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贪污问题研究[样例5]

时间:2019-05-15 02:1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贪污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贪污问题研究》。

第一篇:中国贪污问题研究

中国贪污问题研究

序言:我写了一篇《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很多人都看了,虽然拍砖的人很多,我不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没有必要给和自己立场不一样的人扣屎盆子,有位仁兄说我避重就轻,没有谈贪污,于是我就想好好谈谈这个问题,用一个客观的文体,论文的形式吧。摘要: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经济犯罪。中外历史上关于这类犯罪的记载史不绝书。在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贪污现状日益严重,据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全球贪污印象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排名表显示,2009年中国的贪污印象指数在全球排79位,贪污腐败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而中国贪污腐败情况严重有许多的原因,既要看到法律上,经济上,体制上的,也要看到文化因素和历史原因,因为贪污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品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贪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严刑峻法,两者都会动摇我国的根基。因而我们要完善我们的一系列的制度,法律,要加大宣传杜绝行贿受贿等丑恶现象的发生。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完善,才能有效遏制贪污态势。

关键词:贪污 腐败 经济 体制

一.中国贪污问题现状

1.贪污及贪污罪的定义

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构成贪污罪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我国对贪污罪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有关贪污罪的条文规定: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第一百八十三条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三百九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

二.我国贪污现状及成因

1.中国贪污现状根据据国际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全球贪污印象指数(CorruptioPerceptions Index)排名表显示,2009年中国的贪污印象指数在全球排79位。中国的贪污问题越来越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格格不入,俨然是影响社会正常有序发展的一大毒瘤。中国民众对与贪污的关注度仅仅排在民生问题之后,在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的大小官员是无官不贪。从刘青山,张子善,到成克杰,陈良宇,郑少东,再到文强,这一个个大贪巨贪,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和各级政府的形象,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2.据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2005年,这14年里,国家干部受党纪、政纪处理的有200多万人,其中多数是贪官,平均每年有十几万人,每天有400多人受处分。这还没有包括还没有被揭发出来的和正在查处尚未结案的。这些人中有县处级干部五万多人,厅局级干部四千多人,省部级干部一百多人。有省委书记、省长、部长、省人大主任、省政协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有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省部级官员受法律制裁的只有二人,犯罪数额从几千元到两万元,九十年代上升到15人,而本世纪开始才六年,已经上升到29人,犯罪数额己上升为数十万元到数十万元、上亿元。成为八十年代的百倍、千倍。据中纪委工作报告的数据,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结案84276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846150人,其中开除党籍137711人,年平均27542人,被开除党籍又受到刑事追究的37790人,年平均7560人。其中县级28996人,年平均5799人,厅局级2422人,年平均480人,省部级98人,年平均19人。2000年被开除党籍并受到刑事追究的1361人,比上述年平均人数增加3倍多,其中县级4146人,厅局级331人,省部级21人。2001年被处分的175364人,比2000年增加30%,其中县级6076人,厅局级497人,省部级16人。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2003年立案侦察18515件,其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县级2557人,厅局级167人,省部级4人。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计,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164831人,其中县级5961人,厅局级415人,省部级16人,给予刑事追究的4775人。

3.分析以往资料可以发现,中国的贪污问题出现了新的现象

①贪污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贪污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这个主要表现在从以往的基层政府官员贪污发展成为中央官员贪污,从小数额贪污发展成为巨额贪污。

②贪污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个主要表现为贪污的手段以及隐匿的方法越来月先进,越来越复杂。其次就是官员贪污自杀,潜逃的人数越来越多。

③犯罪主体日趋多元化范围逐渐扩大。这个主要表现为在以前认为没有油水的地方也出现了贪污,比如文化教育部门。

④家庭式犯罪,家族式犯罪愈发严重。这个主要表现为家庭内部收钱,办事分工明确

⑤向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高层党政机关发展,危害严重。这个表现为政府和司法机关相互勾结,相互包庇,造成“官官相护”的局面

4.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是分层次的。客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普遍事物,必然有普遍的本质,偶然的原因,是无法说明普遍事物的。只有当某一原因,能够解释普遍现象时,它才是这一普遍事物的原因。因而关于贪污形成的原因,我想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原因

①个人品德上,每个人都有贪欲,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难免不会动心,但是意志立场坚定的人往往会禁得住诱惑,而意志不够坚定的则会动摇自己的立场。甚至许多官员根本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把当官看成发财的手段。

②体制上,这个体制包括一系列的经济体制,用人体制,监管体制以及干部任免体制等等,在我国,个别领导职务权利过大,权力过大就会使领导接触到的诱惑增多。再者是党政领导职务不当,比如大多数的公安局局长都是市分管副局长,甚至是党的政法委书记,我们都知道,作为政法委书记就有权力管司法机关,因而这就为其贪污犯罪提供了极大便利。许多国企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都是国家公务员编制,甚至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单位负责人既充当执行者又充当决策者,这样造成政企难分,党政难分,给监管带来极大麻烦。在经济体制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审批,监管体制改革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权钱交易现象的发生。在人事任免制度上,虽然我国实行了公务员制度,但是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就使我们官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另外问责制实行困难,造成涉案官员高调免职,低调就职的现象,给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巨大损害。另外就是中国缺少一套独立的监管体系和独立的司法体系,这就使我国的司法机关处处受制于政府。在我国,政府信息不够透明,信访举报制度不够完善也是贪污盛行的重要原因。

③经济上,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企业、个体户普遍存在,公民的商品意识强化,人们普遍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而经营、活动。这样的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必然应运而生,必然影响着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是,贪污受贿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它还普遍出现在各种制度的社会中。

④法律上,我国缺少专门针对贪污的法律,这样在给贪污方面的监管,量刑带来不便,我国亟待出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另外对于巨贪分子量刑过轻,没有有效地处分行贿分子,致使行贿受贿现象严重。另外就是缺少对官员的法律教育,致使个别领导思想懈怠,玩忽职守。

⑤历史文化上,我国是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在2000多年里,封建官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重的压迫,从而使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的思想久入人心,当官的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就会把当官当成发财的途径,百姓接受了这种思想就会对任何政府,任何官员都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久而久之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发展了千年的送礼文化,酒桌文化也是贪污的助长剂,很多人喜欢托官员办事,托人时还不忘捎上一些礼品,这就助长了贪污腐败的苗头。我国刚刚从封建社会脱离不到100年,这种糟粕的文化和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成为廉政建设的巨大阻碍

⑥人民群众,我国人口众多,素质普遍不高,很多人缺少对政治的一种关注,甚至不能完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个一方面给官员胡作非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给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取证带来不便。再者就是封建思想致使民不敢与官争,使人民群众丧失了使用自己合法权利的勇气。另外,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三.贪污腐败的危害

个人私欲的极度膨胀,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影响社会风气,败坏官员队伍,官员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不利于政治的稳定,使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实施,甚至动摇国家根基。其次,官员贪污,欺压百姓,给党和国家的形象抹黑,在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使人民对于党的执政能力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

官员贪污在经济上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行,国有企业领导贪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学者统计,仅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量26000多亿元的1/5,比1992年财政总收入4185亿元还多800多亿元。

官员贪污腐败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加深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官员追求个人享乐,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民生建设。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引起民变。

贪污腐败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价值观的重大倒退。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的追求,是广大民众最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社会和谐稳定之基础,是现代社会的鲜明价值取向。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如何,一个社会体制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要从这个社会有没有公平正义体现出来。无论人们对马克思思想的给予什么评价,但马克思与其他社会主义者一样,重视社会公平正义,这点是难以否定的。吏治公正清明,是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一旦官场贪污腐败泛滥,送了钱财一切事情可以摆平,必然导致有真才实学之辈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然导致侵犯别人权益的一方逍遥法外,面被侵犯权益的一方利益反而得不到保障;必然导致无权无势的民众寸步难行,有权有势的民众有恃无恐。这种社会,有何公平正义可言?显然,贪污腐败,是对现代人类价值观的侮辱,是对马克思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的侮辱!贪污腐败导致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全面崩溃。社会伦理道德是人与人共处的纽带,是社会各项事业有序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人间世之所以美好可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教育、宗教、文艺、习俗对社会伦理道德有重要影响,吏治也是影响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因素。在贪污腐败的吏治大环境下,正直善良的人会吃亏,而道德卑鄙的人反而青云直上。这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社会现实,使善良的人不愿为善,使恶人更加为恶,从而导致社会伦理道德的直线下降。贪污腐败,道德沦丧,从来是一对难分难舍的孪生兄弟!领导生活腐化,没有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亵渎,长此上行下效,必然带动百姓生活堕落,影响社会风气。使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遭到损害。人们尊重一个国家,不但要看这个国家在国际上做了些什么,而且还要看这个国家在国内做了些什么。当前,整个世界越来越进步,倡导爱心、尊重人权、官员清正廉洁、言论自由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如果一个国家逆这个世界潮流而行,仍然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或者仍然存在严重的侵犯人权的现象,那么国际社会不能不蔑视或嘲笑这个国家,认为这个国家不过是现代文明的劣等生而已,不值得尊重。一旦国家的形象遭到损害,那么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自然会处处遭人排挤,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贪污盛行还会成为个别国家攻击中国的把柄。中国文明,中国形象也会因此受挫。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丧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夺取更大成果的奥秘所在。贪污腐败破坏了民族凝聚力,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亿万人民的选择了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因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政权的建立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当贪污腐败泛滥,民众的利益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贪官恶吏的侵犯,却无从得到维护,在此情况下,广大民众必然产生对社会的仇恨,不满,必然产生作为本国国民的无限悲哀,哪会有什么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可言?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收到损害,国家怎能长久存在?国家怎能长治久安?总的来说,贪污腐败直接损害了有真才实学的人的利益,直接损害了刻苦耐劳的人的利益,直接损害了正直善良的人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是对中华文明和优良传统的侮辱,贪污腐败同时败坏了社会竞争规则,使各项事业畸形发展,使整个社会无法持续发展;也使那些既得利益者不能不遭到民众的报复,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生命”的可耻下场。总之,整个民族都是贪污腐败的受害者。四.我们该怎么样面对贪污腐败现象原理告诉我们,“存在的即为合理的”,贪污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没有一个完全清明的政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当少数人掌握了权力时,个人的私欲就会导致腐败的产生,另外,社会体制,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都是贪污出现的催生剂,因此,贪污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贪污犯虽然可恶,但这并不是他们一个人的错,作为国家的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为贪污腐败买单,因而,治理贪污不是“抓一个,杀一个”,而是健全社会的各项体系,完善包括政治制度的一系列的制度,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在经济贸易中,还要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加强法律宣传。历史一次次证明,靠严刑峻法治理贪污只能使贪污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普通民众对于贪污更需理智,我们不能仅仅抱怨政府,抱怨共产党,而是要积极行使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利,真正的把自己当成国家主人翁,把官员当成人民的公仆,摆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思想

五.怎样治理贪污

1.从源头治理,权力是贪污之源,因而要加强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健全我国的监督,检查制度,完善我国的司法体系,使司法体系真正能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让司法权有更大的空间去制约行政权。2.完善我国的官员任免制度,肃清官员队伍,严把官员任免关,加强对官员道德思想的考察,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

3.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污法》。

4.理顺党,机关,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权力过大,权力分配不当的情况的出现,尽量使党的组织相对独立行政司法机关,党的领导尽量不担任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5.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入党标准,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

6.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应该有自己的反贪监督机构,笔者建议反贪机构独立于行政之外,且反贪领导人的官衔低于行政的领导人,但职权高于行政领导人,建立起类似明朝的谏官制度

7.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改造落后文化,在经济贸易中,要时刻警惕外来腐朽文化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8.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使人民真正能够约束权力的运用。完善群众监督制约机制,使群众能够运用民主的形式制约权力。大力鼓励群众举报,监督,对于一切以合法形式举报贪污的群众,查实后,应该予以奖励。

9.完善我国的保密制度,新房制度,社会舆论制度,完善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公开政府文件,甚至账单,允许第三方对机关财务进行审计,尽快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使权利真正能够在阳光下运行。

10.严格加强官员管理制度,对官员子女升学,财产,出国等进行严格的监管。

11.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待遇,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为高薪养廉提供条件

12.减少官员在人大,政协中的比例,提高群众的投票率,加大基层群众的席位总之,只要我们从内外两个方面下工夫,就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割裂公权与私利的结合,从而达到预防贪污受贿的目的。

参考文献①

剑鸣著《法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②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③

林哲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④

《跨越腐败的陷阱-国外反腐败的经验与教训》⑤

崔文化著《权力的祭坛》,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⑥

黄如桐《当前腐败严重问题评析》,《旗帜文萃》,2005年第4期⑦

数据事例来自百度百科

第二篇: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5,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这在中国好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在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我谨结合一些社会上的观点,从我的观点寻找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

关键词:贫富差距原因对策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背离。如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更棘手的是,这一趋势最终也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学上,贫富差距过大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消费需求,而在目前的中国,情形远远不止如此,贫富差距过大已经直接引起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富人有钱无处花,穷人有钱不敢花”的现象已经出现。一: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

根据查得的资料,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城乡分化

先不说农村,仅中国城市在资源的配置上,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局面: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而且其他中小城市很难得到处国家分配以外的资源;再者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城市的功能单一。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计划外发展的状态下。当把农村和乡镇考虑进来时,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2:地区差距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不论东部沿海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迅速拉大。这样就得出一个判断,中国地区差异的扩大,是在各地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前进中的问题。

二: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如下:

中国广大农民的贫困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力,这是正常的。不少农民还在用手刨食,和两千年前的农民没有根本区别。只要中国农业不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规模经济,农民相对于其他阶级只会越来越穷。

1.分配原则的变化

当前,我们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这不仅使分配原则更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正式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必须看到,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条件是不一样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居民所得的非劳动收入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造成收入的多寡不同,无疑拉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2.国家政策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区域经济梯度开发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加之东部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其获得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分配上实行了灵活多样的工资奖金制度,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而在同一时期,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这种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从而使收入差距随之拉大。在农村,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差异,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这些改革政策也是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3.市场经济的弊端

市场经济是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又具有导致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会使各种利益主体的收入趋于分化,从而形成一种“马太效应”: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一些个人承包的大企业,因使用国家几十年巨额资金投入所形成的庞大固定资产,使得这些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同等经营水平和经营环境下,生产成本较低,从而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而那些规模小、设备陈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者将被淘汰,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矫正市场弊端的能力还比较差,宏观调控措施还难以全部到位,会致使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非法手段,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社会保障的落后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对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几乎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甚至一些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是国家长期执行偏向工业的政策造成的,从而使城乡居民、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对策:

1.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充分扩大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手段。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就业,才能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我们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对社会的协调和稳定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多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提高收入水平、解决社会贫困的前提。因此,应把积极创造就业和再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战略的重要内容,实行就业导向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便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通过政府投资和对企业推行鼓励性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择业人员的素质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能力。

2.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收入再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快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使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能拿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制度。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税费征收的法制化。可以从国有资产产权中适当转让一部分,由社会保障基金机构持股分红;政府的工商税收入,也可以作为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状况的财力后盾。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和预算、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保障基金的使用率。

4.运用法律武器,规范收入分配行为

依法规范分配行为,就是用法律制度、规则去规范和约束收入分配行为。法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针对法制不完善的现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最低工资法》《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加快推进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进程,逐步扩大货币性收入,减少实物发放,增加收入的透明度,扩大国家对工资的宏观调控范围。在司法方面,应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好已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处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争议。如果执法力度不够,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惩罚过轻,就不能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强法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抑制非法收入。对于那些贪赃枉法、偷税漏税、欺行霸市者,要重拳出击,严惩不贷。以法律的震慑力遏止不法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总之,只有做到财富的切实增加和合理转移,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到有效调控,才能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屹.WTO与中国农村经济〔J〕.中国改革,2001,.〔2〕李成贵.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成因与影响

〔J〕.教学与研究,2001,(4).〔3〕经济日报,2001—08—12.〔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乡镇债务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4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虽经多次化解,但成效并不明显,目前不良债务总额累计数额巨大,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乡镇债务现状

1,增长迅速、规模巨大且覆盖范围广泛。1998年以来,我国乡镇债务以每年至少200亿元的速度快速递增,目前已不低于6000亿元。全国80%以上的乡镇都有负债,中西部的一些农业大省情况更加严峻。

2,不良债务比例高,危害和风险较大。全国乡镇不良债务比例高达50%以上,逾期未还债务占债务总额的70%左右。一些债务拖欠长达十多年之久,多数乡镇根本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妨碍了乡村基层政权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侵害了债权人的权益,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并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

3,债务资金来源和用途复杂多样。2000年来,各地资金用于修建乡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兴办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参加各种达标活动形成的负债增加,债权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工程承包单位等。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开始出现拖欠教师及公务人员工资、维持乡镇机构运转及其他应付款等形成的欠债。许多乡镇超标修建办公设施,搞各种开发项目,兴建工业园区,这成为新增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乡镇债务的成因

1,城乡差异化发展是我国乡镇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巨大,财税管理体制严重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2,乡镇政府职能不明确,行为不规范。作为基层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乡镇政府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责,乡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要由乡镇政府来负责。过多的职责必然导致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不清,许多不应该由乡镇政府做的事,如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都得由乡镇政府承担。乡镇的财力和能力毕竟有限,最终导致乡镇政府超能力运行,背负巨额债务。

3,财税体制改革不彻底,乡镇财权和事权不匹配。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未能依据收入彻底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造成明显的“财权”上收和“事权”下移,乡镇政府被迫承担与其财政支付能力不符的大量应由上级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物品,如义务教育、助残优抚、治安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等,给基层造成很大压力。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实现达标升级、获得政绩,不得不大量举债,甚至拖欠职工工资,形成大量的财政负债。

4,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及行政事务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政府有时会下达一些考绩和达标任务,并由此制定干部的任用、考绩制度。为了获得政绩,乡镇干部常常不顾本地条件,超越财政承受能力,举债达标,搞政绩工程,形成大量负债。

5,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乡镇财务管理松散,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管。很多乡镇在财政支出上由少数领导审批、管理,支出随意,程序简单,帐目混乱,监管软弱。其次,执行预算不严格,预算约束乏力。收支基本不按预算执行,开支随意性大,决策过程中很少考虑财政支付能力及清偿问题,造成财政支出失控。

三,解决乡镇政府债务问题先要消除不良债务产生的基础

1,明确乡镇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明确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维护治安管理公益性事业等应由国家及其他部门承担的责任从乡镇职能中剥离。

2,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向,在明确界定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3,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基层民主建设,发挥民主评议在选拔任用干部和政绩考核中的作用,促进乡镇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搞形象、政绩工程,减少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4,完善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行财务综合预算,加强收支管理。5,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乡镇政府举债行为。

要彻底消除乡镇债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缩小城乡差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经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村的财政、经济实力,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投入的需求。

1,加大城乡统筹力度,防范新增债务。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2,全面清理核实,彻底理清乡镇债务现状。各地要充分认识乡镇不良债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克服等待观望和拖、等、靠、要的思想。

3,明确责任、分类处理。根据债务的具体用途和成因,按照“谁举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债务偿还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类逐项,先易后难,合理有序地化解债务。重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镇债务问题。,

第四篇:中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家族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必然的。通过论述中国家族企业的特点以及家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管理模式的建议,希望能对家族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家族利益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32-0

2家族企业指在稳定的经营条件下,资本的来源与积累均建立在家属与血缘的背景上,有家族背景、家族控制的企业比比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

在企业的管理层当中,家族势力占据了上风,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企业的管理运作过程中明显地带有家族利益和家族意志的印记;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利润大部分被家族势力所占有。家族企业的管理不是以科学的管理为准,而是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

一、中国家族管理现状

家族管理在变革进程中是一项极具影响的制度变迁。在市场秩序和法制建设尚待完善情况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资源极为有限,家长式管理模式是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特殊阶段,较为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模式。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出现,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确立,中国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机制自然而然承载起整合社会资源的职能,传统意义上的家族制度优势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中国企业家族管理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虽然现在当地有些企业采用了现代管理制度,但是实质上并未超越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的模式。

通过调查,可以将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状况概括为以下三点:

1.在当地家族制管理企业中,家族的概念得到了延伸,由血缘关系扩展到亲缘关系,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涉及直系、旁系的亲戚关系,并以父子关系为基线进行传承延展,表达为一个家庭,或基于同宗同祖的多个家庭的亲缘性的族。家族成员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纽带维系。

2.当地家族制管理企业中重要的管理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这里说的管理资源,是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尤其是处于关键岗位的人力资源,如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财务、采购等部门的主管。企业创业阶段,企业成员的挑选往往首先来自于业主的家族、同乡、同学等,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减少因财产、权力、利益分配等方面发生的纷争。企业试图用这种血缘、亲缘关系建立起一种天然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企业控制权不流失。

3.中国多数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通常是一家之主,家族成员位居要职,整个企业被视为一个大家庭。业主依靠伦理道德等“人治”手段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依靠制度规范等“法治”手段来管理企业。创业家长往往处于主宰地位,实行家长万能式的管理,并以他为核心根据家族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组成管理体系。

二、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家族管理的共性问题,不过因为中国家族企业处于管理转型期间,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明显。

1.家族制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战略选择及战略决策制订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家族制企业发生战略决策失误和经营者的素质很有关系,文化素质的低下或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必然容易导致其判断错误。而关键原因在于企业采取家族制管理模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造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浪漫化、模糊化,企业决策不计算成本,不追求效益,决策过程只是凭着非理性判断进行。

2.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躬亲,管得严,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3.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或集权化倾向严重。一些家族制企业在赚到一点钱后,族长们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时时以元老自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甚至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反对意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企业迅速走向衰败。

4.家族制企业规范性低。决策灵活但不依科学理性程序,以经验直觉为基础,信息收集、处理、利用无规则,信息沟通方式主要为非正式的偶遇式,信息成果准确度及操作性均较差,对于市场研究、政策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现代信息服务非常陌生。凭借胆识和特殊机缘,粗糙的决策往往不影响他们发迹,但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这种决策会带来无穷后患。

三、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的对策

如何改革家族管理制度,这方面研究成果很多,我们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特点,提出针对中国家族企业家族管理的对策:

1.改革产权。就是要把企业和家庭财产分离开来,建立法人财产所有权,同时要把单一所有权改造为多元所有权结构。首先是尽早对家族成员进行股份划分,在企业创业之初就把各成员的贡献明确下来,再根据贡献大小确立股份多少,以便为日后家族成员退出企业打下基础。其次是让其他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持有股份,尤其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要用持股的方式来激励其积极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通过股票上市让产权流动起来。这样是改善家族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管理制度的基础。

2.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公司治理从内部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科学制度。

对于中国家族企业,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从是部门经理开始,等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成熟到一定程度后,再引进总经理,从而使董事长与总经理相分离。引入职业经理人后,同时建立

良好的经理激励机制,即企业经营业绩与经理的个人收益挂钩。这样能解决中小企业家族化的问题和裙带关系带来的问题。

3.提高经营者素质,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聘用系统和激励系统。用制度化的形式来录用人才;选拔到合适的人才,还必须配合适当的正确的激励手段,激励手段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即为确立与收入有关的各项制度,包括合理的工资制度、合理的奖金制度、合理的分红制度和合理的持有股份。精神激励,包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生活,贡献突出的给予升迁奖励,而最主要的还是量才适用,把每个员工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挖掘其潜能,让每个员工有一种成就感和创造欲。

第五篇:中国南海问题研究文本

1中国南海问题研究

——中国南沙群岛问题

2中国南沙群岛问题

1.南沙群岛的概况

2.南沙问题的由来

3.近现代南沙群岛的纠纷

4.中国政府对南沙问题的对策

1南沙群岛的概况

(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

(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

3(1)南沙群岛的历史概况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间,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

里长沙”、“万石塘”、“万里长沙”等。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塘

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

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

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

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

括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

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2)南沙群岛的地理概况①地理位置

南沙群岛[1]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国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周边自西、南、东依次毗邻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沙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战略重要性: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5经济重要性:南沙群岛是珊瑚礁构造,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珊瑚礁核心分布区的海域,其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大堡礁,分布海域面积比马尔代夫和大堡礁都要大。南沙岛礁中的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国际海洋公约中,水面环礁是具有准陆地地位的。按照群岛基线准则,南沙群岛就能够划出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区域(陆地+水面环礁(具有准陆地地位)+内水),据此能够主张上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气质储量约有126至137亿吨。南沙问题的由来概述: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但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7(1)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①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②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③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2)越南的理由是法国在越南殖民统治期间曾占领南沙,因而越南应承袭南沙主权然而这一理由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近现代南沙群岛的纠纷(1)东南亚各国染指南沙近况

(2)中越南沙海战(1)东南亚各国染指南沙近况

越南:

??? 越南对我国南沙群岛的侵略始于前南越西贡政权。西贡伪政权在1956至1971年期间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并发表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菲律宾:

??? 早在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1956年菲“探险家”到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6月11日,菲总统签发1596号总统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其主要论据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这些岛屿离菲最近,对菲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菲律宾:

??? 早在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1956年菲“探险家”到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6月11日,菲总统签发1596号总统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其主要论据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这些岛屿离菲最近,对菲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文莱:

??? 文莱对南沙问题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主要是围绕马来西亚的主权要求展开的。1981年文莱对马来西亚1979年新版地图所确定的两国间的大陆架分界线提出了责问和抗议。文莱认为,两国间大陆架分界线的确定应采取“中线原则”。文莱已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行了标明海域管辖范围的新地图。

印度尼西亚:

??? 印度尼西亚虽然没有侵占我国南沙岛礁,但从1966年以来在海上划分“协议开发区”,侵入南沙海域5万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印尼与马来西亚签订大陆架协定,侵吞5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198O年3月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企图进进一步侵占南沙海域和掠夺油气资源。

◆中国台湾:

??? 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南沙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台湾当局认为.南沙和西沙群岛与东沙、中沙群岛一并,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只是30年代法国占领后,才出现主权争端。台湾主要从史料记载和当地的遗迹文物、南中国海本身的定名以及一些岛的的定名、官方声明拥有主权的先后、部队进驻的时间、管辖时间等方法论证南海诸岛属中国所有。

南威岛、鸿麻岛、南子岛、景宏岛、东礁、西礁、中礁、柏礁、琼礁、毕生礁、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六门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蓬勃堡、广雅滩、万安滩、西卫滩、人骏滩、李淮滩、郭谦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马欢岛、费信岛、中业岛、南钥岛、北子岛、西月岛、双黄沙洲、司令礁、弹丸礁、光星仔、南海礁、南通礁

9中越南沙海战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第十四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计划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并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中国政府决定在南沙群岛中的永暑礁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越南当局发现我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后,企图先于我方抢占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强夺不成,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最终,我方击退越军。我战舰共消耗l00mm炮弹285发、37mm炮弹266发,击沉越舰2艘,重创1艘,缴获越南国旗1面,俘虏越军9人。越军伤亡及失踪约400人。在这次漂亮的海上保卫战中,中国海军以仅伤1人的代价,痛击了越军的入侵,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企图霸占我南海岛屿的嚣张气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凛凛威风。4.中国政府对南沙问题的对策外交部: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

(1)南沙群岛的目前情况

(2)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

(3)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4)未来南海冲突模式的假设探讨

11南沙群岛的目前情况目前许多舆论甚至国家,不是以公正的态度,而是出于私利来渲染南沙冲突,并指责中国。一些国家担心迅速发展的中国将会构成对他们的威胁,因而利用南沙来挑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而达到分裂亚洲、遏制中国的目的。而有些南沙争端国家则乘机扩大事态,制造舆论,利用国际压力,迫使中国承认他们侵占南沙的现实,以捞取在南海中最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①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②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③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④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3)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①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正受到影响。

南海离美国1.2万多千米,太遥远了。美国从该地区的脱离已成为事实,所以美国政府对南海问题感到很为难。现在,美国与东亚的贸易,每年都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里会超过美国与欧洲联盟的两倍。一旦南海出现领土权益争端,会威胁到美国经济利益。

②美国强烈的倾向:避免卷入南海争端中去。美国正试图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关系基础,来防止美国与中国和其它国家发生冲突。尤其在军队方面,美国推行合作性的接触战略。1993年底,美国和中国开始防务交流。1994年,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问北京。1995年,美国海军两艘军舰访问中国。美国这些举动意在建立军方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加军事透明度。

③美国未来对策进行更积极的外交活动。

鼓励通过谈判解决领土权益问题

请求日本和韩国协助解决

从技术措施上推进这些目标,包括阐明南沙经济价值的不足

支持其它方面的活动,如武器控制

美国也可阐明与菲律宾签订的互助防御条约的内容

美国应该考虑扩大合作性接触战略,尤其应重新建立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12(4)未来南海冲突模式的假设探讨假设一:中国为维护战略利益,尤其是面对其他争端方对南海石油资源的大量掠夺而采取对抗措施。

假设二:与各方的双边政治关系决定北京通过武力解决南海问题。

假设三:拥有绝对的实力,冲突发生时能够一战而胜。

假设四:中国只在外界强权的不介入的情况下,才会敢于发威。

下载中国贪污问题研究[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贪污问题研究[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

    摘要: 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丌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El前我l-qiE处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愈发突出,农 业、......

    论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问题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 论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问题 摘要:贪污受贿之定罪量刑标准关乎惩治贪贿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是我国刑事法治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当前我......

    贪污心得体会

    在公司初步成立并高速发展的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和利益的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

    贪污悔过书

    篇一:落马官员悔过书 落马官员悔过书 落马官员忏悔录列入反腐“任务清单” 起到“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作用,举措引发社会关注 ------------------ ( 2015-03-25 )......

    关于王海波贪污问题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王海波同志贪污问题的调查报告根据上铁分局党委安排,分局纪检组对下属企业上铁岭南储运站经理王海波涉嫌违纪问题进行了初步核实。2006年5月6日,经上铁分局党委会议研究决......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共5篇)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 ——基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 国际学院胡高升 摘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市民化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阐述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及其现......

    近年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

    近年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摘要】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开始出现, 90 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与80 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