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

时间:2019-05-15 02:3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

第一篇: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

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

一、教材中CO还原CuO实验的回顾与思考

在旧人教版本教材中,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的设计能够准确反映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有毒性和可燃性特征。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本实验的设计堪称是经典之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1.实际实验中需要大量的一氧化碳,恰恰在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碳过程繁琐以及贮存困难,这是多数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拒绝进行演示实验的重要因素。

2.在实验的尾气处理时,出口尖嘴直接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处,容易引起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爆炸,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在新人教版本教材中该实验已经删除,可能也是考虑到此缘故吧!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辅资料、模拟测试和中考试题中都有该实验的踪影,甚至作为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不少化学教学同仁们在教辅资料和教学研究杂志上都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措施,比较典型的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的改进实验,看似达到废物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效果,认真分析后发现其设计上除了存在前面分析的尾气爆炸危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实验中一氧化碳都会持续通入,这些造成的尾气都没有获得合理的处理,具有危害性!图3的改进实验,其主要的思想是将尾气(一氧化碳)回流至硬质玻璃管中进行再次利用,同时也防止了污染,看似是两全其美,但是只要思考一下连通器的原理就会知道,实验中导管连通着气压是相等的,一氧化碳是不可能发生回流现象的,实际实验中应该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和实验实践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如下的改进。

1.制取CO方法的改进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传统方式是采取甲酸分解法,但是该实验中需要用浓硫酸进行催化,反应比较剧烈产生的一氧化碳速率比较快,在课堂教学中当场制取、验纯后再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比较复杂;若在课前先制取大量的一氧化碳,用贮气瓶带到课堂中进行实验,增加实验的准备负担和难度,更不可能让学生完成该实验操作!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的实验情况,用碳酸镁与锌粉混合加热制取一氧化碳气体:

MgCO3+Zn△MgO

+ZnO+CO↑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在试管底部加入15 g碳酸镁和锌粉混合物(质量比控制在9∶7为宜),在该试管的中间部位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15 s左右能够产生平稳的一氧化碳气体,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铜)。

在实验的尾气处理方面,旧人教教材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上部空间相对比较大,在实验的初期这部分空间充满大量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如果达到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接触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的危险,如果在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点燃处理尾气,有毒的一氧化碳就放出空气中造成污染!多数老师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展示一个典型的案例,如图4所示,从洗气瓶中出来的一氧化碳气体,在清水槽中进入倒置的漏斗中,在漏斗中一氧化碳达到爆炸极限,点燃爆鸣也只是轻轻将漏斗弹起一下,又恢复原状!这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我感觉这样处理有点“小题大做、简单问题复杂化”;这里我根据实际情况,用体积较小的具支试管来代替原来的洗气瓶(广口瓶),控制试管上端空气柱很小,实验开始后即使发生“小爆炸”产生的气流也很快从支管口冲出,在实验中只会听到轻微的“噗呲”

4.改进后的优点

(1)该实验中燃烧尾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但是我们并不能在尖嘴出口看到蓝色的火焰,而是黄色火焰,主要缘故是钠玻璃管中的钠元素对燃烧火焰的干扰,这里可以将废旧干电池中的石墨碳棒打磨成中空的碳棒管来代替钠玻璃管,实验中能够明显的看到蓝色的火焰。

(2)该实验改进后,在一个试管中就完成了两个重要的实验内容(一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对氧化铜的还原),使得实验操作简单方便、难度降低;洗气瓶装置的改进,使得尾气燃烧安全可靠。

(收稿日期:2016-02-10)

第二篇:实验改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由于一氧化炭有毒,故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可以在实验前,用充气玩具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四、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在热水下面通入氧气燃烧的趣味实验,在提供给学生的操作设计中,我认为可以做两个改进:1.氧气的储存同样可以采用装入充气玩具的方法,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需要时挤出便可,简单方便;2.由于白磷燃烧时,表面的水会沸腾,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故可将一个小漏斗与橡胶管连接,倒放入水中将白磷罩住,通入氧气或空气时,漏斗内的水被排出,白磷可以在水下的漏斗内安全燃烧。

五、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六、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 对于本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补充。

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器或者药品)、浓硫酸。(还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仪

要求学生画出设计装置图,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后,进行实验再探究。补充本开放性探究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1、改进的原因:直观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实验需要时间长,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

2、改进方法:

方法一:将细铁丝做成小树状插在橡胶塞上再置于玻璃板上,再将一些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固定在细铁丝上,在旁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小烧杯,用大烧杯将二者罩住。过一段时间后脱脂棉团变为红色。就像开了一树的桃花,学生们一片哗然,不由自主讨论开始了,浓氨水和棉团没有接触怎么会变红呢?这也正是我需要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一实验就验证了分子的运动。

方法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3、改进的意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象明显,耗时短。节约药品,对环境污染小。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认真挖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就能找到更科学的、更有效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实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很有意义的。

(二)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

1.改进的原因: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

2.改进方法: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3.优点:现象明显

(二)蜡烛燃烧产物的鉴定

存在的问题:课本实验方法是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时间过短烧杯内水珠不明显;时间过长会因为烧杯内温度过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且烫手而使实验失败。

改进方法;用试管夹加持试管倒扣在火焰上方。

优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高、密度小,正好进入试管,遇到试管底部的冷壁冷凝成水珠,再用胶头滴管滴入石灰水,现象很明显,成功率百分之百。

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一、研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新课标中第27页[实验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其装置图如右图,操作: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

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水面的变化情况,发现瓶内从烧杯中倒流到瓶中的水上升约1/5。

实验时,发现有如下不足:

(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2)在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对测量氧气是否为1/5的读数不够准确。

为了简化实验,提高实验准确率,我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改进,最后发现如下的方法较好:

1、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2、操作方法:

(1)向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加入白磷适量,用橡皮塞塞紧两端(2)在酒精灯上均匀微热至白磷燃烧

(3)待白磷熄灭冷却后,将玻璃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并在液面去掉橡皮塞(4)测量液体高度占玻璃管长度的几分之几(除去橡皮塞部分)

3、注意事项:

(1)受热要均匀(也可在白磷下方垫一小片金属片)(2)塞子要塞紧

(3)为使氧气全部反应完毕,白磷要足量,燃烧时可以左右倾斜一下,玻璃管规格:内径3cm,长30cm最好

4、优点:

(1)精确度高(因为没有气体逸出或进入密闭容器)结果非常接近21%(2)便于测量,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3)时间短,燃烧结束1分钟就可立即伸入水中,现象明显(4)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二、引燃铁丝方法的改进: 教材中第35页[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如下: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把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瓶内预先放少量的水)观察现象,但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中,常会伸入过早或过晚而导致实验失败,我在多次的实验尝试中,将引燃铁丝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1、铁丝绕成螺旋状,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

2、铁丝最下端滴两滴熔化的蜡烛(或在熔化的蜡烛中浸一下,粘些蜡烛)

3、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

改进后的优点:

(1)用石蜡代替火柴,可避免火柴燃烧后产生的黑色木梗条掉进瓶里,跟生成的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接近,容易误导学生

(2)简单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三、质量守恒定律中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1、新课标中,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如下:

操作方法:找一小块铜片,四周翘起形成凹槽,然后取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铜片凹槽中,用镊子将它们放入250ml的锥形瓶中,再找一个与锥形瓶相适应的带气球的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如右图所示),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锥形瓶放在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不久就冒出白烟,立即停止加热,待其冷却后,再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

2、说明:(1)用铜片盛着白磷代替沙,既因为铜片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又不让白磷直接与瓶底接触(2)因为锥形瓶是可加热的仪器,同时有铜片盛着小粒白磷燃烧,所以不会使瓶底因高温而炸裂。

3、优点:(1)装置简单,操作方法容易,成功率100%(2)第一次称量与第二次称量,瓶内外空气没有流通,瓶内气体没有流失,保证了称量的准确性。(3)白磷燃烧前后,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四、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

1、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讲授分子运动这一实验时,我都会补充这样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操作说明:(1)将滤纸按试管规格剪好,滴入4滴酚酞(间隔性滴)(2)在试管口放一团醺有浓氨水的棉花(棉花与滤纸不接触)

2、现象:由试管口至内,滴有酚酞的滤纸由少至多出现红色的小圆粒。

3、优点:(1)现象明显,分子运动的说服力很强(2)操作简便,快捷。

五、在演示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因为玻璃中钠离子的影响,所以往往燃烧时我们所看到的火焰的颜色是黄色的,教师又跟学生解释说是因为钠离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多次尝试时,作了少少的改进,就是在尖嘴导管口加一个小小的铁管,这样,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就会很明显的看到蓝色的火焰。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在《绪言》中,我在第一节课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桌上摆着五个烧杯,里边盛着无色液体(五个烧杯都事先标上号,其实这里有先后顺序,依次为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我不动声色地把第一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第二个烧杯,溶液立刻变红,学生也兴奋起来。我稍做铺垫:“第一次见到大家很高兴,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杯红酒„„喝酒有害健康!”我把第二个烧杯里的液体都倒入了第三个烧杯里,溶液立刻变成无色,学生又哇的一声,“一杯矿泉水送给大家喜欢吗?„„”接着把第三个烧杯内的液体倒入第四个烧杯,立刻有大量气泡冒出来,“是什么?但喝雪碧过量会造成体内钙元素的流失。”第四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最后一个烧杯,马上变成白色液体,学生欢呼起来:“露露,牛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又增加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适时插进实验,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渴求学习化学的欲望,同时也给后边的教学打下了埋伏。

2、《燃烧与灭火》课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先讲燃烧的条件,再讲灭火原理。该过程也有实验,有图片,学生也能顺理成章地把结论推出来。但我总觉着还是没把学生调动起来,学生身边与燃烧有关的常识还是挖得不到位。后来我发觉学生对灭火很感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灭火方法,索性我把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灭火原理,再推出燃烧条件。点燃七、八根蜡烛,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迅速用很多种方法熄灭了火。然后再加以引导:刚才所用的各种方法之所以能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很快总结出灭火的原理,教师加以概括,进而推导出燃烧条件。增加的这组实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他们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思考,知识怎么可能学不会呢?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做了如下改进:在集满CO的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石灰水,用橡皮塞塞紧,再备一个橡皮塞,下面插入一根较粗的呈螺旋状的铜丝。实验时,先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使其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迅速将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的铜丝趁热插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此时会看到铜丝表面黑色氧化铜立即变为光亮的紫红色铜。轻轻振荡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立即浑浊。这样改进此实验有以下优点:CO不易扩散,CO用量少且可在学生中传视,时间短,现象明显;尾气直接点燃,容易处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且说明石灰水不与CO反应,由此可启发学生CO中混有少量CO2杂质时,可用石灰水除去CO2,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提供了生动的实验基础。

二.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加实验的严密性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1)红磷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又具有吸水性,使红磷越来越湿。解决的办法是:把红磷放入水中搅拌,等沉淀后过滤,再把过滤出的红磷倒入水中再搅拌,反复两三次,把过滤出的红磷放在托盘上晾干后放入磨口瓶中保存。(2)把以上干燥的红磷放在燃烧匙中,把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触碰红磷,红磷就会燃烧,接着把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即可。(3)弹簧夹夹的位置离集气瓶端近些,并事前把乳胶管内加入水,减小误差。通过以上改进,就会避免因为装置不足产生的误差。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测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我们通常的方法是把用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者把烧杯在火焰上罩一段时间后再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倾倒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实际操作过程中浑浊不明显,所以缺乏说服力。该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石灰水浓度不够,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些氯化钠,就可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量,进而使实验明显。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生物实验的玻璃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4、“分子和原子”性质的探究。在教材中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性质时,所用的实验是:用一只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烧杯外再放一个装有酚酞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存在一个环境污染和药品浪费问题:浓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也较大。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如:小猫、小狗、蝴蝶等),再用细线系在铁架台上,然后在滤纸的正下方放开口的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这时会看到滤纸上逐渐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这样改进解决了药品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满足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化学的良好感情,又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还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氢氧化钠溶水放热”实验。“氢氧化钠溶水放热”这一知识点是中学要求掌握的,教材上是把氢氧化钠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但这样做引不起学生足够的认识,所以我对此实验进行了这样的改进:

用试管从饮水机中接开水,滴加几滴红墨水,不振荡,紧接着再向试管中加一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就会通过红墨水的颜色扩散速度发现水沸腾起来。这样做在学生的视觉冲突上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记忆深刻。

第三篇:周恩来精神微探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周恩来精神微探

周恩来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有着极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世人们真正的敬仰和爱戴,伟大业绩和人格魅力的背后是以一种伟大精神作为支撑,而这种精神又不仅仅只体现在一个方面,它是多种精神的集合,本文将简单总结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的恩来精神,恩来精神总的归结为六个方面。

周恩来从幼年时就从各个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直到老,从未松懈。

(一)刻苦好学精神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读书时便立下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从小刻苦学习,一心向上。青年的他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小资家庭,后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北伐结束后开始领导共产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写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系列不朽篇章。我们现在学习条件这么的好,教学资源又是那么的丰富,根本就没有理由不学习了。学习好不代表什么都好,我们还要学以致用,周总理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首先,是好学。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心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学科”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因此,他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常常感到学校规定的课程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博览群书。投身革命后虽肩负重任,但一刻也不放松学习,无论是革命战备的戎马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繁忙时期,他都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哪怕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也是手不释卷。其次,是善学。周恩来读书学习不仅善思好问,善推求比较,还善于向社会学习。他远涉重洋,赴欧洲勤工俭学时,除在学校读书外,还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他在伦敦给他的伯父信中说:“在伦敦念书,非仅入课堂听讲而已,市中凡百现象固皆为所研究之课目也。”周恩来世界观的确立,乃至革命建设中诸多重大思想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他博览群书、涉猎各种知识外,还得益于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求知方法。第三,是学以致用。周恩来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那句话不只是周总理的奋斗格言,还要是我们的奋斗格言。

(二)积极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他东渡日本、远赴欧洲考察,在彷徨中决意另辟“新思想”,“对一切主义开始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推求比较”,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这个救中国的良方。从此,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从爱国到倾向革命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执着精神。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其次,是永不满足,不断前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寻找真理东奔西走,为寻求解放北上南下,南昌举旗,西安周旋,重庆舌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一国的总理,他经常与邓颖超同志互勉: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经常告诫自己“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严于自律精神

周总理一生为党、为国家工作56年,纵观其一生,在总理的工作中几乎从未犯过任何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能做到这点是与总理严于律己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前两关是经常讲的,但赋予新意,后三关是后来提出来的。周恩来一生也的确是这样践行的,他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首先,是坚持自我改造。周恩来认为共产党人为了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形象地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这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其次,是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世上本没有完人,人总会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要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他曾说,“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因此,他一贯主张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者做起、自我批评要从领导者做起。他正是这样自勉自励,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总是敢于正视,反复公开地作自我批评,努力从自己的思想、作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从不文过饰非,更不诿过于他人。他曾表示过,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纵观他的一生,通览他的著作,他那勇于自我批评的自律精神清晰可见,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自我批评最自觉、最多、最深刻的人,堪称共产党人自我批评的楷模。第三,自觉地过好“五关”。

他有句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对他严于自律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一生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发扬长处、纠正短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有这样一件例子:他曾定过十条周氏家规,他反复倡导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叮嘱他的侄儿不要透露他们的叔侄关系,他告诫他的亲属要靠自己奋起,不允许有丝毫特殊。至于生活关,他功高不奢,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本色。他吃、穿、行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节俭事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周恩来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无处不透露着他马克思主义思想观,这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甘当公仆精神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衣食住行都是人民给的,没有个人财产,我们只有给人民做勤务员的义务。”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平易朴实、却荡人心魄的名言。周恩来终生坚守者巴黎公社的人民公仆原则和共产党的宗旨,一辈子做忠实、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其精神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同时在我们心中周恩来的公仆精神是周恩来精神这部交响乐章中的一个闪亮的音符。

“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恩来总理时刻不忘这条真理。他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行政、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就应当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把人民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他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河北省邢台地震时,他三次冒着余震的危险察看灾情,慰问伤员,组织抗震救灾。看到在地震中家破人亡的老大娘,总理激动的拉着她的手满怀深情地安慰说:“你就把我当自己的儿子吧!“,这样全心全意为人们着想的总理使灾民们感动得声泪俱下.郑州黄河大桥被洪水冲毁,他冒雨赶赴现场,同现场干群一道商讨抢救桥梁的方案。还有陕北考察、邯郸调研、十三陵及密云水库工地、三峡大坝选址等,人民的利益时刻牵扯着他的心,触动着他的情,哪里的人民最需要他,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人民忠实的公仆,周恩来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疾苦,当官做老爷的不良现象。1956年,广西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少数干部漠然视之,救灾不力,以致出现饿死灾民的非正常现象。周恩来接到报告后,心情沉重地说:事情的性质是严重的。我们的国家制度所以优越,就是因为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我们的人民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关心人民疾苦或者关心不够,都是不能容许的。”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严肃指出:“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这同党的宗旨,同人民政权的性质是背道而驰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做勤政高效的人民公仆。恩来总理的事迹也时刻证明了这一点。总理办公室那彻夜不灭的灯光,已成为共产党为人民勤奋工作的象征,也是外国朋友称之为“全天候总理”的标志。建国初期,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的紧张阶段,他常常连续工作15小时之久。累了,就站起来走一走。困了,就在额头上抹点清凉油。由于过度疲劳,有时出现流鼻血的症状。他让工作人员稍事治疗又继续工作。l973年春,周恩来曾对刚被“解放”出来的谷牧说:“我已经得了癌症了„„你恢复了工作,担子很重,还得好好干呐!现在不是时兴‘爬坡’、‘拉车’那些话吗?我们这些人,一辈于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拉车啊!一息犹存,就得奋斗!”这是周恩来总理由衷的肺腑之言。从发现身患癌症,到他逝世,有四年多时间。头两年,他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没把病放在心上;后两年,到了他不得不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他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把办公室搬进病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恩来总理还在为人民忙碌着。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息犹存,就得奋斗的公仆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二)求真务实精神

周总理,主张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1950年6月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不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科学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其必由之路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一种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各行各业有效发展,就是要在求真务实基础上,做到加快发展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周恩来早在少年时即不仅总结历史人物成功之秘诀在于立志,而且强调立志“当计其大舍其细,不私于个人”。弘扬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首先要立求真务实之志。

一是要立甘当人民公仆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牢记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辈子为国家、人民拉车”。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持把求真务实精神同维护人民利益相结合,坚信只有求真务实,二要立为人民的长远利益而谋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结合,一定要以人为本,不能见物不见人;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而换取眼前利益;一定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做那些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

三要立为人民的现实疾苦而忧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以人民的疾苦为忧”,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切实关心人民的现实利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周恩来求真务实精神影响之深,不仅在于他有求真务实之志,还在于他练就超乎寻常的求真实务之能。弘扬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还要不断增强自己求真务实的本领。

求真务实,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信“空话,于事无补”,努力弄清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调查。充分发扬民主,像周恩来那样具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勇于听取各种意见,努力营造讲真话的氛围,以求掌握实情。

集益广益、把握“实意”。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智慧,兼听众议,博采众长。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善于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努力把握事物统一关系中的复杂性,正视矛盾并细密地剖析事物的两面性,进而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去伪存真,最终把握民意的本质。

(三)无私奉献精神

还记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话写出了杜甫的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而我们可敬的周恩来总理和大诗人杜甫一样也有着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首先,“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他执意不肯,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长处,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在遵义会议上,他作为 “三人团”成员之一,在全力支持毛泽东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自我批评,避免会议可能出现的僵局,确保会议成功。会后,他作为“党内委托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自觉地退居于助手的地位,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确保毛泽东在党内军队的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之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党内斗争中对自己的各种误解,甚至是恶意中伤,他报以忍受和缄默,竭力维系党的团结统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他组织实施反冒进受到错误批评时,尽管心情很沉闷,但仍然努力忘却所受的屈辱,带领周围同志团结奋斗,勤奋工作,以尽量减少思想路线的失误带来的损失。三年困难时期上下交困,怨言颇多,为顾全大局,即使有些问题不是他的责任,他也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起来,以求大家向前看。“文化大革命”中,尽管他自己处境十分艰难,仍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博大胸怀。他一方面以血肉之躯挺身抗击,力挽狂澜;另一方面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苦苦周旋,苦撑危局,以维护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

为了民族的解放,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临危不惧,处险从容。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几十年如一日,日理万机,三更未眠五更起,紧张、不知疲倦在工作。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1976年,弥留之际的他从昏迷中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曾经说过“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所以周总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中国新闻网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上,胡锦涛指出,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实际上周总理的精神不止这些方面,然而就是这样六个方面就令我们赞叹不已,从这六个方面来看,恩来精神是囊括了中华美德的任何一个方面,他近乎完人。所以,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本文也仅是微探其精神的主要方面,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直探索和学习。

 金冲及、《周恩来传》、1989年2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55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67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43页

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992年11月第一版、中央文献出版社、331页

 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人民日报、1984年8月29日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94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16页

 中国新闻网、2008年3月25日

第四篇: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课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在已学的课程中,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且学生已经学过化学中的四大反应类型,对于化学反应的分类具有一定的认识,对这方面的知识总体来说不陌生,而氧化还原反应是建立在初中学过的知识之上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上手应该不难,但需要教师做好导引工作,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2.学会用化合价变化观点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变化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方法和使用范围。

2.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这一角度看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化合价升降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征。五 教学策略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方法和使用范围。

2.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这一角度看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使我们的生活异彩纷呈,丰富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根据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我们将化学反应分为了这四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化学反应属于四大反应类型中的哪种呢?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分析判断。得出不属于任何一种反应类型。

教师活动: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我们所采取的分类方法并不能够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分类标准,能够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同学们什么叫做氧化反应呢?什么叫做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 :回答思考

教师活动:氧化反应是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是失去氧的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氢气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有得到氧的物质就会有失去氧的物质,氧化铜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给这样的化学反应起了什么名字最合适呢? 学生活动: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的角度来看,有什么发现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你们的心得体会。播放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例子(都是得失氧的方程式)请同学标出反应前后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学生活动:动手标出化合价。

教师活动: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反应前氢气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在这些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呢?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也就是说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是要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从这个角度来分类,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那什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再回到之前四大类型概括不了的化学反应那)从新的角度来看,这个反应是什么反应呢?氧化还原反应。请同学们来判断下列那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播放ppt,让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判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巩固练习)学生活动:看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活动: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讲每个方程式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吗?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讲解。下课。

第五篇:实验改进总结

微生物实验改进总结

微生物学课程组负责人

王丽丽

2007.6.3 我们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年年有改进,2006-2007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从设备更新、内容改进,以及研究生助课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2008年第一学期,我们将继续发扬。

一、设备更新

2007年6月,微生物实验室新购制了大型两台摇瓶机、两台75L灭菌锅、生化培养箱等为微生物的实验教学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性实验内容更新

2007年,微生物学课题组,申报《微生物综合大实验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进》课题获得校级立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内容及方法:

1、将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变为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由原来的不定向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变为定向分离特定微生物,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2、从实验方法上,由于实验的班次较多,共12个班,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将实验的大量准备时间缩短

3、从实验材料上,不仅采用土壤,多方收集样本,例如,面粉、大米、小米、豆类,等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2007年6月,微生物学教学组的“微生物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经过了一年的制作,已经结题,为我们下一年的实验教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使教学更直观、准确。

我们将微生物学教学实验与微生物学的开放实验结合起来。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

四、继续施行研究生助课的辅导方式

由于实验班次比较多,每次两个班同时上课,实验老师有些不够,采用研究生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研究生助课负责:

辅助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老师批改实验报告。

下载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微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进创新实验

    改进创新实验: 1. 制备Fe(OH)2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试管2支、酒精灯只、长滴管两支、 FeSO4溶液、NaOH溶液 2. 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一个、导线6根、电解槽一个、......

    摩擦力实验改进

    “测量摩擦力”的实验改进 襄樊市第四十中学 徐 虎 【创作题目】 “测量摩擦力”的实验改进 【创作目的】 为了更准确、更科学、更稳定的测量摩擦力。 【创作过程】 传统的......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改进 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实验。在教材实验中把抽象的实验直观化,对生物体的生长、细胞构成和细胞分裂等进行了验证。就实际来......

    三疑三探-微课

    基本含义 编辑一、 “微课”的组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2、定性观察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3、定性观察浓度、酸度、温度、催化剂对氧化还......

    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其实就是一种探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就是通过字面的解读,了解文字负载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

    低年级识字教学创新微探

    低年级识字教学创新微探贵阳市岳英小学李红内容摘要:关键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教师教授......

    初中现代文阅读方法微探

    初中现代文阅读方法微探 庆坪中学 董富智 初中现代文阅读是每一个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学习方法是关键,现就本人几年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