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

时间:2019-05-14 03: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

第一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

【发布单位】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汕府〔2009〕93号 【发布日期】2009-05-11 【生效日期】2009-05-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汕府〔2009〕9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安委办反映。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

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省政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精神,迎接国家今年底在我省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现场会,进一步加强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广东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粤府函〔2009〕52号)的部署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安全发展的要求,围绕建立“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要求,突出抓好指挥平台、救援队伍、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等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高应急保障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目标任务。通过试点,推动形成覆盖各区县、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市、区县二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我市预防和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二、试点内容

(一)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上新台阶。目前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虽已建立,但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的明确上距省试点工作要求还有差距,需在试点过程中完善落实;市直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要相应巩固加强;各区县也要抓紧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其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任务比较艰巨的金平、澄海、潮阳、潮南等区在今年上半年前要率先建立。

(二)启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启动指挥平台建设,实施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视频接入系统、应急专家管理系统、移动指挥系统和桌面演练系统等5大系统建设。并开展企业视频接入试点,力争年底前每个区县有1-2家企业接入试点。同时,与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初步实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要推进各级政府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摸清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队伍资源情况,依托公安消防、公安交警、汕头海事局等部门现有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在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建设局、质监局、卫生局、水利局、电力局等有关部门整合建立一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二是要推进村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将在澄海区抓试点,探索与村居安全协管员聘用相结合的村居安全事故初始化自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四)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物资调查,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物资资源,力争今年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个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库。

(五)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值班室,建立值班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日常值班和紧急状态下应急值守工作,确保24小时不间断值班。二是严格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第九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每宗必报,一宗一报,坚决防范和杜绝迟报、漏报或者谎报、瞒报事件的发生。市安委办、市安监局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各区县安监局和市级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后,在按规定逐级上报同时,应报市安委办、市安监局值班室,电话:88992004,传真:88992029。三是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有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对分析评估,及时总结上报事故救援工作情况,研究分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趋势和特点,为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及时修订辖区或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要继续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今年10月份之前,市、区县安委会和市直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各组织一次综合性协同演练,并将演练方案、总结及相关材料报市安委办。

(七)加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要认真搜集总结和宣传报道应急救援的先进经验,推动应急救援工作向纵深开展。

(八)积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协调机制。制定出台《汕头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职责》,理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明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的综合协调及各类事故处置的主要负责部门,明确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责、权限、分工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在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中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事故救援响应快速、应对科学、保障有力。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4月底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4月中下旬召开的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以及我市贯彻会议精神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试点各项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扎实有序地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全面推进(5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省的试点方案及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制订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重点推进安全生产“一案三制”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村居安全事故初始化自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等工作。

(三)总结评估(10月1日至10月31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推广应用,并上升为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巩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试点活动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认真分析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把试点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分解到具体单位,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要提出批评,督促改进。市安委会将对各地、各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试点内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是国家安监总局给我省下达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省政府推进安全发展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我市各级政府应对这一建设项目工作给予相应的投入,建立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培训、演练及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信息报送工作,及时上报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报刊、墙报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好的典型、案例,形成试点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汕府办〔2009〕83号 【发布日期】2009-05-14 【生效日期】2009-05-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汕府办〔2009〕8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我市的土地后备资源缺乏,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67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5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市的建设用地需求量仍将较大,走内涵挖潜、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是保障我市经济建设用地需求,促进汕头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希望广东成为全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明电〔2009〕1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9〕27号)要求,为切实推进我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如何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中心思想,以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建立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基础,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评价、监管、考核为保障,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严、建设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的科学发展道路,为汕头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资源保障和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强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科学配置城乡、区域、产业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产出率。设立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指标等,实现至2012年,每新增亿元GDP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逐年下降,全市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质按量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使汕头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的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思想解放推动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手段创新。通过改革创新,破解资源保障与保护的难题,使改革创新和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试点工作的始终。

2、坚持统筹规划,开源节流。发挥国土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和刚性效力,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拓展建设用地和开发耕地新空间,整合用地,重点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3、坚持市场调节,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合理调整供地政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占用成本的约束和产出激励作用。

4、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建设用地供应向产业升级和城乡优化布局倾斜,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5、坚持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调查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切实落实政府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责任制。

6、坚持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和优势,认真选准试点工作的切入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应用。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严格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引导建设项目按规划用地并少占或不占耕地。

1、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制定相应农业政策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组织落实,提高耕地的比较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以至增加耕地的方向发展。(市农业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等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2、制订鼓励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优惠政策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组织落实,建立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直接增加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地区的经济收入,保证当地农民享有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切实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努力增加补充耕地储备指标。(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促进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设置要求,制订地区间差别化供地政策措施。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地区、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

1、研究制订用地效率评价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制订全市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供地指南,鼓励高效用地。(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经贸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2、整合现有开发区,推进工业企业集中进园进区,以“集约”促“节约”,对土地利用绩效高的开发区实行用地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园区集约用地示范带动作用。(市经贸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区级工业区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

(三)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1、健全完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建设局、规划局、经贸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

2、探索完善现行土地税费制度,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成本。(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地税局等部门负责)

3、建立有效的用地批后监管制度,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4、探索改革土地使用权转让增值收益分配办法。(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

5、制订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政策。(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等部门负责)

6、研究探索宅基地管理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市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四)深入挖潜,整合盘活现有建设用地。

1、开展对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以及闲置地和低效用地的清查工作,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闲置地的处置力度,优先开发利用废弃地、空闲地和低效用地。(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局、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2、制订扶持政策和试点办法,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旧城办、规划局、财政局、经贸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制订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政策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用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与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建设局、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五)健全经济调节机制,加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

1、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约束粗放浪费用地行为。(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2、继续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深化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

3、在确保国家土地收益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改革现行一次性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方式。(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

4、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5、建立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完善具体管理办法。(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6、完善土地储备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储备项目。积极收储国有改制企业划拨土地,盘活国有土地资产。(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六)开拓土地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减轻建设占用耕地压力。

1、在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做好专项规划,积极改造开发部分低效园地和山坡地,按项目管理规定可将新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局、财政局、林业局等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2、积极开展未利用地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做好专项规划,把开发未利用地作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加建设用地的有益补充。(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结合汕头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多的特点,按照省、市海洋功能区划和符合生态保护、防潮、防洪、船舶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制订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开展围海造地工程,增加建设用地,减少建设对农用地的占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规划局、海洋渔业局、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海事局、东部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4、研究制订围海造地的鼓励政策措施。(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海洋渔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5、研究探索采用政府出资、公司运作的模式和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进行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开发整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人事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负责)

6、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筹集资金,用于开展“三旧”改造、低效园地和山坡地改造、围填海工程和生态保护用地等重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七)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

定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并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实际效果的好坏、国家法律的修改和形势的变化对试点示范工作进行及时的修正。(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订方案阶段(2009年5月完成)。

(二)推进实施阶段(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按照工作方案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建设工作,逐项落实工作任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操作办法。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全面总结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的阶段性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市原成立的“围海造地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并增补部分成员,名单如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国土资源、规划、财政、建设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国土资源、规划、财政、建设、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经贸、劳动保障、交通、水利、环保、监察、国有资产、科技、地税、港口管理、海事等部门和市委农办、东部经济带管理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保税区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

市政府建立国土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另文规定)。

各区县政府也要建立国土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和联合执法机制,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强化用地监管。

1、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问责制,构建覆盖土地审批、供应、使用全过程、各工作环节紧密衔接、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监管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

2、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完善动态巡查通报和社会监督机制;强化乡(镇)村两级土地巡查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基层协管员制度和国土资源管理志愿者制度的开展。(协管员制度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志愿者制度由团市委牵头会市国土局负责)

3、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从严查处违法案件,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发生。(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市处理土地违法问题督导组成员单位负责)

(三)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规划指标,将规划控制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抓紧汕头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并同步开展区(县)、镇(街道)的规划修编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2、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的项目和工程,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基本农田的,可按照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衔接,先补后调,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等级不降低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原则,编制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待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同意后,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四)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的应用。

充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提升相关调查、清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利用监管水平和效率。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构建国土监察动态监测网络。在加快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保护目标,准确核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进一步细化土地的类别,科学界定水域归类。在规划中探索水面不计入建设用地规模的做法,小水库的水面列入坑塘水面,与河流相连的水库水面可不作为建设用地统计。(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水利局负责)

(五)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新机制。

按照“约束要严、激励要实、责任要明”的原则,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列入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每年对各区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成绩突出的区县予以奖励,并在分配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予以倾斜。鼓励开发区高效利用土地,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达到要求的开发区,可以申请整合依法依规设立的开发区,或利用符合规划的现有建设用地扩区,促进产业集聚,集中布局。(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以及市人事局、规划局、建设局、统计局等部门负责)

(六)鼓励扶持“三旧”改造。对开展“三旧”改造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和占用农用地的,按照“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利用上级下达的国家专项的“周转指标”安排解决。对历史形成的无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属已建成使用的,按“区别对待、调减规模、依法处置”改造,以促进用地布局优化和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七)对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建立各类工程节约集约用地设计标准。

1、支持国家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探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多途径、多渠道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办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并根据土地资源条件,鼓励各行业在各类工程设计中积极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建立和完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规划局负责)

2、鼓励技术创新,支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节约用地。(市建设局牵头负责)

(八)营造试点示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和有关政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确保试点示范建设顺利开展。(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文广新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新闻单位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加强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下简称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力,就要在充分发挥现有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区域应急救援队和大、中企业应急救援队建设,形成结构合理、上下贯通、纵横衔接、互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就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科学决策能力;就要进一步抓好基地、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建设的投入,配强配齐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器材,确保关键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响;就要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搞好演练,不断增强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

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急救援是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一环,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地位重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十二五”规划》(安监总应急„2011‟186号)规定:“到2015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能力全面加强,适应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需要,并为其他灾害的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在机构、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重点县以及高危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安全,把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付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作为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一个重要方面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并且与当前形势及实际工作有着紧密而必然的联系。

第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提高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应急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的必要支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事故抢险救灾、排除重大隐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迫切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共同构成了安全监管四大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果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滞后,整个安全监管体系就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时期,事故不仅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因此,加强安全生2

产救援体系建设,努力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矿商贸企业发展迅猛,建设项目逐年增多,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这些变化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崛起的同时,也客观地增加了事故的发生频率。因此,建设运转协调、反映快捷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加快城市建设进程的需求,也是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映能力的需求。

二、我市救援体系现状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法制基础、应急体制和运行机制(简称一案三制);根据国家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安监部门负责事故灾难救援的牵头协调工作和组织参与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

(一)我市预案建设现状

2009年-2013年,经市政府同意,分别印发了《***市烟花爆竹事故灾难部门应急救援预案》和《***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部门应急救援预案》(部门预案)、《***市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9年,政府专项预案)、《***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10年,政府专项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3年)。

(二)目前我市救援体制现状

1、***市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处(加挂***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牌子)

根据市编制办公室****年的批文,在***市安全监管局正式设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处(加挂***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牌子),核定**名行政编。

2、区、县(市)安监部门救援机构

目前,区、县(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对应急救援工作和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工作上只是应付,部分区、县(市)安监局未将应急救

援职责落实到位,认为应急救援工作不是安监部门的事,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3、救援队伍 ①****消防支队

2009年,全省统一在消防队加挂了应急救援队的牌子,按照新修改的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消防队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略)

(三)近年来救援演练工作进展

从2011年以来,我市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契机,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基本上改变了原来每年只有2-3次应急演练的局面,明确了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活动工作的主管领导、组成人员和办事机构,指定由市安监局应急办具体负责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近几年基本上做到了演练周中天天有演练,安全生产月前后经常有演练,基本上形成了区县市、市直部门、各行业积极参与的局面。

三、目前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急救援管理机构不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迄今为止,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比较少,未成立统一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这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

2、应急救援机制尚不健全。事故预警、报警、事故响应和伤员救治机制尚未形成,有可能造成一些事故报告不及时、采取救援措施不及时、伤员救治不及时。

3、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许多行业还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队伍,4

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制还不完善,不够专业且力量分散,步调不协调。

4、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许多企业未建立起适应本单位实际、处置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部门、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缺乏衔接;预案修订、评审、备案、演练制度不健全,千篇一律,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欠缺。如缺乏应有的事故应急救援通讯设备、防毒用品等专业救援设备设施。

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完整的生产经营单位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包含生产经营单位的坐标、基本情况、主要产品、厂区及周边布局等应用服务的应用平台,以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各部门信息共享的需要。

2、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部门信息集成。一是依托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整合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市应急办及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集成、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从而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监控;二是整合力量,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管理制度,为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设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

3、依托企业、社会,政府补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要以企业、社会的现有的专业队伍为基础,安监部门申请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补充装备、扩展技能、加强训练,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一方投资多方受益。在盘活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分布、危险源分部和交通地理条件,调整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布局,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仅要考虑专业现场救援的工程抢险队伍,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立有效的协调、指挥机制,将其他救援机构纳入安全生产救援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救援

力量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达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整体功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一条必须理顺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经费保障渠道。特别是人员工资、日常经费、装备费用,必须纳入同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4、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使演练常态化、习惯化。“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高救援的业务素质才是提高救援能力的根本。演练的目的一方面是检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对应急预案的缺陷进行诊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反应能力、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应急演练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练,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练。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分为单项演练、组合演练和全面演练。单项演练是为了发展和熟练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而进行的演练;组合演练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练,其目的是要达到交流信息,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全面演练是应急体系内所有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组织或其中绝大多数组织参加的演练,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执行任务的能力,检查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能否充分高效地调配和利用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演练的目标应侧重在现实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缺陷(包括脆弱性)分析上,以便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应急能力。

5、加强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是提高应急救援业务队伍素质和提升公众预防突出事故的意识的有效手段。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要在应急预案制订和修订的全过程以至完成后,不断加强应急法规政策和有关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要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国内外应对突发事故的经验教训,定期对各级应急指挥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形成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沉着冷静、科学决策、措施果断的处置突发事故的指挥员。同时,加强对普通民众、在校学生的应急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教材,努力提高公众预防突发事故的意识和知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故的信心,并形成良6

好的公众监督机制。

五、实施步骤

调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将我局应急救援的工作职能定位在:综合协调、指挥调度、指导帮助、应急培训。即:对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及时传达贯彻,对有关部门密切协调和配合,对内部相关处室有效地衔接;指导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效地调度救援队伍和内部相关处室;对基层安监部门和各救护队进行检查指导,争取经费支持。

1、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工期长,要想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做到一步到位、整齐划一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符合现实的。应在保证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用2-3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全市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具体可以分三步走:2013年,先采购和建设资金需求量不大的急需的项目和设备,用不太多的资金,初步建成具有基本功能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如,人员配备、计算机、无线通讯等可先行建设,而车辆定位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等资金需求量大的设施设备可待以后有资金时再逐步投入;2014年,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内部联动机制,完善企业信息申报系统(增加电子地图,完整录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如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相关信息和图片等),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救援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分批、逐步投入后续资金对尚未建立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建设,对先期投入不足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完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反映灵敏、运转协调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当地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专业救援组织和力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实施应急联动。通过市应急办将110、119、120、122及矿山救护、水上救护、防化抢险、水电气抢险、护林防火等应急救援系统,纳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实现统一应急、联合行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3、进一步完善预案的编制、备案、演练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各相关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备案、演练管理工作,在2014年联合市应急办在全市开展应急预案的综合检查,凡是有预按的就要按照预案进行演练。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审定、管理应急预案。全面收集各有关部门的预案,建立协调机制;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17号令,开展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工作,2014年年内三大高危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率提升到100%,同时,全面开展八大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工作;2015年全面提升八大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率,争取网上备案率达到80%。

第四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汕府

【发布单位】汕头市

【发布文号】汕府办[2002]47号 【发布日期】2002-04-13 【生效日期】2002-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汕府办[2002]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业经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四月十三日

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确保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本预案为汕头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适用于一次性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水上溢油50吨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的原则。

(四)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府直属有关部门及国家、省驻汕的单位、行业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汕头市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

汕头市设立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下设若干个应急处理前线指挥。

(一)指挥中心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市级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

总指挥:市长

副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和主管公安、卫生、交通、能源、财政的副市长及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副市长。

成员:市经济贸易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汕头海事局局长、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

主要职责:

⑴负责汕头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修改;

⑵督促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制定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严格执行;

⑶督促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建设、环保、质监、海事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救护队伍,组织实施演习;

⑷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事故的救援救护和善后处理工作,并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特大安全事故情况;

⑸根据特大安全事故救援救护的实际需要,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驻军,协调驻军参加事故的抢救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援。

(二)前线指挥

由市级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的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事故应急处理前线指挥。

1、特大火灾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消防局局长(支队长)

副指挥: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副支队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2、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市交通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3、特大建筑质量事故前线

指挥:市建设局局长

副指挥:市建设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4、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市公安局主管爆炸危险化学品工作的副局长,市公安消防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5、特大泥、沙、石场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指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副指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7、特大中毒事故前线

指挥:市卫生局局长

副指挥:市环境保护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8、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特大水上溢油事故前线

指挥:市交通局局长

副指挥:汕头海事局局长,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9、特大海上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副指挥:汕头海事局局长,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10、其他特大安全事故前线

指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指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正职,事发地的区、县(市)长

主要职责:

⑴负责相应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的制定和修改,组织实施演习;

⑵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在事故前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救护和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及监督协调工作;与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接收指令,随时报告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或者请求予以必要的救援救护力量增援;

⑶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事故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指挥中心;

⑷承办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指挥员的替补

上述指挥员外出或不在岗时,由其所任职的政府或行政部门按照领导职务自高至低的原则依次替补到位。

三、救援救护队伍及任务区分

(一)抢险救灾队伍

由市公安局、公安消防局、交警支队各分别组织一支30人以上的抢险救灾队伍,作机动应急调用。

由市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各分别组织一支能应对建筑工程、城市建筑物、燃气、泥沙石场事故的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由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由汕头海事局组织水上交通事故、防止溢油扩散和污油回收抢险救灾队伍(由有专业技能人员组成)。

(二)医疗救护队伍

由市卫生局组织以市中心医院、二医院、中医院、防疫站、职防所及汕大医学院附

一、附二医院为主力的卫生医疗救护队伍,负责事故伤害人员的紧急救治保障。

(三)治安队伍

由市公安局组织安全事故现场维护社会治安队伍,维持事故区域的治安。

(四)通讯联络队伍

由市科学技术局(市信息产业局)牵头,会同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组织电信部门成立通讯救灾队伍,保障通讯联络畅通。

(五)供用电安全队伍

由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电力部门成立供用电安全抢险队伍,确保特大安全事故现场的电网安全和供电保障。

(六)供用水安全队伍

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组织自来水部门成立供用水安全抢险队伍,确保安全事故现场自来水的水质安全和供用水保障。

(七)后勤物资供应队伍

由市经贸局牵头,会同市交通局组织商贸、石油、运输等企业成立后勤物资供应队伍,保障抢险救灾物资、能源供应及运输。

四、应急处置办法

1、任何部门、任何单位接到特大安全事故报警后,必须立即报告市政府(电话:8988608)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电话:8254930)。

2、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当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事发单位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在事故首发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前线,按照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指挥处置,组织救援救护;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3、事故发生单位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如实向前线指挥报告事故发生原因和现场危险物品存放情况,并堵塞危险源。

4、特大事故发生后,在市应急处理前线指挥未到位前,事故应急处理的前线指挥由事故发生所在地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5、“110”接警后,公安维护社会治安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疏散人员,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6、“119”接警后,消防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扑救;前线指挥应立即将险情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7、“120”接警后,医疗救护队伍应立即赶赴现场救护伤员,并布置各医院参加抢救工作;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

8、“122”接警后,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救灾排险;前线指挥应立即将险情向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9、“12395”接警后,海事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救助人员和船舶,防止溢油扩散和进行污油回收;前线指挥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

10、市经贸、安监、公安、消防、交警、建设、环保、城管、规划与国土、交通、卫生、海洋与渔业、质监等部门接特大安全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控制事故扩大,降低损失。

11、各支救援救护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向前线指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救援救护人员和装备情况;并接受指令。

12、各支救援救护队伍在应急救援救护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并做好相应的情况记录,如实向前线指挥或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的情况。

13、市气象局负责向市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发生地当时的气象资料情况;对因雷击造成的特大安全事故,市气象局应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查明事故原因。

14、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监控安全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危害情况,并向前线指挥或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15、市职防所负责监测安全事故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并向前线指挥或市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报告。

16、事故发生单位与其主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要积极妥善做好受灾人员的善后工作,解决灾民的吃、穿、住问题。

17、市民政局负责死难者的遗体收殓火化等后事处理工作。

18、市外事侨务局、市台湾事务局负责安全事故中涉外涉港澳和涉台事务的协调处理工作。

19、市旅游局负责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协调及游客安置工作。

20、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统一对外新闻发布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界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文件 界安…2011‟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市“一园四区”管委会,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根据阜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阜安办[2011]3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89号,以下简称《省政府实施意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安办[2010]32号,以下

简称《省安办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和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至“十二五”期末,我市将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完成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防体系普遍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健全,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防范、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二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1、加强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建设。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依托消防大队、供电公司、昊源化工、沙河酒厂等,采取企业联合、政企联合或有关部门单独出资

方式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或依托本行政区域综合应急救援队充实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人员,以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2、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队建设。所有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都要依法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没有专职救援队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兼职救援队。没有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与邻近的专职应急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三加强其他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没有专职应急救援队的企业,必须与具备相应能力的相关专职应急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市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强化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是合理布局、健全

队伍,形成完善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四加快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步伐。

各乡、镇、街道、园区要高度重视社会安全生产或综合应急救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引导和管理,组织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五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大中型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市政府要积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发挥综合监管和事故救援指挥、指导、协调作用。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门机构或明确专人及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1、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安全评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体系,及时主动了解气象、地质灾害等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准备。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在企业内部发布风险分析报告或预警信息,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将风险分析报告报市安监局备案。

2、市安委会办公室要在市政府安委会框架内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明确应急救援职责分工,完善事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救援快速协调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区域间协同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安全

生产应急工作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

3、市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要与气象、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并完善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加强协作,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八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

1、企业要加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和备案申报工作,并与市政府的应急预案保持衔接。企业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要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2、市安全监管局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并及时修订部门应急预案。相关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构要全面掌握各类应急预案、队伍和资源情况。

3、市安全监管局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没有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或预案未评审、备案的,或重大危险源没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九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

1、企业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

2、市安监局要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 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3、市安监局和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和保障能力建设(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企业要整合现有调度指挥、监测监控等信息系统建立应急平台,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和各类应急资源的数据库,并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2、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力争到2011年底,形成重点企业和我市及阜阳市相互连通的应急平台体系。开发和完善应急保障、模拟推演、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应用系统,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工作流程、联动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平台应用和管理水平。

(十一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1、企业要针对本企业事故特点加强应急物料、应急器材、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准备。

2、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坚持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社会化储备与专业化储备相结合,努力形成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与调运机制,确保储备到位、调运顺畅、发挥作用。

(十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进步。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

术和装备。尤其是危险化学品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要通过政企 共建加大投入,配备快速灭火、堵漏、洗消设备以及人员避险、搜寻、定位等装备,提高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六、建立并落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 保障措施(十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法制建设。

1、市安监局和法制办结合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实际情况,研 究制定相关规章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 法制保障。市安监局要积极协调,促进建立健全地方性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文件,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民政等部门的配合,协商解决安全生产救援车辆快速通行、事故救援中救援人员牺 牲后荣誉待遇等问题。

2、市安监局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将有关 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内容纳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内容之中。对 没有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要严厉处罚,并严把市场 准入和行政许可关。

3、企业要制定完善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值守、信 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投入、物资保障等规章制度。(十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工作。

1、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企业建设、生产、经营、改革和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

2、市安监局要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内容纳入安全 生产“十二五”规划、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 划。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编制 好“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6 方案。(十五研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政策措施。

1、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优 惠、安全生产费用税前扣除等财税支持政策。保证应急救援装 备、设施和演练、培训等投入,提高救护队员的工资福利

及其 他相关待遇。

2、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在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方面的投 入政策,管好用好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市安监局要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 援体系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经费纳入本 级财政预算,建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积极协调,促进建立有 偿实施应急救援服务和应急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并落实安全生 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费用提取等制度。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投入的监督检查。(十六各乡、镇、街道、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 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 《省政府实施意见》 《省、、安办实施意见》精神和本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安全 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二 O 一一年六月八日 抄送:阜阳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应急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 7 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春,副市长刘博 8

下载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综合试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舞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

    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观念,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故......

    绍兴市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绍兴市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绍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6年9月)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永兴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发布机构:永兴镇发布日期:2020-04-27一、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保障体系,整合现有资源,规范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海洋渔业安全救助保障能力

    加强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安全发展保障能力 陈 剑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的逐步实施,海洋渔业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加之全球海洋气候的恶劣变化,随之......

    申请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报告

    莲路 [2012] 号 五莲公路管理局 关于申请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快 S334松柏路口省政府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隐患的 请 示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鲁安督办字[......

    建设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则范文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结合我区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特制定《临......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公司安全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单位(部室): 为加快推进公司安全标准化活动,确保实现安全标准化创建目标,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保持浔冶安发【2011】40号《关于下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