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2:3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汕头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6-10 【生效日期】2002-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业经第6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六月十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汕头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汕头市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接受行政机关委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中央、省驻汕国家行政机关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第三条 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工作,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以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效能建设主体,以行政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为基本手段,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奖励与惩戒、效能建设与监督检查、勤政廉政与创建文明机关相结合,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促效能。

第四条第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模范遵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汕头市公务员信用守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坚持公开、公正、效能的办事原则,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采取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方便行政管理相对人。

第五条第五条 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行政机关各负其责。市设立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检查本规定的实施。

第六条第六条 实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对本机关效能建设负有组织领导职责,要加强对本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本机关行政管理和机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办事效率。本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是考核其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依法履行各自职责。职责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为主负责的机关应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其他机关应积极配合,对本部门负责办理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并移交其他部门,不得相互推诿、拖延不办,贻误工作。

各机关在执行行政法规、国家部门规章和各行业的有关规定时,要与汕头市的实际相结合,按照依法行政、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相统一的原则,从有利于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发展出发,从方便基层和企业办事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政策、法规的最佳效应。

第八条第八条 大力推进市、区县(市)、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政府部门及所属派出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政务公开。凡是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以及政府及政府机关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的秘密事项,都要对外公开。政府政务公开的重点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和出台的政策,政府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及完成情况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等。

第九条第九条 行政机关必须公开本单位的行政职能、职责范围;机关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过程、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以及单项职责的承办部门、承办人员、负责人姓名;机关办事纪律、服务承诺,以及违诺违纪的投诉途径、处理办法等。还应无偿提供各单项职责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要求的材料,以备索或备查,并设立咨询窗口、咨询电话,由专人负责,有条件的设立电子查询系统。

审批制度改革后保留下来的各部门的审批事项,都要对社会公布,同时要公示审批事项的手续要求、法律依据、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通过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

行政执法部门要公示行政执法的项目、法律依据、执法程序、处罚等事项。同时实行执法人员执证上岗、亮证执法。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要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按物价部门要求公示其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及投诉电话等内容。缴费办法按财政部门规定办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查询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办事结果,但涉及国家秘密和确须保密的事项除外。

第十条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公示所属各科室的职责范围,职责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应制定并公示办事流程图;职责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由为主负责的机关或本级政府指定一个行政机关牵头制定并公示办事流程图。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佩证、置牌公开身份,证、牌应有本人相片及姓名、职务。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行政机关要推行“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办事事项,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事项的办事程序须经过多个环节办理的,要调整优化内部作业流程,采取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机制,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不同行政机关对同一事项的管理,提倡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办公制度。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逐步建成全市各级政府机关信息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网络。政府机关要创造条件,推行网上办公、政务查询,逐步实施网上申报、登记、审批;口岸单位要加快电子执法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电子报检、审单、转单、查验、签证等,方便企业办事。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必须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定员、定岗、定职责,根据本单位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保证内部分工协调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必须实行办事时限制度。凡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办事时限的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办事时限的,必须结合实际制定时限,尽可能简化和规范审批环节与手续,优化办事规则和程序,压缩办事办文时限,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并向市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备案。

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办事请求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提出意见而又无正当理由的,视为同意,并予以补办批准手续。但其请求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的除外。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实行首问责任制。行政管理相对人到行政机关办事时,首位接受询问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经办科室。经办科室没有工作人员在场时,应告知其联系电话。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行一次性告知制。承办人应一次性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规定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要求的全部书面材料,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是否手续完整、齐全。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马上办理,不能马上办好的应出具回执并告知办事时限。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要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不予办理的,应向行政管理相对人说明理由,并向直接行政领导报告并备案。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不得迟到、早退、缺勤,上班时间不得办私事,有事外出,须事先报告主管领导,属“窗口”单位的,主管领导要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两天以上无法上班的,要向直接行政领导汇报正在办理的事项,做好交接手续,直接行政领导要及时指定人员代行其职责。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违反规定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承担义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文明行政,和蔼待人,不得刁难人,严禁骂人。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遵守机关组织纪律,对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决定、命令应坚决执行,尽快办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不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明确提出,上级机关和领导不接受的,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决定、命令执行,但可以向再上一级机关报告。

各机关承办上级机关和领导的交办事项,自受理之日起,应随件附经办情况报告,载明各经办环节办理时间,经办人应签字,以示负责。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具体办法由市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区县(市)设立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负责受理和调查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辖区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投诉,组织调查、协调处理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建议所在行政机关或监察部门作出诫勉教育、效能告诫的处理。对构成行政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有权要求被投诉单位和人员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材料,并就被投诉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助、配合投诉调查。

市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可以直接受理区县(市)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有权办理的事项。

市、区县(市)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通过接待来访,接受来函,设立投诉电话、投诉箱等方式,受理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对投诉应当保密并认真办理,限时答复投诉结果。市、区县(市)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的办公地址、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应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市)政府可以聘请社会各界和新闻工作者作为机关效能监督员,对辖区内行政机关执行本规定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明察暗访。对于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衙门”作风严重的机关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处分,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市)政府组织对本级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具体评议办法由市效能建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因办事手续繁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效率低下,行政管理相对人反映强烈的,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整改计划,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限期实施。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和人员违反本规定的,由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责令和责成纠正。

行政机关严重违反本规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的,机关效能投诉受理中心可以建议其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或监察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可以建议监察部门提请同级政府追究该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诫勉教育:

(一)不佩证、置牌上岗,经指出不改的;

(二)首位接受询问的机关工作人员不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经办科室及其联系电话的。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诫勉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效能告诫: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或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又不能马上办好的事项不出具回执的;

(二)申请资料不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的;

(三)不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查询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办事结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或承诺时限内就所办事项作出决定或者提出意见的;

(五)无规定依据、不按规定程序,或越权审批有关事项的;

(六)没有指定人员代办业务或被指定人员不履行职责的;

(七)违反规定要求相对人承担义务的;

(八)刁难、骂人的;

(九)对上级决定、命令不执行的;

(十)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一年内被诫勉教育三次以上的,可予以效能告诫;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一年内被诫勉教育二次以上的,可予以效能告诫。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诫勉教育、效能告诫由监察部门或所在行政机关作出。诫勉教育、效能告诫材料存入本人人事档案。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构成违纪的,由监察部门追究其政纪责任。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被通报批评的行政机关取消当年评选先进资格。

被效能告诫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年内被告诫一次的,当年年终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一年内被告诫两次以上的,当年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所在行政机关应调整其工作岗位,符合规定辞退条件的,给予辞退处理。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服效能告诫的,可向同级监察部门申诉。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模范执行本规定,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奖励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阿克苏地区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的规定

《阿克苏地区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的规定》(修订)(行署2010年10月25日第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0年11月2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依法行政,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阿克苏地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三条 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为目标,坚持“公开、公正、高效”的办事原则,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采取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方便群众办事。

第四条 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工作以各级机关为建设主体。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奖励与惩戒、效能建设与监督检查、勤政廉政与创建文明机关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机关各负其责。行政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本规定的实施。效能监察部门具体负责受理效能投诉工作。

效能监察部门可在本级政府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机构。

第六条 实行机关效能建设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机关主要领导为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组织领导责任,切实解决本机关行政管理和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第七条 各级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涉及不同机关的业务,主要负责部门应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不得相互推诿、拖延不办、贻误工作。

各级机关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方便基层和企业办事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法规、政策的最佳效应。第二章

效能制度建设

第八条 各级机关实行公开办事制。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对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且宜于公开的;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类事项;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且对稳定大局具有一定影响的政务等,均应对外公开。

公开的形式为设立政务公开栏、召开政务发布会、提供备索材料及设立咨询窗口、咨询电话、电子查询系统、网上公开等。根据政务公开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实行分层次公开。

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可通过新闻媒介、开设行风热线和咨询电话、设立政务公开栏、编写服务指南和手册、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

第九条 各级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定员、定岗、定职责,科学、合理地制定本单位每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内容、数量、质量以及完成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时限。明确分工,严格考核,做到职责分明,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杜绝推诿扯皮。

职责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应明确主办科(室)并公示办事流程图;职责涉及不同行政机关的,由主要责任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制定并公示办事流程图。

第十条 各级机关实行服务承诺制。各级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应当实行承诺服务,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将服务事项、内容、程序、标准、依据以及监督办法等向社会公开,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限的承诺。承诺的内容要反映本部门业务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所作的承诺要简洁明了、切实可行,严格按照承诺办事。

第十一条 各级机关实行限时办结制。各级机关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对职能范围内的管理服务事项,应当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办结。法律、法规、规章未明确规定办事时限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时限,作出服务承诺并向社会公开。对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及时办理、限时办结。

第十二条 各级机关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待群众来访或办理有关事务时,本单位第一位接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首问负责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属于本职责范围的,要认真负责地进行处理、答复,并一次性告知相关的办事程序及要求,能当场办理的要及时予以办理;条件不符合或手续不齐全的,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属于本职责范围的,应耐心详细地告知当事人承办该事务的具体部门及所处位置,不得相互推诿、态度生硬,必要时要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机关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各级机关承办人应一次性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告知规定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要求提交的全部书面材料,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手续是否完整、齐全。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能当场办理的应立即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主动说明原因,出具回执并告知办事时限。

第十四条 各级机关实行AB岗工作制。各级机关要在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实行两个岗位之间顶岗或互为备岗的AB岗工作制度。即当A角出差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承担该项工作时,由B角接替完成该项工作,并切实负起责任。A、B岗人员应相对固定,不得空岗、缺位。凡面向社会、基层的窗口单位,其办理审批、审核、发证、报名等事项的相关岗位必须实行AB岗工作制。

第十五条 各级机关实行失职追究制。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单位领导对本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不重视,制度不落实,给国家、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单位有关负责人相应的惩戒、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机关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决策后评价制、风险评估制,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第三章

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条 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行为。行政不作为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等。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不予办理的,应向行政管理相对人说明理由,并向直接行政领导报告。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行政机关出具书面理由的,行政机关应当出具,并告知相对人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机关组织纪律,对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应坚决执行,尽快办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不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明确提出,上级机关不接受的,按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执行,但可以向再上一级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 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违反规定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承担义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文明行政,和蔼待人;不得刁难、训人;严禁出言不逊。

第二十条 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勤;上班时间不得办私事;有事外出,须事先报告上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因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两天以上无法上班的,要向直接行政领导汇报正在办理的事项。

政府督查部门和效能监察部门应当对各级机关“元旦”、“春节”、“5·1”、“10·1”、“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节假日后上班情况进行检查,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上班时间禁止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看影视节目、查看股市行情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班时间禁止到茶社、棋牌社、洗浴场所、歌舞厅等休闲娱乐场所;下基层或开展公务活动期间,禁止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第二十二条 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能合并开的会议就合并开,能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就不开集中型会议,能开小会解决问题的就不开大会,没有实质性问题的会议一律不开;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尽量控制文件数量,提高文件质量;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少说空话、大话、套话,切实转变会风、文风,提高工作效率。

开会期间不得睡觉、玩弄手机、响铃扰会,不得代会、迟到、早退等。

第二十三条 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仪表着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做到仪容、仪表得体,服装整洁、朴素大方,稳重、干练、富有涵养。

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着装颜色、款式应当与工作环境相协调,禁止穿短裤、背心、拖鞋;禁止着无袖、超短裙和各类奇装异服;女同志尽量避免着过于紧身或开领过低的服装。

男同志不得蓄长发、蓄胡须,女同志发式应当端庄大方,不能染烫色彩过于艳丽的发式,化装要得体,饰物佩戴得当,鞋跟尽量避免过高过细。

第二十四条 各级机关应当设置工作人员亮相牌;工作人员在外执行公务时,应佩证或置牌公开身份。证、牌应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等。

第二十五条 各级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结合实际制定绩效考评的项目、内容和标准,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本级考核相结合、内部评议与社会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量化、综合考评。

第二十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操作、规范化管理。

第二十七条 效能监察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机关执行机关效能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或明察暗访。地区各级机关可以聘请机关效能监督员,对本机关执行机关效能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章

受理效能投诉

第二十八条 地区效能监察部门负责受理和调查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各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投诉,各县(市)效能监察部门负责受理和调查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本县(市)行政区域内的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投诉。

各级效能监察部门应当通过接待来访,接受来电(函),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网上投诉等方式,受理效能投诉。

第二十九条 投诉受理工作机构接到效能投诉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自办、转办或督办的处理。自办、转办或督办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因其他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自办件在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后,转办或督办件在征得发文单位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并告知投诉人。特殊情况的除外。

第三十条 投诉受理工作机构调查投诉时,应当由两人以上组成调查组。调查结束后应形成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调查的依据、事实内容、被调查人的责任、被调查人的态度和调查处理意见等。

第三十一条 在调查中发现投诉事项已经司法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仲裁机关受理的,投诉受理工作机构应当终止调查。

第三十二条 效能投诉工作纪律:

(一)对转办的投诉事项推诿不办,查处不力,致使投诉人重复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承办机关和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二)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对投诉人的投诉行为进行阻挠、压制;不得打击报复投诉人;不得干扰、阻碍调查处理工作。违者,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三)为投诉人保守秘密,严禁泄露投诉人身份或将投诉材料、投诉人相关情况透露给被投诉人。违者,视情节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三十三条 效能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权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助、配合调查;有权要求被投诉单位和人员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材料,并就被投诉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第三十四条 各级机关因办事手续繁杂、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行政管理相对人反映强烈并进行投诉的,效能监察部门有权要求机关负责人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计划。

第三十五条 建立效能投诉督办制度。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对转办的效能投诉办理结果确有不当或者办理不力的,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部门有权责成其重新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行政监察部门有权向所在机关提出整改要求,或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必要时,行政监察部门可直接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七条 对于严重违反本规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拒不执行本规定的行为,由行政监察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构成违纪的,由本级或上级行政监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总结经验、鼓励先进。

政府督查部门和效能监察部门结合日常督查或明察暗访情况,对机关效能建设好的单位予以表扬。

第四十条 效能监察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地区其他单位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阿克苏地区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5月22日印发的《阿克苏地区关于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的暂行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户口迁移若干规定》的通知(汕府〔2003〕132号)

【发布单位】汕头市

【发布文号】汕府〔2003〕132号 【发布日期】2003-07-31 【生效日期】2003-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户口迁移若干规定》的通知

(汕府〔2003〕13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市府直属各单位:

《汕头市户口迁移若干规定》已经2003年7月11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汕头市户口迁移若干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凡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下统称城市中心区)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户口迁移工作应当符合我市人口发展规划,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公安部门负责户口迁移的审核、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计划生育、外事侨务、民政、对外经济贸易、教育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本规定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经市组织、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调入城市中心区工作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及其具备随(调)迁条件的配偶、父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未成年子女(十六周岁以下,下同)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

(一)调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专(中技)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或属副处级以上干部;

(二)调入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专(中技)以上学历并取得助师以上职称(含高级技工);

(三)调入教育系统到幼儿园任教的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到小学任教的,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高级职称;到中学、大中专院校等其他学校任教的,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任教两年以上或取得高级职称;

(四)属特殊岗位人才或急需人才、技能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的,应具有中专(中技)以上学历;

(五)属国家统一分配并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具入户证明的跨市、县安置的归国留学人员。

前款规定中属夫妻分居两地和父母身边没有子女,要求照顾调动安置的人员,其入户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第六条第六条 城市中心区居民的配偶、未成年子女以及身边无子女的父母(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上),申请投靠配偶、父母、子女的,可以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其中,属申请投靠配偶、父母的,当事人还必须提供在原户口地办理的计划生育证明书;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必须全额缴清社会抚养费,并且夫妻一方的户口在城市中心区外五年以上。

第七条第七条 购买城市中心区新建商品房(住宅)的业主及其配偶、父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子女,可以根据购房的套内建筑面积数额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35-50平方米的,迁入1人;51-80平方米的,迁入2人;81-100平方米的,迁入3人;购房面积在101平方米的以上的,迁入4人。

按照前款规定申请入户的,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未成年子女应当与其监护人同时申请。

第八条第八条 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经营合作期在5年以上的内联企业,根据该企业的投资总额配给职工集体户口,投资总额在100万元-500万元的,配给5人;投资总额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配给10人;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配给15―20人。在城市中心区工作2年以上的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其中,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助师以上职称;技术骨干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工以上等级证书。

按照前款规定迁入户口的人员已婚的,其配偶及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第九条第九条 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城市中心区投资兴办企业的,其亲属可以根据投资数额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每投资50万美元迁入1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城市中心区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其亲属可以根据捐资数额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每捐资50万港元迁入1人。

第十条第十条 经市政府驻外机构管理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外地驻汕办事机构,可以根据该机构性质配给集体常住户口,属办事处的配给5人,属联络处的配给3人,其符合本市规定的干部调入条件的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下列人员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中心区:

(一)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专(中技)以上学历并取得高级职业资格,经市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招收录(聘)用的干部、工人;

(二)根据市政府《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来汕工作的若干规定》引进的优秀人才及其配偶、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未成年子女;

(三)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来城市中心区自谋职业的人员;

(四)经市民政部门批准发给《收养登记证》的城市中心区居民的子女;

(五)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调(迁)回城市中心区,现家庭基础仍在城市中心区的困退知青和支边内调人员;

(六)经市人事、民政或老干部管理部门批准,家庭基础在城市中心区的离退休干部;

(七)经国家、省公安部门批准回城市中心区定居的外籍华人、华侨、台湾同胞以及符合安置条件的归国难侨;经市公安部门批准回城市中心区定居的港、澳同胞;

(八)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未成年子女,其父母均从事远洋、地质、勘探等野外作业或均是现役军官,并在城市中心区有亲属的;

(九)经市人事部门批准安置在城市中心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迁)家属;

(十)经部队师级以上政治部批准,符合随军条件的驻汕部队军官的家属;

(十一)受市政府表彰的优秀外来劳务工;

(十二)在城市中心区连续暂住七年以上并连续七年申领暂住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有计划生育证明、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流动人员;

(十三)经市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接收分配工作的生源地不在城市中心区的普通高等、中等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

(十四)生源地在城市中心区的普通高等、中等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

(十五)原家庭基础在城市中心区的退学人员、境外就业人员、寄养在外地的未成年人、劳改释放人员、以及解除劳教、少教人员;

(十六)按国家计划统一录取的普通高等、中等院校的外省生源新生;

(十七)办理恢复户口手续的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生育的子女;

(十八)经上级民政部门批准安置来城市中心区的转业士官、复员退伍军人。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安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规定规定的条件审核户口迁移的申请,并在公安部门警务公开规范的时间内作出决定是否核准,不同意户口迁移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公安部门应当将涉及户口迁移的条件、办理程序以及有关手续等事项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当事人对公安部门做出的审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户口迁移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市公安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南澳县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户口迁移办法。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实施前市政府发布的有关户口迁移的政策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量化标准规定

汕头市人民政府令

第150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量化标准规定》业经2013年9月9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郑人豪

2014年1月23日

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量化标准规定

为规范汕头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确保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对市政府作出的涉及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细化、量化如下:

一、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编制各类总体规划、重要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具体为:

(一)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各类总体规划;

(二)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三)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环境保护、城市绿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保障性住房等重要设施专项规划;

(四)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五)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较大区域及位于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等重要地带的区域规划。

三、制定落实上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

—1—

四、编制政府立法规划、计划,规章和重要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或者废止。

五、财政预决算编制、重大财政资金安排(含潜在需由财政承担资金责任的项目)、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的决策,具体为:

(一)编制市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草案;

(二)涉及金额三百万元以上的重大财政资金安排(含潜在需由财政承担资金责任的项目);

(三)使用市级财政性资金或者市政府融资投入三千万元以上,且占项目总投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

六、涉及资产价值(原价)五百万元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

七、下列企业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或者企业改制、转让国有资产、产权、债权致使我市国有资本对该企业不再拥有股份或者丧失控股地位的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决策事项:

(一)总资产一亿元以上的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二)总股本一亿元以上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三)关系国计民生以及政府资源垄断性企业、公共福利性企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主要包括自来水总公司、汕头港务集团公司、市公交总公司、市汽运总公司、市轮渡公司等企业。

八、按照《广东省定价目录》和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权限范围内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重要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定价办法或者具体价格的确定和调整:

(一)城市污水处理费;

(二)机动车辆路桥通行费;

(三)自来水价格(在国家、省规定的范围内);

(四)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票价;

(五)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收费;

(六)停车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

(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费;

(八)清洁卫生费及生活垃圾处理费;

(九)管道燃气销售价格。

九、韩江流域、练江流域等重点区域污染综合整治。

十、市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涉及被征收人户数二百户以上,或者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征收决定。

十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

(一)制定全市性机构改革方案;

(二)制定区域性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十二、全市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村(居)民自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决策。

十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

十四、市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重大行政决策。

十五、本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汕府

【发布单位】汕头市

【发布文号】汕府办[2002]47号 【发布日期】2002-04-13 【生效日期】2002-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汕府办[2002]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业经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四月十三日

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确保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本预案为汕头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适用于一次性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水上溢油50吨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的原则。

(四)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府直属有关部门及国家、省驻汕的单位、行业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汕头市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

汕头市设立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下设若干个应急处理前线指挥。

(一)指挥中心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市级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

总指挥:市长

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和主管公安、卫生、交通、能源、财政的副市长及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副市长。

成员:市经济贸易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汕头海事局局长、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

主要职责:

⑴负责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修改;

⑵督促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制定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严格执行;

⑶督促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建设、环保、质监、海事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救护队伍,组织实施演习;

⑷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事故的救援救护和善后处理工作,并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特大安全事故情况;

⑸根据特大安全事故救援救护的实际需要,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驻军,协调驻军参加事故的抢救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援。

(二)前线指挥

由市级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的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事故应急处理前线指挥。

1、特大火灾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消防局局长(支队长)

副指挥: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副支队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2、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市交通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3、特大建筑质量事故前线

指挥:市建设局局长

副指挥:市建设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4、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市公安局主管爆炸危险化学品工作的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5、特大泥、沙、石场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指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副指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7、特大中毒事故前线

指挥:市卫生局局长

副指挥:市环境保护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8、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特大水上溢油事故前线

指挥:市交通局局长

副指挥:汕头海事局局长,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9、特大海上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副指挥:汕头海事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10、其他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指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正职,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主要职责:

⑴负责相应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的制定和修改,组织实施演习;

⑵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在事故前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救护和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及监督协调工作;与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接收指令,随时报告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或者请求予以必要的救援救护力量增援;

⑶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事故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指挥中心;

⑷承办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指挥员的替补

上述指挥员外出或不在岗时,由其所任职的政府或行政部门按照领导职务自高至低的原则依次替补到位。

三、救援救护队伍及任务区分

(一)抢险救灾队伍

由市公安局、公安消防局、交警支队各分别组织一支30人以上的抢险救灾队伍,作机动应急调用。

由市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各分别组织一支能应对建筑工程、城市建筑物、燃气、泥沙石场事故的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由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由汕头海事局组织水上交通事故、防止溢油扩散和污油回收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二)医疗救护队伍

由市卫生局组织以市中心医院、二医院、中医院、防疫站、职防所及汕大医学院附

一、附二医院为主力的卫生医疗救护队伍,负责事故伤害人员的紧急救治保障。

(三)治安队伍

由市公安局组织安全事故现场维护社会治安队伍,维持事故区域的治安。

(四)通讯联络队伍

由市科学技术局(市信息产业局)牵头,会同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组织电信部门成立通讯救灾队伍,保障通讯联络畅通。

(五)供用电安全队伍

由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电力部门成立供用电安全抢险队伍,确保特大安全事故现场的电网安全和供电保障。

(六)供用水安全队伍

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组织自来水部门成立供用水安全抢险队伍,确保安全事故现场自来水的水质安全和供用水保障。

(七)后勤物资供应队伍

由市经贸局牵头,会同市交通局组织商贸、石油、运输等企业成立后勤物资供应队伍,保障抢险救灾物资、能源供应及运输。

四、应急处置办法

1、任何部门、任何单位接到特大安全事故报警后,必须立即报告市政府(电话:8988608)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电话:8254930)。

2、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当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事发单位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在事故首发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前线,按照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指挥处置,组织救援救护;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3、事故发生单位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如实向前线指挥报告事故发生原因和现场危险物品存放情况,并堵塞危险源。

4、特大事故发生后,在市应急处理前线指挥未到位前,事故应急处理的前线指挥由事故发生所在地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5、“110”接警后,公安维护社会治安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疏散人员,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6、“119”接警后,消防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扑救;前线指挥应立即将险情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7、“120”接警后,医疗救护队伍应立即赶赴现场救护伤员,并布置各医院参加抢救工作;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

8、“122”接警后,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救灾排险;前线指挥应立即将险情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9、“12395”接警后,海事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救助人员和船舶,防止溢油扩散和进行污油回收;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

10、市经贸、安监、公安、消防、交警、建设、环保、城管、规划与国土、交通、卫生、海洋与渔业、质监等部门接特大安全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控制事故扩大,降低损失。

11、各支救援救护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向前线指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救援救护人员和装备情况;并接受指令。

12、各支救援救护队伍在应急救援救护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并做好相应的情况记录,如实向前线指挥或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的情况。

13、市气象局负责向市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发生地当时的气象资料情况;对因雷击造成的特大安全事故,市气象局应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查明事故原因。

14、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监控安全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危害情况,并向前线指挥或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15、市职防所负责监测安全事故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并向前线指挥或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16、事故发生单位与其主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要积极妥善做好受灾人员的善后工作,解决灾民的吃、穿、住问题。

17、市民政局负责死难者的遗体收殓火化等后事处理工作。

18、市外事侨务局、市台湾事务局负责安全事故中涉外涉港澳和涉台事务的协调处理工作。

19、市旅游局负责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协调及游客安置工作。

20、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统一对外新闻发布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规定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