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

时间:2019-05-15 02: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

办函[2011]18号)

发布时间:2011-3-1 11:58:47

各产煤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委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和国家安监总局等13部委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0‟185号)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关系煤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保障大局。当前,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重点已转入施工建设阶段,全省有930余处整合、改扩建矿井开工建设。由于矿井施工过程中一些安全设施尚未健全,且施工地点多,管理分散,安全事故隐患比较突出。对此,全省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抓出成效。

二、严格落实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责任

(一)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各产煤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落实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主动出击,关口前移,不留死角,构建有效的施工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二)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建设单位是施工与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协调管理参建各方,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施工安全保证协调机制,组织制订并督促参建各方落实施工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要严格按“三同时”要求,在资金使用安排上首先满足施工安全需要,根据不同矿井条件,满足“六大安全系统”建设要求。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严禁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质监队伍参与工程建设。要依法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严格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行为,严禁以包代管。

(三)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单位是整合技改矿井施工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和施工所需装备和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瓦斯等级、水文地质条件、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性等灾害矿井施工经验和能力,严禁转包或分包、变相转包或分包工程。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保障体系,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落实施工单位负责人下井施工带班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全过程管理。要严格按照煤矿建设技术规程规范编制施工作业规程,制订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按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四)规范监理监督行为。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6号)规定,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煤炭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监理资质,具备相应监理经验和能力,承担施工安全监理责任,严禁挂靠、转租监理资质。监理单位要严格审查施工组织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建设单位通报,同时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和监察部门报告。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要切实履行对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行为的监督,承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责任。井下、地面重点工程和隐蔽工程必须实施现场旁站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主动接受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定期报告工程质量情况。

三、认真按照煤炭资源整合技改项目设计组织施工 整合技改矿井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经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会审后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计划)中应包括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和涉及重大安全问题的危险作业,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计划)。设计单位要加强现场服务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整合技改矿井必须强制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自开工之日起必须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随着工程推进逐步增加和完善监测监控设备、设施;要建成稳定的电源和备用电源,并实现地面、井下分别供电。要按照发改能源„2010‟709号文件规定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和落实有关安全设施。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压减工期、压缩投资、授意施工单位颠倒施工顺序或强行组织施工。

四、切实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项目联合试运转管理 整合技改矿井工程完工后,必须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时间不少于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试生产期间必须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要对煤矿职工按规定进行上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好现场检测、检验,收集有关数据;完善通风、防尘及防灭火等措施;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和能力满足需要,排水设备性能完好,落实采掘工作面的水害预测和探放水措施;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检修和维护,杜绝井下电器失爆。

五、努力做好煤矿安全事故的提前防范工作

(一)加强重大灾害防治工作。

1.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和防治水工作。尽早查明老窑、采空区、承压水、含水层范围及积水情况和重要的水文地质情况并及时上图,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突水征兆识别培训和应急演练,严防水害事故发生。

2.加强瓦斯防治。及时实测填绘和调整通风系统图,具备条件的要尽快采用全风压通风,合理配备采掘工作面风量,加强通风设施维护和管理,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和瓦斯超限作业;贯通巷道、过断层、揭煤以及改变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防治瓦斯的专项技术安全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派通风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实施;加强瓦斯现场检查,严禁空班漏检和假检,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入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定报警仪。

3.加强矿井防突工作。有共同边界的相邻矿井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未完成的,必须按突出煤层管理。突出矿井要严格贯彻落实《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健全防突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征兆识别和应急演练,严格落实区域及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二)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煤矿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六到位”:即隐患排查到位、治理措施到位、资金使用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过程控制到位、隐患排除到位。要及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加强责任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要落实岗位责任,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防止出现冒顶片帮、一氧化碳和炮烟中毒、电器失爆等带来的施工事故,切实做到不安全不施工。

(三)严格执行领导下井带班制度。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领导下井带班制度,明确下井带班人员、带班个数、下井工作时间及工作任务、职责权限等,建立、保管领导下井带班情况记录档案。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将下井带班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管理、监管、监察重点,对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停产整改,顶格处罚。参加施工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作业人员,在井下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带班领导要及时要求有关人员暂停施工,组织处理隐患;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及时组织撤人。

(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煤矿建设和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完善应急预案,按规定建立矿山救护队伍或与周边具有资质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定期实施演练,确保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赋予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值班人员相应的决策指挥权,保证遇到险情时有权决定及时撤出现场作业人员,提高应急处臵能力。要科学施救,避免盲目施救行为,防止事故扩大。

六、进一步深化对煤炭资源整合技改施工的监管和服务

(一)加强整合技改矿井日常监管。

1.加强联合执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煤炭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行业管理力量,建立必要的施工质量监管队伍,落实专项资金和设备设施。建立有效的行业施工管理、相关部门专项管理、安全综合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施工监管新机制。各级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牵头机构要定期召集由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公安、供电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整合技改和兼并重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和联合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煤矿资源整合技改项目施工进展情况,严格控制火工品供应和用电负荷管理。

2.严格把握政策标准。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必须完成相关行政审批工作并取得采矿许可证(含两年期采矿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凡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整合技改矿井,从即日起停止建设,6个月内因企业自身原因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一律取消整合资格。整合技改矿井施工过程中,必须停止煤炭生产,由原颁证(照)机关依法吊(注)销或变更相关证(照)。整合主体煤矿要严格履行煤矿项目建设程序,按规定申请办理全部建设施工审批手续。擅自施工的一律按非法建设处理,取消整合技改资格,由所在地市(州)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二)加大对整合技改项目的监管执法和服务。1.强化施工过程监管。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火工品供应、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包片包矿”监管责任制、停产停工矿井盯守责任制和定期抽查、巡查、突击检查等制度,不断探索加强施工矿井安全监管新模式、新办法,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坚决制止各种违法违规建设和违章操作等行为。

2.强化整合技改矿井联合执法。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严厉打击建设施工矿井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司法机关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各种非法生产建设煤矿,严厉打击整合技改矿井“边施工,边生产”、“假整合、假技改,真生产”和被整合矿井擅自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3.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对煤矿在建项目的服务指导。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及时协调解决整合技改煤矿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条件变化、环境治理达标、土地征用、电源建设、公路建设、火工品使用管理、用工、村民纠纷等方面的问题,防止由于非工程问题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因超过规定工期导致整合技改矿井被关闭。

4.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凡在省内从事煤矿建设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业务的单位须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合格,接受监督管理。严禁采取借用、挂靠资质的方式进入煤矿建设市场。凡有转包业务、挂靠资质、弄虚作假、乱收费等违法行为的,要立即责令停业整顿,并在全省煤炭行业内进行通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承担相关经济责任;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除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外,一律吊消其相关资质。

(三)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整合技改资格,由所在地市(州)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方案批复之日起1年内,由于企业自身原因未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安全设施设计批复之日起1年内不开工建设的;在规定建设工期内不能完成项目建设的;整合技改期间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的;整合技改期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川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9号 【发布日期】2009-02-05 【生效日期】2009-0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川办发[2009]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通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十一五”末,新建泸州、内江、武胜等一批安全避险配套完善的渔港;保证在大江大湖大库渔业作业区都建有配套设施较完善的渔港;对渔业船舶强制配备救生衣;杜绝重特大渔业船舶事故发生,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与“十五”末相比明显下降。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

二、加快渔港建设和渔业安全装备建设步伐

(三)加快渔港建设步伐。依据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渔业发展实际,合理规划建设渔港,尽快建成一批功能设施较完备的固定渔港。新建渔港要按照《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查手续。要突出防灾减灾功能,提高建设质量,完善航标、港口监控、消防和照明、抢险救灾船艇等配套设施设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强化渔船安全质量。严格渔船建造企业资格认可制度,依法取缔不具备渔船生产资质的企业,严禁私人制造、改装渔船,加强对制造、改装渔船以及船用安全设备的检测检验,强化渔船修造质量和渔船、船用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老旧渔业船舶管理,取缔水泥渔船,鼓励、督促渔船船主更新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老旧渔船和装备,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强、抗风险能力强的渔业船舶。禁止无渔业船舶检验证、登记证、捕捞许可证、船员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作业。

三、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

(五)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管理制度。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严格落实渔业船舶签证制度和渔船、船员持证作业制度;要指导渔业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严禁渔船及渔业辅助船擅自改变作业性质、非法载人载货,严禁渔船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和水环境复杂区域冒险作业。渔船在通航水域航行时要遵守相关航行规则及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六)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各地要进一步明确渔业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责,充实和加强渔业安全监管队伍,探索在重点渔业乡村、渔区建立和推广渔业安全员制度。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法。要以渔业企业、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地等场所为重点,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对无固定停泊场所的零散渔船要全部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实行强制配备救生衣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七)强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职业培训,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努力提高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建立渔业船员培训场所,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内容,重点加强渔船航行技能、避碰规则、科学装载、养殖排筏安全措施、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

(八)加强渔业救助力量建设。各地要综合考虑渔船和运输船舶的特点,整合救助力量,发挥政府专业搜救力量对渔业安全事故的主体救助。加强渔政执法船(艇)的辅助救助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救助装备,组织渔政执法船(艇)和渔船参与应急救助行动。

(九)加强灾害预警预报。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将灾害天气、汛情等信息通报各地及渔业部门。渔业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到渔区和渔民,确保信息畅通。

四、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十)加大资金投入。各地要组织编制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规划相衔接的平安渔业建设规划,加大渔港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和水上搜救、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渔港、安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渔业安全监管、渔民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水上事故救助、渔业执法船(艇)维修保养等项目所需经费,有关部门要通过基建投资或一般性财政预算给予支持。对国家投资的渔港建设项目,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要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主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

(十一)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一步研究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以及渔船、渔港和渔业船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事故预防和控制、应急救援和处置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及制订渔船、渔机、网具、养殖机械及防灾救生等渔业装备安全标准,完善渔业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使渔业安全生产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十二)完善渔业安全风险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对分散和降低渔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渔船船主购买船东责任保险,引导和鼓励渔民积极参与保险。

(十三)强化政策扶持。对渔港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建设渔业安全基础设施,按划拨方式供地。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全面落实责任制。渔区所在地政府要将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纳入政府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实施责任目标逐级考核制度。强化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渔业企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并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十五)加强协作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船与运输船舶碰撞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渔业安全生产教育引导、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渔业生产经营业主全面负责、渔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格局。

(十六)逐步降低渔船渔民数量。按照建设生态四川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针对我省专业渔民数量不大、半渔半农人员不少和江河渔业资源逐年衰退的现状,在安置库区移民、规划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鼓励、引导并组织专业渔民和半渔半农人员转产转业,逐年降低江河渔业捕捞强度和渔船渔民数量,促进渔业资源养护。

(十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通知》精神,开展渔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增强渔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自觉参与渔业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九年二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49号 【发布日期】2009-10-29 【生效日期】2009-10-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09〕49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9〕3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现就深化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落实管采分离的管理体制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落实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将管采分离工作落到实处,尽快明确承担政府采购的监管机构和集中采购的机构,并于年内实现分离到位。实现管采分离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应切实履行政府采购的监管职责,不得从事政府采购执行事务。财政部门内部分别设有政府采购监管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的,只保留政府采购监管机构。

二、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坚持应采尽采

各地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对列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及采购限额标准》的项目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加强对部门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的管理。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执行。与基本建设工程一起立项的货物购置,除与基本建设工程密切相关、施工中无法分离的货物招标投标可按《招标投标法》程序执行外,其余货物购置均按《政府采购法》执行。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一)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的规定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部门预算编制中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根据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两种组织形式,依照每年各级政府印发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的项目和品目分类,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一律不得实施政府采购。

(二)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安排的项目和品目执行,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采购项目和品目。确因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预算调整程序。年中追加的政府采购预算必须在预算调整文件中载明具体采购项目和品目,按要求纳入政府采购。

各地、各部门要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品目和数额执行。

四、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操作程序

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定,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开标评标现场电子监控制度、评审结果复核制度和采购履约验收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随机抽取制度,研究代理机构收费管理办法和评审专家报酬管理办法;制定统一规范的采购文件范本,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包括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操作程序;严格采购方式变更的审批;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和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逐步实现动态管理;规范采购合同格式;加强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实施单一来源方式的申请进行公示;依法处理供应商投诉;要重视保密工作,涉密项目的申报应由各级保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界定,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而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包括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受采购单位委托组织具体采购事项,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组织采购活动,规范操作行为,增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代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代理机构组织实施采购。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合理确定评标方法和评分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依法受理和答复供应商质疑,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

各部门(单位)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要依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申报采购计划、合理确定供应商资格和采购需求,及时确认采购结果、签订采购合同、进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除单一来源方式外,不得指定品牌、供应商和生产厂家。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发布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对采购的货物、工程或服务进行验收并报财政部门备案。未依法开展履约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政府采购项目,各级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五、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

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强化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是建立科学政府采购制度的客观要求。要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上支持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力度,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我省或国家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绩效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各级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要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要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对乙级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结果要向省财政厅报告,对甲级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结果要向财政部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七、积极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省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订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各地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执行各环节的协调联动。

八、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监管和集中采购队伍的建设,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要继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对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等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执业考核,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进程。采购代理机构要建立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专业化操作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全面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协调和解决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8〕52号

索 引 号: 008282882/2018-0028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18-06-05 文

号: 川办函〔2018〕52号 有 效 性: 有 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办函〔2018〕5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

2018年6月5日

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

为深入推进实施《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现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实施创新成果供给行动

(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入推进生物技术与医药、信息安全及其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启动航空与燃机、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突出重大项目“沿途下蛋”机制,争取形成50项重大科技成果。(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等,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研发。加大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投入,引导高校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研究方向,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一批可转化的成果。在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调控、脑信息、新能源、纳米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组―2― 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责任单位: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

(三)筛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建立专项成果库,争取100项成果入库。筛选确定拟重点对接和转化的成果,促进10—15个成果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区域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中医药局等)

(四)培育创新产品。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培育100个成长潜力大、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产品。(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

(五)加速知识产权创造。加大创新成果标准化、专利化、品牌化工作力度。加大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申请、转让和许可实施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鼓励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再创新技术及时形成专利权。争取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4.8万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发明专利申请1.26件。(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等)

二、实施示范引领行动

—3—

(六)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大学科技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域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3—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七)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围绕探索开展“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处置管理的有效方式等3项试点任务,扎实推进20家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八)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研究制定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培育30家成果创造能力强、成果转化水平高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九)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大力推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转化应用,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省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优势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1000项。(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4― 管局、省中医药局,成都市人民政府等)

三、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行动

(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新机制,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解前置、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和证据互认制度。抓好“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改革举措的复制推广。(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等)

(十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扎实抓好20所高校院所改革试点工作。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进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等)

(十二)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举办天府知识产权运营高峰会,发布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和可运营高价值专利目录。(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等)

(十三)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强化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知识

—5— 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金融资助资金等的激励引导,积极推广“银行贷款+保险保证+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扩大“天府知来贷”知识产权金融产品适用范围。(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

(十四)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城市、强县、企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知识产权运用主体地位。(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

(十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和技术创新方向,组织实施5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着力将信息安全、大数据、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培育成为千亿产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十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造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在培育中高端供给、实施智能化改造、质量品牌创建、清洁低碳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切实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组织实施一批投资上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6―

(十七)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攻克20项以上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培育30户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10户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五、实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行动

(十八)推进“省部军”协同机制落地。落实省政府与科技部、中央军委科技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科技军民融合协调推进机制,共同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十九)转化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设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专项,开展军民联合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以中物院成都银河596基地、国家信息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优势单位为载体,积极推进一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加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加强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在川中央军工单位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7— 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一)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深化我省与12家央属军工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打造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六、实施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二十二)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区,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分中心,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绵阳科技城等分中心与工作站的“1+4+N”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引入10家以上国内外优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入驻西南中心,举办常态化对接、培训活动20场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厅,绵阳市人民政府、宜宾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三)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建立区域性、专业性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在高校院所、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10家以上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责任单位: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8―

(二十四)建立多层次技术市场人才培训体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建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人员准入、技术经纪人持证上岗等制度,推进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300名技术经纪人。(责任单位: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

七、实施成果展示发布行动

(二十五)推进科技成果及需求信息汇交。建立全省统一、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共享的科技成果信息在线汇交系统,向社会公布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等信息。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全省成果转化总体情况。主动对接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筹建国家科技成果西南数据中心。(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六)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打造万方数据西部科技成果路演中心,定期、定点、定时组织开展现场路演活动,发布优质科技成果。依托线上路演平台,实现现场路演在线直播,开展在线路演、网络展会、3D网展,线上线下结合展示创新科技成果,形成品牌路演活动。(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七)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办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绵阳)科技

—9— 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大型科技成果展览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成果交流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举办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形成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对接活动品牌。(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八)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以“揭榜比拼”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企业与企业之间技术合作新机制。利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对接。(责任单位:科技厅,教育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八、实施技术交易倍增行动

(二十九)筹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筹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探索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职务发明公示免责模式。依托交易市场实体载体与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围绕“招、拍、挂”技术交易模式,制定交易实施规则,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打造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技术交易流程及服务机制。(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知识产权局、省金融工作局等)

(三十)促进技术交易增长。动态调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在重点高校、企业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或工作站。推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宣传、政策解读、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推动全省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2018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450亿元。(责任单位:科技―10― 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知识产权局等)

九、实施金融助推行动

(三十一)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绵阳创建科技城军民融合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在成都试点建设国家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德阳等7个省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探索金融助力成果转化模式,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相关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二)发挥各类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做强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鼓励中铁创投、虹云创投和天河创投等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参股子基金投向轨道交通、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努力争取新设立国家参股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等)

(三十三)拓宽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配置金融链,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业务,支持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创投企业发行创投债,扩大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责任

—11— 单位:省金融工作局,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等)

十、实施生态优化行动

(三十四)加强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解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动中央在川单位落实《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促进中央在川单位成果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五)完善政策法规。力争年内出台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制定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六)强化成果转化政策协同。强化科技、财政、金融、税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人才、产业等政策协同,做好成果转化政策衔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12―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政策、资源统筹,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每季度末将工作推进情况报科技厅。

—13—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川办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5]1号 【发布日期】2005-01-18 【生效日期】2005-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

(川办发[2005]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2004年是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3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明显成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一些地方农村税费改革的相关政策仍未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地方农村基本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向农民筹资筹劳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个别地方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时有发生。去年10月,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04〕13号),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妥善处理乡镇债务和税费尾欠,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妥善处理乡镇债务问题,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工作,妥善处理税费尾欠。?

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四项制度”。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一费制”标准在每学期初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仍执行原来的收费标准,即小学生每生每年18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310元。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省政府核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公费订阅报刊实行“限额制”,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乡镇不超过2000元,大的乡镇不超过3000元;村级组织不超过500元,大村不超过800元;农村中小学每年公费订阅党报党刊限额标准为:村小学不超过200元,乡镇中心小学不超过1000元,乡镇初中不超过1200元,高(完)中不超过1600元,禁止学校以订阅报刊为名向学生摊派。严格执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涉农负担案(事)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坚持违反农民负担政策“一票否决”。

加强对农村灌溉用水用电等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价格的监督和查处。农村灌溉用水要逐步推行计量用水、计量收费的办法,推行终端水价,定价到户,彻底取消中间环节乱加价和搭车收费。清理畜牧乱收费,对畜牧防疫服务收费要坚持自愿原则,畜牧服务机构应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先服务后收费。继续清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今后农民进城务工,在流出地只缴纳由计生部门收取的5元/证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在流入地只缴纳由公安部门收取的暂住证费用(5元/证,IC卡暂住证20元/证),除此以外,不得强迫农民缴纳其他任何费用。?

二、规范“一事一议”,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取消农村劳动力“两工”负担,各地不能以任何借口要农民再承担“两工”义务。“一事一议”必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村民自治办法进行,只能用于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且每年每个劳动力筹劳不超过10个工,其中筹资部分不超过15元。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一事一议”名义向村、社和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对违规向村社下达筹资筹劳任务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各地要深入研究、细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审批程序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各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补助资金的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

为确保从源头上制止农村“三乱”问题,省政府决定,农民负担监督卡由省统一规范项目、内容,统一制订格式,由各市(州)人民政府组织印制和下发,不得再向农民收取负担监督卡工本费。县、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审核把关、分解登记任务,使负担监督卡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民负担管理规范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各地要强化监测手段,调整充实县(市)监测点,保证补助经费,提高监测质量,使其在信息反馈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及时,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继续完善预防和处置涉农负担案(事)件工作制度。加强对农民负担重点联系县的重点跟踪回访监督检查,对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督查督办,杜绝涉农负担案(事)件。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和12318价格举报电话的社会监督作用。?

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农收费项目备案审查制度。每年年初县级涉农收费部门和单位应将该拟收费项目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管办审查备案。县级农民负担监管办会同财政、物价、纠风等部门对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价格项目进行审查,凡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项目一律取消。坚持对农村“三乱”实行事前监督。?

四、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省委、省政府决定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农村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产生,对农民负担反弹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不能放松,只能加强。要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专项治理的部门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奖励和制约机制,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考核和任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政府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认真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五、切实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各地要认真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进行一次排查,尤其对关系农民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摸清情况,妥善处理。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退耕还林政策和征占地补偿政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工工资兑现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和特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搞好生活救济和生产帮扶,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技改矿井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1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