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5 02: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

第一篇: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

XXXX集团有限公司 煤化工泄露管理制度

XXXX集团有限公司

XXXX集团有限公司 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控制和管理泄漏,防止煤化工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的煤化工企业(以下简称各企业)。

第三条 编制依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94号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TSG D900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50493-200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AQ/T 3034-2010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AQ/T 3046-2013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AQ/T 4208-2010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第四条 管理原则

(一)化工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管理两个方面。

(二)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

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

(三)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

(四)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 集团公司制定泄漏管理制度,指导各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泄漏管理。

第六条 企业按本规定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全面负责泄漏管理。

第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是泄漏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泄漏管理制度;负责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考核管理。

第八条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泄漏的分级指导及泄漏处理。

第九条 企业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前期设计资料审查统领,从源头上保证密封设计达到相关要求。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第十条 泄漏是指生产物料、中间产物、终产物以气体或液体的形式,通过多种类型的连接点(例如法兰、螺纹连接等),或通过容器、反应器、换热器、塔器、管道、压缩机、机泵、法兰、阀门、管件、仪表和特定类型的工艺设备的缺陷,非计划不受控制的进入外界环境。

第十一条 化工企业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

第十二条 泄漏源是指含有危险化学品的设备、管道本体,设备之间、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件。

第十三条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使用专用测量仪器,对生产装置的压缩机、泵、搅拌器、阀门、接头、安全阀、管线开口、采样系统、仪表系统及其他设备的泄漏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超过排放限值的部位进行修复。

第十四条 泄漏管理清单是指企业建立的、具有泄漏风险的泄漏源的列表,包括泄漏源的名称、位置、类别、类型等信息,企业管理人员根据清单,对泄漏源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检测和维护。

第四章 泄漏分级与管理

第十五条 企业应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进行泄漏源按《危险化学品名录》和GB18218进行风险辨识。按TSG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分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前三级分别对应风险分析对象或泄漏源的检测周期要求是1个月,3个月,12个月。

第十六条 分级要求如下:

(一)符合下列条件,泄漏源为一级:

1. 泄漏源所属管道等级属于GC1级,设备属于三类设备; 2. 介质有腐蚀性或有冲蚀可能性;

3. 易挥发、有毒、有害介质;(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泄漏源为二级:

1. 泄漏源所属管道属于GC2级,或设备属于二类设备; 2. 符合一级要求中两项要求的。

(三)一级及二级以外的,属于TSG D90001监检的管道或设备的泄漏源。

(四)其它泄漏。其它均泄漏源均为四级;

(五)企业根据物料特性,结合风险辨识方法,特殊介质分级按企业要求进行升级管理。

第十七条 优化装置设计,从源头全面提升防泄漏水平(一)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识别和评估泄漏风险,从源头采取措施控制泄漏危害。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工艺路线,减少设备密封、管道连接等易泄漏点,降低操作压力、温度等工艺条件;在设备和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阀设计时,要通过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泄漏的可能性,对存在剧毒及高毒类物质的工艺环节要采用密闭取样系统设计,有毒、可燃气体的安全泄压排放要采取密闭措施设计。

(二)企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备选型,属于重点监控范围的工艺以及重点部位要按照最高标准规范要求选择。设计要考虑必要的操作裕度和弹性,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要根据物料特性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垫片,以减少管道、设备密封泄漏。

(三)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管道、法兰、垫片、紧固件选型,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验。选型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和强

制性标准要求的已建成装置,泄漏率符合规定的,企业要加强泄漏检测,监护运行;泄漏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

(四)动设备选择密封介质和密封件时,要充分兼顾润滑、散热。使用水作为密封介质时,要加强水质和流速的检测。输送有毒、强腐蚀介质时,要选用密封油作为密封介质,同时要充分考虑针对密封介质侧泄露收集和处理,对高温热油泄漏要采取降温等防护措施,对于易汽化介质要采用双端面或串联干气密封,并对泄露介质进行收集和处理。

(五)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要按安全控制要求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联锁或紧急停车系统和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联锁保护系统要符合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高、低液位报警和高高、低低液位联锁以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第十八条 系统识别泄漏风险,规范工艺操作行为

(一)企业要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评价等中介机构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企业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全面开展化工设备逸散性泄漏检测及维修。企业要根据逸散性泄漏检测的有关标准、规范,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

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企业要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

(三)企业要根据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源设备泄漏进行分级管理、记录统计。对于发生的源设备泄漏事件要及时采取消除、收集、限制范围等措施,对于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企业要实施源设备泄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

(四)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

(五)企业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新员工要接受泄漏管理培训后方能上岗。当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要对相关人员及时培训。对负责设备泄漏检测和设备维修的员工进行泄漏管理专项培训。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泄漏管理制度

(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泄漏管理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统筹安排、严格考核,将泄漏管理与工艺、设备、检修、隐患排查等管理相结合,并在岗位

安全操作规程中体现查漏、消漏、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控制等要求。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责任人、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明确的泄漏管理责任制。

(三)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置、及时登记、尽快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

(四)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泄漏隐患排查、报告和治理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

第二十条 全面加强泄漏应急处置能力

(一)建立和完善化工装置泄漏报警系统。企业要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等标准要求,在生产装置、储运、公用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泄漏的场所安装相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重点场所还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要将法定检验与企业自检相结合,现场检测报警装置要设置声光报警,保证报警系统的准确、可靠性。

(二)建立规范、统一的报警信息记录和处理程序。操作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要立即通过工艺条件和控制仪表变化判别泄漏情

况,评估泄漏程度,并根据泄漏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报警及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对所发生的各种报警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三)建立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控制泄漏后果。企业要充分辨识安全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密闭空间,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预案演练,完善事故处置物资储备。要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对泄漏物料要妥善处置,如采取带压堵漏、快速封堵等安全技术措施。对于高风险、不能及时消除的泄漏,要果断停车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做好检测、防火防爆、隔离、警戒、疏散等相关工作。

第二十一条 强化考核

(一)企业要对泄漏台账、目标责任书、作业文件、现场检测或检查记录等泄漏管理文件定期进行审核,对作业现场进行抽检抽查,核实检测或检查记录的可靠性,对泄漏管理系统进行内部审计。

(二)企业要加强对泄漏管理过程、结果的检查考核,确保泄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企业要按泄漏控制目标的量化要求,对各部门和岗位的泄漏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考核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负责对相关企业泄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考核。

第二十三条

企业负责对各单位泄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按照企业相关管理规定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集团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防泄漏管理制度

[键入文字]

淄博宏达焦化公司防泄漏管理制度

1目的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本厂防泄漏管理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

3职责

3.1安环科为泄漏安全管理单位。

3.2各车间负责本车间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4内容

4.1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

4.1.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4.1.2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1.3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4.1.3.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键入文字]

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4.1.3.2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4.1.3.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4.1.3.4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4.1.4气体危险化学品泄漏分为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三级。

4.1.4.1一般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能够检测出,但尚未达到超标的情况。一般泄漏短时间不会造成中毒、窒息或者爆炸等事故,但若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导致泄漏增大,并引发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轻微污染低压侧介质。

4.1.4.2严重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检测,达到超标的情况。严重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及空间闪爆事故。严重内漏一般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大量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污染低压介质,或者导致气体从冷却介质中突然析出,引起爆炸、人员中毒或窒息。

4.1.4.3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致使气态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可造成剧烈闪爆、严重火灾、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等恶性事件,可能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形成严重威胁,导致群死群伤或大面积人员中毒情况。

4.1.5惰性气体泄漏分级参照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标准。

4.1.6真空设备(管道)泄漏一般指空气进入真空设备(管道)内部,属于气体泄漏的一种。根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分为一般泄漏和严重泄漏两种情况:

4.1.6.1一般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管道)内真空度达不到操作要求,但进入设备内的空气对生产安全不构成威胁或设备内含氧量低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含),认定为一般泄漏。

4.1.6.2严重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内的含氧量高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认定为严重泄漏。

4.1.7火炬系统内进入空气介质后的泄漏分级标准参照第十一条标准。

4.1.8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分为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三级。

4.1.8.1一般泄漏:指易燃易爆粉体未明显从设备、管线中泄漏,但造成周边环境可燃易爆粉体明显堆积。

4.1.8.2严重泄漏:指易燃易爆粉体明显地从设备、管线中漏出,但并未达到该介质的爆炸下限且可燃易爆粉体堆积最大厚度小于5mm(受限空间堆积最大厚度小于2mm),或者泄漏堆积面积小于受限空间水平截面积的20%。

4.1.8.3易燃易爆粉体不可控泄漏:易燃易爆粉体从设备、管线中漏出,并达到或超过该介质的爆炸下限或者可燃易爆粉体堆积最大厚度大于等于5mm(受限空间堆积最大厚度大于等于2mm),或者泄漏堆积面积大于等于受限空间水平截面积的20%。

4.2管理要求

4.2.1安环科应加强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4.2.2设备科加强设备防腐蚀管理,明确装置防腐蚀重点部位及监测方案,及时消除因设备腐蚀导致的泄露事故发生。

4.2.3设备科应加强密封垫防泄露管理,努力降低密封点泄漏率。

4.2.4生产车间应采用先进技术和泄漏检测设备,对一般泄漏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即使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放置泄漏扩大。在危险化学品存在可能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的场所,增加视频监视、检漏一起,必要时增上事故蒸汽、事故喷淋等连锁应急手段,缩短从泄漏到应急处置的时间。

4.2.5公用工程介质(如水、汽等)的防泄漏日常管理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因公用工程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生产装置局部或大范围停工的,参照危险化学品不可控泄漏进行处理。

4.3泄漏应急管理

4.3.1安环科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泄漏(指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处置设备和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更具演练效果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预案。

4.3.2安环科制定重要公用工程介质严重泄漏并影响到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时的生产处置方案,尽量减少公用工程介质泄漏所导致的装置大面积停工,防止在生产装置调整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

4.4考核

4.4.1 安环科协同设备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对所属生产单位的考核依据。

4.4.2操作人员每日按时对车间的泄漏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现场检查表。各生产车间每周进行一次泄漏检查。安全科每月进行一次泄漏检查。

4.4.3考核细则

——当发生我厂一类泄漏物泄漏时:液体泄漏属于轻微泄漏考核相应车间500元;属于一般泄漏考核相应车间1000元;属于严重泄漏及以上泄漏的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气体泄漏属于一般泄漏考核1000元;属于严重泄漏及以上泄漏的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当发生我厂二类泄漏物泄漏时:液体泄漏属于轻微泄漏考核相应车间300元;属于一般泄漏考核相应车间500元;属于严重泄漏及以上泄漏的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气体泄漏属于一般泄漏考核500元;属于严重泄漏及以上泄漏的应视其影响程度判断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当发生我厂三类泄漏物泄漏时:视泄漏程度考核相应车间100-500元。

4.4.4本厂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及公用工程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生产装置停工等情况,参照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考核。

第三篇:泄漏通讯管理制度

井下泄漏通迅管理规定

1、井下运输调度人员要熟练掌握调度员与机车司机对话操作的控制及电机车司机与司机之间通话的切换。

2、除调度员和机电维修工外,不准其他人随意在基地台和汇

接机上切换。

3、手机由运输班按早中夜分班次进行编号,各班次专项使用。

4、手机由运输班当班带班班组长负责领取、发放与充电,充

电地点在地面运输班值班室。

5、上井后手机要及时充电,将手机拔向充电位置,充电机上

绿灯指示灯亮,手机充电时间不得少于11小时。

6、手机在井下发放前,由井下调度人员对手机和对应的机车、司机进行登记。

7、司机在领取手机后,先对手机进行测试:将手机底部开关

拔向工作状态,按一下发射按钮,应有“扑”声,说明正常,司机归还手机时必须完好。

8、司机在使用手机时,要让手机和皮套放在一起,尽量杜绝

手机的摔打和进水。

9、运输班当班班组长在井下交班时应对手机外观、开关等进

行验收,对使用不当造成手机人为损坏,按价赔偿。

10、泄漏通讯的电缆线监护管理:运输队每一个职工都应爱护

和监督,严禁向双向放大器上撒水,严禁施工单位划伤泄漏电缆。

第四篇:煤化工总结

21世纪的煤化工展望

摘要

传统煤化工产业已进入成熟期,代替为目标的新型煤化工产业正在起步。煤新型煤化工产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就对于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做了介绍,分析了新型煤化工的优势和现今的一些新型煤化工技术。

关键词: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

前 言

以煤炭为原料的相关化工产业称煤化工。煤化工形成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后,以油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产业尚未广泛应用,煤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兴起,很多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品转为以石和天然气为原料,从削弱了煤化工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等发达国家重新开重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目前,煤化工产业主要在南非和中国有大规模的应用和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主要着重开发煤化工技术和装备。

在目前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煤化工产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严重产能过剩,亟待转型。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殊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一章 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

煤化工按其产品种类分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的是指煤制焦炭、电石、甲醇等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产业。新煤化工是指煤制油、烯烃、二甲醚、甲烷气、乙二醇等以煤基替代能源为导向的产业。新型煤化工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技术尚未成熟,出现的背景是石油价格日益高涨、能源战略安全提上议程。

我国“缺油、富煤、少气”的资源赋存特征使得我国具有很长的煤化工发展历史。国内有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产量,煤化工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大,合成氨、电石、焦炭和煤制甲醇的产量也最大,是世界上仅存的用电石法线路制取聚氯乙烯的国家。世纪以来,国内油价早已突破百元大关,世界范围内对替代能源与替代化工原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些背景下,国内新型煤化工产业稳步发展,其较快的产业化速度使其成为我国新型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项目正在不断评价、完善和改进工艺流程,煤制油项目已经取得重大成果,新型煤化工产业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到 2015 年,国内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将具备成熟的技术和装备,届时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化水平。

第二章 新型煤化工的优势

新型煤化工产业把先进煤气化作为主要手段,生产能替代石化产品的煤 化工产品,技术集成度较高,能合理的利用资源且具有较低的成本,其产品结构、工艺系统均可调节。对比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耗能低、绿色环保、原料易得等优点。

新型煤化工结合了能源开发与化工技术,实现了煤炭与化工的一体化,能有效的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其对生态环境、资金、技术和社会条件的要求也较高。“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取得很大突破,工业化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项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激发了企业和地方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发展方向是依托富煤区域拥有的丰富煤炭资源,构建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以化学品、燃气和材料为主导产品,兼顾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以及 CO2捕集和封存的低碳煤化工产业。

第三章 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发展状况

3.1新型煤气化技术

目前国内引进和即将引进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主要有 SHELL、GSP 和Krupp-Uhde。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国内有航天 11所开发的航天炉(类似于 GSP),西安热工院的两段炉,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对撞式煤气化炉,中船重 711 所的塔式气化炉。国内外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气化装置大型化,也就是气化炉和废热锅炉大型化。

3.2煤制烯烃技术

2009 年 10 月,“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化试验装置在安徽一次化工投料成功,标志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煤化工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TO(甲醇制乙烯、丙烯混合物)技术,此次 MTP(甲醇制丙烯)技术的开发成功,使我国甲醇制烯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鲁奇公司于 1990 年起开展了甲醇制丙烯的研究与开发,选择有南方化学公司制造的专用催化剂和固定床技术。该技术通过把甲醇脱水成为二甲醚,再把甲醇、水和二甲醚放入 MTP 反应器,在 400℃~450℃、0.13MPa~0.16MPa 下 2 进行,补充 0.5kg/kg~1.0kg/kg 水蒸气。最终甲醇和二甲醚的转化率达到 99%以上,丙烯为烃类中主要产物。

3.3煤制油技术

对于把煤间接液化的这一重大项目,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根据之前对于煤间接液化的研究基础,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即研究和开发费托合成浆态床合成油技术,经过研究所的不断努力,最终完成了中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煤化工工艺技术。利用该技术建设的三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分别在 2009 年建成试运行,特别是伊泰 16 万吨/年装置的各项技术指标超过预期。

兖矿集团依靠自身的研究力量研究出在低温和高温间接的液煤制取油。低温法己成功运行五千吨级实验装置,高温法正在建设万吨级实验装置。2009 年 1 月兖矿集团榆林 100 万吨/年煤制油方案获得环保部的环境评价报告的批复。

针对费托合成技术,在 2004 年,中石化石科院开始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大致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到诸如 F-T 合成的催化材料等方面,涉及相当广泛。特别是针对固定床 F-T 合成催化剂的有关开发方面,通过应用平时对有关知识的积累,在深入分析 F-T 合成反应机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人手,通过制备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开发出第一代高性能的固定床 F-T 合成催化剂—RFT-1。2006 年初RFT-1 催化剂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中试评议。中石化在镇海炼化建设的第一套 3000吨/天的 GTL 中试装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直到 2007 年 8 月,这个装置一共连续运行了二百多天,产油总量高达五百多吨。因此,可以说我国的煤制油工业示范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技术已基本成熟,通过努力,我国煤制油技术在工业化方面将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 晓.中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探讨 [J].中国煤炭.2014(12)[2] 张 方.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 [J].煤炭经济研究.2014(04)[3] 顾宗勤.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02)[4] 李 凯,闫 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J].中国能源.2014(01)[5] 杜铭华,安星悦.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J].化学工业.2013(01)[6] 陈庆龄,杨为民,滕加伟.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J].催化学报.2013(01)[7] 蔡丽娟,孙延辉,闫辉.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的分析 [J].现代化工.2012(08)[8] 金 涌,周禹成,胡山鹰.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 [J].化工学报.2012(01)[9] 陈利娜.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

第五篇: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调整应区别对待 传统产业面临问题较多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煤化工产业属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产业应当区别对待。传统煤化工产业,如煤制焦炭、煤制电石、煤制甲醇等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但新型煤化工产业仍有发展前景,有的甚至还在示范阶段,并未产业化。据悉,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业内人士预计这两个政策将对煤化工子行业发展做具体规划。传统煤化工过剩待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尽管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但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也没有跟上。

事实上,传统煤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一直在政府部门的关注之下。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限制性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例如规定焦炭准入条件为焦炉4.3米以上,产能60万吨以上,并将在近几年内逐步淘汰4.3米以下的焦炉。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明确表示停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焦炭、电石由于产能较大而出现供大于求,而煤制甲醇、二甲醚则是由于后续应用技术没有完善,因而面临产能大于需求的现状。据了解,主要是醇醚燃料的应用技术有待突破,环保性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鼓励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油多煤的国家,主要的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发展煤化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对其持支持态度。对于五种新型煤化工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除煤制二甲醚已有过剩苗头外,其余仍是国家鼓励开展示范的领域。

据介绍,煤制烯烃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产业化。而煤制乙二醇被列入“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示范工程,将在2009-2011年间实现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而政策对于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始终持谨慎态度。有关部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煤制油投资太大,在工业化示范没有完全被证实为安全可靠,并在经济上可行之前,国家不会允许该行业大规模铺开;二是在煤制油发展初期,全国有煤炭资源的省几乎都有立项,而其中不乏打着煤制油旗号行“圈占资源”之实的企业。

下载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化工泄漏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化工论文

    新技术论文 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班 级: 煤 化 09-4 姓 名: * * * 学 号: ***********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2013.3.12 1 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为对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有效管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等闭环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

    发展煤化工产业

    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煤化工产业基......

    煤化工专业自荐信

    公司领导: 您好! 我叫郝东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煤化工方向)2010届毕业生,我真心希望加入贵公司,竭尽我所能为贵公司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我自2010年进入包头轻工职业技......

    煤化工实习报告

    石油化工实习报告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为了使刚迈入大学的我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有一个了解。......

    天然气泄漏新闻稿

    高速上天然气槽罐车泄漏 多部门联合处置 【口播】昨天19时32分,宜章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位于京港澳高速由北往南1824公里路段一液化天然气槽罐车发生泄漏。接到报警后,宜章县消......

    燃气泄漏注意事项

    燃气泄漏常识——如何检查燃气泄露1.用户自检: (1)当您闻到一股臭鸡蛋味.汽油味.油漆味时就应当意识到可能是燃气泄漏。 (2)查找燃气泄漏点。检查时,可用肥皂水.洗涤灵或洗洁精等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