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液致急性心衰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本站推荐)
输液致急性心衰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作者: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朱全刚尤本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
2011-09-16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药效发挥快、利用率高、液体和药物的输入速度及输入量可控的优点,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输液疗法也存在被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常可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为此,本期安全输液专题(上)特邀药学专家介绍临床常见的输液所致心衰和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和干预策略
在临床上,虽然因输液引起急性心衰的病例并不多见,但一旦出现,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输液致急性心衰的原因和干预策略对提高临床输液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输液所致心衰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系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输液致心衰常见原因
药物
目前,有报告显示可引起心衰的药物主要有能够直接抑制或损伤心肌细胞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柔红霉素、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等),能够产生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盐酸胺碘酮等)。此外,头孢西丁钠、头孢噻肟钠、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高渗葡萄糖、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氨茶碱、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亦有引发心衰的报告。
案例一:女性患者,71岁,右上腹疼痛1周伴发热,以胆囊炎、胆石症收治。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入院5天后出现眩晕、心悸、胸闷痛,活动后为著,即予硝酸甘油30 μg/min静脉输注,约20 min后出现烦躁、眩晕、心悸、胸闷加重,心率12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偶发室早。立即减慢液体滴速,症状无改善,出现发绀、双肺底湿公式音,遂停用硝酸甘油,加用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等后症状改善。
该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可能机制为:过快输注硝酸甘油→冠状动脉过度扩张并暂时失去收缩性→冠状动脉内血流压力降低,微循环短暂关闭→心肌供血不足,心率代偿性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进一步减少→心肌氧耗更加明显→急性心力衰竭。
输液速度过快、总量过大
案例二:女性患者,28岁,因足月待产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 ℃,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呼吸20次/分,血压100/ 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公式音。心电图正常。因产程进展不佳,考虑“头盆不称”于入院当天在局麻下顺利行子宫下段剖腹手术,当天输液4300 ml,术后第1天输液3400 ml,术后第2天医嘱输液2400 ml。术后4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气促。查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满肺湿公式音,心率160次/分,律齐,无杂音。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立即停止输液,经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外周血管、高流量给氧等处理,术后6天痊愈出院。
该患者发生心衰的机制与产后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产后,由于子宫收缩使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而妊娠期所增加的组织间液亦会发生回吸收,因此,产后72小时内心脏负担较重。而输液量过大、输液速度过快(该患者发病时滴速为90 滴/分)将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患者自身疾病
易引起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有:与冠心病相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干预策略
加强静脉输注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学知识学习
医护人员应提高综合素质,提前做好应对输液致急性心衰的防治准备。
例如,当应用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时,不仅要严密监测心电图、QRS 波幅大小、心动周期、心脏射血分数等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还可采取合用辅酶Q10、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支持治疗;至少开放并保持2根静脉通道通畅,必要时可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以随时满足抢救用药的需要;一旦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则应立即停用原有液体,及时采取强心、利尿、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并及早处置影响心功能的原发病及电解质紊乱。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一般情况下,心肺功能正常的成人输液速度为40~60 滴/分,儿童为20~30 滴/分;在无特殊情况下,老年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 滴/分,有心脏病者应更慢。
应尽可能地减少年老且有心脏病的患者的输液量,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保证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必要时给予及时适当的利尿等处理,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反复向患者强调输液速度过快的严重利害关系,注意巡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防止因体位改变导致的滴速加快。
执行急性心衰诊治指南
为确保输液致急性心衰的救治成功率,应遵守急性心衰的诊治指南。
初始治疗主要采用呋塞米、吗啡、毛花甙C及氨茶碱等药物,但二氧化碳潴留者不宜应用吗啡,并应根据尿量和症状的改善状况调整呋塞米(此类患者首选)的使用剂量;在早期阶段,收缩压>110 mmHg的急性心衰患者可使用硝酸酯类等血管扩张药物,但应监测血压变化的情况。
对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可进一步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毛花甙C、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治疗,以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血压较低和对血管扩张药物及利尿剂不耐受或反应不佳的患者尤其有效)。但必须警惕,此类药物有可能促进和诱发一些不良的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心肌损伤和靶器官损害。
对于病情严重或血压持续降低(<90 mmHg)甚至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在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并酌情采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及外科手术等)。
■小结
总之,在给患者输液前,医护人员首先要知晓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性质和毒副反应,以便根据情况调节合理的滴速。
对个别不合作的患者(擅自调节滴速者),可采取降低输液架、选用小针头或使用输液泵输液等措施,防止其输液过快而发生心衰、肺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
在纠正了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病情稳定后,即应转入进一步后续治疗(主要根据预后评估、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和有无心衰三方面情况确定治疗策略),并做好随访和患者教育工作。
第二篇: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我县民众多居住农村,文化水平低,对健康知识了解少。为提高我县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具官方调查,近几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意外死亡是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一大死因。其中服农药是农村女性自杀最常采取的手段,其次,交通事故、溺水、坠落等意外事故,约占意外死亡的52%,目前注意交通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还要加强防范意外伤害的教育,提高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遇到挫折时能调整自己心理状态,以减少自杀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很不少原因是这些患者往往轻视自身疾病,没有及时就诊、未采取正规的治疗手段,而失去救治机会。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平时未重视健康体检,不能早期发现肿瘤,而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因此开展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主要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
因此建议采取干预措施:①重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文化、卫生、心理、健康保健等有关方面的教育、指导。呼吁全社会关爱女性,提高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②车祸所造成的早死、伤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家庭、亲属、同事及朋友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减少车祸发生。③政府加大投人,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及早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④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在做好妇女各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卫生指导,特别要注意青春期和更年期人群的心理保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⑤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提倡住院分娩,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从而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第三篇:浅谈急诊静脉输液室护理纠纷分析及干预
浅谈急诊静脉输液室护理纠纷分析及干预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输液室出现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于我院急诊静脉输液室的护理纠纷80例,对护理纠纷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干预对策。结果:650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纠纷80例,发生率为1.23%,其中穿刺技术差发生率最高(41.25%),药物因素发生率最低(8.75%)。穿刺技术差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纠纷事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及服务态度是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树立其服务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强化护患沟通,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急诊 静脉输液 护理纠纷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71-01
静脉输液为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且属于技术性较强的一项护理操作。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与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输液过程中易出现针头脱落、渗漏及堵塞等故障,增加患者痛苦,并引发护患纠纷[1]。本研究就我院急诊静脉输液室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现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静脉输液室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输液患者6500例,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护理纠纷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1至43岁,平均(32.51±3.12)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5例,发热、咳嗽13例,头痛、乏力11例,腹痛、腹泻9例,消化道炎症9例,高血压8例,头晕、恶心8例,心血管疾病4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且符合诊断标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1.2 调查方法
专门组织护理纠纷调查小组,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急诊静脉输液室的护理纠纷事件进行了解与分类,并根据纠纷事件登记情况,对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避免护理纠纷的再次发生。
1.3 观察项目与指标
1.3.1 对80例护理纠纷事件进行归类、分析;
1.3.2 分析发生护理纠纷事件的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结果
2.1 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650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纠纷80例,占1.23%。其中穿刺技术差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护理服务不到位、患者期望过高、血管穿刺困难、药物因素及其他。穿刺技术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护理纠纷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护理纠纷发生情况(n,%)
注:与其他护理纠纷事件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2.2.1 护理人员方面
在多种纠纷事件中,穿刺技术差与护理服务不到位均属护理人员因素,共占57.50%。由于输液室护理人员较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且心理素质较差,稍有不慎便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另外,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高,与患者缺乏沟通,态度生硬,易引起患者不满。
2.2.2 患者方面
患者期望过高及血管穿刺困难均属患者因素,共占27.50%。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若输液治疗未达到其期望值,便存在不满情绪。同时,部分患者受自身静脉条件的影响,导致穿刺困难,而患者要求一次穿刺成功,一旦穿刺失败,便心生抱怨,易引发护理纠纷。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带来较大压力的同时,使得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2-3]。为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应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提高其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护患沟通,向患者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并给予心理干预[4-5]。
本研究就我院急诊静脉输液室的护理纠纷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500例患者发生护理纠纷80例,发生率为1.23%。其中穿刺技术差所占比例最高,为41.25%,其次为护理服务不到位(16.25%)、患者期望过高(15.00%)、血管穿刺困难(12.50%)、药物因素(8.75%)、其他(6.25%)。穿刺技术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护理纠纷事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于梅香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及服务态度是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树立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强化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娄春燕.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9(12):106-107.[2]李桂宝,文勇,许素?M.综合门诊静脉输液室护患矛盾的分析及干预[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0(02):85-86.[3]罗三妹.门急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2(07):975-977.[4] 陈晓丽,夏萍,马红霞.急诊输液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 163-164
[5] 庄素梅.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常见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 335-336
[6]于梅香,于淑芹,刘丽梅.门诊输液室护理的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7):246-247.
第四篇:输液安全及应对策略
输液安全及应对策略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由于静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静脉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影响因素较多,这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避免或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1.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是输液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需要临床药师、护士配药时责任心强、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主要问题是在连续静脉输液时,当前一组药物输完再输后一组时可能出现配伍禁忌,使输液管内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一般输液前可考虑采用调换输液顺序或采用间隔溶媒(冲管、换管)来解决。
2.避光输液
某些药物对光敏感,见光易分解、氧化,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就需要采用避光措施。如降压药硝普钠、脑血管用药尼莫地平、化疗药顺铂和阿霉素、抗菌药喹诺酮类药、水溶性维生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需要避光使用。
3.静滴速度 为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对静滴速度有不同要求。血管活性药物滴速宜慢,如多巴胺滴速过快可出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和严重高血压等;脱水剂滴速则要快,如甘露醇如果滴速过慢会降低或达不到脱水效果。不同抗菌药对滴速的要求也不同,如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半衰期较短,为减少药物分解,需要现用现配并在30分钟至1小时内滴完;某些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静脉炎等需要减慢滴速,如阿奇霉素、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等。
2016.12
4.溶媒的选择 不同溶媒的pH值不同,对药物的稳定性有不同影响,选择溶媒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等在中性溶液中稳定,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溶媒,而不宜选择弱酸性葡萄糖;两性霉素B粉针剂不可用电解质溶媒,只可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溶液;头孢曲松不能使用含钙溶液,如林格氏液作为溶媒;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注射剂不得用氯化钠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注射液作为溶媒,否则会产生沉淀;多巴胺不宜使用碱性溶媒,或与碱性药物配伍,否则易发生分解降低疗效。
5.输液量或输液浓度
要坚持浓度越高,输液速度越慢的原则。某些药物对浓度有明确的要求,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为达到快速给药的目的,宜采用100毫升~200毫升溶媒;耳、肾毒性大的阿米卡星等每500毫克至少加入200毫升溶媒;为减少克林霉素神经肌肉接头毒性,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每600毫克的克林霉素至少用200毫升溶媒,滴注时间要维持1小时以上。
6.输液顺序
应根据补液原则、病情需要以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如治疗细菌感染,如果杀菌药与抑菌药同时使用,一般先输杀菌药,后使用抑菌药。
7.输液反应应对策略:
避免多种药物配伍,对于输液过程中出现的药物配伍问题致混浊、沉淀或颜色变化等,要及时更换输液器;
2016.12
对于一般药物渗出血管外时,通常需要更换输液部位,硫酸镁冷敷即可;对于化疗药物或细胞毒药物的外渗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
对于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可以通过减慢滴速使症状减轻,如果患者耐受性差可及时停药;
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要立即停止输液,对症处理;
对于输液中或输液后出现的发热,要判断是否是药物热以及由什么药物引起的,以便及时停用。
2016.12
第五篇: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张 萌 沈 倩
(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 总结宫腔镜手术发生的6例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宫腔镜手术病人发生不全子宫穿孔,大出血,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及空气栓塞(少量)的早期征象及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护理干预过程。结果 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充分了解宫腔镜的性能,熟悉手术步骤,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是防止腔镜手术并发症关键。关键词:宫腔镜;并发症;手术配合;护理干预
近年来,宫腔镜因其具有不开腹部、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1]。护理人员通过及时识别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早期征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实际意义。现将护理干预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行各类宫腔镜手术共256例,其中门诊79例,住院177例,年龄24-51岁,宫腔粘连分解术42 例,宫腔镜下粘膜肌瘤切除术111例,宫腔粘膜息肉摘除术62例,人流后流产不全宫腔镜监视下诊刮术33例,宫腔镜下困难取环术8 例。256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不全子宫穿孔1例,大出血2例,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2例,空气栓塞(少量)1例。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2.宫腔镜手术的护理 2.1 患者的准备
2.1.1 评估患者
包括患者全身情况,妇科检查及常规化验,无宫腔镜手术禁忌症,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特殊情况除外),此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早期,簿且不易出血,宫腔内病变易发现,检查治疗效果最满意。2.1.2 心理准备
术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患者要求,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向患者介绍宫腔镜手术的特点,术中需配合事宜,使其 1 认识到宫腔镜手术与人流刮宫一样,疼痛恢复快,同时告知,宫腔镜手术所存在的风险可能,让患者全面、客观认识宫腔镜手术。2.2 物品准备
2.2.1 基本设备:宫腔镜,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和高频电刀,膨宫加压器及配套的宫腔镜输液器和保护套等。
2.2.2 宫腔镜器械准备:根据不同手术选择微形剪刀,活检钳,电切环及电凝珠,所用器械均经低温等离子消毒。
2.2.3 膨宫液的准备:选用每袋3000ml的三生袋.或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宫腔灌流压力设置为100-130mmhg, 灌流液流速为240-260ml/min.膨宫介质一般用量1000-3000ml,膨宫时间15-30分钟。2.3 术中配合
提前做好一切准备,连接好宫腔镜系统及工作站,各仪器处于备用状态,病人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固定双下肢,常规消毒会阴,铺巾,协助医生连接好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及膨宫时的连接管,调节好膨宫所需的压力并设定最高压力值,把电视屏幕调到最佳位置便于医生手术操作。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行情况,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改变灯光,术后工作常规清点,检查器械的完好情况,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安置好病人。3.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宫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空气栓塞、出血、感染等[2]。
3.1 子宫穿孔原因
子宫穿孔是最常见的宫腔镜并发症,因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如患者子宫过度前屈、后屈,严重宫腔粘连致宫腔轴线不清,当操作者操作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时,可造成子宫穿孔。
护理干预 ① 护理人员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步骤和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手术医生的技术,以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感,增强患者对宫腔镜手术的信心。患者良好的配合可有效防止子宫穿孔,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手术期;②在宫腔镜手术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须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虚汗、血压下降、腹部疼痛等,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降低膨宫压力,静脉滴注缩宫素;③旦怀疑穿孔,应立 2 即停止操作,协助医生查找穿孔部位,确定为子宫穿孔根据穿孔情况做好相应的配合,子宫底部穿孔或无脏器损伤的不全穿孔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侧壁及峡部穿孔可能伤及血管,应立即做好剖腹探查的相关准备。穿孔情况不明者,行腹腔镜检查,积极做好手术前的仪器、设备、物品的准备工作。
3.2 术中及手术后出血原因
术中出血常见原因是膨宫压力低、切割过深及子宫肌瘤等妨碍手术操作而引起出血[3]。本组病例中发生2例。
护理干预
术中密切观察出血量,对手术创面大、出血多的患者,手术中放置宫腔气囊导尿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ml压迫止血,一般于术后24h拔除宫腔气囊导尿管。手术后观察阴道出血量情况如阴道有大量鲜血流出,立即向医生报告,遵医嘱给予宫缩剂、止血药等。
3.3 TURP综合征原因
TURP综合征是由于膨宫液量过大,膨宫液的过度吸收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继而出现血压降低,吐泡沫痰是比较典型的早期表现[3]。
护理干预
①术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膨宫液使用5%葡萄糖.。②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
手术中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宫腔内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尽量控制膨宫时间,手术时间最好不超过60分钟,在膨宫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液体的吸入和排出量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当手术时间过长,膨宫液使用量过大时,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提醒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
③ 病情观察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和尿量,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如估计膨宫液吸收超过1500ml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3.4 感染原因
常见有子宫内膜炎症、附件炎、宫腔积血伴感染、盆腔脓肿,甚至中毒性休克等[2]。导致宫腔镜手术感染的因素有:手术前有阴道炎,手术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手术中损伤宫颈管或子宫内膜,手术后出血时间长等。
护理干预 ①术前常规阴道准备,肠道准备、膀胱准备和皮肤准备,手术前3天行阴道准备,配合医生行分泌物的检查,保证无滴虫、霉菌等感染,一般行阴道冲洗,2次/日,手术日晨用2%碘伏行阴道擦洗。②手术前一天 3 常规外阴备皮,备皮后洗净皮肤,③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质量,设立专门护理人员对宫腔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核对手术器械和耗材的灭菌有效期、胶带、包装内指示卡的有效期。保证消毒液的质量。④ 手术操作中避免损伤宫颈管和子宫内膜。⑤手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⑥ 做好健康教育,手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观察患者体温、阴道流血流液,腹部疼痛等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1个月后来门诊复查。3.5静脉空气栓塞原因
静脉空气栓塞是宫腔镜手术中常见而致命的并发症,指空气进入静脉系统,随后通过中心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而引起栓塞[4]。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呛咳等。宫腔镜手术中的膨宫液是用气控仪增压,使其迅速进入宫腔,主要原因为宫腔镜的膨宫液中有气泡或膨宫液用完未及时更换液体,使空气进入子宫腔,空气经破裂的血管进入血循环达到肺血管而阻塞肺循环[5]。
护理干预 ① 手术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头低臀高位,手术中选择有效的最小膨宫压力,扩张宫颈时避免损伤,扩张后应封闭阴道或用湿纱布减少子宫内创面血管暴露和组织气化后形成气体。②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因宫腔镜手术节奏快,巡回护士要处理的事务多,而膨宫时液体流速较快,医生注意力集中在手术操作中,往往忽视对液体的观察,容易造成液体输完未及时发现的现象,极容易发生静脉空气栓塞,为了防止隐患的发生,制定相关工作流程,操作前务必排出灌注管及镜鞘中的空气,安排双人巡回,明确职责,其中一人专门负责液体的更换和观察。调节膨宫液的流速并及时更换膨宫液,膨宫液选用大包装的3000ml三生袋,避免经常更换,保持膨宫液的连续性,避免空气的输入,术中所用膨宫液量及时汇报医生。③一旦发现可疑静脉空气栓塞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立即取患者左侧头低位,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心室最低处,使气体离开右室流出通道[4]。100%纯氧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静推地塞米松,解痉、扩血管、强心利尿,深静脉置管入右心房抽出气体,如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4 体会
一般来说宫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也要认识到手术存在着并发症的危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要因为宫腔镜手术相对简单,所需时间短,就忽视了并发症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手术的配合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保证手术的进行,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充分了解各仪器,器械的性能,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随时调节膨宫液流量及时更换膨宫液,保证膨宫液的连续性,膨宫压力控制在100mmhg以下,不能超过平均动脉压水平。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宫腔镜属于精密器械,正确使用和保养宫腔镜的设备和器械对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应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器械的检查包括清洁度,装卸性以及功能状态三个方面,检查贯穿于使用前,手术中,使用后立即查,清洗前,冲洗后,干燥后以及消毒打包前。制订宫腔镜手术配合的流程、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和观察等护理干预能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浩梁,周海燕,江慧君,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57-259 [2]李晓筑,张勇武.宫腔镜操作严重并发症35例的治疗与预防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15-617 [3] 陈勍,张微微,刘畅浩,等.宫腔镜操作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J].国际妇产科杂志理杂志,2012,39(5):440-443 [4] 李艳,白文佩.宫腔镜诊治中并发症静脉空气栓塞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5):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