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 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
(4)有效吸痰。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 ,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脉搏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吸痰。根据患者需要适时吸痰 ,可减少吸痰次数 ,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 ,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机会降低。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可加大吸氧浓度甚至纯氧,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5)呼吸道湿化。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4.体位的护理
体位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
30°~40°。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加强心、肺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等均可能减少VAP的发生。在进行鼻饲时,宜选择管腔小而不易阻塞的胃管 ,每次鼻饲前应先吸痰并取半卧位,检查胃内有无潴留,如胃残留物过多或腹部肠鸣音消失者应暂停鼻饲,鼻饲后30min内不宜翻身、叩背、吸痰等。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6.口腔护理
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 ,应保持清洁,以减少细菌数,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发生VAP。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口腔护理液的选择主要依据口腔pH值,pH>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pH<7时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pH中性时选用1%~3 %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口腔,以防口腔内耐药菌株的产生。
7.适时去除有创性装置和器具
尽量缩短通气时间,如有可能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内定殖,降低VAP的发生。
8.心理行为干预
按照现代护理观念,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和谐、被尊重的治疗氛围中是非常重要的。房间的设置、温湿度、光线、声音、床单位、呼叫器、各种管道、电极片等可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消除或减轻这些不良刺激,有利于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有资料表明,81%的患者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护士应教会患者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点头、摇头等表达问题,对有一定文化、手能活动的患者,书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交流方法,能提供重要的病情信息。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并运用语言、文字、体语(如微笑的面容、关切的目光及轻柔的操作)向患者传达信息,以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将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至最轻。
综上所述:VAP主要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植。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环节,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限制应激性溃疡防控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 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 再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10~20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导尿前先用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导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
5、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 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冲洗膀胱无防感染的作用,相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6、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成正相关关系。原因是长期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 染提供了机会。因此如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正常饮食之外,24h饮水量应>300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7、拔管时间的选择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病人拔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内泌尿系统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第二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会议简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重医大附一院中心ICU 古满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主要的并发症 也包括拔管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一、VAP的现状:
据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5% ,死亡率38%;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43.1% ,死亡率为50% ~69%。
1.VAP的临床诊断依据:机械通气48 h以上,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即诊断VAP。
⑴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
⑵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L或<4.0×10/L。
⑶脓性呼吸道分泌物,涂片见WBC每个低倍镜视野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每个低倍镜视野小于10个,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⑷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灶。
2.VAP的病原学
VAP常为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性感染。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占82.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5.2%,真菌占2.3%。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占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且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3.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⑴局部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
气管导管改变了机体的正常气流通路,破坏了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气囊处积聚的分泌物及从气囊的边缘流入下呼吸道。气管导管的摩擦和反复吸痰对气管黏膜的损害,降低了机体防御作用。
⑵气管导管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气管导管的细菌生物被膜是指吸附于气管导管内表面并分泌表多糖、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形成黏液样多糖蛋白复合物,将细菌聚集形成的微菌落包裹在内形成的膜样物。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及吸痰时吸痰管的机械碰撞均可导致细菌生物被膜移动,堆积或脱落,使这种含有大量细菌的生物被膜碎片向气管内播散,这也是导致VAP 反复发生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胃肠道细菌移位 据国外学者报道,胃液pH与VAP发生率直接相关,pH<3.14者VAP发生率为40.16%,pH>5.10者VAP发生率为69.12%。老年人、营养不良、胃酸缺乏、肠梗阻及上消化道疾病,胃液pH值可增高。危重症患者常给予H2受体阻断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却导致胃液pH升高,胃腔定植菌明显增加。长时间留置胃管,从而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镇静剂的使用、鼻饲时推注速度过快或间断注入一次性量过多等增加胃食管反流和肺误吸的机会。气囊的管理:气囊压力不足增加误吸的机会,将使VAP的风险增加4-6倍。
⑷机械通气时间
国外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到——VAP的发生率与机械通气的时间关系成正比关系。所以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时间小于2周为宜,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拔出气管导管,并避免再次插管。
⑸机体免疫力下降 危重患者处于分解代谢过旺,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因而极易被细菌感染。
⑹呼吸机通气管路的细菌污染
①、冷凝水处理不当:呼吸机管道及积水器内的冷凝水是细菌留置及繁殖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道及积水器内细菌不能采用抗生素等措施进行灭菌,其易随吸入气流或污染的冷凝水流
1 入气道,形成交叉感染。冷凝水处理不当,随处倒掉等不好的习惯也造成交叉感染。②、呼吸机管路消毒不严: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 电热温湿化器内加蒸馏水而非无菌水等是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内多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呼吸机管路、电热温湿化器、雾化管道。目前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时间基本能保证,但消毒后是否用无菌水冲洗及存放的环境仍是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节。
⑺医务人员所致交叉感染 医院人员带菌率达70%,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将病原菌从一个患者带给另一个患者。洗手的依从性差、ICU布局不合理:床旁无洗手池;条件限制:无感应水龙头、肥皂洗手、无擦手纸等是造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⑻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
(9)温化湿化方法不当:目前临床上温湿化器多是单伺服加热方式而不是双伺服加热方式。人为因素:关掉温湿化器的开关使其处于关闭状态,整个呼吸回路都没有监测吸入气温度。
(10)吸痰污染:开放式吸痰、一人吸痰、吸痰时将呼吸管道与人工气道脱开、吸痰前人工气道内注入湿化液、或持续滴入(泵入)湿化液但未加温等等均是造成外源性污染的环节。增加VAP的发生。
二、VAP的预防护理:
对于VAP的预防护理,主要探讨通过护士应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如下:
1、环境的消毒管理
ICU最好为层流洁净病房,没有层流设备的ICU,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0% ~60%;含氯消毒液湿抹地面、病床、床头柜等。正确处理医疗垃圾、做好终末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定期监测病室的空气培养菌落数。
2、做好手卫生
床头柜上备快速洗手消毒凝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尽量使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法并用擦手纸。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手部细菌监测等。
3、人工气道的护理
(1)气管切开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4h更换1次湿化瓶、吸痰负压瓶及连接的外套管,消毒液做到每日更换和监测。
(2)按需和有效吸痰:
①密闭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保证了气道的密闭性,会明显降低含菌气溶胶的吸入,并明显减少操作者的污染机会。但是,密闭吸痰器管质较硬,操作中应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造成出血。密闭式吸痰管为进口耗材,成本高于国产一次性吸痰管,影响了它的推广使用。
②开放式吸痰:吸痰过称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脱机吸痰,配合翻身、拍背。(3)湿化方法:持续呼吸机湿化器湿化,严格按湿化器内加水线标志加入无菌蒸馏水;启用呼吸机时同时打开湿化罐开关,调节湿润阀,研究证实,最近的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表明,气管插管病人气道内气体的最佳湿度水平是将气体加温到深层体温,而且被水蒸气饱和(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4mg/L)。这个水平的温度及湿度已被证明能保持分泌物的质量和最佳的粘液纤毛转运状态,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潜在危险。
如果吸入的气体湿度低于最佳湿度,分泌物的水分被蒸发而变行粘稠和难于吸出,增加感染的机会。
对于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气体在通过气管插管时会被加温,但塑料管道 阻止了粘膜中的水蒸气补充到气体当中。这样相对湿度较低的气体就被输送到气管插管末端。当粘膜纤毛转运系统从下气道转运出来的分泌物到达气管插管末端时,这些分泌物接触到相对湿度低的气体就会被脱水,分泌物粘稠度增加。有研究表明,如果输送到气管插管的气体已是体温湿度的饱合湿度气体(37℃、相对湿度100%),则气体通过气管插管后,温度和湿度无显著变化。也就说明,体温湿度的饱合湿度气体能使分泌物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确保气管插管通畅。因此,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输送给患者的气体最佳的温度、湿度是37℃、相对湿度100%。
②美国呼吸病学会规定:禁止在吸痰前常规向人工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因可将将淤积的分泌物冲入肺内.增加感染机会。(4)呼吸道管理
①、应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声门下吸引,清除声门下聚集的分泌物,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②、气囊充气适度:采用压力表测压及气囊充气技术(最小闭合技术)两者相结合,寻找最适合个体的气囊充气压力。
③呼吸机管路及其配件的消毒
A、呼吸机管道采用一次性或高压低温灭菌,每周更换1次。
B、雾化管道建议每天更换一套,不重复使用。
④、冷凝水的处理:冷凝水是高污染物,集水器放在呼吸机环路的最低位,定时排空冷凝水,在进行一切操作时注意避免冷凝水倒流入气道,倾倒冷凝水时应作为医源性感染物处理,不能随地倒掉,或采用专用收集器集中消毒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
⑤、呼吸机管路使用细菌过滤器:由于呼吸机内部不能消毒,建议在呼吸机管路进气端使用细菌过滤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呼气端呼气阀容易积水,内源性PEEP增高,病人呼吸功增加,出现呼气困难。简易人工呼吸器前端使用细菌过滤器。⑷加强口腔护理 ①、口鼻咽腔冲洗:
②、导管固定:采用带牙垫的气管插管导管,或专用固定器,以便做口腔护理或口腔冲洗。③、选用特殊口腔护理液:减少口咽部定植菌、减少口腔感染。
⑸预防误吸和反流
①、病人体位:床头抬高30°~45°。将床头抬高预防误吸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重要预防措施。
②、管饲方式:持续滴入法鼻饲代替间断法推注,有助于减少胃内压和食管反流。可从20ml/h 开始逐渐增加至60 ml/h,100~150ml /h,养液的浓度也从低到高,让病人逐渐适应。输注营养液时,使用加温器,让营养液始终保持合适的温度(注意加温器的暴露,防烫伤。一次推注推注速度宜慢。同时可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加快胃的排空。
③、监测胃内储留量:q4h监测胃内储留量,持续注入<150ml,间断<100ml。⑹增加机体防御功能 ⑺早期撤机,缩短MV时间
早期采用有创-无创序贯脱机。
VAP是一种较严重的医院内感染,是MV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住院日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临床实践,护理措施对减少VAP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VAP的预防和治疗是多因素作用,各种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会减少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第三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病人在气管插管时不存在肺炎,也无潜在肺炎,而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一种医源性细菌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和高发于危重病人,一旦出现,将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
一、发病因素
VAP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
1、口腔、咽部定植细菌的吸入;
2、呼吸机回路雾化器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而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
3、机械通气影响了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刺激上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胃肠内细菌通过呕吐和误吸逆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细菌的定植和感染;
4、无菌操作不严,吸痰除因操作者把细菌经过手、导管带入外,还因操作不当使气管黏膜损伤而使细菌侵入;
5、ICU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危重病人集中,基础疾病严重,空间相对比较小,其发生感染的机会比普通病房高2~10倍,而耐药菌的耐药程度严重,如MRSA等耐药菌仅见于ICU;
6、长期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抗生素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病原菌(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在口咽部定植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严格执行洗手规则是预防VAP的基本措施。每次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完冷凝水后均应有效地洗手;戴手套操作也要养成洗手的习惯,防止交叉感染.2、器械的消毒灭菌 : 呼吸机管道的污染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呼吸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对湿化瓶、简易呼吸器、面罩等进行灭菌;定时更换和消毒呼吸机气路导管,注意更换呼吸管道时间间隔>7d,过于频繁的更换,会增加肺炎的危险;气道通路中的冷凝水及时清除,防止倒流及误吸;定期更换消毒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传感器和气体滤过管道等。3、病室管理: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外界环境中的异常菌群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并发感染。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病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在40%~60%。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衣帽穿戴整齐;严格控制探视,家属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拖鞋,避免交叉感染;保持ICU环境清洁,病房定时开窗通风,每日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地面用0.2% 84消毒液擦拭3次。特殊感染病人要严格床边隔离,并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技术。做好死亡、出院及转科病人的终末消毒。
4、气道管理:重视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吸痰技能的训练。其中较深部位的分泌物抽吸,是降低VAP发生的首要措施,做到抽吸无菌化,定时、有效地抽尽气道内分泌物,保证气道的通畅;同时也要加强气道的湿化和局部抗生素的雾化吸入。有助于加强局部抗菌消炎、解痉和稀释痰液的作用,对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口咽部管理:气管插管后口腔内导管周围用呋喃西林纱布堵塞,4h更换1次;气管切开者切口周围每日换药,每日口腔护理2次,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6、控制胃内容物反流:胃腔病原菌是引起气管插管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重要来源。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胃内容物反流很常见。采取半卧位,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进入下呼吸道的简单有效方法。、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与生物制剂:全身或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是住院患者易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8、加强病原菌的监测,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的选择抗生素,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超过一周,特别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应加强对痰液及大小便的真菌监测,防止全身真菌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教育:加强组织管理,质检小组和院感小组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心,经常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第四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 1.一般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呼吸机及其附属品消毒制度,手部清 洁,戴手套和穿隔离衣,洗必泰口腔护理,深静脉导管处更换贴膜,会阴部清洗,避免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和尿管等。
2.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3.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经鼻 胃管,应用教习的营养管路和空肠营养。
5.保持患者半卧位(30度-40度),按时翻身、拍背。
6.避免经鼻气管插管,维持合适的新昂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
7.定期的呼吸机设备的清洁,避免不必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尽早脱机。
8.尽早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态,维持患者血糖稳定。
第五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DCA
2010年7-12月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监测的
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
一、7-12月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的总结
7-12月份ICU共收住205病人,病人总住院1270天,其中使用呼吸机658天,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9例,千导管VAP发生率为13.68‰,9例VAP患者中车祸致重度颅脑损伤6人(3例行开颅手术),脑出血2例(均为保守治疗),慢阻肺1例;VAP发生时距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小于3天的2例,5-10天的5例,大于10天2例;9例VAP患者中仅有1例好转,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死亡率44%。总体7-12月份的VAP的发生率较1-6月份有所上升(1-6月份收住215位病人,使用呼吸机天数551天,发生VAP5例,千导管VAP发生率为9.07‰)。VAP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人工气道建立后5-10天(56%)。
二、VAP发生率上升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7-12月份总病人数虽较1-6月份减少,但病人总住院天数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均较1-6月份有所增加(分别为1270:1063天及658:551天),平均住ICU天数及呼吸机使用率均较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0天:4.94天和64.07%:51.83%),而同期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
严重颅脑病变、长期昏迷的患者是VAP的高发人群,占VAP总数的88.89%。部分护理人员对VAP的认识不足,床头抬高不达标、呼吸机管路积水现象较普遍,气管导管气囊压力过低、气道分泌物清除不及时现象亦时有发生。
部分呼吸机湿化器故障解决不及时(主要是2台“840”呼吸机)。
三、持续改进
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对VAP的认识。
2、建立定期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巡查方式,严格做到床头抬高30-45度、呼吸机管路无积水、及时吸痰引流、保持气囊压力充足;勤翻身、拍背。必要时建立经济上的奖惩措施。
3、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及时请相关职能科室维修、更换。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5、每日监测人工气道患者的体温、肺部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定期监测前降钙素、痰菌、肺部影像学情况;每日评估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
6、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