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

时间:2019-05-15 02:2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

第一篇: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

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

病案室是专业科室,属于医疗业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不同医院的病案部门的设置不同,其业务涵括:挂号、建立门诊病案、病案供应、整理、传送、编目、统计、质量控制、住院登记、化验检查报告的粘贴、缩影胶片制作、光盘病案扫描等。根据不同医院的病案室设置,管理质量的控制点不同,下列为一些主要项目的参考标准: 1.病案管理系统与制度

(1)有严格的病案管理制度,如病案借阅制度、安全防火制度等。(2)有岗位责任制度(工作描述)。(3)病案集中统一管理或卫星型管理。(4)一号病案编号系统。(5)有病人姓名索引系统。(6)有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7)有病案示踪管理系统。2.挂号室

(1)挂号准确率:≥90%。

(2)挂号信息(挂号证)传出时间≤10分钟。3.门诊病案

(1)门诊病案在架率(或者可以说明去向):100%。(2)门诊病案传送时间≤30分钟。(3)门诊病案送出错误率≤0.3%。

(4)门诊病案当日回收率95%(因故不能回收的病案应能知道去向)。

(5)门诊病案归档正确率100%。

(6)门诊化验检查报告24小时内粘贴率99%(医师写错号、错名且不能当即查明的应限制在≤1%)。(7)门诊化验检查报告粘贴准确率100%。(8)门诊病案出、入库登记错误率≤0.3%(9)门诊病案借阅归还率:100%。

(10)门诊病人姓名索引准确率(建立、归档、入机):100% 4.住院病案

(1)出院病案24小时回收率≥90%,48小时回收率100%。(2)出院病案排序正确率≥95%。

(3)出院化验报告检查单正确粘贴率100%。(4)出院病案装订正确率:100%。(5)出院病案归档正确率:100%。(6)疾病分类编码正确率:≥90%。(7)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90%。5.统计

(1)出入院报表24小时回收率:100%。(2)病案统计工作计算机应用率:100%。(3)各类医学统计报表准确率:100%。

病案内容质量控制

(一)病案内容质量控目的基本点 1.首页及表格记录的填写部分(1)书写字迹潦草。(2)记录有不正确的涂改。

(3)首页及其他记录表格有漏填项目。(4)病人姓名填写无法辨认。(5)性别填写有误。

(6)首页病人家庭地址填写不详细。(7)首页无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8)首页或其它表格记录中有任何漏填项目。

(9)首页或其他表格记录中有任何一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10)续页无页码、无病人姓名、无病案号。(11)入、出院诊断填写不全。(12)入、出院诊断填写错误。(13)出院次要诊断中有重要遗漏。(14)出院主要诊断选择错误。(15)手术、操作名称错填。(16)手术、操作名称填写不全。

(17)未按ICD-10的标准正确分类,编码有误。(18)无主治医师签字或由住院医师代签。(19)无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字。(20)药物过敏未填或填写错误。(21)1b6Ag填写错误。(22)HCV-Ab填写错误。(23)HIV-Ab填写错误。(24)血型填写错误。(25)输血反应填写错误。(26)输血品种填写错误。

(27)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未按实际情况填写。(28)随诊、随诊期限未填或未按实际情况填写。(29)麻醉方式、切口愈合填写错误或未填。(30)诊断符合情况未按实际情况填写。(31)转科未填、出院科别不准确。(32)缺疫情报告记录。

(二)入院记录部分(33)缺入院记录。

(34)由实习医师代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35)主诉描述错误或欠准确。(36)病史描述不清。

(37)与主要诊断有关的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婴幼儿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记录有重要缺欠。

(38)查体记录不准确或遗漏主要阳性体征或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记录,专科检查记录内容有缺欠。(39)辅助检查未记录或记录不完全或抄写不准确。(40)缺入院诊断或入院诊断写错或不完整。(41)入院记录书写格式不符合规范。(42)第一年住院医师未按规定书写入院病历。(43)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

(44)上级医师查房首次查房记录不及时、不具体、不完善。(45)缺上级医师常规查房记录或记录不全。(46)记录中未体现上级医师查房教学意识。

(47)对诊断疑难的疾病,缺副主任以上医师的查房记录。(48)抢救记录中缺参加抢救的相应职称医师姓名。(49)缺上级医师同意出院的记录。(50)缺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报告单。(51)辅助检查申请单、报告单项目填错。

(52)报告单、化验单粘贴不规范、或未按要求做标记。(53)首次病程记录未在8小时内完成。(54)首次病程记录缺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55)首次病程记录某一部分书写不符合要求。(56)诊疗计划不全面、不具体。

(57)重要病情变化、体征变化未记录或记录不全。(58)病程记录中对病情变化缺分析判断或无具体处理意见。(59)重要的治疗措施未记录或记录不全。(60)病程记录中未反映治疗、药物使用的变化。(61)操作未记录或记录不全。

(62)对危重患者、病重患者、病情稳定的患者未按规定要求记录。(63)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未在48小时内完成。(64)接班医师未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接班记录。

(65)转入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入后未在24小时内完成转入记录。(66)阶段小结未按月记录。

(67)抢救时间的记录未准确记录到分钟。(68)抢救记录未在抢救后6小时内完成。(69)缺告知患者病情记录。

(70)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未在一周内完成。(71)医嘱有涂改。

(72)医嘱的起始及停止时间未书写。(73)医嘱下达时间不具体(应具体到分钟)。(74)危重患者护理时间记录不具体(应具体到分钟)。(75)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无患者及医师签字。(76)死亡尸检记录无死者近亲家属签字。(77)记录页不连贯,有缺页现象。

(78)病历记录中有实验室检查项目但无结果回报单。

(三)手术记录部分(79)缺手术记录。

(80)中等以上手术缺术前讨论。(81)手术记录未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82)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未即时完成。(83)无手术同意书。

(84)手术同意书无患者、家属及医师签字。(85)缺麻醉同意书或患者及患者家属签名。(86)缺手术前一天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

(87)缺术前麻醉师查看病人病程记录或记录有缺欠。(88)缺手术前术者查看病人的记录。(89)缺麻醉记录单。

(90)手术记录内容有明显缺欠。(91)手术记录缺手术者签名。(92)无术后当即病程记录。(93)术后当天病程记录有明显缺欠。

(94)缺术后连续3天病程记录或记录不全或记录内容有缺欠。(95)缺术后3天内上级医师查看病人的记录。

(四)出院记录部分(96)缺出院(死亡)记录。

(97)出院(死亡)记录缺项或内容不全。(98)出院记录格式不规范。

(99)出院记录缺入院时阳性体征及重要的阴性体征的记录。(100)出院记录缺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签名。(101)缺主要诊治经过记录。

(102)治疗经过不详细(无主要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

(103)缺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情况记录。(104)缺出院医嘱。

(105)出院带药不详细(无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

(106)24小时内未按要求完成出院(死亡)记录。(107)产科无婴儿出院记录。(108)产科孕产次不吻合。

(五)病历书写部分

(109)病历中有模仿或代替他人签名的情况。(110)有两处以上错别字。(111)正常修改明显影响病历整洁。

(112)上级医师修改下级医师病历后未注明修改日期、未签名。(113)医师签名不全或签名无法辨认。

(114)计算机记录的病历有拷贝错误,张冠李戴者。

(六)病案质量内涵质控点

(1)病情记录重点突出、语句简练、严谨、平实、用词恰当。(2)记录显示对诊断的判断准确、分析透彻、理由充分,旁征博引,具有科研及教学价值。

(3)病情判断准确,各项辅助检查针对性强。

(4)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体现对诊断、治疗的意见及指导性建议。(5)查房及病例讨论记录中体现了国内外现代医学的新进展、新动向、新理论、新知识,具有科学性、科研性。

(6)诊断及治疗体现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体现出治疗的先进性。(7)病程记录中明显反映出病程的进展、演变、特殊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的细微变化,反映治疗措施的及时性与有效性。(8)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图表、照片、符号、公式)使用恰当、描述完整、表达准确,反映出较强的技能性、知识性。

(9)记录具有合法性,能完全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两个病案配套文件要求书写。(10)手术记录层次清晰。

病案内容质控点可分为两部分,即形式、格式的质控和内涵质控。前者{1}至{5}是一些比较客观或已设立标准的控制点,可由受过培训的病案人员完成。而后者{6}需要有较好的临床背景,能读懂病案内容,具有一般性判断医疗合理性能力的医务人员来完成。

第二篇: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护理部质量标准:

1、护理部有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有护士长例会制度及护士长夜查房制度。

2、有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有落实措施,定期检查。

3、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健全的护理工作质量登记、统计制度,不断总结,分析、改进。

4、对各科室危重、大手术病人、抢救工作能进行指导并有定期查房制度,检查护理记录情况。

5、护理管理达到县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6、护理科研、训练有计划有落实措施,有科研成果;护理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二、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

1、护士长具有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的水平。

2、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或护理部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3、病区规章制度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弹性排班。有专科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有工作计划与总结。

4、各种登记、报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原始资料记录准确、完整。

5、进行日间护士长五查房和月病区护理全面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处理。每月向全病区护理人员做有关护理工作总结及布置下月工作等,并有记录。

6、教学、科研、训练计划、有落实措施,护理人员考核率及合格率达标,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7、护理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率≥80%,病人满意率不低于95%。

8、完成医院或护理部要求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

1、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

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

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恰当称谓,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扩哩操作过程中。(3)及时满足病人需要。

4、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95%。

四、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1、新入院的病人,由当班护士负责宣教,病人个人卫生良好,并更换住院病人衣服。

2、按护理级别要求,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吏接班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准确记录。

3、病人床单位,物品摆放整齐,且使用方便;床单被褥平整干燥,无碎屑,床下无杂物,无便器;病人衣裤整洁,穿着舒适。

4、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按要求定时做好病人临床护理(含晨晚间护理)。做到六洁:(口腔、头发、皮肤、手足、会阴、肛门);二短:胡须、指(趾)甲短;四无: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无并发症;四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报告医师、处置抢救及时;一保持:各种导管、引流管清洁通畅,定时更换,输液、输血定期观察记录,执行无菌技术的原则。

5、病人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并有安全措施。

6、护士九知道: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查结果。

7、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五、特、一级护理质量标准(一)特级护理质量标准 1、24小时专人床边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记录客观、真实、完整、及时、准确。

4、正确执行医嘱。

5、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6、特护合格率)95%。(二)一级护理质量标准

1、按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2、正确及时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

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记录。

4、落实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意识障碍患者必须专人陪护,必要时加护栏。

5、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包括床号、姓名、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查结果。

6、一级护理合格率≥95%。

七、健康教育管理标准

1、有健康教育管理组织。

2、护理人员应人人参与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

3、按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运用沟通技巧。

4、各科室有常见病标准健康教育手册。

5、有完善的健康教育检查标准,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反馈。

6、健康教育质量达标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有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措施。(一)一般标准

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期失效。

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的容器清洁,定期灭菌,无菌物品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

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消毒达到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6、氧气湿化瓶(含瓶内水及连接管)、吸痰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

(二)饴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2、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的清洁用具。

3、物品按规定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

4、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报告单。(三)病床单位

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2、病床每天湿扫,做到每床一套湿扫用具,床旁桌、椅每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

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四)污物处理

1、污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

2、使用过的器械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包装灭菌。

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的器械、衣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敷料用特殊医用袋包装,焚烧。(五)便器

1、便器无污垢,用后浸泡消毒。

2、便器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定期更换。(六)常规灭菌物品管理合格率)95%。(七)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九、护理安全管理标准

1、明确责任。实行“护理部一护士长”二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设立安全领导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监控小组。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有防范处理护理缺陷和过失的预案。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前馈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超”,既: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事故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

4、把好物品采购关。在采购护理用品时,做到三证齐全,物品质量、性能符合要求。

5、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护理过失,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做到立即逐级汇报。

6、科室有护理过失和缺陷登记本,对发生的过失或缺陷进行登记。

7、护理部每季度、科室每月对出现的过失或缺陷作出定性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并有改进措施。

十、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标准

1、明确责任,实行护理部教育学术组和科室教学组二级管理责任条例。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制度,有长期、短期教育规划。

3、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包括: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生临床教学、进修生的临床培训。

4、根据不同培训要求有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方法并实施。

5、实行学分制累积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认可的护理教育活动不得少于25分。

6、有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标准,达到计算机管理。

7、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能达到《卫生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相应的护理水平。

十一、特殊科室护理质量标准(一)门诊工作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服装整齐,仪表端庄大方。对病人态度和蔼,彬彬有礼,耐心解答问题。

2、门诊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

3、经常进行卫生宣教工作,介绍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4、门诊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有序,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室内布局合理,物品放置规范。尽量简化就诊手续,使病人不因非医疗护理原因在门诊停留时间过长。候诊室秩序良好,每间诊室保持一医一患。

5、预检分诊工作正确熟练,做到传染病人不漏检,对疑是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污染物按规定消毒。

6、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建立病历,填写楣栏,询问病情,备齐各种检查申请单、处方等用物。合理分诊,复诊病人尽量做到连续门诊。

7、组织好病人的就诊,主动、及时配合医师进行各项诊疗工作,注意观察候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对急症、重症、孕妇、婴幼儿及老弱者酌情提前安排就诊。

8、质量达标率≥90%。

(二)门诊换药室工作质量标准

1、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有换药室工作制度。

2、换药室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无人吸烟。每日紫外线照射,每周大扫除,有记录。

3、接待病人热情、耐心、有礼貌。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类消毒物品专柜存放,无过期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在固定位置,清洁区域与污染区域划分清楚。

5、换药用具一人一份,每日消毒一次,每周大消毒一次。消毒液定期更换,无菌器材、持物钳、无菌容器等每周更换两次,并高压灭菌,有登记。

6、每月对各种器械、敷料及工作人员的手等作细菌检测,作好记录及结果分析。

7、设有护患交流本,征求病人的意见和建议。

(五)中心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标准

1、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以及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保管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物品放置有序,标记醒目。有定期的卫生清扫制度。

3、工作间布局符合科学要求,应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不交叉逆向回传递送。

4、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处理、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程序符合要求。供应室针头质量合格率≥99%,治疗包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100%。

5、设有专门质量检测实验室。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检测,并有检测灭菌效果登记。

6、所供应的医疗物品均写明灭菌日期,无过期物品,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7、面向临床,保证供应,坚持做到下收下送。

8、各种物品管理做到帐目相符,分类放置,交接手续严格,建立完善的统计月报制度,登记数据真实可靠,9、急救物品供应齐全,备足数量,储存量大于总数1/3,以保证临时医疗、抢救时应用。

10、一次性用品回收、管理符合规范,帐物基本相符,定点回收不外流。

11、消毒供应室质量达标率≥90%。(六)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

1、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手术感染率小于0.5%。②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③对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携带者,以及特异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手术,应安排在指定的手术间,术中严密隔离,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④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及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⑤压力灭菌达到无菌要求,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无过期的无菌物品。⑥限制参观手术的人数,严格执行参观制度。⑦手术感染控制管理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2、手术室内部管理

①手术室环境管理达到清洁、整齐、安静、有序,室内布局合理,陈设规范,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②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操作正规、敏捷、准确,积极完成手术配合工作,手术科室对手术室的工作满意率≥90%。

③有预防护理缺陷和过失的预案,护理缺陷、过失发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做到无事故。④物品器械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分类放置,标记醒目;定期清点,达到质量指标要求。⑤有完善的登记、统计制度,数据真实可靠。

⑥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在手术中途不得换人。⑦手术护理记录单符合要求。

3、手术室各岗位工作质量 器械护士:能熟练地配合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器械台及手术区清洁、整齐和干燥。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手术部位、用药、输血、器械敷料、手术标本等),做到异物不 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妥善保管切下的标本,防止遗失。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步骤做好物品准备,并保证及时供应,性能良好。术前做好各项查对工作,能主动、准确的配合手术及抢救工作。术毕协助器械护士做好器械、敷料清点,并清洁,整理,并补充手术间的一切物品定位归原。同时,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准确地完成护理记录单并签名。

4、手术室质量达标率≥90%。

(十一)人工肾工作质量标准

1、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各级人员职责明确。

2、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出入管理制度。进入血透室必须更衣、换鞋,室内每日动态消毒机消毒空气2次,每次2小时。地面和室内用具每日消毒液擦试2—3次。

4、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透析器、透析管保持良好的护理、专人专用。管道系统接头牢固,无滑脱。

5、透析前及透析后测体重及生命体征并记录。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无透析并发症。

6、透析护理记录单记录应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

7、熟练掌握透析仪器性能,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8、对透析病人应有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有关透析的知识,教会病人自护技巧。

9、每月作常规细菌监测及透出液细菌、真菌培养,有记录及分析评价结果。

第三篇:超声质量控制标准

超声质量控制标准

一、人员素质:

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经过正规培训,具有上岗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超声继续教育积分记录。

二、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的具体调节:

1主机调节:DGC,动态范围,增益,帧平均,不同脏器应用软件等,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CDFI,PW等的调节。

2探头:性能指标,电缆断线,探头开裂磨损等。

3图文打印记录设备等。

三、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异。

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

四、图像记录

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五、报告单要求:

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等,必要时填写仪器型号等,检查方法途径,超声号等。

中项记录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简练,全面,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实质回声,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弥漫型或局灶性,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

病变部位或脏器

病变的超声声像图上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若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16/20/9)代表。

六、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遵守《超声医学临床技术规范》与《超声医学科诊疗常规》。

第四篇: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一. 总体要求

1.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的认可;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二. 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2.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13.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封口一致,牢固整齐。16.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三. 做工综合要求

1.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3.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4.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7.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9.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10.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要外露太多。11.鸡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12.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13.所有布袢、扣袢之类受力较大的袢子要回针加固。

14.所有的尼龙织带、织绳剪切要用热切或烧口,否则就会有散开、拉脱现象(特别时做拉手的)。

15.上衣口袋布、腋下、防风袖口、防风脚口要固定。16.裙裤类:腰头尺寸严格控制在±0.5公分之内。17.裙裤类:后浪暗线要用粗线合缝,浪底要回针加固。服装常见的不良情况

一、车缝

1、针距超差——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2、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3、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4、漏针——因疏忽大意漏缝,贴缝时下坎。

5、毛泄——折光毛边时不严密,挖袋技术不过关,袋角毛泄。

6、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7、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8、止口反吐——缝制技术差,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吐止口。

9、反翘——面子过紧;或缝制时面子放在上面造成。

10、起皱——没有按照缝件的厚薄调换针线;或缝合件有长短。

11、起绺纽——由于技术不过关缝纽了,缝合件不吻合。

12、双轨——缉单明线,断线后,接缝线时不在原线迹上;缝制贴件下坎后,补线时造成两条线迹。

13、双线不平行——由于技术不过关;或操作马虎造成双线宽窄不匀。

14、不顺直——缝位吃得多少不匀造成止口不顺直;技术差缉明线弯曲。

15、不平服——面里缝件没有理顺摸平;缝件不吻合;上下片松紧不一。

16、不方正——袋角、袋底、摆角、方领没有按90度缝制。

17、不圆顺——圆领、圆袋角、圆袖头、西服圆摆,由于缝制技术不过关出现细小楞角。

18、不对称——由于技术差或操作马虎,必须对称的部位有长短、高低、肥瘦、宽窄等误差。

19、吃势不匀——绱袖时在袖山部位由于吃势不均匀,造成袖山圆胖,或有细褶。20、绱位歪斜——绱袖、绱领、定位点少于三个或定位不准。

21、对条、对格不准——裁剪时没有留清楚剪口位;或排料时没有严格对准条格;缝制时马虎,没有对准条格

22、上坎、下坎——缝纫技术低或操作马虎,没有做到缉线始终在缝口一边。

23、针孔外露——裁剪时没有清除布边针孔;返工时没有掩盖拆孔。

24、领角起豆——缝制技术低;领角缝位清剪不合要求;折翻工艺不合要求;没有经过领角定型机压形。

25、零配件位置不准——缝制时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缝钉零配件。

26、唛牌错位——主唛、洗水唛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要求缝钉

二、污迹

27、笔迹——违反规定使用钢笔、圆珠笔编裁片号、工号、检验号。

28、油渍——缝制时机器漏油;在车间吃油食物。

29、粉迹——裁剪时没有清除划粉痕迹;缝制时用划粉定位造成。30、印迹——裁剪时没有剪除布头印迹。

31、脏迹——生产环境不洁净,缝件堆放在地上。

32、水印——色布缝件沾水裉色斑迹。

33、锈迹——金属钮扣,拉链,搭扣质量差生锈后沾在缝件上。

三、整烫

34、烫焦变色——烫斗温度太高,使织物烫焦变色(特别是化纤织物)

35、极光——没有使用蒸气熨烫,用电熨斗没有垫水布造成局部发亮。

36、死迹——烫面没有摸平,烫出不可回复的折迹。

37、漏烫——工作马虎,大面积没有过烫。

四、线头

38、死线头——后整理修剪不净。

39、活线头——修剪后的线头粘在成衣上,没有清除。

五、其它

40、倒顺毛——裁剪排料差错;缝制小件与大件毛向不一致。

41、做反布面——缝纫工不会识别正反面,使布面做反。

42、裁片同向——对称的裁片,由于裁剪排料差错,裁成一种方向。

43、疵点超差——面料疵点多,排料时没有剔除,造成重要部位有疵点,次要部位的疵点超过允许数量。

44、扣位不准——扣位板出现高低或扣档不匀等差错。

45、扣眼歪斜——锁眼工操作马虎,没有摆正衣片,造成扣眼横不平,坚不直。

46、色差——面料质量差,裁剪时搭包,编号出差错,缝制时对错编号,有质量色差没有换片。

47、破损——剪修线头,返工拆线和洗水时不慎造成。

48、脱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合时温度不够或压力不够,时间不够。

49、起泡——粘合衬质量不好;烫板不平或没有垫烫毯。

50、渗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胶有黄色,烫斗温度过高,使面料泛黄。

51、钉扣不牢——钉扣机出现故障造成。

52、四合扣松紧不宜——四合扣质量造成。

53、丢工缺件——缝纫工工作疏忽,忘记安装各种装饰绊,装饰纽或者漏缝某一部位,包装工忘了挂吊牌和备用扣等

服装跟单流程

一、初期跟单

1、查阅订单资料

服装接到订单资料后,仔细查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订单资料是跟单员跟进订单的唯一依据,只有完整的资料才能确保跟单的跟进工作。

核对分析资料的具体内容:

a)资料是否完整

b)文字描述是否与款式图一致

c)确认面、辅料

d)查看绣印花等其他设计要素

e)了解客户特殊要求

2、制作办单,查办,寄办。

跟单研究订单资料,制作出办单,列出所需的面辅料并配好,交给板房打纸样及做办,做好办后交洗水部洗水,洗回后交板房做后整及查验,技术部核查OK后寄给客户批核。

同时根据办房报用料,整理出用料成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给香港跟单员,一份留底用于成本核算及订购物料作准备。

a)初办:目的是让客户确认服装的款式造型是否准确、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缝制工艺是否达到要求等。生产办可以使用代用面料制作。生产办的数量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

b)大货办:是订单生产前客户最后一次确认的样衣,因此大货办制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订单中的面、辅料,要求制作的规格全色全码。大货办得到客户的确认后才能进入大货的生产。

c)样办检验细则:主要检验样衣的面辅料材质和颜色、核对款式。检验尺寸规格和包装等。

成品服装的各部分的规格范围必须符合客户的要求的公差范围,款式造型必须依照工艺文件中的款式图和款式描述来逐一核对,缝制工艺的检验。

3、定购大货面、辅料,报价、检验

跟单依照客的定单数量及客提供的资料,计算清楚各物料的用量,并跟进客户直接提供的面,及物料尽快上厂。

香港供料时,跟单向香港方面索取价格,输进XXXX系统;[没有使用系统的自己打单]

除香港供料外,其他物料原则上由采购部统一采购,跟单员将详细资料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大货面辅料采购。

但某些物料由于货期紧等原因,将由跟单自己采购。

跟单自采购物料,选定、联系供应商,将价格输进系统,打出采购单,交给供应商,告知数量、交货期。

跟单将所有物料的价格输进系统,计算出总价,交组长及总经理批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生产。

大货布料及物料回厂后,大货布由仓库验布员验布,提供验布报告,并需给一份给客。跟单员根据验布报告进行跟进,同时剪疋头布和缩水布。要洗水的要交由洗水部根据客要求去洗水。回厂后由洗水部,分出LOT色办交客批核(有些客是要求整个布封的疋头布,去批颜色的,并且要求洗前与洗后的,但有些是不用的,根据客人的要求来做,并且要留意布的正反面,中边色差,倒顺毛等等)然后根据做办的用料,初步计算该单的用布量,加裁或缩裁交客户确认,跟单员必须在大货生产前整理好制单资料和物料卡,在裁剪之前分发给相关部门。

物料管理控制:必须做一份物料跟进表,进行追踪。每单物料回厂后,清楚地做好明细登记,并核查物料的规格,数量是否正确,要有处理物料质量和数量分配及物料差异,有物控的能力。节约公司成本,并在大货物料发料前列出一份物料发放表,发给仓库及车间,以作为发料,用料参考,不足的物料,负责追补回,保证生产需要。

审批用料及通知开裁:核实大货物料是否跟报给客人的相同,计算用布量,是否够用.如在有多/少的情况下,问客人是否可缩裁/加裁.遇有绣/印花的,需整理好绣/印花样办,核对正确后,才可外发.二、中期跟单

客户批办OK后,接下来生产大货,首先跟生产部排期,标准办样办返厂后,根据客人的评语,要求和样办,制作大货生产单,交技术部审查。

召集工厂管理人员、QC以及客户QC开产前会议。核对工厂的生产工艺单是否与客户标准一致,核对的重点包括:

面、辅料的材质、颜色是否正确;

款式是否正确

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中,将资料交QC,由QC跟进生产质量监控跟进生产进度,及时做好客户要求与车间生产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遇有客更改资料,需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并要保持资料的最新版本,做好签收记录。

发现在未能达到生产计划要求的情况,反映给上级部门,以督促解决,并了解和部门的生产实情,以求完成预定的任务,保证货期和质量.大货因客观问题需要延期,必需写出廷期原因及廷期后的交货期,与客户商讨,要求尽快回复,需客人出邮件/书面签回。

成品洗水时,必须要车间尽快做几件去洗水,以了解尺寸及洗水效果,同时给客人批核洗水颜色是否OK,确定接受后,方可洗大货。

当成品在总查后发现有太多次品需每件查看,如有轻微的次品挑出可给走货,严重的属于哪个部门的责任去追查该部门的当事人,通知生产厂长。

三、后期跟单

核查包装办:大货包装前,核查包装的第一件包装办,确保物料齐备及包装方法正确后,方可进行包装,如有客要求要批核后再进行大货包装,就需提前包装一件样办给客去批办。

积极准备及配合客户初查,中查,尾查的查货,并且将客户查货信息反馈到各部门。

生产成品后按客要求挑船头办或收货办给客户,目的是让客户预先了解大货的生产情况和订单质量,样办的数量根据客人的要求而定。

并需走货前一星期做好商检资料交报关员做商检,商检需要什么资料,要问明报关员后提供。

客验货合格后,核实走货数量,整理装箱单及出货通知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可以安排出货。

资料整理及保存:出货后,整理并保存好有关的生产资料及标准样办,遇有次布及不合格的物料,整理好数据资料报客,以安排退回给客户,修正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以免翻单时不清楚。

第五篇: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1室内环境整洁,每天工作前,后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操作台面和地面擦拭。

2冰箱内不准存放个人物品。

3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4试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

5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6使用后的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类废弃标本分类处理。

7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废物,医疗废物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和交接。

下载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病案管理质量的控制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得分 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存在问题 一、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无相应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管理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管理 黔南州中医医院药学部 于震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在防病治病、药学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中药饮片质量......

    质量控制管理报告

    质量控制管理报告遵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年度 质量计划等文件的要求,对本站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监测 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现汇报如下:......

    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全面贯彻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做到质量管理不留死角 质量保证措施 (1) 工程施工前,由分公司主任工程师主持召集有关部门,对本工程进行......

    病案管理

    二、病案管理制度 (一)病案管理制度 一、病案借阅制度 1、可借阅病案的人员有: (1)本院医务人员、进修、实习人员可在病案管理科内阅读、摘录病案。 (2)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院外医......

    病案管理

    医院病案管理与国际疾病编码(ICD—10)一、医院病案管理概述病案是临床医疗实践的案卷。现代病案的兴起可追溯到1900年以后,病案记录和格式及书写方法随西医传入我国,形成了现代......

    病案管理

    病案管理(质控)员职责 1.在医务科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编报上级规定的报表和提供康益德领导及医疗、科研需要的统计资料,所需资料准确、完整,按期上报。 2.经常检查各科病历书写情......

    病案管理

    目 录 院病案管理小组 .................................................................................2 病案管理小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