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

时间:2019-05-15 02: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

第一篇: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至80年代初期,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约翰·格利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财政赤字政策实际上是在浅化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金融深化。二是90年代初期以麦金农和马克威尔·弗莱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方法即金融自由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金融自由化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就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因为金融抑制限制了竞争而导致金融的低效率,金融自由化先后次序理论说明金融深化是以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有序过程。进一步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以管制为基础,如何体现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经济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在监控每个机构运作方面,存在着有关管制体系和市场力量作用这两个主要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和转轨指的是将金融压制、限制性竞争以及资源直接配置的体制,转变为稳定、结构良好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运作体制。因此一方面要进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另一方面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加强金融管制。这两个方面的集合或者说金融自由化次序的基础就是实现管制与竞争的均衡。易纲,赵先信(200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84年至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依托的是行政层级;第二次竞争发生在1997年之后,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创新阶段主要是对西方现代银行已经发明的金融产品的模仿。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过渡到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依托的竞争阶段,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后8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显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混合型形式存在?那一个更好?即是否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二是金融业改革的次序问题;三是混合型金融中介是否会对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造成威胁,即管制重建的问题。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21世纪模式是新的自由主义哲理为基础,尊重和鼓励竞争。政策重点是消除竞争壁垒,防止风险扩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竞争与创新;二是控制风险扩散。(徐诺金2001)本文通过对放松管制下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SCP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垄断程度高说明竞争的不充分要求分业经营;而表现出来的范围经济对混业经营产生需求;在上述基础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次序。本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影响金融业实行混业与分业的条件。第三部分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次序;第四部分是结语,并给出管制重建的建议。

二、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绩效分析

我们将从银行自身、银行业和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深化绩效进行分析。

1.从银行本身角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析。

(1)规模经济。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2002)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基础上按照“中介法”(Ashton,1998)建立成本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弱的规模经济,绝大多数银行的E值小于1;但是,引入不良贷款与放款的情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张健华(2003)对1997-2001年“14家商业银行和37城市商业银行,采用非参数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同时分析表明银行业存在较大的X—无效率。(2)范围经济。杜莉、王锋(2002)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costfunction)分析表明,在国有银行中,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范围经济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或较弱的范围不经济性。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赵一婷(2000)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

2.从产业的角度,银行SCP分析。于良春、鞠源(1999)运用哈佛学派的SCP(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对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存在高度集中和国有银行垄断低效率问题。刘伟、黄桂田(2002)对运用SCP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认为,国际上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一种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该市场垄断程度仍然较高(叶欣、郭建伟、冯宗宪2001)。具有政府控制与卡特尔式的垄断市场,无论服务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银行业的高成本都说明绩效不佳。3.从宏观经济进程角度,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金融市场化采用两项指标来衡量各地金融市场上竞争程度(樊纲、王小鲁等,2003)一是金融业的市场竞争。使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来反映这一状况。二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目前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但非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还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一个相当小的部分。因此,我们采用较易取得的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向非国有部门贷款(包括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外资企业贷款)的比例来近似反映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业的全面市场竞争尚未形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仅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的国有银行部门,而且没有产生强有力的,能够与国有银行竞争的非国有银行部门。(赵志君等2002)中国金融机构大约有25的不良贷款,如果把无法回收的贷款从总贷款中剔除则调整后的贷款一存款比率从1987年的102下降到2001年的63,远低于人民银行要求(75g6)。该比率显示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利用的无效率非常严重(赵志君等,2002)。另外过多的不良贷款,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解决。(赵志君2002)总之中国金融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同时,在银行业中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共存现象,而范围经济与资产规模成正相关性。中国银行业存在较强的垄断现象;且经营绩效也支持这一点。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2002)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中的政府所有制银行从1960—1995年的发展分析,发现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中,政府所有制银行更为优越。其经验表明,政府所有制中银行是制度与金融体系不健全的产物。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导向:管制的次序分析

从规模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SCP范式分析也说明了银行业较高的垄断程度和经营绩效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金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这些都说明要进行放松管制。同时范围经济分析说明混业经营对资源配置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次序的基础。

(一)建立以竞争为基础的管制。

中国金融业竞争的不完全性,与由于竞争的压力产生的混业经营的生成基础不同。放松管制、证券化、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影响太快了,增大了金融体系及单个机构的集合风险/政府作为风险吸收者(如风险社会化)以及司法当局在合同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结构转变。另外就是汇率和国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相伴随的资本跨国界的大规模的转移。这些都会使混业经营的风险加剧。因此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 首先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管制的实际方案主要有管制机构和公有企业(Viscusietc2000)。国有银行就是对银行业管制的一种实践。由于明显的委托代理问题。加上银行业强烈的外部性如特大银行难以破产,使得国有银行缺乏市场约束,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股份化与民营化。或许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从而提供激励管制是我国国有银行业提升绩效的先行改革次序。

其次适度竞争下民营银行的发展。金融深化就是要在金融自由化前提下形成市场竞争,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民营银行的生成应是金融深化的重要举措。关于民营银行的生成,樊纲(2002)认为,通过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的地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将有望解决金融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钱小安(2003)认为,金融民营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成立新的民营金融机构:二是对已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实行金融民营化,就是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重组,从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流动实现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发展。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金融领域均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投资进入。(1)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把中小银行商业化,把它们改造咸民营银行。尤其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组为民营金融机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转变为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企业重建金融体系,(2)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下,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同时要加大试点力度和对试点总结。浙江台州商业银行以私人控股的形式组建即是重要尝试,常熟、张家港、江阴相继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而且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全都是由当地民营企业、信用社社员和职工八股,没有政府股份。对于这些新建民营银行应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发展。(3)对于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在不动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民营化发展。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效率的分支机构,进行区域式的业务退出引进民营银行参与。或者对于不良资产进行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的形式多种多样:将子公司出售给其他公司、分拆、股权分离、管理者杠杆收购。通过并购或增资扩股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

再次,注重金融结构的发展。包括股市的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等。“好的”金融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1][2]下一页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

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

制次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至80年代初期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约翰·格利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财政赤字政策实际上是在浅化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金融深化二是90年代初期以麦金农和马克威尔·弗莱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方法即金融自由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金融自由化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就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因为金融抑制限制了竞争而导致金融的低效率金融自由化先后次序理论说明金融深化是以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有序过程进一步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以管制为基础如何体现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经济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在监控每个机构运作方面存在着有关管制体系和市场力量作用这两个主要问 题(注参见

VittasD.1991FinancialRegulationChangingtheRulesoftheGame.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中文版P4.)中国金融改革和转轨指的是将金融压制、限制性竞争以及资源直接配臵的体制转变为稳定、结构良好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运作体制因此一方面要进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另一方面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加强金融管制这两个方面的集合或者说金融自由化次序的基础就是实现管制与竞争的均衡易纲、赵先信(200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84年至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依托的是行政层级;第二次竞争发生在1997年之后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创新阶段主要是对西方现代银行已经发明的金融产品的模仿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过渡到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依托的竞争阶段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后8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显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混合型形式存在那一个更好即是否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二是金融业改革的次序问题;三是混合型金融中介是否会对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造成威胁即管制重建的问题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21世纪模式是新的自由主义哲理为基础

尊重和鼓励竞争政策重点是消除竞争壁垒、防止风险扩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竞争与创新;二是控制风险扩散(徐诺金2001)本文通过对放松管制下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SCP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垄断程度高说明竞争的不充分要求分业经营;而表现出来的范围经济对混业经营产生需求;在上述基础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次序本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影响金融业实行混业与分业的条件第三部分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次序;第四部分是结语并给出管制重建的建议

二、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绩效分析我们将从银行自身、银行业和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深化绩效进行分析1.从银行本身角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析(1)规模经济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2002)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基础上按照“中介法”(Ashton1998)建立成本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弱的规模经济绝大多数银行的E值小于1;但是引入不良贷款与放款的情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张健华(2003)对1997-2001年“14家商业银行和37城市商业银行采用非参数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同时分析表明银行业存在较大的X-无效

率(2)范围经济杜莉、王锋(2002)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costfunction)分析表明在国有银行中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范围经济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或较弱的范围不经济性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赵一婷(2000)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2.从产业的角度银行SCP分析于良春、鞠源(1999)运用哈佛学派的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对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存在高度集中和国有银行垄断低效率问题刘伟、黄桂田(2002)对运用SCP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认为国际上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但是不容臵疑的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一种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该市场垄断程度仍然较高(叶欣、郭建伟、冯宗宪2001)具有政府控制与卡特尔式的垄断市场无论服务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银行业的高成本都说明绩效不佳3.从宏观经

济进程角度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金融市场化采用两项指标来衡量各地金融市场上竞争程度(樊纲、王小鲁等2003)一是金融业的市场竞争使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来反映这一状况二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目前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但非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还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一个相当小的部分因此我们采用较易取得的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向非国有部门贷款(包括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外资企业贷款)的比例来近似反映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业的全面市场竞争尚未形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仅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的国有银行部门而且没有产生强有力的、能够与国有银行竞争的非国有银行部门(赵志君等2002)中国金融机构大约有25%的不良贷款如果把无法回收的贷款从总贷款中剔除则调整后的贷款—存款比率从1987年的102%下降到2001年的63%远低于人民银行要求(75%)该比率显示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利用的无效率非常严重(赵志君等2002)另外过多的不良贷款、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解决(赵志君2002)总之中国金融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同时在银行业中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共存现象而范围经济与资产规模成正相关性中国银行业存在较强的垄断现象;且经营绩效也支持

这一点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2002)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中的政府所有制银行从1960-1995年的发展分析发现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中政府所有制银行更为优越其经验表明政府所有制中银行是制度与金融体系不健全的产物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导向管制的次序分析从规模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SCP范式分析也说明了银行业较高的垄断程度和经营绩效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金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这些都说明要进行放松管制同时范围经济分析说明混业经营对资源配臵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次序的基础

(一)建立以竞争为基础的管制中国金融业竞争的不完全性与由于竞争的压力产生的混业经营的生成基础不同放松管制、证券化、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影响太快了增大了金融体系及单个机构的集合风险政府作为风险吸收者(如风险社会化)以及司法当局在合同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结构转变另外就是汇率和国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相伴随的资本跨国界的大规模的转移这些都会使混业经营的风险加剧因此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首先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管制的实际方案主要有管制机构和公有企业(Viscusietc2000)国有银行就是对银行业管制的一种实践

由于明显的委托代理问题加上银行业强烈的外部性如特大银行难以破产使得国有银行缺乏市场约束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臵的最优效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股份化与民营化或许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从而提供激励管制是我国国有银行业提升绩效的先行改革次序

其次适度竞争下民营银行的发展金融深化就是要在金融自由化前提下形成市场竞争提升金融资源配臵效率民营银行的生成应是金融深化的重要举措关于民营银行的生成樊纲(2002)认为通过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的地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将有望解决金融业资源配臵效率低下的问题钱小安(2003)认为金融民营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成立新的民营金融机构;二是对已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实行金融民营化就是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重组从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流动实现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发展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金融领域均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投资进入(1)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把中小银行商业化把它们改造成民营银行尤其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组为民营金融机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转变为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企业重建金融体系(2)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下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同时要加大试点

力度和对试点总结浙江台州商业银行以私人控股的形式组建即是重要尝试常熟、张家港、江阴相继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而且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全都是由当地民营企业、信用社社员和职工入股没有政府股份对于这些新建军民营银行应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发展(3)对于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在不动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民营化发展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效率的分支机构进行区域式的业务退出引进民营银行参与或者对于不良资产进行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的形式多种多样将子公司出售给其他公司、分拆、股权分离、管理者杠杆收购通过并购或增资扩股改进资源配臵的效率再次注重金融结构的发展包括股市的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等“好的”金融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标准、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治理(FranklinAllenDouglasGale2002)最后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强跨业合作探索金融业混业经营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一些银行先后与证券公司联手推出了“一卡通”等存取款和证券投资业务、股票质押贷款等带有明显银证业务交叉性质的业务;保险公司除了为银行提供信贷保险、按揭贷款还与银行共同开发了银保合作的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逐步构造范围经济特征明显的全能银行混业经营是很多大型银行的

战略选择但混业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混业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获得范围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家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缺乏竞争优势或者银行实行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进入不太熟悉的领域反而会加大风险因此混业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业务优势即使同为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其资源优势特征、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没有一种“最优”的模式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金融机构可以重点发展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业务在国内同行中成为该方面业务的佼佼者没有必要进行混业经营;而规模较大、资源充足、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拥有很强的职员培训能力的金融机构就应该在单一业务专业化的基础上开展混业经营逐步构建全能银行发挥范围经济优势

(二)放松管制与管制重建金融机构的适度竞争问题只能由市场或以市场为前提来选择和决定这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也包含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放松管制与管制重建尤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只能由市场竞争来选择和决定但并不意味政府不进行扶持按照现代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组建的法人组织必须具备规范的市场准入和完善的退出机制并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管民营银行在定位上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与保持自由竞争活力之间发挥民营银行灵活有力的经营态势

(1)建立专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法规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方面要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特点和金融集团化发展现实制定适当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规则政策环境有待改进合理制定民营金融准入规则发展民营银行促进金融同业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同时要有有效的退出机制防止银行太多也无法退出造成银行过度(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于民营银行的特殊性为了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及风险防范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以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2.银行监管内容的加强与透明化导致银行体系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二是银行自身管理以及银行经营的结构性环境的弱点因此健全金融体系必须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主要是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品格;提高民营银行业的透明度包括现实地评估银行资产、公开披露、审慎报告等;通过监管控制风险包括审慎管理和审慎监督3.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利率市场化问题、国际资金的监管同时在银监、保监和证监的基础上统一协调管理4.金融经济管制内容的完善从管制途径看管制过程及内容的完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领域为了实现配臵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统一仍需对金融企业的进入、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干预但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管制失效的出现应引入激励性管制如区域间标尺竞争等激励性管制使竞争受到了利润刺激或竞争性刺激对于促进银行削减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以及资源配臵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对金融领域从垄断向竞争过渡过程中实现以保护有效竞争为目的的管制对于过渡时期在放松管制后虽有新的银行进入但原有支配性主导银行对于新进入的竞争性周边企业而言有压倒性的先动优势(包括产品差异优势、成本优势、信息优势和策略优势)实施策略性行为所以政府在开始应实施具有过渡性质的不对称管制而当市场开始形成真正有效竞争的局面时则要把不对称性管制改为中性的干预政策;三是在适度竞争实现后健全反垄断管制反垄断管制是在较发达的市场竞争体制下主要是针对可竞争市场里的垄断行为(而为垄断结构)就现阶段中国而言主要的管制是对银行的直接管制和具有过渡性质的不对称管制新的反垄断实践认为垄断结构本身并不说明问题只有出现滥用集中优势的垄断行为才应运用反垄断法目前在西方反垄断的实践中运用推理性原则(aruleofreasoning要求对被质询的行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而非本质原则(或以在不考虑某些行为造成的影响的情况下禁止这些行为)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注重行为效果而非行为人的意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发展;四是在推行上述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完善社会性管制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环境保护和防止灾害为目的通过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及伴随它们的提供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从根本上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从本质上说社会性管制主要是为了

应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非价值性物品、信息不完全以及提供某些公共产品而设臵的以增进社会福利

目的「

」1.JohnAshton.Costefficiency.economiesofscaleandeconomiesofscopeintheBritishretail-bankingsector.BournemouthUniversitySchoolofFinanceLawWorkingPaperSeries.1998

(1

3)2.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GovernmentOwnershipofBanksTheJournalofFinanceVOL.LVll.No1.andFeb.2002.P265-301.3.W.KipViscusiJohnM.VernonandJosephE.HarringtonJr.“EconomicsofRegulationandAntitrust”

(secondEdith)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LondonEngland2000.4.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5.徐诺金《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我国的金融改革》《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6.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7.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8.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折》《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9.杜莉、王锋《中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状态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10.赵一婷《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经济纵横》2000年第10期11.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12.叶欣、郭建伟、冯宗宪《垄断到竞争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13.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14.赵志君、马跃等《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理论分析与宏观效果——兼论中国加入WTO对大陆和香港的影响》《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15.FranlinAllen、DouglasGale《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篇: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实证研究(精)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实证研究 邹伟进刘峥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传统“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分析的

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银行

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场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

了我国主要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对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绩

效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效率提高对改善绩效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银行业;SCP;结构;效率;绩效;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一、引言

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SCP范式是由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BAIN等人首先提出来的,由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业被纳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畴。理论方面,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业结构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形成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实证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银行业市场,对以上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国外,Smirlock(1985、Evanoff和Fortier(1988等人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市场

结构和绩效的关系,Mullineaux和Thornton(1992则运用18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业数据进行了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业中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并不相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哪种假说一定成立。国内方面,张磊(2000、黄志豪和于蓉(2005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银行业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秦宛顺(2001、赵旭等(2001、王国红(2002、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刘伟和黄桂田(2003、于良春和高波(2003等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就银行业的集中度、效率和规模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3年以来,我国的国有银行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突破,银行业格局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研究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1的最新发展,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当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了这一时期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而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验证了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是否成立。

二、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指在银行业市场中,各银行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市场结构的决定一般取决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程度和进入壁垒等因素,其中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而产品差异度和进入壁垒研究则主要是定性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从市场集中度方面进行

1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共14家银行所构成的银行业市场。选择这样的样本一方面是基于数据的可搜集性,同时也是因为这14家银行占据了我国银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状况。

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或组织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一

般来说,市场的集中度越高,该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勒纳

指标(Lerner index、市场集中度指标CR n、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也称H指数等。本文采用的是目前较常用的市场集中度CRn指标和H指数。

1.CR n指标的测定。CR n指标表示的是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2,该指

标反映了市场中最大的n 家企业的集中程度。我们依据2000—2005年14家银行的相关数据,以

最大的四家国有银行为基础,从资产,存、贷款和利润3四个方面,测得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

CR4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CR4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平均值资产 0.8629 0.84490.82630.80300.7882 0.7786 0.8173 存款 0.8683 0.84430.82640.80340.7878 0.7774

0.8179 贷款 0.8724 0.85090.82470.79610.7853 0.7529 0.8137 利润 0.7651 0.71820.72660.79370.8337 0.8014 0.773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1—2005,14家银行相关年份年报,中国人民

银行年报

(2001—2005,并进行相关计算。某一指标数据若在以后年份发生调整,在合理分析

基础上, 一般以调整后数据为准。

从14家主要银行组成的银行业CR4各项指标来看,资产、存款、贷款市场的三项指标均

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根据BAIN设立的CR4分类标准(表2, 这一集中度是相当高的。而利润方面的集中度则相对低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国有银

行“高垄断,低收益”的特点,国有银行并没有获得与其市场垄断地位相称的利润水平。

表2 BAIN定义的以CR4区分的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集中度(CR4(%该市场企业数量市场类型 ≥75 1~40 极高寡占型 65~75 20~100 高寡占型 35~65 较多中集中寡占型 30~35 很多低集中寡占型

≤30 极多竞争型资料来源: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进一步的分析利润指标,我们发现,2003年是利润集中度变化的一个拐点:2000-2003年, 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份额相对于资产和存贷款份额都较低,而从2003年开始,则开始逐渐回升,04年和05年利润指标的集中度甚至高于资产和存贷款市场。分析起来仍然要归因于近几

年来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为了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尽快使其摆脱历史包袱的束缚, 国家采取向国有商业银行“再注资”的方法,2003年底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国银

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5年又动用150亿美元为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同时,对三家公司

2计算公式为:CR n =∑ ∑ = = N i i i n i X X 1 1 /,其中n为最大的n家企业,N为市场企业总数。

3这里考察的利润为各银行的税后净利润(账面,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相关利润指标均为税后净利润。

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经过这些改革,2004年,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税后

净利润已经分别达到483.88亿元和209.32亿元4, 从而提高了国有银行在利润方面的市场份额。05年利润份额的降低应该跟政府自2004年中期以后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关,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国有银行的贷款数量更为缩减,同时呆坏账拨备增加,也可能造成国有银行2005年利润增速的减缓。

2.H 指数的测定。CR n 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集中度,而且比较容易测定,但它不能反映出整个市场的规模分布情况,而H 指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H 指数是市场年各主体相应指标和行业总指标比值的平方和5,它综合的反映了市场的分化程度和市场垄断水平。H 值越接近于1,表明行业内垄断程度越高。我们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H 指数 H 指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

资产 0.1992 0.1902 0.1812 0.1711 0.1650 0.1612 0.1780 存款 0.2023 0.1911 0.1821 0.1724 0.1662 0.1622 0.1794 贷款 0.2059 0.1972 0.1866 0.1728 0.1685 0.1529 0.1807 利润 0.2042 0.1709 0.1662 0.2800 0.3613 0.2280 0.2351 资料来源:同表1。

一般来说,如果H 值大于0.18,则该市场为高度集中的市场;若H 值在0.1和0.18之间,则该市场属于适度集中市场;若H 值小于0.1,则该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市场。观察2000—2005年期间H 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从年均值来看,资产和存款市场的集中度都已经低于0.18,而贷款市场的集中度也已经降至0.18的临界点上方附近;从趋势上看,除利润指标外,我国银行业的H 指数都是逐年下降的,即在资产和存贷款市场上的集中度都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有所加强。利润集中度的趋势变化要复杂一些,从2000年到2002年逐年下降,而在2003年出现了一个上升的拐点之后,2005年又有所下降。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利润集中度出现拐点的原因,国有银行通过内部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利润状况近几年

得以改善。从H 指数的变化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我国银行业在2000—2005年期间,逐渐由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过渡为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

小结:综合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我们认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但集中度仍然偏高,仅仅略低于临界值。

三、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测定

效率研究也是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中,我们把银行效率定义为对其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的评价。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本文采用非参数法中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0-2005年间的银行效率进行测算。DEA 6是由Farrel(1957创立并由Charnes Cooper(1978等人发展起来的线性规划方法,它通过构建生产的效率前沿边界来测定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 相应的边界效率。DEA 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 是有效率的,其值为1;而落在前沿边界以外的DMU 则 4 引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04年年报。5计算公式为:H=/(1 T X i n i ∑=2,其中X i 为各企业的资产等相应指标,T 为市场总规模,n 是行业内的企

业数量,X i /T 即为某企业相应指标的的市场份额。

6详细的关于DEA 理论描述及其方法,可以参看: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是相对无效率的,其值位于0到1之间。

运用DEA方法测算银行效率,我们需要首先定义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对银行定义的不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主要分为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我们依据金融中介的理论,将银行定义为运用资本和劳动力吸取存款,并转化为贷款和投资从而获利的机构。按照这一标准,我们选取的银行投入指标为劳动力,自有资本和存款,产出指标为银行净利润。其中劳动力投入为银行每年的职工人数;自有资本

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此外,在计算时我们采用了投入角度的模型(input-oriented model。

我们利用相关数据,并使用Onfront 2.01软件7,测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DEA 综合效率OE(生产成本效率,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如下表所示: 表4 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效率概况 国有银行平均 10家股份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OE TE SE OE TE SE OE TE SE 2000 0.125 0.273 0.496 0.503 0.706 0.756 0.395 0.582 0.682 2001 0.106 0.268 0.511 0.522 0.691 0.776 0.403 0.570 0.700 2002 0.132 0.347 0.484 0.519 0.701 0.789 0.424 0.607 0.715 2003 0.305 0.490 0.965 0.556 0.692 0.780 0.484 0.634 0.833 2004 0.320 0.465 0.900 0.522 0.600 0.694 0.464 0.562 0.753 2005 0.402 0.645 0.845 0.590 0.687 0.762 0.536 0.675 0.786 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中来看,2000—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仍然是较低的8,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整体上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效率提高较为显著,2003年以后基于股份制改革的成效,显示出一定的规模效率,但技术效率仍然偏低。就单个银行来说,国有银行里中国银行效率最优,除2004年外其余年份综合效率均位于国有银行首位。股份制银行的效率表现显示出一定的分化,其中民生银行的效率最高,2001—2005年连续5年显示综合有效率,位于行业第一;浦发、中信、招商、兴业的综合效率也较为优异;广发、深发、光大几家银行的效率则相对较低。

四、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测定

关于银行业的绩效定义,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论。本文中将绩效简单定义为银行的获利能力。常用的测定绩效的指标有利润率、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等。本文采用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考察银行的经营绩效。总资产利润率9用来衡量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综合能力;净资产收益率10则用来衡量银行的自有资本获利能力。我们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Onfront2.01是由瑞典EMQ公司开放的一个DEA分析软件。Pastor等(1995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国际银行业效率研究显示,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平均的综合效率为:美国0.81,西班牙0.89,德国0.93,意大利0.92,法国0.95,英国0.54。

9总资产利润率=税后净利润/期内平均总资产。

10考虑到银行数据公布在不同年间的调整,特别是三家国有银行03年以来通过注资进行财务重组造成的相关数据不可比,本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采用全面摊薄的计算方式: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期末净

资产。

表5 2000-2005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A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制 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0.1389 0.0133 0.3373 0.2544 0.1860 0.4380 0.3660 2001 0.1432 0.0489 0.1951 0.2422 0.1573 0.4213 0.3459 2002 0.1432 0.1053 0.1472 0.2734 0.1673 0.3501 0.2978 2003 0.0492 0.0594 0.6743 0.7581 0.3852 0.3852 0.3852 2004 0.0422 0.0534 1.2961 0.5113 0.4757 0.3436 0.3814 2005 0.5560 0.0238 1.1087 0.6143 0.5757 0.4417 0.4800 年均0.1788 0.0507 0.6265 0.4423 0.3245 0.3967 0.3761 资料来源:同表1。

表6 2000-2005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ROE测度单位:%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有银 行平均 10家股份 制银行平均 14行平均

2000 2.78 0.22 6.57 4.80 3.59 9.19 7.59 2001 3.11 0.87 4.80 3.62 3.10 11.69 9.24 2002 3.66 2.13 4.01 4.33 3.53 10.61 8.59 2003 1.45 1.39 11.96 14.09 7.22 12.37 10.90 2004 1.82 2.57 24.75 10.19 9.83 11.08 10.73 2005 13.30 1.31 16.38 11.76 10.69 13.27 12.53 年均 4.35 1.42 11.41 8.13 6.33 11.37 9.93 资料来源:同表1。

表5和表6显示,2000—2005年间,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资本盈利能力虽然仍然较低,但纵向来看,都有了一定提高11,特别2003年以后国有银行的业绩表现突出:资产利润率由平均不到0.2%提

高到了0.58%,2003年后甚至超过了股份制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从ROA的年

均值来看,股份制银行仍然要高于国有银行,而且利润率相对稳定。而从ROE的表现来看,股份制

银行仍然全面领先于国有银行。对比ROA和ROE,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盈利能力比

资产盈利能力更具优势,原因可能是因为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结构更为合理,而国有银行具有的

庞大资产规模在资本结构相对改善和效率提高等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竞争优势。ROA达到0.6%是我国银行业资产利润率的监管水平,达到1%则接近国际银行业的先进

水平。从单个银行来看,建设银行的利润率在国有银行中最优,特别是2004和2005年,从指

标上看,已经达到1%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银行2005年也达到了0.61%。国家在2003 年对建行和中行注资时要求两家银行的ROA在2005年底达到0.6%,从指标上看,两家银行

都已经达到了要求。股份制银行中,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利润率要好于非上市公司:其中表现

较好的浦发、招商、民生和中信等银行,表现较差的是广发和光大银行。

五、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关于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理论分析,主要存在两种假说: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

11孙巍等(2005的研究显示,1995-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呈收敛下降的趋势。

市 场 力 假 说(Market-Power Hypothesis,MP)包 括 传 统 的 SCP 假 说 和 相 对 市 场 力 假 说(Relative-Market-Power Hepothesis,RMP)。SCP 假说在分析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关系时认为,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是正相关的;并且在分析其原因时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垄断市场中,少 数的大银行之间容易实现合谋来操纵市场,它们通过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和较高的贷款利率获 得较大利差,得到垄断利润。RMP 假说则认为,只有市场份额大且较好实现了产品差异化的 银 行,才 能利 用 市 场 力通 过 有 利 定价 获 得 超 额利 润。效 率结 构 假 说(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包括 X 效率结构假说(ESX)和和规模效率假说(ESS)。ESX 假说认为,技术和 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 较高的市场集中度。ESS 假说同样认为效率可以决定银行绩效和市场结构,但它认为这是银行 间规模效率差异的结果,而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则趋同。秦宛顺(2001)赵旭等,(2001),贺春临(2004)对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都不支持这两个假说。本文将运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 最新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1.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要验证以上两种假说,经典的计量模型是由 Berger(1995)建 立的模型发展而来:(1 π=β10+β11MS+β12CR+β13X-EF+β14S-EF+α’X(2 MS=β20+β21X-EF+β22S-EF(3 CR=β30+β31X-EF+β32S-EF 该模型中,π 为银行绩效变量,MS 为银行的市场份额变量,CR 为市场集中度变量,X-EF 和 S-EF 分别为银行 X 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测度变量,X 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若实证结果方程(1)中结构变量 MS、CR 的系数 β

11、β12 显著为正,而效率变量 X-EF 和 S-EF 对绩效的影响 很小,则市场力假说成立;若结果显示方程(1)中效率变量的系数 β

13、β14 显著为正,而结 构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很小,且方程(2)(3)中 X-EF 和 S-EF 的系数 β

21、β

22、β

31、β32 至少有 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本文也基于上述模型对两种假说进行检验,同时数据处理上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 的“混合数据”(pool data)方法。变量选择上,我们用某银行利润率 ROA、ROE 来衡量绩效; 市场份额 MS 我们取该银行在资产、存款、贷款和利润四个方面的份额中值;集中度变量我们 同样取当年银行业资产、存贷款和利润四项 H 指数的中值;银行的 X 效率和规模效率我们分 别用 DEA 方法测定出的银行综合效率 OE 和规模

效率 SE 表示;控制变量方面,我们参照秦 宛顺(2001)和赵旭等(2003)的选择方法,从银行和市场两个角度共选取四个变量:银行变 量选取资产规模(取其对数值,记为 LNA和贷款/资产比 RLA,分别表示银行的规模和风险状 况;市场变量选取 GDP 增长率 RGDP 和存款市场增长率 GMD,其中 RGDP 用来表示经济增 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GMD 表示存款市场需求增长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从经济意义上,我们 估计 ASS、RLA、RGDP 和 GMD 的系数均为正号。2.回归结果及分析。运用 SPSS 13.0 软件,将 2000—2005 年间“混合数据”(pool data)形 成的 84 组相关样本数据代入模型中(1)式,进行回归估计。我们首先以 ROA 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ROA=1.465+0.026MS-1.589CR+0.392OE+0.306SE-0.157LNA-0.007RLA+0.109RGDP(3.950(5.323(-1.534(5.101(3.854(-4.236(-2.747(3.979 ** ** ** ** ** ** **-0.041GMD(-3.206 ** R2=0.788 adj R2=0.765 F=34.843 D.W=1.042(括号内为系数 T 检验值,**、*分别说明该系数通过 1%和 5%的显著性检验。下同)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且通过了 F 检验,方差膨胀因子 VIF 检验

显示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 检验显示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自相关。除集中度外的解 释变量均通过了 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整体上说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集中度与 资产利润率负相关,市场份额虽然与利润率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而 X 效率和规模效 率均与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且系数显著不为 0。因此,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力假说不成立,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效率结构假说的特点。控制变量中,存款市场增长率和贷款资产比的系数都 很小;GDP 增长率与 ROA 显著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对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有促进作用;资产 规模变量与 ROA 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规模大的银行并不是利润率高的银行。若以 ROE 为被解释变量,则回归结果如下: ROE=19.264+0.26MS-43.047CR+8.369OE+8.909SE-2.418LNA-0.129RLA+2.656RGDP(1.551)(1.580(-1.241(3.252(3.345(-1.954(-1.591(2.890 ** ** ** * **-0.602GMD(-1.412 R2=0.667 adj R2=0.631 F=18.737 D.W=1.775 被解释变量变换以后,我们发现 ROE 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其显 著性都有所下降,其中市场份额与资本收益率的正相关性已经不显著,控制变量里只有 GDP 增长率和资产规模(对数

值)变量检验具有显著性。从回归方程上看,虽然 F 统计量和复决 定系数 R2 有所下降,但本模型消除了自相关性。因此,综合来看,以 ROE 来衡量绩效,模型 的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和统计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银行绩效与市场结构、效率关系时,也倾 向于采用 ROE 变量。以上对(1)式的回归分析说明我国银行业可能存在效率结构假说,但要使这一假说成立,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效率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2)(3)两式进行回归 估计,若两式中效率变量的系数有一个显著为正,则效率结构假说成立。运用相关数据,我们得到(2)(3)两式的回归结果: MS=6.891-16.623OE+10.418SE CR=0.193-0.003OE+0.002SE(2.568(-4.296(2.252(40.298(-0.403(-0.27 * ** * R2=0.002 adj R2=-0.023 F=0.081 R2=0.195 adj R2=0.175 F=9.798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来看,集中度 CR 与效率变量建立的模型无论是系数还是方程都没有通 过统计检验(实际上,单个银行的效率变化很难对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有显著影响)。市场份额 与效率建立的模型通过了 F 检验和系数的 T 检验,其中 X 效率与市场份额成负相关,说明在 我国,效率高的银行并不是市场份额大的银行;规模效率与市场份额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期我 国规模效率高的银行占取的市场份额较大。但(2)的回归结果中复决定系数只有 0.195,其模 型的解释能力有限。因此,综合模型(1)(2)的回归结果,显示出 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规 模效率假说(ESS)的特点。

六、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启示如下:(1)2003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开始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 度集中,但集中度仍然位于临界值附近,位于垄断竞争的初始阶段。(2)从效率上看,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 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提高较快,股份制银行平均的综合效率高于国有银行。(3)2000—2005 年间,我国银行业的绩效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 突出,主要归因于建行、中行和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股份制银行的业绩表现整 体上高于国有银行。

(4)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银行效率的提高则有 助于其绩效改善,规模效率的提高对银行的市场份额有一定影响。因此,我国银行在改革的过 程中,更应该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而非一味地强调扩大 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参考文献 [1]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8).[2] 赵旭,蒋振声,周军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3]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4] 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2003(11).[5] 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2).[6] 贺春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J].经济评论,2004(6).[7] 张磊.银行业的产业结构、行为与绩效[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3).[8] 黄志豪,于蓉.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2).[9] 于良春,高波.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相关产业组织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3(3.[10] 何韧.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银行业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5(12.[11] 孙巍,王铮,何彬.商业银行绩效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基于 1996—2002 年混合数据的经验研究 [J].金融研究,2005(10).[12] 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约翰·A·戈达德.欧洲银行业:效率、技术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A.N.Berger,C.Hunter,W.Timme.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Review and Preview of Research Past,Present and Futur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3, 17:221-249.[15] A.N.Berger, A.N.Mester.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 21(7: 895-947.Empirical Analysis of Market Structur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banking Weijin Zou Zhang Liu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lated data of development of banking in China 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5 an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model of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we performed studies on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in such period.Our results show that market structure of banking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type of “oligarchic monopolizat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to the type of “monopolized competition and moderate concentration”.We compute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14 main banks in China by the DEA calculation method.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whi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while the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 is critical for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Key Words: banking;SCP model;market structure;efficiency;performance;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介绍:邹伟进,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教授;刘峥,中国院博士研究生。

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

第四篇:我国银行业改革

我国银行业改革

[摘要]全球银行业发展明显地呈现出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的趋势。这

也是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基于这一认识,我国银行业要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积极推动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倡导特色银行,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

子化、网络化、透明化,重塑监管体制,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

[关键词]wto我国银行业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1965-)女,研究生毕业,湖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金融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银行业发展已明显呈现出五大趋势: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这是我[本文转载自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大形势。入世后,我国金融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五年过渡期后,国内金融市场将对外高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同时也就是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顺应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管制放松,银行监管精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资本持有者对多样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要,推动着发达国家政府放宽对金融领域、特别是对银行业的管制,纷纷打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随着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国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实施和生效,各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渗入市场化和国际化因素。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也日趋精细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监管手段现代化。各国普遍运用计算机辅助管制,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银行监管中得到普遍的运用。二是监管内容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主要体现在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文件中,尤其体现在《资本充足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三是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不再一味强调外部管制,而是转向内外监管结合,更加注重调动和发挥银行自身的积极作用。四是扩大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五是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监管。

(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全能化。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冲击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进入9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已突破传统的分业界限,业务范围向投资、保险等领域扩展,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受来自西欧和日本等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1999年底,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涉足对方领域从而彻底结束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美国66年的统治,标志着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三)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了银行业的收购与兼并。从90年代初开始,全球银行业的购并整合热浪滚滚,购并规模愈来愈大,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据资料统计,91年至92年,93年至94年,95年至96年,97年至98年,全球银行业购并总值分别为847亿美元、832亿美元、2080亿美元及5342亿美元。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已从90年的19万9000亿美元,增至99年的25万50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78.4,并且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与以往购并浪潮颇为不同的是,此轮购并活动的主要动因,是混业经营发展所带来的全能化银行的出现与金融控股公司地位的确立,使银行业的购并活动广泛涉及金融领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与其它金融业务的界限,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新发展的网上银行运作方式紧密地融合起来。由此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巨无霸”。

(四)银行业电子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基本全面形成,银行活动将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存款、提款、转账、汇兑、查账、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并将银行和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联结成一个电子网络。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实现金融系统的电子网络化,网络银行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据美国联邦保险局统计,1993-1998年,美国传统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8,而美国网络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53。英国保诚保险集团旗下的egg银行成立不到一年,通过互联网已吸存67亿英镑。与此

第五篇: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放松管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基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对外资有条件开放;那么,对于中国国内的资本而言,放松资本管制应当选择何种形式作为突破口?比较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状况,社区银行应当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地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bank on the personal touch),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

一 美国的社区银行为什么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具有生存空间?

如同全球银行业一样,美国的银行业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合并之路,主要的大型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的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规模相对小的多的社区银行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社区银行如何在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应当生存空间的呢?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2000年的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机构等)被划分为社区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这些网点有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suburban),有17%分布在城市。从社区银行在美国的区域分布看,26%分布在美国的中北部,21%分布在东南部,16%分布在西南部,18%分布在中西部,11%分布在西部,8%分布在东北部。

尽管因为美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而银行购并活动剧烈,美国的社区银行的数量一度呈现减少的势头,但是,新的社区银行始终在不断出现,1999年,美国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就达到205家之多,达到历史性的新高;上一个设立社区银行较多的年份则是1989年,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在1989年达到了192家。

与美国的大型银行相比,这些社区银行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主要面向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型银行则主要面向大型的公司。从资金运用看,大型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是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而大型银行的业务管理者则通常是衣冠楚楚地坐在远离日常客户的办公室里。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大型银行在审批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时,通常只是根据一些财务指标作出结论,基本上很少考虑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客户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些财务数据而已。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同时,因为这些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而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中小银行通常需要在开业3-5年之后才能盈利,需要经历艰苦的拓展市场、控制成本、完善制度等阶段,这些困难都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目前美国的社区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的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

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许多社区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这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

其次,社区银行提供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之大型银行要低。据美国有关机构2001年的统计,美国的社区银行在支票帐户等服务的收费方面较之大型银行要低15%左右。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多个行业性的自律性质的协会。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了社区银行分会,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等组织,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目前拥有5500多家社区银行组成的会员。

从经济环境分析,美国不同地区经济的活跃和繁荣是推动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区银行在美国市场的分布看,经济繁荣地区的社区银行相对多一些,因此社区银行的设立主要依据的是不同市场的繁荣程度及其可能给社区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当然,美国的社区银行的经营要符合监管当局统一的监管要求。

从发展趋势看,因为美国银行业市场已经相当开放、发展也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不排除未来社区银行可能通过并购而出现数量下降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市场格局看,社区银行依然因为其独特的经营定位而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 社区银行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突破口的现实原因

中国放松银行业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选择社区银行作为突破口,除了美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所显示出来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因素外,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资本不高,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也表现为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如果设定过高的进入壁垒,能够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势必相当有限,客观上会抑制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目前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包括部分上市的银行,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些银行基本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反观当前的股份制银行,即使不考虑政府干预等因素,其相对庞大的规模也使得其他民间资本的收购难度过大,在实际操作上几乎没有可能性。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

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中小银行势必需要寻求自身的融资渠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的社区银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在这一点上,立足于不同地区的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面的原因、另外,国有银行也在加速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撤出,这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民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 中国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十分广阔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对于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广大的融资市场。研究表明,小型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较之大型银行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小型银行的组织架构灵活简单,易于解决贷款方法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易于了解大型银行所难以了解的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也就是所谓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 advantage hypothesies)。另外,学术界也提出了 “共同监督”假说(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认为社区银行这类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即使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中国消费者贷款和个人金融服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社区银行所强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对于客户的了解使其在竞争这些业务方面可以获得优势。

第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会一直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巨大差别,为地区性的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许多国有银行已经撤出的地方已经成为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不可能向边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社区银行可以担负起这一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评网

徐滇庆,《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巴曙松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下载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银行业的半程改革(精选5篇)

    中国银行业的半程改革 从2013年6月“钱荒”,到各种“宝宝”收益率突破7%,继而被呼吁加强规范管理,再到2014年5月一行三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

    读书笔记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

    读“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有感众所周知,银行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革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强化金融基础,具体的措施包括放松管制(放松管制能使银行拥有自由决策权,根据......

    绩效改革讲稿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阔步前进 ------------------2013年度年会讲稿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阔步前进。我们的总包公司山西聚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已经于今年11......

    绩效改革思考

    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中遭遇了困惑和困难,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其外部的原因,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就必须增强领导层的支持,出......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并首次发行第一批人民币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

    中国银行业架构

    中国银行业架构 中国的银行分三大层面:第一阵营是国有商业银行,即原先的“四大家族”工、农、中、建和国开行,资产都在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第二阵营是交行、恒丰、兴业、招行、中......

    中国银行业概况

    中国银行业概况 关闭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银监会的监管新理念不包括: × A......

    中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

    中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走向何方?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引发行业热议。本次改革有哪些亮点?改革能否落到实处?《若干意见》的发表,引起业内较大关注,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