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葡萄酒泡沫背后的中国政商关系学
葡萄酒泡沫背后的中国政商关系学
2010年07月05日
新世纪周刊
名酒怪象
像拉菲这样的名酒受到追捧尚属正常,但其副牌酒小拉菲也因中国消费而创造天价,就很离谱了
□ 谢国忠 | 文
中国正对奢侈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香港人和台湾人非常喜欢“名牌”。我曾想,大陆人有钱以后也一样。但是,我没想到这股力量如此强大。如今,欧洲名表和箱包奢侈品店几乎全部雇有讲普通话的店员。
中美游客在巴黎
奥巴马总统对中国施压,希望人民币升值,减少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我非常怀疑此举是否能奏效。只需观察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巴黎消费行为的差异,答案就一目了然。除欧洲人外,中美两国游客可能是巴黎旅游业的中坚力量。2008年和2009年,美国人都窝在家里。现在,美国人卷土重来。听说是因为美国人风闻欧元贬值,所以,赶紧跑到巴黎来“抄底”。
问题是,美国人现在债台高筑。就因为法国东西便宜一点儿,就非要来法国玩儿吗?美国人应该攒钱还债呀。但是,美国人又来畅游巴黎了。他们住豪华酒店,喝百年陈酿,吃法国大餐。
另一方面,中国游客组团出游。他们住小酒店,吃方便面,却在路易威登(LV)皮包上一掷千金。中国人花钱买的是耐用消费品,而美国人花钱都吃到肚子里了。两国游客消费行为的本质区别,不会随人民币升值而改变。如果人民币升值,肯定有利于LV的销售,但是,这对美国的出口毫无帮助。
中国一旦进入全球奢侈品市场,而奢侈品供给量有限,其价格会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比如,日用品。钻石,特别是稀有的大钻石,就属于供应有限的资源(女士们,如果你的男人能买得起的话,别放过他们,就说买钻石是很好的投资!)。当供应商可以提高产量,同时希望价格固定,供应量自然会增加,以刚刚满足中国的需求。奔驰轿车和LV皮包就属于这类资源。
追捧上等葡萄酒
本文想讨论的是法国另一种奢侈品:葡萄酒。中国对法国葡萄酒市场的影响力也很大。2008年中期,只有寥寥数种资产脱颖而出,价格创新高。黄金(1210.10,2.40,0.20%)算一种。法国上等葡萄酒也算一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2009年10月创下历史新高,也算一个。此外再无他者。三种资产中,法国上等葡萄酒表现最为抢眼,上涨势头正劲。
毫无疑问,上涨势头背后的推手是中国买家,而不是华尔街的交易商。波尔多葡萄酒酿造者张口闭口都是中国。中国买家统治了2009年产期酒市场--2009年产期酒将于2010年上市。中国大陆买家逐渐将日本、台湾和香港买家挤出一级葡萄酒市场。
法国葡萄酒和LV皮包不一样。酒喝完了就没有了。你可以选择藏酒作为投资。但是,藏酒的过程很复杂,成本也很高。相比中国的需求,藏酒投资只能是备选。喝酒才是更大的因素。
喝名酒算得上是消费的终极水平了。一瓶酒下肚,花钱无数,速度还快。这看起来好像和中国人爱存东西的习惯不相符。为什么中国人对葡萄酒趋之若鹜呢?
因为喝酒是润滑商业关系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喝酒是日本商业往来非常重要的部分。全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之际,这种氛围不知为何再次兴起。酒至半酣,对成功的经济发展是有必要的。当你打算把一大笔财富投资于落后的经济体时,酒能壮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形成了自我实现的良性循环。
喝酒也能拉近和政府官员的关系,这在中国的上等葡萄酒市场需求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东亚地区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发展模式,政府通常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中国,这种角色日显重要,因为政府拥有大部分资产,另外,交易也需要政府逐个审批。在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时,私人老板显然花大钱,选最好的东西。
中国商业饮酒文化在逐渐演变。出于对健康的担忧,世界各地白酒的消费量都在下降。显然,喝白酒更能让人放松,拉近商业关系。但是,白酒危害健康,阻碍其消费。然而,如果喝葡萄酒不管用,还得换白酒。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白酒消费虽然正在下降,但是消费量仍很高。
拉菲专宠
商业应酬中的酒精类消费造就了独特的中国现象:对拉菲(Chateau Lafite)葡萄酒的巨大需求。拉菲是波尔多(Bordeaux)地区五家一级酒庄之一。1855年巴黎世博会前,法国将波尔多产葡萄酒分为五级。当时有四大酒庄:拉菲(Lafite)、拉图尔(Latour)、奥比昂(Haut Brion)和玛歌(Margaux)被评为一级酒庄。1975年,木桐(Mouton)酒庄也跻身为一级酒庄。波尔多地区的一些酒庄,比如,柏美洛(Pomerol)和圣特美隆(St Emilion)酒庄没有参加评级。它们另辟了一套评级系统。这些酒庄的葡萄酒有的比五大一级酒庄还要贵。尽管如此,一级酒庄的葡萄酒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是在中国。
过去五年,中国盛行拉菲现象。它几乎已经成了中国商务宴请的官方用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是,Lafite的中文翻译(拉菲)更好记,听上去更好听。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解释。中国的商业应酬,喝酒并不复杂。无非就是很快就三分醉了。选名贵的葡萄酒只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只要价格昂贵,口味如何没关系。因此,有的葡萄酒一旦身价上涨,马上就会受人追捧。没有拉菲,别的品牌也会取而代之。无非是拉菲的中文名字让它享有优势。
拉菲现象是泡沫吗?格林斯潘说过,只有等泡沫破了才知道是不是泡沫。中国人眼中的拉菲,与别人眼中的拉菲有所不同。中国人现在越来越有钱,葡萄酒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拉菲从这种需求中比别的品牌获益更多。拉菲现象只是价格重估的表现,而并非泡沫。
另一种可能是,假以时日,其他一级葡萄酒也能受到拉菲般的追捧。中国人热衷拉菲是因为对别的品牌缺乏了解。中国人酒越喝越精明,对其他一级葡萄酒的需求会增加。对别的上等葡萄酒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第二种情况是有可能的。这与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制度不无关系。法律规定的限制,导致波尔多的大酒庄无法提高产量。最重要的限制是,这些酒庄不能够过多灌溉葡萄藤。酒庄只能摘掉一半的葡萄芽,以保证另外一半葡萄芽的质量。而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葡萄酒酿造者可以随意灌溉葡萄藤,每亩葡萄园的产量是法国的4倍。波尔多葡萄酒酿造者不能提高产量,就只能追求质量和高价。一旦有新的需求,波尔多酒就会涨价。
“名酒”泡沫
天价拉菲催生了庞大的假酒业。一些分析者认为,中国市场上70%的拉菲都是假酒。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给我上假拉菲的人自己也毫不知情,因为他们花了和真酒一样的大价钱。我品得出来,假酒也是不错的葡萄酒,可能是把上等的二级葡萄酒倒进拉菲的瓶子后再卖。造假者对仿制传奇的1982年产拉菲情有独钟。很多中国有钱人都买了这种酒。不巧的是,他们都是假的。因为世上只剩几瓶82年产拉菲,几乎不可能买到成箱的真品。
我不太确定拉菲现象是不是泡沫,但我敢肯定拉菲堡的副牌酒--佳得士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中国俗称小拉菲,肯定是个泡沫。上等葡萄酒要求葡萄藤平均要有30年至40年历史。超过80年的葡萄藤必须被换掉。因此,酒庄总是拔掉老的葡萄藤,种上嫩葡萄藤。但是,嫩藤结的葡萄无法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像拉菲和拉图尔这样的大酒庄就用嫩藤结的葡萄酿造副牌酒,以补贴部分成本。这些副牌酒一般都很便宜,通常比二级葡萄酒便宜很多。
拉菲的副牌酒佳得士拉菲,五年前还仅售每箱200英镑。2005年之后,小拉菲身价涨了10倍,甚至足以挑战拉菲之外的一级酒庄的酒价,而且,通常要比二级葡萄酒贵很多。小拉菲也是不错的佐餐酒,但肯定不值那么多钱。小拉菲的价格涨得令人眼花缭乱,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份被人弄错了。
拉菲葡萄酒的价格已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需找替代品也是自然反应。在中国市场,拉菲的替代品是小拉菲。这种选择太离谱了。如果有人放弃拉菲,而选择拉图尔、奥比昂或者玛歌,这是很理智的。因为它们不分伯仲。小拉菲定价过高,其严重性不亚于2000年的互联网股价。当然,肥皂泡总有破灭的一天。那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问题在于,这对别的上等葡萄酒来说是一种侮辱。中国对小拉菲的巨大需求产生了这种怪象,我真的觉得很丢人。
长此以往,中国的需求恐怕会降低葡萄酒市场的效率,进而拖垮大品牌。如果葡萄酒酿造者发现价格高低取决于市场宣传,而非质量,他们就会一门心思关注市场营销,减少提高酒质的投资。中国需求巨大,却可能会毁了葡萄酒,这一在法国传承了五个世纪的文化遗产。果真如此,那才是悲剧。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第二篇:中国政商关系
马云5月8日就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演讲时表示,企业家应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并坚持“四不”原则(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同时,马云认为企业家的道德、价值观、社会责任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这显示中国政商关系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治理。
中国“政商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商结合或联盟的特征,政商结合显示民营企业家既是政治菁英也是经济菁英的双重角色,形成一种“权贵资本主义”“裙带资本主义”或“亲朋资本主义”。金钱和权力的“联姻”结果,导致政企不分、干扰政府行政职能的正常行使,也影响企业自主权的行使。党政干部兼职企业导致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的管理者和市场主体趋于一体化。政府官员兼公司领导的双重身份,使其既可凭借政府领导的权力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源,也可借公司领导的身份逃避法律和政策对官员的监管。
另一种政商关系类型则是经济菁英与政治菁英的利益联盟关系。许多私营企业主宁可选择“与党政领导人搞好关系”,建立紧密的政治接触关系,试图获得政治合同、公共工程,或规避政府部门的摊派与刁难。这源于民营企业家拥有较多经济资本,但却较欠缺体制性的政治资本,亟需政治后援。企业家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建构“体制化关系网络”,并通过与地方官员建立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影响政策形成。这种社会网络是以地方官员为中心,正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前提。有时企业家正是透过私人带有隐蔽性的接触互动,发挥比制度性政治参与或抗议、游说更为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
地方政府一直控制着地方经济运行的主要生产要素,包括项目审批权、土地、财政资金、信贷担保及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皆影响民营企业成长。当民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时,地方官员的晋升及财税皆高度依赖于民营企业发展。地方官员由计划体制下的“计划执行者”,在改革开放时期摇身一变为“政治企业家”。这种政企合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利益交换关系。地方官员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和资源,企业则提供地方官员所需的政绩及财政税收,甚至寻租及贪腐机会。
相对而言,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更有机会与地方官员接触及建立丰沛政商关系,其取得融资贷款机会、数额较大及期限较长;企业主运用共生合作关系,规避政府法规。政商关系有时可被视为民企非正式的自我保护机制,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发挥了替代法律制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产权保护的作用,诸如减少地方政府乱收费及乱摊派,防范其他市场主体的侵害,及规避政府行政壁垒和所有制歧视。
这种政商关系透过权力与金钱结合,形成官商一体的“红顶商人”或“红顶公司”,积极建立权势及与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个人的特殊关系,借此寻求政治代言人与个人保护伞,利用各种手段拉拢腐蚀干部以获取经济特权等,大量存在民营企业家直接担任党政公职的“红顶商人”、“企业家公务员”和“政商两栖”现象的争论与异议。国有企业产权私有化过程中,企业利益往往为干部及企业家共同侵吞,非常明显充斥着“干部资本主义”或“干部经济”发展的特色。
当民营企业主势力强大,就会出现统治集团“迎合”企业主的情况,通过政治安排满足其对政治地位的追求,因此作为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挑战中共的党国体系。有些表面上与国家、地方政府脱钩的私营企业,实际上仍与干部存在千丝万缕般的紧密利益共同体关系,原有传统体制的权力主导群体,作为改革的推行者,在新制度中依然占据优势地位,常利用其公共权力及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影响社会经济,通过与有关部门领导的政治接触获致经济特权。
就此而论,民营企业家难以真正成为反对官僚体系的主体力量,其因在于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私营企业主的力量,来保障地方税收及就业;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家被纳入地方政府的控制体系,并从中获得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保护,所谓“政府企业”或“企业政府”即意味着紧密的政商关系。准此观之,短期内权贵资本主义在中国政商关系中势将难以消除。
作者是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第三篇:浅谈中国葡萄酒
南京林业大学《酒水知识》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葡萄美酒夜光杯
——浅谈中国葡萄酒
班级:旅游管理一班
学号:N090705105 姓名:顾泽鹏 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用“源远流长”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在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涉及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而翻开史籍,在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和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的同时,也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从商纣的酒池肉林,到秦末的鸿门宴,从三国的煮酒论英雄,到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酒无不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交礼仪密切相连。而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如女真族的酒宴、幺佬族的重阳酒、傣族的咂酒之俗、布依族的酒歌等等也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同时,写酒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什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什么“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什么“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都是做流传百世的绝妙诗句。
但是说到我国的葡萄酒文化,却是有点遗憾。在很多人眼中,葡萄酒是舶来品,代表的是浓重的西洋文化,是品位和情调的象征。我国传统的豪饮十大碗的气势与葡萄酒专家的眼中的葡萄酒文化简直是格格不入。然而,实际上最早有葡萄酒的国家可能还是中国,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说:“大量的古籍表明,中国是全世界葡萄的起源中心,所以也很有可能是葡萄酒的起源国家。早在我国文化巨著《诗经》中,就有葡萄酒的记载。回过头看中国历史,大凡强盛的时期就有盛行的葡萄酒的文化。”虽然我国古代有着很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可是遗憾的是,它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直到1983年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诞生了我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并在国际品酒会荣获最高奖项,才改写了中国没有真正葡萄酒的历史。
曾几何时葡萄酒庄似乎只是法国人的专利,而今我们看到一座座以法式奥式为蓝本的酒庄在我国建成。在法国酒庄不仅是一种享乐,还是一种崇敬。当年拿破仑的军队路过酒庄时要行礼致敬。而今中国也把酒庄的建设当作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有一种说法,称第一空间为家庭,第二空间为工作之外,第三空间为咖啡馆、酒吧、书店等,第四空间则为酒庄。第四空间酒庄的特点一是离城市不远,两三小时车程可到达;二是它有现代建筑和大自然的美态;三是它提供了今天城市人群假日旅游的需求。酒庄文化在中国的繁衍,使东方文化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境,变为“采葡到酒庄,悠然景色间”的现实。而今人对葡萄酒认识的根本变化就在于葡萄酒象征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催化成熟了中国葡萄酒市场。尤其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中国俨然开始了葡萄酒大业的鼎盛时期。
在我国葡萄酒发展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一批葡萄酒企业也纷纷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张裕、王朝、长城等为龙头的一线葡萄酒品牌。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目前,国内 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50%左右。同时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50%的市场份额。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7%。王朝、张裕、长城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谈酿造葡萄品种单一的问题,这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现在中国葡萄酒的品质问题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国内葡萄酒市场存在竞争环境不规范的现状。为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国内酒商营销手法滥用,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国内葡萄酒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
1.傍“名牌产区”
中国属于葡萄酒新世界,由于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紧密,目前中国市场的瓶装酒几乎囊括了来自世界各个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品。但是由于国家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成熟,也为不少企业“浑水摸鱼”创造了条件。为数不少缺乏必要生产条件的企业从国外进口散酒,国内贴牌灌装。然后打着进口酒的旗号来销售。“傍上”了国际著名产区。美其名曰“法国酒”、“美国酒”、“意大利酒”等。另外一些企业利用自己身处国内知名产区(如烟台产区、昌黎产区、天津产区等)的身份。生产出所谓的“优良产区酒“来刺激消费。
2.傍“名牌商标”
中国葡萄酒市场目前已经拥有了五枚“中国驰名商标”,他们分别是张裕、王朝、通化、长城和威龙。再加上其它国家各级授予企业的名牌称号,为数众多。
在所有的名牌“被傍”案件中。以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第一集团的三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最为普遍。长城葡萄酒品牌被仿制得淋漓尽致。长城葡萄酒品牌持有者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粮集团。真正的长城葡萄酒均来自沙城、华夏和烟台三个产区。但是,市场却存在着各种“长城”,“金色长城”、“绿色长城”、“长城家园”、“新长城”等等。对于商标持有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更有甚者一家企业会同时“傍上”所有的名牌商标。南京一家名字叫做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了类似我国三大红酒品牌的红酒,称为“香港张裕”、“香港长城”和“香港王朝”。这些企业通过傍“名牌商标”。利用有些消费者对于名牌商标在识别或者认知上的“空隙”。自己获得不当利润的同时,却侵犯了名牌商标持有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3.傍“名牌概念”
鉴于消费环境的不成熟,葡萄酒企业经常用“概念营销”的手法来培育和引导市场,从概念演变来看就分别有年份酒、庄园酒、酒庄酒、老树葡萄、树龄、橡木桶干红、陈酿、窖藏、窖酿、单品种酒、产区酒和小产区酒等等。“概念营销”在成功启动市场的同时,也为其他企业傍“名牌概念”提供了土壤,市场上“假年份”、“假产区”、“假陈酿”和“假酒庄”等“假概念”的盛行。更为“名牌概念”的消费信任埋下了更大的隐患。与傍“名牌”风气一起盛行的还有酒庄的浮夸风。从张裕卡斯特、北京爱斐堡、中粮君顶、桑干等酒庄的拔地而起,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葡萄酒产业饥渴的现状。渴望高端,渴望升级,渴望与世界接轨,渴望更高层次的竞争。在大佬们的带领下,全国各地酒庄如春草般兴建起来。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要拿出来批判呢?
一批无中生有。本来什么都没有,葡萄园是别人的,酒是收来的或者贴牌的,竟凭空冒出个酒庄;本来只有几亩地,凭空设计出个效果图就当真的宣传;本来只是一个品牌名称,背后却凭空竖起一个酒堡„„消费者不知道,当事者能凭空画出一个酒庄,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亦难服众;
二批生拉硬扯。编造历史,嫁接文化,有渊源尚可,关键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硬是往自己头上安。大家很熟悉的“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法国传教士„„”,现在很熟悉的某某年代,某某第一,某某人物,一个刚刚建好的房子竟然承载了千年历史,悠久的传说。堂而皇之的笑谈,以假乱真的虚构,以为这样可以紧跟法国,走向国际。殊不知,历史是创造的,不是编造的,酒庄文化是需要时间积累和世代相传的文明,与其不断的编故事,不如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故事。
三批挂羊头卖狗肉。自己的葡萄园、自己的葡萄,酒庄里酿造、储藏、灌装,一瓶名副其实的酒庄酒是这样诞生的。但是现下很多酒庄除了有自己的建筑物外,其他一无所有。葡萄园是别人的,葡萄是收购的,酿造是代加工的,更别说储藏灌装了。还有的买来国外的原酒充当酒庄酒,还信誓旦旦说是自己的,态度之坚决,之肯定,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信以为真。这样的酒庄不仅仅是小企业,还有一些名企业,大品牌。
四批暴利欺诈。中国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我们会把拉菲炒得很高,令欧洲人咋舌。那是因为人家有几百年文化和长期的品牌积淀,并且真的稀有。而我们勉强算得上的酒庄,充其量最长不过20年,品牌积淀更是稀薄,如此就敢与拉菲媲美,不是质量,不是稀有,而是价格。40欧元,已经是法国列级酒庄相当高贵的价格了,而在中国随便一款伪酒庄都比它高,如果是勉强符合酒庄标准的企业,价格更是一飞冲天。动辄几大百,上千元上万元,凭什么?中国富人的钱来的容易,花的也放心,不求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历史是品牌的骨架,态度是品牌的灵魂。与世界葡萄酒强国相比,我们恰恰缺这两点。
中国葡萄酒首席权威李华即将出版的专著《中国葡萄酒》,也试图通过对产区的科学梳理科学分析和科学评定,找到中国葡萄酒的风格。他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河南庐阳出土的陶罐里面装的是葡萄酒,把人类主动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提到了九千年前,远早于西方国家人类主动酿造葡萄酒的六千年历史,证明中国人是最早主动酿造葡萄酒。中国葡萄酒本身就具备着“中国属性”。
摆在国产酒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成为法国标准体系下充其量是最好的赝品,二是找到中国风格,以中国属性征服世界。作为当前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和亚洲葡萄酒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国,中国有着极具光明的未来。置身于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酒业市场已真正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但是,葡萄酒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将是经济持续增长下消费人群的增加和人均消费量的增长。众多业内人士看好国内葡萄酒市场,也是基于国内一直增长的经济速度和消费升级态势。但仍要注意的是,中国市场依然是一个潜在性市场,而不是一个现实的市场。未来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经过一段经济繁荣和过度扩张之后,将在环球经济情况和国内消费理性回归的前提下,平稳地回落到适度的增长区间。
参考文献:
[1] 作者:李华
书名:《中国葡萄酒》 出版地:陕西咸阳
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1日
第四篇:探索中国葡萄酒起源
探索中国葡萄酒起源
中国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葡萄酒的传奇产区,有悠久的葡萄种植与酿造历史,鄯善洋海古墓出土的2500年前的葡萄藤,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发现《庄园主生活图》,完整展现了当年西域葡萄产业的概貌,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域地区酒形成规模化的葡萄种植和酿造产业,并与起源于小亚西亚的世界葡萄酒文化一脉相承。
2100年前,张傿出使西域,为汉武帝带回西域葡萄美酒。至唐太宗征服高昌国,用当地马奶葡萄酿酒并宴请大臣,一时间,饮西域葡萄美酒、赏胡姬乐舞,成为华夏大地的一道时尚风景。目前已有详实的学术资料表明,中国葡萄酒文明从西域起源,并通过丝绸之路传至甘肃、陕西、山西、苏杭到全中国。但几千年下来,闻名于世的西域葡萄酿酒传统在当地已消失,人们现在只能通过一些遗存的壁画和考古发现,探询当年丝路上的酿造习俗。
今天,有不少新疆葡萄酒企业试图再现西域葡萄美酒传奇,这里的气候和沙土,丰产甜度高的葡萄,认识酿酒的最好原料,吐鲁番楼兰酒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古老传说
吐鲁番作为世界上唯一四大文明交汇之地,一些千年壁画和广阔的葡萄园留存了下来,遗憾的是,传说中曾风靡整个中华大地的西域葡萄酒酿造工艺却没有流传下来,留下了一片不为人知的空白。吐鲁番本地目前有18个出名的葡萄品种你,包括无核白、索索、买奶子等,可是,这些本地葡萄并不适合酿酒,因为其中单宁的含量并不高,这
就是吐鲁番历史上的葡萄酒文化更加隐晦。
一幅东晋时期的壁画,长2.5米、高0.6米,被当代考古血浆取名为“庄园主生活图”,从这张图里,可以发现葡萄酒在东晋时期的吐鲁番盆地酒存在了。壁画上葡萄种植、葡萄运输和压榨,再到发酵的全过程,已经和现代葡萄酒的酿造方式区分不大。
在吐鲁番一处早期的洋海墓地,大约2500年前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一条葡萄藤,1.1米长,每节11厘米,这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发现的最早的葡萄种植的实物,具有十分传奇的色彩,经考古学家鉴定认为这条藤大约来自春秋战国时期。也说明,早在那个年代,当年华夏文明形成之时,在另一片遥远的土地上,中国葡萄酿酒文明已开始逐步起源,并随丝绸之路的出现,蔓延至整个中华大地。
格瑞·米歇尔先生,是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楼兰首席酿酒法师,在吐鲁番待了近10年。他给我们分析说,历史上吐鲁番地区的葡萄酒可能偏甜型酒,并不讲究单宁含量,而是讲究高酒精度,因为葡萄糖度高转化为酒精很容易,这种甜型的葡萄酒一定风靡当时,否则不会出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
值得骄傲的母本园
作为中国第一瓶干白和干红的缔造者,中国葡萄酒泰斗级人物郭其昌先生声名远播,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适合国际酿酒葡萄种植的地区,是他为自己选择的一生使命。1981年,他先后在河北昌黎、山东烟台、新疆吐鲁番鄯善,精心培育出了三个母本园,种植数十种优质酿酒葡萄,至今,唯有新疆吐鲁番鄯善地区的母本园得以保留,并延续
至今,成为中国不多的树龄达30年以上的老藤葡萄产区之一。1976年,鄯善建立葡萄酒厂,至今,管理者换了一拨又一拨,母本园始终是葡萄酒厂最宝贵的财富。至2007年,浙江商源集团斥巨资接手楼兰酒庄,并对楼兰母本园这一世间不可多得的财富制定了严格的有机限产标准。
楼兰母本园种,当初引种了多种酿酒葡萄,均为国外著名的酿酒品种,后来经筛选,选择了40多种留了下来,精心培育。目前保持一定产量供酿酒的,只有20多种左右。法国酿酒师格瑞告诉笔者,他27时第一次来新疆,就是被这片母本园所吸引:树龄与30年左右的酿酒葡萄园,在中国非常稀少,而30年的葡萄正是酿好酒的必须条件,“是黄金树龄”。
楼兰母本园面积约为540亩,用“中国当代葡萄酒起源的活化石”来称呼它并不为过,这里的葡萄完全按照传统方式照料,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美男保证产量不超过400到500公斤,为此搂搂你酒庄还特意聘请了当地有丰富葡萄种植经验的维吾尔农民来照料葡萄园。“他们很擅长剪枝,而且新疆地区的冬天把葡萄藤收拢埋在土地里的技术早于许多地区。”擅长剪枝的结果是,葡萄会均匀地长满藤曼,营养非常均衡。
格瑞表示,他从前在法国的酒庄工作,法国有树龄50年还在出葡萄的老树,可是中国很少有。这片母本园中,1981年引进的赤霞、梅洛和西拉都很适合这里的土壤和环境,出产的葡萄酒单宁含量很高,又不涩不干,很柔和,加上他们用法国运来的橡木桶储存后,变得更
加醇厚,是整个酒厂出品的最优质的葡萄酒。但,也不是引种来的酿酒葡萄都适合在新疆生长,黑皮诺就是如此。
格瑞·米歇尔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这里,中间回法国7年,最终又选择回到这里,还是被葡萄母本园所吸引。“这么多年,这里的葡萄产量和质量都能控制,所以,我们用母本园出产的葡萄酿酒,年年质量都不错,不分什么年份,因为新疆的气候造成了这种优势。”因为母本园产量不够多,每年酒厂最优质的“大古堡”系列只有2万到3万瓶的产量。
西域美酒的另一种延续
如此悠远的葡萄酒种植历史,传说中的西域葡萄酒是否已经消失?很多人为了探索这一谜题来了又去,答案却始终像在风中飘荡。唯有楼兰酒庄的首席酿酒师格瑞·米歇尔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告诉我们:“世界上闻名的葡萄酒产区,多集中于海岸、山儷等地区,只有楼兰,是世界唯一的沙漠绿洲产区,处于盆地,也是世界上海平面最低的葡萄产区,因此,楼兰拥有最权威的世界低地葡萄种植与酿酒的解释权。
不同的名贵酿酒葡萄品种在这里生息繁衍30年之后,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异,和在传统区域种植出来的原料相差悬殊。比如:赤霞珠等品种,在这里种植多年后,目前可测香气已达27种之多,优于世界上其它很多产区。
第五篇: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分析
葡萄酒贸易行业的人都希望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但是现在他们发现,纵使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可要想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阻碍因素很多,因此成功率不高。
出口商需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应付中国政府部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学习中国的商务礼仪。总之,有时候消费者是最后才考虑的因素。
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他们的消费习惯肯定不一样。但是,喜欢喝进口葡萄酒的人就少的多了——约1900万。国际著名葡萄酒调查机构Wine Intelligence经过数年的努力,将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葡萄酒消费者划分成了6种不同的消费群体。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面对面的采访,他们终于搞清了这些“模仿者”的消费习惯。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正式了解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单一的群体,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老套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不再往拉菲里面兑可口可乐了)。
“西方国家的喜好和行为放到中国来总是被误导,这样就导致品牌成本上升和市场营销失误,”Wine Intelligence销售经理Maria Troein说道。
“中国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许多消费者来讲,葡萄酒属于新鲜事物。现在判断他们与葡萄酒的关系会如何演变还为时尚早。”但她补充道,“虽然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消费者。”
这两个最重要的模仿群体——至少从目前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力来看可以这么说,被称为“冒险鉴赏家(Adventurous Connoisseurs)”和“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Prestige-Seeking Traditionalists)”。这两类群体占进口酒消费者总数的65%,但不足葡萄酒总消费者人数的1/3。
冒险鉴赏家属于高消费、有信心的葡萄酒爱好者,他们喜欢从葡萄酒进口商那里购买成系列的进口酒,而不愿意选择零售渠道。对他们来讲,葡萄酒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这些消费者大部分是30岁以上的男性,他们认为葡萄酒是精致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新国人的标志。
但是,他们喜欢葡萄酒还有自己的理由:它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冒险鉴赏家想通过参加当地品酒会或者在微博等大众化网络渠道参加讨论来汲取葡萄酒知识。对他们来将,品牌并不重要,他们可能倾向于欧洲葡萄酒,但也不拒绝尝试新世界的高端产品。
在模仿消费群体中,与欧洲观察家类似的是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一个富裕、保守的群体,他们在商务生活中有很多接触葡萄酒的机会。他们一般会选择波尔多和勃艮第葡萄酒,因为这些酒会彰显他们的地位。人们经常会抱怨,是这类消
费者抬高了名庄酒的价格。
但Troein说:“这一群体貌似到了顶峰时期,在市场上的重要性很快就会下降”。如果真是这样,那谁会是下一个引人关注的群体呢?
另外两个模仿群体属于“新兴群体”,一个是年轻群体(约占消费总人数的26%),另一个是中年群体(约占18%)。Troein指出,在正确鼓励措施的推动系,这两个群体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鼓励措施也有个各种不同的形式。许多中国消费者已经把葡萄酒看作了现代精致生活的标志,而且都认为它有保健作用。(由于葡萄酒的酒精度远低于白酒,所以在许多官方场合,葡萄酒已经替代了白酒的角色。同时,一些酒量浅的消费者也从白酒转向了葡萄酒。)
Troein预测,葡萄酒教育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高端消费群体。“数据显示,许多消费者确实喜欢学习葡萄酒知识,渴望得到与葡萄酒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对冒险鉴赏家来讲,参加品酒会能够发现新的风格和产区。而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可以学到波尔多、勃艮第或其它产区分级系统的一些详细信息。”Troein说。
若假设所有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都想参加葡萄酒鉴赏课程那就大错特错了,Troein补充道。“对其它消费群体来讲,学习的动力并不是很足。国际葡萄酒从业者也需要适当调整交流时的语言,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她说,“要在消费者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使自己产品更容易被接受的方法。”
来源:l