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梁承台墩柱施工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桥梁承台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桩头凿除不彻底、不到位
1、在承台挖基过程中禁止使用挖机挖除桩头外露钢筋笼内泥浆,防止损坏外露钢筋。也禁止用挖机用力勾桩头,防止造成断桩。
2、承台挖基至承台底设计标高后,做好基坑排水、基坑防护才可进行桩头凿除施工。
3、凿除桩头前测量人员先进行水准测量,进行设计桩顶标高交底。并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够。
4、凿除桩头是先在桩顶设计标高处人工凿出一条环向深槽,深度至孔桩主筋。桩顶设计标高以下部分桩身混凝土禁止破坏。
5、破除桩头时应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为操作方便可将凿出孔桩主筋扳弯,但严禁扳成死弯造成损伤及无法校正。注意在凿除安装有声测管的孔桩时,不可将声测管破坏。
6、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凿出的浮浆及碎渣应清除出基坑;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以免破坏主筋。
7、将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复测桩顶高程,对没有安装声测管的桩头利用磨光机打磨出四个平面待做桩基检测试验。对安装声测管的孔桩,此时可以将声测管切除至桩头以上10cm。但施工时注意不可有任何杂物进入声测管内。
8、桩头处理完成报与监理验收合格后,通知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桩基进行检测。
9、凿除桩头后残余桩头应平整无松散、无浮渣
10、凿除桩头预留10cm 嵌入承台
(二)承台浇筑时跑模
1、施工用模板采用大型组合钢模,再运至现场拼装。采用Φ50钢管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必要时在模板与基坑边缘用木方支撑。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砂浆垫块垫于承台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外侧用型钢或方木与基坑壁撑紧,保证位置准确。在承台四周用Φ50钢管搭设脚手架,便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2、严格控制浇注速度,保证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在≤0.3m/h。
3、混凝土浇筑时,在基坑内保证有2-3名模板工,对模板进行临时加固,防止跑模。
(三)承台外观质量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产生原因:
①、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
②、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④、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⑤、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⑥、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预防措施(事前控制):
①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②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
③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事后处理):
①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②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
③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④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2)、混凝土露筋
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②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③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预防措施(事前控制):
①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
②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③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处理方法(事后处理):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四)承台混凝土养护
1、非冬季施工时,养护要点如下:
1)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入模温度控制在5-30℃之间,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进行抹面压光;
2)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对顶面外露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布并进行洒水,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用水应采用干净的自来水或采用拌和混凝土用水;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5)承台混凝土在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拆除模板,基坑回填,侧面进行湿润土自然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覆盖草帘或塑料布并及时洒水养生。
2、冬季施工时,养护要点如下:
1)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入模温度控制在5-30℃之间,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进行抹面压光;
2)混凝土初凝后,及时用草帘或土工布进行包裹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出现裂纹。必要时生煤炉进行保温。
3)混凝土包裹保温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桥梁墩柱盖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桥墩墩身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错台、翻砂、流浆、麻面、蜂窝、气泡多、色差、露筋、“烂根”、缺棱掉角、收缩裂缝等。
1、墩柱错台严重
现象:模板拼缝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一致,曲线不圆顺。
原因分析:模板加工质量较差,两块模板接缝不在同一直线上。
预防措施:
①在设计模板时,选择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从而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模板产生明显的挠曲和变形。模板加工好后,首先检查模板材料的规格、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其次检查模板结构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检查模板平整度、错台、模板连接处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②在模板安装前,先进行试拼,在试拼处设置定位梢,对模板接缝、平整度等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编号,确保模板的精度和吻合度并保证错台不大于2mm。随后对每个模板进行除锈、抛光打磨。涂刷模板漆和脱模剂。
③模板安装时,上下模板的连接定位销必须对齐以保证接缝平整。模板板块之间连接缝必须用2mm厚、30mm宽的双面胶带做密封带,即先将双面胶带贴到先安装的一块模板侧螺栓连接处,在下一块模板即将靠拢前再撕去双面胶带上的防粘纸,让两块模板对位后粘贴在一起,拧紧连接螺栓。连接螺栓受力后,双面胶带经挤压起到密封作用,保证模板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校正,保证模板拼接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和脱落的铁皮等杂物,必须清除干净。
2、墩柱表面翻砂
现象:主要表现为桥墩表面无水泥浆,不光滑,能看到砂子,而且呈竖向分布。
形成原因:
(1)、振捣严重,由于振捣时间过久混凝土离析,石子下沉,水泥浆上升,甚至冒水,将砂子表面的水泥浆洗掉。
(2)、混凝土泌水严重
①、与原材有关,砂石料含泥量大,含泥量大则混在水中阻碍和水泥产生水化,延长凝结时间。砂子中含石量较大、级配不好,石子级配不好,导致和易性,粘聚性不好。
②、掺合料(粉煤灰)质量太差,细度偏大,属于Ⅲ级。就是说细颗粒太少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③、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不好,减水率不够,导致搅拌中水加多,造成配合比不良。混凝土本身原材之间的比例不协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或者使用的是高效缓凝减水剂.凝固时间是5-6小时,这样大大加大泌水的时间,使混凝土在凝固期间由于过度深入振捣继而加大了凝固时间,从而过振泌水。
④、水灰比太大。水泥掺量少,水掺量多。坍落度过大。
预防措施:清洗砂石料,控制原材料的含泥量,控制砂石料的级配,减少粉煤灰的用量,增加水泥用量,调整减水剂最佳用量,控制凝结时间,时刻注意砂石料的含水率,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方法。
3、墩柱表面流浆
现象:主要表现为桥墩表面像流过水泥浆一样,由上而下呈流动状。
形成原因:模板加固不牢靠,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时间太长。等底层混凝土已经初凝或将要初凝时才浇筑上层混凝土,这时模板在外力作用下向外侧活动,而底层混凝土由于有一定强度并不跟着活动,这样在模板和底层混凝土之间就形成一个空隙,上层混凝土水泥浆流到这个空隙里。
预防措施:混凝土要连续浇筑,在底层初凝前就浇筑上层混凝土,同时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符合施工要求,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4、墩柱外观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墩柱外观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6、墩柱表面气泡
现象:墩柱表面有形状呈圆形的小坑。
原因分析:(1)、振捣过轻,没有及时有效地把气泡从混凝土中排出不能达到密实状态。或是把气泡都挤到墩柱表面不能及时及时顺着模板排出,故产生气泡。
(2)、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拌合不均匀,密实度不够,或是混凝土本身含气量就大。
预防措施:延长振捣时间,加大振捣棒的功率,控制坍落度。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在混凝土浇注每30cm捣固一次。混凝土入模捣固前将混凝土拌和物耙平,并使模板边周围的混凝土比中间稍高出10cm左右再振捣。振捣棒距模板10cm,振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20cm。快插慢拔,每处的振捣时间为10s~15s,最多不超过20s。振捣过后应用捣固锤或人工踩踏模板边的混凝土,将个别还滞留在模板边的气泡完全排尽。
7、墩柱外观色差
现象:同一墩柱表面不同位置的颜色不一样。
原因分析:
(1)模板刷脱模剂不在同一时间段内,或模板除锈不均匀,或不是使用同一种脱模剂。(2)混凝土颜色本身不一样(水泥不是同一批次,或砂子颜色不一致,含泥量不一致)
预防措施:浇注混凝土前,将模板清理干净,不留有铁锈和污渍,在模板表面涂擦一层薄薄的脱模剂。前后浇注的混凝土干稀度尽量保持一致,坍落度不均匀的误差控制在不大于±2cm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原材一致。
8、墩柱外观出现钢筋痕迹
现象:墩柱表面有钢筋的痕迹。
原因分析:保护层不够,钢筋离墩柱模板太近,没有足够的水泥浆将钢筋包裹住。
预防措施:控制墩柱钢筋的平面坐标和墩柱钢筋的垂直度,确保保护层厚度。
9、墩柱底部“烂根”
现象:墩柱底部出现石子(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浆被窜筒和料斗粘住从而水泥浆减少,出现烂根现象。
预防措施:在浇筑之前先用清水润湿一下,第一车混凝土的后面打0.5方砂浆作为润料斗作用。
10、墩柱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预防措施:
(1)拆除柱模板时,混凝土也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2)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时,混凝土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1、收缩裂缝
现象:收缩裂缝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纹,是桥墩墩身外观质量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形成原因:
①、钢筋施工技术不当引起的裂缝,浇筑混凝土时无工作平台,施工人员直接触动钢筋,造成钢筋局部变形,形成素混凝土,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下降,于是出现无规则交叉混凝土裂纹。
②、干缩应力引起的裂纹,在模板拆除之后,由于墩身表面失水,造成温度变化,而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约束,产生干缩应力,引起混凝土裂缝。
③、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桥墩墩身在浇筑初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产生大量热量,混凝土内部迅速升温,但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在其内外形成温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受拉,内部受压,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即产生裂纹。
预防措施:选择低中热水泥,在确定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的情况下,选用大粒径骨料、合理的集料级配,通过掺粉煤灰、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对原材料进行预冷,降低混凝土从拌和、运输至入模时的温度。在施工时,搭设工作平台,避免人员、机械对钢筋的扰动。在钢筋网之间增加横向、竖向支撑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增加钢筋骨架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防止钢筋施工不当引起混凝土裂缝。控制拆模时间,以防拆模时降温造成更大的温度应力。
第二篇:桥梁墩台施工
桥梁墩台施工综述
摘要:桥梁墩台施工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桥梁上部结构的制作与安装质量,而且对桥梁的使用功能也关系重大.对于墩台的位置、尺寸和材料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工程中,准确的测量墩台位置,正确地进行模板制作与安装,以合格的建筑材料,规范的施工步骤,确保施工质量.关键词:施工放样 ;混凝土墩台施工 ;台帽;防撞设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pi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and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butalso installation quality of the upper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as well as the bridge function.Asfor the pier position and size and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s mus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The construction,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pier position correctly,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template, with qualified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norm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Key words:construction layout;Concrete pier construction;abutment cap;Anti collision facilities 1.桥梁细部施工放样
桥梁施工测量中,主要任务是精确地放出桥墩、桥台的中心位置及其纵横轴线.为了确保墩台的定位及其标高精度,对大型桥梁而言,首先必须建立好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以及测量桥位中线(桥轴线)的长度.为此,建桥工作者必须重视测量工作,应视为“桥梁工程施工中的眼睛”,确保大桥走向、跨距、高程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1 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
在无水的河道上,若地基较好,基础不深,常常采用明挖基础.在基础开挖前,应先在地面上标出墩、台中心及其纵横轴线,并在纵横中心线分别钉 8个护桩,根据轴线及其基坑的长和宽就可放出基坑的边线.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以后,应进行清底平整,并用素混凝土做好垫层,在垫层上再放出墩台中心及其纵横轴线作为安装模板、浇筑基础及墩身的依据.1.2 桩基础的施工放样
桩基位置放样前必须先测设墩基础的中心及纵横轴线,然后以纵横中心线为坐标抽,用支距法放出各桩中心位置,其限差为,如图所示,放出的桩位经复核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水中桩位或沉井位置的施工放样,可参照水中墩位的施工放样方法,在水中平台、围囹或围堰等构造中,定测桩或沉井的位置,经复测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1.3 桥梁墩台的细部放样
承台、墩身和台身的细部放样,也是以它的纵横轴线作为依据.在立模板的外面需预先画出它的中心线,然后在纵横轴线的护桩上架设经纬仪,照准该铀线方向上的另一护桩,根据这一方向校正模板的位置,直至模板中线位于视线的方向上.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利用护桩恢复墩、台的纵横轴线,即在墩、台身一侧的护桩上架设经纬仪,照准另一侧的护桩.但墩身筑高后,视线被阻,就无法进行,此时,可在墩身尚未阻挡视线以前,将轴线方向用油漆标记在已成的墩身上,以后恢复轴线时可在护桩上架设仪器,照准这个标志即可.2.混凝土墩台施工
2.1就地浇筑的混凝土墩台施工
有两个主要工序:一是制作与安装墩台模板;二是混凝土浇筑.2.1.1 墩台的模板
模板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的要求
1)具有必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部形状、尺寸准确;2)尽可能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板,以节约木材,提高模板的适应性和周转率;3)模板板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4)拆装容易,施工时操作方便,保证安全.常用的模板类型有以下几种,拼装式模板:板面平整、尺寸准确、体积小、重量轻、拆装容易、运输方便.整体吊装模板:安装时间短、无需设立施工接缝,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将拼装模板的高空作业改为平善的养护,以致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2.1.2混凝土的运送
可根据墩台的高低,通过水平与垂直运送相配合的方式运送.如混凝土数量大,灌注捣固速度快时,可采用混凝土泵和皮带运输机.运输带的转动速度应不大于1.2 m/s,其最大倾斜角: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4 cm时,向上传送为18°,向下传送为12°;当坍落度为4 cm~ 8 cm时,则分别为15°与10°.2.1.3混凝土浇筑
在墩台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技术标准,主要应切实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等指标要求.为防止墩台基础第一层混凝土中的水分被基底吸收或基底水分渗入混凝土,对墩台基底处理除应符合天然地基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润湿;2)如为过湿土时,应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 cm~ 15 cm厚片石或碎(卵)石层;
3)基底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 cm~ 3 cm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墩台身钢筋的绑扎应和混凝土灌注配合进行.在配置第一层垂直钢筋时,应有不同的长度,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水平钢筋的接头,也应内外上下互相错开.钢筋保护层的净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则可取墩台身受力钢筋不小于3 cm,承台基础受力钢筋不小于3.5 cm.2.1.4混凝土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1)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2)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 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3)当结构物混凝土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 d以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 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降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5)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的控制是很重要的,需要参建各方人员高度重视、严格把好质量关,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严格控制选材、配合比、操作、养护、检验等各环节,建设及监理人员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总之,只有参建各方高度重视施工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尽量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质量缺陷.3.墩台帽施工
在墩帽底模安装的时侯,用两个半圆钢箍紧扣在立柱上端作为支撑,在基桩顶部上靠近立柱放四根圆木起到牢固支撑钢箍的作用,立柱和钢箍之间要缠绕一圈毡布并用高强度的螺栓上紧钢箍防治脱落,然后钢箍上放置两根大槽钢作为承重梁,墩帽底模还要继续采用定制的大块钢模板,并且模板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安装模板的时候,模板拼缝要用橡胶条塞缝严密,安装的时候模板平面位置一定要准确,一定要对支架的承受荷载进行准确验算,确保工程施工安全.3.1钢筋加工安装以及侧面模板安装及支撑
开始钢筋安装之前要先安装好底模,底模在安装前需要进行表面清理.侧面模板需要采用钢模板时,使用前要用电动手砂轮打磨光滑,除锈要干净,并均匀地涂上脱模剂,脱模剂不能用废机油代替.安装的时候,要注意拼缝严密和竖向模板竖直,严格按设计尺寸控制模内尺寸,模板的上下口要采用拉杆对拉,横向每隔80 cm的时候要用10 cm槽钢竖向对侧模进行支撑牢固.侧模和底模,侧模和侧模之间的棱角处,要仔细填塞严密,使不漏浆.斜度在30°~45°时,结构外露锐角,须作3 cm倒角.3.2钢筋网、预埋件、预留孔安装
施工时为保证支座下各层钢筋网位置正确,在两侧模板上画线,并加设固定钢筋网的架立钢筋和定位钢筋,以免振捣混凝土时钢筋网发生位移,预埋件在墩台帽上的外露部位要有明显标识,浇至顶层混凝土时要注意外露部分尺寸准确,在已埋入墩台帽内的预埋件上施焊时,应尽量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分层施焊以免烧伤混凝土,台帽上的预留螺栓孔应注意在绑扎钢筋时将孔位置用木塞留出,待台帽达到强度后取出木塞,螺栓准确定位后用同台帽同标号的小石子混凝土填筑.3.3墩台帽施工注意事项:
1)加强对底模及支撑的加固,使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认真检查底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拼装质量.2)处理好模板拼缝,做到严密不漏浆,对模板内面精心处理,用干净的液压油做为脱模剂,技术人员严格把关.3)浇筑前后场试验人员提前做出砂石料含水量,按实际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和料的质量,拌和时间不小于2min,坍落度7~9 cm.4)送至前场的砼做坍落度试验,不符合要求的废掉,不允许现场二次加水使用.5)浇筑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每层30 cm,分层保持水平,浇筑时从低处到高处进行,浇筑回头长度4m,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6)均匀进行振捣,振动棒不得碰撞模板、钢筋等.模板棱角等处特别加强振捣密实,避免因漏振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7)严格控制好支座垫石位置及标高,要求垫石位置准确,标高无误,表面平整密实,平整度好.4.桥墩防撞装置
4.1间接构造弹性变形型—桩群方式 4.1.1防撞原理 这种方式防撞装置特点是利用桩群的联合弹性变形缓冲吸收船舶的冲撞能量.集群式护墩桩一般由斜桩(承受压力)或竖直桩(承受拉力)组成.为适应高能量撞击防护的的需要,在桩的顶部互相联接,以使整个防护系统共同变形来吸收船舶动能.另外,还可将更多的单桩合成一根桩,并将桩顶用横梁或锚链联系起来以便共同受力.4.1.3优缺点
单纯的桩方式防撞装置的能量吸收性一般较差,但通过桩与桩的联合或与其它防护设施的共同使用,就能抵抗比较大的船舶撞击.而且由于其良好的柔性,对船舶与桥梁均有较好的保护.另外,桩方式对设置水域大小的要求不高,并能满足各种水深及基础的需要,因此得到了大量推广使用.不过,其维护管理一般,而且,当桩基出现问题,维修比较困难.4.2间接构造变位型—浮体系泊方式
变位型装置一般是指浮体系泊方式.其一般由浮体、钢丝绳、锚定物组成.4.2.1防护机理
装置利用重力或者浮力的作用使浮体从平衡状态到被拉紧状态所产生的还原力、锚定物在冲撞力作用下沿海底移动产生的摩擦力以及钢丝绳的弹力和变形力做功来吸收船舶的撞击动能,从而使船舶速度降低,直至被浮体之间的钢丝绳张紧拦住.4.2.3优缺点
浮体系泊方式防护设施的优点在于能够抵挡船舶的高能量撞击,并且即使在水深较大的水域,设施造价也相对较低;此外,浮体系泊方式漂浮在水面上,可将能量通过锚链传递至锚定物上,因此,浮体系泊方式防护系统可以布置在航道水很深的桥位处.浮体系泊方式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其防护需要船舶有较大的缓冲位移,所以设施的设置水域一般要求很大.5.结语
桥梁墩台是桥墩和桥台的合称,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建筑物,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建设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工序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避免出现因施工工艺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参考文献] [1]王慧霞.桥梁施工中的坐标放样方法[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2). [2]陈国虞,林树人.长江中游桥墩防撞—防撞设施的种类及其特点[J].1995.[3]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4]杨渡军.梁的防撞保护系统极其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5]郑益民.桥梁墩台施工技术要点[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三篇:桥梁承台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桥梁承台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编制目的
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规定,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的时,需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按照施工计划安排,我标段剩余桥梁承台均需在冬季进行施工,为减少冬季低温环境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及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二、工程概况
1、根据聊城气象台的数据,聊城市冬季平均气温-0.8℃,季极端最低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19.6℃,最大冻土深度41cm。
2、地下水埋深0.3~7.3m,高程23.97~31.11,水位年变幅约3~5m。地下水对处于化学环境中的铁路混凝土结构据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具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在L1中。地表水对处于化学环境中的铁路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具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在L1中。
3、场地内地下水及地面地表水对处于化学环境中的铁路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侵蚀性,其环境作用等级为H1,对处于氯盐环境中的铁路混凝土结构据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在L1中。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处于氯盐环境中的铁路混凝土结构据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在L1中。
4、本段桥水位变动区破坏作用等级为D4,处于常水位42号墩自高程29.98m至承台顶的墩身混凝土应满足耐久性规范,混凝土的抗冻等级(56d)≥F300。
5、桥址区场地类别等级为Ⅲ类,场地土类型属中软~中硬土,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m。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
(1)、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要求:
为满足混凝土有适当的温度, 通过采取水、砂、石加热等措施来实现混凝土温度的提高。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持新拌混凝土的不降低。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保证周围的温度在冰点以上,满足混凝土水化反应的进行。通过模板保温和外加热,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或掺化学外加剂促使棍凝土凝结和早强。采用水化热较高的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标号,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工艺改进措施来保证混凝土质量。具体措施还应根据气温选定。(2)、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工艺要求:
混凝土冬期施工选择的骨料必须清洁,不能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物质。石料的级配要符合工艺要求。掺和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不得混有活性骨料,防止发生反应导致体积膨胀及结构破裂。混凝土冬期施工加人外加剂,可以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负温条件下硬化,减少用水量。一般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也多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具体参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混凝土冬期施工使用的保温材料应根据工程类型、结构特点、施工条件、气温情况选择。优先利用地方材料、如草帘、草袋、炉渣、锯末、塑料布和保温板等保温。这些材料坚固耐用,价格便宜、又可以多次使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多采用蓄热法施工。通常搭设简易暖棚,再配合覆盖措施,既经济又简便。混凝土保温材料撤出时间,应保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棚气温相差小于25℃,大棚温度最低点-10℃,混凝土中心温度低于15℃时,才可撤下保温材料, 通常在26--35天左右。混凝土中心任意时刻的温度按规范GB50204-2002中的公式计算。混凝土冬期施工材料的加热,按照材料比热的大小和加热方法的难易来加热材料,加热顺序为水、砂、石, 具体要根据热工计算来决定。通常水用烧水锅炉、火锅直接加热,或直接向水箱内通蒸汽加热。砂石骨料的加热可采用骨料表面加覆盖物, 将蒸汽通人骨料中,或用火炕、火炉直接加热。
(3)、混凝土冬期施工配制和搅拌要求:
配制冬期施工混凝土除了对水泥选择以外,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³时,水泥比≤0.6。另外,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采用蒸汽养护。为提高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效果,搅拌机应预热处理, 搅拌时间要加长一半。投料顺序为先加骨料、热水, 搅拌一定时间后再投人水泥继续搅拌到规定的时间,防止水泥假凝,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在10℃以上。(4)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运输和浇灌要求:
冬期施工混凝土运输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混凝土人模的温度,为此应尽量缩短距离, 减少装卸的转运次数,增加运输工具的保温,防止混凝土热量的散失、冻结和离析。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出机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 混凝土拌合物获得的热量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热量之和。混凝土的浇灌应保证模板的钢筋不冻结冰雪, 金属埋设件和大径钢筋应进行预热处理。分层浇灌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灌的混凝土温度,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按热工计算的温度,且不低于2℃,对加热养护的现浇灌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在加热养护时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对于装配式结构,浇灌接头的混凝土或钢筋,先将结合处加热至正温,浇灌的接头混凝土或钢筋在20℃为宜。养护到设计要求强度,浇灌接头的混凝土,可掺用不致引起钢筋锈蚀的外加剂。冬期不得在冻涨地基上浇灌混凝土,基土应进行保温,不得遭冻。在地基土上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在受冻前, 其拉压强度不得低于临界强度。(5)、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在低温下硬化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混凝土在负温下受冻,一般分为已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的受冻与新灌混凝土早期受冻两种类型,因此在冬季施工中主要是避免混凝土早期冻伤。
四、冬季施工措施
1、用料的常用加热方法:(1)、拌和站储料仓在冬季施工时,料仓开口用和料仓端墙等高的木板或者石棉瓦等板材进行围挡,减少风雪影响,确保仓内温度。(2)、冬季施工中拌制混凝土用的材料(如:砂、石子、水)都应保持正温,一般应进行适当加热,使混凝土达到要求的温度。加热的材料,应优先考虑加水,因为水的热容量较大,加热也方便,只有当水加热到规定最高温度还达不到要求时,在考虑对砂、石子加热。如石子比较干,只加热砂即可,水泥不能加热,宜使用暖棚中保存水泥。(3)、水加热时,可以用炉火烧水,也可以直接用蒸汽通入水箱,使水升温,还可以用电热棒加热法。对粗细骨料,应提前备料,将粗细骨料置于防风防雨雪的棚内,在棚壁四周用保温材料进行围挡。如温度还是达不到拌和要求,可对砂石加热,一般是将蒸汽管直接插入砂堆中通蒸汽加热,或在施工现场搭设临时暖棚,用暖棚内的热空气使砂蓄热。如用量不大,也可以将砂、石子放在架空的铁板上用火烘烤来加热,但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骨料。
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可以分一次投料和二次投料两种办法。搅拌时应先加入砂石和水拌和,然后再加入水泥拌和,防止水泥产生假凝现象,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降低后期强度。不得将水泥和热水直接搅拌,禁止将带有冻团及冰雪的砂石装入搅拌机内。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
3、混凝土的运输和保温:
混凝土搅拌时,因材料加热而得到热量,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损失。应注意选用大小合适的,最好带保温设施的运输工具(如运输罐车用双层棉被包裹,其外表面、支架部分也用棉毡包裹,料斗上方覆盖双层棉被制成的盖子,以防装入混凝土后散发热量。导管顶端设置的灌注料料斗,也用棉被包裹并加盖棉被盖子保温,以上措施保证了混凝土从拌和到出料,在经过运输入导管全过程的温度);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距;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的工作;混凝土入孔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0℃以上。
4、混凝土浇注:(1)、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拌合物由拌板、料斗、漏斗或各类使用工具在浇筑砼时容易与容器冻结,故在浇筑前应采取防风、冻结保护措施,一旦发现砼遭冻必须作出退场处理。
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钢筋、预埋件位置,拆模后砼表面平整、光洁。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接着浇筑砼时,应先除掉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湿润冲洗干净,并使接缝处原混凝土的温度高于5℃,然后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砼强度高于1.2Mpa时,允许继续浇筑。
(2)、模板支搭完毕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再次检查模板的尺寸,防止模板由于冻胀而产生结构尺寸变化。
砼拌和物入模浇筑,必须经过振捣,使其内部密实,并能充分填满模板各个角落,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冬期振捣砼采用机械振捣,振捣要快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检查、清除冰雪冻块、浇筑时所用脚手架、马道的搭设和防滑措施检查、振捣机械和工具的准备等。在进行砼浇筑时必须四周对称浇筑,防止由一端向另一端推移浇筑时造成模板受力不均匀产生倾斜给施工带来难度,浇筑必须连续及高效地进行,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要严格审核混凝土的冬季混凝土的配比及试验情况,并对其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检,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时,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浇筑混凝土时,硬化接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持续浇完成后,采取苫布覆盖措施使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砼达到规定的抗冻强度。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外露结构的冬季养护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根据不同部位的砼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桥梁基础及下部构造采取蓄热法养护;T梁预制及张拉压浆采用暖棚保温法进行养护。
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物在拆模时,尽量选择在白天的高温时段,拆模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为保证蓄热养护的效果,混凝土养护保温包裹材料采用聚乙烯多孔保温材料(保温被)或土工布。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自然温度差不能超过15℃。
①、凝土结构物顶部覆盖塑料保温被保温,并固定防止掉落;
②、混凝土结构物侧面及周身应捆绑、覆盖保温效果较好的塑料保温被; ③、定期检查塑料保温被的覆盖情况,对破损、吹翻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五、其他还应注意的事项
1、水泥只能保温,不能加热
2、注意加班用水加热时不得超过60℃,粗骨料加热时骨料温度不得高于40℃
3、混凝土拌和前,用热水或温水冲洗搅拌机
4、对骨料的积雪冻团进行清理,不得装入搅拌机内搅拌
5、根据混凝土浇注当天的实际温度,换算出各项材料需要加热的温度,但不得超过上述的最高温度规定
6、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可延长拌和时间,一般比常温时延长50%。
7、为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假凝现象,混凝土拌和时按照砂石、水、水泥的顺序进行,不得颠倒。
8、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次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第四篇:桥梁墩台及立柱专项施工方案
桥梁立柱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所承建的洞新高速第19合同段,属于城步支线,起于武冈市龙田乡两塘村,止于龙田乡西安村,全长5.65KM,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00KM/h,路基宽度24.5m,沿线主要村庄及控制点为:永兴村、易家湾、化山口、枧道村、龙田中学、西安村,合同工期24个月。
本合同段共有桥梁3座,为30Tm预应力T梁,易家桥高架左幅10跨,分为2联,共100片梁;右幅10跨,分为2联,共100片梁;龙田大桥共19跨,分为4联,共380片梁。分离式桥1座,为立交桥,化山口分离式立交左幅26跨,分为6联,共260片梁,右幅26跨,分为6联,共260片梁。人行天桥2座,为现浇箱梁。
本项目共有3座预制梁、板桥,由于本标段各座桥梁距离较近,预制场设在化山口分离式立交3#墩附近(桩号为WK3+610),采用架桥机安装梁、板,从0#台开始安装,按桥台桩号顺序,先安装半幅。
二、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桥梁墩柱施工一般采取滑模法或翻模法施工,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桥梁墩柱施工采用滑模工艺施工。
滑模是由多节同样规格的模板组成,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完成整个桥墩混凝土的浇注施工。⒈ 墩身施工
墩身施工流程主要有:地基处理、支架搭设、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浇注、支架拆除等。其中支架搭设和滑模施工是施工的重点,也是安全工作的防控重点。
① 地基处理
支架搭设前,先对地基进行整平压实,整平夺实范围每侧超出支架搭设范围50cm,并在四周开挖排水沟,保证地表水及时排出和地基不受水浸泡。对陡峭地形,应分级开挖成台阶,保证支架系统受力均衡。
② 支架搭设
支架系统是施工人员进行钢筋安装、模板提升安装及拆卸、混凝土浇注的操作平台,主要考虑钢筋模板提升、施工机具人员负荷进行布设。支架采用φ48×3.5mm 钢管脚手架搭设。支架立杆纵横间距 80cm,横杆步距 120cm,立杆下垫10×10cm木方。立杆纵横均设3排,在高度方向上每隔5m,通过横杆将支架系统环抱紧锁在已经浇筑成形的墩身上。第1排钢管距内排钢管40cm,其它按纵横间距80cm布置。
支架系统内侧分设四个模板提升吊装点,在第2排立杆顶部安装8cm型钢作为横梁,用手工葫芦提升模板,横梁下立杆加密布设,间距40cm。为加强支架系统整体稳定性,四周布置4道剪刀撑,每次施工层段上下到底,并在内侧四角水平间步布置锁口杆。
支架操作平台上铺木跳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操作平台内外设1.2米高扶手栏杆。支架外侧用短钢管搭设60cm宽之字形人梯,人
梯每级不大于30cm。操作平台、栏杆、人梯及平台与墩身间均安装安全网。
立杆、横杆、剪刀撑的有效搭接长度不小于40cm,且不少于2个扣件紧固,钢管头部露出扣件不小于10cm。
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脚手管,参差布置,使相邻立杆上部接头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上。
立杆与横杆相交时应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同时注意立杆、横杆接长点应错开布置。
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
剪刀撑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20cm,斜杆最下面与立杆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cm,以保证支架稳定。
③ 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在钢筋加工工房加工,加工好后应分门别类放好,挂上标示铭牌。
钢筋通过葫芦人工提升至操作平台,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采用双面焊接。电焊、气割及机械连接操作均要求具有相关资质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钢筋根据每次浇注混凝土高度分节段安装。2.拆除支架
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支架平台。支架拆除时,严格按照由上而下,先绑先拆,后绑后拆的原则进行。拆除注意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上下呼应,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拆下的脚手管应用绳索吊下,严禁高
空直接下扔。3.横系梁、盖梁施工
横系梁、盖梁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单块模板尺寸分别为 120×140 cm(横系梁)、200×140 cm(盖梁底模、侧模),单块最大重量200Kg。
横系梁、盖梁模板采用穿心棒支撑。侧模用12cm型钢加固,内楞间距80cm,外楞间距100cm。用φ25圆钢加工丝杆对拉,外套塑料套管,拉杆纵横间距150cm。用φ48×3.5mm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操作平台。支架立杆纵横间距1.0m,横杆步距1.5m,立杆外侧设置2道剪刀撑,立杆下垫10×10cm木方。支架最内层钢管离墩身20cm,通过木楔将支架系统支撑在已经浇筑成形的墩身上。
支架操作平台上铺木跳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操作平台内外设1.2米高扶手拉杆。支架外用短钢管搭设60cm宽人梯,人梯每级不大于30cm。操作平台、栏杆、人梯均按要求安装安全网。
当横系梁、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支支撑系统。拆除前先用绳索将工字钢系牢,待工字钢下降20cm左右时,再人工依次拆除底模、木方、工字钢,最后拆除穿心棒和脚手管支架。
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浇注工艺项同墩身施工工艺。
第二部分
桥梁立柱施工危险源识别、分析和预防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根据桥梁主柱施工的特点,施工中容易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源主要有:
1、支架坍塌
2、高处坠落
3、物体打击
4、机械伤害
5、触电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支架坍塌--因支架系统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搭设安装不规范,造成支架系统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2、高处坠落--在搭设支架时或在支架顶安装模板、钢筋,浇筑砼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高处坠落而导致人身伤害的。
3、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4、机械伤害--机械(砼搅拌机、砼运输车、砼输送泵、吊车等)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5、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三、预防措施
(一)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1)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2)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实施。
(3)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
(4)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二)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1、在支架搭设前,进行必要的场地整平压实,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支架底座下沉变形。
2、严格控制支架材料的进场质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管和扣件,由技术、质检、物资部门把关,严禁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3、支架搭设必须由专业架子工完成,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实施。
4、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具应有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严禁随意向下抛掷各种工具、物料。
5、高空作业必须设置安全设施,如:作业平台的走道板,安全网,护拦,井字爬梯等,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可靠。
6、搭设时必须在脚手架外围增加剪刀斜撑,确保支架整体牢固可靠。
7、施工中扣件螺栓必须上平拧牢,特别是立杆对接扣件的质量及螺栓必须确保牢固可靠,并由专人检查使用质量
8、夜间或恶劣天气(遇有6级以上风力)不得进行脚手架搭设作业。
9、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跨越铁路和公路,在距离横跨段两端
50m处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在过往通道进出口处设置防撞挡墙,防止过往车辆对支撑系统的碰撞。
10、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三)钢筋、模板、砼施工安全措施
1、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拼接而成,钢模上的横、竖肋间距根据计算确定,以保证钢模板的刚度。
2、横系梁、盖梁施工选用的穿心棒、工字钢等应通过受力验算,确保质量和安全。
3、模板安装由专职起重指挥指挥吊车作业,在安装前要熟知作业区域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可靠的基础区域停车支腿作业,并做到平稳、牢固、可靠。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使用的工具、用具的安全性能,特别是钢丝扣、卡环的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或更换。
4、钢筋在加工场加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作业人员严格按照钢筋施工操作规程实施。
5、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的各种 工具、用具应有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严禁随意向下抛掷各种工具、物料。
6、施工前必须对现场的安全设施,如:作业平台的走道板,安全网,护拦,爬梯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7、砼浇注施工大部分人员集中在作业平台上,作业面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施工人员的位置转换及工具、用具摆放。
8、为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在其周围边沿10m范围设置安全警戒线,并设置警示标志。
9、夜间施工保证投入足够的照明设施。
10、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要求,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执行各自工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11、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四)预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料清理)。
6、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滞作业。
7、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戴运
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五)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按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停止使用后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安全用电措施
1、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2、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ª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3、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4、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及安拆。
5、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6、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7、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8、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9、照明专用回路设专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0、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空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1、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12、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现场室内采取一律使用独立的锅炉供暖,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需要独立用煤火取暖的屋室,其炉灶必须设在室外。
4、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
(八)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之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
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做到防患于未燃。
7、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8、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9、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10、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11、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防火中毒要求。
12、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四、六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立即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
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
(五)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 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实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六)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县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第五篇:桥梁墩台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精选)
桥梁墩台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 要:桥梁墩台裂缝是桥梁施工较为常见的病害现象,本文以某铁路建设工程桥梁墩台裂缝病害检测、处理为例,通过对裂缝病害进行调查,并对裂缝产生的机理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意见和整治措施。
关键词:桥梁
墩台
裂缝
机理分析
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近几年铁路建设尤其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快速推进,桥梁在土建工程中比例越来越高,为节约用地和减少路基沉降带来的安全影响,以桥代路在设计中也越来越普遍。混凝土墩台裂缝已成为铁路建设过程中最主要桥梁病害之一,裂缝的存在可能不同程度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承载能力或耐久性。针对某铁路工程部分桥梁墩台的裂缝病害,建设指挥部委托了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查明分析其成因,掌握其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并对既有裂缝进行处理。工程概况
某铁路工程项目桥梁全部按旅客列车设计时速140km/h设计。桥墩结构形式主要为圆端形墩和矩形墩,桥台结构形式为T形桥台。桥墩台身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该项目桥梁墩台裂缝病害集中在某施工标段范围内,主要是桥墩的竖向裂纹、墩台的横向裂纹、桥台的竖向裂纹和墩、台局部表面网状裂纹或局部裂纹。导致桥梁墩台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为正确判断裂缝的性质及其对结构的影响,针对现场的裂缝分布情况以及特征,对其产生的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
3.1桥墩的竖向裂纹
表现:比较典型的是沿模板的对拉钢筋分布的竖向裂纹,裂纹深度在10cm之内,可认为是浅表裂纹,长度最长的达到9m。
成因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模板的振动或变形,带动拉杆变动,而在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很低,造成开裂;第二由于大部分桥墩是一次浇注,混凝土方量很大,模板侧向刚度不足,受混凝土自重的影响,模板侧向发生变形,使得混凝土在顺桥方向发生开裂;第三是由于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3.2墩、台的横向裂纹
表现:墩、台的横向裂纹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的接茬部位,根据取芯和超声的检测,裂纹深度均很深,且裂缝间存在夹渣。
成因分析:墩、台一般是连续浇注,但由于该地区靠近海边,时常下阵雨,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浇注,而施工单位在处理接茬部位时,二次浇筑时没有对混凝土接茬表面进行凿毛、清理处理,使得新老混凝土不能连成一体,产生断缝。
3.3桥台的竖向裂纹
表现:在桥台的侧墙中部多存在竖向裂缝,裂缝呈现下宽上窄,一般由承台顶开始,一直裂至台帽底缘。
成因分析: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桥台为桩基础,桩检测结果良好,多为一类桩,且现场未见明显的沉降痕迹,因此桩基沉降应该不是主要问题。另外据了解,承台混凝土和台身混凝土浇注时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而裂纹未向承台发展,因此推断,由于桥台为后浇素混凝土,混凝土方量较大,且未设置防裂钢筋网,台身和承台间存在收缩差,承台约束了台身的收缩,而混凝土在形成过程中,强度较低,如养护不到位,台身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极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
3.4墩、台表面网状裂纹或局部裂纹
表现:墩、台局部表面存在网状裂纹或局部裂纹,裂纹宽度一般在0.2mm以内,深度在3cm以内。
成因分析:此类裂纹属于收缩、温度裂缝,是由于养护不善所致,对结构的工作性能影响不大。混凝土墩台裂缝控制与预防措施
通过分析裂缝的成因后,从设计、施工和养护三个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一些措施防止裂缝的出现,下面是的几点建议:
4.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要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材料的实际情况优化配合比。随着季节变化,可以设计夏期和非夏期配合比,同时要注意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变化等因素合理调整配合比。
4.2合理选用材料
尽量使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水泥。采用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胶比和掺加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提高粉煤灰用量的设计原则,以求生产出高质量的抗裂混凝土。
4.3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
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4.4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下料温度
根据环境温度采取措施,尽量控制混凝土下料温度相对接近,减少温差。
4.5按照规定进行混凝土浇筑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尤其要控制好现场浇注施工工艺,根据浇筑面积确定灌注导管数量,浇注方向和分层厚度,并做好混凝土振捣,避免过振或欠振。
4.6避免过早拆模,避免大风天气拆模,拆模后采用包裹措施围闭桥梁墩身。
4.7合理养护,浇水养护时,控制水温,避免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避免骤然降温。
4.8尽量缩短承台与墩台浇筑时间间隔。
4.9设计中考虑在墩台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该项目桥梁墩台设计未布设)。裂缝整治措施
5.1桥墩的竖向裂纹
由于检测时尚未架梁,主要恒、活载均未施加,裂缝的发展尚不明确,若后期恒载增加,同时叠加活载及动力作用,裂缝很可能进一步发展,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均会造成影响。因而建议对竖向裂缝比较明显的桥墩进行加箍处理,同时对裂缝进行灌浆封闭。
5.2墩、台的横向裂纹
因为墩、台的横向裂缝疑似断开缝,这对结构来说属于重大隐患,虽然墩、台属于受压结构,但在台风、列车制动力、列车离心力、地基侧压力等作用下,墩、台仍可能发生侧向变形,因此必须进行加强整治处理。
处理方案一:在接茬裂缝上下及深度方向各凿去一部分混凝土,在原有的混凝土中植筋,并设置横向钢筋,构成环形钢筋网,然后采用自流平、收缩小的细石混凝土浇注,使得上下层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注意要控制好凿除的顺序、深度、高度,同时上下混凝土应凿成齿状,以抵抗剪力。
处理方案二:若横向缝距离地面不高,在横向缝以上一定高度及以下部位植筋,并布置横向钢筋,构成钢筋网,再采用高一级的混凝土浇筑,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
处理方案三:对横向裂缝进行压浆处理,处理过程中保证有足够灌浆压力、压浆时间和压浆量。
5.3桥台的竖向裂纹
桥台的竖向裂纹较为严重,其进一步扩展对结构的受力和耐久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裂纹尖端钻孔,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
第二:在混凝土收缩基本完成后,采用灌浆的方法封闭裂缝。
第三:采取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强的方式处理。
5.4墩台表面网状裂纹或局部裂纹
这些裂纹的存在只对结构的耐久性存在一定的影响,可根据裂纹宽度进行适当处理:裂缝宽度δ≥0.15mm时,对其灌压环氧浆处理。裂缝宽度δ<0.15mm时,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处理。结论
本文通过对桥梁墩台裂缝进行了分类总结和机理分析,并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对比较严重的病害:墩台的竖向裂缝、横向裂缝,处理完毕后,结合成桥后的荷载试验,在局部进行了专门试验,有效的控制了裂缝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保证了桥梁墩台结构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志斌,黄颖 混凝土墩台裂缝成因与处理【J】 辽宁交通科技,2005,2
【2】莫睿娴 浅谈桥梁混凝土的裂缝及预防措施 【J】 广东建材,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