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解读之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解读之二
13日,我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出炉。《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现代金融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与此同时,省政府办公厅还出台新能源汽车、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两张“施工图”的出炉,会描绘出全省产业转型发展怎样的图景?紧贴市民生活的各类服务业又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五张“线路图”补齐发展短板
“老人有机会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好事,但我最关心的是服务质量。”日前,《四川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出台后,三类老人可以享受由政府购买的助餐、助洁和助医等服务的利好消息备受关注。昨天上午,成都市民魏先生表达他的意见,“市场规范,产品才能质优。”
养老服务
上保险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
13日,《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养老健康方案)亮相,这意味着今后养老服务业产品的规范化、优质化有了“保险”。诸如,养老健康方案确定重点工作之一,是在社区养老中建立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未来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将由签约的“私人医生”负责。
此外,今年年底前,我省将完成对城镇居住(小)区配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情况进行清理和整改,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情况,1年内必须完成整改。
转观念购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
养老健康方案再次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挑大梁”地位,只青睐公办养老院的市民必须学习转变观念了,因为养老方案中提出,在经济状况较好、交通便利等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保障对象可通过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实现集中供养,不再新建公办养老机构。
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方案》提出2020年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1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养老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71万个以上。
电子商务
打造双向关务平台跨境购物更便捷
昨日,记者从四川空港国际快件中心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近半年时间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不少,“现在海淘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位工作人员的感慨,反映出市民已经大步迈开海外网购的步伐。
我省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规划,将为市民跨境购物带来更大便利。根据《四川省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方案),我省要打造具有进出口双向功能的电子商务和关务平台,该平台将大大节省报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对市民而言意味着跨境购物时收货更快。
市民的消费不止跨境更快捷,购买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也会更便利,农副土特产品网上购销体系建设位列电子商务业重点发展的榜单上。
现代金融
巨灾保险试点地震可赔保
《四川省现代金融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简称金融业方案)提出的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对经历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
金融业方案提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支持”的原则,建立分层分担的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财政保费补贴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制度。
此外,环境污染、医疗执业、安全生产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被强调,保险费率杠杆激励约束作用,将更有效的作用于那些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生产企业。再者,金融业方案提到以成都天府通为基础,组建区域性支付卡公司,打造全省公共支付管理服务平台。
现代物流
打造五个物流增长极
针对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基础和发展目标,《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细化了我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多点多极物流节点体系,在巩固和强化成都物流主枢纽地位的同时,打造泸州宜宾、达州南充广安、攀枝花西昌、绵阳广元、内江资阳遂宁五个物流增长极。加快推进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则是另一个推进重点,《方案》要求加快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国际物流服务平台,搭建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和城乡配送一体化进程。《方案》提出,要建成一批西部物流企业集聚度最高的物流园区,培育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30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达15家以上,引进知名船公司10—20家,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超过100家。
继分产业调研座谈、成立产业发展推进小组等措施后,我省又细化出台推进每个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的“施工图”。
加快培育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常态”宏观背景下推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自7月锁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后,我省就强力推动,并发布了《关于建立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56个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的通知》,逐一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完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信息安全产业
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产业高地
瞄准智能终端保密产品、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
《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提出了我省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新目标: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800亿元,将四川建成技术主导、规模翻番的国家信息安全产业高地。《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其中有不少亮点,包括提出我省设立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推广使用本土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定期组织建设单位和评标专家对本地信息安全企业和产品进行培训和反馈意见,鼓励本地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本地信息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安全智能终端产业,突出安全特色,由中电科30所牵头,联合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电信运营商等尽快形成安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方案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
加快迈向“千亿级”
突出6项重点任务、12项重点措施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锁定发展目标——2020年,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形成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及15-2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制造业规模超千亿元。
基于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方案》提出可操作性强的6项重点任务。如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各成员单位、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的优势骨干力量,整合工业、科技、城建等资源,在整车制造和驱动电机、智能电控、动力电池三大核心关键部件领域实现关键材料、技术、工艺的重点突破。
12项重点措施上,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创新的特点十分突出。《方案》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财税等政策入手,推动我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尽快出台。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省内消费市场,率先在机关公务车、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环卫用车、城市专用物流车、景区用车等公共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我省自主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页岩气产业
5年产量3级跳
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为了实现5年产量3级跳,《方案》提出要尽快摸清我省页岩气资源家底,尽快研发掌握适应我省页岩气资源特点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国际上领先的石油公司和油田服务公司合作,加快我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同时,允许将我省页岩气资源有待摸清、国内技术尚不成熟、投资风险较大的区块开展对外合作。
省能源局局长雷开平表示,在页岩气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上,我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这一领域“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方案》提出要积极向国家争取页岩气矿业权配置办法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矿业权流转,完善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和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采取直接投资、技术入股、人才入股、装备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我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我省页岩气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2020年产值剑指1500亿
重点打造两大基地,突破八大领域
《四川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提出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新目标: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
基于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方案》细化了我省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提出我省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的产业化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培育、标准化建设、开放合作“五大工程”。
记者发现,“五大工程”中亮点不少,包括提出我省将通过专项风险补贴、保险补偿等,鼓励用户采购使用首台(套)节能环保装备相关装备(技术和产品);在政府采购方面,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省内节能环保装备、设备、技术;人才引进方面,符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条件的个人和团队,优先纳入支持等。
航空与燃机产业
2020年规模破千亿
形成一个基地、三个集聚区的产业格局
《四川省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航空与燃机及其关联产业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其中制造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并形成一个基地(成都)、三个集聚区(德阳、绵阳、自贡)的产业格局。
省重大装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航空产业发展方面,我省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进航空制造业、航空电子制造业、航空服务业等各个环节整体发展。航空制造业方面重点推进项目达11个,分布在国内民用大飞机机头制造、大型航空发动机整机的研制、大型飞机航空结构件研制及产业化、航空高端零部件和航空高端材料研制及产业化等重点突破方向。
此外,《方案》最大亮点是通用航空产业。我省提出2020年,实现通用航空机载系统、设备和元器件的产业化,基本形成集公务机、无人机等飞机整机及发动机制造、机场运营、空中管制、飞行服务、航空运输、商业合作、飞机维修保养为一体的现代通用航空产业体系。
不同于航空产业,我省燃机产业的发展将围绕着重型燃机自主研制为重点进行。
《方案》明确了以东方汽轮机5万千瓦、30万千瓦重型燃机自主研制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重型燃机试验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燃气轮机科技重大专项中发电用重型燃机自主研制任务。2016年底前,5万千瓦重型燃机样机自主研制完成,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文标题: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川办函[2011]58号
发文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时间: 2011-3-28 编辑时间: 2011-3-31 实施时间: 2011-3-28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社会服务业
所属区域: 四川
发文内容: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
为确保《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川府发[2009]31号)顺利实施,切实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总量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力争1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7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二)结构不断优化。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8%。
(三)创造税收增加。达到1300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0%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现代物流业。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7家,超过10亿元的3家。一是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二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着力壮大大件物流集群、电子物流集群、钢铁物流集群、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群、酒业物流集群、粮食物流集群、小件快递物流集群和零担物流集群。三是扶持一批物流信息专业服务企业,实施道路统一货运电子货票,构建海关、邮政、检验检疫、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部门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四是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加强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物资调控运输,完善粮油、猪肉、蔬菜、化肥和生活类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二)商贸流通业。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00亿元,打造5个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28个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培育5户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重点围绕西部商贸中心建设,推进批发、零售、会展业加快发展,创新流通方式,发展新兴业态,实现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升级。抓好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启动成都国际商贸城、锦江环球贸易广场、德阳西部国际商贸城等大型高端购物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城、新都全球家具CBD成品家具市场、成都西部医药贸易中心、西南糖酒食品城、龙泉国际汽车波兰新城等一批专业交易市场。创建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深入实施“网购网销”工程。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规划建设西部国际会展中心。(责任单位:商务厅)
(三)金融服务业。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2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重点围绕西部金融机构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开展金融机构集聚发展、金融市场、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支付清算、农村金融、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方面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成都锦江国际金融中心和高新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项目,引进境内外知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在成都新设区域性总部或法人机构50家以上。申请进入全国股份转让报价试点,探索建立成都黄金交易中心和成都大宗商品交易所。加快推进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建设。实施“城市一卡通”项目。(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
(四)信息服务业。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左右,增速13%以上。一是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强化原始创新和技术引进,发展高端应用和差异化应用。二是开展物联网、智慧互联实际应用,支持远程医疗、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食品安全等方面典型示范应用。三是积极推动“国家软件名城”试点工作,提升嵌入式软件、工业行业软件、基础软件三大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无线城市”、“西部信息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两岸无线城市合作试点”、“三网融合试点”等重大项目建设。五是培育壮大IC设计、网络增值服务、动漫与网络游戏、数字媒体内容等新兴业态。(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
(五)房地产业。实现商品房销售5500万平方米,竣工4000万平方米,培育1—2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川府发[2010〕32号)精神,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一是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1号文件的实施细则。二是研究拟定稳定房价、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考核问责办法。三是出台健全和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四是制定商品房租赁管理实施细则。五是加快发展物业服务,力争出台《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
(六)农村服务业。基本形成以农村商贸流通、金融、科技、信息和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村村农家店建设,加强农村商品配送能力和农家店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参与企业增加到20户。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和集散型专业市场,建设60个省示范农贸市场。二是完善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与保险服务建设,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推行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等;适时推动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探索农村家庭财产人身伤害综合保险试点。四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责任单位:农业厅)
(七)旅游产业。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2000亿元以上,培育10户年收入超过5亿元、资产上10亿元的旅游龙头企业,创建A级景区33个、星级饭店40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0家。重点从完善基础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营销、旅游区域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全省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设。二是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培育16家旅游骨干企业、支持64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全力推进旅游产品恢复和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灾区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藏区旅游。四是积极开展重大旅游项目储备、管理和推进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旅游投资100亿元和实现招商引资签约100亿元。五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筹办2011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六是出台、实施《四川省跨省旅游线路产品规划》,大力开展川陕甘、川黔渝旅游合作。(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八)科技咨询服务业。全省科技咨询服务业实现增长12%以上,初步形成具有较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和种类齐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技术转移、节能减排等科技服务。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基础条件、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代理、工程项目管理、职业培训等咨询服务业。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厅)
(九)文化产业。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培育3户年经营收入50亿元的文化企业集团。支持出版、发行、报业、期刊等大型集团做大做强,发展现代出版物流方式和现代版权贸易服务,建设西部最大印务基地。打造川派影视音像产业,发展数字媒体等新兴媒体。完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合理布局文化市场服务网点。扩大现代演艺业和文化娱乐业规模,支持杂技、川剧、皮影、民族歌舞等传统文艺表演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打造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动漫游戏教学研究基地。加快发展文化产品生产加工,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品牌项目。大力发展时尚设计、广告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等文化类创意业。(责任单位:文化厅)
(十)社区服务业。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社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就业、养老、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体教育、公共安全、商业等7大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二是改造提升城镇社区服务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流程和新的服务方式进入社区服务业。三是按照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新型社区服务业态向农村社区延伸。(责任单位:民政厅、商务厅)
(十一)服务贸易。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累计完成45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35万人次,软件出口合同额3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总额5亿美元以上。一是加强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统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规模,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医药研发、专利许可转让比重。二是加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壮大软件、金融、人力资源、医药研发等外包产业。着力推进成都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金融后台、工程设计研发、数据处理、采购分销、支付结算等离岸服务外包。三是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推进对外工程承包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各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外派劳务市场,提升外派劳务层次。(责任单位:商务厅)
三、推进措施
(一)贯彻落实专项规划和相关文件精神,细化责任分工。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川府发[2010〕8号)(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川府发[2009]36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西部商贸中心建设规划》(川府发[2009〕40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等专项规划的实施,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通信业的意见》(川办发[2010]1号)(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商务厅)、《四川省跨省旅游线路产品规划》(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等文件。
(二)争取资金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针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设立省级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更新,做好服务业项目储备、管理和推进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适当安排省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国债项目地方配套以及支持重点项目启动开展前期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三)落实财税土地等扶持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统筹考虑服务业发展的土地需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倾斜。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依法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申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推进落实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等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税局)
(四)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发挥统计部门的牵头作用和各产业部门及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逐步构建完善的服务业统计调查网络,为服务业运行监测和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启动服务业评价体系建设和“十二五”四川服务业发展报告等政策研究。(责任单位:省统计局)
(五)实施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和配合有关行业组织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责任单位:省质监局)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两基”工作迎
接国家
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办函〔2010〕12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2007〕4号)要求,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七日
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2007〕4号)精神,2011年国家将对我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以下简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为切实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省“两基”工作水平,确保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两基”督导检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全省“两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确保石渠县在2010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巩固提高全省“两基”水平,2011年全省“两基”相关指标和工作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分工副秘书长、教育厅厅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迎检办)设在教育厅,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日常工作。
四、工作任务
全面总结全省“两基”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提高“两基”水平和质量。根据国检要求,重点抓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和扫盲等7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普及程度。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重点做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作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按照省定编制及结构要求足额配备教师,坚决纠正有编不补、占用挪用编制等问题,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教职工在编不在岗等问题,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县域内教职工编制和教师均衡配置。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教师学历合格率、职称结构、校长岗位培训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三)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努力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有效降低大班额比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筹“中小学灾后恢复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各项教育专项建设工程,消除现有D级危房,解决学校教学、生活用房、功能用房不足不配套等问题,使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达到国家标准。加大教学设备设施投入,切实解决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不足、陈旧等问题,使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配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现行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四)保障教育经费。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用于教育;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高于45%。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有效化解“普九”债务;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严禁侵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严禁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六)强化学校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配备、完善各类消防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各类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七)巩固扫盲成果。摸清青壮年文盲基数、落实扫盲工作经费和农民培训基地,扎实开展扫盲和脱盲后巩固提高工作,确保扫盲指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按照“两基”国检的要求,将检查近3年(2008-2010)的普及程度,教育经费将查看4四年(2007--2010)的数据。同时,对普及程度不达标、拖欠教师工资、有D级危房、学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弄虚作假的将实行一票否决。
五、工作步骤及时限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6—7月)
1、成立工作机构,制发工作方案。成立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下发《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等意见;督导各地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省政府于6月召开全省“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两基”迎国检工作。各地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启动“两基”迎国检工作。
3、省迎检办于7月检查各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动员大会情况,了解掌握各地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出台相关措施办法等情况。
4、抓好“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两基”迎国检的重要意义,宣传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和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和工作成就。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和督查整改阶段(2010 年7—12月)
1、省直有关部门对照本单位“两基”工作职责任务进行自查,总结本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查找本部门和本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认真落实整改。省直有关部门的自查整改工作于2010年11月底结束,同时将自查整改报告和涉及到由本部门完成的档案材料(相关数据)于2010年12月15日前交省迎检办。
2、各地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自查要以国检7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五个“一票否决”为主要内容逐项进行,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尤其是对普及程度、教育经费、教师编制、中小学危房、校园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予以解决。自查工作应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政府填报本级政府“两基”自查报告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情况登记表》(教督办〔2004〕10号),经市(州)审核后,于2010年10月底报送省迎检办。
3、全面开展督查。
(1)市(州)复查。各市(州)要对所辖县(市、区)“两基”工作进行全面复查,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在2010年12月15日前向省迎检办上报复查报告。
(2)省级督查。省迎检办组织督查组对各市(州)及部分县(市、区)“两基”工作进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
(3)专项抽查。由财政厅、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计厅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各地教育经费落实情况、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各项工程建设情况、危房改造特别是D级危房消除情况、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配备情况、教师编制使用、占用、挪用情况和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教职工在编不在岗情况以及代课教师情况等进行专项抽查,并在2010年12月15日前向省迎检办上报专项抽查报告。
4、省迎检办汇总自查和督查情况,认真梳理“两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向省政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措施办法。5、2010年9月,完成石渠县“两基”验收。6、2010年底,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形成省政府“两基”自查报告及有关报表、材料,并向国家教育部提交申请“两基”国检报告。
第三阶段:重点督查和接受国检阶段(2011年1—6月)1、2011年1—3月,省政府将对“两基”工作中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影响“两基”国检的市(州)、县(市、区)政府发出《问责通知书》。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对被问责市(州)、县(市、区)的专项检查。2、2011年3月前,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按照国检要求,完成“两基”档案资料建设工作。3、2011年6月前,全面完成“两基”迎国检材料准备。汇总相关资料,整理完善各项迎国检档案资料、报表,完成相关文件资料编辑工作。形成我省“两基”工作汇报材料,完成专题片、展板的制作。
4、查漏补缺,重点督查。
5、安排落实各项迎检工作,接受国家督导检查。第四阶段:工作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1、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后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进行整改。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提交整改报告。
2、召开“两基”工作总结大会。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六、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两基”迎国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我省“两基”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的重要机遇。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迎国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尽快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两基”迎国检组织领导机构,搭建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按期推进自查整改和巩固提高工作。要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条件保障。各地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本地“两基”水平,确保“两基”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定或国家标准。
(三)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迎接“两基”国检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两基”的各项数据和情况要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得以迎检名义向学生、教师、学校收取任何费用。不得组织师生搞迎检活动,不得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强化督查整改,狠抓工作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本系统、本地区“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五)总结经验,做好汇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州)政府要根据本部门、本级政府“两基”工作的主要职责任务,于2011年5月底将“两基”工作汇报材料交省迎检办。
(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我省“两基”取得的巨大成效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对不良现象也要大胆曝光,使国家关于“两基”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
附件:1.四川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四川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附件1
四川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黄彦蓉 副省长 副组长: 陈保明 省政府副秘书长 涂文涛 教育厅厅长 成 员: 简旭东 省委编办机关党委书记 郑 备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何晓平省民委副主任 黄 一 公安厅纪委书记 扎 柯 司法厅副厅长 张其昌 财政厅副厅长
徐 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周建春 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高家林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 赵万华 卫生厅副厅长 陶志伟 审计厅副厅长 王琪敏 省地税局副局长 温 建 省体育局副局长 裴庆昆 省统计局纪检组长 黄 俊 省工商局副局长 郭全喜 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 黄 莉 省妇联副主席 刘会英 团省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迎检办)设在教育厅,涂文涛兼任办公室主任,教育厅刘东任办公室副主任。附件2
四川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迎检办)
协调全省“两基”迎国检各项准备工作;起草和审核有关材料;组织对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市、区)政府的督查;制定下发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具体意见等。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教育厅、省教育督导团
(一)牵头做好省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起草省政府关于“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抓好“两基”工作的宣传报道;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两基”迎国检的各项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做好省级档案资料建设。
(二)督促各县(市、区)依法采取措施“控辍保学”,确保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各项普及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抓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作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三)协调财政和税务部门掌握2007—2010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及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工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掌握了解“普九”化债情况;配合做好教师工资及绩效工资的发放。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各地教育经费的检查。
(四)督促指导各地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努力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有效降低大班额比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同相关部门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统筹“中小学灾后恢复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各项教育专项建设工程,消除现有D级危房,解决学校教学、生活用房不足不配套等问题,使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了解掌握全省学校设备设施及图书配备情况,在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的同时,督促各地加大投入,努力解决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不足、陈旧问题,使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配备等达到国家和省定现行标准的基本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五)配合机构编制等部门做好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及落实工作,按照省定编制及结构要求足额配备教师,坚决纠正有编不补、占用挪用编制、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教职工在编不在岗等问题。会同人事等部门,研究提出妥善解决代课人员的措施办法;会同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合同签订和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按照公开招聘政策,做好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学历、教师资格、职称结构和校长岗位培训等各项指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六)督促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七)督促指导各地各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提高管理水平。会同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中小学校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会同财政、物价、纪检监察等部门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八)配合统计部门摸清全省青壮年文盲基数。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农民培训基地(可挂靠在乡村中小学校)和扫盲经费,组织开展扫盲和脱盲人员巩固提高学习,确保扫盲指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九)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做好“两基”档案资料建设。
三、省发展改革委
(一)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二)指导教育部门编制和完善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协助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财政、教育等部门督导检查二期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情况,促进农村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四)检查并纠正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行为。
四、省民委
配合教育等部门抓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协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民族地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五、省财政厅
(一)牵头对2007—2010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侵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情况,对存在短缺或欠拨的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办法,确保省本级及各市(州)、县(市、区)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高于45%,按规定将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教育使用。
(二)督促各地将教职工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统一直接发放;对2002年1月以来拖欠教职工工资的,督促其在2010年底全部到位。
(三)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按规定比例落实应负担的新机制经费;核定并执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督促各地落实好“两免一补”资金;配合监察、物价、教育等部门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
(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管理,配合发展改革、教育等部门落实并管好用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专项资金。
(五)配合教育部门督促各地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剥离及化解工作。配合人事、教育等部门研究解决代课教师措施办法。
六、省委编办
(一)根据国家、我省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按省委编委要求及时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调整。
(二)检查各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落实情况,督促解决有编不补和占用、挪用编制、非教学单位借用教师、教职工在编不在岗等问题。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一)指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教师编制数量,及时足额审批中小学补充录用新教师的公开招聘计划。会同教育厅等部门研究制定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措施办法。
(二)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和政策,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性支出。
(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表彰奖励工作,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岗位管理和职务评聘等相关工作。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维护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
(六)督促各地依法落实教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待遇。
(七)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
八、国土资源厅
(一)优先解决中小学建设用地,并依法及时为中小学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二)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结合本地“普九”需要和教育发展实际,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用地纳入总体规划之中。
九、住房城乡建设厅
(一)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筹规划;依法落实城镇住房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的有关规定。
(二)督促各地对中小学建设项目优先办理报建手续,并实行优惠政策。
(三)加强对中小学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
(四)配合教育行政等部门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
十、卫生厅
(一)监督、指导学校开展卫生防病工作,加强饮水和饮食卫生监督,定期对中小学炊事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二)配合教育部门建立学校卫生室(村小配保健箱),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三)配合、指导学校开展生理卫生教育,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卫生条件,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十一、审计厅
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十二、公安厅
(一)加强户籍管理,协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
(二)牵头有关部门依法打击针对学校及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及时发现并解决学校及周边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商业摊点的整治。
(四)会同教育等部门和学校做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禁毒等方面的教育。
(五)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做好校园民警及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选派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巡逻。
(六)监督指导学校认真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落实内部治安和人员管理责任。
十三、司法厅
(一)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加强对社会、学生及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就读。
(二)建立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
(三)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和未成年人保护活动。
(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十四、省体育局
(一)指导和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协助各级教育部门指导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
(二)协助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小学开展各种体育项目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
十五、省地税局
(一)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及时上缴国库。
(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有关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十六、省统计局
(一)指导并配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年报统计工作。
(二)牵头摸清全省青壮年文盲基数;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两基”工作的数据填报工作,为“两基”国检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及近期人口普查和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十七、省工商局
(一)加强对校园及周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各类不符合条件食品流入市场。
(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市场、食品药品经营市场及网吧的整顿,取缔各种非法经营。
(三)配合劳动等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
十八、省扶贫移民局
(一)落实有关扶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扶贫资金。
(二)引进扶贫资金帮扶贫困地区的“两基”工作。
十九、团省委
(一)配合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二)配合教育等部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学生团员。
(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学生维权工作。
二十、省妇联
(一)配合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妇女文盲工作。
(二)加强家庭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劝学工作。
(三)牵头做好女生及女教师的维权工作。
主题词:教育 两基△ 检查 方案 通知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28号 【发布日期】2009-04-15 【生效日期】2009-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办发[2009]28号)
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全省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文)要求,结合四川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全局,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实开展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把食品安全整治与振兴产业结合起来、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维护食品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总体目标。通过两年时间的集中整顿,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减少,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整顿任务
围绕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专项行动、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集中整顿。
(一)加强重点环节的整顿。
1.农产品生产环节。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制度。严格按照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重点加强农药、兽药、渔药、抗生素、激素、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在普通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和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过期兽药产品行为。打击非法经销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行为。打击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牵头单位:省农业厅。
参与单位:省经委、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畜牧食品局、省粮食局、省乡镇企业局、省水产局。
2.食品生产环节。严把发证审查关,健全食品企业档案。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重点整顿小企业、小作坊,解决行业内影响食品安全的普遍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提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牵头单位:省质监局。
参与单位:省经委、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乡镇企业局、省食品工业协会。
3.食品进出口环节。对出口食品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和追溯体系,完整的质量档案,并对原料基地、使用添加剂进行备案,坚持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全面运用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进口食品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追溯和召回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风险分析制度,实行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牵头单位: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参与单位:省经委、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畜牧食品局、省水产局、省乡镇企业局。
4.食品流通环节。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监督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等方面的审查、管理、检查、报告的法定义务,发现不合格的产品要予以公告,清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督促食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加大对食品运输、仓储、销售、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整顿农村市场和售假问题突出的经营者。
牵头单位:省工商局。
参与单位: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乡镇企业局、省畜牧食品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餐饮消费环节。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强化索证索票、进货验收,积极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继续开展餐饮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继续推行餐饮单位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严格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工作,切实加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卫生监督,规范全省旅游景区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
牵头单位:省卫生厅。
参与单位:省教育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开展重点专项整顿工作。
1.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进一步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添加剂加工销售的黑窝点,严格食品添加剂运输、仓储的管理措施,切断其供应渠道。整治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和控制。严肃查处在火锅、泡菜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
牵头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参与单位:省经委、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畜牧食品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水产局。
2.打击私屠滥宰和白酒制假售假。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重点对城乡结合部的私屠滥宰窝点以及其他屡禁不止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猪(牛、羊)肉和注水肉等的行为,规范活禽屠宰,禁止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畜禽产品上市交易。严格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酒类流通随付单查验力度,完善酒类商品溯源制度,加强名优白酒和散装酒经营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等行为,严厉打击用甲醇、工业酒精和工业合成乙醇勾兑、冒充白酒的违法行为。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
参与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畜牧食品局、省乡镇企业局。
3.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治理。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严格审查保健食品的注册和广告审批。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伪造、冒用保健品标签标识的行为,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加大对报刊、电视、广播虚假违法宣传广告整治力度。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牵头单位:省卫生厅。
参与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4.开展边销茶氟中毒专项治理。要全面执行联合监管机制,严格实行边销茶生产许可制度,完善边销茶标准体系,推行边销茶生产经营索证、索票、检测、认证等制度,严厉查处销售伪劣边销茶的行为。在已有科技攻关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实现低氟优质边销茶的产业化生产。强化藏区安全饮茶宣传,倡导科学的饮茶方法,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牵头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参与单位: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三)整顿的重点区域和场所。
1.抓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是食品原料的种植养殖源头,也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重点地区。在近两年来创建国家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基础上,落实乡(镇)政府牵头抓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紧密结合“12315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工作,积极建设“农资放心店”、“食品安
全示范店”,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2.抓好重点场所整顿。抓好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食店、小餐馆、农家乐、学校食堂和生猪屠宰厂(场)等重点场所的整顿工作,严厉打击无证照非法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行为,制造、使用虚假食品产品标识的行为,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和违法犯罪团伙。
3.抓好地震灾区食品安全整治。针对地震灾区食品生产、流通、贮存和餐饮等环节的基本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尚未完全恢复的现状,继续抓好灾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强对农产品销售企业、经销户的监管,监督生产企业严把原料关和加工关,加强灾区生猪等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加强灾后恢复和临时性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消费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灾区食品安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领导,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和“为民办实事”工程。要围绕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设定工作时限和考核指标,逐级分解任务和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保障基层执法单位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工作经费,加强行政执法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能力。
各级监管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强化指导、监督和执法检查。要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监察机关、纠风机构要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加大对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执法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监督、监察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违纪违法行为。
调动企业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向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二)加强协调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自觉把整顿工作作为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加强协同合作,整合监管资源,完善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综合整顿局面。各项整顿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报送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集中执法力量,整合执法资源,加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一批食品违法典型案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及时向公安、检察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案件,依法严惩危害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分子。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健全食品违法案件受理、查办、督办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坚决纠正以罚代法等不良做法。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完善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对各环节食品违法案件涉及其他环节的食品质量问题,既要依法查处,又要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三)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监管主动性。各相关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重点品种特别是高风险食品的抽验力度,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可预见性和主动性,使整顿工作目标清楚,方向明确,效果明显。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结果发布,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重点提高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技术仲裁的能力。整合和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检验检测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测。
开展食品行业不安全因素排查摸底工作,重视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改进监督抽检手段,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排查举报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覆盖省、市(州)、县(区、市)三级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检测工作,了解食品安全状况,检测评价结果作为评估各地整顿效果的参考依据。
(四)加大宣贯力度,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法。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政府要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各级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食品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诚信建设;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
要围绕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把新闻报道和知识传播相结合,把曝光违法行为与宣传先进典型相结合,客观、公正报道。广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提高我省食品信誉,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和鉴别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化,结合平安、和谐创建,拓展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内容。引导食品相关行业中介组织发挥优势和特长,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咨询和专业讲座,传授科普知识。
(五)加强督查总结,确保整顿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的经常性督促检查,经常对照整顿工作所确定的目标,及时检查进展情况。对以往媒体曝光率较高、群众反映集中的地区和问题要重点督查督办,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举一反三,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我省食品安全。要把整顿规范与促进发展、专项检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积极探索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相关工作信息,及时报送查处的重大违法案件情况。省政府将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4年01月22日来源:省政府办公厅【字体:大中小】分享到: 更多
川办发〔2014〕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月22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4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部署,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消除依法行政工作体制机制障碍,贯彻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推进行政决策规范化
认真落实好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把合法性作为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依托政府法制机构,建立以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等组成的政府法律顾问机制。抓好行政行为的源头管理,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维护法制统一。〔省法制办、其他省直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强化行政职权目录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将行政审批系统纳入
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进一步清理行政职权目录,落实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要求。行政机关法定职责不得随意委托;无规章以上依据的权力事项要重新核定;取消、下放和规范行政权力;切断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益链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行政权力应当纳入而未纳入平台运行的实行问责。〔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省法制办、其他省直部门,省委编办,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重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子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依法取消审批。严格控制各类年检、年审和注册,清理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加强行政审批后续监管,积极推进行政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制定公布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目录,完善交易制度和服务标准,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集中、规范、高效运行。制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对有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省政府办公厅、省法制办、省政务服务中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他省直部门,省委编办,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文化、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和乡镇推行综合执法。制定《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培训考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决杜绝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行使执法权,对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进行清理。加大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社会治安、公民信息安全等领域执法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省法制办、文化厅、农业厅、其他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创新行政复议体制机制
改革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创新案件审理机制,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撤销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省政府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审理省政府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市县政府要整合行政复议资源,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各级行政复议机构要进一步巩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成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大纠错力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有序化解各类行政争议。〔省法制办,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推进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十大领域的信息公开。将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执法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在政府网站依法公开案件信息,包括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在线服务。市(州)、省政府部门应于2014年内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县(市、区)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省
直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解决依法行政突出问题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通过自查和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梳理2—3件涉及公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公开承诺,公布整改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各级政府统一公布所属部门突出问题的整改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省法制办,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强依法行政组织领导和工作考核
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责任制,将依法行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把依法行政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将行政决策合法性、规范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省政府办公厅、省法制办,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上述八项任务是2014年我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各地、各部门在抓好落实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引导,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促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