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2: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篇: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济宁市装饰行业管理处

发布时间:2006-6-2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工人考核条例》和建设部《全面实行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制度促进建设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意见》,提高我省建筑行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化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和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按照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和我省工人技术考核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建筑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技能岗位开发是指对全省建筑企业所有在职生产人员和劳动预备生产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它职业性培训。具体分为劳务(普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培训。

第三条 职业技能岗位的考核(鉴定)是指由劳动行政部门或建筑主管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和技能岗位考核(鉴定)机构,对上述人员按规定程序考核后,根据其实际达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确定相应的技术等级和岗位资格。

考核(鉴定)合格者,由做出考核(鉴定)的机构根据鉴定等级,按规定发给被鉴定者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岗位证书》。

第四条 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建筑职业技能岗位鉴定实行行业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体制。

(一)职业技能开发和技能鉴定的综合管理由劳动和建设行政部门负责。(二)省建筑主管部门依据分工或授权,负责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岗位开发。主要是贯彻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行业有关发展规划和措施;编制我省鉴定规章、试题库及培训教材;指导、协调、检查各市地的职业技能岗位开发和鉴定工作。

(三)职业技能岗位的培训、鉴定和发证等日常工作,由各级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基地和建筑职业技能岗位考核(鉴定)站负责。第二章 实现目标

第五条 职业技能岗位开发总的目标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工程质量为目的,通过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到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建设部确定的到2010年前全部持《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上岗的目标,使全省建筑企业在岗工人的实际技术水平提高一到两个等级。

第六条 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的具体目标是:

一、在职及劳动预备工人

(一)自1998年1月1日起,凡未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及其它劳动预备人员,不得上岗从事工程施工活动。(二)到1999年底,对关键工种岗位(即瓦工、木工、抹灰工、架子工、钢筋工、建筑油漆工、混凝土工、防水工、管道工、工程安装钳工、起重工、通风工等)的生产人员和已进入行业内的农民工,要达到全部持《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上岗。

(三)到2007年底,对企业中的各类生产及施工生产辅助工人,要全部达到持《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上岗。

二、现场生产人员持证上岗的技工结构比例:

(一)对资质二级(含)以上企业自1998年7月1日起,资质三;四级企业自1999年1月起,现场生产人员持证上岗的高级工(含技师、高级技师)占全部技工的10%左右,中级工占全部技工的60%左右,初级工占全部技工的30%左右,严格控制普工的使用比例。

(二)非等级企业及队伍,不得越级承包非等级范围外独立的工程项目。分包工程的非等级企业,必须达到上款的规定。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七条 为确保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开发工作的实施,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专门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层层组织落实。(一)成立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委员会,由省劳动厅、省建管局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开发工作的开展。(二)成立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公室和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鉴定所(已批准),隶属省建管局,具体组织实施并负责全省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开发中的培训、考核(鉴定)、证书管理和发证工作及定期检查、验证、不定期抽查等管理工作。

(三)市(地)、县(市)建筑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使全省形成省、市(地)、县(市)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四)企业应按照《职业教育法》、《工人考核条例》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提取教育经费。为参加培训和鉴定者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并按本办法制定和落实本企业(包括集团内各单位及所使用的分包队伍)的职工职业技能开发计划,保证在职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并在规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取得相应资格。企业有义务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五)凡进入建筑行业的劳动预备人员及劳务人员,必须先接受行业培训机构从业前和上岗前的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企业应优先招用持各级职业技能岗位鉴定机构鉴定合格证书的人员,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八条 各市(地)、县(市)建筑主管部门要把持证率作为组织劳务输出输入条件的主要指标,以及评价劳务密集型企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指标。要认真把好输出输入审查关,对在规定时间内持证率达不到要求的异地施工队伍,不准进入本地区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施工。对出国提供劳务的生产人员,各市(地)建筑主管部门要把持有《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作为一项必备条件,未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不得审批出国。将现场生产人员持证率和持证上岗的人员结构比例要求,作为工程投标、开工审查、现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经审查或检查达不到标准的,视情况可分别给予停发施工许可证、停工培训处理。

第四章 培训与鉴定

第九条 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考、培相对分离的制度,理论与实操的培训 工作暂按以下规定实施。

(一)行业现有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培训基地、劳务基地及大、中型企业的教育场所,按规定履行资格认证之后,列入行业发展计划,承担培训任务。(二)新设立行业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基地的,应具备《职业教育法》和建设部有关规定的培训条件,并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审核合格后,按规定依法成立。(三)培训的方式,以学分、学时制为主,并可采取集中培训自学、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方式进行。各级培训单位均应按照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并依据规定的培训大纲、教材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培训。

第十条 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由批准的建筑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建筑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站,按规定程序组织鉴定。考核(鉴定)工作暂按以下规定实施。(一)县(市)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行业鉴定站,负责本行政区域行业内的劳务人员(普工)和初级工人技术等级和技能岗位资格的考核(鉴定)。

(二)市(地)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行业鉴定站,负责中级工(含)及以下等级人员的考核(鉴定)。

(三)省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职业技能开发管理办,负责高级技师(含)以下等级人员的考核(鉴定)。行业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站的设立,由省或市地建筑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查批准;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设立,按劳动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立,具备条件的站、所应合署办公。第五章 证书的管理与核发

第十一条 《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由建设部统一印制是职工本人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等岗位考核情况的有效证件,是上岗资格的凭证。第十二条 我省建筑业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由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并按证书的核发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一)中级工及以下等级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由市地建筑职业技能岗位考核(鉴定)主管机构向省申领,由市(地)核发;

(二)高级工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由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考核(鉴定)主管部门核发;

(三)技师、高级技师的证书由省职鉴所组织办理;省建筑行业高级技师评委会进行考评,报省劳动行政部门核发。行业各级培训和考核(鉴定)机构,对培训和考核(鉴定)合格者的材料均实行档案化管理,并由各级考核(鉴定)机构长期保存。第十三条 持有《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者,在全国建设系统内流动有效。持有《技术等级证书》者,经职业道德鉴定和工作业绩鉴定合格者,可直接领取《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按规定实行验印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制度。第六章 费用与标准

第十四条 职业技能教育经费的来源,按《职业教育法》规定,实行“政府财政、地方附加、企业承担、劳动者缴费”等多渠道筹集的原则。职业技能培训、考评、鉴定的费用,按省财政厅、物价局鲁价涉发[1996]208号文“关于职业技能开发收费标准的批复”规定执行。并按省物价局鲁[直]价费证字第1618号收费许可证核准的省建筑职业技能鉴定所收费标准办理。第十五条 证书的费用按劳动部、建设部规定执行。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行业职业技能岗位的培训、鉴定工作依据建设部和我省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监督检查并与工程质量、企业考核、资质年检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

(一)对违反《职业教育法》和建设部规定,以及不按本管理办法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的地区和企业,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规定期限内达不到培训目标的企业,由主管部门督促达到,并视情节给予停发或取消施工与生产许可证,直至给予不予年终考核的处罚。

(二)对施工现场持证上岗的技工结构比例的检查,市地主管部门可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等检查中同步安排或委托检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可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明确限期达到的要求。

(三)企业未按本管理办法组织并安排职工培训或不承担本单位职工及准备录用人员职业教育经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和职工的技能培训。

第十七条 省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按本办法每年组织一到两次职业技能开发检查工作,对市地组织领导、培训与鉴定机构、持证情况、鉴定结果等进行检查或抽查,并按规定予以评比表彰或通报处罚。第十八条 山东省建筑劳务队伍、专业队伍职业技能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按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行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起试行;本办法发布前制定的(96)鲁建工中字2号及相关文件和办法停止执行。

第二十一条 各市地建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二篇: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08号

《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2月24日省政府 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姜大明

二○○九年一月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装饰装修活动管理,保障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 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装饰装修活动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装饰装修,是指装饰装修人使用建筑装饰装修 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内部和外表进行修饰处理的活动,包括公共建筑装 饰装修和住宅装饰装修。

本办法所称装饰装修人,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装饰装修的业主或 者使用人。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动以及实施对建筑装饰 装修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对有文物保护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建筑进行装饰装修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动,应当遵守城乡规划、工程质量、安全 生产、消防、抗震、环保、物业管理等有关规定和标准,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鼓励采用节能、节材、节水、防火、环保的建筑装饰装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行工厂化装饰装修。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建商品住宅统一进行装饰装修,逐步减少毛坯 房供应。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筑装饰装修活动的监 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 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房产管理、公安消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建筑装饰装修有关的监督管 理工作。

第六条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服务,规 范行业行为,并受理建筑装饰装修咨询和投诉,协调建筑装饰装修纠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协会 的指导。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影响公共利益的建筑装饰装修质量事故、质 量缺陷、安全隐患以及影响相邻业主、使用人正常工作、生活的建筑装饰装 修活动,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举报、投诉;收到举报、投诉的部门和单位 应当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 从事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和监理活动的企业,应当依法取 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 动。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九条 从事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监理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 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 装饰装修活动。第十条 省外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到本省承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应当持营业执照副本、资质证书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及企业所在地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外出施工证明,向省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用于建筑装饰装修的材料应当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 质量、有害物质限量及燃烧性能控制等标准,并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和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禁止使用质量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国家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第十二条 装饰装修人应当依法与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方签订建筑装饰装 修工程承包合同。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承包合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的基本情况和承包方式;

(二)用于装饰装修的主要材料的名称、品牌、型号、规格、等级和数 量;

(三)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日期;

(四)工程价款及其支付方式和期限;

(五)工程质量要求和验收办法;

(六)质量保修范围和期限;

(七)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途径。

第十三条 对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存在结构安 全隐患的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进行装饰装修。

第十四条 在建筑装饰装修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原设计企业同意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企业提出设计 方案,擅自变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明显加大荷载;

(二)损坏建筑物原有节能设施或者无障碍设施;

(三)未经燃气企业或者供热企业同意擅自拆卸、改装燃气、供热管道或者设施;

(四)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 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原外观设计;

(五)擅自拆除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建筑设施、建筑构配件,或者未经公 安消防机构审核批准擅自改变建筑物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 安全疏散条件;

(六)未经相关部门同意擅自设置各类广告牌匾;

(七)其他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安全或者使用安全的行为。

第十五条 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动,应当处理好排水、供水、供电、通 行、通风、采光、环境卫生、油烟排放等方面的相邻关系,并不得损害相邻 业主或者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易燃材料、物品使用的安全管理,防止施工现场的各类粉尘、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污水、噪音、振动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十七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2年,有防水 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双方约定长于 上述期限的,按照约定执行。

保修期自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建筑装饰 装修施工方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投入使用时,其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室 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

第十九条 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认 证,并对其出具的检测结论负责。

第三章 公共建筑装饰装修管理第二十条 装饰装修人应当将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

质等级的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禁止无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公共建筑装饰装修活动。

禁止以其他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的名义从事公共建筑装 饰装修活动。

禁止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企 业的名义从事公共建筑装饰装修活动。

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招标的公共建筑装饰装修 工程,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装饰装修人不得迫使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标,不得将一个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肢解后发包。

第二十二条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应当自行组织完成承包的公共建筑 装饰装修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禁止以挂靠的方式承包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第二十三条 国家规定限额以上的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装饰 装修人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 工许可证。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

前款规定以外的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实行备案制度。

第二十四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需要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公共建筑装饰装修 工程与主体工程一并发包的,应当随主体工程一并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未与 主体工程一并发包的,应当单独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装饰装修人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 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一)已经确定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

(二)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 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查;

(三)有保证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并按照规

定办理了中标确认书、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和消防审核等手续;

(四)依法应当委托监理的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已经委托监理;

(五)装饰装修资金已经落实;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装饰装修人是使用人的,装饰装修人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除提供前 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外,还应当提供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同意装饰装修的书面证 明。

第二十六条 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前,装饰装修人应当委托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单位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第二十七条 装饰装修人收到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装饰装修人应当自公共建 筑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室内空气 质量检测报告和公安消防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装饰装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 程项目档案,并自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之日起30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移交有关项目档案。

第四章 住宅装饰装修管理

第二十九条 鼓励装饰装修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对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装饰装修人委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对住宅装饰 装修工程进行施工的,其从事水、电等管线施工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 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统一进行装饰装修的商品住宅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就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保修责任等内容作出约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统一进行装饰装修的商品住宅时,应当向商品房买 受人提供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图、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和包含住宅装饰 装修内容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三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商品房买受人销售未统一进行装饰装修 的商品住宅的,其提供的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明确住宅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 为和注意事项。

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的临时管理规约,应当包含规范住宅装饰装修的内 容。

第三十二条 装饰装修人对住宅进行装饰装修,需要建设单位或者物业 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提供房屋结构图、电气及其他管线线路图的,建设单 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应当予以提供。

第三十三条 装饰装修人在住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向物业服务 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进行登记,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复印件或者能够证明其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装饰装修人是使用人的,还应当提供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装饰装修的书面证明 ;

(二)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三)涉及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事项的,应当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有关单位同意的书面证明或者有关单位的变更设计方案。

装饰装修人不提供前款规定材料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 督促其提供;对拒不提供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有权按照管理规 约或者临时管理规约,禁止施工人员进入物业管理区域。

第三十四条 装饰装修人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签订住宅 装饰装修服务协议。

住宅装饰装修服务协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工期;

(二)允许施工的时间;

(三)废弃物的清运与处置;

(四)住宅外立面设施、防盗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安装要求;

(五)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六)保证金的收取与退还;

(七)违约责任;

(八)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 装饰装修人在住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告知相邻业 主或者使用人。

第三十六条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方应当在施工现场挂牌,明示施工单位 名称和施工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并遵守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改动卫生间、厨房间防水层的,应当按照防水标准进行施 工,并做闭水试验。

第三十八条 封闭阳台以及安装空调外机、太阳能热水器、防盗网、遮 阳罩等设施的,应当遵守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保持物业的整洁、美观。

第三十九条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其他垃圾,应当按照住宅装饰装修服务协议的约定进行堆放和清运,不得向户外抛洒,不得向垃圾道、下水道、通风孔、消防通道等倾倒。

第四十条 因住宅装饰装修活动造成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损坏或者 相邻住宅渗漏水、管道堵塞、停水停电的,装饰装修人应当负责修复;给他 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属于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方责任的,装饰 装修人可以向其追偿。

第四十一条 每天12时到14时、19时到次日7时,不得进行影响 相邻业主或者使用人正常休息的住宅装饰装修活动。

第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对住宅装饰装修活动进行巡查,发现装饰装修人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方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城管执法、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委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施工的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 后,装饰装修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组织竣工验收。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交付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时,应当向装饰装修人出 具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保修书和各类管线竣工图。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承包 合同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有约定的,还应当出具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建 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负责采购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应当向装饰装修人交付 主要材料的合格证、说明书、保修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作出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未作出处罚规定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既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装饰装修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公共建 筑装饰装修人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住宅装饰装修人可处 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坏建筑物原有节能设施或者无障碍设 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 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未进行室内空 气质量检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 不改正的,对装饰装修人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统一进行装饰装修 的商品住宅时,未向商品房买受人提供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图、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或者包含住宅装饰装修内容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 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筑装 饰装修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建的商品住宅统一进行装饰装修的,适 用本办法有关公共建筑装饰装修管理的规定。

从事工业建筑装饰装修活动的,参照本办法有关公共建筑装饰装修管理 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

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部署要求,规范完善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是指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先进成熟、研发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注重装配式建筑相关人才培养培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

第三条 产业基地的申请、评审、认定、公布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产业基地应符合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遵循产能适度、布局合理、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原则。

鼓励各市结合当地实际,以产业基地为龙头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第五条 产业基地优先享受国家、省、市相关支持政策,择优推荐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第二章 基地申请

第六条 产业基地分为部品生产、集成应用、科技研发等类型。

部品生产类企业为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的预制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整体厨卫、内装等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或装备制造企业。

工程应用类企业指具有房地产开发、工程施工、建筑设计、一体化装修、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管理等有关能力的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科技研发类企业为具有较强技术力量、科研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等。第七条 产业基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市场信誉良好,综合实力在行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

(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技术研发团队素质高,研发投入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1%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水平高。

(三)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生产、检测设备齐全,生产工艺、装备先进。

(四)申请部品生产类产业基地的企业,产品先进成熟完善,预制混凝土部件、钢结构建筑部件、部品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分别在10万立方米、5万吨、1万台(套)以上,产品已累计在1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

(五)申请集成应用类产业基地的企业,相应具有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设计甲级资质、监理甲级资质,以及与产业能力相适应的标准化水平和技术、资源整合能力,已累计实施1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近两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六)申请科技研发类产业基地的单位,承担过2项以上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或参编过2个以上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获得过省部级科技奖项。

鼓励拥有国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申报产业基地,并予以优先支持。

(七)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八条 申请产业基地的企业向当地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产业基地申请表;

(二)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企业概况、申报产业基地的目的及必要性、企业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工程实践情况、优势分析、工作目标、进度计划、保障措施等;

(三)企业营业执照、资质、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等相关证书;

(四)企业管理制度、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五)技术标准体系;

(六)其他应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 同一申报单位只允许申报一种类型的产业基地,申报单位为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单位。

第三章 评审认定

第十条 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当地产业布局情况,负责对本辖区内申请产业基地的企业进行初审,择优推荐申报。

第十一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市推荐申报产业基地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二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通过审查的企业进行评审。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一般由5—7名专家组成,根据参评企业类型选择装配式建筑科研、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开发、设计、施工、装修、工程咨询、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委员会应客观、公正,遵循回避原则,并对评审结果负责。

第十四条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产业基地是否符合省、市产业布局;

(二)产业基地的基础条件;

(三)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计划安排;

(四)技术体系先进、成熟性,部品部件生产情况;

(五)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六)实际工程应用业绩;

(七)其他应评审的内容。

第十五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符合条件的,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上公示5日;经公示无异议的,予以认定和公布,颁发牌匾及证书,并按规定纳入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计划;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认定。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产业基地一并纳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产业基地应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期限原则上为三年。

第十七条 产业基地应于每年的1月15日前,按规定向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发展报告、统计报表等相关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并接受监督检查。产业基地研发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没有省或国家技术标准的,应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或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论证。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产业基地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

第十九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或其委托单位对产业基地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和工程应用情况等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第二十条 未完成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产业基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整改期限内仍不能达到要求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撤销其产业基地认定。

第二十一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每三年对产业基地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继续认定为产业基地,评估不合格的撤销产业基地认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后,原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区)有关规定废止。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对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区)进行全面评估。经评估,符合要求的,认定为产业基地;达不到要求的,撤销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区)认定。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7年9月1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9月10日。

第四篇:武汉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人社发〔2012〕47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武政规〔2015〕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开发,安排就业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从事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临时性救助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开发的基层社会管理类岗位;

(二)政府开发的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

(三)政府开发的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其他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具有武汉市户籍的、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主要包括:

(一)女性年满40周岁或者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失业人员;

(二)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

(三)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四)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五)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六)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七)残疾人;

(八)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

(九)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上述人员中已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就业援助的,不再列为公益性岗位援助的对象。第四条

在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开发”的原则,由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由市、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调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岗位的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坚持“因事设岗、适度开发、按需定员、总量控制”的原则,开发总量控制在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1%左右,开发方向应重点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适应全市重大改革的需要、适应全市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优先向基层服务窗口倾斜,向急需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管理的部门倾斜。

结合本市实际,公益性岗位设定为以下4类12种:

(一)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类,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和劳动关系协调协理等2种岗位。

(二)基层民政事务管理与服务类,包括民政工作协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理等2种岗位。

(三)基层市政公共环境及设施管理与服务类,包括公共设施维护协理、公共环境绿化养护协理、公共卫生保洁协理、治安维护协理等4种岗位。

(四)其他基层管理与服务类,包括工会协理、调查协理、统计协理、综治协理等4种岗位。

各区可根据本区实际情况,设定其他种类公益性岗位。

第六条

开发使用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应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提出岗位开发使用申请。

对审核认定的公益性岗位,由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岗位开发使用单位联合发文,纳入全市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管理。其中岗位开发规模、招聘对象、招聘条件与形式、日常管理方式等由同级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确定;岗位人员待遇标准及补贴资金来源渠道由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确定。用人单位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不得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第三章

人员的招聘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工作本着“面向社会、保证重点、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市、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组织实施。

第八条 符合公益性岗位招聘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应持《就业创业证》,按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告要求报名。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按岗位对象不同,采取公开考试或公开考试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考试参照人事考试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1、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社会管理类岗位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属市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组织实施。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等环节后,对考试合格人员,由市人社部门审核后办理备案。对聘用后不到岗或到岗后1个月内因个人原因辞职的,按依次择优聘用原则,从未聘用面试人员中,按序补聘并充实到岗。属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参照以上程序组织实施。

2、基层公共服务类和政府开发的其他类岗位,采取公开考试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聘。属市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根据报名人数情况,采取直接面试确定或推荐安置的办法进行。属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参照以上程序组织实施。

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干事选聘暂行办法的通知》(武人社发〔2016〕21号)文件执行。

第十条

新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经审核后,应在市、区人社部门或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

第四章

用工管理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市直或区直单位服务窗口工作的,应由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见附件1),在街道(乡镇)、社区服务窗口工作的,由街道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合同规定管理。

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不得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实行一年一签订,劳动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续签。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公益性岗位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通报表扬,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励;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下一不再继续聘用。考核具体办法由用人单位制定。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按有关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死亡或已享受退休待遇的;

(三)不能胜任分配的工作且经过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四)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五)连续旷工15日或半年内累计旷工30日的;

(六)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七)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发生变更的,用人单位应于次月10日前将变化情况报同级人社部门,申报补贴资金时应如实报告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情况。

第五章

补贴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依法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岗位补贴确定为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具体补贴标准根据每种岗位的职责任务等不同情况,由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共同协商确定。社会保险补贴按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确定。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由本人承担。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或政策享受期满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九条

新开发的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在市直单位服务窗口工作的,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市财政负担;由市级开发且人员安排到各区服务窗口工作的,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市、区财政共同分担;对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区财政负担。

目前已经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按原补贴方式和资金来源渠道不变。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按在岗人数和补贴标准,定期向市、区人社部门申报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拨付程序为:

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市直单位服务窗口的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由用人单位向市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区直单位服务窗口以及街道(乡镇)、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由用人单位向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1、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登记证或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初次申报时提供);

2、《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初次申报时提供);

3、《武汉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3,每季度提供);

4、《武汉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申报名单》(一式三份,见附件4,每季度提供);

5、《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变化情况表》(一式三份,见附件5,每季度提供);

6、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创业证》原件及证件中记载岗位补贴内容的复印件1份(初次申报或变更时提供);

7、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的《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见附件1,初次申报或变更时提供);

8、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工资凭证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每季度提供)。

市、区人社部门应在收到申报资料的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同级财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将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支付到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银行帐户,将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支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

市、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在《就业创业证》“享受有关就业优惠政策情况记录”栏内,如实记载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停止拨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相关补贴资金。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按要求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情况,造成相关补贴资金流失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造成严重后果的,核减该单位公益性岗位用人计划。

第二十三条

对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问责处理。

第二十四条

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应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发放台帐,加强对补贴资金审核、发放等工作的管理。

每年12月20日前,市直使用单位将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名单报市人社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区直使用单位及街道(乡镇)将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名单报区人社部门。12月20日前,各区将汇总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报市人社部门。第二十五条

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人员数据库,加强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补贴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第七章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武人社规〔2011〕2号)同时废止。

附件:

1、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2、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申报表

3、()年武汉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

补贴申报表(月至

月)

4、武汉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申报名单

5、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变

化情况表

第五篇: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宁德市人社局近日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补贴类型和招聘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据悉,这是宁德市首次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政策文件,对宁德市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提供了更加精准、明确的保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吧。

关于印发《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人社〔2017〕152号

各县(市、区)人社局、财政局,东侨人劳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印发宁德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33号)和《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德市财政局

2017年6月20日

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

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和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城市非营利性、辅助性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如: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卫生保洁员等。)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开发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主;

(二)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安置对象;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顾困难;

(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持规模、动态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规模控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每年7月底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下一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公益性岗位资金使用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进行审核,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下一工作计划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确定下一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

后,应将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情况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的开发计划,征集辖区内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对用人单位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拟核定的岗位数量、时限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及资金需求,提交《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附件1),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核意见,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七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A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岗位劳动贡献、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按

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不高于工资指导价位标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B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

第八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应由企业(单位)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享受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前已享受过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人员,享受期满后,不再重复享受该政策。

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与管理

第十条 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兼顾困难的原则共同负责招聘。具体程序:

(一)方案上报。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出招聘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

(二)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广泛发布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三)组织报名。乡镇或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应根据招聘要求,积极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也可自行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报名人员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就业困难人员申请

公益性岗位登记表》(附件2)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相关证明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四)推荐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会同用人单位组织招聘,进行面试(如因工作需要可增加笔试)。

(五)拟用公示。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或社区(村)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聘用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招聘结束7个工作日内将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用人单位或其委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合同,并将劳动合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依法处理。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二)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三)考核不合格的;

(四)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出现解除劳动关系以及自然减员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即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如确有需要,可按规定流程聘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已满继续留用的,可由当地财政提供适当的岗位补贴。

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的申报和拨付

第十三条 对A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按季预拨、季末结算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A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3);

2、本季度《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附件4)(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3、本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

内对申报材料予以审核,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四条 对B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申报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一季度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已缴纳的社保补贴。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B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5);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

3、上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申报材料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

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每半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六章 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兼顾困难。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虚设岗位、冒名顶替、空岗挂岗、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要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的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城镇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包括离校未就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具有宁德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

登记的以下人员: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开发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

    建筑职业技能鉴定

    建筑职业技能鉴定国家建筑材料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它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山东省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管理办法(推荐)

    山东省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的管理,促进维保行业公平、诚信、有序发展,根据《山东省消防条例》和《山东省消......

    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

    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建筑施工......

    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十七条措施的通知》(X政办〔2018〕X号)、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

    建筑装饰装修木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推荐五篇]

    建筑装饰装修木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 第一部分 建筑装饰装修木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 1.专业名称:建筑装饰装修。 2.职业名称:装饰装修木工。 3.职业定义: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进行木制......

    烟草行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

    烟草行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 烟草物流员(四级)岗位技能鉴定试卷理论考试部分 姓 名: 单 位 名 称: 准 考 证 号 : 得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70题。每题1分,共7......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鉴定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站 站长岗位职责 1.负责鉴定站的全面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执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法规和政策,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2.负责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