,严重违法案件要随时上报,上报的内容包括

(一)违法单位的名称及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违法事实;

(三)纠正违法和改正的情况.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由市局法制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实施前制定的其他有关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凡与本实施办法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实施办法为准。

第二篇: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40号令)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40号《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已经1999年6月2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 贾春旺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和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是指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各项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当建立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执法制度,制定、完善执法程序,加强对各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

第四条 执法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强内部执法监督的同时,必须依法接受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的监督,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二章 执法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第六条 执法监督的范围:

(一)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是否合法;

(二)刑事立案、销案,实施侦查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等刑事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和适当;

(三)有关治安管理、户籍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边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四)适用和执行行政拘留、罚款、没收非法财物、吊销许可证、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合法和适当;

(五)看守所、拘役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留置室等限制人身自由场所的执法情况;

(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七)国家赋予公安机关承担的其他执法职责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 执法监督的方式: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行的监督;

(二)对起草、制订的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

(三)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进行案件审核;

(四)组织执法检查、评议;

(五)组织专项、专案调查;

(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听证、复议、复核;

(七)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八)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发现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予以纠正或者通知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第九条 对案件的审核可以采取阅卷审查方式进行,就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适当,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完备等内容进行审核,保障案件质量。

第十条 对公安行政管理执法行为的审核,可以采取查阅台帐、法律文书、档案等方式,就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等内容进行审核,保障公正执法。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机关每年应当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检查或者评议。

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后,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一年内对该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组织执法检查,检查结果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并在本级公安机关予以通报。

各级公安机关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每年的执法工作情况应当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并在本级公安机关予以通报。考评结果与奖惩相结合。

第十二条 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办复查的案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倾

向性的公安执法问题,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或者专案调查。在查明情况后,应当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纠正措施,报本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将查处结果报告交办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

第十三条 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已经办结的案件或者执法活动确有错误、不适当的,主管部门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直接作出纠正的决定,或者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依法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办理听证、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工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执法监督的实施和处理

第十五条 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办理的案件或者执法行为不合法、不适当的,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行政首长是执法监督的责任人,负责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组织实施监督。

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是本部门执法监督的责任人,负责对本部门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本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执法监督工作。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依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

第十九条 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合法、不适当的执法活动,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错误的处理或者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二)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三)对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和命令的有关人员,可以停止执行职务;

(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已经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需要给予国家赔偿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国家赔偿;

(五)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在执法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对上级公安机关及其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决定、命令,有关公安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必须执行,并报告执行结果。

对执法监督决定有异议的,应当先予执行,然后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当认真审查,执行后果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

第二十二条 拒绝、阻碍上级机关或本级公安机关及执法监督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拒不执行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的有关决定、命令,或者无故拖延执行,对被监督的公安机关或者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本级和上级公安机关作出的执法监督决定不服,有关单位和人民警察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受理,并作出答复。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责任人和执法监督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法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模范遵守法律,秉公执法,依法办事。对不严格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或者滥用职权,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后果严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大连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大连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大公发[2000]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警察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辽宁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执法过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故意或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其 他执法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第三条 依法追究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错与处罚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在追究责任过程中,各业务部门、政工、纪检、法制、督察等部门应互相支持、积极配合。第四条 对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和举报公安机关执法过错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级公安机关。

第二章 责任追究的种类和运用

第六条 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赔偿责任。前款责任可合并追究。根据具体情况并可同时作如下处理:

(一)党纪处分;

(二)辞退;

(三)限期调离公安机关;

(四)停止执行职务;

(五)延期晋级、晋职;

(六)通报批评;

(七)取消评选先进资格;

(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九)减发或停发岗位津贴、奖金。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由于轻微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三)执法过错发生后能够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减少损失、挽回影响的;

(四)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刑讯逼供、蓄意报复、陷害等故意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阻碍对执法过错责任进行追究的;

(三)对检举、控告、申诉人打击报复的;

(四)连续多次发生执法过错的;

(五)拒不执行纠正违法决定的;

(六)情节恶劣、后果比较严重的;

(七)其他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改变案件定性、处理的,不追究人民警察的责任:

(一)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有关司法解释不一致的;

(二)因不能预见或无法抗拒的原因致使错误发生的;

(三)执行上级命令的;

(四)按照办案协作规定协助办案的。

第三章 执法过错行为与责任划分

第十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违反法律规定,对刑事、行政案件不依法受案、立案、撤案的;

(二)在办案中,弄虚作假.逼供、骗供、诱供,逼取证人证言,或在勘验、检查、鉴定中出现重大失误、疏漏而造成案件错误处理的;

(三)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故意遗漏重大犯罪嫌疑人或隐匿犯罪证据,导致人民柱察院不批捕、不起诉,人民法院判决无罪,或者检察院在审查批捕时增捕重大犯罪嫌疑人的;

(四)在呈报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或行政处罚的案件中,故意漏报受处理人员或隐瞒违法事实,导致审批机关或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的;

(五)捏造案件事实,或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复议机关撤销的;

(六)对无犯罪事实或者证据证明有犯罪嫌疑的人,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或超过法定期限办案,情节严重的;

(七)对当事人错误采取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或错误采取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收容教育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八)违反规定将不符合条件的已决犯、劳动教养人员留所执行或违法办理假释、减刑、保外就医的;

(九)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或者违法处置赃款赃物及其他财物的;

(十)不依法办理各类许可证,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十一)违反法律规定,滥用武器、警械,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违法剥夺当事人申诉、控告、听证、复议、诉讼和其他合法权利,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三)不履行办案协作职责或阻碍异地办案,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拖延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行政判决、裁定、复议决定以及其他纠正违法的决定.命令或具体行政行为已经作出,未经法定程序擅自撤销,造成后果的;

(十五)因不负责任,贻误战机.使案件不能正确处理或使犯罪嫌疑人逃避处理的;(十六)超越职权,插手经济纠纷的;(十七)损坏、丢失案卷或其他档案材料的;

(十八)不依法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的;(十九)其他应追究责任的执法过错行为。

第十一条 对人民警察发生执法过错的,按以下规定分清责任,予以追究:

(一)因办案人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导致审核人、审批人错误审核、审批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办案人的责任;

(二)审核人、审批人对执法过错已发现,但不及时予以纠正的,除追究办案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审核人、审批人的责任;

(三)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审批人不采纳办案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审批人的责任;

(四)办案人、审核人、审批人都有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办案人、审核人、审批人的责任,审批人负主要责任;

(五)集体定案时,不采纳办案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而造成执法过错的,应当视情况追究参与定案领导者的责任.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

(六)因鉴定人提供虚假、错误的鉴定结论,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鉴定人的责任;

(七)由于上级公安机关的批复、解释、决定错误,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上级公安机关有关人员的责任,(八)在对重大灾害事故、案件现场临场处置时,负责人作出的具体行为造成执法过错的,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九)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应追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者的责任,第四章 责任追究的机构和程序

第十二条 市公安局和区、市、县公安(分)局应成立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委员会(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委员会),主任相应由市局或区、市、县公安(分)局局长担任,责任追究委员会由政工、纪检、督察、法制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责任追究委员会负责研究重大疑难的执法过错案件。

第十三条 各级法制部门负责本级公安机关执法过错案件的检查和认定,并提出纠正意见。

第十四条 各级法制部门负责查处在执法监督中发现的执法过错案件。

对于需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研究决定后报追究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十五条 公安业务部门对本部门发生的执法过错案件,应当主动检查和纠正。

对于需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纪检、监察部门研究决定后报同级追究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十六条 市局责任追究委员会认为区、市、县公安(分)局的人民警察有执法过错时,可以直接下达责任追究决定,下级公安机关应立即执行,井将执行情况报上级公安机关追究委员会。

第十七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相应上一级部门申诉,申诉决定应在1个月内作出。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依照本办法所扣发的奖金、津贴由各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年终作为奖励举报执法过错有功人员的费用。

第十九条 本办法如与上级规定相抵触,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局法制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1月1日生效 的《大连市公安局对人民警察不依法履行职责追究责任规定实施办法》(大公发[1994]26号通知)同时废止。

第四篇: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

中共米脂县委政法委员会文件 米政法发(2011)9号

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

政法各部门党组(党委):

党委政法委员会作为党委领导管理区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进行案件督查、协调,是协助党委对政法部门进行执法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进一步做好案件督查、协调工作,规范工作程序,根据《市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政法干部队伍监督和执法巡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政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执法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政法干部队伍执法监督和执法巡视工作机制,加强政法干警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

(二)基本原则。

1、依法进行监督和巡视的原则。对政法干部队伍监督和执法巡视工作的内容、程序、责任、评估等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的框架内开展工作。

2、围绕工作开展监督和巡视的原则。要从政法工作全局来把握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建设。各项监督工作要与政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特别要围绕有效防止政法干警在执法(司法)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开展,切实提高执法(司法)水平,提高执法公信力,推动政法工作和队伍监督工作协调发展。

3、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依照党纪、国法严格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又要对干警负责,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

4、整合资源与健全制度的原则。要有效整合政法部门的信访、纪检等内部监督力量;执法监督人员、人民陪审员以及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和社会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原则性的要求转化为广泛约束力、强制力和可行性的具体制度,形成对政法干部队伍和执法(司法)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度体系和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5、实事求是与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政法队伍既要有统一规范的纪律要求,又要根据政法各部门不同的职能特点,制定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有关纪律规定,确保把执法监督工作延伸到执法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执法监督的范围

监督全县政法各部门对上级的执行情况,履行职责情况,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执行情

况,干警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情况。承办上级机关交办与本委领导批办的案件和本级政法机关请求协调的案件和政法部门之间有争议的案件。受理群众检举、控告、申诉的案件,督办本委认为需要督办的有关案件。

(一)涉及人数较多、范围较广,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要案件;

(二)在一定区域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

(三)人民群众久诉不息、政法部门久拖不决的涉法涉诉案件;

(四)政法部门提请的同级政法部门认识不一致,存在较大争议或分歧,需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相互配合的案件;

(五)涉及国家政策和法律实施的典型案件;

(六)政法部门提请协调的有争议的重大疑难或有分歧的案件;

(七)经督查、协调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的案件;

(八)上级党委政法委员会及县委、县政府批转和有关领导批办的案件;

(九)县委政法委员会认为需要督查、协调的其他重大疑难案件;

(十)纪委转办的案件;

三、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一)落实政法干部队伍教育机制。坚持政治建警,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长期任务,使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保障严格公正执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形成经常性的工作制度。

(二)落实执法(司法)活动和政法干部队伍监督的社会评估机制。要定期组织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法工作、政法干部队伍的评议和检查结果,对在评议和检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案件,有关政法部门要责成专人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报告结果。同时,评议和检查结果要作为政法部门改进工作的主要依据。要做好聘请执法监督协管员的工作,支持监督协管员切实履行权利义务。在评议、检查和监督中发现的政法干警违法违纪问题,有关部门要查清责任,依法依纪处理。

要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对政法干部队伍监督和政法机关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评议制度,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政法部门工作和政法干部形象的真实意见。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媒体反映强烈的事件要及时调查处理。要大力开展开门评警活动,主动接受监督,认真进行整改。各政法机关要主动宣传本单位职能职责和政策法规,解答群众政策咨询,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倾听民声民意。

(三)落实执法(司法)活动和政法干部队伍监督的日常监督机制。各政法部门内设的纪检、信访、法制法纪、警务督查等内部监督专门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科学统筹、合理划分各机构在干部监督中的职责任务,形成日常监督合力。要严格执行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制度,加强对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的

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制度,细化、完善、严密执法(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要落实执法(司法)质量考评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评查、案件质量检查。要完善个人执法档案工作,客观真实地记录每个政法干警的工作状况。

(四)继续健全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机制。要全面推行执法资格考核,逐步实现执法办案的信息化,全面实施侦查询问全程录音录像,推行网上办案,完善法律统一适用制度。切实落实政法部门进人制度,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建立不合格政法干警辞退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随意性,树立执法权威。

(五)落实执法(司法)活动和政法干部队伍责任查究机制。要加强责任追究,对因疏于管理、失职渎职造成队伍管理混乱的班子,要及时调整。对弄虚作假、袒护包庇干警违法违纪问题的,要区分领导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严肃追究责任。推行政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对于所管政法干部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要根据责任大小严肃追究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

在执法监督中,对拒不执行或不全面执行党委政法委案件督查、案件协调会议意见的,或在限期内未履行法律职责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责任人的责任。对拒绝监督、拖延不办或制假护短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纪检、监察或有关司法部门对责任人依照党纪、政纪予以处理。

对执法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错案,责令其纠正,并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视情况建议调离岗位或给予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六)落实政法干警惩戒机制。认真落实政法各部门党委、纪委负责人同本级机关内设机构和下级机关主要负责人谈话、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跟踪检查。对诫勉谈话对象拒不参加谈话、拒不改正错误或谈话后继续违反纪律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作出组织处理。要严格落实有关政法干警行为规范的各项“禁令”,特别是要解决“禁令”时松时紧的问题,对于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政法干警,要根据不同情况和情节,坚决查处。

四、执法监督的主要方式

(一)开展执法专项检查。针对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和困难多、问题多、群众意见多的执法(司法)活动,以及政法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执法专项检查。

(二)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对上级转交办的案件,建立档案。政法各部门要完善健全各自的备案审查制度,特别是重大、重点案件以及上级转交办的案件,要建立档案。政法各部门对上级转交办的案件,按要求报送相关资料,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备案归档。

(三)监督各级政法机关的执法工作。随机确定被检查单位,采用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重点督促检查审判机关的民事、经济

等案件,公安机关的行政案件的立案处理等,司法行政机关的减刑假释案件,政法各部门法律法规、条例、禁令、公开事项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等事项的执法情况,政法各部门执法质量考核执行情况,政法各部门信访工作执行情况。每年执法检查不少于2次。

(四)听取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报告。定期听取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报告,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五)调阅有关执法案卷材料。对被检查单位视工作情况抽查一定数量的案卷,重点检查适用法律法规情况、案件办理程序规范程度。

(六)旁听各政法部门案件的审理和调解。必要时,对久诉不结或一些依法公开审理、办理的案件派员进行旁听。

(七)对确需纠正的案件,依照法律程序责成有关政法机关予以重新审理。对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政法委协调纪检部门,依照干警管理权限予以查处。

(八)适时组织个案调查。由政法委牵头,组织政法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调查,并根据情况提出查处建议,提交会议研究并对会议确定的处理建议限期督办。

(九)召开案件协调会。执法督查室对需要协调的案件提出召开协调会议的安排意见,由政法委书记主持会议进行研究,相关政法部门分管领导及案件承办人参加,必要时召开政法委员会议进行研究解决。经协调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有关政法部门分

别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研究解决,也可由党委政法委报请县委或市委政法委协调解决。

(十)组织开展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监督活动。要形成监督合力,促进执法(司法)行为规范。对本地区、本部门执法监督、干部监督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总结,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报告,报送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

(十一)继续实行执法监督工作报告制度。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从立案到查处结果要及时报县委政法委,实行一案一报制度。

实行各类案件统计月报制度。公、法、司各部门将各类案件统计月报及时向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呈报备案。

实行案件监督月报制度。各政法部门要将每月实行监督的案件于下月5日前报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

实行案件协调月报制度。各政法部门要将每月实行协调案件情况于下月5日前报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

实行信访问题月报制度。各政法部门要将每月受理的信访问题、处理情况于下月5日前报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

五、加强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建设

进一步加强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县委政法委对各政法部门的执法状况和政法干部队伍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县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负责政法机关执法状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等具体工作,但不代替政法机关具体办案。

进一步加强政法各部门的纪检工作,各部门要由1名领导负责纪检工作,并设专(兼)职纪检员。县纪检委负责指导政法委对政法干警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及各政法部门查处干警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指导、协调等具体工作;负责协调各政法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并制定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队伍建设情况,部署有针对性的工作目标;要与政工部门加强联系,有针对性地抓好政法干部队伍的监督和培训。

中共米脂县委政法委员会

2010年3月12日

第五篇:建构公安机关有效执法监督模式探讨

摘要:有效的执法监督模式必须是一个全流程、全时段、全方位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是一个集案(事)件事前预警、源头把关、过程跟踪、环节审核、事后倒查、过错追究一体化的机制;是一个内外监督形成合力,法制部门和多警种、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化规程;是一个坚持抓早、抓小、抓平时,能够对执法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的实用化程序。这个监督模式包括预警监督、源头监督、过程监督、现场监督、结果监督五个组成部分,同时必须具备监督主体合理配置、监督标准量化统一、监督方式科学超前、监督过程透明公正、监督结果运用严谨等必要条件。

关键词:执法监督 标准化 必要条件 模式构想

前言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加强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实践中的问题,防止产生执法过错,确保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有效的执法监督模式应包括五个基本要件:

第一是执法预警监督。由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定期研究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地易发、多发性案(事)件,及时发布执法预警通报,督促基层执法单位抓好防范。具体要求:一是要针对本单位的突出执法问题、疑难复杂案件和执法经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供领导决策参考和民警学习借鉴,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二是要邀请检察机关对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进行监督,及时提醒执法民警,使执法监督工作由亡羊补牢向防微杜渐转变。三是要全面掌握当地多发性案(事)件特点,及时提醒办案单位和民警注意规范自己特定的执法行为。四是要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分管审判、批捕、公诉、侦查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同志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以案释法、个案点评等方式,就如何提高执法质量、加强协作配合进行交流探讨。五是要推行执法单位负责人及执法民警听审制度和应诉制度,增强办案人员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第二是执法源头监督。要杜绝执法问题的发生,就必须积极探索从源头上规范执法行为的新思路。要从执法行为的初始阶段实施监督,紧紧抓住接处警这一源头,从接处警环节进行监督,避免因接处警不规范引发问题。具体方法是将所有的报警、求助、投诉纳入监督范畴,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有效解决接而不出、出而不处、不破不立、立案不实等问题。一是要对出警不及时、处警不规范的行为给予提醒,并加强指导。二是要将无处置结果的报警、求助、投诉案(事)件以及受而未立的案件进行催办。三是监督部门根据提醒有重点地进行跟踪督办。四是对已经发生的执法问题,监督部门要向责任单位及民警发送限期纠正的通知,责令立即改正。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措施,使源头性的不规范执法行为或违法违纪行为得到及早发现、及早纠正。

第三是执法过程监督。一是必须制定详尽的监督管理职责,将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监督之下,形成接警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办案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办案部门专职法制员、各级分管主管领导、法制部门等多层次监督的制约机制,做到全程化、精细化、规范化。二是监督部门要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规范,完善各类案件的审核制度,制定审核工作规定和审核人员工作制度,明确各类案件和办案环节的审核要求。三是要进行个案跟踪督办,对每一起案(事)件都要进行督导。要监督指导执法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按规定形成接处警台账、行政处理台账以及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台账等,做到规范清晰、一目了然;要由专人对是否立案、撤案以及刑事案件不立案、刑拘逮捕直接释放或转取保、刑事案件转行政处理等“向下走”案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人员处理后的执行情况,要将刑事拘留、逮捕未执行人员、未上网追逃人员、行政处罚未执行人员、罚款未执行人员以列表形式进行催办提醒,直至办结;对有时效的案(事)件,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案件,要及时向责任民警发送催办提醒信息,催办提醒信息每天都要重复发出,直至流程扭转停止。四是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执法民警发送执法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补充侦查意见书,并限期纠正,执法民警整改后要向监督部门反馈情况。五是要建立办案民警、审核人员及审批领导责任终身制。

第四是执法现场监督。监督部门要制定专门的制度,并派专人或使用电子信息传输手段,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力求使民警的每一个执法行为都置于监督之下。重点是对接处警、巡逻盘查、接待群众、办牌办证、立案撤案、传唤讯(询)问、现场勘查、继续盘问、抓捕押解、扣押返还财物、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交通违法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和群体性事件处置以及武器警械使用等环节进行现场监督。对监所、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物证室、档案室等特定的执法场所、羁押场所,要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现场执法问题,可根据情况适时终止执法行为,及时纠正后继续实施。

第五是执法结果监督。基层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要承担所有案件的最终审核把关职能,统一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移送起诉、提请复议复核。每一起案件都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采取强制措施适当。要建立执法办案随机回访、现场回访和集中回访制度,由监督部门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对案事件办理情况进行回访,重点了解出警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得当、问题是否处理、群众是否满意。组织办案单位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行政管理相对人、涉法信访投诉人和案件举报人等进行随机走访,了解当事人对公安执法的需求和评价,掌握基层执法现状。要制定执法巡视工作规定,每年要抽调专门人员组成执法巡视组,针对容易出现执法问题的环节和执法问题较多的单位,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机制、制度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的执法突出问题,促进基层执法单位执法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一、转变执法监督观念,发掘监督队伍潜力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首要条件。

有效的执法监督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先进的执法监督理念之上。为此,所有监督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只有切实转变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才能有效强化和提升监督效能。一是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性监督为日常、全流程监督;二是要变案(事)件整体监督为执法环节和执法实体质量监督;三是要变全案审核、案卷考评为跟踪督办、纠错追责;四是要变单一部门专门监督为多部门、多渠道联合协调监督,变内部监督为内外结合的透明监督。

有了正确牢固的监督理念,还要在执法监督实践中不断发掘整合内部监督潜力,壮大监督队伍,合理配置监督力量。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强力推进法制督导员队伍建设。基层所队是公安机关执法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保证规范执法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确保监督到位,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法制督导员制度,将执法监督触角向最基层的执法实战单位延伸。具体办法可根据当地实际来制定,但必须要明确规定并严格落实法制督导员的执法监督职能,明确聘任条件和程序、工作职权责任及管理与考核等内容。其次是要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普遍建立法制督导员制度,抽调一些具有丰富执法经验的同志作为法制督导员,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同时要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着力化解信访案件。第三是要进一步理顺法制监督、纪委督察和其它各种内部监督部门的关系,合理配置内部监督力量。要形成法制、督察、纪检、审计、信访、政工等部门协同作战局面。要研究建立一套集警务督察、系统审计、纠错问责、奖优罚错为一体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二、规范化执法、标准化作业、制度化衡量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

实施有效监督首先必须明确在执法中有多少过程和环节需要实施监督,监督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定对与错,怎样衡量是与非。这就需要将各个执法岗位、执法环节、执法行为都规范化、标准化。只有执法工作规范了,监督标准才能量化统一,这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基础。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执法标准、明确执法流程、明确岗位技能,严格过程记载、严格质量监控的要求,制定全方位覆盖、标准化规范、过程性控制、精细化操作的执法规定。特别是对那些现有法律、法规涉及不到而又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必须制定出更为精细的标准,以规范每个执法民警的行为,形成覆盖各个公安执法领域的标准体系。重点要制定和完善“七类标准”:一是执法岗位标准。要根据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进一步明晰各执法部门、警种以及民警的执法岗位职责任务、岗位业务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同时要制定执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岗位标准的保障措施。二是执法办案标准。要明确每一项执法活动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细化和固化重要执法环节的规定动作,规范重要执法环节的执法行为。特别是对受(立)案登记、撤案、刑事、行政案件取证,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抓捕、释放、看守、押送、转运、保外就医,对扣押、冻结、收缴、追缴、查封等刑事侦查措施的运用,对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等要有详细规定。三是执法操作标准。要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执法操作标准。对基层常用、急需的执法操作规范,对执勤执法中易出问题的环节,要详细规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要着力解决同一法律规定下执法方式、执法结果、执法效果不一的问题。要制定执法办案过程中执法台账、案卷、法律文书、涉案财物和证据的管理标准,细化操作要求。四是执法安全标准。要对监所和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物证室、档案室等特定执法场所的设置作出明确规定,并按规定标准建设。要制定严格的涉案财物和证据管理规定,确保证据和涉案财物的安全。要明确规范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工作,避免和减少执法安全问题的发生。五是执法裁量标准。要进一步明确刑事案件从宽从严处理的量化标准。在法定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有效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防止处罚畸轻畸重和执法的随意性。特别是治安、网监、交警、边防、消防等警种要在法定范围内,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细则。六是语言行为标准。要详细规定一线或窗口单位民警的行为和语言。这些规定要涵盖接处警、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交通违法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和群体性事件等现场执法行为,以及户籍管理、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信访、行政复议等所有窗口单位。七是案件移交标准。要积极与检察、审判机关研究统一刑事案件的立案、批捕、追诉等方面标准,切实解决各地、各部门因掌握标准不一影响执法效果问题。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途径。

实现对执法活动全过程监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这在许多地方由于警力不足而很难做到,同时也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确保监督到位,必须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化监督模式。首先,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执法办案标准和程序,全面推行网上办案。所有刑事、行政案件都要全程实现网上录入、流转,实行网上审核、审批,执法档案网上生成。这样既能直接规范执法办案民警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又有利于监督部门全程跟踪监督。其次,要研发集法制、督察、纪检、信访、审计、政工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性网上执法监督系统或在各个执法管理平台上嵌入监督模块。系统要能自动对各个执法环节实行跟踪监督,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预警。第三,要在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及所有羁押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在网上可以实时、全程监督办案过程。监督部门可通过网上巡查,发现纠正执法问题。要推行执法执勤同步录音录相工作机制,为基层一线执法民警普遍配备执法记录仪,实现一线执法活动全程录音录相。

四、强化外部监督,推行“阳光执法”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必要条件。

公开执法工作,建立社会和群众评价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既可以保证执法工作的公正性、规范性、合法性,又可以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密切警民关系。首先要全面推进执法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明。要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时限、执法进度和执法结果,提高执法的透明度,保障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其次要严格落实公开认定、告知、听证、聆听制度。治安案件、信访案件要进行公开听证,劳动教养案件要公开聆询,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要公开认定,行政处罚前要提前告知,拟处罚意见要听取申辩。第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定期听取人大、政府,检察、法院及其他部门和公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党委、政府政治上的监督,人大、法院、检察院法律上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第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安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通报重大案件,发布治安警示信息,报告社会治安形势。

五、严格考评、追责、奖惩制度是实现有效监督的根本保障。

监督结果必须与严格的奖罚相结合,才能取得监督实效。因此,在强化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追责机制和奖惩机制。首先要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要建立集案、事、人为一体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执法考评机制,将考评工作融入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要突出强化日常考评工作,实行对执法活动实时考评,做到案件审核与案件质量考评同时进行;要定期组织对本级和下级执法单位的阶段性考评和对在处理警情、侦办案件、办理执法事项、经手涉案财物、管理在押人员等情况的专项考评。其次要推行网上透明考核。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分解目标、细化任务、量化分值为基础,建立全面的网上绩效考核系统。对存在执法过错或不规范的案(事)件问题的,系统要能够自动将要求追责的信息送达责任民警、责任单位负责人、监督部门和主管领导,并自动予以扣分;要能分别对执法单位、执法民警、专职法制督导员、执法单位负责人进行排名,并直接转化为考核依据;考评过程要全部在网上进行,考核的结果全部在网上公开,各级领导及民警可随时在网上查阅全局民警及单位的执法扣奖明细。第三要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要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涉法信访案件倒查制度。对存在执法过错或违法违,一律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执法单位和民警的执法档案,完整记载执法数量、执法质量、考核结果、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情况,作为民警执法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要与政治待遇、物质奖励等挂钩;凡执法质量考评不合格或存在重大执法过错的单位一律取消评先授奖资格,主要领导诫免谈话,切实改变只对事不对人、只纠错不问责的状况。

下载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

    我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符合条件的大专生可落户 2011年12月1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向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印......

    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全区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廉洁、高效的公安机关执法运作和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

    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全区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廉洁、高效的公安机关执法运作和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

    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

    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建委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的依法实施,维护和监督建委执法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维护集团的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

    内部控制实施办法

    辽宁锦华机电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实施办法 内部控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

    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是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约束警察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工作还存在......

    大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

    关于修订印发《大连市科技创新券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大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 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