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一、案例内容
北岩银行是英国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其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这些贷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没有抵押。同时,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融资,并投资于欧洲之外的债券市场,美国次级债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以住房按揭为主打业务的北岩银行,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住房抵押比例之高也可谓激进,利率优惠。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10万英镑,那么他可以得到最高9.5万英镑的按揭贷款,另外还可能得到最高3万英镑的不保障贷款,这3万英镑贷款视客户自身需求情况而定,相当于现金储备,利率统一。
北岩银行2006年末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占比为85.498%,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全部非流动性资产占比高达85.867%,而流动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14.137%,特别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比高达63.651%,而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
北岩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贷款机构的重要原因是北岩银行采取了完全依靠全球的金融批发市场以及流动性的战略,这在三四年前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是美国次级债事件发生后,没有银行愿意向北岩银行提供资金,北岩银行头寸不足,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消息传出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同时出现了英国140年来首次挤提。
二、案例分析——北岩银行发生挤兑的原因
1.资产流动性差: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合理价格获取资金,并且现有的流动性储备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流动性,在资产方银行流动性不足。
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实际上就主要是经营管理流动性、经营管理现金流;三;每一家银行行长开门第一件要事就是到计划上了解“今天本行的头寸状况!”)
流动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它,银行不能开门营业;而有了它,银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其它问题。
流动性概念涵盖了三个方面的要素:资金数量、成本和时间。
2.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与资产流动性管理相比,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潜藏着更大的风险性。
一方面,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无常,信贷资金的未来变化多端,采取这种方式的银行往往面临借入资金成本不稳定,增加了影响银行净收益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常常最需要借入流动性,但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到贷款风险,大多不愿向困境中的银行贷放流动资金。资产管理的失误往往只造成银行潜在收入的损失;负债管理策略使用不当,则会使它陷入破产的境地。正是由于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本身对银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受外界影响更大,因此一旦管理不当,银行就有陷入破产危机的可能。3.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货币市场是北岩银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市场批发资金成本低于通过吸收客户存款获取资金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意味着更低成本的获取资金,因此也就可以更低利率的发放抵押贷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过于依赖货币市场,缺少分散化的融资渠道的负债结构,一旦货币市场遭受如次级贷款危机这样的冲击,市场萎缩,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大幅减少,拆借利率随之上升,北岩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再
加上储户挤兑,其他银行限制对北岩银行的贷款等因素,最终导致银行融资能力枯竭,完全丧失流动性。
4.对于核心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
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而其余的钱是靠公司债,由于没有充足的存款作为补充筹资渠道,银行也没有把同主要债权人的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导致一旦主要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资金,银行缺乏应急机制,迅速完全丧失流动性。
5.流动性管理期限错配:
北岩银行将短期借款放到长期的按揭贷款当中,这种“借短贷长”的经营方式导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6.管理层过于乐观,对于流动性紧缩思想准备不足: 北岩银行前董事会主席里德利(MattRidley)曾经认为,公司此前已经充分预见到信贷市场的紧缩风险对公司业务模式的影响,但公司认为稳固的信贷平台将帮助公司应对这一局面。正是管理层的这种盲目乐观意识,使他们低估了流动性紧缩对银行融资能力以及资产变现能力的冲击,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
核心存款不一定为定期存款,它只是存款中保持稳定的部分。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份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长期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也应转列为流动负债。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销售出去,即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三、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1、增强防范意识,构建预警系统。对各种经营风险,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后期处置工作做的再好,也是补救性、被动性的工作,都会造成损失。为此,必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识别、分析、评估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找出风险形成的原因,跟踪和预测风险演变趋势,并建立应对紧急预案,采取超前性控制对策,将潜在风险提前化解。
2、加强监控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防范银行风险,从内部讲关键是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和落实全过程的内控制度,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强化银行素质和抗风险能力。
3、加强存款管理,优化负债结构。以大量短期负债去支持长期贷款很可能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衡而产生风险。中资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的过程中,实现负债的期限结构合理化,既保持负债与资产的期限合理匹配,又尽可能降低筹资成本。
4、控制风险偏好,增强客户信任。次债危机和北岩银行挤兑危机都与风险过度使用密切相关,适度回避高风险区域,开拓低风险业务领域,加强风险管理是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重要内容,也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和保障。
5、密切关注房贷市场的政策调控变化,主动防范信贷风险。尤其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查力度,控制信贷发放节奏,加大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创新力度。
第二篇: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你将能够:
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描述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充分了解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预备知识] 为了从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你应该熟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课程涉及这些议题:
流动性风险—介绍 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学完本节后,你将能够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特别是,你会了解:
北岩银行的历史;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该战略改变了该行的融资结构,并使该行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和风险管理怎样使它无法应对流动性危机。
北岩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战略
北岩银行在1965年因合并而成立。它在1997年前是一家建房互 助协会,1997年进行股份化改制,成为一家银行。2006年底,它成为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20%。在此期间,其资产负债表增长了六倍多,达1010亿英镑。
该行的核心业务是在英国提供住房按揭贷款。这些资产起初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还开展了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便使利润最大化。2006年,该行风险最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新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1997-2006年期间,违约和损失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该行利润增长,年资本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
为了继续取得成功,该战略要求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对贷款进行激进的定价并增加贷款数量。这种高增长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意味着该行不得不改变融资模式以促进迅速的增长。北岩银行的融资模式是如何改变的 1997年,北岩银行的融资结构是传统的吸收存款机构的融资结构。零售存款账户构成该行的大部分负债,但其增长率无法满足该行的融资需要。北岩银行随后开始更多地依赖批发融资,从其他银行大量借款,但这仍不能为该行的增长提供足够融资。1999年,该行开始通过设在泽西的一家名为Granite的特殊目的实体对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
2004年,北岩银行开始发行资产担保债券,这是一种有抵押担保的借款,北岩银行用一些最好的按揭贷款作为抵押品来筹集中长期 资金。
到2006年底,该行的融资模式已完全改变。该行近三分之二的负债通过批发融资提供,其中一半以上是通过证券化或发行资产担保债券(covered bond)提供。资金来源 2004年,该行从四个不同来源筹集资金,按产品、期限和地理区域进行多样化。这些融资来源有:
零星存款—除英国的存款外,北岩银行开始在爱尔兰吸收零售存款。
批发存款—北岩银行进入美国、欧洲、亚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市场。
证券化—在1999-2007年间,北岩银行完成了近30笔以住房按揭贷款和商业按揭贷款为支持的交易。
资产担保债券—2004年该行制定了一项100亿欧元的计划,2006年增加到200亿欧元。
因此,该行认为其融资已经更加多样化并且更加稳定。此外,对
证券化和资产担保债券的日益依赖,使该行中长期证券融资占其融资需要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尽管采取这些多样化措施,该行加大了对银行同业批发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流动性风险增加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贷款增长超过存款增长。结果,银行更加依赖市场融资并且更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同其他许多银行一样,北岩银行的增长日益依赖更多地筹集市场资金的能力,但它比大多数银行走得更远。零售存款占负债的比例从1997年底的63%下降到2006年底的不到25%。这与其他前建房互助协会相比非常低。例如,2006年零售存款占负债的比重在Alliance& Leicester为43%,在Bradford & Bingley为49%。这一比重与英国、欧洲和北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也很低。
还有一许多因素影响北岩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
英镑存量流动性比率(Sterling stock liquidity ratio,SSRL)北岩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缺陷
1、北岩银行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迅速增加按揭贷款,这一迅猛的增长战略带来哪些主要流动性风险?
该行无力发放大量的按揭贷款来进行证券化。
该行过度依赖从资本市场筹集短期资金,这会使它更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该行按揭贷款的质量会下降,以致贷款定价不能够弥补损失。
2、下列哪些陈述最好地说明了为什么北岩银行的压力测试太过温和?
北岩银行认为该行进行融资的某个市场上发生崩溃是几乎不可能。
北岩银行没有认识到它日益依赖市场融资。
北岩银行认为在其几个融资市场上同时发生长期崩溃完全不可能。
小结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意味着它过度依赖市场融资并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北岩银行认为,其资产质量很高,市场崩溃对其影响很小。北岩银行还认为市场崩溃是非常不可能的。北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政策限于确保它能够渡过短期的流动性危机。因此:
其流动性储备有很大一部分是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压力测试太过温和;
一旦该行不能将其按揭贷款证券化,该行没有真正的应急计划。因此,该行没有做好准备应对几天以上的危机。
第二节
学完本节后,你能够介绍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特别是,你会了解:
银行危机逼近的警告信号 对北岩银行的挤提 对挤提的控制
北岩银行监管方面的缺陷
警告信号
北岩银行危机不是没有警告信号。由于其业务模式,北岩银行的脆弱性提高并且这种脆弱性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变得日益明显。
2007年初:有三个不同的警告信号表明北岩银行越来越容易受 5 到一些问题的影响:
美国次债市场情况恶化并且有信号表明英国住房市场达到顶峰 北岩银行在批发资金市场上开始遭遇融资困难 2007年前6个月,北岩银行股价下跌了30% 这些情况表明,市场开始意识到该行业务模式的一些问题。鉴于该行大力发展按揭贷款,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该行更容易受到英国房地产市场下跌的影响。此外,过度依赖廉价的批发市场资金意味着北岩银行比其他机构更容易受到资金成本上升和市场信心丧失的影响。
2007年6月27日:批发市场上流动性变得更加紧张,融资成本上升。结果,6月27日,北岩银行公开表示对其利润前景担忧,宣布:
2007年下半年资产负债表增长率大幅下降
该行打算出售商业房地产贷款、无担保贷款和购入并用于出租的(buy and let)商业贷款业务
将加大地理区域和产品方面多样化
然而,这些变化来得太迟,无法对该行的融资风险带来重大影响。2007年7-8月:由于下述情况,2007年市场变得更加动荡:
美国次债越来越多地出现问题 数千种相关证券评级下降
一些金融机构宣布受次债影响出现亏损
此外,主要评级机构宣布调整证券评级方法,并大幅提高房地产贷款违约和亏损的假设。结果,市场参与者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大量评级会进一步下调,他们对房地产方面似乎过度风险暴露的金融机构担忧加剧。英格兰银行的支持
英格兰银行起初倾向于采取秘密的资金支持计划,不立即向市场披露准备提供的应急资金。然而,这一建议被北岩银行否决,因为根据法律要求该行必须披露政府的支持。律法意见也表明,《欧盟市场不当行为指令》第6(2)条禁止向面临困境的银行提供秘密的资金支持。虽然该《指令》的措辞可能含糊不清,但北岩银行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都认为,鉴于支持计划的规模、复杂程度和涉及的人数,无法保持其隐蔽性。宣布支持计划 2007年9月11日,本应宣布支持计划的决定。北岩银行希望在9月17日(周一)宣布这项支持计划,以便使该行有时间对客户的反应做好准备。然而,9月13日(周四)下午,市场开始出现传闻,迫使三家主要监管机构提前到9月14日(周五)早上7点宣布。应急支持计划的主要特征 支持计划的特点属于英格兰银行临时贷款的特点。这些特点使银行可以按比英格兰银行主要政策利率高1%的惩罚性利率不受上限约束地借款,英格兰银行只接受少量英国和外国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这一贷款的目的是使北岩银行可以在动荡时期筹集业务所需资金,并给北岩银行时间解决其流动性问题。控制挤提 9月17日,财长宣布财政部会对北岩银行现有的零售存款提供担保。这一担保阻止了对北岩银行分行的挤提,并防止挤提蔓延到其 他银行。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这项担保没有使该行的财务状况稳定下来:
北岩银行对来自英格兰银行的资金依赖性增强。批发资金市场对北岩银行关闭,因此,到期的批发贷款无法展期。与此同时,零售活期存款和批发活期存款被提取。
英格兰银行支持的贷款需要合格资产作为抵押品,北岩银行符合条件的这类资产将在10月初用完。
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利率高于北岩银行按揭贷款平均利率,因此,该行出现亏损,不出多久,资本会受到侵蚀。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出台其他措施。扩大财政部担保
9月20日,财政部将担保范围扩大到涵盖现有的和延期的批发
活期存款和无担保的批发借款。10月9日,又将担保范围扩大到涵盖新的零售存款。
结果,所有零售存款和批发存款都受到财政部保护。
扩大流动性支持
设计良好的存款保护计划一般会使银行挤提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存款保护计划的缺陷
然而,在英国,存款保护计划存在两个主要缺陷: 存款的联合保险(co-insurance)
损失的风险由金融服务补偿计划和存款人共担。一旦银行倒闭,金融服务补偿计划会弥补每位客户头2000英镑的存款,并弥补随后33000英镑的90%。缺乏可向存款人提供的资金
相对于其他债权人来说,没有给倒闭银行的存款人优先权。因此,在对倒闭银行的处理过程结束之前,存款人拿不到钱。这一过程可能 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当时,英国存款人不了解其存款受到有限的保护。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了这些缺陷,加上北岩银行即将倒闭的印象削弱了客户的信心并加剧了对银行的挤提。
你可以学习《存款保险--介绍》这一课程,了解关于存款保护的更多情况。
北岩银行危机:疑问与责任
北岩银行危机引发了公众的疑问,为此议院财政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北岩银行挤提》于2008年1月公布。尽管该行倒闭的主要责任在其管理层,但该报告对银行监管进行了批评,还列出三家主要监管机构在危机管理方面的缺陷。
3、为什么放弃了秘密向北岩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想法?
实施起来过于复杂
该行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都认为它们无法秘密采取这一措施 欧盟法规禁止秘密性的干预
北岩银行国有化
2007年10月,财政部倾向采取的方案仍是为整个北岩银行寻找私人买家。该行管理层确定了出售程序,但只有三项投标符合财政部的意向。关于寻找买家的新闻报道导致11月份再次发生对北岩银行零售存款的挤提。
12月初,零售存款减少到108亿英镑,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剩下的两家投标方考虑退出投标程序。为了维护其利益,2008年1月21日,三家主监管机构宣布了有助于降低买家资金成本的融资结构。
然而,财政部决定不接受最后两家投标方的报价,并宣布北岩银 9 行于2月17日 “进入暂时国有化时期”。国有化的决定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私人部门在投标中提出的额外注资相对较低
私人部门投标要求在5年内政府提供财务支持,而财政部设想它仅需提供3.5年的担保
财政部在该公司随后的出售利润中所占份额很低
小结
尽管有些预警信号,但北岩银行没料到出现危机,为避免倒闭,需要公共部门提供流动性支持。采取秘密措施的想法被放弃。除了法律障碍,该行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都认为它们无法使支持措施保密。
在官方公布之前,英国广播公司披露了支持计划的主要特征。信息泄露引发了对该行零售存款的挤提。由于支持计划的泄露使该计划看来像是一个恐慌性措施,挤提加剧。英国存款保护计划的缺陷和一些客户在取钱时遇到的拖延加剧了挤提。
财政部对存款的担保使挤提没有蔓延到其他银行,但由于资金持续流出,在年底前担保不得不几次延期。尽管努力为该行寻找私人买家,但北岩银行在2008年初进入暂时国有化。
虽然该行倒闭的主要责任在其管理层,但下议院财政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列举了在北岩银行监管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对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缺陷。
第三节
完成本节的学习后,你将能够确定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从北岩银行和其他银行的经历中吸取的教训。
北岩银行流动性风险危机为监管界提出了“警醒”信号。
特别是,你会了解: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巴塞尔委员会2008年9月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 监测流动性风险的国际标准和工具
流动性风险—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行动
在2007年年中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已开始着手完善流动性风险指引。北岩银行和其他银行的流动性问题突出了完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必要性。
2008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了题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挑战》的文件。该文件描述了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的8个教训,包括:
压力测试通常过于温和,没有侧重于整个市场范围的事件 应急融资计划往往假设市场上有持续的流动性并往往被证明是不充分的
这份文件颁布后,国际监管组织采取了两项措施:
1、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200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这份文件详细阐述了适用于银行和监管当局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来自2000年2月发表的较早的一份文件《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稳健做法》,并对该文件加以扩充。
2、制定流动性风险监管国际标准。2009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题为《关于流动性风险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的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概述了两项监管标准,旨在为国际活跃银行确立流动性的最低规模。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些措施。
1、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
许多金融机构没有预料到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要指 出,许多机构低估了流动性风险,并低估了出现如此严重的市场崩溃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中提出了17条原则。
2、制定流动性风险国际标准
银行监管当局通过下述工作来促进各国采取共同做法,从而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
制定流动性风险标准(比率)制定监测工具 制定监管当局应用指引
为在国际上建立共同的关于流动性规模的最低标准,2009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两项流动性风险标准是什么?
结构性融资标准,限制银行用短期负债为长期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供融资的能力
短期流动性覆盖率,确保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以便在面临困境时能够弥补至少30天的现金净外流
结构性融资标准,限制银行在保留大部分风险的同时,通过将风险暴露证券化来筹集资金的能力
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看,为什么监管当局对银行无变现障碍的资产进行监测十分重要?
无变现障碍的资产表明银行在交易活动中提供抵押品的能力 这种监测能确保在银行倒闭时有足够的无负担资产来保护客户存款
无变现障碍的资产是衡量银行是否有能力从二级市场或从中央银行筹措有担保的资金的一个指标
小结
国际监管组织对北岩银行和全球其他银行流动性问题做出的反应,就是强化大型国际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监管。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件《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旨在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做法。监管当局应通过定期和全面地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和流动性风险头寸来督促银行遵循这些原则。
通过制定国际流动性比率、开发监测工具和对大型国际银行集团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跨境监管,流动性风险监管也将得到加强。
第四节 总结
北岩银行的增长战略是什么?
北岩公司在1997年成为一家银行并实施高增长战略。为配合这一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融资模式发生变化。北岩银行冒险进入高风险贷款领域并日益依赖批发资金和市场资金。到2006年,其负债三分之二是市场资金。该行以为其融资是多样化的、稳定的,但实际上其融资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北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政策是什么?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政策基于下述假设:只要该行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抵押品,总是可以得到有担保的融资。其政策局限于确保该行可以渡过短期的流动性危机。其流动性储备包括大量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压力测试太过温和。一旦该行不能对其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该行没有真正的应急计划。
2007年年中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生了什么?
北岩银行没有预料到金融危机。2007年9月10日,为防止该行倒闭,公共部门必须提供流动性支持。由于法律障碍,也由于该行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都认为它们无法使支持计划保密,采取秘密支持(不立即披露流动性支持)的想法被放弃。
对北岩银行的挤提是怎样出现的?
在支持计划即将公布的前一天,英国广播公司披露了支持计划的主要内容,引发了对北岩银行的挤提。英国存款保护计划的缺陷也被广泛宣传。挤提持续了4天,其间北岩银行约20%的零售存款被提取。由于消息泄露使支持计划看来像是一个恐慌性措施,并且一些客户在取钱时遇到拖延,挤提加剧。结果,9月17日财政部不得不对现有零售存款提供担保。在年底前,财政部的担保不得不延期。北岩银行是否渡过危机?
虽然努力将该行出售给私人买家,但到2008年2月只收到两个最终提议。两项提议都要求提供大量公共补贴,并意味着纳税人面临高风险和低回报。结果,北岩银行于2008年2月21日进入暂时国有化时期。
谁对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危机负责?
倒闭的主要责任在北岩银行当时的管理层。但是,下议院财政委员会的报告和金融服务局的内部审计列举了2007年8月前该行监管方面的缺陷和三家主要监管机构在管理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方面的缺陷。
监管界对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做出什么反应?
国际监管界对北岩银行和其他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做出的反应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并确立大型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国际框架。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巴塞尔委员会文件《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试图通过下述内容来强化风险管理:
管理层和董事会应根据银行的经营战略确定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并确定相应的融资战略、政策和做法
银行应建立发现、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综合系统 银行应定期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以此来确定流动性
风险容忍度、流动性储备规模和应急融资计划的内容 此外,监管者应:
定期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总体框架和流动性头寸进行全面评估 采用多种监测工具对这些评估加以补充 与其他监管当局和公共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
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
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包括:
制定国际流动性标准,包括最低短期比率和最低结构性融资比率 采用有关监测工具,反映银行现金流不匹配情况、资金集中度、通过抵押资产筹集资金的能力以及某些市场指标 注重实施问题以及各国间信息共享
第三篇:徐岩案例分析
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
——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八年。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有这样一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让我看到其实班主任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师生间的理解才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那天下午第6节才下课,我就接到宿管员的电话,“今天巡宿舍时,我班的亚森同学跟他了吵一架,并且还说了一些‘脏话’,骂得非常难听,他已经叫这位同学写检讨书,希望班主任处理一下。”接完电话后,我非常的生气,又是亚森!脾气坏得很,这是一个在班级都很有名气的学生。此时,我就暗暗想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件事情。
晚自习第三节还有30分钟时,我走进教室,到亚森同学面前问他:“今天的事,检讨书写了没有?”他说:“老师,还没写完呢?”突然我有一种想法,让他到讲台去当着全班同学检讨,想到此,我又对他说:“要到讲台上去检讨!”听到这句话,发现他脸上一阵红说:“老师,不会吧?”我就说:“有什么不会啊!就是要上讲台去说!”说完就走了。过了10分钟,我又走进教室,用眼神暗示亚森同学上讲台检讨,我本以为他会拒绝的,但是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进行了检讨。可是,我突然发现他的检讨讲得也有一些道理,他说:“晚自习下后,他正在劝说没有按时值日的同学干快点(他是宿舍长),声音大了一点被管理员听到了,就说他不按时休息,这样就要扣班级量化管理评分。听此,他就觉得管理员太过分啦,就跟管理员争吵起来。”他又说:“他虽然有错,但是管理员也有不对的地方,动不动就拿扣分来压他们。他认为管理员不会尊重学生,因此根本不值得他尊敬。”听到此,台下的同学都笑了,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觉得台下有部分同学是认同他的看法的。此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伤害?此时,我觉得该如何评定这个学生非常难。既不能说他做得不对,又不能完全肯定他做得对。如果说学生做得对,那就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所以此时我先肯定他说得有道理,管理员有时候确实不了解情况,处理得不妥。但是亚森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管理员老师也是老师呀,即使他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要尊敬他的啊。如果按你这样的想法,对你不尊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尊敬他了是吗?如果你父母不尊重你,你是不是就不尊敬他们?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多点忍让,体现自己的素质。最后,我还说,亚森同学让你上讲台来检讨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在此老师向你道歉。亚森也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应该和管理员好好讲明白的。我接下来开了一节班会课讨论了什么是尊敬。
从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为高中学生的心理其实也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可以塑造的。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难管学生犯了错误,更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批评,而不是以伤害学生自尊心为乐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那样班主任工作就更难做。所以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
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班务事情时还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理解的心,才能真正走进高中学生们的真实的心理世界。
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了,我累过,也笑过。但是班主任生涯让我学到了很多,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教育学生关键是一个“理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去充实。
第四篇:借鉴北岩银行事件提高监管有效性
借鉴北岩银行事件 提高监管有效性
一、FSA的内部审计结论及其评价
FSA认为,北岩银行事件反映出监管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监管部门没有持续地识别和跟踪北岩银行的整体风险,尤其是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对北岩银行经营模式的脆弱性做出有效的反应;二是对于北岩银行实施监管的质量、强度和严格程度等缺乏充分监督和评估;三是对北岩银行直接监管的资源投入不足;四是没有将获取的风险信息整合运用并据此采取监管行动。审计报告提供的一些监管细节更能反映FSA监管北岩银行存在的问题,如审计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计划安排将与北岩银行进行5次监管会谈(Close and Continuous meeting),但是仅有1次监管会谈的记录;监管部门认为北岩银行存在内部人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过于依赖专家判断等问题,但是监管评估并未反映相关监管信息,也未列入监管策略和计划;2006年以来北岩银行的贷款迅速增长并出现一些经营风险,但是FSA的内部信息系统(Interim Risk Manager)没有记录这些风险,监管部门也没有采取监管措施(Risk Mitigation Programme)。内审报告还特别提到岗位轮换的问题,认为频繁的岗位轮换使得监管人员缺乏对北岩银行的深入了解、无法形成对整体风险的判断,这是导致北岩银行事件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审计报告认为,内部审计发现的、监管北岩银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FSA对其他银行的监管工作中同样存在,对北岩银行的监管呈现了这些问题的最坏组合,是一个极端例子。在对外公告中,FSA重申了被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管理层对维护财务稳健性负首要责任的原则,并强调指出,即使FSA采取的监管措施得当,也改变不了北岩银行目前的结局。
我们认为,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岩银行的经营模式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有效应对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变化。但是,从专业监管者的角度看,北岩银行事件反映的FSA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可容忍的。如果FSA能够针对北岩银行激进的经营策略及早发布风险化解计划(Risk Mitigation Programme),并要求北岩银行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北岩银行的问题并非不可避免。整个事件的过程显而易见地反映出,FSA对市场的敏感度不足,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对单个银行的监管策略,这是监管无效的重要原因。
当然,FSA并不是应当承担北岩银行事件责任的唯一机构,英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都值得检讨。首先,最后贷款人制度存在缺陷,英格兰银行从拒绝救助到救助的反应,已经受到市场的严厉诟病。北岩银行事件反映出英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机制缺乏有效的、明确的启动标准,同时英格兰银行对事件的严重性明显估计不足。其次,存款保险制度成为问题的催化剂。英国共同存款保险制度(co-insurance)和低存款保险限额对于稳定公众信心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危机的催化剂。此外,在北岩银行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英格兰银行、FSA和英国财政部之间的协调不足,迟迟无法采取行动。这反映出英国缺少一套及时高效的市场退出机制,面对银行危机时束手无策,最终由政府出面对银行债务进行全额担保,最终对北岩银行实施国有化。
二、北岩银行事件的借鉴意义
北岩银行事件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在我国银行监管体系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一是银行监管的持续性有待加强。银监会成立以来,银行监管的专业化程度和监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建立了以为周期的市场准入、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监管评价和预警、后续跟踪整改和风险处臵的持续监管机制。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相关监管环节的连续性尚存不足,监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状况的评判以及对问题忽然风险的持续跟踪和督促整改。如,不少银监局反映,在市场准入、非现场和现场检查机构分设后,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监管信息处于分割状态,难以形成对银行风险和经营状况的整体把握和判断。
二是监管资源配臵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针对北岩银行事件,FSA提出要增加有重大影响机构的监管人员的数量,并设定资源配臵的最低标准,目的是针对系统性危机强化对重点机构的监管。银监会成立以来,尽管监管力量有了很大的加强,但是监管资源的配臵仍然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实际中仍然是简单地依据机构的资产规模配臵监管资源,监管评级的结果没有充分与资源配臵相结合,在监管资源整体配臵中没有充分考虑系统性危机的因素。
三是风险评估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银监会成立以来,全面推行了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和管理状况进行评价,监管部门初步具备了对单家机构风险状况的评判能力。但是,当前我们对于被监管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仍然缺乏持续、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监管人员对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各治理主体履职等情况的评估技术手段和能力水平还有明显不足。
四是监管后评价机制不完善。银监会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次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自我评估,对于促进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评估工作查找的差距和不足,相关改进不足和缩小差距的工作还没有做实、做到位。整体上我会仍然缺乏一套持续有效的监管后评价机制,不利于及时、全面、系统地发现监管框架中深层次的问题并能够实现良性地自我纠错。
五是没有建立有效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往往是在金融机构严重资不抵债、实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才由央行提供再贷款资金赔付储蓄存款、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市场退出。市场退出机制的缺失,影响了监管措施的落实和监管权威的树立,导致一些银行对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视而不见,迟迟不解决、不纠正,严重削弱监管有效性。
三、相关建议
第一,建立持续监管的框架。强化以监管评级为核心的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持续监管手段,非现场重点监测监管评级体系关注的各类风险和要素,持续跟踪和监测相关风险的变化,充分发挥预警作用;现场检查则是实地审查验证非现场监测到的风险信息,从而形成对被监管机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的准确判断。同时依据监管评级结果制定监管计划,指导下一监管周期的监管工作。此外,建议下功夫、花力气整合目前市场准入、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等各类监管信息,建立健全强大的监管信息系统,保证顺畅的监管信息流,实现充分的监管信息交流与共享,便于提高对被监管机构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监管判断的全面和准确。
第二,加大对重点机构的监管资源配臵。借鉴FSA的做法,根据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状况、监管评级结果以及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确定重点监管机构,并对重点监管机构配臵较多的监管资源,加大监测、检查和督导力度,对于高风险金融机构应实施更有针对性和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第三,全面提升对被监管机构风险管理的深入分析评估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以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为切入点,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评估框架。目前非现场监管已经初步建立以风险为本的报表和指标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对于报表和指标的分析使用,与“透过报表数据看风险和内控”的监管技能要求尚有差距,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培训、非现场分析的实践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逐渐掌握分析风险的精髓。同时,建议我会强化现场检查工作中的“管风险”,提升检查人员对被监管机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政策、程序、制度和措施的现场评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查错纠弊、机械地对照法规查违规。只有监管部门从上述两个方面共同提升“管风险”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全面促进被监管机构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建立一整套持续的监管后评价制度。一方面定期对监管框架和监管流程进行自我评估,或者通过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外部咨询机构等形式对现有监管流程进行外部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监管框架、完善监管治理、改进监管手段,解决监管实际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五,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的标准,提高前再贷款的使用效率。同时基于现有法律制度,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和撤销条例,对于符合标准的商业银行应尽早实施市场退出;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明确存款赔付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建立专业化市场退出机制。
第五篇:射阳农村商业银行挤兑事件分析
江苏射阳农商业银行挤兑事件分析
一、案情
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江苏省射阳县,是在原射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地方股份制金融机构,是中国第18家、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
3月24日下午,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设在盐城环保产业园的一个网点,遭遇近千群众挤兑现金,至当晚七八点钟,其所在盐城环保产业园营业点外还有人群在排队。该行迅速调集资金兑付。24日夜,人逐渐稀少。但25日又出现了排队现象,而且蔓延到北边的黄尖镇等地方。经了解:这是由一则“射阳农商银行将要倒闭”的谣言被民众一传十,十传百,因而引发挤兑风潮。在地方强有力的统一协调应对下,射阳农商行遭遇的挤兑危机已然渡过。
二、原因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而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实行股份制改造、商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主流方向
改革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农村信用社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寻求发展新突破的长远之策。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仍需正视股金稳定性差、外部股东作用发挥不充分、历史包袱尚未完全化解、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经营机制亟需进一步转换、外来干预不同程度存在、竞争力有待增强等问题。要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并通过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达到资本充足、产权明晰、治理完善、内控严密、财务良好、服务高效,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企业——社区农村商业银行,还路远历艰
1.当地的草根金融生态脆弱而敏感。几年来多次发生过担保公司跑路事件、互助社挤兑事件,以盐城亭湖区盐东镇为例分析称,此地以合作基金会、合作社、小额融资等名目出现的“融资公司”到处都是,主要生存手段就是吸储放贷。据江苏本地媒体此前报道,2012年时,在该镇,这类所谓融资公司有130多家。查阅江苏法院网判决文书系统发现,2012年至今,发生在盐城的民间借贷纠纷,已判决的多达2689件,而同类案件在扬州仅有672件,在经济体量更大的南通,也仅有520件。
2.担保操作不规范。这一带从总体上来说,金融业态还很初级,很多是人对人的交易,银行机构又少,所以不规范。对民间金融来说,不规范就有隐患。
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庆丰分理处所在的盐城环保产业园庆丰村,该村周边的盐东镇近年来发展了数十家担保公司,时有发生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现象,当地居民对银行问题颇为敏感。24日中午前后,一则“射阳农商银行将要倒闭”的谣言在民间流传,民众一传十,十传百,因而引发挤兑风潮。
在中国,政府会在发生严重的金融问题时为银行提供支持,这是一种隐性的担保。但在今年,预计中
国政府将会出台一项存款担保计划,确保为储户提供明确但有限的保护,这是政府自由化金融部门计划的部分内容。
3.对民间金融机构是多头管理,实际监管比较困难。虽然打击非法集资办公室设在银监局,但众多草根金融并不属于银行业,管理有难度。非法集资是公安部门打击的对象,超范围经营属工商管理范围,应该是“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
“有些审批机构没有执法权,或处理时缺乏具体条规依据,监管工作并不容易。
就在这起挤兑事件发生几周前,中国债券市场出现了首次真实违约,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该县一些监管不够严格的信贷合作社及贷款担保公司曾因资金管理不善倒闭。
射阳是民间借贷的重灾区,前两年出现了多家民间借贷公司老板跑路的现象,不少老百姓损失巨大,因此一旦有金融机构倒闭的传闻,就会触动老百姓敏感的神经,他们是被老板跑路弄得害怕了。集中兑现**的背后,是当地民间金融的乱象丛生。
而且 如今某些银行有滥用这种信用谋取一己之私的趋势,比如银行近年来“嫌贫爱富”,对中小储户的服务不到位。许多银行为了牟利,近年来推出的各种所谓的理财产品,却片面向客户鼓吹其高收益而忽略其高风险。
银行的信用链条被无限制拉长,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以上所有环节都需要拿信用背书,信用成本看似被低成本稀释,实际上却在不断增加信用透支风险。当储户对于银行的信任不断下降,再加上金融形势多变,尤其是国有银行以往依仗政策优势和资源垄断,所养成的垄断习气如果始终不改,其身躯看似庞大实则虚弱,很容易随着市场格局变化而风险大增。
4不断上升的负债,储户储蓄信心下降
农村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小,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发生类似于射阳农商行挤兑事件的概率较高。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多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倒闭、挤兑事件频发。
2013年7月,南京高淳区砖墙镇农民资金互助社停止营业并被立案调查,该资金互助社吸收了大量储蓄存款,约有300多名“储户”,共3200万元资金无法兑付。据称该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因资金链出现问题,曾试图卷款潜逃。
2012年12月底,因当地一家担保公司倒闭,盐城射阳县陈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遭遇社员挤兑,吸纳存款大约4000万元的这家合作社,巨额兑付压力下,该社在兑付了数百万元资金后,一度宣布停兑。
2012年10月下旬,连云港市灌南县4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1.1亿元存款被挪用、涉及2500多名储户,导致4家合作社无法正常兑现农民存款。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臧正志将这次挤兑归咎于谣言引发的储户恐慌。他表示:“由于普通群众曾受到信用担保公司的欺诈,当听说银行也可能出现问题时,他们马上就想把自己的钱取出来。”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预计,2014年江苏省将面临34%的未偿还债务到期,这居于全国之首。通常来说,债务水平越高,相对的信贷风险也就越高。3月初,中国出现了首例债券违约事件。随着“零违约”的神话被打破,债务风险快速蔓延,金融机构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在加大,投资者自然对金融机构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格外紧张。
5.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未真正建立,储户信心得不到保障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一般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会上曾表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一年内推出。这是官方首次就推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给出明确的时间表。目前,中国银行业尚未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未能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约束和市场化的处臵机制,国家事实上为存款人提供隐性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约束,助长了商业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的行为。
银行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一旦遭遇经济衰退或较大波动,银行必须承受随之而来的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进而陷入危机。
银行风险很容易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暴露,对银行和储户的利益造成损失。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贷款违约风险风声鹤唳,银行已经开始收紧高风险企业放款。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增加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创新及风险承担机制方面的灵活性,还可以防止出现挤兑**,保护小储户的利益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效率较低,监管成本高,在倒闭、挤兑事件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会引发恐慌情绪。江苏射阳农商行挤兑事件的发生表明中国需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提高普通储户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