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中减少水泥稳定土收缩裂缝的措施
在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中
减少水泥稳定土收缩裂缝的措施 谭斌1,孙春阳1,田志峰2(1.山东省潍坊市公路工程监理处;2.山东省潍坊市公路管理局)
摘要:在高等级路面铺筑沥青面层前,经常发现水泥稳定土基层有很多裂缝,特别是跨年度工程,经过冬季后,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更多。情况比较严重时,可能出现反射裂缝。将沥青面层拉裂,甚至产生透水唧浆现象,减少了沥青面层的寿命,为此对收缩裂缝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收缩裂缝;措施
水泥稳定土一般用于高级及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我国约有80%的高速公路采用了水泥稳定级配集料做为主要承重层。这类材料所固有的温缩和干缩特性易使半刚性基层产生收缩裂缝,并导致了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1、裂缝类型 1.1干缩裂缝
水泥与各种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和水经拌合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水分会不断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矿物晶体或凝胶体间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会引起半刚性材料体积收缩。当失水量为2.5%以上,且较长时间暴露(5d~10d以上)时,就会产生间距3m~10m的横向干缩裂缝,也有少数纵向裂缝,缝顶宽为0.5mm~3mm。1.2温缩裂缝
组成半刚性材料的三个相(即不同矿物颗粒组成的固相、液相和气相),在降温过程中相护作用使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叫做温缩。在水泥稳定土基层养生期后如不及时铺筑面层,长时间曝晒;或在严重冰冻地区,冬季气温急剧降低时,半刚性基层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间距一般为:10m~30m,冬季缝宽约3mm~30mm,夏季不足1mm。1.3干缩与温缩的比较
同样材料的干缩系数是温缩系数若干倍(见表1),故应着重研究水泥稳定土的干缩性质。干缩系数与温缩系数的比较表一
干缩系数(*10-6)/%
温缩系数(*10-6)/℃
1/2最大失水量
最大失水量
-5℃
-15℃ 水泥土
465.50
344.00
25.80
33.80
水泥粒料
6.65 62.0 8.50
13.00
2、影响干缩裂缝与温缩裂缝的主要因素 2.1干缩
影响温度收缩的主要因素有:成品混合料碾压时的含水量、结合料的剂量(主要是水泥剂量)、被稳定土的类别(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粒料的含量、小于0.5mm的细土含量和塑性指数、小于0.002mm的粘粒含量等。2.1.1水泥稳定土的碾压含水量
碾压时拌和料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越大,竣工后水泥稳定土的干缩裂缝也愈严重。含水量每增加1%,干缩应变相应增加23.5×10-6~80.1×10-6。2.1.2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一般为4%~6%,水泥剂量增加1%,干缩裂缝增加25×10-6,其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含水量增加1%。
2.1.3土含量、土中粘粒含量、土的塑性指数
土中小于0.002mm粘粒含量愈多,水泥土的收缩性愈大。水泥粒料土的干缩应变又随土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粒料土的塑性对水泥混合料的干缩应变是正比关系,即塑性愈大,干缩应变愈大。水泥粒料90天的干缩应变S与塑性指数Z的回归方程为:S=3.70Z+50.92(r=0.957)。2.1.4集料的平均粒径
以3%、5%、7%三种水泥剂量来稳定平均粒径分别为1.2mm、3.3mm和5.7mm的集料进行干缩试验。由试验结果(见表二)可以看出:在集料平均粒径大于3.3mm时,干缩应变明显变小。对于水泥剂量的影响,由试验结果(见表二)也可以看出:随集料平均粒径增大而减小,对于平均粒径5.7mm的集料,水泥剂量的影响很小。2.2温缩
影响温度收缩的主要因素是集料或土的含量、含水量、温度。2.2.1土含量
随着拌合料中的含土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温缩系数随温度降低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温度越低,含土量对温缩系数的影响愈大。稳定细粒土的温差系数大于稳定中粒土和稳定粗粒土。2.2.2含水量
通过对比试验得知:饱水、风干和干燥状态下温缩系数较小,在最佳含水量左右水泥稳定土的温缩系数最大。2.2.3温度
在接近最佳含水量和0℃~10℃时,温度收缩最为强烈,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则会出现较大温缩裂缝。
例:济青高速公路五合同92年施工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未采用保温措施,每隔10m~15m出现与路线方向接近45°的温缩裂缝,缝宽3mm~5mm,深5~10mm。日竹高速公路十合同99年施工的水泥稳定砂掺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了塑料布、5cm以上麦秸、10cm以上土覆盖,只出现了少量轻微裂缝,间距30m~50m,缝宽1~2mm。
3、减轻收缩裂缝的措施
3.1施工配比设计中,不应掺土,通过0.075m筛孔的细料含量控制在5%~7%,适当增加10mm~30mm碎石(砾石)的含量,尽量不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
3.2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水泥剂量,建议采用水泥剂量范围:4.5%~5.5%。
3.2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不超过基层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含水量,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2%;另外要及时补充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失水量控制在2%以内。3.4加强覆盖养生,水泥稳定土基层经7天养生结束后,最好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尽快铺筑沥青面层。如有必要也可适当延长养生期,但是决不能让基层曝晒变干开裂。
3.5对经过冬季的基层应采取覆盖措施,没有必要覆盖透层油过冬,因为来年春季透层油一般会开裂并脱落。
4、结语
水泥稳定土越来越普遍地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中,我们不应片面地追求大水泥剂量、猛洒水,而应当适当减小水泥剂量,控制好碾压含水量,对已成型基层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把水分和温度保持一定范围内,这样就减少了收缩裂缝,也减少了反射裂缝,提高了半刚性基层的质量,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参考文献:[1]JTJ 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山东省公路工程招标文件(通用本)[3]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沙庆林著
第二篇:高兴东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收缩裂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高兴东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收缩裂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南京工程学院 焦磊
摘要:在高等级路面铺筑沥青完成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车辆荷载的考验后,经常发现水泥稳定土基层有很多裂缝,情况比较严重时,可能出现反射裂缝。结合高兴东公路施工实践,对基层收缩裂缝的成因机理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施工中防治裂缝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
收缩裂缝
措施
1.绪论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作为半刚性基层的一种是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因其结构强度较高,荷载分部良好,水稳性可靠以及施工成本低廉,目前已成为现代高速公路、高等级道路普遍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
水泥稳定土固有的温缩与干缩特性及水泥稳定碎石和沥青材料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敏感性,使其在强度形成过程中以及营运期间会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路面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反射裂缝而具有弱点。路面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美观﹑减低平整度,而且会削弱路面的整体平整度。特别是路面开裂后水分通过裂缝渗到路面基层﹑低基层甚至土层,削弱基层﹑土层的强度,从而加剧路面的破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这一问题已成为广大道路建设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难题,从广大建设者和研究者的角度出发,目前较普遍的结论主要有: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基层面出现有规则的横向裂缝。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过早出现收缩裂缝,容易引起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
沥青面层摊铺时,基层尚未出现有规则的横向裂缝,可以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但在极端气候人条件下,路面仍有可能出现横向裂缝。
设计采取加厚沥青面层或设置隔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推迟或减轻裂缝的产生,却不能彻底解决此问题。
加铺后的沥青面层下优质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保持不先裂,只有当沥青面层开始产生收缩裂缝,才会影响或可能使基层产生自上而下的裂缝。归纳一点,水泥稳定土类基层产生横向收缩裂缝,对铺筑后的沥青面层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防治基层产生横向收缩裂缝,对提高沥青路面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研究分析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收缩缝的成因机理和防治措施有其积极意义。
2.施工背景及效果
2.1水文气象及地质地貌
高兴东公路新建道路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年纪、年内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575.1mm,年降水量分配不均,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相对湿度60%;勘察深度内未发现地下水、空洞、暗滨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不利埋藏物。2.2施工技术标准
2.2.1底基层设计厚度30cm,石灰稳定土(石灰:土=12:88)分两层铺设,每层15cm,设计强度不低于0.8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2.2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设计厚度30cm,分上下两层各15cm施工,设计强度不小于2.5 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混合料的基本特性是低强度、低水泥剂量。
2.2.3基层顶面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不计厚度),防渗及上下联结良好。2.2.4沥青面层设计总厚度12cm,其中厚密集配沥青混合料4cm(ac-13c),厚密集配沥青混合料8cm(ac-20c);采用了较厚的沥青面层和高性能沥青混凝土。2.3基层实体质量描述
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有规则的横向收缩裂缝,包括两个越冬路段也未发现明显裂缝。基层的钻件完整,强度较好,一般在5~7d左右即可取出芯样。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单个样本强度在3.0 mpa以上。
3.基层裂缝成因机理分析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收缩裂缝发育程度,一是基于基层的温缩与干缩固有特性;二是基于施工方案与工艺水准;三是基于施工外部环境(低温、温差、暴晒、蒸发)等自然力作用。
3.1水泥稳定粒料土干缩特性及影响因素
水泥和各种粒料土加水拌合与压实后,由于水分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其含水量会不断减少,在不断失水的过程中,基层内部产生干缩应力,产生体积收缩应变,由于道路横向约束较小,体积收缩应变主要以产生横向收缩裂缝为主。干缩特性一般以干缩洗漱的大小来描述。经研究与试验分析,影响水泥稳定粒料土的干缩性主要与粒料土的含量和塑性指数、水泥剂量、制件含水量和失水率等因素有关,对比试验表明:
水泥剂量不变时,水泥粒料土的干缩应变小于水泥土的干缩应变,水泥粒料土的干缩应变随土含量增大而增大。
粒料土的塑性指数对水泥混合料的干缩应变的影响是正比关系,及塑性愈大,干缩应变也愈大。
制件含水量对水泥稳定粒料土的干缩应变明显,含水量增加,干缩应变也增加。
失水率愈大,基层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愈早,失水量愈大,混合料的收缩系数愈大。
干缩应变随集料级配和水泥剂量有很大变化,一般集料平均粒径增大,水泥剂量对干缩应变的影响减少。集料平均粒径在5.7mm以上时,水泥剂量对干缩应变的影响很小;集料平均粒径在1.2~3.3mm时,水灰比对干缩应变的影响特别明显。
龄期相同时骨架密实的水稳结构的干缩系数明显小于悬浮结构。3.2水泥稳定粒料土温度收缩特性及影响因素
组成水泥稳定粒料土的集料、水和空隙中的气体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使压实后的混合料产生体积收缩,即温度收缩。就组成骨架的矿物颗粒而言,原材料中砂粒以上的颗粒温度收缩系数较小,粉粒以下的颗粒温缩性较大,粘土及其它胶体颗粒温缩性大小与扩散层厚度成正比。
影响材料的温缩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集料和土含量、土的矿物成分、环境温度和龄期等。3.2.1温差裂缝成因
混凝土温度裂缝多出现于大体积中,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一般为30天,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为止。水泥水化热大量积聚,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表面温度降低,形成内外温差(在没有拆模时,正确的内外温差值是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拆模前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之差);中期自水泥放热基本结束时开始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为止;晚期是混凝土完全冷却后的运转时期,混凝土在拆模前后或受寒潮袭击,使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陡降(骤冷)。由温度所引起混凝土的应力又可分为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两种,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应力共同产生作用。施工中混凝土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内部产生相当大的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荷载所引起的应力产生裂缝。
在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中,温度裂缝较为普遍。但目前设计和施工规范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施工前,必须确定裂缝控制的有关问题,拟定相应技术措施,以尽量减少温度应力。3.2.2收缩裂缝成因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板中其抗拉强度也是不均匀的,存在许多抗拉能力较低、易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如现浇楼板的板角处等,这些部位设计中都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只允许有很小的拉应力。
混凝土收缩分为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雨产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80%~90%。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使形成的水泥骨架不断紧密,造成体积减小。收缩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慢。影响收缩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水泥掺合料品种与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化学添加剂以及养护条件等。与温度裂缝一样,收缩裂缝的形成,也必须同时存在收缩变形和约束2个条件。
通过近年来笔者施工过的不同道路水泥稳定基层原材料的分析,在环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水泥稳定集料的收缩特性优于其它半刚性材料。
材料组成是关键,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严格控制混合料中的土含量,含土量大,塑性指数高,材料抗收缩特性差。骨架嵌挤密实结构能提高结构强度,也能提高抗收缩能力。
控制好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既能得到良好的压实度,获取最大的压实干密度,还能有效降低混合料的收缩性。
控制好水泥剂量,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水泥剂量,能减少混合料的收缩性。
4.施工中防治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的措施
实践证明,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的质量。避免和减少基层过早地产生横向收缩裂缝,有以下几方面防治措施: 4.1选择好原材料
使其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中各项质量指标。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采用缓凝型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h。集料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4.2认真做好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
按重型标准击实试验求的可靠的标准密度。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检查频率检验混合料各项质量指标,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的水泥用量,以最佳含水量掌握好施工含水量,施工含水量一般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4.3采用拌和楼集中拌和
投料应有符合要求的自动计量装置,减少混合料的离散性,拌和的混合料要均匀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4.4尽量采用大型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按设计标高控制好摊铺厚度及平整度,保证压实后的基层结构厚度一致,平整度良好。
4.5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压实成型
必须控制在水泥的初凝时间内,一般不超过3h。4.6确定压路机的类型
通过试铺,确定压路机的类型(宜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组合方式和压实工艺,接缝和边角部位要加压,尽可能提高压实密度。4.7充分洒水保湿养生
压实成型后有条件的及时用透水土工布覆盖,充分洒水保湿养生,防止基层在终凝前失水影响强度。4.8及时施工下封层和面层
早期强度形成后经检验合格,宜立即施工下封层和面层,以防暴露时间过长而失水,这对减少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污染、提高层间结合力、防止基层出现早期干缩裂缝十分有效。4.9掌握好施工季节
地表温度低于2~3摄氏度时尽量不施工,严防霜冻。夏天高温强度形成较快,表面蒸发和水化作用吸水量均较大,摊铺前应对下层洒水湿润,摊铺压实施工要连续、紧凑,压实后要及时覆盖、洒水养生要充分。4.10未经封层严禁在基层上通车施工
结束语
水泥稳定土越来越普遍地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中,我们不应片面地追求大水泥剂量、猛洒水,而应当适当减小水泥剂量,控制好碾压含水量,对已成型基层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把水分和温度保持一定范围内,这样就减少了收缩裂缝,也减少了反射裂缝,提高了半刚性基层的质量,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迟长玉,王力艳.浅析水泥对水泥稳定土的影响[J].北方交通.2006(03)[2] 张亚娟.浅析水泥稳定土应用于公路工程的特点[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07)[3] 李仕玲.水泥稳定土半刚性基层裂缝成因及处理[J].公路与汽运.2006(04)[4] 李华.公路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6(S1)[5] 慕元禄.防止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6(03)[6] 董波.水泥稳定基层的裂缝成因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8(01)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第三篇: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出现横向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出现横向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字数:2550
来源: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年7期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组织经验,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它和水泥砼路面一样施工工艺要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且水稳定性好的特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容易产生裂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接影响到了路面行车的速度和安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组织经验,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1.裂缝形成原因
分析裂缝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初期收缩裂缝,中期内应力裂缝,后期荷载外力裂缝3个阶段。
1.1初期收缩裂缝
水泥稳定基层完工后30d局部路段产生横向裂纹,缝宽1mm~3mm,横向贯通或半贯通,垂向深度为水泥稳定基层厚度的0.3~0.5倍。初期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压实后的水泥稳定基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和水泥水化作用使水份不断减少,产生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作用以及材料矿物晶体、凝胶体层间水的作用、碳化收缩作用等,使水泥稳定基层压实体发生体积收缩,形成收缩裂缝。
1.2中期内应力裂缝
沥青砼路面下面层铺筑后90d即有少量反射裂缝产生,水泥稳定基层铺筑后6个月大部分裂缝基本形成,90%的裂缝横向和垂向均已贯通水泥稳定基层和沥青砼面层,水泥稳定基层形成了长度不等的相对独立的受力板块。一般开裂地段裂缝间距在50m~100m之间,严重开裂地段裂缝间距在6m~30m之间,裂缝宽度为1mm~5mm。一年后裂缝有少量增加和扩展,裂缝数量在上年基础上增加5%~8%,缝宽普遍增大,一般为5mm,局部地段增加到10mm。
1.3后期荷载外力裂缝
中期内应力裂缝基本形成以后,长度不同且相对独立的水泥稳定基层板块,受底基层的支承,支承面强度高的部位形成相对支点,强度低的部位形成相对悬空。用相对悬空系数来反映板的悬空程度,当系数为零时层间完全接触,符合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当系数逐步增大时层间接触力逐步减弱,板处于相对连续的简支板受力体系;当系数增至1时层间接触力完全消失,板底完全悬空,水泥稳定基层板块处于绝对连续简支板受力体系。相对悬空跨度和相对悬空系数的大小与支承面弯沉值的变异系数有关,变异系数越大悬空程度越大,反之越小。当产生中期应裂缝后,裂缝处的路床强度在路面渗水的作用下逐步降低,裂缝两边的水泥稳定基层逐步悬空形成相对悬臂板。
总之,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因素很多。通过对基层沥青路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导致开裂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特性、车辆荷载与路面结构设计、路基强度及其均匀性、底基层强度及其均匀性、自然环境等。水泥稳定基层矿料的级配、细粉料含量、塑性指数,路面结构组成及其厚度,车辆荷载的大小,路基和底基层的强度及其均匀性,地质土质,水文气象等各方面的因素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都有直接关系。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施工前的控制
(1)严格控制碎石的加工质量。要求把碎石上附着的风化了的山皮剥净。在片石投入破碎机之前,使用振动传输上料机,把残土筛除,同时控制碎石的规格,及时更换锤头,以防不符合规定规格和针片状的碎石产生。
(2)进场水泥严格检测,其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合格水泥严禁使用。一般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设计强度通常为3-5mpa。设计强度越高,所需水泥用量越大。基层刚性越大,越易产生干缩性裂缝,缝宽也越大,所以规范规定水泥用量≤6%,控制好水泥剂量在±0.5%的范围之间,不能超过5.5%。
(3)加强检测生产配合比,使其满足设计配合比。强化拌合站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各料仓上料及时,并派专人负责,防止有料仓出料口堵塞现象。严禁料仓缺料或堵塞时,继续上料。
(4)拌合料中含水量的控制,应使其在到达现场摊铺时略高于最佳含水量1%-2%左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但在施工中如果含水量过大,在碾压时就容易出现车辙,并且细料及水泥浆会随水分一起上浮至表面,使之产生干缩性裂缝。因此施工时,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拌合用水量,确保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2.2施工控制
(1)压实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压实度的控制是保证强度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面层将采取钢筋加固补强措施,但基层的压实度保证仍不能松懈。为保证压实度达到标准,检查井周围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可比正常路段薄一些,水泥的含量增加1%左右,使用小型机具夯实多遍。再配合路面的井圈加固,以保证井圈周围的路面的工作寿命。由于基层材料来源的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机械化程度不高,石料加工质量普遍不够稳定,存在粒径不均匀现象,骨料时而偏粗,时而偏细。因此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呈变化状态。在压实度的检验中,如果采用同一干密度指标作为标准,很容易出现压实度不合格或超过100%的现象。因此施工中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验时,应对集料筛分,以确定粗骨料的含量,分别选用不同的密度标准;
(2)水量:水泥稳定碎石是水泥与集料的水化凝结硬化的产物。含水量的控制影响到压实度的保证和裂缝的产生。考虑到混合料在运输、碾压过程中还有水分散失,尤其夏季施工时水分蒸发快,施工过程中对水的含量应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含水量过小时,基层表层松散,碾压容易起皮,难以压实;含水量过大碾压时粘轮,表面起拱,而且基层成型后水分散失愈多,形成的裂缝愈多。所以施工过程中含水量要控制适宜;
(3)施工接头: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留有接头是难以避免的。但接头处往往是应力的集中区,在温度应力、基层收缩应力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诱发为裂缝,从而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2.3养护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由于水分参与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水分的散失将影响其正常的反应,从而影响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强度,特别是夏季施工,气温较高,基层表面的水分蒸发更快,极易产生均匀的裂纹。养护的方法可以采用草袋、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保证基层不直接暴露在外。2.4外力影响
水泥稳定基层是半刚性路面结构,只有2.5~3Mpa的强度,在不铺面层时,严禁超重车辆通行,过早通过超重车辆会使水稳基层的结构强度受到破坏,产生不规则的细小裂缝。车辆超载是造成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路政管理部门要加重、加大对超载、超重车辆的处罚和监管力度。而设计人员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亲自对路线的交通量及车辆组成进行调查,充分考虑到超载车辆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射裂缝。
2.5管理维护及施工协调控制
基层摊铺碾压成型到喷洒透层油铺筑沥青面层的这段时间的管理维护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工程管线相继进场施工,道路的施工作业面将被占用。特别是第一层成型后,一旦现场管理维护不及时,各种工程管线和构件集中堆放在基层上,基层将受到极大的破坏。这时应严禁堆放重物,不允许车辆上行。第二层7d养护期满后方可开放交通,但仅允许部分施工车辆放行。各种工程管线施工时,应与道路施工协调配合。尤其开挖管线沟槽时,严禁将周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下部基础掏空。基层施工完毕后,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不继续失水,减少干缩裂缝产生,最好在一星期后即喷洒透油层或进行下封层施工,尽早铺筑沥青面层。
3.裂缝的处理
(1)针对已产生的裂缝,为防治其继续扩散和反射到面层上,避免雨水侵蚀,阻止水分渗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必须对裂缝进行处理。可用改性乳化沥青来灌缝。改性乳化沥青在常温和低温时均有着较高的弹性,可随着裂缝的胀缩而发生弹性变形,始终保持其密封作用,可长期、有效地封闭水稳层的裂缝。在灌缝之前,首先要用切缝机对裂缝进行切缝处理,当裂缝宽度超过3mm时,都应进行切缝,然后把裂缝周围用鼓风机吹干净,再用喷洒车的喷枪来灌缝,当改性沥青破乳之后形成粘结状态。
(2)对较小的裂纹,直接喷灌;对于宽度1-2mm的缝,喷灌后加铺自粘式玻璃纤维格栅(网格尺寸为1×1cm);对于大于2mm的缝,先沿缝切成上口v形槽,吹扫干净之后灌缝,也须加铺自粘式网格尺寸为1×1cm的玻璃纤维格栅。
(3)裂缝处理完之后,必须尽快做好封层,施工完封层才允许开放交通。
4.结束语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是一种常见病害,也是一种不可完全避免的病害,但可以从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细节的控制、后期的养生控制等,对已产生的裂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以避免公路路面由于裂缝的产生出现早期的损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第四篇:市政道路水泥稳定土基层技术论文
关于市政道路水泥稳定土基层技术探讨
【摘 要】市政道路的路面破坏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路基基层的问题,为此,水泥稳定性土基层已经广泛应用到市政工程中。本文对水泥稳定土基层的特性以及影响其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接缝;养生
1.水泥稳定土基层的特性
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水泥稳定土属半刚性基层,其特点是力学强度,稳定性和板体性较高。但因水泥和各种粒料土(粗细土和中粒土)经水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的水分会不断减少,而发生了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材料矿物晶体或胶凝体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引起水泥稳定材料产生收缩而产生裂缝,当上面的沥青层较薄时,这些裂缝会反射到面层上来。
2.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组成
2.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标号又较低应为(3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2 土。凡能经粉碎的土,一般都可用水泥进行稳定。含有机质较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以及胀缩性粘土等,均不宜用水泥稳定。
3.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3.1 混合料的含水量和干容重。水泥稳定土混合料中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和压实的需要。混合料中是否有足够的水供水泥水化用,对其强度有很大影响。如果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水泥不能充分水化,就会大大影响所能达到的强度,即达不到使用水泥稳定土的效果。水泥稳定土的干容重对强度有很大影响,水泥稳定土的强度随其混合料干容重增大而增大。
3.2 施工因素对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影响。水泥稳定土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厂拌
法和路拌法两种。要使水泥在稳定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使水泥在土中均匀分布,且严把从拌和到压实、养生等质量关。一般情况下,对强度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泥撒铺均匀程度直接影响着水泥在混合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如果水泥撒铺得不均匀,无论采用何种机具拌和,均不易得到水泥分布均匀的混合料。(2)拌和机具类型对混合料拌和的均匀程度有很大影响。(3)每个施工段施工作业时间,即从加水拌和到完成压实的延续时间,称为水泥稳定土的延迟时间。此时间的长短对混合料所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有很大影响。对同一种水泥稳定土混合料延迟时间越长,所能达到的干容重越小,混合料的强度降低的越多。(4)拌和深度、宽度以及接缝处理直接影响着水泥稳定土的整体强度。拌和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检查拌和深度,则易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或过多破坏下承层的表面,影响结合料的剂量及底部的压实。同时,接缝处理不当,易造成局部强度不够的现象。施工中如不严格控制拌和深度和宽度,接缝处理不当,均会使水泥稳定土的整体强度达不到要求标准。
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4.1 由于水泥稳定土的凝固与强度形成期较短,要求各工序紧密衔接,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配备必需的机械设备、人力和运输工具,确保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毕的延迟时间,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4.2 路拌法由于拌合混合料均匀性较差,产量不高,因此要想提高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质量,应采用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并在拌合场内设立试验室,随时对水泥剂量、含水量、材料级配及拌合的均匀性进行试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合要求的混合料不许出场。
4.3 施工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弥补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含水量过大,既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又会明显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含水量过小,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
4.4 水泥稳定土的碾压,宜先用两轮压路机随摊铺机及时碾压,后用重型振动路机继续碾压密实。碾压过程中,水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撒少量水,但严禁洒大量水碾压,如有弹簧土,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
(加适量的水)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4.5 接缝的处理。当天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来压部分,要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当天其余各段的接缝都可这样处理。接缝一定要垂直对接,不能斜接,否则,接缝处就会成为一条薄弱带,带上沥青面层很快龟裂。
4.6 水泥稳定土基层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不应延误。但如水泥稳定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土碾压完后,过一天就可以铺筑上层水泥稳定土,不需经过7d养生期。但在铺筑土层稳定土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为增加上下层之间的粘结性,在铺筑上层稳定土时,宜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水泥稳定土基层养生方法:(1)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生;(2)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3)无上述条件时,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不应时干时湿。洒水后,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用两轮压路机压实。
5.结语
5.1 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受众多因素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施工过程中应抓住主要环节,严格控制关键因素。
5.2 颗粒级配组成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收缩等特性有显著影响,原材料选择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混合料的质量,提高使用性能。
5.3 水泥稳定土施工宜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机械摊铺,既可以提高平整度,又可以保证混合料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施工含水量。
5.4 水泥稳定土碾压成型后应及时保湿养生,有利于混合的料强度形成,避免早期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应尽量封闭交通,控制车辆通行,尽量避免成型混合料的早期损伤。
浅析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概况
某市顶管工程总投资为人民币1000多万元。由于工程属于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施工,因而当年此工程没有进行招投标,程采用施工任务下达的方式,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位进行项目前期完善,并组织进行施工。工程全线长为2.5km,用施工工艺为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工艺。该工程始建于2006年1月,于2008年8月竣工。该排水管道施工工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1 管道位置偏移和积水。
由于该工程在施工测量时没有控制精度,误差过大,导致测量出现差错。同时,施工过程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比如管座浇筑时,某一侧的灌注高度过大而导致管道移位;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等。由于某些管材没有按照标准生产,管壁厚度不一,管道内径偏差过大,从而造成施工时管道的位移和积水。
1.2 管道渗漏水。
a.该工程在施工中由于基础不均匀下沉,从而造成管道局部积水,严重时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导致管道渗水。b.由于管材质量差,导致管道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抗渗能力差,从而产生漏水。c.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引起管道渗水。d.管道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从而导致管道产生漏水现象。
1.3 检查井变形、下沉。
该工程中检查井的构配件质量较差,砂浆和砌筑砂浆质量差,造成空缝而影响整体强度;且安装质量差,检查井基础施工不到位,其整体承受能力差,进而造成井墙断裂;圆井收口不均造成表面不平,最终导致井盖坍塌。
1.4 回填土沉陷。
该工程中由于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没有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管材的质量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所用管材要有出厂合格证和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进场后,工程材料员应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等现象,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2.2 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放线前利用电脑软件CAD标绘出中线图,提高速度,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打桩撒灰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厚等,因开挖受限制,开挖沟槽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塌方伤人。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同时,施工中如意
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2.3 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开挖过程质量控制应把握以下几点:
2.3.1 边坡塌方控制:首先,沟槽开挖前按施工图样上的管道位置在现场进行放线,开挖方法有人工开挖(用手工工具开挖)、机械开挖(挖土机开挖)、遇有岩石地段还应采用爆破法开挖。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注意沟槽底宽和上宽尺寸,还要注意开挖沟槽的深度。开挖沟槽深时,若槽底土较松软,一般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小一些;若槽底土较坚硬甚至有岩石,其开挖沟槽深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大一些。其次,开挖时尽量使开挖的土堆放在沟槽的一侧,而另一侧可以摆放运来待安装的排水管,切不可让沟上侧摆放的排水管被开挖出的土埋没。
2.3.2 沟槽断面的控制: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槽底宽度,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应便于管道铺设和安装,应考虑夯实以便于操作和地下水的排出。同时,特别注意沟内不得超挖,对于超挖部分仔细回填夯实,严禁低洼进水积水,严禁夯填中使用腐殖土,垃圾土,淤泥土等。
2.3.3 槽底泡水控制: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严禁基槽泡水。当地
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保证水位低于工作面2m,防止沟槽内长时间积水,造成浮管现象。当遇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时,应增加开挖深度30cm。当遇到软弱基础或有其他埋置物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
2.4 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好施工机具、工具、吊运设备、承插管、橡胶圈、润滑剂等材料。复核沟槽中心线和基础标高,然后清除承口内表面和插口外表面的油污、杂物。按管径选用相应的橡胶圈,并检查橡胶圈外观应无气泡、裂缝及碰伤等缺陷。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做好交接桩复测与保护,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测量误差,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然后,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宜采用吊车下管,吊车应沿沟槽开行,且距沟边缘应大于1m,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从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以吊车系下第一节管,将管头放在已弹好线的检查井井墙内壁处,按照井中测桩找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才能松吊回臂。继续系稳第二、第三节管并随稳随测后端中线和高程直到另一检查井。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最后,砌检查井。挖沟槽时,可使检查井中心桩,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待管材放稳后,调节直管线管口,预留井筒位置即可介入砌检查井的工序中。砌井时,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
顺,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
2.5 管道接口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要抹带的部分管壁外凿毛,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同时,控制内管缝和管内壁间的平整度。对600mm以上的管材,可采用人工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使其饱满不漏水,清除管内杂物,特别注意管道内决不允许有漏水、积水和倒流水的现象发生。
2.6 闭水试验质量控制。
由于闭水段封口在井内,所以施工时很容易被忽视,一般采用砌砖墙封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建议在检查井砌筑之前就进行封砌。砌砖墙封堵前,把管口一定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后,涂刷一层水泥原浆;封堵前所有的砖块必须润湿处理过,保证其密封性。为了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完成封口后,可进行闭水试验,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仔细检查每根管材是否沙眼裂缝,管口接口处是否严密,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可用细砂浆修补,有渗水部位可调水泥浆刷补填死。对闭水不合格的管段,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尽快返工。
2.7 回填土质量控制。
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由槽底至管顶以上
0.5m范围内要求采用细粒土回填,目的在于保护管道。无压管道的沟槽应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水压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同时,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并对每层填土的密实度按规范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
结语
市政排水管道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涉及较广,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严把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论文
1、市政道路建设中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
道路工程是市政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地方政府管辖,其中,市政道路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投资,具体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事实上,建设资金来自于当地市民,是纳税人的钱。市政道路工程主要位于市区的范围内,作为一项服务性与公益性工程,它的建设受到交通与环境两方面的制约,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市政工程通常情况下,反映了政府政绩、承诺以及民心等多方面的因素。道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重视政治,忽视技术质量,重视工期、忽略监管的不良现象。与城市房屋建筑物的建设以及监管现状相比,政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更为严重,道路工程无论从工程建设质量,还是从工程承包者的认真程度来看,都与房屋建筑物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监管部门的忽视,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的监理部门只是徒有虚名,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只要还是听命于业主,有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对于道路工程,不能没有监理,但是如果有了监理,更麻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多,逐步健全,其中,基础设施的质量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监理工作也从可有可无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监理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可
恭维,他们对设计图纸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与错误都不能发现,就谈不上有效监管,并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由于业主方面的人为因素,设计方案经常发生一定的变动,这些变动通常不会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与赞同。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水平、方法不高:当前在施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注重招投标,轻视施工管理,而参与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出现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重方法手段单一简单,管理水平与当前的市场脱节,个别施工现场有时存在偷工减料等问题:而在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有点刚从学习毕业,缺乏实践经验,存在疏忽大意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施工监理的效果。作为业主方面,政府行为明显,一切服从上级,前期工作不充分,后期要求赶工期。几方面的原因,造成质量问题普遍。
2.2 对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业主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将市政道路工程以合同的形式交给承包人进行修建,向承包人购买合格的建筑产品:工程监理受业主的委托,对施工的质量、施工的费用、施工的进度进行监督管理。业主、监理单位、承包施工单位及勘察、设计作为五方主体参与工程建设,有序分工合作构成了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系统。但是个别的工程承包者没有严格的根据前期设计、施工规范来进行,对施工的质量没有进行认真的自检,在工程建设出现问题之后,没有提出及
时的问题处理措施。个别的施工监理没有严格的根据工程合同的规定,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承包人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部分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责任性不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程序的检查力度不够,试验抽检的频率达不到要求,在进行关键工程等重要的监理工作不到位等,造成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混乱,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2.3 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而当前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不到位,施工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不够高,施工经验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甚至于个别的业主将工程指定分包给没有施工技术的承包人,产生了层层转分包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给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甚至造成管理的失控。
2.4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个别工程资料的造假严重:施工单位对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也是工程承包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技术资料的整理存档,造成了施工技术资料的缺失或者遗漏,使得完整性较差,另外部分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外聘人员过多的问题,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自己不做资料,任由资料员在办公室内意想实际施工情况,出现造假的资料经常发生。
3、解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措施
3.1 强化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果:市政道路
施工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工程招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和落实施工市场的准入制度、工程项目法人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施工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强化政府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根据工程合同执行,工程的监理、工程承包人、业主等几方面必须认真履行各方合同规定义务。对于分包、转包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其发包单位不仅应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核,还要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与批准、备案,禁止通过联营、挂靠等形式,把市政道路工程肢解或者层层进行分包。
3.2 公开施工企业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制度;通过构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企业与技术人员的信用档案,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配套的资源数据库,在市政道路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安全事故以及违反施工法规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的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严格控制,提高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对不良企业拒止于门外。
3.3 施工企业要进行全面质量认证管理和认证:施工企业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要求达标认证,对于没能够进行认证的企业,禁止进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对已经达到质量达标认证的施工企业,在工程承包后要及时的进行动态管理,对出现严重违反施工规定的单位,可以取消其质量达标认证。施工单位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认真的负责其应该承担自检。政府部门、监理单位要通过有力的监控手段,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
3.4 全面提高监理人员和业主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市政道路工程看似简单,实质上作为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交通手段,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修补、整改往往造成对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作为监理和业主参与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性很强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市政道路工程监理要求监理者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责任意识等,从而提高监理水平,创建优质工程。作为业主,要改变政府机关的作风,切实为施工现场服务,与城市交通管理、园林绿化管理、供电、供水、供气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创造好施工条件,防止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非技术因素,主动协调设计、监理、勘察、施工等各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和质量和安全。
土建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内容提要: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施工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主题词:混凝土 质量 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既影响结构物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
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
了工程造价。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
3.1.1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3.1.2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1.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3.1.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3.1.5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3.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度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3.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结束语: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与实施
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点。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抓好项目初始、中间实施和结束阶段的重点工作。
一、项目初始阶段的重点工作
项目初始阶段是指从合同签订生效后到正式开展设计这一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组织、计划,创造开展项目工作的条件。项目初始阶段的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主要人员参加完成。项目初始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宏观控制作用,成功的筹划是项目成功的一半,它的工作范围、质量、深度和合理性对以后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项目经理在项目初始阶段必须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
项目经理在项目初始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熟悉合同文件
项目经理组织已明确的项目班子成员仔细核阅合同文件、协议、补充协议等各项有关合同文件,深入消化了解,据此来开展项目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合同谈判背景、中标条件及合同主要条款,研究、熟悉合同的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执行合同的策略、重点及注意事项。
2.确定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
根据合同项目的具体内容确定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将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详细的工作单元,给每个单元规定各自的账目编码,这是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的基础。
3.确定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和编码
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编码,进一步确定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和编码。使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公司的一个部、室的一个专业组织,不能遗漏,也不能把一项工作重复委派给一个以上的专业组。项目组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复杂程度、专业协作条件关系,决定采取集中或分散的组织形式。
4.组织业主(用户)开工会议
一般在合同生效后3-4周内,项目经理要组织召开业主(用户)开工会议。这是项目成立后与业主的第一次正式重要会议。在会上要进一步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和范围,工程公司的工作内容和基础条件,进一步确认合同项目采用的标准及相关事项,确定双方的联系渠道和协调事项,讨论项目计划的有关工作。
5.编制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总体构思和安排。项目计划中要明确项目目标、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和方法。项目经理首先编一个计划方案,提出对合同的研究意见,在技术和商务方面的可靠性和风险以及掌握项目进度、费用、质量和材料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并经公司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接着再编制详细实施计划,并在项目开工会议上发布。这是项目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6.组织项目开工会议
一般在合同生效后4—5周内,项目经理要组织召开项目组的开工会议。这是在项目组织机构已经建立、项目的任务已基本明确、项目计划已拟定并经批准后由项目经理主持召开的会议,它标志着项目实施工作的正式开始。会上由销售部代表介绍合同内容和情况,并由项目经理作项目开工报告,说明项目的任务、内容、目标、实施原则和规划,项目近期工作计划等,并进行工作动员。
7.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数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由项目经理或设计经理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数据,并经业主确认后成为工程设计的基础。项目设计数据主要包括:设计基础数据,技术要求,设计采用的标准、规程、规范,随即进行工艺设计。
8.开展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和采购工作的基础。工艺设计的进度是决定工程总进度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合同签订后,与其他初始工作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尽早进行。
9.审核、批准控制估价
审核确定项目初期控制估算或批准的控制估算。
10.发表、审核有关计划
发表初步的项目进度计划,审核确定设计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开车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等。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重点工作
项目实施阶段是指初始阶段结束到工程机械竣工之前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建筑安装施工等。此阶段投入人力最多,延续时间最长,资金和物资消耗最大,要完成的工作量很大,要管理和控制的面很宽,是项目建设的主体阶段。项目经理在这阶段除了自己要重视和加强管理和控制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各级负责人组织项目组全体人员各尽其职且协调配合好完成合同项目任务。项目经理要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指导、检查、协调各项工作,处理解决重大问题,使项目建设协调顺利进行。
1.抓好五大管理
(1)合同管理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用以明确工程承包的内容和范围、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准则的契约,是双方协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完成项目建设的依据,也是项目经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任何超越合同条款范围的内容,均要通过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后执行。所以项目经理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领导项目组人员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合同管理包括总承包合同管理和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首先项目经理要组织学习合同文件,熟悉
合同内容,以便全面掌握合同情况,认真地贯彻执行;其次根据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研究确定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对争端和违约的处理,首先双方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时,提交合同规定的机构仲裁,要及时进行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分包合同要保证总包合同的完成,对分包合同的管理,项目经理首先要督促做好对分包合同的准备工作,然后组织研究与审定重大的分包合同,并做好争端和违约的处理,及时进行分包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
(2)项目协调程序管理项目协调程序是指在承发包合同的基础上,为完成建设任务,双方在工作上需要协商联系、审查确认的程序和内容。为了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经理经常要与业主及分包单位协调和配合,在正确处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抓好项目协调程序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为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打下基础。
(3)项目重大变更管理在工程建设周期中,业主方的变更及内部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既要为业主服务,让其满意,同时还要使合同的执行不受大的影响,以保证公司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在合同或协调程序中明确规定处理各种变更的程序,使其有章可循,减少或避免矛盾和争议。同时,项目经理要控制尽量减少重大变更,对必须要变更的情况认真计算其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等综合影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打乱项目的正常工作秩序。另外,对于因业主方变更所需要的合理延长工期的费用补偿应
及时核算出来,以书面报告业主代表请求批准。要使业主知道,变更是要花时间和费用的。
(4)计划管理项目的建设周期是项目合同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项目经理要努力实现,并消除误期赔偿风险。项目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项目总进度计划;第二级是装置总进度计划、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第三级是组码进度计划;第四级是记账码进度计划;第五级是工作包计划。计划管理是重要管理目标之一,要注意计划的层层约束,下级计划一般应绝对保证上级计划的实现并略留有余地。要使各类计划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合理交叉形成完整的计划系统。
(5)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产生,需要收集、传输和处理。项目的基础资料、设计数据、设计输入输出、文件图纸、各种记录统计都是信息。在项目管理中如果信息不准确,必然给项目实施效果带来损失,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统一,对于控制和决策是很重要的。所以信息管理是项目经理要抓好的五大管理之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各种信息输入到处理中心,计算机就系统地高速地输出处理过的信息,并作出各种报告供项目经理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和命令,从而使项目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
2.抓好四大控制
(1)进度控制项目经理在管理好项目计划的同时,要对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目标进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总计划的按时完成,要合理调整资源配制,合理安排资金、工时、材料的投入。在进度控制上除了满足完成计划的目的外还应通过进度控制寻找综合效益。
(2)质量控制项目的质量是业主非常重视的合同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度、费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不仅影响到业主的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决定着工程公司的信誉和发展。因此,项目经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手册,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督促项目部有关人员重视质量并严格把关,尤其要对分包施工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若工程某部分一旦返工或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问题,不仅对工期、资金产生影响和损失,而且在公司信誉、施工人员情绪诸多方面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3)费用控制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既相互关联又渗透,项目中各种管理和控制的优劣最后都会全面综合地反映到费用上来,费用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因此,费用控制是四大控制中的重要内容,项目经理必须安排相当的精力和时间重视费用控制,尽量获得合理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费用控制,首先要审定、发表项目估算基础资料,抓好各阶段费用估算和费用分解指标,同时在施工中要不断检查计划费用执行情况,不断检查分析BCWS、BCWP和ACWP三曲线间关系。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要尽量避免窝工、停工、返工,减少浪费,降低风险。
(4)材料控制项目材料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占项目建设费用的50%-60%.它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周期和质量,是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项目经理主要是审查批准控制程序和控制计划,检查督促材料控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审查确定项目剩余材料的处理方案,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适时地组织材料供应,按照实际需要准确地组织采购数量,加强对材料的综合管理和监测,提高效率、减少损耗、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四大控制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其中某一项的变更必然影响其它各项,所以项目经理不能孤立地进行单项管理和控制,必须采用费用/进度综合控制,以追求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项目经理在费用/进度综合控制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和批准执行效果测量基准,然后审查费用/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实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必要的时候调整制定新的执行效果测量基准,进行有效控制。
三、项目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
项目结束阶段是指工程机械竣工后到项目考核验收并完成各项收尾工作的阶段。它是全面检查、考核合同项目实施工作成果的重要阶段。项目经理除指导、组织做好工程交工、试车考核和业主验收外,还要做好项目总结和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公司积累有益经验。
1.组织验收,办理移交
工程施工达到工程竣工时,应及时办理工程移交,这标志着工程管理权及风险的转移。虽然试车及考核的领导、组织工作是以业主为主,但为了试车考核的顺利进行,并尽早办理合同项目的业主验收,项目经理应建立健全现场开车服务组织,监督检查并做好开车各阶段工作,最后组织办理合同项目的业主验收。
2.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是项目结束阶段的重要工作,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组主要成员认真总结承包工作实绩,包括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注意事项,并在集体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完工报告,为公司积累经验、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3.文件、资料整理归档
项目经理在项目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组织有关人员做好项目的全部重要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以后的工程报价、项目管理及设计、采购、施工、开车业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四、加强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项目安全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责任人,他可以委托项目安全经理、安全工程师协助工作,但不能把责任委托给别人,工作中由项目经理组织落实项目安全、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并兼任项目安全管理总监来协调与其它方面管理之间的关系,受理各种报告、采取纠正措施。
第五篇: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摘要:反射裂缝已成为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质量通病。本文对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措施
1引言
沥青混凝土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性。与此同时,反射裂缝已成为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质量通病。
2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原因,与材料性能、结构层组合设计、温湿循环、车辆荷载疲劳作用以及施工工艺等有关。半刚性材料、沥青材料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其强度形成过程中以及营运期间会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路面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反射裂缝。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士面层中,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垂直与水平位移所造成,而这些将引起路面的破坏,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或延缓沥青路面开裂和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对已发生的裂缝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3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3.1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来减少反射裂缝
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需要和半刚性基层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如果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来抵消基层反射裂缝的力量,通过计算面层要达到32cm以上才能抵御裂缝的产生,这么做从经济性和适用性上是不可取的。所以可在水泥稳定土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增加一个15cm以内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能很好的抵消由基层传上来的反射裂缝的力量,从而将反射裂缝对于沥青面层的影响降到最低。3.1.1倒置结构
方法是增加10cm左右的人工级配砾土在水泥稳定土的上面,也叫倒置结构。这种做法成本增加少,施工方便,但是施工要严格控制级配和密实度,同时要控制好碾压的次数和振幅,以免将水泥稳定土的强度破坏,这种方法适用于二级以下的公路以及城市主干道的施工。反射裂缝可减少80%。
3.1.2增加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
方法是在水泥稳定土基层上增加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针对北方地区道路工程的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特点,保持路面结构组合对交通荷载承受能力和防滑安全功能要求,采用防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为主要设计方案。上面可采用道路专用增强纤维渗量为0.15% 1 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减薄了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厚度,增加了6cm左右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使得整体沥青路面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具有优良路面的品质,又增加了防止裂缝向沥青面层反射的技术措施。3.2通过材料性能的改进来减少反射裂缝 3.2.1掺加纤维料
纤维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降低了低温劈裂模量、提高了疲劳寿命。特别是通过低温、直接拉伸和弯曲梁试验,测试了纤维沥青材料的断裂韧度、蠕动劲度和应力松弛能力,用物理力学分析方法论证了纤维沥青材料的加劲作用和断裂韧度变化。从而显示纤维材料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能力。通过纤维品种的评选和纤维用量的变化,配置出适应本地区改性沥青纤维SMA混合料。3.2.2混合集料的应用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不同于沥青碎石材料。根据功能分析,采用有一定细集料数量的连续级配的集料组合。提出的沥青稳定碎石ATS一25及ATS一30两种混合集料,建议级配值介于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之间,它的抗车辙稳定性优于沥青混合料士材料,其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高于沥青碎石。形成具有整体结构密实,又有一定空隙的大集料嵌挤型连接过渡层材料。同时为指导施工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ATS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建议沥青用量等材料实验技术指标。改变了AM材料嵌挤失稳,空隙过大的不利倾向。3.3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加筋增强自身粘聚力来减少反射裂缝
沥青混凝土加筋能提高路面结构层对裂缝的抑制能力、对横向剪切破坏的抵抗能力等,以达到延长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节省材料、降低费用的目的。我国很早便开始对PG和物网栅进行应用研究,研究了塑料格栅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能提高沥青结构层的强度具有长期的抗拉应力的能力;二是能使应力均匀分布在较大的面积范围内,减轻沥青结构层的徐变作用,最终达到防止沥青路面开裂的目的。加筋格栅具有减薄沥青层厚度、防治反射裂缝、减少车辙作用等特点,能加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于路面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反射裂缝,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来年复查减少对于路面的影响一般在60—80%左右。它受隔栅的施工以及摊铺技术影响,由于摊铺机托梁下的沥青混凝土料搓动隔栅形成臃起,使得刚摊铺的沥青面层碾压后由于格栅的回缩又形成新的裂缝,即使用混凝土料修补后还是有细小的沉降形成长条凹陷,影响平整度,这在摊铺时要特别注意,在碾压后再用细料修补,直到平整。3.4精心施工
在基层施工中,应注意湿式养生并及时做封层处理以防止基层初期破坏和干缩裂缝产生。
1.在基层采用预留缝(缝深不小于二分之一板厚),在缝处铺设土工织物,防止产生不规则裂缝进而导致反射裂缝的产生。
2.确保基层的压实度并充分注意其压实的均匀性,防止基层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开裂。3.作为防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重要措施土工织物的应用,在施工中应注意清除铺设层面的杂物,并使其铺设牢固、顺直、搭接合理(一般以15—20em为宜)、粘层油温度适中,避免人为或施工机具对其损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4.沥青橡胶在施工中应重视沥青的稠度,橡胶粉的品种、细度和含量,搅拌温度与时间,并与施工方法密切结合,切忌在潮湿的半刚性基层上直接铺沥青橡胶应力吸收薄膜,应在基层铺一层沥青上封层并使其干燥以保证其质最。
5.对原有路面处理、防裂层施工、加铺层摊铺等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工序交接制度,防止隐蔽工程留有隐患。
4总结
反射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温度干缩应力导致基层先开裂,而后在温差应力和荷载应力共同作用下向面层发展。面层厚度和基层的温缩性能是影响反射裂缝多少和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增加面层厚度,降低半刚性基层的温干缩系数,在基层和面层之间添加层或级配碎石以及合理施工是消除和减少反射裂缝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祥,李冰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工程技术.2009.2.粱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工程技术.2009 3.贺侯平.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工程技术.2009 4.吴广文.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优化组合研.工程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