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罗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高速推进,商贸与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人口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剧,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口,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就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谈点粗浅想法。

一、正确认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便民利民为民等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出台,取消了暂住人口管理费和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旧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有效建立健全,从而导致面对人口流动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公安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出许多滞后,不能相适应的情况。

(一)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管理缺乏必要依据。现行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法规是95年上半年颁布的《福建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和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由于时隔近10年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法规制定的有关条款已不符合当前治安形势,不适应管理实际需要,导致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依法行政困难,管理手段和力度不大。同时由于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被取消,而《治安处罚法》涉及出租房屋管理的内容不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私有房屋出租人、单位、行业场所等对流动人口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措施处于空缺和涣散状态,直接导致难以对出租房屋实施严密有效的管理。

(二)管理合力没有形成,综合治理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一决策,各部门密切配合。但实践中仅靠公安机关一家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上难以共享,政策上难以统一,公安机关花费大量精力掌握的基础信息对社会管理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协调部门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就目前我区情况看,只有教育部门一家对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提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外来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就托时,必须出具辖区公安机关办理的暂住证,这一规定对流动人员主动办证有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其他部门则尚未推出相关举措予以配合,管理合力没有完全形成。

(三)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比例日趋提升,打击查处难度大。由于不少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加之受经济状况和开放形势不同的冲击,部分流动人口在就业、生存等发生问题时,把违法犯罪作为生存、富裕的手段,导致违法犯罪总量中流动人口作案所占比例逐年递增。同时,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强,造成管理难度大,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一些以亲缘或老乡关系纠合的犯罪团伙日趋严密,有组织、有分工,逃避打击方法增多,且更加隐蔽,打击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难度日益增大。

(四)流动人口办理暂住登记和领证意识降低,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不少流动人口对申报暂住等登记、领证意识日益淡薄,主动性不强,极大多数是在民警或专管员发现后督促才被动办理,一些流动人口对民警上门登记、做证工作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不出示身份证,而不少民警鉴于处罚手续的烦琐,且对象众多等因素,不愿或不敢对违法暂住登记的流动人口进行处罚。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率降低,且及时性差,底数不清,情况难以有效掌握。

(五)房东和业主不履行治安责任现象普遍,违章出租情况严重。自国务院作出取消治安许可核准制度,公安部实行登记备案规定后,一部分房东和业主片面误解为其不再需要承担治安责任,一部分房东和业主只出租、不管理,不履行责任义务,有些只处于应付状态,由此造成出租房屋中未及时登记备案的户数不少。不少出租房屋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和作案的场所,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藏身落脚销脏窝脏的地方。同时,不少危房、违章房、车库、车棚和架空层等违规出租现象不断产生,入住人员混杂,特别是在住宅小区内导致环境脏、乱、差,居民住户反映强烈。但公安部门对此没有相应制止规定或处罚依据,只能任其存在。

二、通过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公安机关应及时改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章理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工作保障体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以出租房屋为突破口,以信息警务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落实职责,综合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公安管控力度。公安机关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机构,必须从公安机关自身着手,采取有力手段,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

1、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及其它容留住宿场所的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抽检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行业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与奖罚,加强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出租房屋的走访与调查(注意网上出租房屋信息的掌握),加强出租房屋中介信息备案,以摸清出租房屋底数、及时掌握各种租房信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出租房屋登记及租房管理,依法开展出租房屋等处所的暂住人口清查和抽查,加强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管理。在加强可疑、嫌疑人员的盘查同时,对夜晚在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工棚涵洞等部位滞留的无固定住所的“三无”人员、盲流等,也要进行实时查控、信息采录和比对。

2、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协作,实现整体作战。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不管是在打击处理中,还是在日常管理中,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流动人口的,不管是公安机关哪个部门、警种,都要将流动人口管理结合到该项公安工作中,这种结合必须是一种长期的固定的结合,必须用工作规范或规章制度明确下来,将及时核查流动人口的住宿登记或暂住证办证情况作为该项工作的必经程序,发现没有登记或办证的,及时交相关单位登记补办。另外,必须注意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和进行必要的核查。将流动人口的其它主要信息如暂住地(或旅馆)、工作单位、主要社会关系(同居者)的采集纳入该项公安工作的信息采集之中,以更好的掌握流动人口的活动轨迹。

3、严格倒查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在涉及流动人口的公安工作中,及时核查流动人口的住宿登记或暂住证办证情况,发现没有登记或办证的,在及时交相关单位登记补办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倒查。查找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属于工作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进行处罚。属于其它原因的,要及时分析情况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倒查监督有效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及相关单位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实现能管控的流动人口一定要管控住、不能有效管控的要尽量管控住。

4、加强与流动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从信息协作和管控协作等两个方面来加强协作。信息协作是指流入地、流出地公安机关就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如户籍、前科、流动情况等信息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共享,使双方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历史背景信息。管控协作是指流入地公安机关在需要的时候请流出地公安机关及时就流动人口在原户籍地的活动进行管控,及时交流相关情报信息以掌握相关动向等。

5、加强隐蔽力量建设,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加强隐蔽力量建设,尤其是注重在高危流动人口的外围(包括户籍地、聚居地)或内部布建隐蔽力量,加强高危流动人口的管控。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掌握各种人群活动的范围和人员构成等基础信息,对于高危流动人口,一切“吃住行销乐”的信息都可以进行收集,及时掌握高危人群活动的重点区域和来往密切的人员等信息,及时了解异动信息。

(二)探索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管理单靠公安一家唱“独角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积极探索和推行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社会化登记管理站。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情况,因地、因需推行社区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房、房不漏床、床不漏人”,着力提高“人户一致”率。登记只是一种手段,有效管理才是最终目的。建立了社会化登记管理站,在做好登记这个基本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化登记管理站协管员熟悉情况(熟悉当地出租房屋或本厂同事)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协管员的主观能动性(如奖金、提成方式等),及时了解并上报出租房屋、流动人员等情况。

2、加强与工商、房产、教育、城管、计生、劳动监察等外部单位联合执法,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之所以背井离乡来到现住地,大多都是为了谋生,要谋生就必须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职业,或打工,或做生意,或乞讨,等等。绝大部分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一般都在从事着某种形式的工作或职业,纯粹的职业流窜犯罪比例还比较低。因此,可以与与工商、城管、劳动监察等外部单位联合执法,对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领域进行检查,督促企事业单位合法用工,打击非法摊点,加强废旧回收等行业的管理,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还可以与计生部门计划生育执法一道,加强暂住人口清查。

3、建立有关部门参与的流动人口维权救助组织辅助流动人口管理。当前,流动人口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流动人口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是造成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可以结合建立流动人口的维权救助组织,如农民工工会、义务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站等,辅助流动人口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维权救助组织,在关爱流动人口的同时,了解流动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同时也可以了解流动人口的其他情况,及时掌握各种动态。

4、以各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物建协管员,加强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流动人员聚居、交往一般都有一定规律,按地域、工作单位聚居、交往便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物建协管员,利用其对周围人员的熟悉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各种情况是比较方便的,这个协管员与秘密力量不同,协管员是公开的,主要用于了解流动人口常规的、基本的情况。这种以流动人员管理流动人员的模式是一个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新模式。

5、以各种形式动员、吸收社会各界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在现实情况中,中小旅馆业主及出租房屋的房东及时登记上报住宿暂住人员的意识目前普遍不强,在加强查处的同时,也需要对他们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宣贯。同时,以各种形式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关注、重视并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提供各种形式的平台,如电话(当地派出所)、网上信箱、短信、社区(或乡村)登记管理站等,方便社会各界举报、提供线索及已其它方式督促流动人口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手段,提高流动人口管控能力。

目前现代科技手段已在公安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公安工作的强大支撑。所以,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对于提高流动人口管控能力至关重要。

1、完善并落实信息采集制度,切实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完善并落实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制度,及时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工作,切实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

2、积极拓展信息来源,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手段。加强与相关单位协作,及时获取劳务信息、受救助人员信息等各种与流动人口有关的信息,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平台,方便社会化管理机构的流动人口信息上报。

3、完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实现流动人口轨迹跟踪、动态管理,加强信息的碰撞比对与统计分析。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的碰撞比对,除传统的直接与逃犯库比对外,还可以建立逃犯库的近亲属及其他来往密切人员库进行比对,等等,不断创新应用手段和方式,以不断取得新战果。同时加强前科统计分析,及时预警或依法从重打击(如多次盗窃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情报信息要素分解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在高危人群管控中,情报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情报信息的计算机分析研判水平比较低,主要还是靠人工分析研判,为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水平和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计算机不适于分析文字资料,必须把情报信息的内容按组成要素进行分解,以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因此,可以建立情报信息组成要素的分解标准(按人、时间、地点、物品、事件等数据元素进行分解可以方便计算机进一步处理的数据标准),按要素的分解标准对情报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计算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判打好基础。

三、探索居住证制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

实行居住证制度是以我国公民在本地“居住”状态为依据,以实际就业状态为条件,以居住证为身份证明,通过法律制度明确流动人口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手段的体制性改革措施。本人认为,此制度既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手段,也是新时期人口管理改革值得探索的可行方向。

1、重新界定“居民”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城市服务、管理的对象和策略。居住证制度是以实际的居住、就业状态来判定个人身份。具体来讲,就是对流动人口进行细分,凡是在本地合法就业的、或者拥有合法房产的,户籍不在本市的我国公民,就属于“来岩建设者”,认同为我市“居民”范畴,给予发放“居住证”,享有与本市户籍人口基本相当的“市民待遇”;凡是不符合以上条件居住时间短,则作为短期流入的人口,进行居住登记,但不能申领“居住证”,也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如此区分,前者属对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建设者,是城市应当认同、保护的对象,理应公平公正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后者属于城市的“过客”,由于其没有正当的职业,并未对城市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在消耗城市大量资源的同时,还对城市管理造成极大的困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是破坏社会安定、实施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对待前者,政府应当消除其身份差异和心理隔阂,积极引导其融入当地社会,并提供与其贡献相符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对待后者,政府则应当从严管理,加大其生存成本,挤压其生存空间,使其无法立足。

2、推动多部门联动,形成对流动人口结构的正向引导和调整。积极倡导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三结合的管理思路,把握流动人口的“落脚点”来开展“一条龙”联动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动人口“落地化”管理,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如劳动部门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居住证制度的有关规定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对虚报、瞒报劳动用工信息,及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房管部门对房屋业主的出租行为进行巡查,发现违法出租的,除立即责令终止出租行为外,还可以采取数倍罚金、取消房屋出租资格等处罚手段;公安机关结合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居住证动态信息,对辖区人口进行分类、分层次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打击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丰富政府对流动人口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增强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暂住证体制下,对待流动人口只有刚性的“管理”思路,“服务”理念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本人认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民生福利、政治权利和思想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包括子女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和计生服务、入户审批、出入境管理、维权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党团组织管理、工会管理等多项内容,涉及当地党委的组织部门,政府的教育、劳动、社保、公安、民政、法制、文化等部门及其它社会组织。各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是居住证制度最具探索意义的领域。

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逐步向动态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形成一套合理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南市流动人口登记数亦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治安、就业、计生、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商机关必须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管在其中,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作为商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全面小康,推进“和谐南”建设,为把南建设成为首善之府作贡献。

一、转变管理服务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否认识到位,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效果。全市各级商机关必须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重点围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题,深化和谐建设组织专题讨论,在升华认识、转变观念上求突破。

1.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土化”,不仅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面广量大的“新市民”填补了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首府创造了社会财富,改善了城市面貌,方便了群众生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流动人口作为一个蕴含巨大经济能量的社会载体,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性剂。从某种角度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本身就是生产力。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深化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流动人口问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仅是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明确四项原则。主动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创新。一是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牢固确立流动人口就是“新南人”的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实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同责同权。二是坚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切实转变职能,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依托社会、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等,依靠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管理服务的目标、措施,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四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3.实现五个转变。围绕“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目标,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置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位置,从思想观念和管理服务模式上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向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二是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模式转变;三是由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双轨制管理向社会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四是由职能部门管理为主向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主的模式转变;五是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行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区依法自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理顺管理服务体制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少数职能部门“唱独角戏”,实行粗放式、分散式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必须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共管”的工作新机制。重点抓好“四个完善”:

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以公安、劳动、计生、民政、地税等主要职能部门专职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统一负责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完善工作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做强基层”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四级管理网络,在市一级和6个辖县、区分别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专人;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房屋租赁、就业、计生、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暂住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登记、注销和治安管理、收缴税费等工作。

3.完善协管队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抓好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省定比例标准,配齐专职协管员。同时,充分发挥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协管员作用,将其纳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集中办公,相互兼职,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合力,有效解决基层管理力量少而散的问题。

4.完善保障机制。做好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强化日常督查,严格绩效考评,确保工作、措施、效果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目前流动人口不仅数量多、成份杂,且变动快、管理难。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很难奏效。必须从源头上找办法、寻对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三种新模式”:

1.实行以房管人。一是推行“双集中”管理。在工业园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由政府规划建设“新市民公寓”;利用闲置厂房、办公房、校舍等,改建兴建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或民间资本投资建造民工楼,既能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又大大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二是推行出租屋委托管理。通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中介物业公司对出租屋进行托管,由其为出租人及承租人提供房源、招租、纳税、家政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规范房屋租赁行为。三是推行落脚点查控管理。对“城中村”、“城郊村”等流动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不定期组织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实行以业管人。坚持贯彻“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用工单位和雇工业主的管理责任。对用工人数多、且符合自主管理条件的厂企单位,通过签订管理责任书,指导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组织,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计划生育、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厂企单位自觉抵制非法用工,不雇用无有效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对娱乐服务、“五小单位”、建筑工地、路边店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或部位,也通过签订责任书,确定经营业主的管理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中清查,加强暂住证、身份证的检验,及时发现打击混迹其中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

3.实行以证管人。针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身份的“三无人员”,重点强调登记办证率,通过“以证管人”,形成无证寸步难行的严管氛围。另外,改变流动人口频繁变动、重复办证、一人多证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暂住证注册制度,保证“一证走遍南”。进一步放宽暂住证使用范围,由政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在南就业投资经商满3至5年或5至10年,且遵纪守法的流动人口,视情发放居住证,改暂住为常住,凭证享受本市居民在劳保、医疗、教育、购房、买车、户籍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使暂住证成为流动人口的“待遇证”、“福利证”和“信用证”。

四、搭建管理服务平台

在人口大流动背景下,信息化是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的有效手段。充分借鉴广东等地做法,结合实施“政务信息工程”,抓紧开发建设南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建好“三大平台”:

1.建成信息共享平台。一是搭好平台。依托公安现有暂住人口信息系统,整合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在市信息中心建立全市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二是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多种网络结构,通过公安专网接到基层派出所,通过政务网接到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及社区,通过互联网接到社会企业、物业、中介机构,实行流动人口信息的社会化采集。三是实时维护。采集的所有信息,分别通过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及时传输,对没有传输条件的,统一交由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管理服务站传输。四是保证共享。所有信息录入后,一并通过市信息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提高信息综合利用能力,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2.建成社会协作平台。按照“谁用人谁采集谁输入”原则,明确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采集工作职责,打破原来各搞一套、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结合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管理服务站集中登记模式,做到一次上门,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信息全部采集。根据生产、服务、流通领域用工需要,大力推广企业、物业、中介等社会单位补充登记模式,向政府部门提供流动人口的各种详细信息,便于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同时保证厂企单位和社会组织能获取流动人口的真实信息,便于加强用工管理。针对社会面治安管控需要,大力推广集中清查登记模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定点清查行动,实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提高流动人口的登记率和发证率。3.建成分类服务平台。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综合评估,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来南投资经商、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等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对象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保证其享受市民待遇。第二类基本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居留满3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固定职业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为其在南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第三类为一般务工人员,主要是居所不定、工作不稳和季节性、临时性打工、务农的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提供就业、租房等服务和常规化治安管理。第四类则是外来高危人员,主要是有前科劣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纳入视线重点管控,发现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打击处理。

第三篇: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南市流动人口登记数亦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治安、就业、计生、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商机关必须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管在其中,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作为商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全面小康,推进“和谐南”建设,为把南建设成为首善之府作贡献。

一、转变管理服务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否认识到位,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效果。全市各级商机关必须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重点围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题,深化和谐建设组织专题讨论,在升华认识、转变观念上求突破。

1.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土化”,不仅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面广量大的“新市民”填补了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首府创造了社会财富,改善了城市面貌,方便了群众生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流动人口作为一个蕴含巨大经济能量的社会载体,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性剂。从某种角度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本身就是生产力。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深化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流动人口问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

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仅是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明确四项原则。主动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创新。一是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牢固确立流动人口就是“新南人”的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实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同责同权。二是坚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切实转变职能,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依托社会、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等,依靠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管理服务的目标、措施,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四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3.实现五个转变。围绕“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目标,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置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位置,从思想观念和管理服务模式上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向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二是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模式转变;三是由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双轨制管理向社会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四是由职能部门管理为主向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主的模式转变;五是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行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区依法自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理顺管理服务体制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少数职能部门“唱独角戏”,实行粗放式、分散式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必须建立“党委

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共管”的工作新机制。重点抓好“四个完善”:

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以公安、劳动、计生、民政、地税等主要职能部门专职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统一负责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完善工作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做强基层”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四级管理网络,在市一级和6个辖县、区分别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专人;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房屋租赁、就业、计生、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暂住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登记、注销和治安管理、收缴税费等工作。

3.完善协管队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抓好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省定比例标准,配齐专职协管员。同时,充分发挥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协管员作用,将其纳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集中办公,相互兼职,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合力,有效解决基层管理力量少而散的问题。

4.完善保障机制。做好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强化日常督查,严格绩效考评,确保工作、措施、效果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目前流动人口不仅数量多、成份杂,且变动快、管理难。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很难奏效。必须从源头上找办法、寻对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三种新模式”:

1.实行以房管人。一是推行“双集中”管理。在工业园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由政府规划建设“新市民公寓”;利用闲置厂房、办公房、校舍等,改建兴建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或民间资本投资建造民工楼,既能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又大大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二是推行出租屋委托管理。通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中介物业公司对出租屋进行托管,由其为出租人及承租人提供房源、招租、纳税、家政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规范房屋租赁行为。三是推行落脚点查控管理。对“城中村”、“城郊村”等流动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不定期组织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实行以业管人。坚持贯彻“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用工单位和雇工业主的管理责任。对用工人数多、且符合自主管理条件的厂企单位,通过签订管理责任书,指导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组织,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计划生育、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厂企单位自觉抵制非法用工,不雇用无有效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对娱乐服务、“五小单位”、建筑工地、路边店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或部位,也通过签订责任书,确定经营业主的管理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中清查,加强暂住证、身份证的检验,及时发现打击混迹其中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

3.实行以证管人。针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身份的“三无人员”,重点强调登记办证率,通过“以证管人”,形成无证寸步难行的严管氛围。另外,改变流动人口频繁变动、重复办证、一人多证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暂住证注册制度,保证“一证走遍南”。进一步放宽暂住证使用范围,由政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在南就业投资经商满3至5年或5至10年,且遵纪守法的流动人口,视情发放居住证,改暂住为常住,凭证享受本市居民在劳保、医疗、教育、购房、买车、户籍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使暂住证成为流动人口的“待遇证”、“福利证”和“信用证”。

四、搭建管理服务平台

在人口大流动背景下,信息化是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的有效手段。充分借鉴广东等地做法,结合实施“政务信息工程”,抓紧开发建设南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建好“三大平台”:

1.建成信息共享平台。一是搭好平台。依托公安现有暂住人口信息系统,整合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在市信息中心建立全市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二是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多种网络结构,通过公安专网接到基层派出所,通过政务网接到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及社区,通过互联网接到社会企业、物业、中介机构,实行流动人口信息的社会化采集。三是实时维护。采集的所有信息,分别通过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及时传输,对没有传输条件的,统一交由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管理服务站传输。四是保证共享。所有信息录入后,一并通过市信息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提高信息综合利用能力,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2.建成社会协作平台。按照“谁用人谁采集谁输入”原则,明确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采集工作职责,打破原来各搞一套、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结合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管理服务站集中登记模式,做到一次上门,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信息全部采集。根据生产、服务、流通领域用工需要,大力推广企业、物业、中介等社会单位补充登记模式,向政府部门提供流动人口的各种详细信息,便于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同时保证厂企单位和社会组织能获取流动人口的真实信息,便于加强用工管理。针对社会面治安管控需要,大力推广集中清查登记模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定点清查行动,实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提高流动人口的登记率和发证率。

3.建成分类服务平台。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综合评估,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来南投资经商、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等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对象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保证其享受市民待遇。第二类基本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居留满3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固定职业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为其在南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第三类为一般务工人员,主要是居所不定、工作不稳和季节性、临时性打工、务农的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提供就业、租房等服务和常规化治安管理。第四类则是外来高危人员,主要是有前科劣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纳入视线重点管控,发现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打击处理。

第四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小结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工作规范》(成府流办[20xx]6号)文件要求,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我办认真组织落实流管工作相关要求,现将今年一季度工作进行小结。

一、加强领导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按照要求,我办一直将辖区流动人口协管员直接交给辖区派出所直接管理使用,街道流管办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协管员配齐工作所需物资,保证协管员工作正常开展。每周,街道流管办对各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街道办事处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给予全面保障,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切实抓好流口常态管理工作

1、落实人员机构。按照流口工作要求,街道加强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建设,街道流管办有三名人员,专门负责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事处为流管办、站配置了办公场所,电脑等设施。统一规范街道、社区流管办、站的门牌、桌牌、挂牌、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各社区网格管理由街道统一制作,并上墙公示。辖区现有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20人,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69人,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认真落实信息维护更新工作。截止3月24日,辖区共采集录入出租房屋信息349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93.1%,维护房屋存量信息403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382%,采集录入流动人口信息2615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16.2%,维护流动人口存量信息20xx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32.1%。

3、认真做好每月数据分析,根据采集信息,每月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工作,根据辖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情况,找出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完善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精选)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决定、指示和意见;

二、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区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工作困难等,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制定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五、派出指导检查组,对各镇、街道、园区(新城、风景区)和相关部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六、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领导小组下设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流动人口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决议和意见;

二、起草全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制度等,报经领导小组批准和组织实施;

三、收集掌握各单位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四、研究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向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

五、跟踪督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落实情况;

六、总结推广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经验,做好典型指导工作;

七、编发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简报、文件资料存档、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会同成员单位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指导工作;

八、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下载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州市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关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作者:刘持平浏览次数:33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我市流动人口登记数已由2000......

    浅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大全

    浅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流动人口在对辖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公安简报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刘菊生 流动人口是指临时离开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行政辖区,前往他地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2009年02月24日 15时45分 564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 “流动人口”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 《湖南省流动人......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2......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经验交流

    创建平台 强化联动 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 去年,**县立足县情区位特点,积极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新办法、新途径,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办法......

    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XX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对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