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2: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高检发(2010)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已于2010年8月27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第127次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一○年九月一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

2001年全国第一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强化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为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仍然是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还有差距。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关注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各级检察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和职能定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改革发展中必须立足并坚持法律监督属性。一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质上是对公权力的监督,监督对象是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二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居中监督,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在当事人之间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立场,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三是,在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多元化监督体系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发挥着其他监督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其他监督相辅相成、分工制约;四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其基本要求仍然是: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发生的违法情形或生效的错误裁判进行监督;五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主要是依法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意见,促使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和纠正违法情形,既不代行审判权,也不代行行政权;六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依法监督纠正诉讼违法和裁判不公问题,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与此同时,在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过程中,检察机关还承担着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

3.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积极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不断深化民事行政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探索完善中国特色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使监督范围更加明确,监督措施更加有效,监督程序更加规范,监督机制更加科学,监督效果更加明显,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4.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在工作中准确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始终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等决策部署,着力转变执法观念、完善执法机制、改进执法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关注群众的诉求,把加强法律监督同维护人民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把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把执法为民体现到执法态度、行为、作风等各个方面。

——不断深化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坚持遵循司法规律,符合诉讼原理,有利于民事、行政诉讼活动有序高效运行,实现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坚持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处分权;坚持遵循当事人平等原则,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对抗的权利,维护诉讼结构的平衡;坚持遵循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不同规律,尊重审判机关根据双方举证和证据的证明力依法作出的裁判;坚持正确处理加强法律监督与维护裁判稳定性的关系,既反对把裁判的既判力绝对化,又充分考虑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需要,准确行使抗诉等监督权,努力寻求公正与效率的合理平衡。

——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和加强自身监督,推动完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范围和程序,不断创新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机制和方式。

——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既把握检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又尊重审判权运行的内在规律,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正常有序的工作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保障检法两家协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

二、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5.着力加大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力度。坚持把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作为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途径,逐步扩大办案规模,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形成更加有力的监督态势。进一步畅通申诉渠道,加强职能宣传,加强信访工作,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乡镇司法所等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民生热线、派出检察室等新平台的作用,落实便民措施,方便群众诉讼,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程序和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有诉必理、有案必办、及时答复。重点加大办理不服二审生效裁判的申诉案件力度,逐步调整抗诉案件结构。大力推进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建设,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整合检察资源。高度重视发挥基层检察院在执法办案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增强办案工作合力。加快推行网上办案,切实依靠科技提高办案效率、加大办案力度。

6.着力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坚持把抓好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监督纠正错误裁判。同时,注意抗诉与其他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和有效衔接,注意发挥各种监督手段的整体效能。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两种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适用范围、标准和程序,加强跟踪监督,促使错误裁判依法得到纠正。把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违法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提出抗诉,又要通过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更换办案人建议书,及时监督纠正法院和法官在诉讼中的违法行为。把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与发现、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处理结果双向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整体监督的优势、合力与实效。

7.着力提高抗诉案件质量。坚持把办案质量作为取得良好监督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牢固树立办案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办案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实行合议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对抗诉案件特别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集体研究,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的审查把关作用。全面推行抗诉书说理制度,提高说理性,增强说服力,促进法院依法改判。完善跟踪监督机制,认真履行出席再审法庭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检察长、副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对再审结论确属错误的视情启动后续监督程序。健全办案质量评查机制,重点加强对再审维持原判案件的质量评查,重视查找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加强类案研究,总结成功经验,正确掌握抗诉标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8.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牢固树立抗诉与息诉并重的观念,依法妥善处理申诉案件,积极化解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防止矛盾叠加、升级。对不立案、不提请抗诉、不抗诉、终结审查等案件,耐心释疑解惑,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探索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对当事人双方有和解意愿、符合和解条件的,积极引导和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配合人民法院及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及时对各类案件可能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科学制定处理预案,妥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因执法办案不当引发涉检信访。探索将息诉、和解工作纳入考评范围,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要求。

9.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注重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发现普遍性、倾向性、事关全局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建议,促使相关部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对行政诉讼的监督,深入研究行政诉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对该受理不受理、该立案不立案、违反审理期限等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途径和措施,建立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相衔接机制,保障行政诉讼依法进行。既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该抗诉的依法抗诉,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和侵权行为加强监督,注意发现政府部门在行政行为中存在的违法情况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完善管理方式。

10.着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通过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维护和提升执法公信力。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加强对诉讼活动中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促进审判权、执行权的规范行使。善于发现申诉案件反映和隐藏的执法不公、不廉问题,及时移送职务犯罪线索,提出加强整改的检察建议,推动惩治和预防执法、司法腐败。积极开展类案监督研究,使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由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拓展,促进公正司法。察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加强改革探索和理论研究,完善民事行政检

11.继续推进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改革探索。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明确对民事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的改革任务,深化各项改革论证和试点,稳妥推进民事行政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注意根据民事行政诉讼规律和检察监督职能定位探索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手段,充分考虑检察监督对诉讼进程和审判活动的影响,认真研究不同情况下检察监督的合理、有效方式,保证检察机关的监督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又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继续开展民事执行监督、调解监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改革探索,总结经验,加强规范,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12.高度重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办案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受理、立案、审查和抗诉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明确执法标准,强化办案责任,建立健全立审分离、案件审批等制度。加强检察机关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认真落实抗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实行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分别由控申部门负责受理、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负责审查制度。强化上级院对下级院办案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抗诉案件备案制度,注意加强对申诉人不服下级院不立案、不提请抗诉等决定的复查。重视征求人民法院对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完善和落实听取各方当事人及律师意见、回访当事人等制度。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作为深化检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除执法依据、办案程序要全部公开以外,还要实行审查结果、法律文书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

13.构建各级检察院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高检院和省级院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办理申诉案件,加强对下指导,加强理论研究和立法调研,加强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地市级检察院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办理申诉案件,加强工作调研,加强本地区案件的协调办理,采取交办、转办等方式统一组织基层检察院办案工作;基层检察院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办理申诉案件和上级院交办、转办案件,积极开展调解监督、执行监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违法调查,以及受上级院指派出庭等工作。

14.加强理论研究。把民事行政检察理论作为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开展对民事行政检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高度重视民事行政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立法研究以及实务研究。建立健全理论人才建设、理论成果宣传转化等机制。确定一批有针对性的重大研究课题,约请检察系统的专家和法学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展研究,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法律监督能力

四、加强民事行政检察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15.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民事行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16.加强专业化建设。重视对民事行政检察专业人才的培养,分级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库。高检院和各省级院分别建立一类、二类人才库,加强民事行政检察人才的评选和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专家的评审复审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在司法界、法学界有影响的高层次专家型人才。根据各类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的专业特点,确定民事行政检察干部的专业培养方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培训特别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岗位练兵活动,实现分级全员培训,提高民事行政检察人员适用法律能力、证据审查能力、文书说理能力、再审出庭能力以及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等能力。

17.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高度重视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增强防腐蚀、拒拉拢、抗干扰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遵纪守法、廉洁从检的自觉性。严明办案纪律,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检察人员与当事人、律师、法官的关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公正执法的苗头性问题,坚决查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树立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成效

五、加强领导,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更大

18.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社会支持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各级检察院要坚持主动向党委、人大报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事项和重大案件办理情况,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人大的重视支持,协调解决监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决定,认真研究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人大交办的申诉案件,不断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活动载体,大力宣传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和改革成效,扩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19.坚持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各级检察院党组特别是检察长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经常听取汇报,深入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民事审判监督、行政诉讼监督与刑事诉讼监督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各级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要注意增加熟悉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委员,加强对民商事和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规范检察委员会研究讨论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制度,明确抗诉案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的范围,加强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切实发挥集体决策、审查把关作用。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20.加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适应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根据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规律与业务特点,科学设置机构,保障民事检察与行政检察两项职能充分履行、协调发展。有条件的省、市级检察院可以增设机构,逐步实行民事检察部门和行政检察部门分设。采取充实、调整、引进并举的办法,增加办案力量,改善队伍结构。配强各级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应当任命为检察委员会委员。适当增加地市级以上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人员编制,新增政法专项编制要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倾斜,提高民事行政检察人员的比例。注重内部挖潜,把具有较强民事行政法律功底的人员调整、安排到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工作。招录、引进检察人员时,要把熟悉民商事和行政法律专业的人员作为重点。争取从法官和律师队伍中引进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办案经验丰富的骨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一定比例的办案辅助人员。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民事行政检察业务骨干到法院挂职办案,在上下级检察院、东中西部检察院之间互派骨干挂职锻炼。完善激励表彰机制,保持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相对稳定,为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篇: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职责和规程

楼主:检察院民事行政 时间:2014-01-27 11:35:00 点击:63 回复: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举报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职责和规程

一、民事行政检察职能

1、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3、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4、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二、受理

第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第二条 不服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调解的申诉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一)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诉,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

(一)判决、裁定、调解书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但对财产分割部分不服的除外;

(三)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四)人民检察院已经审查终结作出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基于检察监督作出判决、裁定、决定的,当事人再次申请监督;

(五)当事人对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提出申诉,不能说明未提出上诉理由或理由不正当的;

(六)当事人申请对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当事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或者人民法院正在处理的;

(七)其他不属于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情形。

第四条 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应当提交申诉书、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身份证明或者其他相关证明,以及证明其申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第五条当事人提出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后,分送到有管辖权的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办理。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在接收材料后应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受理条件的,控告检察部门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向申请人、被申请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三、立案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立案:

(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可能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可能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情形的;

(四)有证据证明其他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活动可能违法、错误的。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受理后三个月以内审查终结。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由检察长批准。

四、审查

第九条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连同案件卷宗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将提请抗诉的决定通知案件当事人。

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应当制作检察建议书或者抗诉书发送同级人民法院,并将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通知案件当事人。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一)原裁定确有错误,但依法不能启动再审程序予以救济的;

(二)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再审的庭审活动违反法律规定的;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存在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抗诉条件,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并制作决定书送达案件当事人:.(一)申诉人在原审过程中未尽举证责任;

(二)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不足以证明原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但处理结果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不大的;

(四)原审违反一般性的程序规定,但未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五)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终结审查:(一)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二)申诉人撤回申诉或者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

(三)申诉的自然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申诉的;

(四)申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没有权利义务承受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人放弃申诉的;

(五)申诉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证据,致使审查无法继续进行的;

(六)其他应当终结审查的情形。

第三篇: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嘉禾县人民检察院 欧阳辉

在我国的宪法体制中,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负有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其目标是通过行使民行检察权,对违法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予以纠正,监督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司法公平与正义。

一、民行检察监督的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民事抗诉制度是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的。(因行政诉讼法基本上是照搬民事诉讼法的,这里主要以民事诉讼法为例)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总则”第十四条规定了“检察监督原则”,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而第一百八十六条至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检察机关通过对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提起抗诉,来体现检察监督原则。这一规定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以诉讼程序加以落实,这是一九九一民事诉讼法较之于一九八二年民事诉讼法只规定检察监督原则而未规定任何配套程序的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自此,抗诉成为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主要方式。并由于民事诉讼法将其在审判监督程序 中予以规定,因而抗诉具有了法定性、规范性、监督的后果强制性等特点。二OO七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对于检察机关抗诉制度的修改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将抗诉事由进一步具体化,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的事由统一起来;二是限定了法院对抗诉案件裁定再审的期限和再审法院的级别。显然,这次修改对于解决抗诉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缺乏针对性。目前,现行的民事抗诉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事诉讼法的总则规定与分则规定存在矛盾,导致检法存在分岐。显然,作为监督对象的“民事审判活动”范围远远大于“生效判决、裁定”。在理论上,出现了检察监督与当事人处分权、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检察监督与诉讼效率等矛盾和冲突,并引发抗诉乃至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存废的激烈争论;二是抗诉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的主体身份混同,抗诉与申请再审功能重叠。很多人是将民事抗诉作为当事人的救济途径来认识的。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有相当一部分抗诉案件是被法院驳回后当事人又向检察院申诉的。检、法两家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把握标准不一,不仅造成法院、检察院大量重复劳动,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使法院的裁判和司法权威受到更多质疑,不利于当事人对正确合法的生效判决服判息讼。三是抗诉作为诉讼程序缺乏必要的规范,我国民事抗诉制度规范不足,需加以改善。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诉讼法中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只规定了法院再 2 审,没有规定审理期限,有些法院就采取消极拖延的方法,长期不开庭审理,拒绝检察院查阅审判卷宗;而有些检察院为了片面追求抗诉率,做当事人工作要其放弃正常的上诉而向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进行抗诉。

二是就权利效力而言,民事、行政检察几乎不存在任何权力特征。因为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只是提起再审程序,依然是由法院进行自身纠错,检察机关并不具有直接纠正的权力。再审结果实质上取决于审判机关的自身态度。因为监督的基本含义是监督者督促被监督者履行职责和义务,一方面有督促之责,另一方面则要求监督者不可越位代行其责。

三是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从《民事诉讼法(试行)》的以调解为主,改变为新《民事诉讼法》的“谁主张谁举证”。证据的来源改变了,原来是“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虽然费时费力,但来源相对可靠,而改革后强调当事人举证,而举证的时间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庭辩论结束前,缩短到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一个月。而且举证质证认证环节不规范,无限制地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得检察监督抗无可抗。

四是两院从业人员数量素质的不对等性。就湖南省全省而言,检察从事民行的人员为四百多人,法院从事民行审判的 人员为三四千人;且检察人员从事民行检察的人员时间普遍较短,而法院从事民行审判的人员一般都在十至二十年以上,审判经验较足,加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一般检察抗诉的案件维持原判的较多,且时间拖得长,与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和期待存在很大差距。

二、“两高”会签文件的背景

人民群众要求检察机关加大监督力度的呼声很高。据悉,2011年全国“两会”收到要求检察机关加大民事行政法律监督力度的议案、建议、提案就有20多件。

据统计,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2139件;对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督促起诉33183件,支持起诉21382件;对认为裁判正确的44201件申诉案件耐心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近年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检察工作全局中仍然是薄弱环节,民行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长期以来,民行检察工作受制于三大瓶颈,影响了监督职责的全面充分履行。首先,法律规定缺失是最大的难点,直接导致了检察机关难以开展相应的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其次,现行法律有关民行法律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造成实践中出现难以操作的问题。

第三,地市级以上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案件多,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而基层院民行检察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素质等方面与工作要求还很不适应。

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不公、不廉、不严的问题时有反映,尤其对一些民商事案件裁判不公的问题反映强烈。党的十七大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法委将完善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和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范围、程序列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和民事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在中央政法委的领导下,“ 2010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简称“两高三部”)会签公布了《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文件;2011年3月10日,两高会签公布了高检会[2011]1号《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关于在部分地方开展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司改文件,并联合召开座谈会部署文件的贯彻落实。

两个文件会签后,民行法律监督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科学、有利于检法两家通过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达到 互促共进目标的参考模式。《若干意见》规定了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监督的范围、程序。《试点通知》可以说更有开创意义。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两高”就开展民事执行监督试点的范围、方式和程序达成共识,并规定对于国家机关等特殊主体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因不当干预难以执行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相关国家机关等提出检察建议。两个文件的会签,具有三方面的意义:表明了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民事执行进行法律监督的积极态度;弥补了现行法律的不足,增强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为正在进行的相关立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司法实践基础。

2010年11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目前,已经有24个省级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要求加强诉讼法律监督,其中有12个明确要求加强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一些地方法院也与检察院就民事执行活动监督会签了文件。

三、加大宣传执行力度,推进民行工作发展

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行检察是检察工作中 相对薄弱的环节。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切实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关注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作出了构建“以抗诉为中心,坚决慎重调查违法行为,积极稳妥开展执行监督,依法有序探索督促(支持)起诉”的多元化监督格局的工作部署。而多元化监督格局就是要整合全省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在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实行任务分解,工作各有侧重。具体为省院以抗诉为重点,市级院以办理提请抗诉案件为重点,县级院以办理违法行为调查、督促(支持)起诉、执行监督为重点。今后,民行检察监督的工作不单是以抗诉为主,还增加了司法人员违法行为调查,包括司法人员收受当事人钱物、接受宴请、办案程序方面、实体方面违法、执行不力等问题,经举报都可对司法人员进行调查。发现问题的,检察院有提出检察建议限期改正;建议更换办案人员;通过组织程序上报运用调查结果等权利,涉嫌犯罪的,将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立案查处。对于公益事 业受损的、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等案件,民行检察部门将开展督促(支持)起诉,最大化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检察机关尤其是要着力把握民行检察工作面临的历史机遇,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两院三部文件和两院文件,学习领会高检院二次民行工作会议、《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和省、市民行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院当中掀起学习、宣传、调研、执行的新高潮。

要向县委、人大和政府及相关单位作好汇报和座谈。要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专题汇报,争取由县人大转发有关文件或制定有关决议;通过向政法委汇报争取在全政法系统招开有关座谈会,传达有关精神和布署下步执行工作;要及时与法院作好沟通和座谈,取得法院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两院会签有关文件,建立起健全正常有序的工作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保障检法两家协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要积极与司法局、法制办取得了联系,召开由法制办、司法局及所辖基层股、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从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传达有关精神,聘请相关人员作为人民检察院联络员,扩大宣传和增加线索来源。

民行检察部门要通过线索和自身发现案件,重质不重量,开 展好司法人员违法行为调查、执行监督、督促(支持)起诉,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边学边精,及时总结、调研。

通过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维护和提升执法公信力。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加强对诉讼活动中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促进审判权、执行权的规范行使。善于发现申诉案件反映和隐藏的执法不公、不廉问题,及时移送职务犯罪线索,提出加强整改的检察建议,推动惩治和预防执法、司法腐败。积极开展类案监督研究,使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由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拓展,促进公正司法。

2010年7月13日

第四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决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决定

高检发[2007]3号

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保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监所检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监所检察工作的领导

1.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诉讼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加强新形势下监所检察工作,对于促进监管场所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保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保障刑罚正确执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各级人民检察院要切实把监所检察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监所检察工作领导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具体措施。检察长要经常听取监所检察工作汇报,切实解决监所检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年要定期深入监所检察工作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3.上级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基层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设立工作联系点,了解和掌握监所检察工作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监所检察职责和重点

4.监所检察的主要职责是:

(1)对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执行刑罚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2)对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3)对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督监外执行罪犯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6)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7)对罪犯又犯罪案件和劳教人员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对立案、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8)受理被监管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的控告、举报和申诉;

(9)承办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5.监所检察工作要重点开展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监督纠正侵犯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等工作。

三、积极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

6.各级人民检察院要把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作为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7.努力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通过设立宣传栏、举报信箱,个别谈话,召开被监管人及其家属座谈会,加强与监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受理相关人员的举报、控告等,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规范案件线索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分级上报备案,严禁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有案不办。

8.加强监所检察部门与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属于重大、复杂或者跨地区的职务犯罪案件,经检察长决定可以交由反贪污贿赂或者反渎职侵权部门办理。对于交由反贪污贿赂或者反渎职侵权部门办理的,监所检察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9.提高监所检察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所检察部门办案力量。各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要配备一名负责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充实相应的侦查骨干力量。

10.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办案活动,严格办案纪律,确保办案安全,提高办案质量。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应当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程序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11.各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要紧密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四、建立、完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机制

12.建立对减刑、假释的提请、裁定活动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呈报、审批活动全过程同步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发现刑罚执行机关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情形的罪犯违法提请、呈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发现罪犯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情形,刑罚执行机关未提请、呈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及时提出检察建议。

13.建立羁押期限预警提示、提前告知和纠正超期羁押催办督办、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建立人民监督员对超期羁押案件监督制度,切实防止超期羁押案件的发生。

14.加强与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联系,互通信息,研究解决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派驻检察机构应当与监管场所的信息系统实行微机联网,实现动态监督。加强事故检察、安全防范检察,发现监管活动中的违法情况,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15.对下列罪犯刑罚执行和监管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并逐人建立档案:

(1)职务犯罪的罪犯;

(2)涉黑涉恶涉毒犯罪的罪犯;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侵财性犯罪的罪犯;

(4)服刑中的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

(5)从事事务性活动的罪犯;

(6)多次获得减刑的罪犯;

(7)在看守所留所服刑的罪犯;

(8)调换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

(9)其他需要重点监督的罪犯。

16.对被监管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的申诉,经审查认为原判决有错误可能的,移送申诉检察部门办理,认为申诉理由不成立的,做好息诉工作。

17.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工作中,应当建立和完善以下工作制度:

(1)监所检察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看守所检察、劳教检察和监外执行检察流程管理制度,明确监所检察各项业务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

(2)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派驻检察岗位责任制。明确派驻检察的职责、任务和要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等。

(3)请示报告制度。对于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出现的重大违法问题、重大事故和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

(4)检务公开制度。实行监所检察职责、工作程序、办案纪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工作考评制度。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的业务工作考评。根据监所检察工作的特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派驻检察机构业务工作考评办法,省级人民检察院制定考核细则。

五、规范派驻检察机构建设

18.对设立的派出检察院和在监狱、看守所、劳教所、拘役所设置的派驻检察室,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派驻检察人员每月派驻检察时间不得少于十六个工作日。

19.除直辖市外,派出检察院一般由省辖市(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派出。省辖市(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派出的检察院检察长与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主要负责人由一人担任,派出检察院检察长应当由与监管场所主要负责人相当级别的检察官担任。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理顺。

派出检察院内设机构要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体现“小机关、大派驻”的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派出检察院对所担负检察的监管场所要设置派驻检察室,检察室主任应当由派出检察院副检察长或者相当级别的检察官担任。

派出检察院由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领导。派出检察院的各项业务工作,应当由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统一管理和指导。经费保障独立预决算或者直接拨款。

20.对于没有设置派出检察院的监狱、劳教所,一般由市级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对于看守所、拘役所,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对应的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派驻检察室以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名义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并由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

派驻检察室主任应当由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的负责人或者相当级别的检察官担任。

21.派驻检察室实行规范化等级管理。定期开展规范化检察室等级评定工作,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每三年评定一次,二级、三级规范化检察室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每两年评定一次。对评定的规范化检察室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降低或者撤销规范化等级。

22.将派驻检察机构基础建设纳入检察机关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科技强检的要求为派驻检察机构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施和器材装备,积极推进派驻检察机构的“两房”建设,解决好办公、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和住宿用房,认真落实派驻检察人员的补助,为派驻检察机构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23.常年关押人数较少的小型监管场所,可以实行巡回检察。对小型监狱、劳教所一般由市级人民检察院进行巡回检察,对小型看守所由对应的人民检察院进行巡回检察。实行巡回检察的,每月不得少于三次。

六、加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

24.加强监所检察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监所检察人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执法观,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积极探索法律监督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监所检察工作。

25.抓好监所检察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选配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组织能力的人员到监所检察部门的领导岗位。尤其要配强省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领导班子,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精通、能办案会监督、善于协调、有开拓精神的干部担任监所检察处处长。上级人民检察院要积极与组织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沟通和协商,解决好派出检察机构领导正职的配备问题。

26.逐步优化监所检察队伍的人员结构。把综合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监所检察部门,对不适合在监所检察部门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

27.对监所检察人员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禁接受被监管人及其家属的吃请、礼物及提供的娱乐活动,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为被监管人通风报信、打探案情,对于监所检察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28.把监所检察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纳入检察机关整体培训计划。针对监所检察业务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定期对监所检察部门及派出检察机构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为适应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需要,对监所检察人员定期进行侦查业务培训。

29.实行派驻检察人员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省级人民检察院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定期交流轮换制度。交流轮换工作由人民检察院政治部门负责,监所检察部门协助。

建立派驻检察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派驻检察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民检察院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派驻检察人员”评比活动。

30.重视监所检察理论研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理论研究平台和载体,形成理论研究氛围,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监所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加强被监管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宣传中国检察机关在保护被监管人权利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决定(2000年5月2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决定

(2000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通过)

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思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加大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新形势下,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相对薄弱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担负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修订刑法的相继实施,给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任务,加强检察制度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颁布了《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规定,适用于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为全面落实新时期检察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勤政廉政方面的作用,特就加强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作如下决定。

一、把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摆在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1.依法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政权建设的需要,是确保检察机关各项法律监督顺利开展,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当前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2.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要本着“开拓、加强、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适应“两法”修改带来的变化,立足于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长远发展,在开拓中加强,规范中发展。

3.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必须:(1)坚持服从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指导思想;(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坚持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4)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5)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

4.把依法积极查办案件作为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中心任务。切实做到:把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决不动摇;办案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决不放松;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必须长期坚持,决不手软。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查办大案要案。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反腐败总体部署,重点查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犯罪案件;司法人员枉法追诉、枉法裁判、刑讯逼供犯罪案件;负有管理市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经济安全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等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报复陷害、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要围绕国企改革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根据本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结合办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有资产,1

在服务大局中发挥职能作用。

5.大力提高侦查水平。坚持以证据为中心开展侦查工作,适应“两法”修改的要求,在严格办案程序、办案规范、办案纪律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侦查意识,善于运用刑事政策,切实讲究侦查艺术。要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分析渎职侵权犯罪特别是新领域、新罪名案件的手段、特点和规律,研究对策,摸索经验。对侦查工作中的疑难、复杂问题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要加强渎职侵权检察理论研究工作,逐步建立渎职侵权检察理论体系。

6.切实加强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领导。把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工作的力度和打开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局面,作为检验一个检察院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标准。各级检察长和主管副检察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此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部署、案件查办、队伍建设、物质保障等重大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要亲自指挥协调、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在关键案件、关键问题上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二、正确履行侦查工作职责

7.重视案件的初查。初查可根据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方式,既可以秘密进行,也可以公开进行。对过失犯罪,或者危害结果比较明确的,可以公开调查。初查严禁对证人、关系人、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初查中,可以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配合调查。可以提前介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调查工作。

8.严格执行立案标准。发现有达到立案标准的涉嫌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发现或认为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是人为责任,有犯罪事实存在的,应当立案。

9.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办理案件。对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又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兼职的,应按其犯罪过程中实际起作用的职务认定主体身份,确定案件管辖;对利用何种职务暂时难以确定,但已构成犯罪的,检察机关可先行立案侦查,待查清事实后,再按规定移送管辖。

对属于渎职犯罪案件认定要件的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应当按管辖分工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涉及渎职犯罪的相关证据的,检察机关可直接进行调查,也可请有关单位、人员协助查证。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依法立案的案件,要依法通过立案监督程序通知其立案侦查。对重特大渎职犯罪案件所涉及的必须及时查清的案件,经上级检察机关同意,可以并案查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立案侦查。

10.采取强制措施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根据侦查工作需要,适时运用或变更。要树立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法定手段,是法律规定的重要侦查对策的观念,增强采取强制措施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过失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好,能够积极配合侦查工作的,可以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或者不采取强制措施。严禁超期羁押和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11.办案中要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要运用科技手段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为侦查办案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案件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12.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侦查指挥协调机制。强化对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大案要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逐步形成以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中心的分级负责、逐级领导、信息畅通、指挥有效的侦查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大案要案分级办理,充分发挥上级检察院在侦查工作中的指挥协调作用。上级检察院对重大案件、疑难案件可以交办、提办、参办、督办,对需要若干个检察院共同侦查或者需要并案侦查的重大案件,可以由参办检察院共同的上级检察院成立指挥机构,集中查办。上级检察院要建立办案骨干档案和办案人才库,必要时,统一调配,集中使用,突破大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

13.强化分州市院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责任和侦查指挥职能,建立以分州市院为“龙头”,县区院为支点的办案体制,形成区域联动,上下一体,指挥有力,协调高效的侦查工作运行机制。分州市院直接指挥调度所辖县、区内的渎职侵权罪案侦查工作,一般案件可由县区院办理;大要案件、疑难案件可由分州市院直接办理或侦破后交由县区院办理,也可在分州市院的直接指挥调度下由县区院办理。

14.建立健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备案审查制度。线索受理、初查、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处理结果均应按规定向上级院备案。上级检察院收到备案后要及时审查,必要时应当派员指导。发现下级检察院办案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应立即指出、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该立不立的,要督促;对督促无效的要通报批评。

15.积极开展主办检察官的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办案责任制。要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渎职侵权案件侦查工作规律和特点,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办案责任制。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保障侦查工作依法进行。

16.建立请求专业协作制度。根据渎职侵权案件涉及法律、法规多,领域广,技术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办案中要争取有关部门和技术力量的协作和支持,可请审计、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稽核、仲裁等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发案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协助办案,也可向他们咨询,请其出具有关技术性证明。

17.改革和完善办案考核机制。建立受理、初查、立案、破案、结案等贯穿侦查工作全部过程的综合业务考核体系,全面准确评价工作业绩。

18.建立获取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的信息网络和协作机制。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公民和单位举报。加强与信访办、纠风办和各新闻单位的联系,建立健全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纪检、监察、工商、税务、海关、审计等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

建立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之间的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侦结反馈制度。把诉讼监督与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各内设机构在办案中发现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的,要及时移送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也可以共同初查。

19.坚持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内部制约制度。严格实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管理、案件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申诉复查职能分离。举报中心统一归口接受案件举报材料,对涉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线索要在接受后七日内移送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时涉嫌渎职侵权犯罪和其他犯罪,主罪是渎职侵权犯罪的案件线索,应当优先移送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进行初查。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自行发现的案件线索经分管检察长批准,可以直接办理,但应当将案件线索和办理情况向线索管理部门备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涉嫌贪污贿

赂等其他犯罪的,经主管检察长批准,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可以一并侦查。对重大案件的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部门可以提前介入,熟悉案情,审查证据,保证案件质量。各部门在案件线索移交和案件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20.深化检务公开。实行办案程序、办案标准、办案纪律公开,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义务。凡公开调查的过失型案件,结案后要向被调查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通报调查结果,不断探索检务公开的新路子。

21.完善渎职侵权犯罪预防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牢固树立标本兼治的思想,在不断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同时,重视做好预防工作,积极探索结合办案开展预防的最佳实现形式。根据渎职侵权犯罪所涉部门多数负有社会管理、市场管理职责的特点,要特别注意防止权钱交易和权力滥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不断探索犯罪预防的新方法、新措施,逐步形成检察机关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预防犯罪的工作机制。要把渎职侵权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犯罪预防的总体格局之中。

22.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移送和配合协作制度。要积极支持纪委对有关案件的协调,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需要了解情况,熟悉案情的,应当积极介入,但不出具检察院的文书,不动用刑事法律手段。对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要认真进行审查,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且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开展侦查,并注意搞好工作上的衔接。检察机关受理或者立案侦查,尚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认为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下级检察院需要提请上级纪委协调时,通过上级检察院办理。

23.严格执行查办要案的党内请示报告制度。要案的初查需要接触被调查对象的,应向党委主要领导同志报告;立案要向党委请示,同时向上一级检察院报告,上级检察院应当及时进行协调。侦查终结时,案情发生重大变化的,要向党委报告和上级检察院备案。其他重要案件,在查办的同时也要主动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

坚持向人大报告制度,主动接受监督。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决定、决议,要认真贯彻。

24.要加强人权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积极宣传我国在保护人权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所取得的成就。

积极开展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国际司法合作,按照法律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范涉外取证、缉捕和涉案款物移送等事宜,拓展国际司法合作渠道。

加强同港澳地区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办理涉港澳地区案件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四、加强渎职侵权检察队伍建设

25.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检察官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落实一岗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办案第一线,在办案时间较长、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办案组,应当建立临时党支部(小组)。要加强对渎职侵权检察干部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6.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执法水平。根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涉及知识领域广、部门多、法律、法规专业性强等特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各级检察院要着眼于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水平。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要按照分工培训各级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干部。

27.加强渎职侵权检察机构和队伍建设。通过机构改革,统一和规范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名称。要按照工作职责清晰、力量配置科学、流程运转高效的原则,加强机构内部建设。贯彻优化组合、配足配强的精神,加强渎职侵权队伍建设。通过考试考核,严把渎职侵权检察干部上岗和任职关。在轮岗中,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保留和充实业务骨干。要把政治强、业务精、具有较高组织指挥能力、有检察实际经验的优秀检察官充实到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领导岗位。

28.对渎职侵权检察人员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执行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九条“卡死”的硬性规定、廉洁从检十项纪律,严格办案纪律,认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要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到办案全过程,延伸到业余时间,确保廉洁奉公,拒腐防变。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严重不负责任,疏于对队伍的监督、管理,姑息及隐瞒本部门违法乱纪现象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

29.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创建“五好”检察院和“争创人民满意的检察院,争当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活动,在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定期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及时对工作出色、办案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记功奖励、嘉奖,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对工作成绩优异的侦查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因秉公执法、敢于办案而遭受打击报复及其他不公正待遇的侦查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护,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0.坚持科技强侦,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手段在侦查办案中的作用。根据渎职侵权犯罪主体层次高、作案手段隐蔽、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当前要逐步配齐办案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和技术器材,以便及时发现、搜集、固定各种证据,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检察信息网络系统的运用,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要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逐步运用计算机对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历史资料、案件线索、办案工作动态、案件及社情动态等大量信息进行管理,提高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联动、协调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办案经费和装备保障机制,优先保证查办渎职侵权大案要案的办案经费。

下载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