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
城南镇人民政府文件
南府发[2009]0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通 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镇)教育组、直属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认真实施《中学德育纲要》和《小学德育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德育首要地位,让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根据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这既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和挑战。社会一些丑恶现象和有害信息不断浸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加之父母外出务工增多等原因,使“单亲”、“隔代教育”、“留守”学生的比例急剧上升,这些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同时,学校目前的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没全面落实,还有重智轻德现象;有的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工作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思想品德课空洞说教,缺少实践体验;对于德育制度建设、督导评估、奖惩机制等方面都还有需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接受新任务,不断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确定指导思想,明晰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有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学科教学渗透和文化艺术教育为辅助,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加强领导,制定措施,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教育的领导机制。城南镇人民政府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校校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主抓德育教育工作。各校要成立德育教育领导机构,校长是德育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具体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发动全员参与,实施全程管理。
2、落实学校德育常规,抓好“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各校要认真贯彻《中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实教育的通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中小学教师工作和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评价,既看教书,又看育人,对学生的素质评价,通过成长记录袋,要看其综合进步,坚决纠正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唯一依据的做法,在师生评优中,学校必须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要内容进行考察。
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育人作用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构。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考核奖惩,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有序。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因而,各级条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建立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和业绩作为评先晋级的重要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定期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加强班集体建设,以班主任建设为龙头,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3、抓好学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发挥其育人优势。将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和检查评估体系,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团组织、少先队和学生会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利用入队、入团、入党及有关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和学风。
五、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1、积极推进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德育的校本教研,对思想品德课进行大胆改革与试验,推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学校要确定德育科研课题,县教研室要对已确定的各级德育课题进行指导,对德育科研成果要大力推广。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不同层次的德育学科课程标准,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德育教学与各科融合起来,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教书中育人的责任,使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
六、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中小学生文明习惯教育和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1、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今年,我镇将在“你好”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两句话、(“对不起”、“谢谢”)一行动”(见到师长—— 敬个礼)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之花开满校园。
2、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不断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上好法制课的基础上,请公安、司法人员作法制讲座、法制辅导报告,组织学生旁听法庭的开庭审理过程,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等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好育人阵地。各中小学在过去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照 “校园环境常规”,查漏补缺、总结提高,做到教室的布置清新合理,校园的文化设施“味”美且育人性强。今年,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为德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检查评比,总结交流,强力推进,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用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各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学习《新童谣》,举办新童谣、儿童诗歌的创编、征集活动,开展儿童歌曲、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活动,组织学生人人动手绿化、美化校园,利用“五四”、“六一”、“十一”等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开辟文化专栏、制作校园文化专题片。
2、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发动学生抵制不良文化,告别粗俗口语,丢弃不健康的口袋书;学校清除网上的有害信息,创建绿色网站,指导学生健康上网;开放图书室,用活“图书角”,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条件。
八、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1、各校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素质的各种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城镇学校和农村中心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心理健康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推广到村小学),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交流等形式,大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求配有专(兼)职教师,设有心理咨询或辅导站点,开展心理咨询或辅导活动,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学困生、“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教育管理方式,开展专门的心理教育和辅导,着力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教研室要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员,负责对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
2、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
九、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1、坚持教师家访活动,永久性地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研究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
2、学校既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活动,又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召开家长会,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
3、积极参与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组织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参加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社会其它部门和机构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奖励表彰机制
1、为了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教育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体制,二是德育教育网络的构建,三是校园环境建设,四是校风校纪,五是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六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与水平。督导检查的结果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校风示范学校及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
2、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奖励表彰制度,定期召开德育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对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要将教师的德育工作成绩、德育研究成果作为评定职称的必备的条件考虑;建立健全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激励性语言记入“成长记录袋”,并适时予以表彰。
二OO九年一月八日
抄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县委宣传部,教育局
第二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1994年8月31日)
为适应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派生机勃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广大青少年的成才和发展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近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青少年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努力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因势利导,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3)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地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4)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紧迫感。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大改进工作的力度,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读物,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6)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青年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毛主席的重要哲学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序和实际接受情况。
(7)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要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气氛。要把增强民族国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引导他们接触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他
们关心和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8)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编撰成系统的丛书。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材、读物,拍制影视片,广泛宣传,反复教育,长期熏陶。
(9)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11)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教师最关键,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落实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2)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借鉴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及时加以规范,形成稳定的机制。高校应积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各门课程的建设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
(1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14)加强实践环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
措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实验、实习课程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时间、内容、组织、条件上予以落实和保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劳动课要有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和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妨碍学习和校园生活秩序的活动要予以劝阻并制止。
(1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处延伸。要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16)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应注意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强。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
(17)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
(18)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各级党委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员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研究改革开放前沿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要完善德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为他们解决好专业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政策,保证德育工作骨干能够不断地得到进修提高。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19)保证经费投入,改善物质条件。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要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20)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起模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特别
是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成为党联系、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党、团组织应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举办业余党校、团校、推动学生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骨干入党、入团。(21)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界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倡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切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和作家、艺术家,都要满腔热情地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对非营利性的高雅的严肃的文艺事业予以重点扶植。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要定期奖励优秀的青少年教育影视片、读物和歌曲,表彰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止只顾谋利、无视社会效益的行为。要制定法规,地方的公安、工商和文化管理等部门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
(22)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安、司法、检察、工商管理、海关、邮政等有关部门要采取严厉措施,查禁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打击教唆青少年犯罪的活动。教育部门要协助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的协调工作。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应作为考评各地政府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3)地方各级政府要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每年都要为青少年教育办几件实事。在城镇建设中,要注意兴建科学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和青少年之家等设施。对已有而被挤占的设施,要做清理。农村要结合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小学生进行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场馆、景点,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重要课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因地制宜确定并重点建设一批德育基地,对学校有组织的参观教育活动免予收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工程中加以实施。
(24)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学校德育的地位、任务和主要方针、原则要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使这种法制建设更为必要和迫切,要把这个问题进一步纳入到整个法制建设中加以解决。
(25)加强各地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抓德育,要定期研究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为学校德育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主要业务之一。要完善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联系学校的制度,定期到学校做形势报告、讲学、与师生座谈、交朋友。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陆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基本精神仍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情况变化了的,以本文件为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检查、总结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本文件的具体实施办法。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 发布日期:1994年08月31日 实施日期:1994年08月31日(中央法规)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办法(2009)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了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肃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为中心,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规律,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我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德育为首,在原有基础上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德育工作 能够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度更加健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风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防止社会不良现象侵蚀青少年学生。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全校良好班集体达到班级总数的80%以上,校园环境做到硬化、净化、绿化和美化,校园治安发案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在校生犯罪率低于0.3‰以内,成为全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学校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遵照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施行,学校德育工作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及伦理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 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少先大队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3.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任课教师要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各学科 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老师及时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妥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品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点之外,要与当前的形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校德育为首的宗旨结合起来,注意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广大学生。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原离毒品等方面的教育。
4.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要因地制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班会、团会、文娱体育、社会实践和“五爱”教育教育活动。“德育十分钟”每天要坚持开好,做到内容、主题与当天的班级和学生活动紧密结合,主题班会每周不少于次,队会每两周举行1次。组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育社会实践能力;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做出班级应有的贡献。
5.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认真落实升国旗制度,把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形式,重大节日,纪念日要要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教师演讲与学生演讲有机结合,道德教育与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法纪教育等有机结合,组织每的军训,落实各年级的养成教育内容,经常性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认真组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及“文明礼貌教育月”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活动月期间,至少开展一次“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参观一次爱国主义展览,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一次革命传统故事,并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青少年自愿者行动”、“学生互助”、“师生互助”活动,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表彰奖励制度,通过学生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6.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通过班队会、晨(夕)会、德育十分钟、主题活动及日常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学校领导可实行推门听课的方式参加班会。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要在校园内适当位置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作宣传牌,宣传学校办学目标、“三风”建设、发展规划等,各办公室、教室要按照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有创意地进行文化装饰,各班要利用黑板报这块教育阵地,由值班生每日书写自己感悟深刻、有价值的一句话,营造班级育人氛围。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及时检查教学、生活等安全设施,并与各班主任及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各负其责,争创平安校园。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聘请专家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学生写心理对话日记,将自己隐匿的内心世界善于表白,敢于倾诉,消除压抑,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每期学校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至少开展两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达60%以上,家访率达到40%以上。9.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形式多样,入脑入心。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制教,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要充实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每学期第一周确定为法制教育周。邀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讲座,讲座要突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通过各种 渠道,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工作。
10.抵制邪教、黑色网吧、黄色书刊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报刊、影片和案例报告,提高他们对邪教反动本质、黑色网吧、黄色书刊及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崇尚科学、热爱学习、志趣高尚、积极向上的氛围。
五、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 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1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六、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13.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信息,交流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校互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通过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家访记录卡、家校联系卡等沟通情况,及时施教。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九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全员育人。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二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案。抓住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升旗仪式等时机,通过组织开展 “优秀主题班会课” 评选、“我是文明人”系列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及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班级、平安和谐宿舍等评选表彰活动,对学生广泛进行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学生爱生命、知感恩、懂礼仪、讲诚信。以思品课、政治课、法制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重视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外来人口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有偏差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及家长满意的快乐校园。
三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县教育局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年终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组织专门考核,以此推动我县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从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将学生的学业成长记录、社会实践记录、研究性学习记录等列入评价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个人的价值。
五是完善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在完善评估方案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工作内容与管理、工作效果、日常抽查等四个方面,采取听、查、看、测等形式,全方位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校,要在评价结果反馈后1个月内向教育局写出德育工作剖析材料,查找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能达到优质的学校,不能参加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综合类先进单位的评选,主要领导不能参加综合类先进个人的评选;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薄弱的学校,对学校校长实行戒免或交流;对出现责任事故、学生打群架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或师生有违法犯罪现象的学校,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枣教发〔2010〕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 庄 市 教育 局 枣教发〔2010〕2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德育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存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学校里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存有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再加上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这些都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主要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基点,以德育队伍提升和课题研究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规划各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大力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和城市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积极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区域德育,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学生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突出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
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每年要结合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阵地,采取参观、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民族节庆教育、仪式教育、礼仪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民主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2.突出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以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法治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聘请优秀公安干警或其它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交通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毒品预防、环境保护、节能、反对迷信邪教等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师生提供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扶工作,杜绝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3.突出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每年的三月和九月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月。各学校要认真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枣庄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小学阶段重点进行遵守校纪校规、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中学阶段重点进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和自觉维护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的意识。职业学校侧重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教育监管,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和网络安全的教育,认真落实《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创建并管理好校园网站、德育网站,营造绿色网上空间。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开展“礼仪漫画”、“文明眼”摄影摄像、“好习惯伴终身”征文、征集“文明标语”、“文明在我心中”等文明行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崇尚文明言行、告别生活陋习、提高文明意识,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各自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亮点。
4.突出加强三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以三项活动示范校创建为重点,按照《枣庄市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三项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要注重知行合一,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中华诗文诵读要坚持将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化、细节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才艺培养注重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载体,注重寓教于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5.突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认真调研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讲座,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目标,纳入工作计划,做到有安排、有协调、有检查、有评比。各中小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活动,指导中小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青少年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
6.突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素质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应当从小抓起。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各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素材,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培育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名人名胜和文物古迹等众多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并通过读书论坛、读书演讲、书香校园评比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7.突出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各学校要以环境育人星级学校创建为抓手,抓好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培育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并完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制作校旗和校徽,编写校歌,创立校刊或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团队活动办公室等德育展室,开辟校园文化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德育。
8.突出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落队
学校要关注、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残障家庭、流动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制度,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制定专门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资料,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研讨会制度,定期交流工作经验。
9.突出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设立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枣庄市网上家长学校的资源平台,全面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促进家长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各学校要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学生家访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家校联系的家长档案,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网络。
三、广泛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贯彻执行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合我市实际以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二)强化各类学科的德育功能
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掌握学科的“德育点”,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家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音乐和美术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美的感受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体育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强化班级管理功能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联系本班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要通过周会课、班队主题活动、学生自治自理及日常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学校要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规划指导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将主题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家乡的古迹名胜等校内校外德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各校要认真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各种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平台。
(五)加强校园阵地建设
加强校园德育阵地建设,为学生品格发展搭建平台。丰富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学生记者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体操团,成立书画社、诗歌社、棋艺社,建立少年学院、法制学校、团校等。完善校园活动阵地,建好学生活动场所。有条件学校可建立报告厅、演艺厅、德育展室、科技室、书画室、音乐室、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
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加强“学习型”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吸纳责任心强、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德育管理干部的培养,从业务进修、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为德育骨干力量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定期举办德育论坛、德育讲堂等形式提高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师德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全力抓好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善管理、数量足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建立班主任工作评比和表彰制度,各学校每学期要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区(市)教育局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市教育局每两年评比一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享受市级优秀教师待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年限和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量化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积极推介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创办枣庄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立班主任档案制度,对每学年的在职班主任进行统一登记,作为审定班主任任职年限和业绩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补充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工作,并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能力。
(四)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作为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落实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大会;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坚持寒暑假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制度;坚持师德先进个人表彰制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抓好以“五老”为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文化活动监督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青年管教员,使校外德育队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责任制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德育处(团委、大队部)要配齐配足德育干部。各学校要制订德育工作制度和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督促学校德育工作。
(二)建立中小学德育全员负责制
积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承担育人职责,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针对新时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加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研究,德育研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内化为目的,以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为标准,做到德育和智育的融合,努力构建重养成、重过程、重学生自身持续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各学校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定期组织教师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奖励德育研究成果,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召开一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德育工作论坛。德育课题研究纳入各级课题管理中,研究成果纳入职称评选和考核评价体系。
(四)培育先进,树立典型
要在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同时,注意从各学校的工作推进中挖掘、发现好做法、好经验;要做好全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建设,树立典型;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弘扬先进,并进行总结和推广。
(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要落实德育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德育活动、培训德育队伍、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及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要定期对照《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评估表》对各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和督导评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聘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学校、德育先进集体评选等的重要依据。
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