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学习之手卫生的依从性+指征
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定义
1、手卫生: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
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务人员按规定进行洗手。
二、洗手的指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
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
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三、洗手的方法——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第二篇:强化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评审资料之一:工作心得
培养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效作用
汉滨区大同镇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 陈玉随
[关键词]:培养
手卫生
感染管理
实效作用
医院感染是各级医疗机构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既加大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又引发医患纠纷,构成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对患者健康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高成本、高投入、高基础设备设置的工作。因此,我院在创建规范化乡镇医院建设活动中,立足实际,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从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最简洁最常用最实用的手卫生做起,控制医院感染。.从实践工作中让护理人员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和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因此,要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环环相扣,如影随形。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如遵守手卫生制度、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制度、治疗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换药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病区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等。诸多制度中手卫生制度是制度实施的基础。是乡镇医院医院感染工作投入成本尴尬局面下最为实用也最为经济易于开展实施的一项简单而又重要的工作。
3.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突出手卫生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强化演练正确的洗手方法,培训七步洗手法。医院各科室、洗手池张贴洗手图片,洗手标示醒目,随时促使提醒护理人员、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培养手卫生的依从性。组织开展手卫生制度、七步洗手法竞赛考试,并纳入医护人员岗位目标工作任务考核,使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发挥作用。.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如护士为患者静脉输液时首先做到治疗前洗手治疗后洗手,再是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人一针一用”,做好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的消毒隔离工作,患者床单被褥的清扫、消毒、更换工作等护理操作,都应与正确的洗手法互为相容相依。预防医院感染,减少院内感染传播,从手卫生上切断院内感染传播途径。.做好手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工作的职责之一,护理人员在培养自身手卫生依从性的同时应自觉带动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正确的洗手法,使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切断医患手接触污染,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
总之,我院在创建乡镇规范化医院建设活动中始终坚持手卫生制度的落实,认真实施七步洗手法。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工作,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有着积极作用。而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和在处理患者用后物品器械的清洁、消毒过程中极容易遭受感染,首当其中就是手的污染,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培养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加强护理工作的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暴露,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都有着积极的实用效果。
第三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研究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 针对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展开研究,了解依从性与发生院内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旨在优化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我院发生院内感染比例。方法: 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对其依从性干预下洗手次数以及洗手时使用消毒液的比例差异性,并按照研究时间将我院院内感染比例计算出来,查看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能够大幅增加医务人员洗手以及使用消毒液的频率,且我院院内感染几率正逐渐下滑。结论: 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成负相关关系,依从性越高,感染比例就越低。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减少病毒交叉传播,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 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84-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表明,每年在治疗院内感染方面花费为金额已经远远超出了计划金额。而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的细菌就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手卫生依从性指的是在指导下按照规定,合格的完成手部清洗消毒工作[1]。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产生几率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减少我院今后院内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有效性。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50名医务人员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2013年9月这半年时间。研究对象中多数为女性,有44人,另6名为男性。年龄在22岁至4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8.9岁。在所选研究对象中,包含了医生、护士以及检验人员,均为会接触到病原菌的医务人群。在研究前对这些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测定,将合格人数与合格率计算出来;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对其进行依从性干预,按月份将手卫生合格人数与合格率分别计算。将上述研究结果按照表格方式统计,并与我院在这半年时间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应(研究中计算感染几率的总样本数量为100人,若患者在研究期间出院则从新入院患者中替补),了解依从性与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以下为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
1.2 一般方法
1.2.1 加强对手卫生的监测:定期对研究对象的手卫生情况进行检测,采取采样检测方式,了解其手卫生情况。本次研究将检测频率设定在半个月一次,即每月两次。在月底将该月两次检测结果计算平均值并排序,将排序结果在医疗质量会议上公布出来,并在院内大厅中张贴,让医务人员引起重视。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不合理洗手方法应及时给予修正。
1.2.2 张贴卫生标识:在医务人员经常出没的地方张贴卫生标语与消毒洗手步骤,让医务人员从意识上根本认识到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将宣传张贴在医院电梯、楼道、洗手池上方以及医务人员休息室中,确保其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产生手卫生观念,达到自觉清洁手部并有效清洁的目的。另外,这一举动不仅让我院医务人员意识与所提升,还让前来探病的患者家属与一些外来人员同样受到了教育。
1.2.3 完善洗手设施:在我院洗手池旁不仅要张贴标语,还应配备洗手液、消毒液等手部清洁用品,为医务人员提供人性化洗手消毒设施[2]。另外,水龙头是一个较多细菌集聚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水龙头换为感应式,减少触摸式数量。同时,还应配备烘手机以及干手纸巾,让医务人员洗完手能够将手快速弄干[3]。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不愿洗手是感觉冬季洗手较冷,且害怕洗手次数过多会造成一定手部皮肤问题。这一点上,医院可将洗手池分为热水与冷水两种模式,并注意烘手机的使用,确保手部不会因冷水刺激产生红肿。
另外,还需统计我院在研究期间院内感染患者数量以及所占比例,分别与当月手卫生依从性做出对比。
根据上表不难看出,自我院实施手卫生依从性干预以来,在依从性合格率上不断攀升,半年时间内已经从干预前的66%合格率上升到了98%合格率。且在院内感染几率方面,感染人数也在不断下降,从干预前的11%降到了现在的1%。由此可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越高,我院院内感染几率就越低,随着手卫生依从性控制的进展,医务人员合格率逐渐上涨,院内感染几率逐渐下滑。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在接触到患者后手上会携带部分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就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需要医务人员使用洗手液在流动的干净水下清洁手部,将手部碎屑、污垢以及大部分病原菌清洗干净洗手时间需要20秒以上,并注意对手部的消毒[4]。
总之,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接触后手部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将患者身上的病原菌带给其他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医院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都应重视消毒工作,通过各项措施的干预让医务人员真正实现手卫生管理,做到勤洗手、勤消毒。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院内感染情况与手卫生状况呈相关性,且手部消毒工作越到位,发生感染的人数就越少。因此医务人员应将手卫生习惯以及方法在全院内推广,力争通过手部的有效清洁减少细菌交叉感染几率,将手卫生看做医疗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对感染的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 肖莎,王瑞雪,郝士颖.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哈尔滨医药,2013(05):392-392
[2] 金转丽,师建霞.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3(19):111-112
[3] 张群英,刘人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调查[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05):582-582
[4] 冯迎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4):99-99
第四篇:医院感染管理卫生监督意见书
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专人负责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3、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订计划和总结;
4、每年对本单位有关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有记录;
5、对医疗废物废物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安全技能培训并有记录;
6、每年至少开展2次医院感染监测并有记录;
7、消毒器械、医疗卫生用品采购时要索证、验收、登记;
8、临床科室、治疗室等有关科室对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注器具在第一操作环节进行毁型消毒;
9、医院有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10、医疗废物收集装置、运输工具、贮存地点及设施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并有明显规范的医疗废物标识;
11、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
12、有完整的医疗废物管理登记记录。
第五篇: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资料
常见的医院感染及预防和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二)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 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